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解析版)-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_第1頁
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解析版)-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_第2頁
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解析版)-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_第3頁
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解析版)-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_第4頁
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解析版)-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復習專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7詩歌鑒賞的情感表達

澤題趨城』

卷別提問方式設題角度

2024年13.清人王琦評論說:“《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或運用手法表達

高考北京卷悲……”請結合以上詩中表達這三種情感的詩句,分別說明作者如何“借題抒情感

意”。(6分)

2023年

曾以北一興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對情感的理解

IWJ考北樂春

2022年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對情感的理解

高考北京卷

2025年考向預測:

詩歌情感表達是詩歌鑒賞分析能力。理解情感表達是北京卷重要的考點,未來還會頻繁出現??疾榍楦斜?/p>

達的形式比較穩定,采用選擇題和問答題的形式。鑒賞詩歌最重要的是理解情感,試題有時是針對一句詩分析

情感,有時是針對一個典故分析情感,有時針對整首詩,因此,要全面理解詩歌情感,了解表達這種情感的時

候用了什么手法。北京卷的詩歌類文本試題主要呈現以下命題特征:一形式上是有單首詩、多首詩;二選材上

以情懷詩為主,渴望報效國家或者建功立業成就典范;三內容上往往表達詩人的思鄉愛國體恤百姓疾苦等為主;

四體裁上以近體詩為重,也會有古體詩。

<1

重難詮釋

設問形式

選擇題

1.以下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下面的詩句中對.寄寓的情感與例句不同的一項

問答題

1.詩歌中……,請分析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2.請結合詩句,分別說明作者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設問解讀

這一類題的選擇題,往往在細節設題,尤其是運用典故對作者的情感態度進行分析難度稍大,是北京

高考的難點。情感題指向的都是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在整體把握詩歌的基礎上抓住關

鍵點,運用已有知識結合詩句進行分析,避免硬性拔高。

高分技巧:

1.注意審題,明確題干要求

近幾年的試題出現反套路題型,在題干中不明確要求回答作者的情感表達,而是引入別人的評價,或者先

舉例,然后引出要求,有的時候是幾個考點疊加,因此,審好題才能更好地回答問題。

2.閱讀詩歌的方法

(1)字斟句酌

詩人寫詩的時候反復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在分析詩人情感的時候也要斟酌字句,如詩人用“空”

字表達外在事物的空虛,同時也表達內心的失落,“白白地,徒勞無功地”,由此詩人的情感也就一目了然

To

(2)了解古代歷史的幾個時間節點

南宋是北宋滅亡之后,統治者偏安一隅的朝代,愛國者主張收復失地收復中原,統治者希望講和,辛棄疾

陸游等愛國將領空有報國之志,壯志難酬,但又信心不改,了解這個時代背景,南宋的詩詞就容易理解。

明朝的詩人大多講氣節,清朝后期的詩人希望國家多英雄等等。

(3)了解高頻典故

“三徑就荒”與陶淵明相關,與陶淵明相關的典故多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渴望歸隱;

3.詩歌情感分析的技巧

(1)找關鍵詞

閱讀詩歌,在詩歌中找到直接抒情的關鍵詞:“嘆”“愁”“苦”“腸斷”“喜”“寂寞”“孤獨”“憂”等。

(2)看意象或意境的色調

暖色調的多為歡快喜悅之情,冷色調的多為悲傷愁苦之情。

(3)給古代詩歌情感分類

①對景觀的贊美與喜愛。②對個人際遇的慨嘆。③對友人的關注。④國破家亡的悲傷。⑤對統治者荒淫誤國的

批判。⑥對故國的懷念。⑦對歷史的詠嘆。⑧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⑨對高潔品格的堅守。⑩隨遇而安對環

境的適應。?對英雄人物的推崇和贊頌。

限時提升練&(建議用時:50分鐘)

一、(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10月月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各題。

早發漁浦潭⑴

孟浩然

東旭早光芒,渚禽已驚聒。臥聞漁浦口,椀聲暗相撥。

日出氣象分,始知江路闊。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飲水畏驚猿,祭魚時見獺⑵。舟行自無悶,況值晴景豁。

