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吉林省延邊州部分學校2025屆高三4月聯合檢測語文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共23道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新時代以來,呼應主旋律、反映鄉村新氣象的文學作品不再以非此即彼、截然分明的二元對立的視野審視當下的城鄉關系,也不再站在鄉村或城市的立場來暴露或批判雙方的積弊與問題,而是以“城鄉間性”和城鄉雙向“互動與融合”的視角透視當下鄉村正在發生的時代變化,展現或暴露社會發展過程中鄉村建設的成績或困境,探索實現鄉村未來美好圖景的方式和路徑,呈現出一種“從批判到建設”的多重變調與城鄉融合的新視野和格局,如《金谷銀山》《戰國紅》《天露灣》與《寶水》等,而《寶水》較之前者又呈現出一些新的氣象與迥異的風貌。從敘事模式看,《寶水》與上文所言及的鄉村題材文學作品相似,都采取了“離去-歸來”的故事路徑,比如地青萍、老原等都是曾經走出農村后又歸來的人物,但他們只是小說敘事的視角,不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心。文本并沒有以他們的城市經歷、城市生活體驗為據點,刻意地審視當下的鄉村及生活,而是將他們融入了小說的人物群像,模糊了城鄉差異和界限。他們雖有城市經歷和生活體驗,但他們與小說中沒有走出鄉村的人物不構成引領與被引領的關系,不構成看與被看的關系,閃爍出此類題材敘事的一抹新的亮色。《寶水》延續著喬葉作品一貫的“好看”與“奇特”,以日常生活化的敘事與“以小搏大”的輕盈化敘事風格,展露著鄉村世界的時代變化。小說中,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蕩人心腸的抒情,沒有地動山搖的大事件,只有小人物的生活日常和點滴瞬間。這些點滴瞬間浸透著濃烈的時代訊息:一方面,小說雖為鄉村書寫,但不見了往日鄉村中舊式農民和農事勞作;全村人雖為農民但不再以種地為生,而是搞副業、開農家樂,就連善于種豆的豆家也不再種豆,而是開起了豆坊和鄉村旅館。人與土地的疏離,加速了舊式農民的轉型,也致使農事“勞作不再成為鄉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連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不再是從事農業勞作。另一方面,之前離開鄉村的那些“能人”、有志青年以及知識分子又紛紛回到了鄉村,如趙順、老原與小曹;鄉村農人不再鉚足了勁兒要奔向城市,相反,在節假日,到寶水村旅游消遣的城市游客絡繹不絕,有時甚至會造成交通堵塞。村人的離去又回歸,喻示著鄉村人口結構的變化;鄉村旅游的興起,意味著鄉村已告別臟亂與落后,充滿美麗與詩意。事實上,這種城鄉關系的變化在根底上是因為鄉村變好了。也就是說,鄉村可以為有志青年或知識分子提供一個施展自身抱負或理想的平臺,可以實現他們的愿望與夢想,鄉村不再是《秦腔》中的清風街,也不再是《平凡的世界》中的雙水村,而是新時代的美麗鄉村。(摘編自高春民《一沙一世界:鄉村書寫的“那一個”——讀喬葉長篇新作<寶水>》)材料二:小說人物的名字和小說的故事情節蘊含鮮明的尋根意識。《寶水》中,“地青萍”的“地”寓意“土地”“大地”。“原承功”的小名是“根兒”,“原根”即“根原”,有根本、源頭、原始的意思。“寶水村”的“水”之所以被稱為“寶”,是因為這“水”為生命之根。從城里到鄉下,地青萍的寶水村之旅,本質是一次尋根之旅,她最終落戶寶水村,并與原承功結合,是根與地、地與水的融合,象征個體生命回歸大地,找到生命之根,靈魂有了歸宿。小說中人物的結構關系同樣包含鮮明的尋根意識。《寶水》中,人物的結構關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同時共在關系,如“我”(地青萍)與寶水村村民的關系、村民相互之間的關系等;一類是“我”與奶奶、九奶奶的關系,呈現為回憶視角下的歷史對話關系。小說敘事開始于“我”的夢,夢的主體部分為“我”對奶奶王玉蘭的回憶,之后,這種對奶奶的回憶、對童年往事的追憶,在小說敘事中不斷呈現,回環往復。對于“我”來說,奶奶與福田村、老宅、童年生活是一體的。“我”對奶奶的一次次追憶,其實質是“我”對故鄉、老宅、童年的打撈和尋找,對自己生命、精神之根的尋找。“我”對奶奶的追憶,與“我”對奶奶的懺悔相伴而生。“我”的懺悔來自“我”對故鄉的敵意、仇視和背棄。父親的橫死使“我”感覺到來自故鄉的拖累,不自覺使用方言受到同學譏嘲則使“我”認識到故鄉的落后和土氣,這一切使“我”對故鄉、對奶奶產生仇視和敵意。奶奶的死、“我”錯過與奶奶的最后一面,使“我”頓悟,覺悟到個體生命與故鄉、童年、過往的本質聯系和難以割棄。