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6講文言文斷句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A課標要求
A考查形式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斷句的十種方法
知識點二斷句的九個注意
知識點三斷句做題步驟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奏劃分題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理解與積累,■需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
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識,為斷句打下堅實基礎。
2.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語法知識來輔助斷句,如明確主謂賓等句子成分,知道主謂之間、謂語與賓語之間、
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等在朗讀時的停頓規律。
3.強調斷句前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風格和語氣節奏有整體的感知,
從而為斷句提供宏觀的指導。
4.通過文言文斷句的學習和考查,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所蘊
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古人的智慧,增強文化自信。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在斷句過
程中體會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代文學作品。
二、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特點示例命題趨勢
給出一個文言文段2024?內蒙古中考題,閱讀《資1.課外文言文比重增加。選材逐漸傾向于課
落,以及幾種不同治通鑒?周紀一》的節選部分,外文言文,以考查學生對文言知識的遷移
選擇題
的斷句選項,要求選擇對于句子“君得中山不以運用能力。
考生從中選出正確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2.綜合運用多種斷句方法。重點考查學生能
的斷句方式。仁君”的節奏劃分。否綜合運用語法、虛詞、修辭、句式等多
要求考生直接在給2024年部編版中考語文考種方法進行斷句。
定的文言文句子中點練習中,對《狼》中"久3.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能
劃線題
用斜線或其他指定之目似瞑意暇甚"一句進行夠對文言文的語句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
符號劃出正確的停斷句,答案為"久之/目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頓位置。瞑/意暇甚"。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句子節奏劃分選擇題一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兩大題型
-節奏劃分劃線題一用7”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一、主謂之間要停頓。如:一狼/洞其中。
-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如:忘/路之遠近。
文一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如:駢死/于槽物之間。
^
百-四、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斷
文-五、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如:嘗/與人傭耕。
句
斷
方六、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
句
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
法
一七、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如:問/(漁人)所從來。
一八、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如:泉香麻酒洌。
-九、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十、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
21”的音節劃分。七言詩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斷句的十種方法
一、考點概要
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常考題型,一種是給幾句文言文,要求為其斷句,還有一種是劃分
節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斷開一兩處,便于閱讀停頓。不管是幾個句子中斷句(加標點),還是在句中斷句
(劃分節奏),都是基于對內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類題,必須對所給句子中的基本單位一詞,不管
是實詞還是虛詞,都要有所理解,同時還要對文言句式有認知。
二、十個方法
1、主謂之間要停頓。
如:一狼/洞其中。
2、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
如:忘/路之遠近。
3、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
如:駢死/于槽物之間。
4、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
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
如:嘗/與人傭耕。
6、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
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
如:其/真無馬邪?
7、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
如:問/(漁人)所從來。
8、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
如:泉香/而酒洌。
9、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個雨/山前。
10、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節劃分。七言詩句一
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
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沉舟/側畔/千帆/過,
知識點二斷句的九個注意
1.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故人具雞黍。
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
2.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
誤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4.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因
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
句話的節奏。
5."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后應停頓
例:余聞之也久。
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
余聞之/也久"。
6.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先
