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二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1/40課程標準學法指導1.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進步。2.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影響。1.利用時間列表識記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發展基本歷程。2.聯絡西方兩次工業革命成就,認識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發展改變原因及影響。2/40知識點一交通工具更新1.特點(1)更迭快:轎子、馬車等逐步被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所取代。火車、汽車、電車等交通工具日趨主要。(2)不平衡:交通工具更新在_______比較顯著。2.人力牽引(1)人力車:是近代城鎮中主要交通工具,數量眾多。(2)自行車:19世紀中后期傳入中國,20世紀50年代以后,自行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主要代步工具。城市3/403.機械牽引(1)輪船:1872年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國最早航運企業。(2)火車: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收回鐵路利權運動開展,中國鐵路建設得以較快發展。年,________鐵路全線貫通。(3)電車:1906年,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在_______建成。(4)公共汽車:1924年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5)地鐵:1969年北京地鐵開始運行,結束了中國沒有城市地鐵歷史。上海輪船招商局青藏天津4/40(6)磁懸浮列車:年上海磁懸浮列車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行磁懸浮列車專線。(7)飛機:起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蓋大半個中國航空網。4.當代交通發展特點(1)發展快速:全部省份實現了飛機運行。(2)層次多樣:傳統和當代化交通工具并行應用。5/40【預習評價】1.(判斷)20世紀初,自行車開始傳入中國。()2.(判斷)中國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建成于上海。()3.(思索)從動力上看,中國近代以來交通工具更新發展經歷了怎樣過程?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人力、畜力到機械動力。6/40知識點二郵電通信設施逐步完善1.郵政事業(1)背景:19世紀中葉歐美各國郵政通信事業蓬勃發展時候,中國還處于依靠______和民信局來通信落后狀態。(2)歷程:①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②1896年,“____________”正式成立,郵傳脫離海關,通信范圍囊括全國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郵政改稱中華郵政。驛站大清郵政局7/402.電信事業(1)有線電報:①開端:1877年,丁日昌在______架設電報線。②發展:中國電報線路遍布18個省,加強了中央與邊疆之間以及各大城市之間聯絡。(2)無線電報:①創設:1906年。②發展:1932年底,開設了國際無線電報業務。臺灣8/40(3)電話:①開端:1882年,傳入中國。②發展:194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_________成立,郵政和電信合一。③地位:當前中國電話用戶總數居世界第一位。郵電部9/403.交通、通信工具進步影響(1)促進了人員、商品流通和信息傳遞,加速了城市化進程。(2)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推進了經濟與社會發展。【預習評價】1.(判斷)中國最早無線電報創設于19世紀末。()2.(判斷)中華民國成立,開創了郵政和電信合一新時代。()3.(判斷)交通、通信工具進步,極大改變了人們思想觀念。()××√10/40【圖示巧記】
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發展六大特征11/40【圖示巧記】
影響近代交通發展原因【易錯防范】
近代與當代中國鐵路建設不一樣近代與當代中國鐵路建設一個最大不一樣點就是鐵路主權問題。近代鐵路主權被列強把持,方便于對中國經濟侵略。當代中國鐵路主權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發展地域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12/40【易錯防范】
交通運輸發展水準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社會近代化水平主要指標。近代中國社會交通近代化是由內部需求和外部引導綜合作用結果,特殊中國國情和國際局勢決定了交通近代化波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易錯防范】
近代中國郵電通信設施最初是由外國人控制而非中國清政府管理。19世紀中葉,歐美各國郵電事業蓬勃發展,沖擊了中國。鴉片戰爭以后,列強私自在租界設置郵政業務。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才加緊通信建設步伐,由海關試辦郵政。13/40主題