注釋:【1】漁浦潭:今浙江富陽縣東南。時詩人在此處漫游。【2】水獺捕魚為食,常捕魚陳列于水邊,有

如陳物而祭,稱為祭魚,亦稱獺祭。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與漁人早起的行動驚擾了水邊宿禽。

B.五六句寫光線變化使視野更開闊,細節真實生動。

C.詩人取景于日常,用語平實質樸,風格清淡自然。

D.本詩于敘事中寫景,筆觸生動,堪稱“詩中有畫”。

12.“猿”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下列詩句寫“猿”與其他三項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項是()(3分)

G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C.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韓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別,千山萬壑暮猿吟。(徐禎卿《送蕭若愚》)

13.同樣寫早行,《早發漁浦潭》與《早發》相比,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O早發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

【答案】

11.A12.A

13.《早發漁浦潭》:描繪了早晨漁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見景象,明朗開闊,活潑有生機,表達了詩人旅

途之閑淡悠然及對美麗江景的喜愛與置身自然的喜悅。

《早發》:描繪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棧及周邊的景象,凄清蕭瑟,荒蕪冷寂,表達了詩人羈旅的孤獨寂寞及對

家鄉的思念。

【解析】H.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A."詩人與漁人早起的行動驚擾了水邊宿禽"錯誤,根據"臥聞漁浦口"來看,應是詩人尚在睡中,卻被船外水

禽噪聒聲驚起。

故選Ao

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A."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借啼不住的猿聲烘托行舟飛進,表達作者暢快和興奮的心情;

其余選項都是表達作者寂寞悲涼的感情。

故選A?

1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早發漁浦潭》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樂觀的情緒,欣賞途中的壯麗景色,展現出一片高朗開闊

的詩境與心境。開篇"東旭早光芒",已構定全篇基調。舟行早發,隨著時間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

氣象",再到"晴景豁",構成一段完整的過程,漸次展現出由靜而動的‘生態與由朦朧到開豁的景象。結句

點明"無悶”的心態,更以"晴景豁"照應開篇,在完整結構的同時,表現出詩人積極開朗的精神風貌。

《早發》一詩,通過"星河""孤燈""斜月""寒露"幾個意象,描寫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棧及周邊凄清蕭瑟,荒蕪

冷寂的景象,襯托作者羈旅的孤獨寂寞之情。"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點明作者在本應家人團聚的重陽

佳節卻獨自遠行,從而表達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抒發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

二、(2025屆北京市第一。一中學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各題。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高啟①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②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③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④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注釋:①高啟:元末明初詩人。此詩作于明洪武二年,高啟因受朱元璋的賞識,入朝編修《元史》。②瘞

(yi):埋。相傳秦始皇曾在鐘山埋下黃金寶玉以鎮壓金陵的“王氣”。王:通“旺”。③武騎千群誰敢渡:

隋軍南下攻打陳國,陳后主君臣曾認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④黃旗入洛:三國時吳主

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氣象,就率眾舉著黃旗北去洛陽,結果中途而返。鐵鎖橫江:吳國在長江上設置

鐵鎖,被晉兵攻破,孫皓投降。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歌開篇四句寫登高所見:大江奔流向東,鐘山欲破浪而上,金陵山川氣勢雄偉。

B.作者于酒酣之際登上金陵雨花臺,荒煙落日蒼茫景象引發了他悠遠的懷古之思。

C.詩中借陳后主、孫皓倚仗長江天塹仍然身敗國亡的典故,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D.“英雄”兩句寫鮮血似寒冷的潮水流入江河,表現了明王朝創建的歷程極其艱難。

13.下列詩句都寫到了“草”,其中與“草生宮闕何蕭蕭"一句意境最接近的一項是()(3分)

A.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口斗兵稀。(高適《燕歌行》)

B.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園》)

C.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D.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王安石《北山》)

14.古詩中的登高之作往往寄托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本詩亦然,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本詩表達了詩人哪

些情感?(6分)

【答案】

?12.D13.B

14.①對金陵形勝的贊嘆:詩歌前六句作者通過描繪大江奔流、鐘山如龍、江山爭雄的壯闊景象,表達了

對金陵形勝的贊嘆。

②對歷史興亡的慨嘆:對陳后主、孫皓據此稱王,但仍然亡國的反思;對三國、六朝頻繁更迭,英雄割據

戰事不斷的感慨。

③對新(明)王朝的贊美與期盼:對圣人起事、禍亂初平、與民休息的贊美;對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