背棄故鄉即意味著背棄自我。而無情斬斷自我與故鄉的關聯,必然會導致個體身份的迷茫和生命意義的失落。小說中對“我”與奶奶的縱向歷史關系的敘述,顯示出喬葉深沉的歷史意識。這種歷史意識體現為自我對個體歷史的反顧,對生命來路的尋找,對精神家園的回歸。(摘編自劉濤《<寶水>的尋根意識》)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與以往二元對立視角不同,現代鄉村文學更關注城鄉互動與融合,反映鄉村建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成就或困境,呈現出多重變調、新視野和格局。B.雖然《寶水》中的一些人物有城市經歷,但作者通過將他們自然地融入鄉村本地村民的生活,模糊了城鄉的界限,為此類題材敘事增添了新的色彩。C.《寶水》通過對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描繪展現鄉村的時代變遷,村民不再以傳統農業為生,而是從事副業,發展鄉村旅游,反映了農村經濟的轉型與發展,D.《寶水》中傳統農業對農民的影響逐漸弱化,這種變化表明鄉村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轉變,昔日的農民身份在新的背景下得以重塑。2.根據材料二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地青萍與寶水村村民之間、村民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同時共在關系,這類關系展現生活群像,構成小說尋根意識的現實背景。B.《寶水》開篇的夢境揭示了地青萍對奶奶的深切懷念,這種對過往的追憶反映出地青萍對自己生命、精神之根的尋找。C.父親的橫死和奶奶的離世給“我”帶來的影響形成了鮮明對比,“我”最終認識到自我與故鄉關聯的必然性。D.作者的歷史意識使文章主題進一步升華,超越了單純的情感抒發,而進入對個體與歷史關系的深度挖掘。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一中所說“離去-歸來”的故事路徑的一項是(3分)()A.《邊城》中,天保、儺送兄弟倆都喜歡上了船夫的孫女翠翠,最后相約采用唱山歌的方式公平競爭,讓翠翠自己選擇,哥哥天保自知不及弟弟儺送,選擇外出闖灘,卻不幸遇險,溺水身亡。B.《祝福》中,“我”是一個回到魯鎮的知識青年,在“祝福”前,“我”遇到了苦命無依的祥林嫂,當她追聞“靈魂有無”時,“我”敷衍幾句后離去。C.《阿Q正傳》中,阿Q進了一趟城后,革命的謠言傳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人的不安,阿Q看過革命黨被殺,覺得自己也成了革命黨,村里人便開始討好他。D.《經山海》中,吳小蒿大學畢業后在城里謀得一份輕松又體面的工作,然而時代的呼喚號召她放棄安逸優渥的生活,義無反顧地返回生養自己的那片熱土。4.請梳理材料二第二段的行文脈絡。(4分)5.兩則材料都圍繞《寶水》這篇小說展開論述,請簡要分析兩者側重點的不同之處。(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奪園記(節選)張煒記憶中,父親唯一的一次長談,是在母親離去的第三天。他說得最多的是河東歲月,整個家族與野貍子的征戰:“記住,那是最骯臟最無義的一群,壞人慫恿和指使他們。只要有點廉恥,與他們對決就很難取勝。”“為什么?”“因為,”父親抿抿干燥的嘴唇,好像在想一個顯見的理由,最后還是勉為其難,“他們可以用各種辦法,而我們不能。”“為什么?”“因為我們是一個古老的家族。”父親簡約的作答,除了讓她更加費解,還有深深的委屈。顯然,父親把更多的緣由留給了她,她還有許多時間,而他,沒有了。父親喘息,沉默,看著她:“孩子,你的眉眼和姑姑很像。她是莽林中最美的。最后的日子,野貍子要凌辱她,她撞死了。”四周靜極了。她不敢抽泣,只在心里為剛烈的姑姑流淚。沉寂中,可隱約聽到遠處的喧聲,那是林子外邊人的聲音。她站起,往前走一步:“我想做人。”她一直盯著父親的臉。她明白,留給父親的時間不多了。最后,她要他教自己做人。她知道家族的主人要以人的面貌與人打交道,處理家族事務。第二天,父親早早出現在庭院中,那個弓著的背影讓她一眼就認出來了。她從香蒲邊繞開,站在一臉倦容的父親面前。父親點點頭,貼緊一棵樹,轉到樹的另一面,就變成了一個瘦削的男人。反復試練,她終于變成一個圓臉姑娘,站在白楊樹下,亭亭玉立。晶瑩的淚水滑下臉頰。“孩子,要變成一個人并不難,林子里的狐貍、黃鼬,還有野貍子精,他們都能。可這只是一時,要一直繃著,就難了。”幾天后,父親不再進入餐室。凌晨,所有人都站在廊前,眼含淚花。父親不知何時離開了家。她雙手捂緊嘴巴,害怕吐出撕心裂肺的一聲。