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大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大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大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大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重點高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大聯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一、現代文閱讀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意境,是中國古代詩學的一個很重要、很有民族特色的概念,它的內涵涉及文藝作品所蘊涵的創作主體的思想、情感、意旨與所描繪的客觀畫面之間關系,涉及對于兩者結合方式的要求。文學藝術如果只是反映對象的形貌,只是寫境、寫象,即使寫得非常細數,寫得十分逼真,那也是不夠的。文學藝術里的“境”要表達出意旨,文本里的“象”要表達出情味,這是更加重要的。在文學藝術中描繪境、象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表達意旨、意味,就是古人說的立象以盡意、造象以傳意、觀象以求意。境,作為漢語詞匯,最初指空間的界域,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后來轉而兼指人的心理狀況,涵義大大地豐富了。在六朝和唐宋,“境”的含義不再只是純粹客觀的展現,而帶有主觀感受性在內。唐人以“境”論詩的較多,并且逐步賦予其穩定的內涵。總之,在詩學中,境和境界的含義,既指外,又指內;既指客觀的景象,又指滲在客觀景象中的精神。“境”雖然已經包含了詩人心理的投射作用,而詩論家仍然覺得不夠,于是又提出意境,以更進一步強調主體性。如《詩格》說:“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意境的“意”,有兩層意思,一是作者要表達的對于社會人生的思想,一是藝術形象的審美意味,兩者有時候不容易截然分開,而后一方面又常被人們所忽略。對于詩學理論來說,后一方面更有研究的價值。客觀對象的形象進入文學藝術,要在文藝家的心吳中經過陶冶、重鑄,要詩化、審美化,才會有藝術形式的獨特表現;正是在這個過程里,才顯現出平庸的文藝家與優秀的文藝家的區別。畫花鳥、畫花木、畫人物,都要發生引人遐想、使人神超形越的效果。殷璠《河岳英靈集》評論王維的詩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藍田山石門精舍》)它們在描繪山水之外還表現了新穎的意味,能夠使人獲得快慰的理趣,具有優雅的風度和文筆之美。另一點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中國古代意境論中,比較注重的,是心與境的雙向互動,而不是單一的線性關系。從創作主體方面說,畫家、詩人創作意興,是在境與心相互激發中迸(摘編自王先霈《意境》)材料二:藝術,就是要去尋找、發現、體驗生活中的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的區別,就在于它不僅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更是要超越具體的事物和事件,從一個角度去揭示整個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藝術作品都有意境。一個作品,可能是很美的,也可能是很好的,但如果它沒有揭示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那么我們就不能說它是有意境的作品。王夫之比較過杜甫的詩和王維的詩。他認為杜甫詩的特點是“即物深致,無細不章”。別人寫詩都怕寫不逼真,杜甫則太逼真了。而王維詩則能取之象外,“廣攝四旁,圓中自顯”。所以他說杜甫是“工”,王維是“妙”。近代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論齊白石,說他的詞格調很高,但沒有意境。當然,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中有很多是有意境的。蘇東坡有一篇《前赤壁賦》,大家都讀過。這篇文章描寫他和朋友在明月之夜泛舟于赤壁之下。朋友之中有人吹起了洞簫。蘇東坡形容洞簫的樂聲,用了八個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康德曾經說過,有一種美的東西,人們接觸到它的時候,往往感到一種惆悵。意境就是如此。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境。這種美感,也就是尼采說的那種“形而上的慰藉”。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登高遠望,這樣來引發自己對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這種感悟,帶給詩人的就是一種惆悵。我們讀這些詞,感到的也是一種惆悵,好像旅客思念家鄉一樣,茫然若失。