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考點訓練18古代中國的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題組一基礎小題]1.(2024·山西柳林期末)《國語·魯語上》載:“昔烈山氏(烈山:其意為放火燒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為尖頭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證()A.神農氏創建耒耜B.軒轅氏對農業的貢獻C.鐵器的冶煉狀況D.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答案D解析題干中未提及神農氏及軒轅氏的貢獻,故解除A、B兩項;古代中國的冶鐵技術始于春秋晚期,晚于題干中的時間,故解除C項;題干中“放火燒荒”“尖頭木棒”“殖百谷百蔬”等信息體現了遠古時期,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故選D項。2.(2024·浙江十校聯盟月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東周時期朝廷懦弱無力,列國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看來是個多事之秋。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永久地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其中“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指的是()A.重農抑商的實施B.牛耕推廣到全國C.鐵制農具的運用D.刀耕火種的消逝答案C解析A項發生于戰國時期,無法完整地體現題干中的時間“東周時期”,解除;B項發生于兩漢時期,晚于題干中的時間“東周時期”,解除;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漸漸推廣,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土地私有制漸漸確立,同時,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即“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確定中國發展進程”,故C項正確;D項中“消逝”的說法過于夸大,解除。3.(2024·山東青島調研)下圖為明末江南農村家庭投資結構圖。這反映出,此時江南的農業()A.經營更趨市場化B.削減犁耕依靠C.生產日趨專業化D.注意精耕細作答案D解析圖表中未提及農耕經濟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及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故解除A、C兩項;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故解除B項;圖表中農戶家庭投資集中在農具、播種和澆灌等領域的現象表明農戶努力提高耕作技術,故D項正確。4.(2024·云南澄江一中質檢)宋人詩云:“小麥青青大麥黃,原頭日出天色涼。婦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繭門前香。繅車嘈嘈似風雨,繭厚絲長無斷縷。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詩中反映了()A.手工產品質量低下B.農業生產規模浩大C.農戶經營方式多樣D.農夫家庭生活閑適答案C解析題干中未提及手工產品的質量,故解除A項;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以一家一戶為單位,故解除B項;由題干中“煮繭”“織絹”等關鍵詞語可知古代中國小農經濟經營方式多樣,故C項正確;D項中“生活閑適”的說法與題干中的信息“有忙事”不符,解除。5.(2024·浙江11月選考)文獻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的記載。這反映了()A.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B.土地事實上為周王占有C.諸侯貴族將公田據為己有D.井田制下地權合一的現象答案A解析依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諸侯不得專地也”,結合所學可知,西周時期為奴隸制時代,其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全部,故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周王對土地實際占有的狀況,故B項解除;“有天子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表明諸侯不能將公田據為己有,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應當是井田制下地權分別的現象,故D項錯誤。6.(2024·江蘇寶應中學月考)以下為商代出土的青銅器。對此推斷正確的是()A.應出自官營手工業B.青銅器具在社會上普遍運用C.人類進入鐵器時代D.這一時期青銅農具廣泛應用答案A解析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故A項正確;該時期,青銅器大多作為禮制的象征,代表著權力和秩序,故解除B、D兩項;現在已知中國最早的人工冶煉鐵器,是春秋晚期的遺物,晚于題干中的時間“商代”,故解除C項。7.(2024·山西太原五中月考)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和煉鋼技術在漢初并未普及,但漢武帝執政后卻得到快速推廣,工藝也更為成熟。這是因為()A.鹽鐵官營政策的推行B.民營手工業的發展推動C.水力鼓風冶鐵工具的獨創D.小農經濟的高度旺盛答案A解析漢武帝時期推行鹽鐵官營政策,官營手工業的發展推動鑄鐵柔化處理技術和煉鋼技術的推廣,故答案為A項;漢代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是在明清時期發展超過官營手工業,故解除B項;水力鼓風冶鐵工具的獨創即水排,是在東漢時由杜詩獨創,故解除C項;鐵農具得到廣泛應用,推動小農經濟的發展,D項是結果不是緣由,解除。8.(2024·海南儋州統測)《國語·齊語》載:工之子恒為工;《荀子·儒效》載:工匠之子,莫不繼事;《唐六典》載:工商皆為家傳其業以求利。上述記載()A.闡釋了手工業技術的傳承特點B.表明手工業的發展為官府壟斷C.說明手工商業在家族之間傳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業居從屬地位答案A解析依據題意可知,手工業、商業等職業在父子、家族內部傳承,所以A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中并未體現手工業發展被官府壟斷;C項錯誤,依據題意可知手工商業在家族內部傳承,并非在家族之間傳承;D項錯誤,并未體現家庭手工業的地位。9.(2024·甘肅慶陽六中期末)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宋真宗因寵愛昌南瓷器,將年號“景德”賜于昌南鎮,自此天下知景德鎮。