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技術哲學德國的制造業技術/s?__biz=MzA3NDYyOTA4MA==&mid=208031701&idx=2&sn=6d13b15b54ffff4968242da22a758382&scene=5#rd
2012年歸真堂事件活熊取膽美國《科學》雜志荷蘭科學家費奇(RonFouchier)H5N1美國國家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一、什么是技術哲學?PhilosophyofTechnologyTechnologicalPhilosophy
“技術哲學是關于人類改造自然的技術過程的總體性思考,是關于技術發展的根本觀點和普遍規律的學問。”(陳昌曙.技術哲學引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3.)
(認識)自然--——(科學)技術———社會(人)
(改造)技術哲學的主要問題(內容):技術的定義技術的本質技術發展的動力與模式技術創新技術的倫理問題(環境倫理學、工程倫理學、生命醫學倫理學)米切姆:(1)工程技術哲學(EngineeringPhilosophyofTechnology)它是技術專家或工程師從技術內部對技術分析理解而創立的一種技術哲學--工程技術哲學傾向于贊成或肯定技術;
如恩斯特·卡普(德)恩格邁爾(俄)(2)人文技術哲學(HumanisticPhilosophyofTechnology)它是哲學家用非技術或超技術的觀點反思技術、解釋技術的一種嘗試--人文技術哲學大多是對技術持批判或否定的態度。[美]米切姆.技術哲學概論[M].殷登祥,曹南燕等譯.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
技術哲學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中,自然哲學、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都在力圖解釋自然和社會,但側重點不同:
——自然哲學家主要側重對自然本身的解釋;
——科學哲學家主要側重對自然認識的解釋;
——技術哲學家主要側重對改變自然的解釋。
“技術哲學非常奇特。第一,它的興起很晚,直到20世紀后半葉。第二,它在20世紀的興起的主要標志,不是任何意義上的technologicalphilosophy,相反,是某種anti-technologicalphilosophy。也就是說,20世紀后半葉的技術哲學從一開始就是以它對‘技術’的反思和批判而引人注目的。而科學哲學一開始是以對科學的弘揚、辯護而宣告自己的誕生的。”
——吳國盛:《技術哲學經典讀本》技術哲學興起認識論轉向語言學轉向技術轉向(technicalturn)參考書目1、技術哲學概論卡爾·米切姆2、技術哲學引論陳昌曙3、海德格爾分析新時代的技術岡特·紹伊博爾德4、人文主義視野中的技術高亮華5、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哈貝馬斯6、單向度的人馬爾庫塞二、什么是技術?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什么?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來制造工具?
超越生物遺傳與社會遺傳
——
技術比科學實際上有更悠久的歷史。人類歷史大概有200萬年,而劃分這個漫長進化時間的標記主要是工具: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黑鐵時代
——
人類的文明史本質上就是技術史。
什么是技術?技術一詞出自希臘文techne(工藝、技能)與logos(詞、講話)的組合,最初僅指各種應用技藝。產業革命后,技術涉及工具、機器及其使用方法和過程。
“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目標而協調動作的方法、手段和規則的完整體系”。——
狄德羅《法國大百科全書》
狹義定義:技術是在創造性構思基礎上為了滿足個人和社會需要而創造出來的,具有實現特定目標的功能、最終起改造世界作用的一切工具和方法。(《不列顛百科全書》)
廣義定義:按照某種有價值的實踐目的來控制、改造自然和社會的事物及過程并受到科學方法制約的知識總和。(M·邦格)“技術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勞動過程中掌握的各種活動方式、手段和方法的總和。”
