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奪分考題】專題10文言文閱讀2025年中考語文奪分考
題(含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張詠,字復之,濮州鄴城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
末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為首,眾許其能讓。張永德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
笞之至死,詔案其罪。詠封還詔書,且言:“陛下方委永德邊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帥,
臣恐下有輕上之心。”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
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
廷恩信,使各歸田里。咸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①鹽以自給,
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目:“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目:“錢塘
十萬家,饑者八九,茍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
(選自《宋史?張詠傳》,有刪改)
【注】①鬻(yii):賣。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眾許其能讓許:稱贊B.時寇略之際略:掠奪
C.不抽繩之痛:嚴厲D.則為審深矣患:擔憂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A.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B.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C.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D.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詠德才兼備,謙恭禮讓。大家商議首推張詠為進士,他卻推薦沒考中的大儒張覃
做首選。
B.張詠善識大局,眼光獨到。在張永德打死校官這件事上,張詠看到大局,向太宗極
力勸說。
C.張詠關注國事,注重激勵。張詠為了激勵上官正,親自帶他們出兵深入,最后平定
了叛亂。
D.張詠審時度勢,寬嚴有度。張詠認為饑民太多,為避免饑民相聚為盜,并未聽從下
屬建議。
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屬歲歉,民多私籬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
閱讀《出師表》,完成下面小題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稱也。然侍衛之
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迫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
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思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
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聲■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
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詆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5.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秋:(2)追:(3)告:
6.選出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A.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地作戰。
B.朝廷上忠誠有志的將士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侍奉守衛的臣子舍身忘死地作戰。
C.朝廷上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地作戰。
D.我在朝廷上不敢稍有懈怠;疆場上忠誠有志的將士舍身忘死地作戰。
7.諸葛亮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后主劉禪提出了,,親賢遠佞三條建議。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文后各題。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
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
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節選)
【乙】寓山之勝,不能以寓山收,蓋緣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廬道之矣。此亭不晦?
于山,故能盡有山。幾疊樓臺,嵌入蒼崖翠壁,時有云氣往來縹緲,掖②層霄而上。仰面貪
看,恍然置身天際,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傳響,非但
可以樂饑,且滌十年塵土腸胃。夫置嶼于池置亭于嶼如大海一這③然。而眾妙都④焉,安得不
動高人之欣賞乎!
選自祁彪佳《寓山注》(有刪改)
【注釋】①曜:同“昵”,親近。這里指挨近,靠攏。②掖:攙扶,挾持。③謳:水中氣泡。
④都:匯聚。
8.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林壑尤美水尤清冽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C.子瞻于匡廬道之矣益慕圣賢之道
D.寓山之勝予觀夫巴陵勝狀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仰面貪看,恍然置身天際,若并不知有亭也。
10.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夫置嶼于池置亭于嶼如大海一近然
11.(1)甲文歐陽修以自己的號命名亭子為“醉翁亭”,而乙文祁彪佳命名亭為“妙賞亭”,其
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2)結合甲乙兩文作者在亭中的活動,揣摩兩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閱讀下面[甲文][乙文]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文]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
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藤,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
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
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醉翁之幸不在酒意(2)云歸而巖穴眼暝
(3)頒然乎其間者頹然(4)太守謖誰謂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亞隨的一項是()
A.全文以“環滁皆山也”五字領起,仿佛一個全景鏡頭,將滁州的地理環境一筆勾出。
B.“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以簡筆勾勒醉翁之態,醉在其中,樂在其
中。
C.本文重復運用“……者……也”句式,用了多個“也”字,增強了文章特有的韻律。
D.“樂”字貫穿全篇,先寫滁州民生之樂,繼而擴展到山水之樂,最后到太守的與民同
樂。
[乙文]
武王問于太公日:“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目:“治國之道,愛民而已。”曰:“愛民若
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
道。……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節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15.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本建的一項是()
A.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B.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C.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D.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16.[甲][乙]兩文中都體現了共同的思想。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整寫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
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
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
之先達執經叩問。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古人有學書于人者,自以為藝成,辭而去。師日:“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
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題①不甚密,乃啟而視之,皆磨穴②之硯也,數十枚,為
知師夙里用者。頓覺羞愧,乃反而學,至精其藝。
(選自《硯譜》)
【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與張幸自青州人魏,尋復南奔。有氣
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
仲深讓@之而不為報久永乃發慣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嘆目:“上馬能擊賊,下
馬作露布⑦,唯傅修期耳。
(節選自《北史?傅永列傳》)
注釋①封題:封條和封條上的字。②穴:穿洞。③夙:素常。④請;請教。⑤讓;責備。⑥
報:答復。⑦露布:古代不封口的詔書或奏章。
17.解釋下面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借②方知師夙用者方③尋復南奔復
18.下面各項中加著重號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至慕圣賢之道有所廣至(《出師表》)
B.自以為藝成何以戰(《曹劌論戰》)
C.藜十枚扶蘇以藜諫故(《陳涉世家》)
D.永乃發憤讀書乃大驚(《桃花源記》)
19.下列對乙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B.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C.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D.吾有/一篋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20.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乃反而學,至精其藝。
21.【丙】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是如何詮釋這個道理的?
