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含解析)_第1頁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含解析)_第2頁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含解析)_第3頁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含解析)_第4頁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八生物的變異與進化——高考生物學二輪復習典例分析及重難突破

試題分析

1.(2024.浙江.高考真題)野生型果蠅的復眼為橢圓形,當果蠅X染色體上的16A片段發生重

復時,形成棒狀的復眼(棒眼),如圖所示。

野生型棒眼

棒眼果蠅X染色體的這種變化屬于()

A.基因突變B.基因重組

C.染色體結構變異D.染色體數目變異

2.(2024.江蘇.高考真題)圖示甲、乙、丙3種昆蟲的染色體組,相同數字標注的結構起源相

同。下列相關敘述盤鎂的是()

A.相同數字標注結構上基因表達相同

B.甲和乙具有生殖隔離現象

C.與乙相比,丙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D.染色體變異是新物種產生的方式之一

3.(2024.北京.高考真題)有性雜交可培育出綜合性狀優于雙親的后代,是植物育種的重要手

段。六倍體小麥和四倍體小麥有性雜交獲得Fi。Fi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顯微照片

如圖。

據圖判斷,錯誤的是()

A.Fi體細胞中有21條染色體

B.F]含有不成對的染色體

C.Fi植株的育性低于親本

D.兩個親本有親緣關系

4.(2024.甘肅.高考真題)癌癥的發生涉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一系列遺傳或表觀遺傳的變化

,最終導致細胞不可控的增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膀胱癌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H-

ss所編碼蛋白質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變為繳氨酸,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

B.在腎母細胞瘤患者中,發現抑癌基因W77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表明表觀遺傳

變異可導致癌變

C.在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N-

機”■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

D.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發現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過度表達,

表明基因重組可導致癌變

5.(2024.安徽.高考真題)甲是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純合品種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種

水稻抗稻瘟病(RR)。育種工作者欲將甲培育成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優良性狀的純合新品種,

設計了下列育種方案,合理的是()

①將甲與乙雜交,再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

②將甲與乙雜交,Fi與甲回交,選F2中的抗稻瘟病植株與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復多代;再將

選取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

③將甲與乙雜交,取Fi的花藥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再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為二倍體,從中

選取抗稻瘟病植株

④向甲轉入抗稻瘟病基因,篩選轉入成功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24.廣東?高考真題)EDAR

基因的一個堿基替換與東亞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體征有關。用M、m分別表示突變前后的ED

AR基因,研究發現,m的頻率從末次盛冰期后開始明顯升高。下列推測合理的是()

A.m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m不存在于現代非洲和歐洲人群中

C.m的頻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環境選擇的結果

D.MM、Mm和mm個體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7.(2024.吉林?高考真題)栽培馬鈴薯為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GBSS基因(顯隱性基因分

別表示為G和g)在直鏈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不考慮

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

B.選用塊莖繁殖可解決馬鈴薯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問題,并保持優良性狀

C.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1個或2個G基因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35/36

8.(2024.甘肅.高考真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態地理隔離促進了物種的形成。該地區某植

物不同區域的兩個種群,進化過程中出現了花期等性狀的分化,種群甲花期結束約20天后,

種群乙才開始開花,研究發現兩者間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種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花期隔離標志著兩個種群間已出現了物種的分化

B.花期隔離進一步增大了種群甲和乙的基因庫差異

C.地理隔離和花期隔離限制了兩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D.物種形成過程實質上是種間生殖隔離建立的過程

9.(2024.湖北.高考真題)某二倍體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性和雄性個體數的比例

為1:1。該動物種群處于遺傳平衡,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種群有11%的個體患該病

B.該種群h基因的頻率是10%

C.只考慮該對基因,種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共有6種

D.若某病毒使該種群患甲病雄性個體減少10%,H基因頻率不變

試題分析:

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基

因頻率為10%,ZH的基因頻率為90%。

10.(2024.河北.高考真題)單基因隱性遺傳性多囊腎病是P基因突變所致。圖中所示為某患者

及其父母同源染色體上P基因的相關序列檢測結果(每個基因序列僅列出一條鏈,其他未顯示

序列均正常)。患者的父親、母親分別具有①、②突變位點,但均未患病。患者弟弟具有①

和②突變位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位點①位點②

GTCCTCG--???AGGAGAA

父親

GTCTTGG--??AGGAGAA

GTCCTGG....AGGAGAA

母親

GTCCTGG--...AGGGGAA

GTCTTGG?????AGGAGAA

患者

GTCCTGG-??-?AGGGGAA

A.未突變P基因的位點①堿基對為A—T

B.①和②位點的突變均會導致P基因功能的改變

C.患者同源染色體的①和②位點間發生交換,可使其產生正常配子

D.不考慮其他變異,患者弟弟體細胞的①和②突變位點不會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

【解題技巧】

1.生物變異類型的分析

(1)以具體的變異現象為背景,考查可遺傳變異的判斷方法。如植物經過某種處理后產生了

新性狀,設計實驗對該性狀是否可遺傳進行探究。

(2)利用堿基序列、基因種類、染色體上基因排序等信息,考查可遺傳變異的判斷方法。如

以細胞某分裂時期的圖像、堿基序列、染色體上基因排序為信息,考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

