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_第1頁
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_第2頁
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_第3頁
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_第4頁
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泌尿系統知識點匯總

一.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特點

①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也稱急性腎炎、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

球腎炎、感染后性腎小球腎炎

②病變由免疫復合物引起

③多見于兒童

④多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癥,即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常伴血

漿尿素氮增高

病因和發病機制

①本病多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

②通常在咽部、皮膚鏈球菌感染1~4周后發病

③血清ASO(鏈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一近期有鏈球菌感染史

④血清補體降低一有補體激活和消耗

⑤腎小球內有免疫復合物沉積一損傷由免疫復合物介導

病理變化

肉眼:輕度腫大,被膜緊張,表面充血,呈大紅腎或蚤咬腎改變

光鏡:彌漫性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增生,伴中性粒和巨噬細胞

浸潤

免疫熒光:腎小球有顆粒狀IgG、IgM、C3沉積

電鏡:電子密度高的沉積物,呈駝峰狀,多位于臟層上皮和腎小球基底

膜之間

二.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特點

①急進性腎小球腎炎也稱快速進行性腎小球腎炎、新月體性腎炎

②病理特征為壁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新月體

③主要變現為急進性腎炎綜合癥,由蛋白尿、血尿等癥狀迅速發展為少

尿和無尿

④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常在數周至數月內死于急性腎衰

I型急進性腎炎

別名:抗腎小球基膜抗體性腎炎

機制:抗基膜抗體與抗原結合激活補體致病

病理:IgG、C3沉積

熒光:線性熒光

電鏡:無電子致密物沉積

免疫:抗基膜抗體陽性

病因:原發性、Goodpasture綜合癥

Goodpasture綜合癥:又稱肺出血-腎炎綜合征,指I型急進性腎炎病

人的抗基底膜抗體與肺泡基膜發生交叉免疫反應,引起的肺出血,可伴

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壓等腎炎癥狀

口型急進性腎炎

別名:免疫復合物性腎炎

病理:IgG、C3沉積于系膜區/毛細血管壁

熒光:顆粒狀熒光

電鏡:有電子致密物沉積

免疫:血循環免疫復合物陽性、C31

病因:鏈球菌感染、過敏性紫瘦、系統性紅斑狼瘡、IgA病

m型急進性腎炎

別名:免疫反應缺乏型腎炎

①膜性腎病為慢性免疫復合物介導的疾病

②肉眼見雙腎腫大,顏色蒼白,呈大白腎

③免疫熒光見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表現為顆粒狀熒光

④電鏡見基膜與上皮之間有大量電子致密物,形成釘狀突起,基膜增厚

⑤常表現為腎病綜合癥

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病

①腎小球內無免疫復合物沉積

②肉眼見腎臟腫脹,蒼白色,切面腎皮質因腎小管上皮細胞內脂肪沉積

而出現黃白色條紋

③腎小球和腎間質基本正常

④多見于兒童

⑤主要表現為腎病綜合癥

膜增生性腎小球胃炎

①又稱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

②腎小球體積增大,系膜細胞和內皮細胞數目增多

③PASM染色示基膜呈雙線或雙軌征

④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

⑤主要表現為腎病綜合癥,常伴血尿

四.IgA腎病

特點:IgA腎病的特點是免疫熒光顯示系膜區IgA沉積,常表現為反復

發作的鏡下或肉眼血尿,可表現為急性腎炎綜合征。本病在全球范圍內

可能是最常見的腎炎類型

鏡下:IgA腎病組織學改變差異很大。最常見的是系膜增生性改變,表

現為系膜細胞增生和系膜基質增多。也可表現為局灶性節段性增生或硬

免疫熒光:系膜區IgA沉積,常伴C3和備解素

電鏡:系膜區電子致密物沉積

發病情況:可發生于不同年齡,兒童和青少年多發。發病前常有上呼吸

道感染,少數發生于胃腸道或尿路感染

五.慢性腎小球腎炎

肉眼:雙腎體積縮小,表面呈彌漫性細顆粒狀。切面皮質變薄,髓質界

限不清。大體病變稱為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

鏡下:大量腎小球發生玻璃樣變和硬化,又稱慢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

腎小管萎縮或消失,間質纖維化,伴淋巴、漿細胞增生

臨床病理聯系:早期可有食欲差、貧血、嘔吐、乏力等癥狀。有的患者

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氮質血癥。晚期表現為慢性腎炎綜合征

六、腎盂腎炎

鑒別:腎盂腎炎是腎盂、腎間質和腎小管的炎性疾病,而腎小球腎炎是

以腎小球損害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急性腎盂腎炎

血源性感染:少見,金葡菌多見

上行性感染:常見,大腸埃希菌多見

病理:腎腫大或正常,表面充血,可見黃白色膿腫。腎盂黏膜充血水腫,

大量炎細胞浸潤。腎間質可有小膿腫。腎小球一般不受累。腎小管可有

壞死、小膿腫,炎細胞浸潤,可形成白細胞管型。腎功能無明顯改變

慢性腎盂腎炎

①肉眼見不規則的瘢痕,瘢痕分布不均勻,兩側腎臟病變不對稱,不規

則瘢痕腎

②腎乳頭萎縮,腎盞腎盂因瘢痕收縮而變形

③腎間質不規則纖維化,伴炎細胞浸潤

④腎小球早期無變化,晚期纖維化,玻璃樣變,病變輕的地方代償性擴

⑤腎小管萎縮,病變輕的地方代償性獷張,膠樣管型,形似甲狀腺濾泡。

可有腎萎縮

⑥腎功能減退

七.泌尿系腫瘤腎細胞癌(腎癌)

①好發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

②起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

③多為透明細胞癌

④好發于腎上極

⑤表現為血尿、腫塊、腰痛

腎母細胞癌(Wilms瘤)

①好發于兒童

②起源于后腎胚基組織

③好發于腎的上極和下極

④可見幼稚的腎小球或腎小管樣結構

⑤表現為腹部包塊

膀胱癌

①好發于男性

②與吸煙關系密切

③多為移行上皮癌

④好發于膀胱側壁和膀胱三角近輸尿管開口處

④最常見的癥狀是無痛性血尿,可出現膀胱刺激征

速記對照

大紅腎急性腎小球腎炎

蚤咬腎急性腎小球腎炎

大白腎脂性腎病、膜性腎病、膜性增生性腎炎早期、新月體性腎炎中

期(四個月亮,脂膜膜新月)