德伯拍拍她顫抖的雙肩,在耳邊低語:“孩子,他出門去找一棵最美的萱草花了。”一些貓兒擔了沉甸甸的藍莓走過,松鼠叼著連理果從橡樹上躥下。刺猬呆住不動,看看杏蘭走來。“今天你愛過了嗎?”初秋的好天氣,總有這隱隱的一問。她不想回答,步履匆匆,一直向南。那是林子的邊緣,離喧聲越來越近了,她知道要做什么。心跳怦怦,從未如此慌張。她已經盡了全力安定自己。林子越來越稀,看到了一幢幢房舍,看到了人影。她閃到一棵樹后面,轉身就變成一個圓臉姑娘了。她迎著那些人影走去。幾只貓兒從場院里的草垛后面躥出,三個黑不溜秋的男孩投出泥塊。一只貓發出慘叫。她心上一緊,怒目盯向男孩。他們朝她扮個鬼臉,繼續追趕貓兒。前邊不時傳來慘叫。她追過去。幾個男孩被嚇住,散開了。她隨他們走入街巷,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心頭一驚。這里是人類的世界。臨街小窗上有一雙男人的眼睛,她看清了,趕緊轉身跑開。一口氣跑出街巷。身后傳來口哨和呼叫:“呀,好大的圓臉閨女!”她捂住耳朵,一直跑入林中,才放開雙手。“我第一次見到了人,我從他們中間穿過。”她說。“我想你一定害怕了。”德伯吐出一口長氣。這個夜晚月亮好大好亮。她無法入睡,沿著卵石小徑走著,繞過香蒲和萱草花,又回到門前。門楣上鑲了六枚橡實做成的族徽,在月色下泛光。門旁放了一只木桶,里邊是剩下的一點兒石灰水和一把刷子,是仆人于活時留下的。她想起了什么,提起木桶,一口氣跑出林子,全身汗濕。又來到了那個場院,這里沒有一個人,只有草垛和貓兒。她在場邊高墻下端詳了一會兒,將刷子伸進桶中飽蘸,奮力書寫起來。墻上有了八個大字,個個都比木桶大:“愛護貓咪,人人有責!”“初秋是最好的季節,那就讓我遠游去吧!”杏蘭對德伯說。她其實已經在準備行囊。“女孩子獨自出門,使不得啊!”德伯急得喊起來。“我記住了父親說過的園子,以前的府邸。我要去親眼看一看。”德伯的腿突然跛得厲害了,在屋內走了一個來回,他拍打膝蓋:“那里早就毀了,如今全是人和野貍子。兇險啊!使不得!”“德伯啊,河西有您打理就好。我會一路小心。”她說著,淚水涌出,最后一句憋在心里,“我們終有一別的。”有明晃晃的月亮,白天和夜晚都是行路時光。杏蘭未敢道別,在午夜上路了。離開前,她倚住門扉站了一會兒,又去香蒲下看月輝下的房子。一個靈巧的身影在旁邊一閃,是黃鼬。一只毛茸茸的小手伸過來,她們緊緊一握。遠行向東,穿林而去。好密的林野。這是她看到的最大一片莽林。黑松,筆直向上的杉樹,白楊和果樹。她最想看到橡樹,蒼老的橡樹啊。樹蔭太重,陰森森的。這里靜得可怕,沒有一聲鳥鳴。連四處奔走的野兔和黃鼬也沒有,更看不到一只貓兒。這就是河東,野貍子的世界。林子里有一股腥臭氣,地上不時出現一攤糞便,她不得不小心繞開。幾只野貍子出現了,臟毛斑禿,散發出陣陣惡臭。他們盯著她,口中流下黏液。她步步后退,抵緊了粗糲的樹干。口中泛起一股鐵銹味兒——這就是恐懼。五六只野貍子在逼近,獰笑,皺鼻,一副哀傷的模樣。這是他們特有的表情。她更加抵緊大樹,差不多與樹化為一體的時刻,變成了一個人。她站在樹下,伸手將一綹烏發撫上額頭。幾只野貍子渾身戰栗,畏縮,匍匐在地。她離開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熊,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臨終前,告訴了杏蘭自己家族的隱秘,提到難以戰勝野貍子的原因是,家族堅守道德尊嚴而野貍子卻不擇手段。B.杏蘭學習變身成功后流下的晶瑩的淚水,既表現了她的激動,也暗示了她即將需要承擔家族責任的壓力與艱辛。C.“我們終有一別的”這句話,含蓄地表達了杏蘭的不舍與悲傷,凸顯了命運的無奈,為故事增添了宿命感和滄桑感。D.文章塑造了復雜的德伯形象,他“拍拍她顫抖的雙肩”表現了對杏蘭的安慰;阻止杏蘭出行,表現了他茌抗爭面前的怯懦。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的杏蘭是一只貓,為了奪回家園“化而為人”,這一情節設定是從異類的視角審視人性,體現文學的社會批判功能。B.文中的“月下族徽、香蒲、月輝”等描寫,與《邊城》中的“溪邊白塔、月光、篁竹”相似,都是以詩化的意境來稀釋悲劇的色彩。C.“口中泛起一股鐵銹味兒——這就是恐懼”一句,與《再別康橋》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均使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D.父親未言明的“顯見的理由”、德伯的腿“突然跛得厲害了”、杏蘭與黃鼬的小手緊緊一握等細節,構建出留白的敘事張力。8.“萱草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請結合文本,賞析這一意象的象征意味。