和染色體變異的判斷。

2.常染色體基因定位與育種分析

(1)依據單體、三體個體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特點,對常染色體上的基因定位進行考查。如

依據三體、單體測交及自交后代特殊的性狀分離比探究基因位置。

(2)依據不同育種方法的特點,結合生物繁殖方式,考查育種方法的具體應用。如設定特定

的目標品種和具體的育種條件,對新品種的培育過程進行考查。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核心問題分析

(1)以生物進化過程為信息,考查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及其與生物進化的關系。

如計算種群不同時期的基因頻率,依據不同時期種群基因頻率的對比,判斷生物是否發生了

進化。

(2)以文字、曲線、圖表等形式提供的種群信息為背景,考查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間的關

系。

如以農藥防蟲出現害蟲數量反彈現象為背景材料,考查生物進化的實質。

重案突破

1.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下列關于遺傳和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導致新的性狀出現

B.基因重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樣性,使同一雙親的后代具有多樣性

C.雜合子自交后代中,雜合子的比例逐代增大,而顯性基因的頻率不變

D.射線處理后,染色體上數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2.若一條染色體的兩個末端均發生斷裂,則帶有著絲粒的部分可通過兩斷端的黏合形成環狀

染色體,斷裂下來的兩個斷片(含端粒)會消失。若兩條非同源染色體的某末端發生斷裂,

則帶有著絲粒的兩個部分可通過斷端連接形成一條雙著絲粒染色體,其余部分會消失。經染

色體分析,某人體內的少數異常細胞中,同時含有一條環狀染色體和一條雙著絲粒染色體。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個體的少數異常細胞中發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數目變異

B.相較于正常細胞,該個體的少數異常細胞中端粒數減少2個

C.該個體部分細胞的遺傳信息丟失,個體的健康狀況一定受影響

D.若上述異常細胞為卵原細胞,則該個體的生育能力可能降低

3.咀嚼檳榔是誘發口腔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檳榔堿是最主要的致癌物質。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A.患者癌細胞中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量增加

B.患者癌細胞的形態結構與正常細胞不同

C.攝入檳榔堿會提高口腔細胞基因突變概率

D.為了預防口腔癌應當盡量少吃或不吃檳榔

4.大豆基因型為AaBb,經過不同途徑可得到新作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b

甲——~?AABB

④xm處理

AABb

A.②表示花藥離體培養,只能得到基因型為AB的單倍體植株

B.經過④X射線處理后可以定向得到基因型為AABb的新作物

C.③用秋水仙素處理甲植株的種子或幼苗,可以得到純合的二倍體植株

D.三種途徑都屬于可遺傳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5.某哺乳動物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如下圖是該個體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示意圖。下列

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出現圖示現象的原因是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互換,導致了

A和a基因重組

B.若發生的是顯性突變,則該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配子基因型一定為AB、aB、Ab和Ab

C.若發生的是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則該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配子基因型為

AB、aB、Ab和ab

D.圖示細胞中的基因A和基因a片段中的脫氧核甘酸數目一定相等

6.某些基因往往由于結構、數量或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最終影響生物性狀的改變。下列敘

述錯誤的是()

A.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發現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bl過度表

達,表明基因重組可導致癌變

B.在人體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N-myc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表明染

色體結構的變異可導致癌變

C.血紅蛋白基因所編碼的血紅蛋白分子的氨基酸由谷氨酸變為綴氨酸,引起鐮狀細胞貧血,

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性狀改變

D.柳穿魚Lcyc基因有多個堿基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進而影響花的形態結構,表

明表觀遺傳可導致表型的改變

7.研究發現三特異性抗體可實現對小鼠多發性骨髓瘤細胞(MM)的選擇性殺傷,作用機理如

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用單克隆抗體技術制備的三種抗體融合可得到三特異性抗體

B.MM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可導致CD38表達量增加

C.三特異性抗體通過T細胞的活化并釋放細胞因子提高對MM的殺傷力

D.三特異性抗體與CD28結合抑制T細胞的死亡從而使T細胞維持一定數量

8.一種能耐高溫的小魚生活在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中。該種小魚能夠在水流緩慢或靜止的區

域生存,它們形成了不同的亞種。已知在某個孤立水體中,該種小魚的基因型頻率初始狀態

時為CC38%、Cc42%、cc20%,最終穩定狀態時為CC52%、Cc36%、ccl2%。下列相關敘述

合理的是()

A.隨著世代的增多,該種群的基因庫中基因種類保持不變,該種群未發生進化

B.若該種小魚種群的基因型頻率趨于穩定與捕食關系有關,則推測基因型為cc的個體更容易

被捕食

C.自然條件下,不同孤立水體中的該種小魚之間不能自由交配,均存在生殖隔離

D.種群中個體的遷入和遷出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而突變不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