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7.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根據文意確定停頓
例: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根據文意,這句話的節
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9.劃分句子朗讀停頓時,必須優先照顧雙音節音步
主謂之間一般可以有停頓,可當主語是單音節時,這條規律就會努力去服從雙音節標準音步的要求。
(之所以說“努力去服從”,是因為仍然有一些單音節主語后面沒有獨立的單音節可供組合,只得成為單
音步。)
例: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第七》)
有時古人在單音節主語之后加上助詞,湊成雙音節,也是為了照顧標準音步。
考察一下句中連詞“而”字的停頓情況,也可以反映雙音節標準音步的優先權。一般情況下,停頓在
“而”字之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可當“而”字前面是單音節時,就該停頓在“而”字之后了。
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第一》)
易混易錯
文言文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
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知識點三斷句的做題步驟
一、整體感知,通讀全文
目的:了解文章大致內容、文體風格和語氣節奏,為斷句打下基礎。
做法:認真閱讀文言文,就像閱讀現代文一樣,先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如果是記敘文,要明確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如果是議論文,要知道論點和論據的大致分布;如果是游記,要清楚游覽的路
線和作者的情感變化等。
示例:以《桃花源記》為例,通讀后我們知道文章講述了漁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后再尋無果的故事。這樣在斷句時,就能根據故事的發展階段來初步判斷句子的起止。
二、尋找關鍵標志詞
1.文言虛詞
句首發語詞:像“夫”“蓋”“惟”等,這些詞通常用于句子開頭,引出話題或觀點。例如在《岳
陽樓記》中“夫(母)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看到“夫”就可以在它后面斷句。
句末語氣詞:“也”“矣”“焉”“哉”“乎”等詞常常用于句末,表示判斷、陳述、疑問、感嘆等
語氣。如《曹劌論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an)焉?”“焉”表示疑問語氣,一般在它之前斷句。
連詞:“而”“且”“則”“然”等詞用于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明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句中
看到這些詞,也可以作為斷句的參考。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則”的位置可
以幫助我們劃分句子。
2.人名、地名、官名等專有名詞
作用:這些名詞在文中一般是固定的,它們的出現往往標志著一個新句子的開始或者是對前文內容的
轉換。
示例:在《出師表》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郭攸之”“費祎”“董允”這些
人名就可以作為斷句的標志,將其與前后的內容適當分開。
三、利用語法結構斷句
1.主謂結構
思路:明確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部分,主語一般是名詞或代詞,謂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當主語改變或
者一個完整的主謂結構結束時,可能就是斷句處。
示例:在《狼》中有“一屠晚歸”,“一屠”是主語,“晚歸”是謂語,這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結構,
可以在此斷句。
2.動賓結構
思路:動詞和它后面的賓語構成動賓結構。如果賓語較長或者有多個賓語,也可以根據賓語的內容來
斷句。
示例:“屠懼,投以骨”,“投”是動詞,“以骨”是賓語,在“投”后斷句能使句子結構更清
晰。
3.修飾語與中心語
思路:文言文中,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語常放在中心語(名詞或動詞)之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結合
緊密時,它們構成一個意群;當修飾語結束,中心語開始時,可能是斷句的地方。
示例:“山行六七里”,“山”是修飾“行”的狀語,表示“行”的方式,“山行”是一個意
群,在“山行”后斷句符合語法規則。
四、考慮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
1.判斷句
思路:常見的判斷句格式有”……者,……也””……也”"乃……也”等。在這些格式處斷
句,能體現句子的判斷語氣。
示例:“陳勝者,陽城人也”,根據“……者,……也”的結構,在“者”后和“也”前斷
句。
2.被動句
思路:被動句一般有“為……所……”"見……于……”等標志結構,在這些結構處斷句有助于
突出句子的被動意義。
示例:“山巒為晴雪所洗”,在“為……所”中間適當斷句,即“山巒/為晴雪所洗”,可以更
好地理解句子的被動關系。
3.固定結構
思路:如“何以”“是以"“所以”等固定結構,它們的意義相對固定,在這些結構內部或者與其
他成分的連接處可以考慮斷句。
示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是以”是固定結構,表示“因此”,可以在“是以”后斷
句。
五、通讀復核,調整斷句
目的:檢查斷句后的句子是否通順合理,意思是否完整明確,與文章的上下文是否連貫。
做法:將斷句后的文章從頭到尾朗讀一遍,注意語氣的停頓和連貫性。如果發現有斷句不當導致句子
不通順、意思混亂或者不符合文言文表達習慣的地方,要及時調整。
示例:如果最初斷句為“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通讀后發現句子通順合理,符合文章內容和語法
規則,那么這個斷句就是正確的;但如果斷句為“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讀起來就很別扭,不符合語
法和文意,就需要調整為正確的斷句方式。
針對訓練
閱讀選文,完成各題。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目:“遠來相視子令
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日:“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
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日:“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
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請用7”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最新中考真題】(2024?內蒙古?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翟璜應對文侯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擊②。文侯問于群臣日:“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日:“仁君。’'文侯日:
“何以知之?”對日:“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
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國,戰國時小國。②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
(節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最新中考真題】(2024?四川廣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渙之對日:“求言非難,聽之難;聽之非難,察而用之難。今國家每下求言之