忘歸苧記
[北宋]陳師道
熙寧七年,劉君刺守金州。政平歲豐,士民康樂,乃作亭于此城之上,名之日“忘歸
亭”。又使其客彭城陳師道記其意日:漢上游,廬舍敝陋,市肆落寞,名雖為州,實不如秦、
楚下縣。山林四塞,行數千百里。水道阻險,轉緣山間。陸行憑陵①,因山梯石,懸棧過險。
修林叢竹,擁掩蔭郁,夜長晝短,暄寒無時。又多霧雨,土疏河潤。使人悵然懷歸,凄然發
嘆,揮然出涕②。于是相與登斯亭以向坐,則又志意舒徐,氣血和平,遽然③而笑,超然而
忘歸。念歲月之永而憂不可極,作為斯亭與人同樂,以居而忘懷。其志壯哉!公以治人,私
以養心,古之政也。
【注釋】①陸行憑陵:在高峻的山峰上行走。②揮然出涕:這里指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③
避力然:驚喜的樣子。
22.下面描寫的景物,與作者實際見到的不符的一項是()
A.房屋破爛B.交通便利C.樹木茂密D.氣候多變
23.請結合文章內容,摘錄文章中表明作者建造“忘歸亭”的目的和政治理念的句子。
24.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廬舍舷陋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B.用山梯石未若柳絮國風起《世說新語?詠雪》
C.超然則忘歸感極呵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D.卷歲月之永而憂不可極畬無與為樂者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寒松賦
[唐]李紳
松之生也,于巖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炫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
貞枝肅矗,直干羊眠①,倚層巒則捎云蔽景②,據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薄③而埋根,凡
經幾載;古藤聯緣而抱節,莫記何年。
于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于玄黃④,斯獨茂于蒼翠,然后
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也,不易葉⑤而改柯;其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幽人之
雅趣,明君子之奇節。若乃確乎不拔,物莫與隆⑥,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
影后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注釋】①羊眠:茂密狀。②捎云蔽景:意為與景物相掩映。③盤薄:牢固狀。④玄黃:指
大自然的變化。⑤葉:遮蔽相合。⑥隆:高。⑦諒:確實。⑧固:鄙視。⑨取:取法。
25.文章的描寫對象是“松樹”,下列說法與原文內容不符的一項是()
A.木匠無緣結識生長在巖石側面的松樹。B.松樹堅固且挺拔,萬物不能與之相比。
C.松樹既高峻挺拔,又不同于桃李、梧桐。D.涼風吹來時,松樹黃葉凋落逐漸干枯。
26.文章從松樹的生長環境等方面來寫,請結合文章內容試概括“寒松”的品格:一。
27.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涼風至日中不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B.雨露所以資不豐基真馬無邪(韓愈《馬說》)
C.三千年而作蓋:食或盡粟一石(韓愈《馬說》)
D.春開石桃李夫君子之行(諸葛亮《誡子書》)
種蓮
馮汝弼
余性有濂溪?之癖,嘗植蓮于東園小池,時二月水寒,仆夫②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數
日,悉浮水面成朽質矣。明年春,則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畜魚,正是荷苗出水,
輒為嚙斷。池中積石為島,水環四面。又明年,則命植根北面,東西斷以簾,春暖魚行,輒
復躍入簾中,嚙盡無余矣。又明年,則命筑土成堤,東西斷流,由是魚不得復入。荷苗無恙,
始見青錢③貼水,繼而翠蓋擎珠,終則紅妝爛然,清香襲人,可徹肌骨。舉酒臨風,真若水
宮仙子,含馨佩芳,爭妍競秀④,環侍左右也。或日:“子種蓮三年無成,而卒享其成,何
也?”余日:“天下之事,阻于難而廢于久,無志故也。不阻不廢,天下無不可為之事,豈
直蓮哉?”
