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地理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麗水市2024學年第一學期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監控

高一地理試題卷

2025.01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

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

上的作答一律無效。

選擇題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

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024年11月3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4日凌晨,返回艙安全著陸于內蒙古

東風著陸場。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A.銀河系B.太陽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

2.對空間站在太空中安全運行威脅最大的是()

A.耀斑爆發B.強烈光照C.大氣稀薄D.溫差較大

3.神舟十八返回艙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經過()

A.①層時大氣的溫度越來越低B.②層時受到若干電離層干擾

C.③層時因氣溫高而劇烈燃燒D.④層時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

【答案】1.C2.A3.D

【解析】

【1題詳解】

第1頁/共17頁

空間站位于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陽系,太陽系位于銀河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合稱為可觀測宇宙,故空

間站所處的最低級別天體系統是地月系,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題詳解】

對空間站在太空中安全運行威脅最大的是耀斑爆發,耀斑爆發時,太陽活動增強,太陽風變得強勁,會釋

放大量帶電粒子,沖擊空間站,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A正確;光照強、溫差大均是太空中的常態,空間站

能適應這種環境,大氣稀薄對空間站影響不大,且太空中主要為真空,BCD錯誤。故選A。

【3題詳解】

根據教材知識,①為對流層,②為平流層,③④為高層大氣。①層隨海拔降低,氣溫升高,A錯誤;電離

層在高層大氣,②為平流層,B錯誤;圖中可看出③層大氣溫度較低,神舟十八返回艙在高層大氣也不會

燃燒,C錯誤;神舟十八返回艙在④層時與大氣層摩擦,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D正確。故選D。

【點睛】大氣分層特點:對流層集中整個大氣3/4的質量,絕大部分的水汽和二氧化碳集中于此,可以吸收

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平流層含有臭氧層,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線;高層大氣含有電離層,對無線通訊有重

要作用。

下圖為自然界中常見的“洞”景觀。完成下面小題。

4.四種“洞”所屬地貌類型是()

A.①風蝕地貌B.②海岸地貌C.③冰川地貌D.④喀斯特地貌

5.圖②中可見到的地貌是()

A.溶溝B.石筍C.峰林D.石芽

【答案】4.A5.B

【解析】

【4題詳解】

①圖為崖壁上形成的“洞”,是風力侵蝕形成的風蝕穴(石窩、風蝕壁龕),A正確;②為溶洞,洞內有石

筍、石鐘乳等,④為海蝕穴,為海岸地貌,BD錯誤;根據植被和流水,可推斷③洞較溫暖濕潤,流水作用

強,不是冰川地貌,C錯誤。故選A。

【5題詳解】

②為溶洞,洞內有石筍、石鐘乳等,溶溝、峰林、石芽均為地表喀斯特地貌,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第2頁/共17頁

【點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

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地表地貌多溶溝和石芽、天坑和豎井、溶蝕洼地和溶蝕谷地、干谷、峰林、峰叢、孤峰、天生橋;地下水

沿可溶性巖的裂隙溶蝕擴張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許多奇特景觀,如石筍、石柱、石鐘乳、石幔等。

6.從2023年開始,社交平臺上悄然興起一股“化石熱不少網友前往安徽巢湖周邊撿“化石”,撿到的大多

是三葉蟲等無脊椎動物化石。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可推測出()

A.巢湖地區地質史上曾是海洋環境B.巢湖地區經歷了劇烈的巖漿活動

C.該化石形成的時期裸子植物繁盛D.該化石所在地層能發現恐龍化石

【答案】A

【解析】

【詳解】三葉蟲屬于海洋無脊椎動物,生活在古生代,三葉蟲化石的發現可推測出巢湖地區地質史上曾是

海洋環境,A正確;若巢湖地區經歷了劇烈的巖漿活動,則不可能發現化石,B錯誤;該化石形成的時期為

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恐龍也繁盛于中生代,CD錯誤;故選A。

7.下圖為某生繪制的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圖中有兩處錯誤為()

①地幔的范圍②巖石圈的范圍③軟流層的位置④硅鋁層的位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詳解】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間,標注正確,①不合題意;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