在景德鎮燒制的影青瓷清雅之極,可與汝窯天青瓷媲美。由此可知,宋代景德鎮()A.生產青瓷和白瓷B.瓷業由官府限制C.制瓷工藝較發達D.瓷器生產量較大答案C解析題干中未提及景德鎮是否能夠生產白瓷、是否由官府限制及生產量的大小,解除A、B、D三項;由題干中“天下知”“清雅之極”“媲美”等信息可知景德鎮瓷器天下著名,工藝超群,故C項正確。10.(2024·河北邯鄲摸底)據有關資料統計,唐代前期長江下游18州進貢的絲織品有19種,唐代后期則達38種之多,其中以越州、揚州等地區的發展改變最為突出。據此可得出的歷史結論是,當時()A.南方社會比北方更穩定B.中國經濟重心起先南移C.中原地區經濟急劇衰退D.南方紡織業發展較快速答案D解析題干中未提及南、北方政局的比較及中原地區經濟發展概況,解除A、C兩項;B項發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早于題干中的時間“唐朝”,解除;由題干中相較于唐代前期,唐代后期長江下游進貢的絲織品品種激增的現象可知南方紡織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故D項正確。11.(2024·甘肅民樂一中月考)清代王應奎在《柳南續筆》說:“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其衣被天下后世,為功殆過于蠶桑也。”產生此種現象的重要緣由是()A.棉紡織技術的革新B.農業商品化的發展C.棉花種植面積擴大D.政府在政策上重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今棉之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蓋老少貴賤無不賴之”,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程度是相當高的,這主要是由于棉紡織技術的革新,從而促進了棉紡織品的普及和流行,故A項正確;B、C、D三項不是主要緣由,解除。12.(2024·安徽舒城中學質檢)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文明“象征”,兩千年前是絲綢,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葉。這反映了古代中國()A.小農經濟結構不斷改變B.手工業水平領先世界C.“絲綢之路”始終暢通D.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答案B解析題干中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均屬于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主要成就,故解除A項;這些成就長期領先世界,所以,成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文明‘象征’”,故B項正確;C項中“始終暢通”的說法過于夸大化,解除;題干中未提及古代中國對外貿易是否創收,故解除D項。[題組二模擬小題]13.(2024·河南洛陽期末)“種麥得時,無不善”;“早種則蟲而有節,晚種則穗小而少實”,“桑椹赤,可種大豆”;“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種薄田,秋分種中田,后十日種美田”。這表明中國古代()A.區域農業比較發達B.傳統農業的生產閱歷豐富C.政府提倡精耕細作D.農作物種類有了明顯增多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古代種麥、豆等農作物的季節,這是精耕細作的表現,說明傳統農業的生產閱歷豐富,故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區域農業,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政府的行為,故C項錯誤;材料只涉及兩種農作物,故D項不符合材料信息。14.(2024·云南昆明一中摸底)與前朝相比,魏晉南北朝時期,歷代政府均強化了對民間手工業者的限制:另立戶籍,不許改業,另外還制定了子孫世襲相承等特地制度。導致這一改變的主要因素是()A.復原和發展經濟的須要B.官營手工業的畸形發展C.手工業品社會需求擴大D.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強化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經濟遭到嚴峻破壞,歷代政府加強對民間經濟的管理,主要是為了復原與發展經濟,故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民間手工業,故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手工業品的社會需求,故C項錯誤;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強化是材料的影響,而不是緣由,故D項錯誤。[題組三高考小題]15.(2024·全國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密布著成百上千個采納新制鹽技術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別縣”,以“傭身賃力”為生,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足,輒另謀高就。這反映出當時()A.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B.手工業者社會地位高C.雇傭勞動已經普及D.鹽業專賣制度解體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井研縣密布著大量采納新技術的私營鹽井,井主雇傭大量的工匠,這說明四川地區的民營制鹽業技術先進、生產關系進步,即民營手工業得到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手工業者的社會地位凹凸,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的私營鹽井,是個別地區、個別行業的現象,不能證明“雇傭勞動已經普及”,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鹽業的開采,沒有涉及買賣,故D項錯誤。16.(2024·全國卷Ⅲ)據考古報告,從數十處戰國以前的墓葬中發覺了鐵器實物,這些鐵器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發覺地分布狀況見下圖。據此可知,戰國以前()A.鐵制農具得到普遍運用B.新疆地區與中原聯系緊密C.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相當普及D.鐵器分布可反映社會發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圖片信息可知,鐵器實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說明鐵器分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親密相關,故D項正確。