技術有雙重屬性:其自然屬性表現為任何技術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其社會屬性則表現在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應用要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因此在對技術作評價的時候,要注意技術中立論和技術價值論(負荷價值)。1、狹義的技術概念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來創造、控制、應用和改進人工自然系統的手段和方法。
——手段可以指知識手段,也可以指物質手段。2、廣義的技術概念技術是圍繞如何有效地實現目的的現實課題,是主體后天不斷創造和應用的目的性活動序列或方式。
“序列”:指目的性活動的諸動作、工具、環節等要素按照空間順序組織在一起的行列或樣式,以及按照時間次序協調動作、依次展開的程序。
——《自然辯證法》劉大椿
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和技能。
——《辭海》
用科學的語言講,技術是各類工具的發展、制造及其有意識的運用;用專業語言講,技術是根據對自然規律及其內在聯系的認識并有意識地運用它來設計和使用各種復雜工具(機器)和器械。
——《德國弗塞爾大百科全書》三、關于技術本質的探討E·卡普:技術是人與自然的聯結J·埃呂爾:技術統治人類馬克思:技術是人與自然的中介海德格爾:技術是一種座架
E·卡普(工程技術哲學家)對技術本質的哲學探討始于歐洲。1877年德國的E·卡普用人類學的術語寫了《技術哲學綱要》一書,是第一部系統論述技術哲學的著作。卡普把技術看成是人與自然的一種聯系,技術發明是創造力的物質具體化,技術活動是器官的投影,手是所有人工制品的模型、原始的工具。如榔頭是摹仿握緊拳頭的手臂。卡普對技術持樂觀態度,認為技術是文化、道德、知識進步和人類“自我挽救”的手段。J·埃呂爾(人文技術哲學家)J·埃呂爾在《技術的社會》(1954)中對技術持悲觀態度。他認為,現代技術已經囊括一切,使人們生活在技術環境中而不像以往那樣僅僅生活在自然界里,人的心理狀態完全為技術價值所統治。技術使人類擺脫了時空某些限制,但并沒有使人獲得自由。馬克思馬克思把技術看作勞動過程的要素,認為技術是人和自然的中介,因而把之歸結為工具、機器和裝置這些機械性的勞動工具。受其影響,蘇聯《大百科全書》把技術看成是“為實現生產過程和為社會的非生產需要而創造的人類活動手段的總和”。重慶大學STS研究中心三、技術的起源技術起源于巫術技術起源于游戲技術起源于機遇技術起源于社會需要觀點一:
技術起源于巫術原始人以祈求和討好自然的方式進行,畢竟是人對自然采取的一種行為。馬林科夫斯基:原始人把可用經驗觀察和傳說加以處理的簡單現象和無法理解或控制的神秘變化明確區分開來,前者導致科學,后者導致巫術、神話和祭祀。另外一些人認為,巫術假定自然界是有規則的,人通過適當行為可以利用這些規則去控制自然。這是一種冒牌的自然法則體系。
觀點二:技術起源于游戲美國學者列文森在《玩具、借鑒和藝術》中列舉了許多由好奇心和玩具發端的技術發明。炸藥、印刷術,電話、留聲機、電影、礦石收音機、以及電視、火箭等的起源都不是為了實際應用或創造美,而是來自游玩(PLAY),起于玩具(TOY),而且開始只是個人在玩。事實上:蒸汽技術起源于游戲,公元前2世紀埃及人希羅《汽學》中描述了這種游戲方法。觀點三:技術起源于機遇1608年荷蘭眼鏡商利貝斯海從孩子的玩耍中得到啟發,發明望遠鏡。1764年英國織工哈格里沃斯從紡紗車的倒地,發明紡錘豎裝的珍妮機;1839年美國古德伊爾不小心把摻了硫的生橡膠磁到火爐上,導致硫化橡膠的發明;1867年諾貝爾偶爾把棉膠倒在硝化甘油里,發明了安全烈性炸藥;1928年英國醫生弗來明從培養葡萄球菌中無意找到青霉素藥物。
觀點四:技術起源于社會需要這是公認的正統看法。如工業革命的紡織需求導致了新的工作機的發明,礦井排水和動力的需要導致蒸汽機的改進和發明;火炮控制的需要促成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完善化。等等。但是,在人們沒有明確或強烈的社會需求時,卻也有某些新的技術發明。不能簡單地把技術起源等同于社會需求
人們的需求是具體的、受多種條件制約的、受多種條件制約的歷史的,不能抽象地談人的需求;人們只有自己時代的需求和時代的技術,但是又要注意人們的需求和愿望常會“超越于時代”、“脫離現實”。古代神話——千里眼、順風耳,煉丹術。原子能、受激輻射、超音速。技術的產生也會導致新的需求。電視技術→看電視的需求。新發明產生新需求。技術的產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求→技術→需求四、對技術的批判
