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9文言文閱讀
七年級上冊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全概括
(一)《論語》十二章
【原文】
i.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
1、孔子說:“學了(知識)又按時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
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老師傳授的
學業(yè)是否復習了?”
3、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的時候知道哪些是不能為
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又不會逾越規(guī)矩。
4、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6、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
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說:“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
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
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一個普通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且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練習過關(guān)題;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圣人、至圣先師”,戰(zhàn)國時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孔盂”
二、解釋加點詞語
1.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3.人不期而不懾(了解)(生氣,發(fā)怒)
4.不亦有乎乎(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5.吾日與隹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主(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四十不坐(迷惑,疑惑)
10.不逾袈(越過,超過)(規(guī)矩,規(guī)范)
11.溫敢而期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3.思而不學則希(有害)
14.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
15.人不坐其憂(忍受)
16.知之有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
17.好知者不如不知者(以……為樂趣)
18.飯哧拿飲水(吃)(粗糧)(冷水)
19.四即加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
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shù)氖侄危?/p>
21.于我如浮云(對于)
22.三人行必有我?guī)煴。ǚ褐付鄠€,幾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擇其善有而從之(好的方面,優(yōu)點)
24子在川上日(河邊)
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6.不舍晝夜(舍棄)
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西去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9.博學而尊志(忠實,堅守)
30.叨I用而近不(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町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2.吾目三省吾身
(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三)
3.溫故而知新
(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4.擇其等春而叢之
(善者,古義:優(yōu)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5.可以為師矣
(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
五、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成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慍(轉(zhuǎn)折連詞,去D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
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溫故而知新(得到)
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六、詞語活用歸類
1.學而町?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2.吾耳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作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歡,愛好;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以……為樂。)
5保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
6.擇其尊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yōu)點長處)
7.溫故而知斷(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知識)
七、成語歸類
1.溫故知新2.擇善而從3.三人行,必有我?guī)?.匹夫不可奪志5、三十而立
八、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的句子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
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譯文: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譯文: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玫綐s華富貴,對于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是就連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能廣泛地閱讀,并且能夠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
《詠雪》
【原文】詠雪(劉義慶)
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
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詠雪》: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
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兒道相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相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
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一)重點注釋
[內(nèi)集]家庭聚會。內(nèi),指家人。集,聚集。[兒女]指子侄輩,這里指家中年輕一代人。[講論文義]講解詩
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的意思。[俄而]不久,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似]相似,像。[差
(cha)]大致、差不多。[擬]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二)文學常識
1.《世說新語》:六朝志(記)人小說代表作。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雅量等36
門。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2.本文選自《世說新語箋(jian)疏》中的“言語”一門。
(三)內(nèi)容點擊
《詠雪》講的是晉朝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少女謝道鎘表現(xiàn)了以柳絮詠雪的才
能。
《陳太丘與友期》
【原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
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
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那人便發(fā)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