詔,而下之報上,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①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無益也,不復有言,而
小人肆為詭謫可駭之論。愿陛下虛心公聽,言無逆遜②,唯是之從;人無同異,唯正是用。則人心說,治道
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納。
(節選自《宋史?王渙之傳》有刪改)
【注釋】①訕:諷刺,挖苦。②遜:謙遜,恭順。
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B.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C.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D.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奏劃分題
【最新中考真題「(2024?江蘇淮安?中考改編)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去城東十五里,望之綿亙而蜿蜒者,即黃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兩翼,居人數十家,廬舍相
比,酒簾搖蕩,多以染織為業。堤之南一里許,蒼蔭茂密如雨蓋,數百柄簇擁攢擠,初疑其為松蔭狀,詢
土人則櫻桃園也。堤之西,方塘百頃,菱芙交翻,芙集萬本,漁人弄籬,童子戲水。往來堤上者,紅白繚
目,香風撲人,多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棟有小額日"晉劉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倫,右杜康②,二君時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倫衣綠衣,著
晉人巾,手執酒杯,側視杜微笑,若有品論其術之妙者然。嗟夫!古今來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謂先生非酒
則一日不能生。蓋魏晉之際,達人君子,無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罷③,人始指之曰無用,曰無實。惟
無用無實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日:“先生非酒則一日不能生。”
(選自清?阮晉《劉伶臺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劉伶臺,祭祀西晉名士劉伶。劉伶,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性
嗜酒。②杜康:善釀酒,后世尊其為酒神。③建威之罷:劉伶曾任建威參軍,追求無為而治,被人視為無
用無實而罷免。
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一處)
寺之后有敞亭
【最新中考真題】(2024?西藏?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記;后有
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②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
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③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月氐④。蓋以苦學力文
所致,又自悲矣。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⑤。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節選自《與元九書》,有刪改)
【注】①仆:我。②諳:熟悉,知道。③遑:閑暇。④臟:老繭。⑤鄉賦:地方舉行的鄉貢考試。
用7”標出文中波浪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最新中考真題】(2024?江蘇南通)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演,字攸之,南陽人也。少孤,依姑父鄧羲。羲嘗為劉表治中①。天子都許②,劉表雖貢獻③而與袁
紹相結。羲諫,表答羲目:“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義也。治中何怪之乎?”
演少以器業④知名于時。烈祖⑤居樊,征為記室,遷主簿。及向朗督四縣,薦演為農都尉,率眾營軍
屯于夷陵,數年,積糧萬斛。又從烈祖征蜀,以演秉心公亮,守涪令。既平成都,拜蜀郡屬國都尉。
建興元年,轉散騎常侍。二年秋,代楊洪為侍中。諸葛亮東征,表與后主目:“侍中、侍郎郭攸之、
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五年,又擢尚書令。時蔣琬為仆射⑥。演以琬年長,才又著于己,悉以眾事托之。太仆廖立詰目:“郭
演,從人者耳,不足與經⑦大事,而作臺魁。”演亦不為忤⑧。及立以他事為御史所劾,演表日:“立,楚之
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不當為快言得咎⑨。”立左遷巴州治中,演送二十里,人皆稱之。
演性和順,和合群寮⑩,與向朗、費祎、張裔、習禎最為友善。
(選自《季漢書?郭演傳》,有刪改)
【注釋】①治中:官名,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②天子都許:指漢獻帝以許昌為都城。③貢獻:進奉,
進貢。④器業:才能學識。⑤烈祖:指漢昭烈帝劉備。⑥仆射:官名。⑦經:籌劃。⑧忤:違逆,抵觸。
⑨為快言得咎:因放肆的言論而被追究罪過。⑩寮:同“僚”,同衙的官吏。
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
劉表雖貢獻而與袁紹相結
【新考法】|(2024?安徽安慶?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②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③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
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④以時發者也。
(選自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薄叢:貧瘠的叢林。③不見:不被人知道。④含章:胸懷才華而不顯露。
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
(2024?湖北十堰?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公叔文子為楚令尹①,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叔子見目:“嚴矣!”文子曰:“朝廷之嚴也,寧云妨國家
之治哉?”公叔子曰:“嚴則下喑下喑則上聾聾喑不能相通,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升
斗者實倉縻②,并③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
(節選自《公叔子巧諫》)
【注釋】①楚令尹:官職名。②倉縻:儲藏谷米的倉庫。③并:合并。
請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用“/”標示,限兩處)
嚴則下喑下喑則上聾聾喑不能相通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6講文言文斷句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A課標要求
A考查形式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斷句的十種方法
知識點二斷句的九個注意
知識點三斷句做題步驟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奏劃分題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理解與積累,學生需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此基礎