一方面,人類文明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技術進步的歷史,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不可否認。另一方面,技術也帶來一些列的問題,例如對人的異化、對環境的破壞,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說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莊子(一)馬克思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能夠料想到有這樣的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里呢?”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對技術的批判:
“在工場手工業和手工業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廠中,是工人服侍機器。在前一種場合,勞動資料的運動從工人出發,在后一種場合,則是工人跟隨勞動資料的運動。在工場手工業中,工人是一個活機構的肢體。在工廠中,死機構獨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當作活的附屬物并入死機構。”——馬克思《資本論》“這些矛盾和對抗不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因為機器就其本身來說縮短勞動時間,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延長工作日;因為機器本身減輕勞動,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提高勞動強度;因為機器本身是人對自然力的勝利,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為機器本身增加生產者的財富,而它的資本主義應用使生產者變成需要救濟的貧民。”——馬克思《資本論》馬克思認為,機器、技術對人的奴役、壓榨并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技術對人的奴役根源在于人對人的奴役。
“在機器上實現了的科學,作為資本同工人相對立。而事實上,以社會勞動為基礎的所有這些對科學、自然力和大量勞動產品的應用本身,只表現為剝削勞動的手段,表現為占有剩余勞動的手段,因而,表現為屬于資本而同勞動對立的力量。”——馬克思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也只表現為剝削工人的手段,表現為占有剩余勞動的手段,表現為資本的特殊部分而同勞動、勞動者對立的力量。(二)法蘭克福學派對技術的批判:馬爾庫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單向度的人》兩個向度:屈從與批判物質享樂媒體控制社會:一架巨大的機器哈貝馬斯(JurgenHabermas,1929—
)《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三)海德格爾對現代技術的追問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1、技術的本質現代技術新時代的技術(1)對“流行觀念”的批判
——技術是目的的手段
——技術是人的行為正確的解釋和真正的解釋“詩是詞匯的堆積。”(2)技術不是單純的手段,而是“事物和世界的構造”。
“在現代技術中隱藏著的力量決定了人與存在著的東西的關系。”
“在我們的時代,不僅僅人,而且所有存在者,自然和歷史,鑒于它們的存在,都處在某種要求之下。讓我們去注意這個要求吧。”
(3)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術的區別傳統技術:如傳統農業事物是天、地、人、神四元的匯聚。
敬畏現代技術:“純技術的世界構造”
如現代農業,把活的生物按照無生命的工業產品的方式方法加以處理。現代技術的強大,無所不在。
20世紀以來現代技術高歌猛進核能信息技術生物技術
……(4)新時代技術展現的方式“限定”和“強求”技術展現的環節:物質化齊一化功能化主客兩極化謀算貫徹和統治生產和加工耗盡和替代
物質化
“由于這個技術的意志,一切東西在事先因此也在事后都不可阻擋地變成貫徹著的生產的物質。地球及其環境變成原料,人變成人力物質,被用于預先規定的目的。”
——Heidegger
一切——人和自然——被降格為單純的、本身無本質的可塑造的某種東西,這種東西惟一地從技術意志的作用中得到它的存在。連人也失去了任何形式的獨立性、自身性和尊嚴。人成為“人力資源”。齊一化
“威脅人的本質的東西是這樣一種意見:技術生產使世界井然有序。而正是這種秩序使任何的ordo,即使任何的等級都化為生產的千篇一律性,這樣,在一開始就毀壞了在存在的等級和認可方面的可能的來源的領域。”