圖中標示包含了軟流層,而沒有包括全部的地殼,標注錯誤,②符合題意;軟流層位于上地幔的上部,不

包括頂部,標注錯誤,③符合題意;硅鋁層位于硅鎂層之上,標注正確,④不合題意,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圖1為11月22日到11月25日華北某地的天氣狀況圖,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第3頁/共17頁

22U23U24H25日

8.與22日相比,24日晝夜溫差變小的主要原因是()

A.①減弱③減弱B.②增強③減弱C.①增強④減弱D.③增強④增強

9.未來幾天該地氣溫將持續降低,為了防止凍害,當地農民采取措施中可行的是()

A.建設玻璃溫室,加強太陽輻射B.農田鋪設沙石,減少晝夜溫差

C.往農田噴水,增強大氣逆輻射D.覆蓋銀色地膜,增強地面輻射

【答案】8.D9.C

【解析】

【8題詳解】

與22日相比,24日白天為多云,夜晚為小雨,云量大,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④增強),至U

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①減弱),地面輻射減弱(②減弱),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減少,導致白天氣溫低,

BC錯誤;夜晚,大氣逆輻射強(③增強),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夜晚溫度較高,導致晝夜溫差較小,A錯

誤,D正確。故選D。

【9題詳解】

建設玻璃溫室,能夠減少地面長波輻射散失,但不能加強太陽輻射,且成本高,短時間內也難以完工,A

錯誤;沙石比熱容小,農田鋪設沙石,會增大晝夜溫差,無法防止凍害,B錯誤;水的比熱容大,往農田

噴水,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農田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增強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C正確;覆蓋地膜能

夠有效減少地面輻射散失,保持地溫,但銀色地膜反射率高,使地面接收的太陽輻射減少,不能增強地面

輻射,D錯誤。故選C。

【點睛】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

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②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塵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強。③散射

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易被散射。

水權是指政府依據一定規則把水資源配置給使用者以控制用水總量,并允許水權所有者之間交易。2023

第4頁/共17頁

年11月,寧夏以1800萬元價格,購得四川3年1500萬立方米的黃河用水權,該交易實現了黃河水資源的

優化配置。完成下面小題。

10.水權交易主要涉及的水循環環節是()

A水汽輸送B.地表徑流C.大氣降水D.地下徑流

11.出售黃河用水權給寧夏,對四川的影響有()

①緩解水源短缺,促進經濟發展②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③促進節約用水,提高節水意識④增加黃河水量,改善生態環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0.B11.C

【解析】

【10題詳解】

根據材料,寧夏和四川之間的水權交易涉及黃河的用水,黃河屬于地表徑流環節,故主要涉及地表徑流,

且地表徑流是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水循環環節,B正確;水權交易對水汽輸送、大氣降水、地下徑流涉及

不多,ACD錯誤。故選B。

【11題詳解】

出售黃河用水權給寧夏,四川減少了對黃河水的使用,能促進四川人類的生產生活節約用水,提高節水意

識,推動產業升級,發展耗水少的產業,優化產業結構,②③正確;對于寧夏,能使用更多的黃河水,緩

解水資源短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①④錯誤。故選C。

【點睛】水權置換的實質是工業向農業買水,在保障農業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利用工業資金,投資農業節

水工程,通過農業節約用水、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率,將農業節約下的用水指標置換到工業項目上,既解

決了農業節水工程投資來源不足等問題,又解決了工業發展新增用水問題。

胡楊又名異葉楊,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會形成不同的葉片形態。幼樹只

有細長型的“披針形”葉片,成熟胡楊樹木上則擁有三種形態的葉片,從下到上分別為“披針形”、“菱形”、“闊

卵形”形態。下圖為胡楊樹的三種形態葉片。完成下面小題。

第5頁/共17頁

披tl形叫箜形葉M卵形葉

12.胡楊葉片形態的變化主要為了()

①增強光合作用②適應強光環境③增加葉片蒸騰④改變大氣溫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胡楊主要分布區的典型植被特征為(

