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練習)_第1頁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練習)_第2頁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練習)_第3頁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練習)_第4頁
中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6講文言文斷句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jié)奏劃分題

02真題實戰(zhàn)練

03重難創(chuàng)新練

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2024?新疆?一模改編)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①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日:“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

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濟③。司馬④目:“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

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目:“未可。'’既陳⑤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

官殲焉。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有刪改)

【注】①宋公:指宋襄公,名茲父,春秋時期宋國國君。②既成列:已經(jīng)排成戰(zhàn)斗的行列。③濟:渡河。

④司馬:主管軍事的官員。這里指子魚。⑤陳:同“陣”,列陣,布陣。

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B.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C.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D.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2024?河北滄州?三模改編)閱佳作?古文共賞: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

古。故至高尚傳太之△格殺有商尚俅大之丈生煮楚木之有也_

(選自《文學小言》)

①荊公:王安石。②老杜:杜甫。③李格非:北宋文學家。④殊:彳艮,非常。⑤超邁:卓越高超。

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B.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C.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D.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2023?新疆阿克蘇?二模改編)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

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對日:“死

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釋:①涓人:宮中主管灑掃清潔的人。②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③捐:白白費掉。

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B.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C.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D.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2024?新疆烏魯木齊.三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

之術。遽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④在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槍曳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diào)頭。旋:轉(zhuǎn)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

突然。犯:碰到。⑤沱:同“舵”。

(選自《賢弈編》)

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B.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C.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D.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jié)奏劃分題

(2024?黑龍江?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惟在牢記,則日見進益①。陳晉之一日只讀一百二十字,后遂無書不讀,所謂日計不足歲②計有

余者。今人誰不讀書,日將誦數(shù)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讀旋忘,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予

少時實有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虛,方知陳晉之為得法云。

(選自陳善《捫虱新話》)

【注釋】①進益:長進。②歲:年。③僻:嗜好,癖好。這里是毛病的意思。

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

(2024?江蘇連云港?二模)九年級(1)班開展“走進文豪范仲淹”古詩文主題閱讀活動,請你參與。

范仲淹傳

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郛州人也,后琴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

孤,母更適④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

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

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yǎng)。改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②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②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召

拜樞密副使。王舉正懦默不任事,諫官歐陽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仲淹目:

“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③參知政事。會王

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目:“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誅。

③仲淹內(nèi)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

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

者,皆為嘆息。

(節(jié)選《宋史?范仲淹傳》,中華書局、有刪改)

[注]①適,改嫁。②賊,這里指金人,③除:任命,授職。

用“/”為下面這句話斷句。(斷三處。)

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

(2023?遼寧鞍山?一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穎士有風節(jié)之士也。為集賢校理①,宰

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diào)河南參軍。

時安祿山寵恣,穎士陰②語柳并日:“胡人③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

穎士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目:“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節(jié)度使源酒④欲退保江陵,

穎士日:“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淆乃按甲不出。

(節(jié)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釋]①集賢校理:官名。②陰: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祿山。④源治wdi:人名。⑤遽:匆忙。

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

(2024?湖北.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有蘇捏①者,住虎丘山塘②,余嘗以游山,坐觀之。泥細如面,顏色深淺不一。有求像者煦西色要一

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出視之,即其人(B)。其有皺紋、疤痣、桑子@者,絲

毫無差,惟須發(fā)另著色(C)。曬干以衣冠靴襪裝之,冬之單夾棉衣,各色悉備,至綾^紗羅布絲,隨人意

也,其值之低用視此。

入一楠木匣,或坐榻,或椅機④,方幾條案畢設焉,壁上懸小字畫,案列瓶爐文具,概屬真物,外

以鐵線紗罩之。

細觀須眉如活,形神逼肖,即畫手傳神,無以過也。真絕技矣。

(節(jié)選自《蘭舫筆記》)

【注釋】①蘇捏:蘇州的泥塑藝人。②虎丘山塘:地名。③桑子:特殊的面部特征。④椅機(wii):椅子

和凳子。

請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標示,限三處)。

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

真題實戰(zhàn)練?