盼。

【導語】高啟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通過描繪金陵的壯麗山川與歷史遺跡,表達對英雄割據時代的感

慨與今朝太平盛世的欣慰。詩人游歷古跡,思考歷史興衰,最終感嘆現世幸遇安定,展現出深沉的懷古與

熱愛和平的情感。

【解析】

1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D.”表現了明王朝創建的歷程極其艱難”錯誤?!坝⑿鄢藭r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說的是那些妄想憑

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一無所得,抒發的是對三國、六朝

頻繁更迭,英雄割據戰事不斷的感慨。

故選Do

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例句:“草生宮闕何蕭蕭”強調的是此時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此處

“草”強調的是殘敗破落的意境。

A.”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說的是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蕭颯景象,為“斗兵稀”作襯托,

同時寫戰斗一直持續到傍晚。此處“草”烘托了戰爭荒涼的氣氛。

B.”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說的是繁華的事情已經過去,像香塵一樣隨風飄散,流水無情地

流淌,而草地卻依然在春天里生機勃勃。此處“草”強調繁華不在,環境荒涼。

C.“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說的是老天爺憐惜那幽僻處的小草,人世間也珍惜著傍晚時的晴天。此處

強調幽草因天氣轉晴而恢復生機。

D.“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說的是詩人悠閑地數著落花,因為坐得太久,又慢慢地尋找芳草,

直到天色已晚才回家。此處“草”強調香氣茂盛,渲染清幽閑適意境。

故選B。

14.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時先理解全詩的內容,然后找到表達情感的寫景和抒情的詩句,分條作答即可。

①“大江來從萬山中……形勝爭夸天下壯”描繪了長江從萬山中奔騰而來,山的走勢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

向東的壯麗景象;接著,以“龍”喻“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鐘山由東向西蜿蜒而上的氣勢,仿佛要與江

河相抗衡。這種描繪不僅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美,也寓意著山與江的爭雄,象征著國家的雄偉和氣勢,點

明江山如此多嬌,龍盤虎踞、形勝不減,表達了對金陵形勝的贊嘆。

②“我懷郁塞何由開……草生宮闕何蕭蕭”借用典故,寫隋軍南下攻打陳國,陳后主君臣曾認為“長江天

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三國時吳主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氣象,就率眾舉著黃旗北去洛陽,結

果中途而返。吳國在長江上設置鐵鎖,被晉兵攻破,孫皓投降,詩中借陳后主、孫皓倚仗長江天塹仍然身

敗國亡的典故,表達了對歷史深沉的興亡之感;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說的是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

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一無所得,對三國、六朝頻繁更迭,英雄割據戰事不斷的感慨,點明自己內心的擔憂,

從古至今兵連禍結,江山險峻也不能阻止戰爭的開展,曾經的朝代繁榮也經歷過荒蕪,表達對歷史興亡的

慨嘆。

③“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不用長江限南北”,最后四句又回到現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圣人”

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此處有對圣人起事、禍

亂初平、與民休息的贊美,又有對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點明自己有幸生在了和平年代,希望從此

能四海升平,再無戰亂,警示當朝,和平不易,江山易主的事情經常發生,希望能夠長久地維持和平。

三、(北京市第十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10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上季邕

李白

大朋鳥一日同風起,拉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朱鳳行

杜甫

君不見瀟湘之山衡山高,山巔朱鳳聲嗷嗷。

側身長顧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勞。

下愍百鳥在羅網,黃雀最小猶難逃。

愿分竹實及蜷蟻,盡使用梟相怒號。

注釋:李邕,唐代書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時謁見李邕,因不拘俗禮,放言高論,使李邕不悅,

對李白頗為怠慢。李白臨別即贈《上李邕》,以抒心志。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1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人”兩句意為世人見我沒什么特別之處,聽到我大言不慚都冷笑。