A.植物種類豐富,垂直差異顯著B.終年常綠,多革質葉片

C.葉片呈針狀,以適應極寒氣候D.植物種類貧乏,根系發達

【答案】12.A13.D

【解析】

【12題詳解】

胡楊生長在干旱的環境中,葉片形態應適應干旱環境,減少葉片蒸騰,③錯誤;葉片形態對大氣溫度影響

不大,④錯誤;葉片為披針形,是為了減少蒸騰,適應強光,葉片為闊卵形,能增強光合作用,積累有機

質,快速生長,①②正確。故選A。

【13題詳解】

胡楊主要分布區的典型植被為荒漠植被,水分條件差,植物種類貧乏,根系發達以便于獲取土層深處的水

分,D正確;植物種類豐富,垂直差異顯著為熱帶雨林;終年常綠,多革質葉片,為常綠林;葉片呈針狀,

以適應極寒氣候,為針葉林,與題意不符,ABC錯誤。故選D。

【點睛】胡楊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其葉片形態的變化有助于減少水分的蒸發,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幼苗期,細長的葉片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而在成年期,橢圓形的葉片則可以在保證光合作用的

同時,減少氣孔的數量,從而降低水分的蒸發。

胸紅壤是一種在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下形成的土壤,廣泛分布于海南、廣東等省份,具有較高粘粒含量、

強酸性和低肥力的特征。下圖為磚紅壤的土壤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

第6頁/共17頁

夕/夕一用“

14.圖中()

A.甲層為淀積層,通氣透水B.乙層為淋溶層,色澤較淡

C.丙層為腐殖質層,肥力高D.丁層為母質層,巖石堅硬

15.形成磚紅壤高粘粒含量、強酸性和低肥力特征主導因素是()

A.成土母質B.氣候C.生物D.地形

【答案】14.B15.B

【解析】

【14題詳解】

根據教材知識,甲在枯枝落葉層下側,為腐殖質層,乙為淋溶層,丙為淀積層,丁為母質層,AC錯誤;淋

溶層,由于礦物質淋失,色澤較淡,B正確;母質層為疏松的風化碎屑物質,D錯誤。故選B。

【15題詳解】

濕熱地區土壤化學風化和淋溶作用較強,土壤黏粒比重高,有機質分解快,營養元素被淋溶,導致土壤呈

酸性,且肥力較低,氣候的分布規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規律,B正確;成土母質、生物、

地形對磚紅壤的高粘粒含量、強酸性和低肥力特征形成的影響均小于氣候,ACD錯誤。故選B。

【點睛】植物選擇性的吸收母質、大氣、水體中的營養,經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質,土壤微生物分解有

機質,促進養分的釋放。動物殘體也為土壤提供有機質,并且土壤中動物對土壤產生特殊作用,所以土形

成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物。氣候因素是土壤系統發展變化的主要推動力。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

物質的再分配,并沒有引起新的物質。時間因素決定這土壤的發育程度。

下表為2010年和2020年我國不同規模城市人口遷移(含遷入和遷出)規模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平均人口遷移規模/萬人在總和中占比

城市規模

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

小城市7.6035.654.45.8

第7頁/共17頁

中等城市18.6272.5115.817.7

大城市49.48196.5829.334.4

特大、超大城市354.77975.0350.542.1

注:缺港澳臺數據

16與2010年相比,2020年()

A.小城市平均人口遷移規模增長速度慢于中等城市

B.大城市平均人口遷移規模變化促進區域人口交流

C.特大、超大城市仍是遷移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點

D.不同規模城市人口遷移規模在總和中占比均上升

17.促使城市人口遷移規模不斷擴大的主要因素是()

A.文化B.資源C.政策D.經濟

【答案】16.B17.D

【解析】

【16題詳解】

平均人口遷移規模增長速度的計算:(2020年數據一2010年數據)/2010年數據。由表格中可看出,與2010

年相比,2020年特大、超大城市人口遷移規模在總和中占比下降,D錯誤;特大、超大城市平均人口遷移

規模增長速度約為1.75,大城市約為2.97,中等城市約為2.89,小城市約為3.69,故小城市平均人口遷

移規模增長速度快于中等城市,A錯誤;大城市平均人口遷移規模明顯變大,促進了區域人口交流,B正確;