這種惆悵也是一種詩意和美感,帶給人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這種美感中,包含了對于整個人生的某種體驗和感受,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高(摘編自葉朗《說意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詩格》云:“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故得形似。”這一論述肯定“境”在追求形式上的相似。B.文藝家平庸與優秀的區別,主要在于描寫客觀對象時,是否經過打磨而使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審美意味。C.一般藝術作品揭示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好的藝術作品揭示整個人生的意味。D.王夫之評價王維的詩“廣攝四旁,圓中自顯”,他認為王維的詩雖不夠逼真,但能取之象外,很有意境。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代司空圖說:“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詩歌里的“境”不只要求細致逼真,更追求表達意旨。B.唐皎然詩云:“詩情緣境發,法性寄筌空。”這里的“境”并非從創作主體方面講的心與境的雙向互動,而是自然景象。C.蘇軾《前赤壁賦》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不僅描寫洞簫的聲音,更抒發對人生的感悟,寫得很有意境。D.王昌齡《詩格》中“置意作詩,即須凝心,目擊其物,便以心擊之,深穿其境”表明,“境”是心物相擊所得。3.下列對選項不符合材料二論述的“惆悵”的一項是()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D.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王維《藍4.漢代劉安在《淮南子·說山訓》說:“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悅;規孟賁(戰國時的武士)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請結合材料一中“意境的‘意’”,從詩學理論的角度對此句作簡要分析。5.材料一中引用王維山水詩《齊州送祖三》中“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兩句,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對古代詩學意境的論述,賞析這兩句詩。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草原日出那年冬天,每晚睡前,他都對著枕頭里面大聲喊:“四點半!四點半!”直到確信腦袋已抓牢這三個字,才安然入睡,仿佛一片安眠藥突然降臨。他臉朝著鬧鐘的方向,這樣醒來后第一眼便能看到它。早晨四點半,分秒不差,他得意地按下將要響起的鬧鈴。再躺這最后一秒吧!不,他彈跳而起,如魚躍水面。冷啊!真冷啊!出門,帶上獵槍和狗。天亮前他得趕完四里路。他在疾行,狗在探路。它們沒有經過訓練,自由散漫,有時會玩失蹤,但卻是他最好的同伴。為了幾槍射擊,他要趕很長的路,有了它們路上就不枯燥了。他在田埂上跑起來,大步慢跑,扎實前進。這方法是他觀察土著人學會的:上身的重量交替落在兩腳上,保持慢速、平衡運動,這樣不會疲乏氣短。當血液從腿部沖上胳膊,他對身體的得意和驕傲油然而生,直到他不得不咬緊牙關,關住那股想大聲歌唱的強烈欲望。草原。第一只鳥在他腳邊醒來,接著一群鳥沖向天空,鳴叫著宣布新一天的開始。他終于抑制不住,發出狂野的喊叫,然后野獸似的狂奔,他在瘋狂中忘我地歌唱生命的愉悅和青春C.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我15歲啦!15歲啦!這話對他來說很新鮮,他滿懷興奮又若有所思,開始用手指感受走過的歲月,像數著鵝卵石,每一塊既獨立又離不開彼此,每一塊都閃爍著奇異的光芒。這就是他:在這片土地上生長了十五年的男孩。陪伴他的有這緩緩的河水,還有這充滿挑戰的空氣;夏日正午,它悶熱難耐;冬天早晨,它凜冽刺骨。沒有什么他不能做到!他覺得自己將來的生命是偉大而神奇的,完全是他自己的:“世上所有大人物都曾像我現在這樣小,所以我也能成為大人物。只要我愿意,我能把世界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只要我愿意,我能改變世界上在發生的一切。這一切都取決于我,取決于我現在的決定。”他的嗓音充滿了緊迫性、真理性和非凡的勇氣。他又大聲唱起來,歌聲沿著河水旁的峽谷回蕩,他停下來等待回聲,然后又唱:“歌唱吧!這就是他——只要愿意,他就歌唱,這個世界必須響應他!?他等待回聲。那些新鮮的想法又回來了,如同有人在回應他、鼓勵他,峽谷充滿了細軟的回聲,在小河旁的巖石間來回撞擊。突然,傳來一種陌生的回聲!那聲音不是他的,也不是鳥兒的歡唱,也不是流水的叮咚……他從瘋狂中清醒了。他呼喚獵狗,狗沒有出現。他孤身無援了,不久前他在這里看見一頭豹。他不由得握緊了槍,四處張望。灌木叢的盡頭,那塊憔悴的巖石旁,一只受傷的怪獸,遍身黑毛,黑毛下是片片粗肉……在一團流動的黑壓壓的東西的圍攻下,這些肉正漸漸消失!