上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識,為斷句打下堅實基礎。
2.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語法知識來輔助斷句,如明確主謂賓等句子成分,知道主謂之間、謂語與賓語之
間、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等在朗讀時的停頓規律。
3.強調斷句前要通讀全文,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對文章的內容、文體風格和語氣節奏有整體的感知,
從而為斷句提供宏觀的指導。
4.通過文言文斷句的學習和考查,培養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文言文所
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古人的智慧,增強文化自信。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和韻律美,在斷句
過程中體會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代文學作品。
二、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特點示例命題趨勢
給出一個文言文段2024?內蒙古中考題,閱讀《資1.課外文言文比重增加。選材逐漸傾向于課
落,以及幾種不同治通鑒?周紀一》的節選部分,外文言文,以考查學生對文言知識的遷移
選擇題
的斷句選項,要求選擇對于句子“君得中山不以運用能力。
考生從中選出正確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2.綜合運用多種斷句方法。重點考查學生能
的斷句方式。仁君”的節奏劃分。否綜合運用語法、虛詞、修辭、句式等多
要求考生直接在給2024年部編版中考語文考種方法進行斷句。
定的文言文句子中點練習中,對《狼》中"久3.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能
劃線題
用斜線或其他指定之目似瞑意暇甚"一句進行夠對文言文的語句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
符號劃出正確的停斷句,答案為"久之/目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頓位置。瞑/意暇甚"。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句子節奏劃分選擇題一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兩大題型
-節奏劃分劃線題——用7"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一、主謂之間要停頓。如:一狼/洞其中。
一二、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如:忘/路之遠近。
文-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如:駢死/于槽楊之間。
文-四、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斷
斷-五、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如:嘗/與人傭耕。
句
句
方六、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
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
法
一七、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如:問/(漁人)所從來。
一八、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如:泉香麻酒洌。
-九、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十、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
2r的音節劃分。七言詩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斷句的十種方法
一、考點概要
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常考題型,一種是給幾句文言文,要求為其斷句,還有一種是劃分
節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斷開一兩處,便于閱讀停頓。不管是幾個句子中斷句(加標點),還是在句中斷句
(劃分節奏),都是基于對內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類題,必須對所給句子中的基本單位一詞,不管
是實詞還是虛詞,都要有所理解,同時還要對文言句式有認知。
二、十個方法
1、主謂之間要停頓。
如:一狼/洞其中。
2、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
如:忘/路之遠近。
3、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
如:駢死/于槽楊之間。
4、句中轉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
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
如:嘗/與人傭耕。
6、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蓋、其、且、至若"等詞領起,在該
詞后面應稍加停頓。
如:其/真無馬邪?
7、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
如:問/(漁人)所從來。
8、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
如:泉香/而酒洌。
9、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個雨/山前。
10、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劃分朗讀節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節劃分。七言詩句一般按
“2221”或“2212”的音節劃分。
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沉舟/側畔/千帆/過,
知識點二斷句的九個注意
1.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故人具雞黍。
按"二一二”的節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黍。
2.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誤
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4.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
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這
句話的節奏。
5."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后應停頓
例:余聞之也久。
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
余聞之/也久”。
6.根據語法結構劃分節奏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奏可以這樣劃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構,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7.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根據文意確定停頓
例: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不病",沒有生病的人。"以為功",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根據文意,這句話的