(2024?山東德州)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口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目:“巴東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材料二: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臨水有亭。山根中時出清泉,激噴度石中,悄然如語。至裂帛泉,

水仰射,沸冰結雪,匯於池中。見石子鱗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寶妝施。蕩漾不停,閃爍晃耀。

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潛鱗了然,若發(fā)可數(shù)。兩岸垂柳,帶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齒相次。間

以獨木為橋,跨之濯足,沁涼入骨。折而南,為華嚴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

詰曲。突兀奮怒,皺云駁霧,較華嚴洞更覺險怪。后有竇,深不可測。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

積雪未消。柳堤一帶,不知里數(shù),裊裊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間民方田作,大田港涉,小田南斗,鳥聲

百唯,雜華在樹,宛若江南三月時矣。

(節(jié)選自袁中道《西山十記?記二》)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乘奔御風呻的“奔”,動詞用作名詞;“折而南”中的“南”,名詞用作動詞。

B.材料一與李白《早發(fā)白帝城》都寫到了猿聲,但表達的情感不同。

C.“見石子鱗鱗”中的“鱗鱗”,“潛鱗了然”中的“鱗,和《岳陽樓記》中“錦鱗游泳”的“鱗”都代指魚。

D.材料二中“浩浩”和“晶晶”用詞巧妙,大田水面闊大和小田精致閃亮相互映襯。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峽是一個文化寶庫,有很多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發(fā)生于此,有白帝城托孤、昭君屈原故里、神

女峰傳說等。

B.“曦”文中指太陽,在古代還有很多的別稱,如金烏、東君、羲和、刑天等;月也有很多別稱,如冰

輪、金蟾、嬋娟、夸娥等。

C.“亭臺樓閣”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亭小巧,多為開敞式;臺高起,可觀景;樓多層,兼

具實用和文化功能;閣造型靈活,多用于藏書、閱文。

D.柳樹以優(yōu)美的形態(tài),成為我國園林藝術中重要的觀賞樹種,在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時,廣泛種植應

用于防洪護堤。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3.用7”給下面的文字斷句(只畫三處),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

4.小誠發(fā)現(xiàn),兩文在寫景順序、語言風格、情感上有較大差異,值得探究。請簡要分析。

(2024?廣東廣州)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節(jié)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乙】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

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

尋陽,與蒙論議,大驚目:“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考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

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丙】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

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

猶當晚學,不可自棄。孔子日:“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卓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

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學,名聞天下;茍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寫術學,

便稱遲暮,因循面墻匕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

者也。

(節(jié)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有刪改)

[注]①因循面墻:沿襲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學習。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非學無以廣才/卿今者才略B.及魯肅迎尋陽/可以無大可矣

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用未學/中峨旌而多髯者為東坡

6.下列對【丙】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B.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C.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D.二十以外/所誦經(jīng)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的劃線句子。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

8.三個文段都寫了勸學,其中所體現(xiàn)的對學習的認識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三個文段簡要分析。

(2024?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鞫,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

華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互里赴我機,送四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節(jié)選自《樂府詩集》)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柱①宣撫使馬千乘。萬歷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多征播州。良玉別統(tǒng)精卒

五百襄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于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養(yǎng)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

境連破金筑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川路戰(zhàn)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良

玉馭下嚴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理詞翰,

儀度嫻雅。

(選編自《明史?秦良玉傳》)

【丙】

明妃

郭漱玉

競抱琵琶塞外行,非關圖畫誤傾城。

漢家議就②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

【注釋】①石硅(zhu):地名,在重慶,今作石柱。②就:成,成功。

9.下列選項中,對詞語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呻的“但”和“但當涉獵”(《孫權勸學》)中的“但”意思相同。