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
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
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一)重點注釋
[期行]約定同行。期,約定。[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期,約定的時間。日中,正午時分。[舍(sh4)
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乃]才。[時年]當時的年齡。[戲]嬉戲,玩耍。[客]客人,
指朋友。[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委]丟下、舍棄。[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家君]謙詞,對人稱
自己的父親。[無信]不講信用。[引]拉。[顧]回頭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三)文學常識
出自《世說新語箋疏》中“方正”一門。
(四)內(nèi)容點擊
《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
事。既表現(xiàn)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的懂得為人的道理。
(三)狼
【原文】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
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
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
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一個屠戶在晚上回家,擔子里的肉賣完了,只有剩下的骨頭。屠戶在路上遇到了兩只狼,緊隨著
他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他。屠戶又把骨頭投
給它,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腳步,但是之前得到骨頭的狼又跟上了。骨頭己經(jīng)沒有了,但是兩只狼像
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的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后受到狼的攻擊。屠戶看見田野中有個麥場,場主在里面堆柴,覆蓋成小山
似的。屠戶于是奔向麥場,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弥丁@遣桓疑锨埃裳鄢缿簟R粫海?/p>
只狼徑直走開,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屠戶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頭,又劈砍幾刀殺死了狼。屠戶正想要走,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
在其中打洞,意圖想要鉆洞進入柴草堆來攻擊屠戶的后面。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
巴。屠戶從后面砍斷狼的大腿,也殺死了這只狼。屠戶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人。
狼也是狡猾的動物,但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一、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詞的積累
①重點詞語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綴行甚遠(緊跟)屠懼,投以骨(懼,害怕。以,用)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一起)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困窘,處境危急)
顧野有麥場(往旁邊看)場主積薪其中(柴草)苫蔽成丘(覆蓋、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倚,靠。弛,卸下)眈眈相向(注視的樣子)一狼徑去(離開)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目似瞑,意暇甚(瞑,閉眼。暇,空間)屠暴起(突然)
又數(shù)刀斃之(殺死)一狼洞其中(打洞)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屠自后斷其股(大腿)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睡覺)
狼亦黠矣(狡猾)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作假,睡覺)只增笑耳(罷了)
②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詞,這里作狀語,“像狗一樣”的意思。
動詞作名詞:
2.“一屠晚歸”中“屠”是動詞,這里作名詞,“屠戶”的意思。
名詞作動詞: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詞,這里作動詞,“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敵”中“敵”是名詞,這里作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5.“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詞,這里作動詞,“鉆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為名詞,這里作動詞,“上前”的意思。
動詞作使動動詞:
7.“又數(shù)刀斃之”中“斃”是不及物動詞,這里作使動動詞,“斃之”即“使之斃”。
③一詞多義
止:1.止有剩骨(副詞,只有)2.一狼得骨止(動詞,停止)
敵:1.恐前后受其敵(動詞,敵對,文中是脅迫、攻擊的意思)2.蓋以誘敵(名詞,敵人)
之:1.久之(補充音節(jié),無義)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助詞,的)
3.又數(shù)刀斃之(代詞,指狼)4.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助詞,取消主謂句的獨立性,不譯)
意:1.意暇甚(名詞,神情、態(tài)度)2.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動詞,企圖,打算)
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詞,前面)2.狼不敢前(動詞,上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敵(動詞,擔心)2.不治將恐深(動詞,恐怕)
其:1.恐前后受其敵(代詞,它們,指狼)2.場主積薪其中(代詞,麥場)
3.屠乃奔倚其下(代詞,柴草)4.其一犬坐于前(代詞,其中的)
5.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詞,指屠戶)
以:1.意將遂入以攻起后也(連詞,表示目的,可譯為“來”)2.蓋以誘敵(介詞,用)
④古今異義
止增笑耳(古義:古文言文出現(xiàn)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今義:耳朵。)
屠自后斷其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三、常識積累
⑴作者常識: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⑵文體常識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是短篇小說集,共有491篇。“聊齋”是蒲松齡
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四)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品德高尚、德才兼?zhèn)涞娜耍且揽績?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
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
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
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fā)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
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
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重點字解釋】:誡:告誡、勸勉、警告,勸人警惕。書:書信。誡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兒子旨在勸誡、
勸導的信。夫(fd):段首或句首發(fā)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
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養(yǎng)德: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澹(dAn)泊:也寫“淡泊”,不追求名利。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寧靜: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xiàn)遠大目標。須:必要、
一定要。廣:使……增廣。才:才干。廣才:增長才干。成:達成,成就,使……完成。淫慢:過度懈怠。