特大、超大城市平均人口遷移規模增長速度較慢,不是遷移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點,C錯誤。故選B。

【17題詳解】

影響人口遷移的,常常起主導作用的是經濟因素,D正確;文化、資源、政策對特定人群的遷移是主導因

素,但不具有普遍性,ABC錯誤。故選D。

【點睛】人口遷移指的是人口發生居住地的改變,根據其遷移的空間范圍分為國內人口遷移和國際人口遷

移。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包括氣候、資源、經濟收入、政策、戰爭、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方面。如今,

影響人口遷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經濟收入。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

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個且選對得3分,每小題選一個且選對得2分,不選、

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海水鹽度會影響厚殼貽貝的呼吸率和耗氧率,呼吸作用強,釋放的二氧化碳活躍。下圖為不同鹽度下

第8頁/共17頁

厚殼貽貝的呼吸率和耗氧率情況(數據為實驗所得。單位:nmolFWg1-^1)及舟山東極島附近海域鹽度的

季節變化。調查發現,東極島養殖區厚殼貽貝體內存在一定濃度的內分泌干擾物,影響其生長。完成下面

小題。

u

m

o

F.\~冬

W

0

r

-h

一夏

-春

------------------1----------

35鹽度/猿

18.東極島附近海域鹽度最低的季節及原因是(

A.冬季B.夏季C.陸地淡水注入D.氣溫低蒸發弱

19.在25%。?30%。鹽度下,厚殼貽貝()

A.維持較高氧氣消耗量B.向海洋釋放CO2增多

C.促使近海碳循環減弱D.大幅度提高海水溫度

20.厚殼貽貝體內的內分泌干擾物主要來自(

A.本島污水B.濱海沉積物C.大氣降水D.周邊內陸徑流

【答案】18.BC19.AB20.AD

【解析】

【18題詳解】

圖中可看出,舟山東極島夏季鹽度最低,B正確A錯誤;東極島附近陸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

雨,陸地淡水注入海域較多,對海水稀釋作用強,導致鹽度低,C正確D錯誤。故選BC。

【19題詳解】

圖中可看出,在25%。?30%。鹽度下,呼吸率升高,可推測厚殼貽貝通過呼吸向海洋釋放CO2增多,耗氧量

有所降低,但維持較高氧氣消耗量,AB正確;厚殼貽貝向海洋釋放CO2增多,會促使近海碳循環加強,C

錯誤;厚殼貽貝作為海洋生物,不直接提供熱量,不會大幅度提高海水溫度,D錯誤。故選AB。

【20題詳解】

厚殼貽貝體內的內分泌干擾物應該是海水受人類活動影響進而影響了海洋生物,可能是本島污水或周邊內

陸徑流注入海洋導致的,故主要來自本島污水和周邊內陸徑流,AD正確;濱海沉積物和大氣降水對海水性

質影響較小,BC錯誤。故選AD。

第9頁/共17頁

【點睛】海水鹽度因海域所處緯度位置不同而有差異,主要受緯度、河流、入海徑流、洋流等的影響。在

外海或大洋,影響鹽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發等;在近岸地區,鹽度則主要受河川徑流的影響。

山東丘陵是我國蘋果優勢產區,蘋果樹多種植在半山坡而少在山谷,以減輕低溫凍害影響。為滿足消

費者對高品質果品的需求,山東果農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在水肥高效利用、病蟲害綠色防控、防災減災等方

面取得成效。完成下面小題。

—1f-li.il

——墨國

一\海

爭果樹

21.能正確反映蘋果樹種在半山坡原因的圖示是()

A.①B.②C.③D.④

22.果農可利用()

A.BDS確定種植位置B.RS實施精準灌溉

C.RS監測蘋果樹病害D.GIS預防氣象災害

【答案】21.CD22.AC

【解析】

[21題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山谷地區,夜晚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吹山風,①錯誤④正確;夜晚山坡冷卻快,山谷冷卻

