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1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2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3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4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歷史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夯基提能作業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第22講兩次工業革命一、選擇題1.(2024課標Ⅰ)傳統觀點認為,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發源地,是因為英國最早具備了技術、市場等經濟條件;后來有探討者認為,其主要緣由是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又有學者提出,煤鐵資源豐富、易于開采等自然條件是其重要因素。據此可知,關于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相識()A.只能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B.隨著探討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C.缺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視察D.后期學者探討比傳統觀點可信2.工業革命中機器的獨創與市場的需求親密相關。1760年,在英國曼徹斯特,一個機工每天要跑4英里路,找6個紡紗工,才能收購到一天所用的紗線。下列哪一歷史人物的獨創有效緩解了這個問題()A.凱伊B.哈格里夫斯C.卡特萊特D.瓦特3.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舉例說,在一個小扣針廠,十個工人要協作擔當十八種操作工序,他們雖然很窮,必要的機械也很簡陋,有人還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這十個人每日可完成多達48000個扣針。據此可知()A.手工工場技藝嚴峻落后B.生產分工促進產業進步C.機器生產成為普遍現象D.工業革命催生自由主義4.某校學生依據下表,從不同角度對英國工業革命演進的特點進行了探究。其中相識有誤的是()英國工業革命大事年表(部分)時間事務1765年哈格里夫斯獨創珍妮手搖紡紗機1771年阿克萊特設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1779年克隆普頓獨創騾機1782年瓦特獨創聯動式蒸汽機1785年卡特萊特獨創水力織布機1814年史蒂芬孫制成蒸汽機車1825年英國取消機器出口的禁令A.生產動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動力依次發展B.技術革新領域:從棉紡織業擴展到交通業等C.生產組織管理形式:從手工工場到大工廠D.技術進步影響范圍:從一國向多國擴展5.下圖是50英鎊紙幣(2011版),英國人把詹姆斯·瓦特和馬修·博爾頓的頭像同時印在紙幣背面。博爾頓不僅為瓦特改良蒸汽機供應了經濟保障,而且將蒸汽機推向市場,使其獲得廣泛應用。這表明英國人認為()A.技術創新和推廣同樣重要B.獨創創建受益于專利制度C.工業革命是近代歷史起點D.“經營者革命”推動企業發展6.英國某學者指出:“工廠制度是機械化的必定結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組成的、帶有一個總動力的設備,只能安設在一個地方,而它的運轉是由一批受過訓練的人員操縱的。這個地方就是工廠,工廠是不允許有別的定義的。”這種制度的確立()A.使勞動力起先集中生產B.開創了精細生產分工的模式C.推動了機器生產的普及D.開啟了流水線標準化的生產7.(2024課標Ⅱ)英國18世紀人口死亡率明顯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廠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導致上述狀況發生的重要緣由是()A.城市環境極其惡化B.化學工業污染嚴峻C.人口膨脹食物短缺D.醫療技術水平下降8.下圖是19世紀英國總收入來源示意圖,讀圖可知英國()①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重要改變②工業革命導致其總收入增長③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④起先成為世上最大殖民帝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9.亞當·斯密認為,自由資本主義的基本單位是無法再縮小的企業原子。在19世紀,世界經濟核心部分的基本單位越來越傾向于由“國家經濟”構成,亦即英、德、美等國的經濟。這說明()A.國家干預經濟模式基本形成B.愛護主義取代了自由主義C.自由主義理論不斷豐富完善D.國際經濟競爭漸漸加劇10.前工業化時代,英國兒童常被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不行或缺的勞動力資源”參與社會生產勞動;工業革命早期,“工廠兒童”儼然成為兒童的代名詞;19世紀80年頭,學校被認為是兒童“恰當的去處”,學校兒童亦被視為“在將來諸多方面具有投資價值”。這一改變()A.源于工業革命的深化開展B.催生了英國近代教化事業C.推動了福利國家制度誕生D.緩解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11.在英國,狹窄的鐵路跨過像綠色海洋一樣的鄉間,把沿途被裝進火車里的英國人民,拋進城門口越來越稠密的人群之中。這一現象反映了工業革命()A.縮小城鄉差距 B.促進農業快速發展C.推動城市化進程 D.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12.19世紀末,歐洲國際法學家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文明”“半文明”和“野蠻”等不同類別,將國際法界定為“文明國家之間的法律”。這反映了()A.西方主導了國際體系B.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C.不同文明間沖突加深D.國際規則的逐步完善13.1883年4月,北美的鐵路大亨們確定,將北美鐵路時間標準的數量從約50個削減到4個。11月,鐵路標準時間在北美正式施行。沒過幾天,大約有70%的學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納鐵路時間為自己的標準時間。波士頓、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城市起先共享同一時間。這一材料表明,當時的美國()A.聯邦集權向縱深發展 B.壟斷滲透到社會生活C.科學技術的進步 D.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變遷14.19世紀五六十年頭,英國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貿易卻出現了多個中心的格局。出現這一改變的重要緣由是()A.英國海外殖民地大幅削減B.其次次工業革命的快速開展C.自由貿易政策的普遍推行D.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15.某班歷史愛好小組在自主學習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這一專題之后,有四人分別寫出了歷史小論文。他們立論的題目分別是()甲:《工業革命是從蒸汽機的投入運用起先的》乙:《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丙:《其次次工業革命使世界進入“電氣時代”》丁:《其次次工業革命使德國憑科技優勢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其中符合史實、說法正確的有()A.1個 B.2個C.3個 D.4個二、非選擇題16.(2024浙江11月選考,32,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J·M·凱恩斯說過:“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德國在不到30年里徹底實現了工業革命,“從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轉變為以工藝技巧、金融和工業組織以及物質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肯定意義上,德國的電氣工業主要是兩個人的努力成果。德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早,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才有較大的發展。——摘編自[美]科佩爾·S.平森《德國近現代史》材料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是比較快的。