——Heidegger
海德格爾說,對我們的祖輩而言,一座房子,一口井等等事物都有著無窮的意蘊,但今天在現代技術面前,它們均被齊一化。“資本主義農業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破壞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進步。一個國家,,越是以大工業作為自己發展的基礎,這個破壞過程就越迅速。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于它同時破壞了一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馬克思《資本論》齊一化
“從事技術的人實質上生活在他的本質的冒險之中,這是就金錢和價值作用的浮動而言的。作為這個經常的兌換貨幣者和經紀人,人就是‘商人’。他經常在稱分量和權衡,但并不認識事物的自身的分量。”
——Heidegger現代技術則是充滿了對自然環境的挑戰,要求打破自然的格局,改變環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近現代人的理想,但是這種理想顯然有問題。
現代技術傾向于把自然界看成一個能源庫、原材料庫。對世界的預置保證了我們對世界的控制和征服。如果在人的眼中處處都有神靈存在,都有特定的意義,什么都不能動,我們對于世界就不會采用這樣的態度。相反,如果我們眼中的世界只是一些原材料的話,世界已經被事先確定了,就是被我們盤算、擺弄的對象,所謂“萬物皆備于我”。事物自身失去特定意義。這就是現代技術的思維。
例如,建筑另外,現代技術非常龐大,是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所有人都在這個網絡里面,身在其中而不自覺。在現代技術的包圍下,你能夠想到的擺脫技術的方法就是使用其他的技術,所以實際上無法逃脫技術本身。
現代競技體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現代技術的榜樣。
奧運會“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其實是反人性的。通過長期的系統的訓練讓人達到身體的極限狀態,而這種極限本來是不必要的。競技運動從來不是提高人們體質的合適方式,現代競技運動本質上是商業活動,是現代工業系統的一部分。現代體育的本質已被異化。
中心與外圍發達國家是通過自己占據中心,讓其它國家和人民被甩到邊緣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的現代性發展。被甩到現代化邊緣的人非常悲慘,他們提供廉價的原材料、勞動力、商品市場和垃圾的存儲地,承受工業化帶來的傷害。但是所有的工業化最終都會產生邊緣與中心的分化,通俗說現代化就是要找下家,沒有下家就沒法將現代化繼續下去。對物質的預制,我們世界整個被預制出來。一個崇高的理想也被預制,那就是拉普拉斯的理想。我們只要了解了整個宇宙的方程,它的力學規律,它的初始條件,我們就可以原則上知道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的未來,都清楚了。既然都清楚了,那我們人類還有什么可怕的,我們知道我們未來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什么都知道了,因此我們才會有大無畏的英勇氣概,我們才能無后顧之憂。現代科學共同體也是企業,基金會也是企業,到處都是企業,每一個研究人員他以一種企業的方式來做投入產出的評估,投入嘛,當然就經費了,還有人力資源,產出就是什么SCI這些東西。至于成果本身究竟意味著什么先不管它,它能帶來什么后果也先不管,除非這個后果能夠納入我們這個企業的運作之中,我們才會考慮。宗教體制,政治體制,藝術體制,體育事業,旅游事業,教育事業(高等學校)各種各樣的文化事業都被納入到技術這個框架之內,現代科學也一樣,甚至應該說,現代科學最早地表達了現代技術的意志。
卓別林《摩登時代》
人在現代機器里的異化什么是技術?一言以蔽之,技術是人類存在的方式,技術是人類自我塑造的方式,技術是世界的建構方式,技術是世界和人的邊界的劃定方式。當人和世界融為一體的時候,技術隱而不顯。在巨大的機器怪獸面前,人也成了渺小的工具。所以有人說人不是技術的主人,而是現代技術的傳宗接代者,技術通過人來不斷地延伸自己,人不斷地按照技術的邏輯來運作。結果是人被技術趕著走,人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實際上是技術實現自己的進化,人是技術進化的工具和手段。現代技術給人造成的尷尬局面就是,人在技術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技術本質上是具有內在邏輯的東西,使得人類不知道該怎么辦。技術不斷地優化自己改變自己都是通過貌似人的主動行為實現的,實際上這是技術要求人這么做的。后果是技術越來越發展,而人越來越擺脫不了現代技術。