不規則瘢痕腎慢性腎盂腎炎

原發性顆粒性固縮腎高血壓腎病

繼發性顆粒性固縮腎慢性腎小球腎炎

動脈粥樣硬化性固縮腎動脈粥樣硬化

泌尿系統簡答題

1、簡述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型、病理分型

臨床分型: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無

癥狀血尿或(和)蛋白尿、腎病綜合征。

病理分型:輕微腎小球病變、局灶節段性威、彌漫性腎小球腎炎(包

括:膜性腎病、增生性腎炎、硬化性腎小球腎炎)、未分類的腎小球腎

炎。

2.尿道熱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并作何處理

尿道熱:前尿道周圍由尿道海綿體包裹著,尿道內的細菌和毒素進入海

綿體內,引起相應的毒血癥和敗血癥的變化。

主要病因:導尿、尿道擴張、膀胱鏡檢查等相關尿路器械檢查和操作時

發生。主要表現為操作后突發的寒戰、高熱、低血壓或休克。

處理:經尿道進行器械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操作前后可用抗菌素進行干

預、預防,一旦發生尿道熱,則應按敗血癥的相關原則進行處理

3.簡述腎癌的腎外癥狀

①發熱。多為低熱,可能因為腫瘤、壞死、毒性物質吸收或者癌組織引

起的致熱源引起。

②貧血。1/3?1/2的病人可能有貧血,血尿可能是貧血的原因。

③紅細胞增多癥。可能為腫瘤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引起。

④高血壓。可能為腫瘤產生過多腎素、腫瘤壓迫腎小管或腫瘤動靜脈短

路引起。

⑤肝功能異常。尿的GPT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⑥高血鈣。可能為腫瘤分泌甲狀旁腺樣物質引起。

⑦血沉快。約半數患者血沉加快,伴有發熱,預后不佳。

⑧精索靜脈曲張。左腎癌、腎靜脈內癌栓形成。

1、什么是血尿,如何區別血尿的發生部位。

2、簡述良性前列腺增生癥如何與下尿路梗阻進行鑒別。

3、簡述急性腎衰竭全身并發癥。(消化,呼吸,循環,神經)

簡述腎外傷后,對患者實施〃保守治療〃的具體內容。

2、哪些原因可導致皮質醇癥(庫欣氏綜合征)?皮質醇癥患者除:皮

膚菲薄、骨質疏松、

糖耐量下降外,還有哪些主要的臨床表現?

3、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診斷依據有哪些?

4、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并發癥是什么?

1、簡述尿三杯試驗操作方法及臨床意義。

答案:尿三杯試驗是排尿過程中,根據紅細胞或白細胞在尿中出現E寸段

的不同,從而對病蚊進行初步定位的檢查方法(1分)。用三個透明杯

分別收集一次性排尿過程中的三段尿樣,初段5~8ml,即第一杯,相

當于前尿道容量;末段2~3ml,為第三杯,相當于后尿道容量;其余

的為中段尿,即第二杯(1分)。將三杯尿樣分別進行顯微鏡檢查。如

第一杯尿液異常而且程度較重,說明病變可能在前尿道(1分);第三

杯尿液異常而且程度較重,說明病變在膀胱頸或后尿道(1分);三杯

均異常,說明病變部位應在膀胱頸以上的尿路系統(1分)。

2、簡述腎結核行腎切除術的指征。

答案:1)無功能腎(1分);2)腎實質破壞2/3或兩個大盞以上,且

化療無效(1分);3)腎結核并發難以控制的高血壓(1分);4)腎

結核合并輸尿管嚴重梗阻(2分)。

3、腎病綜合征的并發癥有那些?

答案:腎綜的并發癥包括:感染(1分)、血栓和栓塞(1分)、急性

腎衰竭(1分)、蛋白質(1分)和脂肪代謝紊亂(1分)。

4、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典型臨床表現?

答案:血尿蛋白尿(1分),水腫(1分),高血壓(1分),一過性

腎功能異常(1分),血補體下降8周后恢復(1分)。

5、簡述慢性腎衰開始透析的指征。

答案:嚴重的氮質血癥(1.5分),嚴重的電解質紊亂(1.5分),嚴

重的并發癥(1分),保護性透析(1分)。

6、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答案:腎盂腎炎患者存在反復尿路感染病史(1分),合并腎小管功能

損傷或腎臟形態異常之一者,可診斷為慢性腎盂腎炎(1分)。腎臟形

態異常指影像學檢查提示:腎盂形態異常(1分):腎盂畸形、斑痕(1

分);腎臟表面不光滑、萎縮及雙側大小不一(1分)。

L急進性腎炎與急性腎小球腎炎如何鑒別?

答案:急進性腎炎急性起病,有少尿、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

尤以嚴重血尿、突出的少尿及進行性腎功能衰竭為特點,行腎活檢有

50%腎小球有大新月體,診斷可成立。急性腎小球腎炎發病前7-20

天有咽喉炎或皮膚感染史,腎炎綜合征表現,抗鏈球菌抗體增加,補體

C3降低,腎活檢可明確診斷。

2、中毒的治療原則?

答案:(一)終止接觸毒物或脫離中毒環境。(二)清除進入人體內已被

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三)如有可能,應用特殊解毒劑。(四)對

癥治療。

3、簡述腎外傷后,對患者實施〃保守治療〃的具體內容。

答案:絕對臥床2~4周;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腰腹部腫塊大小,

血尿,貧血狀況);維持水電平衡,保持足夠尿量;必要時輸血;抗

感染;對癥處理(止痛、止血劑等)。

4、哪些原因可導致皮質醇癥(庫欣氏綜合征)?皮質醇癥患者除:皮

膚菲薄、骨質疏松、糖耐量下降外,還有哪些主要的臨床表現?

答案::原因:1.Cushing's病;2.腎上腺皮質腫瘤;3.醫源性;

4.異位ACTH綜合征。

臨床表現:向心性肥胖;高血壓;性腺功能紊亂。

1、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思路是什么?

【正確答案】:

答:診斷思路包括三個方面:①確診NS;②確認病因:必須首先除外

繼發性病因和遺傳性疾病,才能診斷為原發性NS;最好能進行腎活檢,

作出病理診斷;③判定有無并發癥。

2、腎病綜合征的分類和常見病因。

【正確答案】:

答:NS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可由多種不同病理類型的腎小

球病所引起

3、簡述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衰竭的機制和治療措施。

【正確答案】:

答:腎病綜合征患者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而致腎血流量下降,誘發腎前

性氮質血癥。經擴容、利尿后可得到恢復。少數病例可出現急性腎衰竭,

尤以微小病變型腎病者居多,發生多無明顯誘因,表現為少尿甚或無尿,

擴容利尿無效。腎活檢病理檢查顯示腎小球病變輕微,腎問質彌漫重度

水腫,腎小管可為正常或部分細胞變性、壞死,腎小管腔內有大量蛋白

管型。該急性腎衰竭的機制不明,推測與腎間質高度水腫壓迫腎小管和

大量管型堵塞腎小管有關,即上述變化形成腎小管腔內高壓,引起腎小

球濾過率驟然減少,又可誘發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壞死,從而導致急

性腎衰竭。NS并發急性腎衰竭如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若及時給予正

確處理,大多數患者可望恢復。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神利尿劑:對神利

尿劑仍有效者應予以較大劑量,以沖刷阻塞的腎小管管型;②血液透析:

利尿無效,并已達到透析指征者,應給血液透析以維持生命,并在補充

血漿制品后適當脫水,以減輕腎間質水腫;③原發病治療:因其病理類

型多為微小病變型腎病,應予以積極治療;④堿化尿液:可口服碳酸氫

鈉堿化尿液,以減少管型形成。

4、簡述根據循證醫學目前有關膜性。腎病治療上的共識。

【正確答案】:

答:對于本病的治療目前有較大的爭議,根據循證醫學已有以下共識:

①單用激素無效,必須激素聯合烷化劑(常用環磷酰胺、瘤可寧)。效果

不佳的患者可試用小劑量環抱素,一般用藥應在半年以上;也可與激素

聯合應用。②早期膜性腎病療效相對較好;若腎功能嚴重惡化,血肌

好>354umol/L或腎活檢示嚴重問質纖維化則不應給予上述治療。③

激素聯合烷化劑治療的對象主要為有病變進展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嚴重、

持續性NS,腎功能惡化和腎小管間質較重的可逆性病變等,應給予治

療。反之廁提議可先密切觀察6個月,控制血壓和用ACEI降尿蛋白,

病情無好轉再接受激素聯合烷化劑治療。另外,膜性腎病易發生血栓、

栓塞并發癥,應予以積極防治。

5、簡述腎小球病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以及與高血壓腎病的鑒別。

【正確答案】:

答:腎小球病高血壓的發生機制:①鈉、水潴留: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鈉、

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引起容量依賴性高血壓;②腎素分泌增多:腎

實質缺血刺激腎素一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小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

引起腎素依賴性高血壓;③腎實質損害后腎內降壓物質分泌減少:腎內

激肽釋放酶-激肽生成減少,前列腺素等生成減少,也是腎性高血壓的

原因之一。腎小球病所致的高血壓多數為容量依賴型,少數為腎素依賴

型。但兩型高血壓常混合存在,有時很難截然分開。高血壓腎病患者往

往先有較長期高血壓,其后再出現腎損害,臨床上遠曲小管功能損傷(如

尿濃縮功能減退、夜尿增多)多較腎小球功能損傷早,尿改變輕微(微量

至輕度蛋白尿,可有鏡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壓的其他靶器官(心、

腦)并發癥。

6、IgA腎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正確答案】:

答:(1)本病診斷依靠腎活檢標本的免疫病理學檢查,即腎小球系膜區或

伴毛細血管壁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呈顆粒樣或團塊樣沉積。診斷原

發性IgA腎病時,必須排除肝硬化、過敏性紫瘢等所致繼發性IgA沉

積的疾病后方可成立。(2)鑒別診斷:1)鏈球菌感染后急性腎小球腎炎:

應與呈現急性腎炎綜合征的IgA腎病相鑒別,前者潛伏期長啟愈傾向;

后者潛伏期短,病情反復,并結合實驗室檢查(如血IgA、C3、ASO)可

資區別。2)薄基底膜腎病:常為持續性鏡下血尿,常有陽性血尿家族史,

腎臟免疫病理顯示IgA陽性,電鏡下彌漫性腎小球基底膜變薄。一段不

難鑒別。3)繼發性IgA沉積為主的腎小球病:①過敏性紫瘢腎炎:腎臟

病理及免疫病理與IgA腎病相同,但前者常有典型的腎外表現,如皮膚

紫瘢、關節腫痛、腹痛和黑便等,可鑒別。②慢性酒精性肝硬化:50%~

90%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腎組織可顯示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積,

但僅很少數患者有腎臟受累的臨床表現。與IgA腎病鑒別主要依據肝硬

化存在。

7、簡述IgA腎病的治療和預后。

【正確答案】:

答:治療則應根據不同的臨床、病理綜合給予合理治療。1)單純性血尿

和(或)輕微蛋白尿:一般無特殊治療,避免勞累、預防感冒和避免使用

腎毒性藥物。對于扁桃體反復感染者應做手術摘除,可減少肉眼血尿發

生,降低血IgA水平,部分患者可減少尿蛋白。但手術應在感染控制后

和病情穩定情況下進行。此類患者一般預后較好,腎功能可望較長期地

維持在正常范圍。2)大量蛋白尿(>3.5g/d)或腎病綜合征:腎功能正

常、病理改變輕微者,單獨給予糖皮質激素常可得到緩解、腎功能穩定。

腎功能受損、病變活動者則需激素及細胞毒藥物聯合應用。如病理變化

重者療效較差。大量蛋白尿長期得不到控制者,常進展至慢性腎衰竭,

預后較差。3)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腎活檢病理學檢查顯示以IgA沉積

為主的新月體性腎炎或伴毛細血管褸壞死,臨床上常呈腎功能急劇惡化。

該類患者應按急進性腎炎治療,如病理顯示主要為細胞性新月體者應予

強化治療(甲潑尼龍沖擊治療、環磷酰胺沖擊治療等),若患者已達到透

析指征,應配合透析治療。該類患者預后差多數患者腎功能不能恢復。

4)慢性腎小球。腎炎:可參照一般慢性腎炎治療原則,以延緩腎功能惡

化為主要治療目的。合并高血壓者(包括惡性高血壓),積極控制高血壓

對保護腎功能極為重要。尿蛋白>lg/d、腎功能正常者,可應用ACEI

或ARB;尿蛋白>2g/d,輕度腎功能不全,病理顯示活動性病變為主,

可試用糖皮質激素或加細胞毒藥物,以期延緩腎功能進展。但血肌

酊>265nmol/L(3mg/dl)、病理呈慢性病變時,應按慢性腎衰竭處

理,一般不主張再積極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加細胞毒藥物、ACEI或ARB

治療。近年的部分研究顯示,富含長鏈3-3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

服用6月~2年有延緩IgA腎病。腎功能惡化和減少尿蛋白的作用,但

尚待更多研究進一步驗證。預后:國內外不少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

酶(ACE)基因多態性可能與IgA腎病的進展與預后相關,認為ACE基因

DD型是IgA腎病腎功能惡化和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但

目前存在某些爭議。

8、I型RTA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

【正確答案】:

答:I型RTA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⑴發病機制:此

型RTA系由遠端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引起,主要表現為管腔與管周液

問無法形成高H+梯度。致此障礙的主要機制有:①腎小管上皮細胞

H+泵衰竭,主動泌H+入管腔減少(分泌缺陷型);②腎小球上皮細胞

通透性異常,泌入腔內的H+又被動擴散至管周液(梯度缺陷型)。(2)臨

床表現:1)高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由于腎小管上皮細胞泌H+入管腔

障礙或管腔中H+擴散返回管周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及鍍離子(NH4+)

減少,尿液不能酸化至pH<5.5,血pH下降,血清氯離子(。-)增高。

但是,陰離子間隙(AG)正常,此與其他代謝性酸中毒不同。2)低鉀血癥:

管腔內H+減少,從而鉀離子(K+)替代H+與鈉離子(Na+)交換,使K+

從尿中大量排出,致成低鉀血癥。重癥可引起低鉀性麻痹、心律失常及

低鉀性。腎病(呈現多尿及尿濃縮功能障礙)。3)鈣磷代謝障礙:酸中毒

能抑制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并使1,25(OH)2D3生成減少,因此患

者出現高尿鈣、低血鈣,進而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高尿磷、低

血磷。嚴重的鈣磷代謝紊亂常引起骨病(骨痛、骨質疏松及骨畸形)、腎

結石及腎鈣化。⑶診斷:出現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謝性酸中毒、低鉀

血癥,化驗尿中可滴定酸和(或)NH4+減少,尿pH>5.5,遠端RTA

診斷即成立。如出現低血鈣、低血磷、骨病、腎結石或腎鈣化,則更支

持診斷。對不完全性遠端RTA病人,可進行氯化鎮負荷試驗(有肝病者

可用氯化鈣代替),若獲陽性結果(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則本病成

立。另外,尿與血二氧化碳分壓比值(尿C02/血C02)測定、中性磷

酸鹽試驗、硫酸鈉試驗及吠塞米試驗等,對確診遠端RTA均有幫助。

⑷治療:病因明確的繼發性I型RTA應設法祛除病因。針對RTA應予

下列對癥治療:1)糾正酸中毒:應補充堿劑,常用枸椽酸合劑(枸梅酸

100g,枸椽酸鈉100g,加水至1000ml),此合劑除補堿外,尚能減

少腎結石及鈣化形成。亦可服用碳酸氫鈉。2)補充鉀鹽:常口服枸慢

酸鉀。3)防治腎結石、腎鈣化及骨病:服枸椽酸合劑后,尿鈣將主要以

枸椽酸鈣形式排出,其溶解度高,可預防腎結石及鈣化。對已發生嚴重

骨病而無腎鈣化的患者,可小心應用鈣劑及骨化三醇[1,25(OH)2D3]

治療。

9、II型RTA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正確答案】:

答:此型RTA系由近端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引起,主要表現為HC03-

重吸收障礙。致此障礙的主要機制有:①腎小管上皮細胞管腔側

Na+-H+交換障礙(近端腎小管對HCO3-重吸收要依靠此Na+-H+交

換);②腎小管上皮細胞基底側Na+-HC03-協同轉運(從胞內轉運入血)

障礙。此型RTA也可由先天遺傳性腎小管功能缺陷及各種后天獲得性

腎小管-間質疾病引起,兒童以前者為主,成人以后者為主。近端RTA

雖可單獨存在,但是更常為復合性近端腎小管功能缺陷(Fanconi綜合

征)的一個組成。

10、Fanconi綜合征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正確答案】:

答:病因:兒童病例多為遺傳性疾病,而成人病例多為后天獲得性疾病,

后者常繼發于慢性同質性腎炎、干燥綜合征、移植腎、重金屬(汞、鉛、

鎘等)腎損害等。臨床表現:由于近端腎小管對多種物質重吸收障礙,

臨床可出現腎性糖尿、全氨基酸尿、磷酸鹽尿、尿酸鹽尿及碳酸鹽尿等,

并相應出現低磷血癥、低尿酸血癥及近端腎小管酸中毒,并可因此引起

骨病(骨痛、骨質疏松及骨畸形)。

11、腎動脈狹窄常見的檢查方法及意義?

【正確答案】:

答:診斷腎動脈狹窄主要依靠如下5項檢查,前兩項檢查僅為初篩檢查,

后3項檢查才為主要診斷手段,尤其腎動脈血管造影常被認作診斷〃金

指標"。Q)超聲檢查:B型超聲能準確測定雙腎大小,彩色多普勒超聲

能觀察腎動脈主干及。腎內血流變化,從而提供腎動脈狹窄間接信息。

(2)放射性核素檢查:僅做核素腎顯像意義不大,陽性率極低。需做卡托

普利腎顯像試驗(服卡托普利25~50mg,比較服藥前后腎顯像結果),

腎動脈狹窄側腎臟對核素攝人減少,排泄延緩,而提供診斷間接信息。

(3)磁共振或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楚顯示腎動脈及腎實質影像,并可

三維成像,對診斷腎動脈狹窄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不過顯示的腎動脈

狹窄程度常有夸張。由于螺旋CT血管造影的造影劑對腎臟有一定損害,

故血清肌酊>221|umol/L的腎功能不全患者不宜應用,此時應選用磁

共振血管造影。(4)腎動脈血管造影:需經皮經腔插管做主動脈一腎動脈

造影(以免遺漏腎動脈開口處粥樣硬化斑病變)及選擇性腎動脈造影,能

準確顯示腎動脈狹窄部位、范圍、程度及側支循環形成情況,是診斷〃金

指標〃。腎功能不全患者宜選用非離子化造影劑,并于造影前后輸液以

促進造影劑排泄,減輕腎損害。表現為腎血管性高血壓者,還應檢驗外

周血血漿腎素活性(PRA),并作卡托普利試瞼(服卡托普利25~50mg,

測定服藥前及服藥1小時后外周血PRA服藥后PRA明顯增高為陽性),

有條件時還應作兩腎腎靜脈血PRA檢驗(分別插管至兩側腎靜脈取血化

驗,兩側PRA差別大為陽性)。檢測PRA不但能幫助診斷,而且還能

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預測治療療效(PRA增高的單側腎動脈狹窄病人,血

管成形術后降血壓療效較好)。

12、急性腎小管壞死與腎前勝少尿如何鑒別。

【正確答案】:

答:(1)補液試驗:發病前有容量不足、體液丟失等病史,體檢發現皮膚

和黏膜干燥、低血壓、頸靜脈充盈不明顯者,應首先考慮腎前性少尿,

可試用輸液(5%葡萄糖溶液200?250ml)和注射裨性利尿藥(味塞米

40~100mg),以觀察輸液后循環系統負荷情況。如果補足血容量后血

壓恢復正常,尿量增加,則支持腎前性少尿的診斷。低血壓時間長,特

別是老年人伴心功能欠佳時,補液后無尿量增多者應懷疑腎前性氮質血

癥已過渡為尿液診斷指標:尿比重尿滲透

ATNO(2)>1.020,

壓>500mOsm/L,尿鈉濃度<20mmol/L,腎衰指數<1,鈉排泄分

數<1,提示腎前性;尿比重<1.010,尿滲透壓<300mOsm/L,尿

鈉濃度>40,腎衰指數>1,鈉排泄分數>1,提示腎小管壞死。

13、慢性腎衰竭患者貧血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正確答案】:

答:主要由于紅細胞生成素缺乏,故稱為腎性貧血;如同時伴有缺鐵、

營養不良、出血等因素,可加重貧血程度。晚期CRF病人有出血傾向,

其原因多與血小板功能降低有關,部分晚期CRF病人也可有凝血因子

vm缺乏。有輕度出血傾向者可出現皮下或黏膜出血點、瘀斑,重者則可

發生胃腸道出血、腦出血等。

14、慢性腎衰竭時心血管系統的表現及產生原理。

【正確答案】:

答:心血管病變是CKD患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和最常見的死因。尤其

是進入終末期腎病階段,則死亡率進一步增高(占尿毒癥死因的45%?