(4分)9.文中多次出現的“貓變人”的情節,對理解本文的主旨至關重要,請結合文本分析。(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始,主父偃游齊、燕、趙,皆莫能厚遇,諸生相與排擯不容;家貧,假貸無所得,乃西入關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其辭曰:“《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并吞戰國,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得其民,不可調而守也;勝必殺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然后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余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逾河而北,是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將軍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闕,斬首數千級,獲牛羊百萬余。是時匈奴右賢王怨漢奪河南地,數寇邊。青復將三萬騎出雁門,右賢王遁走。主父偃進言曰:“河南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今棄之,此所謂資寇兵而赍盜糧也。且朔方地肥,北倚陰山,東接太原,其勢甚便。”上乃使衛尉蘇建筑朔方城,發卒十萬人,費數十百巨萬,府庫并虛。山東被水災,民多饑乏,天子虛郡國倉廩以振貧民,猶不足。(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有刪改)材料二:(唐太宗貞觀四年)突厥頡利可汗為李靖所破,帥眾來降,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散居州縣教之耕織。溫彥博曰:“孔子云‘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以生業,數年之后,悉為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畏威懷德,何后患之有!”魏征曰:“晉初諸胡與民雜居,郭欽、江統皆勸驅出塞,武帝不用,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間,遂為氐羌之域。前事不遠,陛下必欲引突厥入中原,所謂養虎自遺患也。”上曰:“彥博言安置河南,征言遣還故土,二策孰善?”房玄齡對曰:“中國之民,素無戎狄雜處之習。若留居內地,恐為異日禍階。”上卒用彥博策,處突厥降眾于幽州至靈州之間。后十余年,果叛走塞外,寇掠邊州。(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有刪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朝士多言A宜悉徙之B河南兗豫C之間D散居E州縣F教之G耕織。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假貸無所得”中的“假”,與《蘇武傳》中“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的“假”意思不同。B.“靡敝中國”中的“靡敝”為使動用法,與《過秦論》中“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的“小弱”用法不同。C.“是時匈奴右賢王怨漢奪河南地”中的“奪”,與《陳情表》中“舅奪母志”的“奪”意思相同。D.“何后患之有”中的“之”,與成語“唯利是圖”的“是”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中衛青兩次出擊匈奴,為后續主父偃提出建議以及朔方建城創造了一定的戰略條件。B.材料一中衛青出擊匈奴后,漢武帝聽從主父偃的建議,修建了朔方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財政負擔。C.材料二中,在如何消除突厥潛在威脅的問題上,唐太宗最終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采取了溫彥博的策略。D.材料二在如何教化安置突厥的問題上,體現了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進行民族交融的嘗試。