一頭公鹿,喘著氣低聲尖叫。他朝它跑去。地上全是螞蟻!又大又壯,對他視而不見,急匆匆地向那公鹿奔去。他屏住呼吸,憐憫和恐懼攫住了他:那公鹿倒下了,抽搐著……他忽然想到可以朝它射擊,早點結束它的痛苦。他端起槍,又放下。使他放下槍的是漸漸膨脹的憤怒、痛苦和抗議:如果我沒來,它就會這樣死去,我干嗎要干涉?這樣的事情在灌木叢中隨時都在發生。活著的東西在痛苦中死去,這是生命的演變規律。他把槍夾在膝間,四肢里痛苦翻涌,他喃喃自語:我阻止不了,我無法阻止,我無能為力。事情就這樣,無法改變。刻,他無法采取任何仁慈的行動!他明白了:這片他生活了十五年的草地是遼闊無垠、無法變更、殘酷無情的,人們隨時都可能給動物的頭顱絆倒,或者踩碎小生靈的骨架。他感到痛苦、惡心和憤怒,又為堅忍克己的新認識感到幾絲滿足。他提醒自己:螞蟻也要吃東西啊!他淚流公鹿越來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堆白骨,在陽光下泛著白光。哦,是的,太陽剛剛升起。為什么!這短短的幾分鐘,事情就發生了巨變?他站到骨架前:它趴在矮樹叢下。要不是還殘留著幾小塊粉紅的軟骨碎片,人們會覺得它已在這里躺了多年。骨架四周,螞蟻銜著肉,漸漸撤退。有幾只螞蟻竟直起身子盯著他,眼里泛著貪婪的光。“滾開!我可不是你們的早餐,無論如何都不是!?他彎下腰,觸摸著頭顱上的孔穴:那原本是鹿的眼睛!他想起活鹿那水汪汪的眼睛,覺得難以置信。早晨,也許就一小時前,這小生靈還驕傲地踏著大地,抖著犄角,甩著尾巴,嗅著清晨的空氣,像國王那樣漫步在充滿自由的灌木叢中;每片草葉為它生長,純凈的河水供它但是,誰能意料一頭健步如飛的公鹿會被一群螞蟻困住呢?他好奇地蹲下去,發現它的后肢關節處斷了,斷裂的骨頭相互徒勞地抵觸。可能死前它的后肢就受傷了,然后一跛一跛地誤入了螞蟻巢。應該是這樣!那么是誰傷了它呢?是它摔了一跤?是它與同類爭斗中受了傷?是土著人扔石頭傷了它?他想象土著人朝一頭公鹿扔石頭時,另一幅畫面出現了:他看見自己,某個早晨,興奮地向一頭若隱若現的公鹿射擊……他無法面對這畫面,他只是個小男孩。他低著頭,面帶慍色,拒絕承認是自己射傷了它。他確實累了,腳步沉重,懶得注意腳下的方向。當他看見自己的家時,不禁皺了皺眉,有些事情他必須徹底弄明白。那只小生靈的慘死讓他耿耿于懷,他沒有完全放開。這件事伏在他的心底,讓他不得安寧。他想:明天早晨,我要避開所有人,再去那片灌木叢,好好地想一想。關于命運和未來的認識就這樣首次闖進他的生活,“是啊,這就是生命!”生命消逝的那(有刪改)【注】①多麗絲·萊辛:英國女作家,20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繼伍爾夫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代表作《金色筆記》等。6.下列關于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男孩被四點半的鬧鐘叫醒后,連一秒鐘都沒有多睡彈跳而起,這表現了男孩具有堅毅執著的性格。B.第三段寫狗“沒有經過訓練”,是男孩最好的同伴,可以打發路途中的無聊,這暗示了男孩還是個狩獵的新手。C.男孩“提醒自己:螞蟻也要吃東西啊”然后淚流滿面,他體會到了自然生命的演變規律十分殘酷,心中充滿敬畏。D.男孩最后離開時腳步沉重,除了因為對公鹿的慘死充滿同情,還因為他意識到人類也是制造這起慘劇的重要一環。7.下列關于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男孩在奔跑時“關住”唱歌的欲望,然后被小鳥的叫聲激發出喊叫,這一處的細小起伏,給平淡的情節增添了張力。B“峽谷充滿了細軟的回聲,在小河旁的巖石間來回撞擊”,作者用自然景象的描寫來烘托男孩愉悅、激情的狀態。C“有幾只螞蟻竟直起身子盯著他,眼里泛著貪婪的光”,這一真實的細節顯示了作家對大自然非凡的觀察力。D.小說整體使用第三人稱敘述,男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則使用第一人稱。人稱靈活轉換,使內容既顯客觀又顯真實。8.《草原日出》是多麗絲·萊辛“成長小說”系列中的一篇。文中男孩的成長軌跡通過他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得以呈現。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9.請分析文章以“草原日出”為標題有哪些深意。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聞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糵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入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初,上遣貳師①大軍出,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久之,上悔,乃遣使勞賜陵余軍得脫者。陵在匈奴歲余,上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上聞,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其后,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緒降,而單于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材料二: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漢與功臣不薄。”