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概論_緒論_成良斌學習資料_第1頁
自然辯證法概論_緒論_成良斌學習資料_第2頁
自然辯證法概論_緒論_成良斌學習資料_第3頁
自然辯證法概論_緒論_成良斌學習資料_第4頁
自然辯證法概論_緒論_成良斌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自然辯證法之緒論主講:成良斌一、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和性質1.研究對象:自然界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認識自然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2.學科內容自然觀:物質觀自然觀自然界的演化和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科技觀: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科學技術是福還是禍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和模式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科學技術發展的社會條件科技方法論:科學問題與科研選題科學發現的邏輯觀察與理論科學思維科學悖論科學研究的起點3.學科性質哲學門類(有爭論):屬二級學科(群)(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部分,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部分。)交叉學科:哲學、科學社會學和科技史學橋梁和紐帶:聯結哲學和科學技術二、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歷史1.歷史淵源(從古希臘自然哲學的誕生到19世紀40年代初)第一階段:自然科學還沒有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當時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統稱為自然哲學。泰勒斯(約公元前624-547年):萬物的始基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萬物的始基是氣。赫拉克利特:萬物的始基是火。德謨克利特:萬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虛空。古希臘人的宇宙觀有限說(巴比倫人認為宇宙是一個密封的小箱子;古埃及人認為宇宙象一個長方盒子)無限說(德謨克利特和赫拉克利特等)地心說(阿那克西曼德等)地動說(畢達哥拉斯學派等)混沌說(認為宇宙是從一種最原始的混沌中產生出來的。)古希臘人的自然觀: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的自然界是統一的(統一于若干具體的物質形態)自然界是運動、變化的一切自然物都是“矛盾物”自然界是普遍聯系的、有機的整體第二階段:自然科學與哲學分道揚鑣,與神學分庭抗禮。觀察、實驗方法的運用(始于15世紀下半葉)分門別類牛頓力學的發展機械自然觀和方法論的形成(哲學與自然科學重新結盟)第三階段:機械自然觀向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轉變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體系論》附錄)黑格爾(1770-1831)客觀唯心主義自然觀費爾巴哈(1804-1872)唯物主義自然觀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1830年賴爾的地質學、1831年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巴斯德的微生物學、施萊登(1838)和施旺(1839)的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1859年達爾文的進化論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2.創立和發展馬克思《數學手稿》(19世紀40年代)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寫于1873-1876和1878-1883年,1925年出版)恩格斯《反杜林論》(寫于1876-1878年,在當時的德國社會民主黨黨報上連載)三、自然辯證法與自然哲學、科學哲學的關系1.自然辯證法與古希臘自然哲學的關系古希臘自然哲學直接對自然界作出判斷;自然辯證法則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古希臘自然哲學依靠的手段和方法:直觀、猜想、虛構和思辨;自然辯證法則依靠概括和總結自然科學的成果。2.自然辯證法與西方科學哲學的關系西方科學哲學研究自然科學的哲學問題,但無視或反對自然科學的辯證法,特別是不承認自然界有辯證法。西方科學哲學禁止研究自然科學的本質和客觀基礎,目中無物。古希臘自然哲學和西方科學哲學是兩個極端。3.自然辯證法可以看著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哲學和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自然觀科學哲學=>科技觀、科技方法論有人據此把自然辯證法的內容劃分為以下四大塊:自然科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和科技與社會。4.關于自然辯證法的改名(1)“自然辯證法”一詞的由來(2)改名為“科學技術哲學”有利于其學科化和與國際接軌,但縮小了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3)改名為“科學技術學”(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參考《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1)下涉:科技哲學、科技社會學、科技史學、科技管理學、科技法學、科技政治學、科技政策學、科技倫理學、科技傳播學、科技文化學等。(自然哲學?)目前,美國的康奈爾大學設有科技學系,其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有:科學哲學、科學史、知識社會學、科技社會史、科技政治史、生命倫理學、技術史、科學人類學、科學傳播與普及、公共衛生政策、農業系統生態學、產業政策與創新經濟學、美國醫學社會史、工程的社會影響等。(4)對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和三大塊內容的反思四、學習自然辯證法的意義和方法1.意義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改變觀念和思維方式提出問題提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2.方法(1)增強哲學素質(2)抓住重點(自然辯證法理論)(3)了解有關自然科學知識(4)重視應用(5)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五、參考書目吳國盛《科學的歷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李思孟等《科學技術史》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科學技術與辯證法》《科學學研究》《中國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