近代交通事業發展[史料探究]1.近代鐵路興建史料甲午戰爭后中國鐵路事業格局為之一變。到1911年中國鐵路修筑簡況:14/40思索史料反應了1911年前中國鐵路投資情況怎樣?這種投資情況說明了什么問題?答案以帝國主義直接投資和清政府貸款投資為主,中國人自籌自建鐵路僅占很小百分比。說明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加強,半殖民地程度深入加深。15/402.近代中國交通特點及成因史料下列圖是電視劇《闖關東》朱開山一家從山東輾轉逃亡到東北途中可能用到四種交通工具。16/40思索依據圖片概括晚清中國交通方式特點,并分析其原因。答案特點:新舊交通工具并存(或:傳統帆船、獨輪車,近代小火輪、火車同時使用)。原因:近代西方列強侵略加劇了中國貧困,妨礙了社會發展;西方工業文明沖擊與示范;中國民族工業興起與發展;政府及各階層人士提倡與推進。17/40[史論形成]中國近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特點及影響1.特點(1)從時間上:與西方國家相比,起步較晚,開端艱難。(2)從進程上:因受到頑固勢力和帝國主義阻撓而進程遲緩。(3)從范圍上:主要在東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內陸發展遲緩。2.影響(1)進步性:推進了社會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出行方式,轉變了人們思想觀念。加強了中國同世界聯絡,有利于中國社會轉型。(2)不足:受制于列強,方便了列強對中國政治、經濟侵略。帶來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問題。18/40[名家論史]觀點:“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橫陳同倚枕,內不垂簾,任從觀瞻”;北京竹枝詞有“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清末流行竹枝詞導讀:近代交通工具發展客觀上沖擊了傳統思想,傳輸了男女平等觀念、民主科學精神。19/40主題
近代通信事業發展[史料探究]1.古代驛傳通訊特點史料據《大唐六典》記載,全國有1639個驛站,驛務人員共二萬多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陸吞并三種。對郵驛行程要求: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最快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順水時要求100到150里。思索史料表明唐代驛傳通訊有何特點?答案人員多,花費較大;郵驛種類較多;郵驛制度比較完善,組織和郵遞速度到達很高水平。20/402.近代電報興起史料列強提出鋪設電線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發動侵臺戰爭,清廷看到了通訊工具落后、消息閉塞壞處。1871年,英國人悍然在香港與上海之間鋪設了電線,清廷認可既成事實,仍禁止鋪設陸線。1877年,李鴻章主持自行鋪設了從天津機器東局至直隸總督衙署電線,自此,近代中國電報業發展起來。21/40思索依據史料,指出清廷對電報態度經歷了怎樣改變歷程,并分析其發生改變原因。答案歷程:由最初抵制到以后有條件接收,再到最終自主發展。原因:列強侵略,使清廷逐步認識到了同西方差距;洋務派推進及洋務運動開展;加強軍事及鞏固封建統治需要。22/403.電信事業發展史料思索圖片反應了什么現象?這一現象對當今人們社會生活產生了怎樣影響?答案現象:當今電信事業飛速發展。影響:改變了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了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加緊了信息流通和傳輸。23/40[史論形成]推進近代郵電事業發展原因及影響1.推進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和國外新技術傳入。(2)國內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3)軍事、政治發展需要,郵電通信設施逐步完善。(4)政府推進和提倡。群眾反帝愛國斗爭影響。2.影響(1)主動作用:加緊了人們生活節奏,推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開闊了人們視野,深刻改變了人們思想觀念,提升了人們生活質量。(2)負面影響: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機等。24/40
[知識拓展]關于列強在中國創辦郵政和電報認識(1)從客觀上看,西方列強舉動促進了中國交通、通信方式近代化,對于中國社會進步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起到了一定主動作用。(2)從主觀上講,列強活動目標是為便于在華獲取最大程度利益,本質上是一個侵略活動。(3)郵政通訊事業事關國家機密和主權,列強活動也侵犯了中國主權,威脅到中國安全。25/401.(·廣東學業水平測試)交通工具進步給近代中國人生活帶來巨大改變。以下選項中,不屬于中國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是(
)A.馬車 B.輪船
C.火車 D.自行車解析注意題干要求“不屬于”,馬車是傳統交通工具,故選A。答案A26/402.(·北京學業水平測試)年底,中國鐵路里程將到達14萬公里。近代中國人自建第一條鐵路是(
)A.淞滬鐵路 B.京張鐵路C.唐胥鐵路 D.京廣鐵路解析淞滬鐵路是外國人修建,故A項錯誤;1909年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詹天佑設計第一條鐵路,但不是最早自建,故B項錯誤;1881年唐胥鐵路是近代中國人自建第一條鐵路,故C項正確;京廣鐵路是1957年通車,故D項錯誤。答案C27/403.(·福建學業水平測試)進入近當代社會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
)①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思想觀念②加緊了信息傳遞速度③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④使人們生活多姿多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近當代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影響,故選D。答案D28/404.(·貴州學業水平測試)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每一項新創造都有可能影響或改變人們生活,同時也會造成許多新職業出現。以下職業按出現先后排序正確是(