材料中提到發覺了鐵器實物,并未說明是鐵制農具,故解除A項;新疆發覺地與中原發覺地并未連接成為整體,無法體現聯系緊密,故解除B項;材料中提到發覺的鐵器實物中有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因此不能得出冶鐵技術普及的結論,故解除C項。17.(2024·全國卷Ⅲ)下表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狀況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該地()土地規模(畝)戶數戶數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計139100%A.自耕農經濟盛行B.土地集中現象突出C.均田制破壞嚴峻D.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農業。據表格信息可知,該地占有130畝以下土地的戶數占總數的90%以上,反映了當地自耕農占主體,盛行自耕農經濟,故A項正確。從表格數據可知,占有較多土地的戶數所占比例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現象突出,故B項錯誤;均田制是政府將駕馭的無主土地進行安排,表格數據反映不出其是否遭到破壞,故C項錯誤;表格數據沒有體現農業生產效率的狀況,故D項錯誤。18.(2024·全國卷Ⅰ)下圖為漢代畫像磚中的農事圖。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個體農戶的生產勞作狀態B.精耕細作農業的不斷發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體勞作D.大地主田莊上的生產情形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土地制度——田莊經濟。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現象日益嚴峻,漢代出現了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田莊,農事圖體現的正是漢代大地主的田莊上多人共同勞作的情景,故D項符合題意。個體農戶勞動力有限,不會出現農事圖中多人共同勞作的情景,故A項錯誤;農事圖體現的是多人共同勞作,無法說明農業生產的精耕細作,故B項錯誤;漢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故C項錯誤。19.(2015·全國卷Ⅰ)《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農耕之利時不無夸張地說:一個農夫耕種肥沃的土地可以養活九口人,耕種一般的土地也能養活五口人。戰國時期農業收益的增加()A.促進了個體小農經濟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C.導致畜力與鐵制農具的運用D.阻礙了大土地全部制的成長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戰國時期的小農經濟。由材料可知,一個農夫可以養活好幾口人,這說明農業收益的增加能較好地促進小農經濟的形成,故A項正確。農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故解除B項;畜力與鐵制農具的運用是促進農業收益增加的緣由,并非結果,故解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全部制的問題,故解除D項。20.(2015·全國卷Ⅱ)唐宋時期,江南經濟迅猛發展,南宋時全國經濟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動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劇C.農業技術進步D.海外貿易拓展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家,農業的發展關系著地域經濟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坊市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表現,不能說明經濟重心的轉移狀況,故A項錯誤;土地集中不等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全國經濟重心的轉移,故B項錯誤;農業技術的進步反映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由于曲轅犁的運用和推廣,江南地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漸漸趕上并超過北方,從而促進了全國經濟重心的轉移,故C項正確;海外貿易只是商業經濟發展的一個表現,與經濟重心南移關系不大,故D項錯誤。[題組一基礎大題]21.(2024·湖北部分中學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小農的經濟行為,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散、愚昧或沒有理性。事實上,他是一個在“傳統農業”(在投入現代的機械動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疇內,有進取精神對資源能作最適度運用的人。傳統農業可能是貧乏的,但效率很高……小農作為“經濟人”,毫不遜色于任何資本主義企業家。——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材料二……方今齊三服官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三工官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漢書·貢禹傳》材料三明朝末期,蘇州“東北半城皆居機戶,郡城之東皆習機業”。出現“大戶張機為生”,以增殖財寶,而工匠“趁織為活”,“得業則生,失業則死”的現象。——摘編自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我國古代的經濟形態,并概括這一經濟形態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三服官”“東西織室”的性質,并分析其生產經營的特點。(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明朝末期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并概括這種生產方式的特征。答案(1)經濟形態:小農經濟。特點:精耕細作;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很少進行交易。(2)性質:官營手工業。特點:做工人數多(或答“規模大”);耗費大;產品主要服務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設工官管理。(任答兩點即可)(3)生產方式: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特征:機戶出資組織生產以獲得利潤,機工出賣勞動為生。(或答“雇傭關系”)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可結合材料一中“小農的經濟”等關鍵信息歸納作答;其次小問可結合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等學問點思索作答。