2、現代技術作為“最高的危險”(1)現代技術使整個世界展現為純技術的物質。
“人誠然能夠決定,他愿意采取這個或那個技術行動(就此而言,技術實際上是人的行動),但是,這個或那個東西借以顯示以至于它們才表現為技術上值得意愿的或值得追求的東西的方式方法,決不能靠人的意志制造出來。”P66(2)現代技術作為完成的形而上學對存在的遺忘和對存在者的執著在在者
“去存在”意義
柏拉圖:理念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尼采:超人(3)現代技術的本質“座架”限定強求
“完全支配現代技術的這種展現,具有在強求意義上的限定的性質。強求是這樣產生的:在自然中隱藏著的能量被開發,開發出來的東西被轉換,轉換后的東西被儲存,儲存的東西又被分配,分配的東西重新被轉換。開發、轉換、儲存、分配、轉換是展現的諸方式。”我們的認知系統已經被技術高度滲透,技術在人和世界之間形成了中介,在人和技術世界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只有相對區別。
什么樣的工具使用慣了,就意味著一個生活世界已經形成。“對于一個用慣了錘子的人來說,世界就是他的釘子。”一個人跟什么事情老打交道,他就成了那樣的東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現代技術就是一個無所不在的大網。海德格爾有一個詞叫做“座架”,用來稱呼現代技術,enframing就是被框起來,納入框架,全部囊括在這里頭,收在囊中,所有人所有事物都是囊中之鱉,甕中之鱉,都跑不掉。生物也好,土地也好,大氣也好,社會也好,民族也好,文化也好,藝術也好,宗教,都在按照技術的邏輯運演。
比如高校的量化評估。有幾個重點學科,幾個博士點,幾個碩士點,多少博導,SCI發了多少,SSCI發了多少,一大堆,全部是技術指標。
(4)“最高的危險”技術的本質有拒斥人進入到原初的展現并進而去體驗更原初的存在,這是“最高的危險”。物成為持存物(不再是天地人神的匯集)
人成為商人
“座架”既然無所不包,那就誰也跑不出來。首先表現在對這種框架的無知、無識,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技術的控制之下。傳統技術的淺層的遮蔽性,到了現代技術表現為一個深層的遮蔽,也就是說沒有人能夠搞清楚“座架”究竟意味著什么
人成為了“人力資源”
現代科學的技術本質:
現代科學的兩個基礎:
——形式邏輯體系
——可控實驗可控實驗,是以實現某種可控制的目標為基礎的。現代科學一開始就已經把現代技術的邏輯深深地貫徹進來了。
再一層意思,實驗服從于控制的目標。古代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戰略與持續改進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新興市場風險試題及答案
- 理財規劃的關鍵步驟計劃
- 網絡管理員考試回顧與試題及答案總結
- 2025屆江蘇省如皋實驗數學七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深層次理解軟件設計師考試內容的試題及答案
- 重點強化實際操作技能2025年計算機二級VB考試試題及答案
- 行業經驗傳承與知識管理計劃
- 法學概論考試復習中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信息處理技術員考試前的最后沖刺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訓練:歌曲《世界贈予我的》
- 消費心理學-理論、案例與實踐-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 《深度解析張旭課程》課件
- 【重慶】2024年度重慶房地產市場研究報告正式版
- 測繪設備投入計劃
- 2025年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范文分享
- 2025年度新能源充電樁建設運營合同意見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課件
- 漁業船員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年北京東城中小學教師招聘真題
- 2025屆湖北省武漢市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