【注釋】①濂溪: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②仆夫:仆人。③青錢:色綠而形圓
之物,指荷葉。④含馨佩芳,爭妍競秀:戴著鮮花,香氣繚繞,競相逞美。
28.文章敘述了作者種蓮的過程,下列選項不符合文章內容的一項是()
A.第一次種蓮,仆人將藕踩進淤泥。幾日后,藕浮出水面腐爛了。
B.第二次種蓮,挖掉淤泥,把藕種到土中。荷苗被池中魚咬斷了。
C.第三次在水池北面種蓮。魚又跳進簾中,咬斷簾子,咬盡荷苗。
D.第四次種蓮,用土筑堤,截斷水流,魚不能進入,荷苗無恙。
29.本文與周敦頤的《愛蓮說》都以“蓮”為載體,但寫作目的不同,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
析。
30.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苕浮水面成朽質矣香如外人(陶淵明《桃花源記》)
B.嚙盡無余矣嘗貽余核舟一(魏學海《核舟記》)
C.耐卒享其成晅兩狼之并驅如故(蒲松齡《狼》)
D.孫侍左右也嚇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
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為賢勇。于是始皇問李信:"吾欲取荊①中,于
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日:“不過用二十萬。“王以問王翦,王翦日:“非六十萬人不可。”
王日:“王將軍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將二十萬人伐楚;王翦因謝病歸頻陽。
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楚軍。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
城父,楚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②,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李信奔還。
王聞之,大怒,自至頻陽謝王翦目:“寡人不用將軍謀,李信果辱秦軍,將軍雖病,
獨忍棄寡人乎!”王翦謝病不能將,王日:“已矣,勿復言!''王翦日:“必不得已用臣,非六
十萬人不可!”王日:“為聽將軍計耳。”于是王翦將六十萬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請美田大宅甚眾。王日:“將軍行矣,何憂貧乎?''王翦曰:“為大王
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
武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或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王翦日:“不然,王怛中③而
不信人,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于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王而疑我矣。''
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楚人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御之;王翦堅壁不與戰。
楚人數挑戰,終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親與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
問:“軍中戲乎?”對日:“方投石、超距田。''王翦日:“可用矣!''楚既不得戰,乃引而東。
王翦追之,令壯士擊,大破楚師,至靳南,殺其將軍項燕,楚師遂敗走。王翦因乘勝略定城
邑。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荊:即楚國,因有荊山,故又稱荊。②頓舍:停駐,休息。③怛中:粗心。
3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敗李信,入兩壁壁:城墻
B.故跳大王之向臣,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及:趁著
C.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于我委:托付
D.王剪因乘勝略定城邑略:攻占
32.對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是賓語前置句。
B.“王翦日休士洗沐”中的“休”是使動用法。
C.“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是狀語后置句。
D.“李信果辱秦軍”中的“辱”是使動用法。
3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信認為滅楚的兵力“不過用二十萬”,雖然其勇可嘉,但畢竟流露出了輕敵的情緒,
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戰中,由開始的節節勝利到最終慘敗而歸。
B.王翦與李信相反,他實事求是,做事謹慎,老謀深算,運用以逸待勞、敵疲我打、
敵退我追的策略,贏得了全線勝利。
C.李信和王翦在滅楚上的不同看法及其所產生的不同結果,印證了《孫子兵法》中“知
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一科學的真理。
D.王翦雖然為秦國滅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為將之機,多次請求得到良
田大宅,這種謀求私利的做法,并不可取。
34.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1)把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楚人聞王翦益軍而來,乃悉國中兵以御之;王翦堅壁不與戰。
(2)王翦答應帶兵打仗后為什么向秦王多請美宅?