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回答即可;其次小問可結合材料二中“作工各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等關鍵信息并結合官營手工業的特點思索作答。第(3)問,第一小問可結合材料三中“機戶”“工匠”等關鍵詞語歸納作答;其次小問可結合材料三中“大戶張機為生”“工匠‘趁織為活’”等關鍵信息歸納作答。[題組二模擬大題]22.(2024·河北正定中學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北方水利水利建設遍及黃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漢時期的水利工程幾乎全部復原,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區。最突出的是引黃澆灌的勝利和關中水利的復原。關中的農田水利,雖然都是在前代基礎上進行的復原和改建,但渠系較前更密,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澆灌實力北方戰亂,水利建設停滯,進而衰退。從天寶十四年(75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黃河流域幾乎沒有興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廢棄,與此同時,許多地方人口急劇削減,幸存的一些水利工程澆灌實力也在下降南方水利太湖地區大規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抗海潮和湖水的泛濫和侵襲,以土塘為主的南北海塘系統已初步形成,南方的澆灌工具除戽斗、桔槔、轆轤等接著運用外,還比較廣泛地運用了水車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陽湖流域基本上達到了水旱無憂、旱澇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區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區,水庫已得到了比較普遍的運用——《隋唐五代時期的農業》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前后關聯,史論結合)答案(示例)論題:隋唐時期農業經濟重心漸漸南移。闡述:隋代和唐代前期,北方的黃河流域和西北地區復原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進,有利于增加農業產量,更多地提高北方農業生產力,這一時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則處于漸漸發展時期,農業工具的推廣運用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創新。中唐及晚唐時期,北方社會動蕩造成水利工程受到嚴峻的破壞,農業生產實力下降,而南方先進的水利工具被進一步推廣,較多的水利工程確保了許多地區的農業生產,這使南方的農業生產在全國舉足輕重。由此可見,隋唐時期中國農業經濟的重心漸漸南移。解析依據表格內容可以看出,在隋代和唐初,北方的水利發展較為快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澆灌實力;到中唐及晚唐時期,北方水利由于戰亂被破壞,殘存的水利工程澆灌實力也大大下降。隋代和唐初,南方的水利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澆灌水利工程,但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到中唐和晚唐時期,南方水利更是得到了快速發展。水利澆灌與農業發展休戚相關,由南北方水利事業的發展可以看出當時南北方農業的發展概況,由此可知隋唐時期的農業經濟中心漸漸南移。[題組三高考大題]23.(2024·天津高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下圖可以看出,漢代糧食畝產已達到肯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隨著稻田復種指數增加,玉米、甘薯種植推廣,畝產又有肯定的提高。但從漢代到清中葉的兩千年中,糧食畝產只增長了39%。——摘編自吳慧《中國歷代糧食畝產探討》材料二在中國,小農經濟一鋤一鐮,一個主要勞動力加上一些協助勞力,一旦和土地結合,就可以到處組織起簡潔再生產,雖然脆弱,但被破壞后極易復活和再生,又特別堅韌。小農經濟這種堅韌的再朝氣制所造成的結果便是中國傳統農業經濟的水平位移——橫向發展。——摘編自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材料三中國傳統農業是在國家全力提倡、監督下得以發展成為一種進步的形態。但是,“農為國本”,這話的反面,農業受到特殊“照看”的同時,也意味著國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養支撐。正是高度中心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對農業的強限制,使農業本身受到重壓,更使農業發展的成果無法擴散、轉化、輻射到其他的經濟領域,整個經濟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新創業基礎教程 課件 模塊七 網絡創業實踐
- 車輛股份買賣的正式合同樣本
- 天津市武清區名校2025屆初三一輪階段測評(三)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扎蘭屯職業學院《方法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植保研究前沿(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數據庫原理綜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美容美發場地租賃合同模板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通信原理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質量抽測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玉林師范學院《現代漢語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獎品、禮品供應服務方案
- 八年級歷史下第一單元復習教案
- 不動產登記數據安全保密責任書
- 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重點考察知識點)
- 大學文化主題辯論賽巔峰對決辯論辯答ppt模板
- 物業小區保潔清潔方案
- 原地面高程復測記錄表正式版
- 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
- 品質周報表(含附屬全套EXCEL表)
- 商鋪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門座起重機安裝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