)A.電話接線員——火車司機——空姐——網絡管理員B.火車司機——電話接線員——空姐——網絡管理員C.電話接線員——空姐——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D.空姐——電話接線員——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答案B29/405.(·湖南學業水平測試)改革開放后,我國電訊產業快速發展,對人們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其影響包含(
)①促進了經濟發展②使信息傳遞變得快捷③束縛了人們思想④改變人們生活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③說法不符合史實,其它組合項與題意相符,故選B。答案B30/406.(·浙江學業水平測試)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遷。以下史實按出現先后次序排列正確是(
)①中國自行設計第一艘輪船建成②中國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在天津建成③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④中國人開始自辦有線電報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31/40解析1865年中國建成自行設計第一艘輪船,1877年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成為中國人自辦有線電報開端,1906年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開始有公共汽車運行。答案C32/407.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由清政府投資,于1907年2月建立上海電話局,是上海第一個由中國政府主辦電話局。上海電話局是以始于1902年商辦電話為基礎組建,它開設,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現外商電話企業以后,上海電話通訊事業基本由外商壟斷局面。——摘自上海檔案信息網33/40材料二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來中國門戶洞開,外洋風雨,如潮襲來。首先,中國許多權利橫被侵蝕。又首先,西洋新文明不停地輸入……中國交通事業和以前不一樣,交通工具之科學化,以機械力量逐步代替以前使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交通組織逐步商業化,凡各種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能夠普通交易方式行之,沒有階級上限制。34/40(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通訊伎倆改變原因。(2)材料二與中國古代相比,交通工具發展與使用有什么改變?改變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問結合信息“清政府投資”及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注意依據材料二中信息“機械力量逐步代替以前使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風力。交通組織逐步商業化,凡各種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能夠普通交易方式行之,沒有階級上限制”歸納。35/40答案(1)原因:①西方工業文明沖擊;②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國政府均可)推進;④中國人民聰明才智。(任答三點即可)(2)改變:驅動力改變,由畜力逐步轉化為機械力;交通工具逐步商業化,而且沒有階級限制。原因:西方先進技術傳入與使用;人們思想觀念改變。36/40【學習思索】(教材第70頁)你與朋友聯絡時使用郵電通信方式都有哪些?提醒包含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普通信件
、電子信件等。【自我測評】(教材第70頁)1.闡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發展過程,并分析它們對民眾生活影響。提醒交通工具經歷了人力、畜力牽引到機械動力牽引發展過程,通信工具經歷了有線方式到無線方式發展過程。經過不停地更新發展,人與人之間時間、空間上距離不停拉近,社會經濟發展步伐顯著加緊,推進著社會向前發展。37/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境監測數據傳輸與處理技術考核試卷
- 3-5譯碼器1電子課件教學版
- 體育場地設施安裝的殘疾人輔助設施考核試卷
- 漁業技術引進考核試卷
- 紙板容器技術人才發展考核試卷
- 漁業水域生態平衡與保護措施考核試卷
- 燈具制造的數字化生產線考核試卷
- 煉鐵廢氣回收與利用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纖維原料的新型應用與創新技術考核試卷
-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 2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 -5-6歲
- 液壓知識培訓課件
- 冷鏈物流建設施工方案
- 《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 中考體育培訓課件
- 審計常用定性表述及適用法規向導-教科文衛法規向導
- 以一流課程建設為導向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中職心理健康第五課認識情緒管理情緒
- 音樂課件《節奏與節拍》
- 海南省海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統編版期中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物理教師老師個人簡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