B.“千乘以三千人從征播州”中的“從”和“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醉翁亭記》)中的“從”意思相同。

C.“賊乘官軍宴”中的“乘”和“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中的“乘’意思不同。

D.“兼通詞翰”中的“通”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說》)中的“通”意思不同。

10.請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筑等七寨

11.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

12.下列對兩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蘭詩》中作者歌頌戰(zhàn)爭中的英雄,卻不用過多筆墨正面寫戰(zhàn)爭,暗含了作者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

B.互文的特點是用簡潔的文字表現(xiàn)豐厚的內(nèi)容,《木蘭詩》中“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就是例證。

C.《明妃》第二句運用毛延壽丑化昭君,丹青誤人的典故,表達出詩人對昭君出塞的同情與惋惜。

D.《明妃》第四句中“差”有“略微”或“甚”的意思,本詩中理解為“甚”更能體現(xiàn)昭君的歷史功績。

13.閱讀完三位巾幗英雄的事跡,同學們圍繞巾幗英雄的形象展開了討論,請你發(fā)表意見,將下面內(nèi)容補

充完整。

小語認為:木蘭代父從軍,作為一個征戰(zhàn)沙場的士卒,表現(xiàn)出英勇善戰(zhàn)、堅毅果敢的形象特征。

小文認為:良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美認為:昭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四川樂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yè)長安。時光武亦游學京師,禹年雖幼,可見

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

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日:”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

海,禹得勢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

光武大悅,常與定計議。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

延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棚尉守關不開再攻十,日破之o王匡等合軍十余萬,復共擊禹,禹軍

不利。今日暮,戰(zhàn)罷,諸將見兵勢已摧,皆勸禹夜去,禹不聽。明旦,匡悉軍出攻禹。禹令軍中無得妄動,

既至營下,因傳發(fā)諸將孽而并進,大破之。

(節(jié)選自《后漢書?鄧寇列傳》)

【乙】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劌日:“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西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擘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14.下列對材料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B.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C.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D.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15.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而見光武知非常人”與乙文中“登軾而望之”的“而”用法不同。

B.“禹得效其尺寸”與“恐托付不效”(《出師表》)兩句中的“效”含義不同。

C.“會日暮”與“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兩句中的"會''含義相同。

D.甲文中“因傳發(fā)諸將鼓而并進”與乙文中“一鼓作氣”的“鼓'用法相同。

16.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鄧禹和曹劌都具有卓越的軍事智謀與指揮才能,善于選擇有利的作戰(zhàn)時機,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

B.甲文中鄧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偉業(yè);乙文以曹劌的鎮(zhèn)定自若反襯魯莊公的急躁冒進。

C.甲、乙兩文都通過對戰(zhàn)爭場景和人物對話的詳細描寫,烘托出戰(zhàn)事的緊迫,表現(xiàn)兩位將領的果敢。

D.甲文先寫鄧禹結交光武帝,向他獻策舉賢,再寫征戰(zhàn)有功;乙文所選片段先寫交戰(zhàn),后寫論戰(zhàn)。

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重難創(chuàng)新練

【新考法J(2023?江蘇鹽城?一模)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題目。

【甲】

從軍行

(隋)明余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

風卷常山陣①,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②曉逾明。

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③。

【注】①常山陣,古代陣法名。②弓月,彎月。③漢武帝時,曾收復淮南一帶,取勝后建立一座紀念勝利

的“朔方之城”。

【乙】

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①也,賀蘭嫉巡、遠②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

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羊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日:“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雖欲獨食,

義不忍;單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

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豈矢著其上磚半箭,目:“吾歸破賊,必滅賀

蘭,此矢所以志也。”愈④貞元中建泗州,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當巡,巡不屈,即牽去,將

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口:“南八⑤,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爸必有為也公有

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選自韓愈的《張中丞傳后敘》,有刪改)