B.“宣父”兩句意為孔子尚覺后生可畏,您李邕不可輕視我年少。

C.“君不”兩句寫朱鳳立于高高的衡山巔,因為凍餓而嗷嗷哀號。

D.“下愍”兩句寫朱鳳憐憫百鳥身處羅網,尤其同情最小的黃雀。

1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鵬”兩句虛實結合,融情于景,營造了一種闊大高遠的氛圍。

B.“假令”兩句極盡夸張,體現了李白詩歌的豪邁奔放的風格。

C.“側身”兩句運用細節描寫刻畫朱鳳形象,生動具體,有感染力。

D.“愿分”兩句用鳴梟怒號來襯托朱鳳的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鮮明。

13.同樣寫鳥,李白與杜甫分別借“大鵬”“鳳鳥”表現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1.B12.A

13.大鵬是自由和理想的象征。李詩寫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即使風歇,“猶能簸卻滄溟水。”作者以大

鵬自比,寫其有風無風,都能實現不俗的理想和價值,表現出詩人李白此時豪情滿懷、直沖青云之志)。體

現了作者年輕自信,對待那些輕視自己的人直言回敬,不畏流俗的豪邁之情。

鳳鳥是祥瑞之鳥,杜詩寫鳳鳥“口噤心勞”“下愍百鳥在羅網”“愿分竹實及蛟蟻”,作者借寫朱鳳對眾鳥的

同情憐憫,表達了自己對底層百姓苦難生活的關懷及對欺壓百姓的惡勢力的憎恨和批判。

【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A.“見我沒什么特別之處”錯。殊調:不同流俗的言行。“世人”兩句意思:世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

我的豪言壯語皆冷笑不已。

C.”因為凍餓而嗷嗷哀號”錯;嗷嗷:描摹朱鳳的叫聲,并非因凍餓而哀號。

D.“尤其同情最小的黃雀”錯?!跋马眱删湟馑迹褐禅P憐憫百鳥身處羅網,連最小的黃雀也不能逃脫。沒

有體現“尤其同情”。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A.“虛實結合”錯誤,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并非現實中的動物。因而沒有“實工

故選Ao

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形象的能力。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是自由和理想的象征。李

白以大鵬自比,描寫了傳說中的神鳥大鵬起飛、下落時浩蕩之景象,表現出了詩人李白此時豪情滿懷、直

沖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詩中第三、四句寫到:“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即使大風停下來,大

鵬落了下來,也會在江湖激起波瀾。如果李白自比大鵬,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鵬乘借的大風,李白在這里

言明即使將來沒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壇造成非凡的影響。這種非凡的膽氣不得不用一個“狂”字

來總結。這也是對“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的最好回擊,對待那些輕視自己的人直言回敬,

表達了不畏流俗的豪邁之情。

杜詩言朱鳥孤立無助,棲托雖高,不忍自求飽,必欲百鳥如黃雀之類在羅網者分竹實以及之,不暇計鵬輩

怒號矣。“口噤心勞”“下愍百鳥在羅網”“愿分竹實及螃蟻”等詩句描繪了鳳鳥仁愛善良,也正是詩人自身

的寫照。那哀憐百鳥的朱鳳就是詩人自己的化身;而身在羅網中的百鳥就是底層百姓;“鵑梟”則是欺壓百

姓的人。作者借描寫鳳凰來表達自己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悲憫之情,對欺壓百姓的惡勢力的憎恨和批判,符

合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更說明了其憂國憂民的詩圣的性格特征。

四、(北京市西城區第六十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

題。

枯棕⑴

杜甫

蜀門多棕桐,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

徒布如云葉,青青歲寒后。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

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嗟爾江漢人,生成復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嘆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黃雀噂⑵,側見寒蓬走。念爾形影干,摧殘沒藜莠。

注釋:【1】本詩寫作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百姓負擔沉重。【2】“嗅”,同“啄”。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3分)

A.蜀中棕楣高大、種植廣,然而因被人過分取用,所以境況堪憂。

B.棕楣在歲寒之后還能保持青色,說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較頑強。

C.連年戰亂,百姓生活艱難,流離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樣茍且偷生。

D.作者運用“傷”“苦”“嗟爾”“沉嘆”“念爾”等詞語表達內心情感。

14.下列對詩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緊扣題中“枯”字,說棕桐被頻繁割剝而更易朽壞。