9.大多數榕樹都依賴專一的傳粉榕小蜂為其傳粉,同時榕樹也為傳粉榕小蜂提供了繁衍及棲

息的場所。榕樹與傳粉榕小蜂所形成的榕一蜂共生體系,是目前已知的專一性較強的專性共

生體系之一。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突變和基因重組均可為榕樹及傳粉榕小蜂的進化提供豐富的原材料

B.榕樹和傳粉榕小蜂的種間關系為互利共生,這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

C榕樹因傳粉榕小蜂的出現發生定向突變,最終形成榕一峰共生體系

D.若傳粉榕小蜂滅絕,則短時間內榕樹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會受到影響

10.利用尖葉蕉(2N=22)和長梗蕉(2N=22)進行雜交,能獲得三倍體無子香蕉,培育過程

如圖所示,其中A、B表示染色體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尖葉蕉(2N=AA)

尖葉蕉(4N=AAAA)X長梗蕉(2N=BB)

無子香蕉

A.利用低溫處理尖葉蕉幼苗是為了抑制著絲粒的分裂

B.尖葉蕉(4N=AAAA)的細胞中最多含有88條染色體

C.步驟①②利用的遺傳學原理有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D.無子香蕉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為AAB

1L某男性有特殊面容、智能落后、生長發育遲緩,通過染色體組型分析發現其14號染色體

如甲圖所示,異常染色體的來源見乙圖,其余染色體均正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丟失

異意染色體

M號21號

14號21號U異R常**染色體

甲乙

A.該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

B.該男性染色體數正常但患有唐氏綜合征

C.該男性初級精母細胞中會有異常聯會現象

D.該男性精原細胞分裂后可產生正常的精子

12.我國科學家利用紅鯽魚(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體組)與團頭魴(2n=48,BB)進行

育種,首次實現在脊椎動物中將不同染色體數目的親本雜交形成多倍體(如圖)。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紅鯽魚早團頭魴占

(2n=100,RR)(2n=48,BB)

雜交種1雜交種2團頭魴

(3n=124,RRB)(4n=148,RRBB)(2n=48,BB)

雜交種3

(5n=172,RRBBB)

A.形成雜交多倍體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

B.雜交種1不育,因此對自然環境中的魚類資源干擾較小

C.推測雜交種2可能產生了與體細胞染色體數相同的配子

D.雜交種3的獲得說明雜交種2與團頭魴不存在生殖隔離

13.血漿中膽固醇與載脂蛋白apoB-100結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過與細胞表

面受體結合,將膽固醇運輸到細胞內,從而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發生多

種類型的突變,當突變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強時,會增加LDL受體在溶酶體中的降解,導

致細胞表面LDL受體減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引起LDL受體缺失的基因突變會導致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升高

B.PCSK9基因的有些突變可能不影響血漿中LDL的正常水平

C.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變會導致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升高

D.編碼apoB-100的基因失活會導致血漿中膽固醇含量升高

14.栽培馬鈴薯為同源四倍體,育性偏低。GBSS基因(顯隱性基因分別表示為G和g)在直

鏈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

B.若要獲得單倍體馬鈴薯,可以采用花藥(粉)離體培養的方式

C.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均含有1個或2個G基因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35/36

15.在世界范圍內,每100萬人中就會有1?10人患上一種稱為成人早衰癥的家族性疾病。控

制這種疾病的基因位于第8號染色體上,編碼一種DNA解旋酶,在成人早衰癥患者體內這種

酶有缺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NA解旋酶異常,直接影響患者基因的正常表達

B.早衰癥說明細胞衰老與細胞死亡都受到基因的控制

C.通過基因治療修復編碼解旋酶的基因后不會發生細胞衰老

D.早衰癥患者體內DNA解旋酶缺陷可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

16.對某患者進行染色體核型檢查,發現大部分細胞核型正常,少數細胞含有47條染色體,

其中6號染色體有3條,且2條呈環狀,染色體成環機制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

是()

A.環狀染色體越大對患者危害越大

B.患者的核型異常無法用高倍鏡觀察檢出

C.染色體核型異常的細胞中含有的端粒數目比正常細胞少2個

D.該患者核型異常最可能是因為其父親減數分裂產生了異常配子

17.2017年我國科學家以深圳擬蘭為材料成功解開蘭花進化之謎。該團隊通過對深圳擬蘭基因

組的分析,發現6600萬年前蘭花曾發生一次全基因組復制事件,即為蘭花復制了一套基因。

其通過后來的基因收縮與擴張,迅速適應了各種新的生態環境,比如深圳擬蘭的種子缺乏胚

乳,沒有胚乳種子使自身體積變得非常細小。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深圳擬蘭基因收縮與擴張可以導致其發生進化