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山東被水災,民多饑乏,天子虛郡國倉廩以振貧民,猶不足。(2)中國之民,素無戎狄雜處之習。若留居內地,恐為異日禍階。14.請結合鼴則材料,分別概括漢武帝與唐太宗處理邊疆問題的核心策略,并指出各自策略導致的歷史結果。(3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窟詩,完成15~16題。關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四句以明月、天山、長風、玉門關等意象為著力點,從側面描繪出一幅遼闊的邊塞圖景。B.中間四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將詩歌所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再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C.“苦顏”是對戍邊將士的神態描寫,這一細節真實地再現了戍邊將士的艱辛,進一步凸顯了詩歌的悲情。D.詩人放眼古來邊塞上漫無休止的沖突,揭示了戰爭之苦,但對戰爭并未作單純的譴責。16.《唐宋詩醇》中有關此詩的評論說“雙關作收,彌有逸致”,請據此賞析末尾兩句。(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班會課上,李老師談及DeepSeek等AI助手橫空出世,引用《勸學》中“▲,▲”兩句,引導同學們合理借助外物,理性使用AI。(2)清明時節,村中舉辦“古法植樹會”,“老把式”于伯效法《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之訓,樹苗栽下后任其自然生長,這正應了柳宗元筆下郭橐駝種樹的核心理念:“▲,▲。”(3)“龍”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龍”文化源遠流長,它在古詩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當你發現自己思維遲鈍,對曾經熱愛的事物提不起興趣,且身體時常莫名疲憊時,這可能是你的“活力值”在告急,你急需為自己“加油續航”。常見的提升活力的方式有均衡飲食、獲得充足日照、規律作息等,其中規律作息起著A的作用。①要是作息時間不規律和作息時長不合理都會降低身體的活力,②引發各種不適。③所以,④通過規律作息如何快速讓自己提升活力,⑤才是值得關注的要點。作息時長合理是維持身體良好狀態的基礎保障。對于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保持充沛活力,關注健康資訊的人都不陌生。實際上,每個人所需的休息時長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每天休息不足8小時就渾身乏力,有人只需休息6個小時就能活力四射;有人體息了很久還是萎靡不振,有人稍做休息就能精神抖擻。所以,能讓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狀態良好的作息時長,(甲)。作息不規律會導致身體無法得到充分的恢復,B,身體的疲憊就像堆積的雜物一樣,越來越多,進而引發健康問題。判斷自己的作息是否存在問題也不難:選擇一周的時間,記錄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和身體狀態,然后分析數據,如果發現身體狀態不佳的天數較多,且作息時長和規律與狀態好的時候差異明顯,即說明你的作息存在問題,需要進行調整。但另一方面,突然大幅度改變作息時間,也會讓身體難以適應,導致新的不適。所以對于不合理的作息,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改善。其實,(乙)。如果作息質量不高,即便作息時間充足,也很難真正提升活力。而提高作息質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讓自己能更好地進入深度睡眠;在睡前避免使用電予設備,減少藍光對睡眠的干擾。只有作息規律、作息質量高,并且長期堅持,才能從“活力缺失”成功轉變為“活力滿滿”。18.文中第一段用“加油續航”比喻通過補充能量來保證人的身體機能持續運行,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雨”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5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4分)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作息時間充足”有人認為是表達錯誤,有人認為表意合理。