B.“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棕桐經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樹早衰謝。

C.”嗟爾江漢人,生成復何有”,詩人批評蜀中百姓既然養成棕桐又何必取之殆盡。

D.“念爾形影干,摧殘沒藜莠”,寒天中的黃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沒于荒野。

15.全詩是如何運用多種手法來表達詩人思想情感的?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

【答案】

13.C14.A

15.(1)本詩采用借物喻事的手法,借棕桐被割剝過甚而至于過早枯死的不幸。來喻指蜀中百姓橫遭暴斂

而生存無路的慘景,表現對動蕩時局的擔憂,對官府盤剝的激憤及對人民苦難的同情。(2)詩人將棕檎被

剝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有力證明了再頑強的生命力,也經不起無休的割剝摧殘,表達了作者的痛惜和憤

慨之情。

【解析】

O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C.“百姓只能像蒲柳一樣茍且偷生”錯誤?!巴讲既缭迫~,青青歲寒后。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意

思是“棕桐盡管具有大如云的樹葉和經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過量地砍伐,它將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

凋落”,可見選項張冠李戴,應該是棕楣只能像蒲柳一樣過早凋零,這里是形容百姓在長年的戰亂中生命脆

弱。

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意思的能力。

B.“棕稠經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錯誤,結合五、六兩句意思看是說“棕楣盡管具有大如云的樹葉和經

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過量地砍伐,它將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遭多次砍伐并非因為棕楣經冬不

凋,而是因為人的私欲。

C.”批評蜀中百姓既然養成棕桐又何必取之殆盡”有誤,這兩句詩大意是“可憐你們江漢人所生產的東西

還剩什么呢”,并不是百姓將棕桐取之殆盡,而是軍隊將其充作軍用物資取之殆盡。

D.“寒天中的黃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沒于荒野”有誤,是黃雀不斷地啄著棕桐,棕桐被摧殘得形

影兇b枯干,埋沒在雜草中。

故選Ao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這首詩前八句為第一段,敘寫棕桐樹本與松柏一樣經冬不凋,但因割剝過量,竟比蒲柳更早地衰謝。中八

句為第二段,承接上文,說明棕桐樹早枯的原因在于時代戰亂不休,棕皮也成了軍用物資而被掠奪殆盡。

末四句為第三段,由感嘆枯棕進一步引出對人民物空財盡、難以為生的苦難的同情。這首詩通篇以物喻人,

比興巧妙,個性鮮明,寓意深刻。托物而寓意,主旨直露,從一個方面表現了詩人同情人民、關心民瘦的

博大情懷。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則以比為主,借樹言人,使全詩所要表達的主旨形象化,從而增加了詩的

藝術感染力。又在比興中兼用賦法,時而直陳其事,摒棄了一般詠物詩的含蓄,這既是抒發強烈感情的需

要,又得“為民請命”之旨,使詩歌增強了針硬現實的意義。此外,在章法結構上,注重了前、中、后的

關聯與照應,又多用雙關,使出入轉化更顯自然而不露痕跡,足見詩人駕馭是體的非凡工力。

五、(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2023-2024下學期開學測試)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的小題。

聞黃鵡⑴

柳宗元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鵡鳴。

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

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青波。

王畿⑵優本少賦役,務閑酒熟饒經過。

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

翻日迥度昆明⑶飛,凌風邪看細柳⑷翥⑸。

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倫人⑷不思還。

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檀行當熟。

注釋:【1】本詩寫于作者被貶湖南永州期間。【2】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區?!?】昆明:池名,在長安西南,

最初用于練習水戰?!?】細柳:營名,在京兆府咸陽西南。漢文帝時,周亞夫曾屯兵于此,以備匈奴?!?】

素:鳥飛?!?】他人:粗野鄙賤之人。

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倦聞”一句中“子規”即杜鵑,日夜啼叫,聲音哀切,本詩中是悲苦的象征。

B.“目極”四句描寫沃野千里、麥浪青青,表達了詩人對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

C.“此時”兩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個民風樸實、鄰里和睦、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

D.“翻日”兩句對仗工整,再現了春日黃鵬在昆明池、細柳營上空飛翔的姿態。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與“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表達的情感基本一致。