從1951年到1971年,20年內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長6.1%,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于日本,被譽為“經濟奇跡”。在德國學者看來,在現有的條件下,國家必需有安排和有調整地為經濟確定目標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經濟政策原則。在這個意義上,國家的主動性就是而且應當是無可辯駁的。但是進而想把企業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隸和單純的執行機器,那就必定毀滅一切人格價值并剝奪經濟界最珍貴的動力。——選自孫炳輝等《德國史綱》、《歷史》必修二(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學問,指出促進“德國在不到30年里徹底實現了工業革命”的新能源是什么?概括說明德國在這次工業革命中交通領域所取得的重要獨創成果。(4分)(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學問,簡述聯邦德國經濟模式的主要特征,并用一句話評價其對西歐經濟所發揮的作用。(6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選擇題1.B本題考查史學素養。從材料信息可知,對于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緣由,不同的探討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這些探討使人們對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相識趨于全面,故選B項。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是由于英國最早具備了一系列條件,材料中的幾種觀點都有合理之處,故A項錯誤;C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不能以觀點提出時間的先后來推斷觀點可信與否,D項錯誤。2.B依據材料可知,1760年時曼徹斯特的紗線需求量比較大,人工制作紗線無法滿意需求。據所學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獨創了珍妮機,使紡織效率提高了40倍以上,有效緩解了上述問題,故B項正確。3.B從材料信息看,小扣針廠的生產分工很細,但效率很高,這說明生產分工促進產業進步,故選B項。材料信息無法說明手工工場技藝嚴峻落后,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說明機器生產現象普遍,故C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自由主義產生,解除D項。4.A工業革命的生產動力由人力、水力、畜力到蒸汽動力,并非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動力依次發展。故A項符合題意。5.A從材料信息看,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博爾頓將蒸汽機推向市場,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英國人把他們兩個人的頭像同時印在紙幣背面,這表明英國人認為技術創新和推廣同樣重要,故選A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專利制度對獨創創建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C項;“經營者革命”出現在二戰以后,故D項錯誤。6.C從材料信息可知,工廠制度是機械化的必定結果,在工廠里,“一批受過訓練的人員”操縱著總動力設備。這說明工廠制度的確立推動了機器生產的普及,故選C項。早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勞動力已經起先集中生產,且分工精細,故A、B兩項錯誤;流水線標準化生產始于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而工廠制度產生于工業革命時期,故D項錯誤。7.A據題干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國人口死亡率上升,特殊是在19世紀三四十年頭的工業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等,這反映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但也導致了工業污染嚴峻、城市環境惡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狀況的發生,故選A項。化學工業是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興起的新興產業,B項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C項說法明顯與史實不符,解除;近代以來,特殊是工業革命以來,醫療技術水平是不斷提高的,故D項解除。8.A由圖可知,英國人的收入結構發生改變,由以農業收入為主轉變為以第三產業和其次產業為主,這體現了經濟結構的改變,故①正確;由柱狀圖的上升可知國民收入在增長,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財寶涌現,國民收入提高,英國也從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故②③正確;材料未反映出英國是殖民帝國的特征,故④錯誤。本題A正確。9.D國家干預經濟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紀30年頭,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19世紀資本主義各國推行的經濟政策依舊是自由主義,故B項錯誤;材料中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理論并未不斷豐富完善,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了自由資本主義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到19世紀漸漸由“國家經濟”構成,說明此時經濟已非國內經濟而是發展了世界經濟,在世界經濟中企業以“國家經濟”的形式參與經濟競爭,說明國際經濟競爭漸漸加劇,故D項正確。10.A從前工業化時代到工業革命早期再到工業革命后,兒童從參與社會生產到進入工廠再到就學而投資將來,顯示了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化,兒童的價值被深化挖掘,故A項正確。11.C火車是工業革命的產物,火車將沿途鄉間的英國人民拋進城門口越來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表明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城鄉兩地的狀況和農業狀況,不能得出A、B兩項結論;當時英國主要由于工業城市的崛起,大量人口向工業城市集中,農村城鎮化還未提上日程,D項錯誤。12.A材料信息反映了歐洲國際法學家在國際法界具有話語權,這反映了西方主導了國際體系,故選A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B項;材料中的“文明”“半文明”和“野蠻”都是西方國際法學家界定的,并不能反映不同文明間沖突加深,故C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國際規則的逐步完善,故D項錯誤。13.D材料信息反映了工業革命時代人們時間觀念的調整,采納統一的標準時間折射出當時美國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變遷,故選D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聯邦政府走向集權,故A項錯誤;采納標準時間無法體現壟斷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故B項錯誤;采納標準時間無法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解除C項。14.B隨著其次次工業革命的快速開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德發展速度超過英國,因此世界貿易出現了多個中心的格局,故B項正確。A、C兩項不是其他國家發展速度超過英國的主要緣由;D項出現的主要緣由還是其次次工業革命的開展。15.B工業革命起先的標記是珍妮機的獨創、運用,故甲的題目錯誤;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英國的生產率,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故乙的題目正確;其次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獨創和運用為標記,使世界進入“電氣時代”,故丙的題目正確;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主動更新技術,使其工業生產位居世界其次位,但英國依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