陵先將軍②,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辜恩,漢亦負德。愿足【注】①貳師,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兄。②先將軍,李陵祖父“飛將軍”李廣。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填涂。且漢厚誅陵A以不死B薄賞子C以守D節E欲使遠聽之F臣望風馳命G此H實難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介詞,拿,用,與《五石之瓠》中“以盛水漿”的“以”用法和含義不相同。B.雖,雖然,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雖曰天命”的“雖”字用法和含義相同。C.用事,掌權,與《屈原列傳》中“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義相同。D.足下,敬辭,下稱上或同輩相稱,與《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足下”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帝就李陵投降一事征詢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稱贊了李陵的人品和戰績,并推測李陵之所以沒為國捐軀,應該是等待時機報效漢朝。B.皇帝認為司馬遷詆毀貳師將軍,替李陵游說,于是就下令對司馬遷實行腐刑,并因此誅殺了李陵的母弟妻子,族滅了李陵全家。C.李陵在給蘇武的回信中,列舉范蠡和曹沫的事例,意在表明表明自己開始也想學習他們忍辱一時,最終要有所作為,報效君主。D.李陵在回信時,對于自己留在匈奴的選擇,已經不后悔了,雖然自己辜負了漢朝,但漢朝也對不起自己,并拒絕蘇武的勸說。(1)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于漢,而誅吾家!(2)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14.蘇武說“漢與功臣不薄”,李陵從哪幾方面進行反駁的?請根據材料二相關內容加以概括。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西江上送漁父①溫庭筠卻逐嚴光②向若耶③,釣輪菱棹寄年華。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不見水云應有夢,偶隨鷗鷺便成家。白蘋風起樓船暮,江燕雙雙正雨斜。【注】①漁父:隱居江湖之士。此處指詩人的朋友。②嚴光:字子陵,東漢隱士,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劉秀即位后,他改名隱居,后隱于富春山中,他不慕榮利的品格,受到后世稱譽。③若耶: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是詩人贈予一位歸隱的友人的作品,友人在若耶溪上過隱居生活。B.第三句描繪了離別時的凄苦之景,“愁”字表達了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之情。C.第四句寫友人駕船離去,夜宿荒野,用路途的艱難表現他隱居意志的堅定。D.尾聯描繪傍晚時分風起白蘋、樓船徐航、雨斜燕飛的江面景色,極有韻味。16.本詩是如何表達對歸隱生活的羨慕之情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離騷》中“,”兩句直接表明自己寧可突然死去隨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討好別人的丑態。(2)古詩詞中很多以“自”“空”營造意境氛圍的,如姜夔《揚州慢》的詞序中“寒水自碧”一句與杜甫《蜀相》中的“,”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3)運用典故可以使文章達到辭近旨遠的效果,《蜀道難》中“,?兩句引用了“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為蜀道的由來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勝。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們普通人看待雨林,其實與不做生意的人看待商業街的眼光是差不多的。①就是一個詞:繁華。但是,透過雨林繁華的表象深入進去,我們卻能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我們總以為雨林厚厚的落葉下面,必然是營養豐富、疏松肥沃的土壤。但事實上,雨林下的土壤,不僅不夠肥沃,甚至是異常貧脊的。這是因為雨林中的降雨特別充足,過多的水份流過土壤后,就會產生淋溶現象。-土壤中的磷、鉀、鈣、鎂等植物所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