軍吏徐彥成,恒業市木。丁亥歲,往信州泗口場,無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
少年從二仆往來岸側,狀若訪人而不遇者。彥成因延入舟中,為設酒食,賓禮之。少年甚愧
焉,將去,謝日:“吾家近此數里別業中,君旦日能辱顧乎?”彥成許諾。明日乃往,行里余,
有仆馬來迎,奄至一大宅,門館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豐備,從容久之。彥成因言住此久,
無木可市。少年日:“吾有木在山中,明當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價廉。
市易既畢,往辭少年。少年復出大杉板四枚,目:“向之木,吾所賣,今以此贈君。至吳,
當獲善價。''彥成回,始至秦淮,會吳帥殂,納杉板為棺。以為材之尤異者,獲錢數十萬。
彥成大市珍玩,復往泗口,以酬少年。更與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頗獲其利。間一歲,復詣之,村落如故,了無所見。詢其里中,竟無能知
之者。
(選自《稽神錄》)
35.根據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交代了經常做木材生意的軍吏徐彥成,在信州的泗口場陷入了“無木可市”
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當令出也”“至吳,當獲善價”,這兩句話隱隱流露出少年神異的
一面。
C.文末敘寫徐彥成專程到訥口去拜訪少年,發現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華麗住宅都不見
了蹤影。
D.本文所敘故事有類于蒲松齡的“志異”,以現代的眼光看,事雖荒唐但不無勸人為善
的意義。
36.徐彥成為什么會一再得到少年的幫助?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37.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有少年叢二仆往來岸側叢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柳宗元《小石潭記》)
B.君旦日能辱顧乎忿恚尉,令辱之(司馬遷《陳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復延至其家(陶淵明《桃花源記》)
D.同一歲,復詣之肉食者謀之,又何聞焉(《曹劌論戰》)
小洋①(節選)
〔明〕王思任
落日含半規,如胭脂初從火出。溪西一帶山,俱以鸚鵡綠鴨背青,上有猩紅云五千尺,
開一大竇,逗出縹天,映水如繡鋪赤瑪瑙。
日益省②,沙灘色如柔籃懈白,對岸沙則蘆花月景,忽忽不可辨識。山俱老瓜皮色。
又有七八片碎翦鵝毛霞,俱黃金錦荔,堆出兩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嵐數層斗起,
如魚肚白,穿入出爐銀紅中,金光煜煜不定。蓋是際天地山川,云霞日采,烘蒸郁襯,不知
開此大染局③作何制。
夫人間之色僅得其五④,五色互相用,衍至數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議如此其錯綜幻變
者!然所謂仿佛圖之,又安能仿佛以圖其萬一也!嗟呼!不觀天地之富,豈知人間之貧哉!
【注釋】①節選自《歷代山水小品》,小洋:溪水名。②智:這里指天色昏暗。③大染局:
比擬畫家用多種多樣的色彩。④人間之色僅得其五:古人認為人間的正色只有青、赤、黃、
白、黑五種。
38.下列景物與作者對其的描繪,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A.落日——如胭脂初從火出B.溪西群山——鸚鵡綠鴨背青
C.近處沙灘一色如柔藍懈白D.晚霞堆出的云一黃金錦荔
39.在選文中,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概括作答。
40.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日至省有所廣至(諸葛亮《出師表》)
B.常有不可思議如此其錯綜幻變者是厚得為大丈夫乎(《〈孟子〉三章》)
C.然所謂仿佛圖之屋舍儼然(陶淵明《桃花源記》)
D.不觀天地之富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齡《狼》)
41.學校準備開展以“青春”為主題的閱讀活動,請你在詩文閱讀中體驗百味人生,汲取精神
力量,并完成相關任務。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自《誡子書》)
【乙】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
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保。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
患不可生喜幸心。善竺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節選自《朱子家訓》)
【丙】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舍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節選自《記承天寺夜游》)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淫慢則不能勵精
②畬無與為樂者
③關鎖門尸—
④善欲人見—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②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3)請用7”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限畫3處)。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4)甲乙兩文中都談到的美德是什么?請結合原文簡要分析。甲文中諸葛亮反對“淫慢”(放縱
懈怠),丙文中蘇軾竊喜“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兩者為什么有不同的人生觀?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祁門縣①志(節選)
[清]王讓桂超萬
①汪瓊,字時獻,居晝繡坊②。少豪杰,多大慮③,自致巨費④,然倜儻⑤立義,結內
名流,一麾千金不惜。正德間,舟經魯橋,賊劉七等盜其黃萬,中附友人金三千,友本無意
責償,顧語之曰:“喪者吾覺耳,汝贊固在。”遂貸償之。
②閶門⑥流激,善覆舟,知縣劉哲欲治之,難其費,瓊毅然獨任,前后捐金四千,伐
石為梁,別鑿道由丁家灣而西,再折南,迤五六里至路公溪,與故道會。舟安行,民利之。
田充水道者計百馀畝,瓊悉買之,浚為河,瓊任辦積累數十年,子孫貧窘,邑人懷其義。嘗
修祖瑩⑦,新宗祠,立家塾,建橋梁,置義田、義冢,不下數萬銖,授錦衣衛百戶⑧。
【注釋】①祁門縣:今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②晝繡坊:清代地名。③大慮:即謀略。④費
zT:同“資”,錢財,財富。⑤倜儻:灑脫,不拘束。⑥閶chdng門:蘇州古城的西門。⑦祖
瑩ying:祖墳。⑧錦衣衛百戶:官名。
42.下列關于汪瓊的事跡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汪瓊年少有大志并且為人非常灑脫大義,結交了很多知名的人。
B.被盜賊搶走財寶,朋友讓汪瓊償還,他借錢償還了朋友三千金。
C.知縣治水缺乏費用,汪瓊得知后捐獻總計四千金幫助其治水。
D.汪瓊修建祖墳、新宗祠、橋梁,建立私塾,并購置了義田和義冢。
43.讀完文章后,有同學認為汪瓊的行為導致了他的子孫貧困,因此他不該幫忙治水,但你
認為他有大義,為百姓辦事,收獲了百姓的尊敬。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
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
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才嗇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候之書、洞庭之圖來告目:“屬有所記。“予發書按圖①,自岳陽
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目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