請結合文本術語體系和語言運用規律,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3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16年,科研人員發表了“在燕山地區高于莊組發現的一批距今15.6億年的宏體生物化石為最早的宏體多細胞真核化石”這一研究成果,并由此推斷真核生物發生多細胞化的時間應該更早。可見,科研人員得出“真核生物發生多細胞化的時間應該更早”這一結論,推斷起了很大作用。而有人認為,科學的實質是客觀的,在科學發現與創造過程中要尊重客觀事實。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及解析1.A2.C3.D4.①首先指出《寶水》中人物的結構關系包含鮮明的尋根意識,并把小說中人物的結構關系分為兩類。②接著著重闡述地青萍對奶奶的一次次追憶的實質是對自己生命、精神之根的尋找。③最后總結小說對地青萍與奶奶的縱向歷史關系的敘述,顯示出作者深沉的歷史意識。(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3分,答出三點得4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5.①材料一更關注宏觀的城鄉關系及其互動融合,強調新時代鄉村文學作品應像《寶水》一樣反映時代變化及鄉村建設的成績或困境。②材料二則深入探討《寶水》中人物的尋根意識.關注個體與鄉村的情感聯系,以及個體身份認同與生命意義探尋。(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6.D7.C8.①萱草花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德伯將杏蘭父親離去(去世)說成去尋找萱草花,體現了對美好家園的永恒追求;②月下萱草花寄托了杏蘭對家族記憶的眷戀與守護家族的決心,萱草花成為親情與責任的具象化載體。③借助這一美好意象,構建詩意的美的意境,弱化情節和矛盾沖突。(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9.①體現家族使命和責任的延續。杏蘭要求父親教自己變成人,是因為她作為家族主人需要以人的面貌與人打交道,處理家族事務。②象征著力量和勇氣。面對強大的野貍子的威脅,杏蘭需要用人的身份來克服內心的恐懼,威懾骯臟的敵人。③暗含著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杏蘭變成人后來到人類的世界,看到男孩欺負貓的殘忍,這顯示了人類的世界并不那么美好,但她又不得木借助這一身份去抗爭。(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10.ADF【解析】原文標點:朝士多言:“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散居州縣,教之耕織。”11.C【解析】“意思相同”錯誤。“是時匈奴右賢王怨漢奪河南地”中的“奪”是“奪取”的意思,《陳情表》中“舅奪母志”的“奪”是“強行改變”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12.C【解析】“唐太宗最終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采取了溫彥博的策略”表述錯誤。由材料二原文“上卒用彥博策”可知,唐太宗確實采取了溫彥博的策略,但房玄齡認為“中國之民,素無戎狄雜處之習。若留居內地,恐為異日禍階”,因此唐太宗并不是因為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而采取了溫彥博的策略。13.(1)當時崤山以東地區遭遇水災,百姓饑荒嚴重,皇帝下令調撥各郡國的糧倉儲備來救濟貧苦百姓,但仍無法滿足需求。(“被”“虛”“振”各1分,句意1分)(2)中原百姓一向沒有與戎狄等民族雜居的習俗。如果留(突厥)住在內地,恐怕會成為將來災禍的根源。(“中國”“素”“異日”各1分,句意1分)14.漢武帝的策略:出擊匈奴,修筑朔方城,駐軍防御匈奴。結果:耗費巨大財力,雖鞏固了邊防,但加重了百姓負擔。(2分,意思對即可)唐太宗的策略:將突厥降眾遷入幽州至靈州之間。結果:短期穩定后突厥復叛。