B.不同的生境不利于進化出不同的蘭花物種

C.深圳擬蘭的種子容易遠距離傳播和降落到樹上或石頭上,不利于生命的延續

D.蘭花的全基因組復制事件,由于只是單純重復,沒有產生可遺傳變異

18.科學家研究了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狐屬不同種群對沙漠的適應機制,發現路氏沙狐和耳廓

狐含有缺水時能改變尿濃度的基因,該基因還擴散到了北美赤狐的基因庫中。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A.不同狐屬的定向變異能幫助其適應環境改變

B.路氏沙狐和耳廓狐的全部基因構成一個基因庫

C.基因遷移可增加狐屬種群內的遺傳多樣性

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基因導致耳廓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19.培育水稻時發現了一種葉片為黃色的突變型水稻(記為突變型1)。已知野生型水稻葉片

綠色由基因C控制,突變型1是由基因C突變為Ci所致,該過程中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

基因Ci純合幼苗期致死。突變基因Ci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由G變為C,相關位置的序

歹岫51GAGAG0變為51GACAG-31從突變型1葉片細胞中獲取相關基因片段,用限制酶處

理后進行電泳,結果如圖。下列有關該突變體的分析錯誤的是()

M

即n

HP帥

M:標準DNA片段

(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GAG谷

氨酸;AGA精氨酸;CAC天冬氨酸;

ACA蘇氨酸;CA(浴氨酰胺)

A.突變型I為顯性突變

B.導致第242位氨基酸突變為谷氨酰胺

C.從突變型1葉片細胞中獲取相關基因片段,酶切處理后電泳的結果為HI

D.突變型1連續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2/9

20.某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2n=24、無性別分化)的花色有紅色、粉紅色……白色等,其花

色由基因B/b決定。現將多株基因型為BB和bb植株雜交,Fi中出現了甲、乙兩種變異植株

二者體細胞中染色體上相關的基因組成分別如圖甲、圖乙所示。二倍體植株的體細胞中,有

一對同源染色體多一條的個體稱為三體。兩種變異植株產生的配子均具有正常受精能力,且

子代都能正常發育。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二倍體植物能夠產生的三體植株種類最多有12種

B.將乙自交,子代個體中約有1/4為基因型BBBB的四倍體

C.甲、乙植株發生的變異分別是染色體數目變異、染色體結構變異

D.甲植株自交產生的子代中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個體比例約為1/4

21.團頭魴和翹嘴船均為二倍體魚類,科研人員開展團頭魴(2)x翹嘴鮑(?)雜交實驗,在

精子入卵而第二極體尚未排出時,進行低溫、高壓等處理,第二極體就不能排出卵外,從而

獲得了人工誘導三倍體魴。根據以上信息,能作出的推測是()

A.團頭魴和翹嘴蛇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B.該魴體細胞中不存在形態相同的染色體

C.該魴是具有兩個親本優良性狀的新物種

D.該魴因減數分裂時聯會紊亂而高度不育

22.很多人認為“番茄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這是由于選育過程中,人們更注重品相、產量而

忽略了風味,導致與風味相關的一些基因丟失。現在栽培的番茄中含有來自野生番茄的Mil

抗蟲基因,它使番茄產生對煙粉虱等害蟲的抗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人工選育定向改變了番茄的進化方向,此過程中番茄的遺傳多樣性可能降低

B.自然選擇獲得的番茄性狀都能通過遺傳進行積累

C.Mil抗蟲基因的產生是野生番茄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D.長期種植含Mil基因的番茄,環境中煙粉虱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23.科研人員以二倍體植物甲、乙兩品種為材料培育新品種,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

A.植株丙與Fi相比,莖稈粗壯、葉片和果實較大,但其蛋白質含量較低

B.獲得植株丁的過程中染色體加倍的處理方法只能是低溫處理

C.植株戊的細胞中最多具有6個染色體組

D.植株丙和植株丁的育種原理相同,植株丙和植株丁沒有生殖隔離

24.如圖為某生物細胞中1、2兩條染色體斷裂并交換后發生的變化,染色體上的不同字母表

示不同的基因,0D和DB是交換后形成的融合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GyAy8§

1——EZZ3^^3EZZE3--------

/:斷裂并交換

2MM—MM—■■■------

LCDV

U

GYAY8pDV

1----1I-----

2——―------

LCDp

A.圖中1、2兩條染色體不屬于同源染色體

B.圖中所示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該過程產生了新基因

C.經過該過程,兩條染色體上基因的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均發生了變化

D.該變異可以發生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的過程中

25.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釉、粳品種間雜交稻可能比現有的雜

交稻單產提高,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兩者雜交子代會出現花粉不育的現象。

(1)科研人員研究上述現象的遺傳機制時發現,水稻7號染色體上名為qH7的片段與此密

切相關。他們用粳稻品種D(qH7片段的遺傳組成為DD,花粉100%可育)與釉稻品種M

(qH7片段的遺傳組成為MM,花粉100%可育)進行雜交,得到水稻品系N(qH7片段的遺

傳組成為DM)。品系N的表現型為花粉50%可育。品系N自交,子代結果如下表所示:

自交子代遺傳組成DM(236DD(242

及數量株)株)

表現型(可育花粉

50%100%

占比)

實驗結果說明品系N產生的含有的花粉是不育的。據此推測水稻品系N(8)

與水稻品種D(早)雜交子代的遺傳組成為,表現型為。

(2)為進一步研究上述花粉不育的機理,科研人員對水稻品系N(DM)的7號染色體qH7

片段進行測序和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基因E'l

—!~~I基因EDI|基因F戶-

-----------------D-----------------?;

品系N的7號染色體qH7片段

(基因ED和基因F緊密連鎖)

圖1

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向水稻品系N(DM)的體細胞中導入基因F,獲得轉基因雜合植株

A。植株A的遺傳組成為DMF-(F-表示在qH7區域外含有一個基因工程導入的F基因)。

植株A自交,子代結果如圖2所示。

①據圖2分析,利用基因工程導入的基因F插入到了染色體上。基因F的功能是

子代表現型

可100%]|—||—|

|75%(D、M結構如圖1

§50%,所示。

EF表示在qH7區城

在257II外含看兩個F基因。

子代遺傳組決DD__DDF-

DM--DMF-DMEFXIMF--表不在qH7區域

DDEF'吁17外沒有F基因)

比例1/121/41/121/41/6

圖2

②上述結果說明品系N的花粉50%不育與基因ED有關,據圖2簡述理由_________。

③為確定②的結論是否正確,最佳方案是將ED基因導入的愈傷組織中,培育轉基

因植株。

A.品種DB.品種MC.品系ND.植株A

若轉基因植株的表現型為,則支持該結論。

答案以及解析

試題分析

L試題分析:

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

位四種類型,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

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答案:c

詳解: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果蠅X染色體上的16A片段發生

重復時,復眼會由正常的橢圓形變成“棒眼”,該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C正確,

ABD錯誤。

故選C。

2.試題分析:

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

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

在不同物種中,即使染色體結構相似,基因的表達也可能不同。

生殖隔離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系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或者即

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后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后代的隔離機制。

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是生物進化和新物種產生的重要因素之

O

答案:A

詳解:

A、相同數字標注結構上基因表達不一定相同,基因的表達受到多種因素的調控,如基因的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轉錄因子等,A錯誤;

B、甲和乙染色體組不同,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生殖隔離現象,B正確;

C、與乙相比,丙的染色體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標號為1

的染色體形態結構不同,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

D、染色體變異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新物種產生的方式之一,D正確。

故選A。

3.試題分析:

由題干可知,六倍體小麥和四倍體小麥有性雜交獲得Fi的方法是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

,且Fi為異源五倍體,高度不育。

答案:A

詳解:

A、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體為基數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減少,屬于染

色體數目變異。通過顯微照片可知,該細胞包括14

個四分體,7條單個染色體,由于每個四分體是1對同源染色體,所以14個四分體是

28條染色體,再加上7條單個染色體,該細胞共有35條染色體。圖為Fi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

染色體顯微照片,由圖中含有四分體可知,該細胞正處于減數第-次分裂,此時染色體

數目應與Fi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相同,故Fi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35條,A錯誤;

B、由于六倍體小麥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有3個染色體組,四倍體小麥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有

2個染色體組,因此受精作用后形成的Fi體細胞中有5個染色體組,

Fi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時,會出現來自六倍體小麥的染色體無法正常聯會配對形成四分體的

情況,從而出現部分染色體以單個染色體的形式存在的情況,B正確;

C、Fi體細胞中存在異源染色體,所以同源染色體聯會配對時,可能會出現聯會紊亂無法形成

正常配子,故Fi的育性低于親本,C正確;

D、由題干信息可知,六倍體小麥和四倍體小麥能夠進行有性雜交獲得說

明二者有親緣關系,D正確。

故選A。

4.試題分析:

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染色體結構變異會改變基因的

數目和排列順序進而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答案:D

詳解:A、在膀胱癌患者中,發現原癌基因H-

ras所編碼蛋白質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甘氨酸變為綴氨酸,可能是由于堿基的替換造成的屬于

基因突變,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A正確;

B、抑癌基因WT1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表明表觀遺傳變異可導致癌變,B正確;

C、原癌基因N-

myc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重復,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

,C正確;

D、9號和22號染色體互換片段,原癌基因abl過度表達,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D錯誤

O

故選D。

5.試題分析:

1.誘變育種:原理:基因突變;優點:能提高變異頻率,加速育種過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狀;變異范圍廣。2.雜交育種:原理:基因重組;優點:操作簡單。3.基因工程育種:

原理:基因重組;優點:目的性強;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4.單倍體育種:原理:染

色體數目變異;優點: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答案:C

詳解:

①甲是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純合品種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種水稻抗稻瘟病(RR),兩