淫:過度。慢:懈怠,懶惰。勵精:振奮精神。險躁:偏激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陶冶性情、
養(yǎng)成平靜的性格。年:年齡。與:跟隨。時:季節(jié)、時光。馳:疾行、增長。日:時間、時光、季節(jié)。意:
意志。去:離開、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
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與外界接觸,融入社會。窮廬:破房子、偏僻簡陋的房屋。將
復何及:(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
(五)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譯文】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jīng)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
了一眼井之后,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都城的人都談論這件事,一直傳到宋國國君那里。
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早
知道是這個結(jié)果,還不如不問。
【注釋】①選自《呂氏春和?慎行覽?察傳》。
②溉汲一從井里打水澆地。溉:音gai,澆灌。汲:音ji,從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國人道之一都城的人談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
⑤聞之于宋君一這件事被宋君聽到了。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于:介
詞:當“被”講,引進主動者。宋君:宋國國君。
⑥問之于丁氏一向丁氏問這件事。于:介詞:當“向”講。
⑦使——使用,指勞動力。
重點注釋:
1:溉汲:澆灌。溉,洗滌。及,從下往上打水。
2:居:居住2:及:至I]
3: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議論這件事。國:古代國都也稱“國”。道,議論
4:聞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報告。之:代詞,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聞”的賓語。于:向、對。宋
君:宋國國君。
5:問之于丁氏:向丁氏問這件事。于:介詞;向、對。
6:使:勞動力7:吾:我家
8:于:在9:對:回答10:不若:不如
11:穿井:打井。穿,有“鑿通”的意思。
12:聞:聽到,后一句中的“聞”是“使聽見”的意思,就是向宋君報告。
13:令:派14:常一人居外:常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
(六)杞人憂天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
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蹴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
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
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
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
傷害什么。”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
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經(jīng)過這個人
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重點注釋:
①選自《列子?天瑞》。《列子》,相傳戰(zhàn)國列御寇著,今存《列子》是東晉張湛所輯,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
寓言和神話傳說。杞(qi),即杞國,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公元前445年被楚國滅。②[崩墜)
崩塌陷落。
③〔身亡所寄)自己沒有可以生存的地方。亡,即“無”,沒有。下文“亡”同。寄,依附。
④【廢寢食)睡不著吃不下。
⑤〔因往曉之)于是去勸導他。因,于是,就。曉之,使他明白。
⑥〔積氣〕積聚的氣體。⑦(耳〕罷了。
⑧【屈伸)彎曲與伸展,這里指人的四肢活動。⑨〔行止〕行動,活動。
⑩[奈何)為什么。(11)(果〕果真。
(12)[星宿)星星。(13)〔只使)即使。
(14)〔中(zhbng)傷)擊中受傷。(15)(奈地壞何)地陷落下去了怎么辦?
(16)〔積塊)堆積的土塊。(17)(充塞四虛)充滿了四處。四虛,四處,到處。
(18)[躇(ch①步跌?)蹈〕踩,踏。(19)(舍然)放心的樣子。
七年級下冊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全概括
(一)孫權(quán)勸學
【原文】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條。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參考譯文】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quán)說:“我難
道想要你鉆研經(jīng)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我經(jīng)常
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jīng)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十分驚奇地說:
“以你現(xiàn)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
長兄知道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jié)為朋友,然后分別了。
【課下注解】
〔但)只,只是(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及)至U,等到。(才略)才干和謀略。
〔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非復)不再是。〔吳下〕指吳縣,今江蘇蘇州。
〔當涂)當?shù)溃敊?quán)。〔辭)推托。
〔阿蒙)呂蒙的小名。阿,名詞詞頭。〔務)事務。
〔更)重新。(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舌I,擦拭。
〔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
〔大兄)長兄,這里是對朋友輩的敬稱。〔見事)知曉事情
(二)木蘭詩
【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
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
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鞫,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
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參考譯文】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對著門織布。(不知怎的)聽不到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只聽到木蘭聲聲的嘆
息。
問木蘭想的是什么,問木蘭思念的是什么。木蘭我也沒想什么,木蘭我也沒思念什么。昨夜看見軍中
的文告,可汗大規(guī)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哥哥,
愿意為此買馬和馬具,從此代替父親出征
到東邊集市買駿馬,到西邊集市買馬鞍和坐墊,到南邊集市買馬嚼子和韁繩,到北邊集市買長鞭。早
晨告別父母離開,晚上住宿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黃河流水的聲響。早晨告別黃
河離離開,晚上到達黑山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胡馬的嘶叫聲。
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像飛一樣越過一道道關(guān)塞山嶺。北方的寒氣傳來了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照
著鎧甲。將士們多年來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犧牲了,有的勝利歸來。
回來拜見可汗,可汗坐在朝堂上,(給木蘭)記最大的功,賞賜很多的財務,可汗問(木蘭)有什么要
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送我回到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互相攙扶著出城;姐姐聽說妹妹回來,對著門梳洗打扮;小弟聽說姐姐回來,霍霍磨
刀殺豬宰羊。打開我東屋的閏門,坐在我西廂房的床上。脫掉我作戰(zhàn)時的戰(zhàn)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對著
窗戶梳理美麗的鬢發(fā),照著鏡子貼上好看的花黃。出門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們都很驚異:同行作戰(zhàn)十幾
年,(竟)不知木蘭是女子。
雄兔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
兔呢?