60%)o近期研究發現,尿毒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動脈粥樣硬化性

心血管病比普通人群約高15~20倍。在美國,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病的

年死亡率是0.27%,而血透病人則高達9.5%,為前者的35倍。(1)

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多是由于鈉水

潴留、腎素一血管緊張素增高和(或)某些舒張血管的因子不足所致。高

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貧血和血液透析用的內

屢,會引起高心排血量狀態,加重左心室負荷和左心室肥厚。(2)心力衰

竭: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死亡原因。隨著腎功能的不斷惡化,心衰的患

病率明顯增加,至尿毒癥期可達65%?70%。其原因大都與水鈉潴留、

高血壓及尿毒癥心肌病變有關。有急性左心衰竭時可出現陣發性呼吸困

難、不能平臥、肺水腫等癥狀,但一般無明顯發組存在。(3)尿毒癥性心

肌病:其病因可能與代謝廢物的潴留和貧血等因素有關;部分病人可伴

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的出現,與心肌損傷、缺

氧、電解質紊亂、尿毒癥毒素蓄積等因素有關。(4)心包病變:心包積液

在CRF病人中相當常見,其原因多與尿毒癥毒素蓄積、低蛋白血癥、

心力衰竭等因素有關,少數情況下也可能與感染、出血等因素有關,輕

者可無癥狀,重者則可有心音低鈍、遙遠、少數情況下還可有心臟壓塞。

心包炎可分為尿毒癥性和透析相關性;前者已較少見,后者的臨床表現

與一般心包炎相似睢心包積液多為血性。(5)血管鈣化和動脈粥樣硬化:

近年發現,由于高磷血癥、鈣分布異常和"血管保護性蛋白〃(如胎球

蛋白A)缺乏而引起的血管鈣化,在心血管病變中亦起著重要作用。動

脈粥樣硬化往往進展迅速,血液透析患者的病變程度比透析前患者為重。

除冠狀動脈外,腦幼脈和全身周圍動脈亦同樣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鈣化。

15、促進慢性腎衰竭惡化的因素。

【正確答案】:

答:急性惡化的危險因素主要有:①累及腎臟的疾病:如原發性腎小

球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腎病等,復發或加重;②血容量不足:

低血壓、脫水、大出血或休克等;③腎臟局部血供急劇減少:如腎動脈

狹窄患者應用ACEI、ARB等藥物;④嚴重高血壓未能控制;⑤腎毒性

藥物;⑥泌尿系梗阻;⑦嚴重感染;⑧其他:高鈣血癥、嚴重肝功不全

等。在上述因素中,因血容量不足或腎臟局部血供急劇減少致殘余腎單

位低灌注、低濾過狀態,是導致腎功能急劇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對

CRF的病程中出現的腎功能急劇惡化,如處理及時、得當,可能使病情

有一定程度的逆轉;但如診治延誤,或這種急劇惡化極為嚴重,則病情

的加重也可能呈不可逆性發展。

27、簡述腎小球的濾過屏障。

【正確答案】:

答:腎小球的濾過屏障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球基底膜(GBM)

和足細胞(臟層上皮細胞)構成。足細胞通過稀疏的足突附著于GBM上。

足突間裂隙孔由一層裂隙膜所封閉,它的功能是作為一種可變更的黏附

連接,是一種重要的防止超過一定孔徑蚩白漏出的分子屏障。足突通過

integrins和dystroglycans附著于其下的GBM。足突與鄰近的足突重

疊交叉,足細胞的足突側的podocalyxin通過靜電排斥使相鄰的足突

分開,形成濾過裂縫。研究顯示足細胞有多種裂隙膜蛋白。Neph-1與

Nephrin,podocin和FAT1相互作用構成了腎小球濾過屏障的分子篩。

這些裂隙膜蛋白的缺乏或突變會引起大量尿蛋白。GBM是由腎小球上

皮細胞和內皮細胞產生的細胞外基質構成,它對維持正常腎小球結構、

固定鄰近細胞及構成濾過屏障起著重要作用。它由下列一些主要成分構

成W型膠原形成GBM基本構架其間充填著各種物質包括層連蛋白、

纖連蛋白、巢蛋白、硫酸類肝素蛋白聚糖等。陰離子硫酸類肝素蛋白聚

糖(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和腎小球內皮細胞和上皮細胞表面

的唾液蛋白(sialoproteins)共同形成電荷屏障。所以,腎小球濾過膜除

具有大小選擇性,能限制大分子物質通過外;還具有電荷選擇性,能限

制帶阻電荷物質濾過。腎小球系膜細胞及環繞的基質構成系膜區,通過

內皮與毛細血管腔分開。腎小球系膜細胞除支撐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外,

還有收縮、分泌功能,其上有一些血管活性物質的受體,因此可以根據

全身情況調節收縮而改變濾過膜的濾過面積。系膜細胞還有吞噬功能,

可以清除腎小球濾過的某些大分子物質。

28、簡述蛋白尿產生的原因及其在腎臟疾病診治中的意義。

【正確答案】:

答:正常人尿中因蛋白含量低,臨床上尿常規的定性試驗不能測出c當

尿蚩白超過150mg/d,尿蚩白定性陽性,稱為蚩白尿。腎小球濾過膜

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和臟層上皮細胞所構成,濾過膜屏

障作用包括:①分子屏障:腎小球濾過膜僅允許一定大小的蛋白分子通

過;②電荷屏障:內皮及上皮細胞膜含涎蛋白,而基底膜含硫酸類肝素,

共同組成了腎小球濾過膜帶負性電荷,通過同性電荷相斥原理,阻止含

負電荷的血漿蛋白(如清蛋白)濾過。上述任一屏障的損傷均可引起蛋白

尿,腎小球性蛋白尿常以清蛋白為主。光鏡下腎小球結構正常的微小病

變型腎病患者大量蛋白尿主要為電荷屏障損傷所致;當分子屏障被破壞

時,尿中還可出現除清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漿蛋白,如免疫球蛋白、

C3等,提示腎小球濾過膜有較嚴重的結構損傷。

29、腎活檢的目的和適應證。

【正確答案】:

答:腎活檢的目的和適應證:為了明確診斷、指導治療或判斷預后,在

無腎穿刺禁忌證時可行腎穿刺活檢。這對明確各類原發性腎小球病,如

輕微性腎小球病變、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膜性腎病及各類增生

性腎小球腎炎等的組織形態學診斷很有幫助;對一些繼發性腎小球病包

括系統性紅斑狼瘡有無胃損害、分型及指導治療,遺傳性腎臟疾病,急

性腎衰竭和移植腎排斥的鑒別診斷等都十分有幫助。因此,內科各種原

發,繼發及遺傳性腎實質疾病(尤其是彌漫性病變),特別是不明原因的

腎衰竭以及腎移植術后患者如無腎穿刺禁忌證時,均可行穿刺。

30、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確答案】:

答: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1)泌尿系統疾病:①腎小球疾病:原發

性,繼發性和遺傳性;②感染性疾病:腎盂腎炎,泌尿系結核;③結石;

④腫瘤;⑤損傷:外傷,手術,器械操作;⑥理化因素:磺胺,甘露醇,

環磷酰胺等藥物及放射線等。2)全身及尿路鄰近器官疾病:①血液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痛等;②感染性疾病;③下腹部炎癥和腫瘤。3)其他原

因:①運動或未明原因;②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

31、簡述腎小球病的發病機制。

【正確答案】:

答:腎小球疾病的發病機制:多數腎小球腎炎是免疫介導性炎癥疾病。

一般認為,免疫機制是腎小球病的始發機制,在此基礎上炎癥介質(如

補體、細胞因子、活性氧等)參與下,最后導致腎小球損傷和產生臨床

癥狀。在慢性進展過程中也有非免疫非炎癥機制參與。遺傳因素在腎小

球腎炎的易感性、疾病的嚴重性和治療反應上的重要性,近年來已受到

關注。此外,自身免疫導致或參與各種腎炎的證據也引起了廣泛重視。

(1)免疫反應體液免疫主要指循環免疫復合物和原位免疫復合物在腎炎

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認,細胞免疫在某些類型腎炎中的重要作用

也得到肯定。一般認為腎小球系膜區和(或)內皮下免疫復合物常為循環

免疫復合物的發病機制。腎小球基底膜上皮細胞側免疫復合物主要是由

于原位免疫復合物發病機制。兩者所致的腎小球免疫復合物,如為被單

核-巨噬細胞、局部浸潤的中性粒細胞吞噬,或腎小球系膜細胞所清除,

病變則多可恢復。若腎小球內k持續存在或繼續沉積和形成,則可導

致病變持續和進展。細胞免疫在某些類型腎炎發病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得

到認可。但細胞免疫可否直接誘發腎炎,長期以來一直未得到肯定回答。

(2)炎癥反應:臨床及實驗研究顯示始發的免疫反應需引起炎癥反應,才

能導致腎小球損傷及其臨床癥狀。炎癥介導系統可分成炎性細胞和炎癥

介質兩大類,炎性細胞可產生炎癥介質,炎癥介質又可趨化、激活炎性

細胞,各種炎癥介質間又相互促或或制約,形成一個十分復雜的網絡關

系。炎性細胞主要包括單核一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

血小板等。炎性細胞可產生多種炎癥介質,造成腎小球炎癥病變。同時

腎小球固有細胞(如系膜細胞、內皮細胞和上皮細胞)具有多種免疫球蛋

白和炎癥介質受體,能分泌多種炎癥介質和細胞外基質,通過自分泌、

旁分泌在。腎小球病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炎癥介質可通過收縮

或舒張血管影響腎臟局部的血流動力學,可分別作用于腎小球及間質小

管等不同細胞,可促進(或抑制)細胞的增殖,可促進細胞的自分泌、旁

分泌,并可促進細胞分泌ECM或抑制ECM的分解,從而介導炎癥損

傷及其硬化病變。

32、簡述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正確答案】:

答:Q)診斷:于鏈球菌感染后1~3周發生血尿、蛋白尿、水腫和高血

壓,甚至少尿及氮質血癥等急性腎炎綜合征表現,伴血清C3下降,病

情于發病8周內逐漸減輕到完全恢復正常者,即可臨床診斷為急性’腎

炎。若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或病情于2個月尚未見全面好轉者應及

時作腎活檢,以明確診斷。

(2)鑒別診斷:1)以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的腎小球疾病:①其他病原體感

染后急性腎炎:許多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均可引起急性腎炎。目前

較常見于多種病毒(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

極期或感染后3~5天發病,病毒感染后急性腎炎多數臨床表現較輕,

常不伴血清補體降低,少有水腫和高血壓,腎功能一般正常,臨床過程

自限。②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臨床上除表現急性腎炎綜合征外,

經常伴腎病綜合征,病變持續無自愈傾向。50%~70%患者有持續性低

補體血癥,8周內不恢復。③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病及非IgA

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部分患者有前驅感染可呈現急性腎炎綜合征,

患者血清C3一般正常,病情無自愈傾向。IgA腎病患者疾病潛伏期短,

可在感染后數小時至數日內出現肉眼血尿,血尿可反復發作,部分患者

血清IgA升高。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過程與急性腎炎相似,但除

急性腎炎綜合征外,多早期出現少尿、無尿,腎功能急劇惡化為特征。

重癥急性腎炎呈現急性。腎衰竭者與該病相鑒別困難時,應及時作腎活

檢以明確診斷。3)全身系統性疾病腎臟受累: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及過

敏性紫痛腎炎等可呈現急性腎炎綜合征;此外,細菌性心內膜炎腎損害、

原發性冷球蛋白血癥腎損害、血管炎腎損害等也可表現為低補體血癥和

(或)急性腎炎綜合征,可根據其他系統受累的典型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

查,可資鑒別。

33、簡述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免疫病理分型以及預后。

【正確答案】:

答:RPGN根據免疫病理可分為三型:①I型又稱抗腎小球基底膜型腎

小球腎炎,由于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GBM)抗原相結合

激活補體而致病。②n型又稱免疫復合物型,因腎小球內循環免疫復

合物的沉積或原位免疫復合物形成,激活補體而致病。③in型為少免

疫復合物型,腎小球內無或僅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積。現已證實50%~

80%該型患者為原發性小血管炎腎損害,腎臟可為首發、甚至唯一受累

器官或與其他系統損害并存。原發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細胞胞

漿抗體(ANcA)常呈陽性。預后:DI型較好,I型差.II型居中。

34、簡述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和治療原則。

【正確答案】:

答:凡尿化驗異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腫及高血壓病史達一年

以上,無論有無腎功能損害均應考慮此病,在除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及

遺傳性腎小球腎炎后,臨床上可診斷為慢性腎炎。慢性腎炎的治療應以

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癥狀及防治嚴重合并癥

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尿紅細胞或輕微尿蛋白為目標。可采用下列綜

合治療措施。包括積極控制高血壓和減少尿蛋白;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

入量;應用抗血小板解聚藥;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和細胞毒藥物;避免

加重腎臟損害的因素。

35、急性間質性腎炎如何診斷?

【正確答案】:

答:診斷:①近期用藥史;②藥物過敏表現;③尿檢異常;④腎小管及

腎小球功能損害。一般認為有上述表現中前兩條,再加上后兩條中任何

一條,即可臨床診斷本病。但是,非典型病例(尤其是由非笛類抗炎藥

致病者)常無第二條,必須依靠腎穿刺病理檢查確診。

36、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正確答案】:

答:病因多種多樣,常見病因有:①中藥:如含馬兜鈴酸藥物關木通、

廣防己、青木香等;②西藥:如鎮痛藥、環抱素等;③重金屬:如鉛、

鎘、碑等;④放射線;⑤其他:如巴爾干腎病。

37、尿路感染經治療后,菌尿轉陰,但過了一段時候后,再次發生尿路

感染,那么如何區分其為感染復發和重新感染?