者雜交,子代為優良性狀的雜合子,以及抗稻瘟病(Rr),若讓其不斷自交,每代均選取抗稻

瘟病植株,則得到的子代為抗稻瘟病植株,但其他性狀不一定是優良性狀的純合子,①錯誤

;②將甲與乙雜交,Fi與甲回交,F2中的抗稻瘟病植株與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復多代,可得

到其他許多優良性狀的純合品種水稻,但抗稻瘟病植株可能為純合子或雜合子,再將選取的

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可得到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優良性狀的

純合新品種,②正確;③將甲與乙雜交,取F1的花藥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再誘導染色體數

目加倍為純合二倍體,從中選取抗稻瘟病且其他許多優良性狀的純合植物,為所需新品種,

只選取抗稻瘟病植株,不能保證其他性狀優良純合,③錯誤;④甲是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純

合品種水稻,向甲轉入抗稻瘟病基因,則抗稻瘟病性狀相當于雜合,對轉入成功的抗稻瘟病

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選取抗稻瘟病植株,可獲得所需新品種,④正確。綜上所述,②④正

確,即C正確,ABD錯誤。故選C。

6.試題分析:

1.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

的改變。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

致物種形成。⑤協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2.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

失,而引起的基因基因堿基序列的改變,叫作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產生新基因的途徑。對

生物界的種族繁衍和進化來說,產生了新基因的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開辟新

的生存空間,從而出現新的生物類型。因此,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很本來源,為生物的進

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答案:C

詳解:A、根據題意,EDAR

基因的一個堿基替換導致M突變為m,因此m的出現是基因突變的結果,A不符合題意;

B、根據題意,EDAR

基因的一個堿基替換與東亞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體征有關,因此無法判斷m是否存在于現代

非洲和歐洲人群中,B不符合題意;

C、自然選擇導致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根據題意,m的頻率從末次盛冰期后開始明顯升高

,因此m的頻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環境選擇的結果,C符合題意;

D、根據題意,m的頻率從末次盛冰期后開始明顯升高,末次盛冰期后氣溫逐漸升高,m基因

頻率升高,M基因頻率降低,因此推測MM、Mm和mm個體的汗腺密度依次上升,D不符合

題意。

故選C。

7.試題分析:

多倍體具有的特點:莖稈粗壯,葉、果實和種子較大,糖分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含量較多。

答案:C

詳解:

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所含的營養物質也更多,A正

確;

B、植物可進行無性繁殖,可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選用塊莖繁殖可解決馬鈴薯同源四倍體

育性偏低問題,并保持優良性狀,B正確;

C、Gggg細胞復制之后為GGgggggg,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

由組合,故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含有2或0個G基因,C錯誤;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GGgg產生的配子為1/6GG、4/6Gg、l/6gg,只

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故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1—1/6x1/6=35/36,D正確。

故選C。

8.試題分析:

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

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突變和基因重組產

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

答案:A

詳解:

A、花期隔離只是會導致種群間個體不能進行交配,但不一定導致出現了生殖隔離,花期隔

離不能說明兩個種群間已出現了物種的分化,A錯誤;

B、花期隔離使得2個種群間不能進行交配,進一步增大了種群甲和乙的基因庫差異,B正確

C、地理隔離和花期隔離,都能導致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不能進行交配,都限制

了兩種群間的基因交流,c正確;

D、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故物種形成過程實質上是種間生殖隔離建立的過程,D正確

O

故選A。

9.試題分析:

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基

因頻率為10%,ZH的基因頻率為90%。

答案:B

詳解:

A、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

基因頻率為10%,該種群種患該病的個體的基因型有ZhW和ZhZh,由于雌性和雄性個體數的

比例為1:1,該種群患病概率為(10%+10%xl0%)*1/2=55%,A錯誤;

B、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

基因頻率為10%,B正確;

C、只考慮該對基因,種群繁殖一代后基因型有ZHZ11、ZHZ\ZhZ\ZHW、ZhW,共5種,C

錯誤;

D、若某病毒使該種群患甲病雄性個體減少10%,則種群中h基因頻率降低,H基因頻率應增

大,D錯誤。

故選B。

10.試題分析:

結合圖示可知,患者獲得父親的下面一條鏈和母親的下面一條鏈,均為突變的鏈,說明未突

變P基因的位點①堿基對為C-G、②位點為A-T。

答案:BCD

詳解:

A、結合圖示可知,患者獲得父親的下面一條鏈和母親的下面一條鏈,均為突變的鏈,說明

未突變P基因的位點①堿基對為C-G,A錯誤;

B、結構決定功能,①和②位點的突變均導致基因結構發生改變,均會導致P基因功能的改變

,B正確;

C、由圖可知,患者同源染色體的①和②位點間發生交換,可得到①、②位點均正常的染色

單體,可使其產生正常配子,C正確;