也。”...
蓋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
測之虞惠基民而及于荊、津、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
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藤侯之惠利③于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
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
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
遺利乎?
(節選自歐陽修《偃虹堤記》)
【注釋】①按圖:按照地圖,文中指看著地圖。②遠邇:遠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
者:建造者。
4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此則岳陽樓之大理也由此啰之,王之蔽甚矣
B.是進亦憂,退亦憂我變無他,惟手熟爾
C.夫事不用于不成然后知生于憂審而死于安樂也
D.可以數計載技亦靈怪矣載
4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成語,如“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心曠神怡”。
B.【乙】文第二段圍繞“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評價滕侯修堤的功績。
C.【甲】【乙】兩文為應邀之作,【甲】文側重抒發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感,【乙】文側
重表達滕侯以民為本的情懷。
D.【甲】【乙】兩文末段都運用記敘、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點明文章主旨,流露作
者思想感情。
4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
47.【甲】段選文中的“古仁人”的覽物之情是怎樣的?
4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
嗟夫!予嘗由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遠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⑴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②是涉亦憂
③徵斯人
(2)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乙】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瑾①枕路,是時范文正②領浙西,岑粟及募民存餉,為術③甚
備。吳人喜競渡,華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
游。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日:“饑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于是諸寺工作鼎興。
又新敖倉④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
自條敘呼?多宴游及興造,皆欲以發有余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
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文正
之惠也。
(節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有刪改)
【注】①殍瑾:餓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術:方法,手段。④敖倉:敖,
地名,秦時以敖地為倉,故稱敖倉。⑤仰食于公私:依賴官府和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發粟及募民存餉/見其國矢十中八九。
B.好為佛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C.自春至夏/目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D.所以宴游及興造/加以動心忍性。
(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
(5)根據【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甲】文中提到“古仁人”,范仲淹符合“古仁人”就【乙】記載來看,我認為:—______o因
的標準嗎?為_______。
49.【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
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項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
鄭玄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①盧植,事扶風②馬融。融門徒四百余人,
升堂進者五十余生。融素驕貴亥在門下三年丕強見萬便商業弟子傳授于及。玄日夜尋誦,未
嘗怠倦。會融集請生考論圖緯巴聞本善算,乃召見于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
融喟然謂門人目:“鄭生今去,吾道東矣!”玄自游學,十余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
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
(節選自《后漢書?鄭玄傳》)
[注]①涿郡:郡名。②扶風:郡名。③圖緯:專論占驗術數的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
①無從篡書以觀
②援疑軍理
③俟其欣悅
④聞玄菁算
(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公與之乘(《曹劌論戰》)
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C.乃使高業弟子傳授于玄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D.十余年乃歸鄉里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選出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恰當的一項()
A.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于玄。
B.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于玄。
C.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于玄。
D.融素驕貴/玄在門下三年/不得見/乃使高業弟子傳授于玄。
(4)下列關于【甲】【乙】兩篇選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有別于書序與宴飲序,這類文體在贈人以言的同時,也往往
抒發了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懷。
B.“鄉之先達”的倨傲與作者的謙恭形成對比,突出強調老師對待學生態度傲慢不屑。
C.從【乙】文中可以看出鄭玄是一個好學上進,學識淵博,不卑不亢的人。
D.宋濂與鄭玄在拜師后都遇到了老師弟子眾多,指導不充分的問題。他們都沒有放棄,而
是尋找機會及時請教。
(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
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單斯人,吾誰與歸?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俯門而航,自柳竹翳密間,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7得大溪,一色荷花。風