【正確答案】:

答:治療后癥狀消失,尿菌陰性,但在停藥6周后再次出現真性細菌尿,

菌株與上次不同,稱為重新感染。治療后癥狀消失,尿菌陰轉后在6周

內再出現菌尿,菌種與上次相同(菌種相同且為同一血清型)稱為復發。

38、尿路感染主要有哪些并發癥?

【正確答案】:

答:尿路感染如能及時治療,并發癥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復

雜因素的腎盂腎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可出現下列并發癥Q)腎乳頭

壞死:指腎乳頭及其鄰近腎髓質缺血性壞死,常發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

路梗阻的腎盂腎炎,為其嚴重并發癥。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劇烈腰

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時伴發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和(或)急性腎衰竭。

當有壞死組織脫落從尿中排出,阻塞輸尿管時可發生腎絞痛。IVP可見

腎乳頭區有特征性“環形征〃。宜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抗菌藥物應用

等。(2)腎周圍膿腫:為嚴重腎盂腎炎直接擴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

結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為革蘭陰性桿菌,尤其是大腸埃希菌。除原

有癥狀加劇外,常出現明顯的單側腰痛,且在向健側彎腰時疼痛加劇。

超聲波、X線腹部平片、CT等檢查有助于診斷。治療主要是加強抗感

染治療和(或)局部切開引流。

39、急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

【正確答案】:

答:(1)全身癥狀:發熱、寒戰、頭痛、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體溫

多在38.(TC以上,多為弛張熱,也可呈稽留熱或間歇熱。部分患者出

現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2)泌尿系癥狀: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

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為鈍痛或酸痛。部分患者下尿

路癥狀不典型或缺如。(3)體格檢查:除發熱、心動過速和全身肌肉壓痛

外,還可發現一側或兩側肋脊角或輸尿管點壓痛和(或)腎區叩擊痛。

40、腎性高血壓與高血壓腎病的鑒別要點?

【正確答案】:

答Q)高血壓腎病多見于中老年,有多年的高血壓病史或高血壓家族史;

腎性高血壓多見于年輕患者,既往有反復浮腫等腎臟病史。(2)腎性高血

壓以舒張壓升高更為明顯。(3)高血壓。腎病尿蛋白較少,定性一般+?

++,定量一般<2g/24h,以中小分子為主,一般無血尿;腎性高血壓

可有大量蛋白尿,以大中分子為主,可合并血尿。(4)高血壓腎病一段同

時合并心腦及眼底損害;腎性高血壓患者腎臟損壞在先,而且較重。(5)

高血壓腎病先出現腎小管功能障礙,逐漸發展為腎小球功能障礙,腎功

能不全進展慢;腎性高血壓腎小球功能障礙表現在前,腎小管功能受損

在后,胃功能不全進展快。

41、惡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的病理、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正確答案】:

答:⑴病理:本病主要侵犯腎小球前小動脈,可見入球小動脈、小葉問

動脈及弓狀動脈纖維素樣壞死,及小葉問動脈和弓狀動脈高度肌內膜增

厚(高度增生的基質及細胞成同心圓排列,使血管切面呈〃洋蔥皮〃樣

外觀),故動脈管腔高度狹窄,乃至閉塞。本病腎小球有兩種病變:①

缺血性病變:與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癥相似;②節段壞死增生性病變:節

段性纖維素樣壞死、微血栓形成、系膜細胞增生、乃至出現新月體,在

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癥見不到。惡性高血壓的腎實質病變進展十分迅速,

很快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2)臨床表現:惡性

高血壓的腎臟病變與心、腦病變一樣,均十分險惡。病人出現血尿、蛋

白尿、管型尿及無菌性白細胞尿,腎功能進行性惡化,常于發病數周至

數月后出現少尿,進入終末腎衰竭。(3)治療原則:惡性高血壓是內科急

癥,及時控制嚴重高血壓,防止威脅生命的心、腦、腎并發癥發生是救

治關鍵。為有效降低血壓,治療初常需靜脈點滴降壓藥,而后再口服降

壓藥鞏固療效。但是,血壓也不宜下降過快、過低,以免影響腎灌注,

加重腎缺血。推薦方案是在治療初2~3小時,將舒張壓降到

lOO-HOmmHg,然后繼續在12~36小時內,將血壓進一步降達

90mmHg。如果惡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已發生并已出現腎衰竭,則應

及時進行透析治療。

42、腎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正確答案】:

答:⑴臨床表現:取決于被阻塞靜脈大小、血栓形成快慢、血流阻斷程

度及有無側支循環形成等,約3/4腎病綜合征病人并發的RVT(尤其在

較小分支時)并無臨床癥狀。急性RVT的典型臨床表現如下:①患側腰

脅痛或腹痛;②尿異常,出現血尿(鏡下或肉眼血尿)及蛋白尿(原有蛋白

尿增多);③腎功能異常,雙側腎靜脈主干大血栓可致急性腎衰竭;④

病腎增大(影像學檢查證實)。慢性RVT有時還可引起腎小管功能異常,

呈現腎型糖尿等。另外,腎靜脈血栓常可脫落引起肺栓塞。(2)治療:

RVT確診后應盡早開始溶栓及抗凝治療。腎靜脈主干大血栓溶栓無效且

反復導致肺栓塞時,可考慮手術取栓。

43、簡述高鉀血癥的處理措施。

【正確答案】:

答:(1)鈣劑:10%葡萄糖酸鈣10~20ml,稀釋后靜脈緩慢(5分鐘)注

射。(2)11.2%乳酸鈉或5%碳酸氫鈉100~200ml靜滴,以糾正酸中

毒并同時促進鉀離子向細胞內流動。(3)50%葡萄糖溶液50~100ml加

普通胰島素6~12U緩慢地靜脈注射,可促進糖原合成,使鉀離子向細

胞內移動。(4)口服離子交換(降鉀)樹脂:15~30g,每日3次。以上措

施無效或為高分解代謝型ATN的高鉀血癥患者,透析是最有效的治療。

44、試述急性腎衰竭的診斷標準。

【正確答案】:

答:急性腎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時間內(幾小時至幾周)

突然下降而出現的氮質廢物滯留和尿量減少綜合征。腎功能下降可發生

在原來無腎臟病的患者,也可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患者。ARF主要表現為

氮質廢物、血肌酊和尿素氮升高,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及全身

各系統并發癥。常伴有少尿(<400ml/d),但也可以無少尿表現。急性

腎衰竭一般是基于血肌酊的絕對或相對值的變化診斷,如血肌酊絕對值

每日平均增加44.2|jmol/L或88.4|jmol/L;或在24-72小E寸內

血肌配值相對增加25%?100%。

腎病綜合征治療中常用的細胞毒類藥物?