D、由父母的染色體可知,父母突變的①、②位點不在一條染色體上,所以不考慮其他變異

,患者弟弟體細胞的①和②突變位點不會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D正確。

故選BCD。

重案突破

L答案:C

解析:A、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不同的密碼子可能翻譯出同一種氨

基酸,因此基因突變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有利于維持生物性狀的相對穩定,A正

確;

B、基因重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樣性,配子的多樣性和受精的隨機性,導致同一雙親后代呈

現多樣性,B正確;

C、雜合子自交后代中,雜合子的比例逐代減小,C錯誤;

D、射線既可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引起基因突變,又能造成染色體片段損傷導致染色體變

異,射線處理后,染色體上數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D正確。

故選C。

2.答案:D

解析:A、由題意可知,環狀染色體和雙著絲粒染色體是染色體變異的結果,不能推出其發

生了基因突變,A錯誤;

B、形成一條環狀染色體和一條雙著絲粒染色體,端粒數各減少2個,該異常細胞,端粒數

共減少4個,B錯誤;

C、該個體部分細胞的遺傳信息丟失,但可能丟失部分不控制相關性狀,個體的健康狀況不

一定受影響,C錯誤;

D、若上述異常細胞為卵原細胞,則該個體可能因減數分裂不正常而導致生育能力降低,D

正確。

故選D。

3.答案:A

解析:A、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抑癌基因

突變而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減弱或失去活性,可能引起細胞癌變癌細,A錯誤;B、癌變后的

細胞形態結構發生顯著改變,患者癌細胞的形態結構與正常細胞不同,B正確;C、檳榔堿是

最主要的致癌物質,攝入檳榔堿會提高口腔細胞基因突變概率,C正確;D、致癌因子是導致

癌癥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應遠離致癌因子,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即為了預防口腔癌

應當盡量少吃或不吃檳榔,D正確。故選A。

4.答案:D

解析:對AaBb花藥離體培養,也能得到其他基因型的單倍體植株,A錯誤;經過④X射線

處理后需要經過篩選,不能定向得到基因型為AABb的新作物,B錯誤;甲植株由花藥離體

培養得到,沒有種子,需用秋水仙素處理甲的幼苗,得到純合的二倍體植株,C錯誤;三種

途徑都屬于可遺傳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

故選D。

5.答案:C

解析:A、基因A和基因a屬于等位基因,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只能

使基因A和a與其他基因重組,不能使A和a之間發生基因重組,A錯誤;

B、若發生顯性突變,則未標出的基因為基因A和基因A,因此,該初級精母細胞產生配子

的基因型為AB、aB、Ab或AB、Ab、ab,B錯誤;

C、若發生的是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則產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

為AaBB、Aabb,則該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配子基因型為AB、aB、Ab和ab,C正確;

D、基因A和基因a屬于等位基因,它們的本質區別是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基因A和

基因a片段中的脫氧核甘酸數目不一定相等,D錯誤。

故選C。

6.答案:A

解析:A、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中,9號和22號染色體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中的易位,這種變異使得原癌基因abl過度表達,從而可能導致癌變這表明染色體結構變異

可導致癌變,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不是基因重組,A錯誤;

B、在神經母細胞瘤患者中,原癌基因N-myc發生異常擴增,基因數目增加,這屬于染色體

變異,表明染色體變異可導致癌變,B正確;

C、在膀胱癌患者中,原癌基因H-ras由于堿基的替換引起所編碼蛋白質的第十二位氨基酸由

甘氨酸變為繳氨酸,這是典型的基因突變(堿基替換)表明基因突變可導致癌變,C正確;

D、在腎母細胞瘤患者中,抑癌基因WTI的高度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表達,這種表觀遺傳修

飾改變了基因的表達狀態,進而可導致癌變,D正確。

故選Ao

7.答案:A

解析:A、三特異性抗體指的是一種抗體,通過蛋白質工程構建三特異性抗體的基因表達載

體,然后獲得相應的雜交瘤細胞,最終獲得三特異性抗體,不是三種單抗融合而成,A錯

誤;B、小鼠多發性骨髓瘤(MM)細胞是癌細胞,其基因發生突變后會合成CD38,正常小

鼠的組織細胞中不表達,B正確;C、從圖中看出,三抗能促進T細胞活化產生并釋放細胞因

子,細胞因子會促進T淋巴細胞的活化,從而提高機體對MM細胞的殺傷力,C正確;D、

從圖中看出,一方面三特異性抗體與T細胞膜上的CD28結合,抑制T細胞死亡,另一方面

特異性抗體與T細胞膜上的TCR結合,促進T細胞活化,所以三抗與TCR和CD28結合可

保持較高的T細胞數量和活性,D正確。故選A。

8.答案:B

解析: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隨著世代的增多,該種群基因庫

中C基因的頻率由59%變為70%,該種群發生了進化,A錯誤;

B、基因型為cc的個體數量減少,推測其更容易被捕食,B正確;

C、自然條件下,不同孤立水體中的該種小魚之間不能自由交配,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