【注】①賀蘭,即賀蘭進明,當時屯駐在臨淮。②巡、遠,即張巡和許遠,各守睢陽城的一方,張守東北,

許守西南。③浮圖,佛塔。④愈,即韓愈。⑤南八,即南霽云。八是他在弟兄中的排行。

18.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延霽云坐(2)里食,且不下咽

(3)愈貞元中過泗州(4)賊以刃脅隆巡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

(2)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21.回答下面問題。

(1)【甲】詩通過“細柳營”的典故,凸顯了隋軍軍營J|勺特點。

(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甲】詩中的“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

22.結合下列句子,探究它們相同的思想感情。

【甲】句:會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

【乙】句: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23.梁羽生曾在《大唐游俠傳》中評價南霽云:敢笑荊軻非好漢,好呼南八是男兒。請分析【乙】文中南

霽云的“分兒”形裝結合具作內(nèi)容簡要分析。

【新考法】(2024?河南商丘?二模)班級正在舉行“走進陶淵明的世界”學習活動,請你閱讀下列陶淵明的作

品并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

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令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

人道也。”

(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

【乙】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①又為之。余嘗于三余之日②,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

去履信是順③生人之喜彳"包杜守靜芨子之篤素。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④懈廉退之節(jié),市朝驅(qū)易進之

心。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于當年;潔己清操之人,或咚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歸”之嘆,三閭⑥發(fā)”已

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此古人所以染翰⑦慷慨,屢伸而不能已

者也。夫?qū)н_意氣,其惟文乎?

[節(jié)選自《感士不遇賦(并序)》,有刪改]

【丙】

歸園田居(其一)(節(jié)選)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⑧。

羈鳥9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丁】

飲酒(其五)

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①司馬子長:司馬遷,字子長。②三余之日閑暇之時。③思順:不忘忠孝。④閭閻:里巷的門,

這里指民間。⑤夷皓:伯夷、叔齊、商山四皓的合稱。⑥三閭:屈原。⑦翰:毛筆。⑧三十年:或疑當作

“十三年”,陶淵明自開始做官至辭去彭澤令,前后為十三年。⑨羈鳥:被關在籠中的鳥。

任務一:疏通文意

24.根據(jù)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便舍船、從

成語推斷法:舍近求遠

口入

(2)余拳于三余

課內(nèi)遷移法:予掌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之日

(3)或線世以徒查閱詞典法:①盡,完。②消滅,消亡。③沒收。④隱沒。(摘

_______(填序號)

勒自《古代漢語詞典》)

25.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26.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

B.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

C.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

D.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

任務二:詩文理解

27.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漁人“緣溪行”拉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為桃花源的出現(xiàn)做了鋪墊。

B.乙文中,陶淵明發(fā)出“寓形百年,而瞬息已盡,立行之難,而一城莫賞”的感嘆,可見其并未完全放

下政治理想。

C.甲文中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短短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幾個字卻能表現(xiàn)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和不喜

張揚的品質(zhì)。

D.從甲乙兩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沖突。

28.丙丁兩首詩歌中加點意象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任務三:梳理探究

29.同學們關于“陶淵明是無奈避世還是淡然隱世”展開了一場討論,請結合上面四個文本說說你的觀點,

并說明理由。

【新考法1(2024?河南新鄉(xiāng)?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幾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范仲淹生平及作品集錄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

家。

(一)

【勤勉求學】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辭母求學。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

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饃②粥不充,日戾③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④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

(選自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有刪改)

(二)

【治堰泰州】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調(diào)任泰州西溪(今東臺西溪)鹽倉監(jiān)。

通州、楚州沿海,舊有捍海堰,東距大海,北接鹽城。始自唐黜陟使⑤李承實所建,遮護民田,屏

蔽鹽灶,其功甚大。歷時既久,頹圮⑥不存。范仲淹為泰州西溪鹽官日,風潮泛溢,澹沒⑦田產(chǎn),毀壞亭

灶,有請于朝。調(diào)四萬余夫修筑,三旬畢工。遂使海瀕⑧沮海⑨瀉鹵之地化為良田民得奠居⑩至今賴之。

(選自《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有刪改)