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蕩蕨蕤,香氣勃郁,沖懷胃袖,掩苒不脫。小駐古柳根,得酒兩罌,
菱芙數種。復?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劇,響震溪谷。風起小畫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忽去來。
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無一點云,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
收拾。隸而從者日學童,能嘲嘶為百鳥音,如行空山深樹間,春禽一兩聲,脩然使人悵而驚
也;目沈慶,能為歌聲,回曲宛轉,噴亮激越,風露輔之,其聲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節選自王質《游東林山水記》,有刪改)
【注】王質:字景文,號雪山,興國(今江西興國縣)人,紹興三十年進士,任太子正,主
張抗擊外來侵略,因上書反對頻換宰相,被免職,后為張浚、虞允文幕僚,博通經史,文思
敏捷,有《雪山集》《林泉結契》等。
50.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至若春和景明”的“景”的意思是“景色”。
B.甲文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微”和成語“人微言輕”的“微”用法是不同的。
C.乙文中“乃得大溪”的“乃”與“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的“乃”意思不一樣。
D.乙文中的“復引舟入荷花中”的“引”字,本義是“拉”,在此句中是“乘船”的意思。
51.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B.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C.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D.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奄/忽去來
5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
53.兩文都寫了悲,聯系全文,請比較兩文作者的悲情有何不同?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析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目:“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
今猶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雖擾攘①之際,猶有賢能
若是之眾,況今太寧,豈日無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詢眾庶②,則才能者進矣;不有忌諱,
則說直③之路開矣;不邇④小人,則讒諛者自遠矣;不拘文牽俗,則守職者辨治⑤矣;不責
人以細過,則能吏之志得以盡其效矣。茍行此道,則何慮不跨兩漢、軼⑥三■代,然后踐五
帝、三皇之涂哉。
(節選自王安石《興賢》)
【注釋】①擾攘:紛亂。②眾庶:眾民,百姓。③說(dang)直:正直的言論。④邇:近。
⑤辨治:頭腦清楚地處理事情。⑥軼:超越。
54.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中的“辱”是“受屈辱”的意思,突出了千里馬的不幸遭遇。
B.“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食”是“喂”的意思,這句話強調了千里馬食量驚人這一特性。
C.“執策而臨之”中的“臨”是“面對”的意思,寫出了“食馬者”的虛妄無知。
D.“茍行此道”中的“茍”是“如果”的意思,表現了作者對統治者的期待之情。
55.把甲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6.作者刻畫“食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有何用意?
57.兩個文段都談到人才,請結合具體內容來分析韓愈和王安石在觀點和表達上的異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
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
以毛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
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思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網漏,有所廣益。
④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
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
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5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
(2)以舉先帝遺德
(3)必能裨補闞漏
59.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
伏念臣賦性拙直,遭時艱難,興師北伐,未獲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
陛下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達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屏黜奸讒,
以厚風俗。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
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
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選自諸葛亮《自表后主》)
60.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朗病在膏肓(期:約定)
B.匆己愛民(約:約束)
C.以是風俗(厚:使……變得淳樸忠厚)
D.香仰于官(悉:全,都)
61.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62.【甲】【乙】兩文中諸葛亮都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議?結合你的閱讀積累,簡析其中的原
因。
山川河流、自然風物歷來都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我們先來看看蘇軾筆下如水的月
色吧!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舍無與為樂者,遂
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
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
范仲淹筆下的岳陽樓,春和景明之時,景色獨具特色。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
汀蘭,郁郁青青。而幸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袁宏道筆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丙]然杭人游湖,土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嵐設色②之妙皆在朝日
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注:①染:染成。②設色:涂色,這里可譯為“籠上暮色”。③夕舂:夕陽。
6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畬無與為樂者
(2)而更長煙一空
(3)止午、未、申三時
(4)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