【課下注解】
【唧唧)嘆息聲。〔當戶織)對著門織布。
〔機杼聲)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杼,織布的梭子。
[唯)只。〔何所思)想什么。[憶))思念。
〔軍帖)軍中的文告。(可汗大點兵)可汗大規(guī)模地征兵
可汗,我國古代西北地區(qū)民族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呼。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軍書,這里指征兵的名冊。
十二,表示多數(shù),不是確指。下文的
的“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愿為市鞍馬)愿意為〔此)去買鞍馬。為,介詞,為了,其后賓語省略。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鞫〕馬鞍下的墊子。(轡頭)駕馭牲口用用的嚼子和韁繩。
〔旦)早晨。(濺濺)水流聲。
〔胡騎〕胡人的戰(zhàn)馬。胡,古代對西北部民族的稱呼。
〔啾啾)馬叫的聲音。(萬里赴戎機)遠行萬里,投身戰(zhàn)事。戎機,戰(zhàn)事。
〔關(guān)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guān)塞山嶺。度,越過。
〔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
【鐵衣)鎧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服裝。
〔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最大的功。策勛,記功。
〔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的財物。強,有余。
〔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么(尚書郎)尚書省的官。
〔愿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馳,趕馬快跑。
〔郭)外城。(扶將)扶持。〔紅妝)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霍霍)磨刀的聲音。[著)穿
〔云鬢〕像云那樣的鬃發(fā),形容好看的頭發(fā)。〔帖))同“貼”。
〔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動彈。迷離,瞇著眼。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
臨近。走,跑。
(三)賣油翁
【原文】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
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
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參考譯文】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當世沒有第二個人可與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經(jīng)有一次,陳堯咨在自家
園子射箭,有個賣油老翁放下?lián)诱局敝劬此浼芫貌浑x開。老翁見陳堯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
八九支,只是對此微微點點頭。陳堯咨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射箭技藝難道不精湛嗎?”老翁說:
“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lǐng)!”老翁說:“憑
我倒油的經(jīng)驗知道射箭是憑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將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然后)
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蘆,油從銅錢的方孔注入,而銅錢沒有被沾濕。于是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
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讓他走了。
【課下注解】
〔公)對男子的尊稱(善射)長射箭〔自矜)自夸。〔圃)園子。
〔釋擔〕放下?lián)印a專畔隆#┬敝劭矗@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
〔但微頷之)只是對此微微點頭(意思是略微表示贊許)。但,只。頷,點頭。之,指陳堯咨射
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
〔無他)沒有別的(奧妙)。
〔但手熟爾)只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熟,
熟練。爾,同“耳”,相當于“罷了
〔忿然〕氣憤的樣子。然,表示…的樣子”(安)怎么。
〔輕吾射)輕視我射箭的本領(lǐng)。輕,輕視。
〔以我酌油知之)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知道這個(道理)。以,憑、靠。酌,舀取,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
憑手熟的道理。
〔覆)蓋。〔徐)慢慢地。〔杓)同“勺”。〔遣之)讓他走。遣,打發(fā)。
(四)短文兩篇
陋室銘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參考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顯得靈驗。這是簡陋的屋舍,
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
說說笑笑的是學問淵博者,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讀書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
佛經(jīng)。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草玄亭。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課下注解】
〔陋室〕,簡陋的屋子。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名)出名,有名〔靈)靈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簡陋了)。斯,這。馨,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鴻儒)
博學的人。鴻,大。
〔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調(diào)素琴)彈琴。調(diào),調(diào)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jīng))指佛經(jīng)(佛經(jīng)用泥金書寫)
〔無絲竹之亂耳)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案牘,指官府文書。形,形體、軀體
[南陽諸葛廬)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
[西蜀子云亭)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
愛蓮說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參考譯文】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歡牡
丹。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柄)
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它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只)
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
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課下注解】
〔蕃)多。〔獨)只(淤泥)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穢)。〔濯清漣而不妖)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濯,洗。漣,水波。妖,
過分艷麗。
〔中通外直〕(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
〔不蔓不枝)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蔓、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
〔香遠益清)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香。益,更加
〔亭亭凈植)潔凈地挺立。亭亭,聳立的樣子。植,豎立。
〔褻玩)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隱逸〕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噫)嘆詞,表示感慨。〔鮮)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人應當很多了。宜,應當。