慢,與同高度山坡相比,谷地氣溫高,氣壓低,等壓面應下凹,等溫面上凸,②錯誤③正確。故選CD。

[22題詳解】

BDS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功能是定位、導航,A正確;RS為遙感,主要功能是獲取影像,能獲取蘋

果樹的長勢,監測蘋果樹病害,但不能實施精準灌溉,B錯誤C正確;GIS為地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是

處理數據,氣象部門能應用GIS預測氣象災害,但果農不能用GIS預防氣象災害,D錯誤。故選AC。

【點睛】地理信息技術的區別:遙感(RS):拍攝圖像,獲取“面”的信息,側重“看”;全球定位系統(GPS):

定位、導航,定“點”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統(GIS):分析、處理、儲存地理空間信息,側重“想”。

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指數是指區域實際承載人口數量與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區域糧食總產量除以

400kg)之間的比值。該指數通常用來反映人糧關系情況,小于0.75表示糧食盈余,大于0.875小于1表示

人糧平衡,大于1.125表示人口超載。下表為2016?2020年貴州銅仁市碧江區人口、糧食總產量、單產和

播種面積情況表。完成下面小題。

第10頁/共17頁

年份/人口數量/萬糧食播種面積/萬糧食總產量/

糧食單產

年人hm2萬t

201631.581678.514.87

201732.021.648.054.91

201833.611.425.974.20

201936.380.959.129.58

202044.210.9910.2410.38

23.由上表可知,該區域()

A.糧食總產量呈波動上升趨勢B.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持續增加

C.2016年處于人口超載狀態D.2019年處于人糧平衡狀態

24.提高該區域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合理措施是()

A.嚴格限制人口增長B.防止耕地“非糧化”

C.積極開展退耕還林D.加大農業技術投入

【答案】23.AC24.BD

【解析】

[23題詳解】

由表格可知,2016至2020年,糧食總產量呈波動上升趨勢,A正確;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也呈波動上升趨勢,

B錯誤;2016年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指數的計算:31.58/(8.51/0.4)約等于L48,大于1.125,處于人

口超載狀態,C正確;2019年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指數的計算:36.38/(9.12/0.4)約等于1.595,處于人

口超載狀態,D錯誤。故選AC。

【24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為區域糧食總產量除以400kg,故提高該區域耕地資源人口承載力的合

理措施是增加糧食總產量,防止耕地"非糧化''能保證糧食生產,加大農業技術投入能提高單產從而提高糧食

總產量,BD錯誤。退耕還林會減少糧食生產,限制人口增長不能提高糧食產量,AC錯誤。故選BD。

【點睛】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有科技發展水平、地區開發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自然資源等。

非選擇題部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5分)

第11頁/共17頁

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浙江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暑期前往新疆博斯騰湖地區開展研學旅行。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

內陸淡水吞吐湖,湖區湖陸風現象較顯著。

材料二:圖1為局部區域略圖,圖2為開都河某河段景觀。

圖2:

(1)開都河入湖口丙處地貌類型為。圖2景觀最有可能出現在___________(填“甲”或“乙”)

處,其主要原因是該河段地形,河流可以側向自由發展,凹岸不斷,凸岸不斷

,形成曲流地貌。

(2)孔雀河參與的水循環類型主要是,由于河流沿途、(填水循環環

節)增加,導致中下游地區水量減少,土地沙化嚴重,災害多發。

(3)由于___________差異,白天博斯騰湖湖岸吹(填“陸風”或“湖風”)o該區域湖陸風存在季

節變化,冬季風力較夏季弱,該小組經過認真探究析理形成思維導圖(如下圖),請用直線將序號與對應內

容連接①②③④__________

A湖泊結冰

B湖砧溫差小

C湖泊水也少一

D湖附氣壓三,"

侵蝕⑤.沉積

(2)①.陸地內循環②.蒸發③.下滲④.風沙或沙塵暴

第12頁/共17頁

(3)①.湖陸熱力性質②.湖風③.D④.B⑤.A@.C

【解析】

【分析】本題以新疆的博斯騰湖和開都河某河段景觀為材料,涉及熱力環流的原理、河流堆積地貌、水循

環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體現綜合思維、

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結合材料可知,丙地位于河流的入湖口,形成地貌為三角洲I;上游地區河流落差大,以侵蝕作用為主,從