答案:環磷酰胺沖擊,劑量:10mg/kg.d,連續3d。適應證:各種重

癥慢性腎炎;急進性腎炎;狼瘡性腎炎;重癥過敏性紫瘢性腎炎等。副

作用:1.骨髓抑制。2.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等。3.脫發。4.性腺抑

制。5.出血性膀胱炎。(此題老師未說明了,各位看官有空看看這一

塊內容)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影響預后的因素?

答案:1.免疫病理類型:in型較好,1型較差。2.強化治療是否及時。

3.老年患者預后相對差。

腎病綜合征治療中利尿消腫治療包括

答案:1.嚷嗪類利尿劑,如氫氯曝嗪。2.潴鉀利尿劑,如氨苯蝶口定。3.

襟利尿劑,如速尿。4.滲透性利尿劑,如低分子右旋糖酊。5.提高血

漿膠體滲透壓:如血漿或白蛋白。

B卷

急進性腎炎分型。

答案:11型:抗腎小球基底膜型腎小球腎炎2.II型:免疫復合物型3.III

型:非免疫復合物型,也叫小血管炎。

2、系膜毛細血管行腎小球腎炎的病理特點。

答案:1.光鏡下可見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彌漫重度增生,可插入到腎小

球基底膜和內皮細胞之間,使毛細血管襟呈雙軌征。2.免疫病理學改

變:IgG和C3呈粗顆粒狀與系膜區和毛細血管壁沉積。3.電鏡下系膜

區和內皮下可見電子致密物沉積。

腎病性水腫的機制。

答案:主要由于長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漿蛋白過低,血漿膠體滲透壓

降低液體從血管內滲入組織間隙,產生水腫。此外,部分患者因為有效

血容量減少,刺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活性增加和抗利尿激素分

泌增加等,可進一步加重水鈉潴留加重水腫。【順手把腎炎性水腫拉

過來?如下:腎炎性水腫:主要是由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而腎小管重

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和腎小球濾過分數下降,導致水

鈉潴留。腎炎性水腫時,血容量常為擴張,伴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

酮活性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高血壓等

因素而使水腫持續加重。】

、引起泌尿系非特異性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是什么?感染途徑有哪

些?

答案:大腸桿菌。①上行感染:致病菌從體外經尿道口進入膀胱,再進

入上尿路,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多見于女性,②血行感染:多繼發于

其它部位的感染,致病菌通過血液進入泌尿器管,③淋巴感染:鄰近器

管的感染通過淋巴系統引起泌尿系統感染,④直接蔓延感染:鄰近器管

感染直接蔓延所至。

2、簡述非特異性尿路感染的感染途徑。

答案:①上行感染:致病菌從體外經尿道口進入膀胱,再進入上尿路,

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多見于女性,②血行感染:多繼發于其它部位的

感染,致病菌通過血液進入泌尿器管,③淋巴感染:鄰近器管的感染通

過淋巴系統引起泌尿系統感染,④直接蔓延感染:鄰近器管感染直接蔓

延所至。

前尿道斷裂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案:要點:病人通常有騎跨傷史,外傷后出現尿道流血,排尿困難或

不能排尿。勉強排尿時突然出現陰囊腫脹及疼痛。血腫及尿外滲并發感

染,則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根據典型癥狀及血腫、尿外滲分布,可確定

診斷。尿道造影可顯示造影劑外滲及尿道損傷部位,尿道挫傷則無外滲

現象。

膀胱腫瘤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答案:L發病情況:50-70歲高發;男:女為4:1;表淺腫瘤多見。

2、血尿: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塊(可自行減輕,程度與腫瘤

大小、數目及惡性度不成比例)3、尿頻、尿急、尿痛:晚期表現4、

排尿困難、尿潴留和下腹腫塊:膀胱頸口腫瘤。5、腺癌、鱗癌:惡性

度高,預后不良。(這個是根據PPT有更好的求聯系)

睪丸扭轉與急性附睪炎有哪些不同?

答案:

項目睪丸扭轉急性附睪炎

發病年齡多發于青少年多見于中青年

發病部位左側多見,可為雙側一般為單側

阻囊部疼痛明顯,早期無1中脹,患側阻囊明顯腫脹,陰囊皮膚發紅、發熱,

癥狀體征提等反射消失.睪丸抬舉試瞼早期率丸腫大,提等反射存在.宰丸拾舉

陽性試驗陰性

鋁靶X線睪丸攝片或

放射性核素掃描或多顯示扭轉例]血液灌注降低顯示急性炎癥血流增加

普勒超聲

6、腎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1、根治性腎切除術是腎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近年多采用腹腔

鏡行腎癌根治切除術。切除范圍包括:患腎、腎周脂肪及腎周筋膜、區

域腫大淋巴結。靜脈瘤栓應同時取出。2、對位于腎上、下極直徑小于

3cm的腎癌,可考慮作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3、應用生物制劑

有一定療效。

1、簡述AKI分級

AKI的分級:

I級血肌被上升>0、3mg/dl或>50%尿量<0、5ml/kg/hX6h1分

II級血肌配上升>200-300%尿量<0、5ml/kg/hX12h1分

IH級血肌上升>300%或>4mg/dl尿量<0、3ml/kg/hX24h或無尿12h1分

2、簡述慢性腎衰竭時高鉀血癥的處理方法

答:高鉀血癥是指血鉀>6、5mmol/Le處理方法:

10%葡萄糖酸鈣20ml稀釋緩慢IV1分

5%NaHC03100mlIV(5分鐘完)1分

50%葡萄糖50—I00ml+胰島素6—12U,靜脈滴注0.5分

透析0.5分

3、簡述腎癌的CT表現。

答:(1)CT平掃腎實質內腫塊,可突向腎外。1分

(2)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分界多不清楚,可有假包膜。0.5分

(3)腫塊密度多不均勻,呈低或等密度,內可有壞死區。0.5分

(4)增強早期腫塊明顯強化,因周圍腎實質顯著強化而呈相對低密度。

0.5分

(5)增強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瘤栓形成侵犯周圍組織腹膜后淋巴結轉移。

0.5分

4、腎損傷手術探查適應癥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

1)、開放性腎創傷1分

2).合并有腹腔其他臟器損傷1分

3)、明確診斷為腎挫傷、輕度腎裂傷0.5分

4).腎動脈造影顯示腎蒂傷0.5分

5、按照病理類型,腎損傷可分為哪四種,各型病理特征是什么?

答:腎挫傷:損傷限于腎實質,有瘀斑和(或)包膜下血腫,腎包膜及

腎盂粘膜完整。1分

部分裂傷:腎實質部分裂傷伴有腎包膜破裂,可致腎周血腫。如盂盞粘

膜破裂,有明顯血尿。0.5分

全層裂傷:從腎包膜到盂盞粘膜的破裂,有腎周圍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