(1分,意思對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起初,主父偃在齊、燕、趙各個諸侯國之間游歷,都沒有受到(諸侯王的)看重,儒生們聯合起來排擠他,使他沒有辦法容身;再加上家中貧窮,借貸無門,(主父偃)只好向西進入關中,向朝廷上書,早晨把奏章呈上,傍晚就被(漢武帝)召入宮中。他上書談了九件事,其中八件是關于律令問題的;另外一件是諫阻討伐匈奴。(針對討伐匈奴一事,)他在奏章中寫道:“《司馬法》說:‘國家雖然強大,但經常發動戰爭必然滅亡;天下雖然太乎,但忘記備戰必然危險。’憤怒是違背良好品德的行為,兵器是不祥之物,爭斗是最卑下的品行。那些追求戰爭勝利、窮兵黷武的人,沒有不悔恨的。從前秦始皇吞并六國,求勝的欲望沒有止境,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勸阻說:‘不能這樣。匈奴沒有固定的城郭居住,沒有儲藏物資錢糧的倉庫,遷徙不定如同飛鳥,很難征服。中原的軍隊若輕裝深入,糧食供應必然會跟不上;若軍隊攜帶軍糧行動,就會因負擔過重而失去戰機。即使是奪取了匈奴的土地,也不足以為國家帶來好處;即使俘獲匈奴的民眾,也無法調度他們使他們守護邊疆;如果戰勝了匈奴卻只能殺掉他們,這又不是為民之父母的明君該有的行為;最終會使中原國力疲敝,讓匈奴得意,這不是利于長遠的決策。’秦始皇不聽(李斯的勸告),最終派蒙恬率兵進攻匈奴,開辟上千里的疆土,把黃河作為(與匈奴的)邊境。后來(秦始皇)又調集全國成年男子去駐守北河,軍隊暴露在外十多年,死者多得無法統計,最終還是沒能越過黃河占領北部地區,這難道是因為兵力不足、武器裝備不夠嗎?是當時的形勢不允許而已。”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侵擾上谷郡,殺害擄掠官吏百姓。衛青將軍率軍從云中郡向西進軍至高闕,斬殺數千匈奴士兵,繳荻牛羊百萬余頭。此時匈奴右賢王怨恨漢朝奪取了黃河以南的土地,多次侵擾邊境。衛青再次率領三萬騎兵從雁門郡出擊,右賢王敗逃。主父偃進諫說:“黃河以南地區土地肥沃,外有黃河作為屏障,當年蒙恬在此筑城來驅逐匈奴,對內節省了轉運、戍守和漕運的物資消耗,對外拓展了中原疆域,這是消滅匈奴的根本。如今若放棄此地,無異于把兵器提供給敵人,把糧食送給盜匪。況且朔方土地豐饒,北靠陰山,東連太原,戰略位置極為有利。”漢武帝于是命衛尉蘇建修筑朔方城,征調十萬士兵,耗費數十百億錢財,導致國庫和地方倉庫都空虛了。當時崤山以東地區遭遇水災,百姓饑荒嚴重,皇帝下令調撥各郡國的糧倉儲備來救濟貧苦百姓,但仍無法滿足需求。材料二:唐太宗貞觀四年(630),突厥頡利可汗被李靖打敗,率部投降,其部落中的人一部分歸附北方的薛延陀,一部分向西逃往西域。朝臣多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運動會致辭15篇
-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實施方案
- 供水設施改造與升級實施方案(模板)
- 小學生國防教育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檢測語文含解析
- 開關電源設計其他拓撲
- 大慶職業學院《英語讀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全球健康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梧州職業學院《工作分析與職務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浙江省紹興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調測數學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程序設計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民調解法》講解
- 《無人機測繪技能訓練模塊》課件-模塊9:無人機解析空中三角測量
- 江蘇省鎮江外國語學校2024屆中考四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DB3210T 1175-2024 農民田間學校運行管理規范
-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 DZ∕T 0130-2006 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正式版)
- 2024入團知識題庫(含答案)
- 臺球館運營方案策劃書(2篇)
- 2024年寧波金融開發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