(三)

【任職蘇州】景祐元年(1034年),為治理水患,范仲淹常親臨蘇常江邊察看水情。《江上漁者》作

于此間。

江上往來人,但愛妒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四)

【戍邊西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此期間作《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五)

【貶謫鄧州】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支持“慶歷新政”,被貶河南鄧州。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

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六)

【病逝徐州】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徐州病逝。

【注】①適:這里指改嫁。②饌粥:稠粥。③日戾:太陽偏西。④六經(jīng):這里指儒家經(jīng)典。⑤黜陟使:唐

朝官職名。⑥頹圮:圮pi。倒塌。⑦浣?jīng)]:yan,淹沒。⑧海瀕:海濱。⑨沮測:juru,低濕之地。⑩

奠居:定居,安居。

30.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三處

遂使海瀕沮珈瀉鹵之地化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賴之

3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32.材料(五)中畫線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有什么言外之意?

33.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懷,并簡析這種思想情懷是否因其人生經(jīng)歷而有所改變。請你寫出探

究結果,并簡析過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6講文言文斷句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jié)奏劃分題

02真題實戰(zhàn)練

03重難創(chuàng)新練

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2024?新疆?一模改編)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①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日:“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

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濟③。司馬④目:“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

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目:“未可。'’既陳⑤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

官殲焉。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有刪改)

【注】①宋公:指宋襄公,名茲父,春秋時期宋國國君。②既成列:已經(jīng)排成戰(zhàn)斗的行列。③濟:渡河。

④司馬:主管軍事的官員。這里指子魚。⑤陳:同“陣”,列陣,布陣。

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B.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C.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D.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他們還沒有全部渡過河,請下令攻擊他們。

“彼眾我寡”是一個簡單的對比描述;“及其未既濟也”是一個完整的時間條件描述;“請擊之”是提出攻擊的

請求。故斷為: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故選C。

(2024?河北滄州?三模改編)閱佳作?古文共賞: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

古。紋無圜尚傳太之人格面直高尚傳大之久坐煮是木差有也葭

(選自《文學小言》)

①荊公:王安石。②老杜:杜甫。③李格非:北宋文學家。④殊:很,非常。⑤超邁:卓越高超。

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B.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C.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D.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本句譯為:因此,沒有高尚偉大的人格,卻有高尚偉大的文學作品的人,大概是沒有的。

“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與“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是轉(zhuǎn)折關系;“殆未之有也”句意表達完整;

故斷為: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故選D。

(2023?新疆阿克蘇?二模改編)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日:“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

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目:“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對目:“死

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釋:①涓人:宮中主管灑掃清潔的人。②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③捐:白白費掉。

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B.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C.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D.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可惜馬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命。

“馬已死”是個完整的句子,“買其首五百金”是涓人的行為,“反以報君”是涓人的目的和結果。

故斷為: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故選A。

(2024?新疆烏魯木齊?三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①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

之術。遽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④在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槍包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diào)頭。旋:轉(zhuǎn)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

突然。犯:碰到。⑤沱:同“舵”。

(選自《賢弈編》)

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B.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C.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D.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

加以驗證。

本句句意: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于是他就認為學完了駕船的技術。

“洲渚之間”是“小試”的具體地點,其后應斷開。“遂”是句首連詞,其前面應斷開。

故斷句為: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故選A。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jié)奏劃分題

(2024?黑龍江?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惟在牢記,則日見進益①。陳晉之一日只讀一百二十字,后遂無書不讀,所謂日計不足歲②計有

余者。今人誰不讀書,日將誦數(shù)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讀旋忘,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予

少時實有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虛,方知陳晉之為得法云。

(選自陳善《捫虱新話》)