上游攜帶的泥沙被搬運到河流入湖口,由于地勢變緩,河流的流速減慢,同時受到湖水的頂托作用,河流

搬運作用減弱,以堆積作用為主,泥沙逐漸沉積形成三角洲。圖2景觀為曲流,是由于該地地形平坦,河

流流速慢,以側蝕為主,凹岸不斷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曲流,據圖1可知甲的地形較平坦,以側蝕為主,

乙地地勢起伏大,以下蝕為主,故曲流地貌應分布在甲。

【小問2詳解】

讀圖1可知,孔雀河在沙漠中消失,為內流河,最終未注入海洋,其參與的水循環類型主要為陸地內循環,

由于河流流經沙漠地區,導致蒸發和下滲作用增強,從而使得中下游地區的水量減少,植被稀少,進而引

發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地沙漠化,風沙活動和沙塵暴頻發。

【小問3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由于湖陸熱力性質差異,博斯騰湖白天升溫慢,氣溫較低,氣流下沉,湖面形成高壓;陸

地升溫快,氣溫較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故近地面氣流從博斯騰湖流向陸地,形成湖風。冬季

氣溫較低,冰川融水量較少,湖泊補給水源減少,湖泊水量少,湖泊降溫快,湖面結冰;冬季太陽高度角

小,晝長較短,湖泊獲得的太陽輻射少,升溫慢,陸地與湖泊的溫度差縮小,湖陸熱力性質差異較小,湖

陸氣壓差小,湖陸風減弱。直線將序號與對應內容連接如下圖:

IW「二湖丁—■夕I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一帶一路”合作背景下,2016年中國在智利北部合作建設文特峰天文觀測基地(建設中),

該基地位于智利阿塔卡瑪沙漠中,海拔2900米。該基地建設對中國實現晝夜不間斷天文觀測具有重要的意

義。

材料二:下圖為南美洲部分區域圖。

第13頁/共17頁

7060

(1)圖中甲為地貌,其形成主要受侵蝕的影響。該地貌具有兩壁___________、

曲折幽深的特征。

(2)乙洋流向(填“北”或“南”)流,按性質分屬于(填“寒流”或“暖流”),其對沿

岸氣候有作用。

(3)描述圖中大西洋鹽度等值線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4)說明我國選擇在智利北部建設天文觀測基地的原因。

【答案】⑴①.峽灣②.冰川③.陡立(陡峭)

(2)①.北②.寒流③.降溫減濕

(3)數值由北向南減小;向南彎曲。成因:由北向南緯度升高、氣溫降低,蒸發減弱;暖流流經,水溫高,

使鹽度較同緯度高。

(4)氣候干旱,晴天多;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附近地區人口稀少,大氣(或光)污染少;

可實現晝夜不間斷天文觀測(必答點)。

【解析】

【分析】本題以南美洲為載體,涉及地貌、洋流、海水性質、天文觀測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

地理信息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結合景觀圖,可知甲為峽灣地貌,是冰川侵蝕形成的,冰川侵蝕形成U形谷,冰川融化后,海水進入,形

成峽灣,峽灣的兩岸陡峭,曲折幽深。

【小問2詳解】

乙洋流在南半球,由南向北,為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小問3詳解】

圖中可看出,等鹽度線數值由北向南減小,原因是由北向南緯度升高,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降低,

第14頁/共17頁

蒸發減弱,鹽度降低;等值線整體向南彎曲,原因是有巴西暖流流經,水溫高,增強了蒸發,使鹽度較同

緯度高。

【小問4詳解】

智利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旱,晴天多;海拔2900米,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高;位于沙

漠區,附近地區人口稀少,大氣污染少、光污染少;材料中提到,該基地建設對中國實現晝夜不間斷天文

觀測具有重要意義,可實現晝夜不間斷天文觀測。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陜西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