節奏可以劃分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9.劃分句子朗讀停頓時,必須優先照顧雙音節音步
主謂之間一般可以有停頓,可當主語是單音節時,這條規律就會努力去服從雙音節標準音步的要求。
(之所以說“努力去服從“,是因為仍然有一些單音節主語后面沒有獨立的單音節可供組合,只得成為單音
步。)
例: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第七》)
有時古人在單音節主語之后加上助詞,湊成雙音節,也是為了照顧標準音步。
考察一下句中連詞“而”字的停頓情況,也可以反映雙音節標準音步的優先權。一般情況下,停頓在“而”
字之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可當“而”字前面是單音節時,就該停頓在“而”字之后了。
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第一》)
易混易錯
文言文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內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
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
知識點三斷句的做題步驟
一、整體感知,通讀全文
目的:了解文章大致內容、文體風格和語氣節奏,為斷句打下基礎。
做法:認真閱讀文言文,就像閱讀現代文一樣,先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如果是記敘文,要明確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如果是議論文,要知道論點和論據的大致分布;如果是游記,要清楚游覽的路
線和作者的情感變化等。
示例:以《桃花源記》為例,通讀后我們知道文章講述了漁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后再尋無果的故事。這樣在斷句時,就能根據故事的發展階段來初步判斷句子的起止。
二、尋找關鍵標志詞
1.文言虛詞
句首發語詞:像“夫”“蓋”“惟”等,這些詞通常用于句子開頭,引出話題或觀點。例如在《岳陽樓記》
中“夫(fli)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看到“夫”就可以在它后面斷句。
句末語氣聞“也”“矣”“焉”“哉”“乎”等詞常常用于句末,表示判斷、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如《曹
劌論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jian)焉?”“焉”表示疑問語氣,一般在它之前斷句。
連詞“而”“且”“則”“然”等詞用于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明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句中看到這些詞,
也可以作為斷句的參考。例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則”的位置可以幫助我們劃分句子。
2.人名、地名、官名等專有名詞
作用:這些名詞在文中一般是固定的,它們的出現往往標志著一個新句子的開始或者是對前文內容的
轉換。
示例:在《出師表》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郭攸之”“費祎”“董允”這些人名就可以
作為斷句的標志,將其與前后的內容適當分開。
三、利用語法結構斷句
1.主謂結構
思路:明確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部分,主語一般是名詞或代詞,謂語是動詞或形容詞。當主語改變或
者一個完整的主謂結構結束時,可能就是斷句處。
示例:在《狼》中有“一屠晚歸”,“一屠”是主語,“晚歸”是謂語,這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結構,可以在
此斷句。
2.動賓結構
思路:動詞和它后面的賓語構成動賓結構。如果賓語較長或者有多個賓語,也可以根據賓語的內容來
斷句。
示例:“屠懼,投以骨”,“投”是動詞,“以骨”是賓語,在“投”后斷句能使句子結構更清晰。
3.修飾語與中心語
思路:文言文中,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語常放在中心語(名詞或動詞)之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結合
緊密時,它們構成一個意群;當修飾語結束,中心語開始時,可能是斷句的地方。
示例:“山行六七里”,“山”是修飾“行”的狀語,表示“行”的方式,“山行”是一個意群,在“山行”
后斷句符合語法規則。
四、考慮特殊句式和固定結構
1.判斷句
思路:常見的判斷句格式有“……者,……也”“……也”"乃……也”等。在這些格式處斷句,能體
現句子的判斷語氣。
示例:“陳勝者,陽城人也”,根據“……者,……也”的結構,在“者”后和“也”前斷句。
2.被動句
思路被動句一般有“為……所……”"見……于……”等標志結構,在這些結構處斷句有助于突出句
子的被動意義。
示例:“山巒為晴雪所洗”,在“為……所''中間適當斷句,即“山巒/為晴雪所洗”,可以更好地理解句
子的被動關系。
3.固定結構
思路:如“何以”“是以““所以”等固定結構,它們的意義相對固定,在這些結構內部或者與其他成分的
連接處可以考慮斷句。
示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是以”是固定結構,表示“因此“,可以在“是以”后斷句。
五、通讀復核,調整斷句
目的:檢查斷句后的句子是否通順合理,意思是否完整明確,與文章的上下文是否連貫。
做法:將斷句后的文章從頭到尾朗讀一遍,注意語氣的停頓和連貫性。如果發現有斷句不當導致句子
不通順、意思混亂或者不符合文言文表達習慣的地方,要及時調整。
示例如果最初斷句為“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通讀后發現句子通順合理,符合文章內容和語法規
則,那么這個斷句就是正確的;但如果斷句為“漁人甚異/之欲窮其林”,讀起來就很別扭,不符合語法和
文意,就需要調整為正確的斷句方式。
針對訓練
閱讀選文,完成各題。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目:“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目:“遠來相視子令
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日:“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
"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
【答案】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
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的意
思是:(我)遠道而來看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求生。“遠來相視”省略了主語“我”,“子令吾去”
的主語是“子”,“敗義以求生”省略了主語“我”,正確的句讀是: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題型一文言文斷句選擇題
【最新中考真題】(2024?內蒙古?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翟璜應對文侯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擊②。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日:
“何以知之?”對日:“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
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國,戰國時小國。②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
(節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答案】30.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為:國君攻克中山,不將它封給弟弟,卻分給兒子,怎么能稱得上仁德呢?