【注釋】①進益:長進。②歲:年。③僻:嗜好,癖好。這里是毛病的意思。

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

【答案】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為:這就是說一天(讀的書)不多,(但)一年下來就有很多了。

“日計不足”“歲計有余”是兩個結構一致的短語,且前后語義形成一個對比,故二者之間應斷開,故斷句為:

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

(2024?江蘇連云港?二模)九年級(1)班開展“走進文豪范仲淹”古詩文主題閱讀活動,請你參與。

范仲淹傳

①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郛州人也,后替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

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

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

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yǎng)。改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②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②亦不敢輒犯其境。元昊請和,召

拜樞密副使。王舉正懦默不任事,諫官歐陽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請罷舉正用仲淹,遂改參知政事。仲淹目:

“執(zhí)政可由諫官而得乎?”固辭不拜,愿與韓琦出行邊。命為陜西宣撫使,未行,復除③參知政事。會王

倫寇淮南,州縣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誅之。仲淹目:“平時諱言武備,寇至而專責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誅。

③仲淹內(nèi)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

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

者,皆為嘆息。

(節(jié)選《宋史?范仲淹傳》,中華書局、有刪改)

[注]①適,改嫁。②賊,這里指金人,③除:任命,授職。

用“/”為下面這句話斷句。(斷三處。)

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

【答案】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辛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

句意:后來范仲淹作將領,號令清楚,愛護士兵。“后”表示時間,在其后斷開;“仲淹為將”主謂結構完整,

斷開;“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分別是對范仲淹作為將領時不同方面的描述,中間斷開。結合句意斷句為:

后/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辛。

(2023?遼寧鞍山?一模)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穎士有風節(jié)之士也。為集賢校理①,宰

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diào)河南參軍。

時安祿山寵恣,穎士陰②語柳并目:“胡人③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

穎士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日:“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節(jié)度使源清④欲退保江陵,

穎士日:“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消乃按甲不出。

(節(jié)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注釋]①集賢校理:官名。②陰:喑地里。③胡人:指安祿山。④源淆w。:人名。⑤遽:匆忙。

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

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

【答案】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結合“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分析,“襄陽乃天下喉襟”中“襄陽”是主語,“乃”是謂語,“喉

襟”是賓語,故在“襟”后斷句;“一日不守”表達了一個假設條件,“則”是連詞,表示結果,“大事去矣”是結

果,故在“一日不守”后斷句;再結合句意“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則大勢即

去”可斷句為: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

(2024?湖北?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有蘇捏①者,住虎丘山塘②,余嘗以游山,坐觀之。泥細如面,顏色深淺不一。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

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9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出視之,即其人(B)o其有皺紋、疤痣、桑子@者,絲

毫無差,惟須發(fā)另著色(C)o曬干以衣冠靴襪裝之,本之單夾棉衣,各色悉備,至綾緞紗羅布絲,隨人意

也,其值之低單視此。

入一楠木匣,或坐榻,或椅機④,方幾條案畢設焉,壁上懸小字畫,案列瓶爐文具,概屬真物,外

以鐵線紗罩之。

細觀須眉如活,形神逼肖,即畫手傳神,無以過也。真絕技矣。

(節(jié)選自《蘭舫筆記》)

【注釋】①蘇捏:蘇州的泥塑藝人。②虎丘山塘:地名。③桑子:特殊的面部特征。④椅機(啦):椅子

和凳子。

請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7”標示,限三處)。

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

【答案】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有求他捏人像的,他照著求像人的面色選取一團泥,用手擺弄著,談笑自如。“有求像者”交代人物;

“照面色取一丸泥”是一個完整的動作,后面應斷開;“手弄之”和“談笑自若”二者是不同的動作和狀態(tài),中

間應斷開。

故斷句:有求像者/照面色取一丸泥/手弄之/談笑自若。

真題實戰(zhàn)練I

(20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