八年級上冊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全概括
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
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崛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
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課文分析: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
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
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
趣味”。而到了秋天,貝『‘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zhuǎn)久絕”。
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
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
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
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gòu)
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橫線詞的含義
1、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襄:上
3、乘奔御風奔:這里指快跑的馬4、素溫綠潭湍:急流
5、不見曦月曦:陽光,這里指太陽6>霜旦下霜的早晨
7、飛漱其間飛漱:沖刷8、屬引凄異屬:連接;弓1:延長
9、或王命急宣或:有時10、里乘奔御風雖:即使
11、良多趣味真,實在12、絕嵋多生怪柏絕崛:極高的山峰
13、略無闕處略:無、毫無;闕:通“缺”,斷開、缺口
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15、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二、翻譯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譯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文: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譯文: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譯文: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文: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譯文:每當?shù)搅顺跚缁蚪Y(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譯文: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譯文: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現(xiàn)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表現(xiàn)水流急
速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表現(xiàn)秋季凄清蕭瑟的
句子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
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
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jié)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
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說明三峽秋天寂靜、凄清的特點。
5、三峽適合修建水力發(fā)電站,也可以從本文找出兩條理由,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并寫出文中印證理由的
原句。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勢迅猛或水流湍急)原句1: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或:雖乘風御風
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原句2: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6、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寫三峽的秋天?理由是什么?
晴霜初旦,林寒澗肅。因為只有在秋天才會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說這是秋天。還有林寒,夏
天的樹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禿的,只有秋天才會林寒澗肅。
7、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8、作者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描寫,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本文重在寫水,夏季三峽的水為湍急,極具特色,所以先寫“夏水”。春冬兩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將春冬兩季
合起來寫;秋季凄清,寫在最后.
9、“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這使我們想到李白的哪兩句詩?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當晚就到達江陵。朝發(fā)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10、“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描寫得形神兼?zhèn)洌嚪治龊迷谀睦铮?/p>
這兩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寫“素
湍”的動態(tài),以“倒影”寫“綠潭”的靜態(tài),極言江水這清澈。“素湍”見浪花之雪白;“綠潭”顯潭水之清澈,“回
清”寫江水之動態(tài)。
11、用簡短的話歸納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總寫三峽峰巒重疊,雄偉峻拔的山勢。第二段:寫三峽夏天水勢的湍急。第三段:寫春冬二
季三峽清幽雋絕、令人向往流連的風光。第四段:寫三峽秋冬之時景色的凄清
四、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
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
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
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
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
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信息收集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新資格分析試題及答案
- 廣東省中山一中等七校聯(lián)合體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語文試卷含解析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公司財務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組織方式與實施策略試題及答案
- 精心準備證券從業(yè)資格證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考核形式分析試題及答案
- 濰坊第一中學2025年高考仿真卷語文試題含解析
- 運城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解析
- 學校教研處工作總結(jié)范文(3篇)
- 食品分析復習整理及習題檢測答案
- 小學食品安全會議記錄(全面完整版)
- 《空間向量基本定理》示范課教學設計【高中數(shù)學人教】
- 變電站間間隔施工方案
- GB/T 6417.1-2005金屬熔化焊接頭缺欠分類及說明
- GB/T 32963-2016鋅鋁合金鍍層鋼絲纜索
- GB/T 14823.2-1993電氣安裝用導管特殊要求-剛性絕緣材料平導管
- 中國地理的區(qū)域差異
- 安全生產(chǎn)教育培訓制度管理辦法
- 線描畫基本功教學課件
- SJG 114-2022 建筑信息模型數(shù)據(jù)存儲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