“君得中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成分,表達了“魏文侯得到了中山”這一事實,因此應在此處斷開。“不以封君
之弟”“而以封君之子”兩個分句結構相似,內容相反,進一步說明了魏文侯的處理方式,彼此之間應斷開,“何
謂仁君”是一個反問句,單獨成句,詢問這樣的做法怎么能稱得上是仁君呢?因此應和前文斷開。故斷句為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故選C。
【最新中考真題】|(2024?四川廣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渙之對日:“求言非難,聽之難;聽之非難,察而用之難。今國家每下求言之
詔,而下之報上,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①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無益也,不復有言,而
小人肆為詭謫可駭之論。愿陛下虛心公聽,言無逆遜②,唯是之從;人無同異,唯正是用。則人心說,治道
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納。
(節選自《宋史?王渙之傳》有刪改)
【注釋】①訕:諷刺,挖苦。②遜:謙遜,恭順。
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B.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C.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D.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
加以驗證。
本句句意卻有時不是這樣,把指出缺失說成是諷刺皇上,把阿諛諂媚說成是尊敬君主。“乃或不然”句子獨
立完整,“以指陳闕失為訕上”與“以阿諛佞諂為尊君”都是"以……為……”的固定句式,句式結構一致。故斷
句為: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故選B。
題型二文言句子節奏劃分題
【最新中考真題】(2024?江蘇淮安?中考改編)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去城東十五里,望之綿亙而蜿蜒者,即黃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兩翼,居人數十家,廬舍相
比,酒簾搖蕩,多以染織為業。堤之南一里許,蒼蔭茂密如雨蓋,數百柄簇擁攢擠,初疑其為松蔭狀,詢
土人則櫻桃園也。堤之西,方塘百頃,菱芙交翻,芙集萬本,漁人弄籬,童子戲水。往來堤上者,紅白繚
目,香風撲人,多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棟有小額日"晉劉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倫,右杜康②,二君時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倫衣綠衣,著
晉人巾,手執酒杯,側視杜微笑,若有品論其術之妙者然。嗟夫!古今來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謂先生非酒
則一日不能生。蓋魏晉之際,達人君子,無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罷③,人始指之曰無用,曰無實。惟
無用無實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日:“先生非酒則一日不能生。”
(選自清?阮晉《劉伶臺記》,有刪改)
【注釋】①劉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劉伶臺,祭祀西晉名士劉伶。劉伶,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性
嗜酒。②杜康:善釀酒,后世尊其為酒神。③建威之罷:劉伶曾任建威參軍,追求無為而治,被人視為無
用無實而罷免。
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一處)
寺之后有敞亭
【答案】寺之后/有敞亭
【解析】本題考查劃分停頓。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本句翻譯:寺后則有
一座敞亭。“寺之后”是主語,“有”是謂語,應斷開。故斷句:寺之后/有敞亭。
【最新中考真題】(2024?西藏?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題申報書: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進策略研究
- 課題申報書:基于“1+X”證書制度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 課題申報書:繪本式樣選擇對3-6歲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影響及其教育應用的實證研究
-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一次(5月)聯考物理試題理試題
- 鍋爐啟停-啟動基本程序(鍋爐原理)
- 鉚工焊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名校2025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物理試卷含解析
- 金屬表面處理產業園項目建議書(參考)
- FAPI-FUSCC-07-生命科學試劑-MCE
- 四川省遂寧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部編版綜合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抖音本地生活團購套餐設計
- 智商情商哪個更重要 辯論賽
- 高中課本劇-鴻門宴劇本
- 考研英語大綱詞匯(完美打印版)
- 深圳南山區建設工程施工圍擋改造提升
- YS/T 1161.3-2016擬薄水鋁石分析方法第3部分:孔容和比表面積的測定氮吸附法
- GB/T 3906-20203.6 kV~40.5 kV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 GB/T 2930.11-2001牧草種子檢驗規程檢驗報告
- GB/T 13465.7-2009不透性石墨增重率和填孔率試驗方法
- GB/T 12939-2015工業車輛輪輞規格系列
- 跨越學習高原期-高中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