B.“我今誤落千萬山”中“誤落”一詞表明詩人對此前人生充滿悔恨。

C.“身同倫人不思還”指作者受永州風俗感染,已經不再想回到故鄉。

D.本詩描繪了一幅親切鮮活的故園鄉土風情畫,句句平實,情感豐富。

14.這首詩多處寫到黃鵬。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黃鵬表達情感的。(6分)

【答案】

12.B13.A

14.(1)將子規和黃鵬的叫聲進行對比,突出詩人長時間處于悲苦境地中忽然聽到黃鵬叫聲的驚喜。

(2)黃鵬的一聲鳴叫使詩人聯想到故鄉風物,引發思鄉之情。

(3)想象黃鵬在故鄉昆明池、細柳營上空翻飛的自由姿態,反襯出自己身困貶地不得志的苦悶。

(4)用呼告的手法,埋怨眼前的黃鵬為何來此地,囑咐黃鵬速歸,表達了欲歸不得的哀怨。

【解析】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情感、意象、句子的能力。

B.“表達了詩人對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錯誤,這四句寫故園的盎然“春意”及黃鵬在一片生機、晏然和

明媚之景。然家鄉的景色越是美好,越能反襯詩人的思鄉之情。以樂襯哀,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情感、語言、句子的能力。

B.”表明詩人對此前人生充滿悔恨”錯誤,“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倫人不思還”是說詩人現在誤落在千山

萬水之外,就象楚地的倫人一樣已經不思回到中原。表達的是客居異鄉的思鄉之情,并非人生悔恨。

C.“作者受永州風俗感染,已經不再想回到故鄉”錯誤,反用典故,身同“他人”,不是“不思還”,而是

時時在思、刻刻在想而竟不得還。

D.“句句平實”錯誤,詩歌有聲有色,有典故,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詩以黃鵬一脈貫通,寓

意高遠,氣韻流暢,開合自如,不是語言平實。

故選A。

14.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手法的能力。

首句“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鵬鳴”寫詩人已經聽厭了子規鳥早晚的啼聲,真沒想到忽然有黃鵬鳥

在耳邊鳴叫。將和黃鵬的叫聲進行對比,通過“倦聞”“不意”的對比表達詩人長時間處于悲苦境地中忽然

聽到黃楣叫聲的驚喜。

“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運用聯想手法,寫詩人聽到黃鵬鳥的一聲鳴唱在楚江邊的睡夢被驚

醒,眼前仿佛出現了春意盎然的故鄉美景,引發詩人的思鄉之情。

“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看細柳翥”運用想象手法,描寫黃鵬鳥總是翻飛在陽光下橫度昆明池,又總是

迎著風斜看著細柳展翅飛翔。想象黃鵬自由翻飛的狀態,反襯詩人身不由己,難以飛翔,難以歸鄉,表達

了詩人身困貶地不得志的苦悶。

“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檀行當熟”四句運用呼告的修辭,寫詩人

告訴黃鵬:你這故鄉的禽鳥因為什么緣故也來到這里?讓我產生了桑梓的懷念之情。請趕快閉嘴回去,一

定要快!當你回去的時候,恐怕西林紫色的桑根正好要成熟了。讓黃鵬鳥不要來此地,告訴它趕快歸去,

恰恰表現了詩人欲歸不得的哀怨。

六、(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階段檢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日寄杜二拾遺①

唐?高適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注】①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杜二,杜甫。拾遺,杜甫舊職。本篇作于高適任職蜀州刺史之時。

1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風塵”意為“在風塵中老去”,此處“風塵”是作者所歷的紛擾仕途、顛沛的宦旅。

B.“龍鐘”指潦倒老邁,“二千石”是漢代郡守的俸祿,此指身為刺史獲得的俸祿。

C.“一臥”句借謝安東山隱居后再度出任要職的典故,寫作者早年隱居經歷和心中志向。

D.“愧爾”句運用借代手法,以“東西南北人”代指全國各地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

13.本詩三四句可以理解為作者運用虛實結合手法,推想友人見景傷懷。下列詩句中沒有采用虛實結合手

法的一項是()(3分)

A.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高適《燕歌行》)

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