禺,C錯誤;

D、種群中個體的遷入、遷出和突變都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D錯誤。

故選B。

9.答案:C

解析:A、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A正確;

B、由題意可知,榕樹依靠傳粉榕小蜂為之傳粉,榕樹也為傳粉榕小蜂提供了繁衍及棲息的

場所,說明是互利共生關系,這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

C、突變是不定向的,榕樹與傳粉榕小蜂相互選擇,最終形成榕一峰共生體系,C錯誤;

D、若傳粉榕小蜂滅絕,榕樹的傳粉受到影響,則短時間內榕樹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會受到影

響,D正確。

故選C。

10.答案:A

解析:A、利用低溫處理尖葉蕉幼苗是為了抑制紡錘絲形成,A錯誤;

B、尖葉蕉(4N=AAAA)的細胞中含有44條染色體,若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在后期細胞中

含有88條染色體,尖葉蕉(4N=AAAA)的細胞中最多含有88條染色體,B正確;

C、圖中育種過程進行步驟①利用的遺傳學原理為染色體變異,②進行雜交利用的遺傳學原

理為基因重組,C正確;

D、尖葉蕉(4N=AAAA)和長梗蕉(2N=BB)進行雜交,無子香蕉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為

AAB,D正確。

故選Ao

11,答案:A

解析:A、從圖中可以看出,異常染色體是由14號染色體與21號染色體連接并丟失片段而

形成的,這種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和缺失,A錯誤;

B、唐氏綜合征即21三體綜合征,由題意可知,該男性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而其他染色體

正常,因此該男性染色體數正常但患有唐氏綜合征,B正確;

C、由于14號染色體存在異常(部分片段丟失),在初級精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

聯會時,會有異常聯會現象,C正確;

D、該男性精原細胞雖然14號染色體存在結構變異,但經過減數分裂過程,有可能產生正常

的精子,D正確。

故選A。

12.答案:D

解析:A、形成多倍體過程中染色體發生了成倍的增加,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A正確;

B、由題圖可知雜交種1是三倍體含有紅鯽魚的2個染色體組和團頭魴的1個染色體組,減數

分裂時出現聯會紊亂而不育,因此對自然環境中的魚類資源干擾較小,B正確。

C、題圖中雜種3(5n=172,RRBBB)是由雜種2(4n=148,RRBB)和團頭魴(2n=48,

BB)雜交產生的,由此推測雜交種2可能產生了與體細胞染色體數相同的配子(4n=148,

RRBB),并與團頭魴產生正常的配子(n=24,B)相結合而產生雜種3(5n=172,

RRBBB),C正確;

D、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的后

代的現象,而雜種3(5n=172,RRBBB)含有紅鯽魚的2個染色體組和團頭魴的3個染色體

組,減數分裂時出現聯會紊亂而不育,所以雜交種3的獲得說明雜交種2與團頭魴存在生殖

隔離,D錯誤。

故選D

13.答案:C

解析:A、LDL受體缺失,則LDL不能將膽固醇運進細胞,導致血漿中的膽固醇含量升高,

A正確;B、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PCSK9基因的某些突變不一定會導致PCSK9蛋白活性發

生改變,則不影響血漿中LDL的正常水平,B正確;C、引起PCSK9蛋白活性增強的基因突

變會導致細胞表面LDL受體數量減少,使血漿中膽固醇的含量增加,C錯誤;D、編碼

apoB-100的基因失活,則apoB-100蛋白減少,與血漿中膽固醇結合形成LDL減少,進而被

運進細胞的膽固醇減少,使血漿中的膽固醇含量升高,D正確。故選C。

14.答案:C

解析:A、相比二倍體馬鈴薯,四倍體馬鈴薯的莖稈粗壯,塊莖更大,所含的營養物質也更

多,A正確;

B、育種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藥(或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因此,若要獲

得單倍體馬鈴薯,可以采用花藥(粉)離體培養的方式,B正確;

C、Gggg細胞復制之后為GGgggggg,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

自由組合,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為GGgg、gggg,故Gggg個體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含有2或

0個G基因,C錯誤;

D、若同源染色體兩兩聯會,GGgg個體自交,GGgg產生的配子為1/6GG、4/6Gg、l/6gg。

依題意,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產生直鏈淀粉,故子代中產直鏈淀粉的個體占1—l/6xl/6=

35/36,D正確。

故選C。

15.答案:D

解析:A、解旋酶在DNA復制過程中可以催化DNA解旋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過程,

轉錄過程解旋不需要解旋酶,需要RNA聚合酶使其解旋,故DNA解旋酶異常,不會影響患

者基因的正常表達,A錯誤;

B、控制早衰病的基因位于第8號染色體上,早衰癥說明細胞衰老受到基因的控制,不能說

明細胞死亡受到基因的控制,因為細胞死亡還包括細胞壞死,細胞壞死不受基因控制,B錯

誤;

C、基因治療是把正常基因導入病人體內有缺陷的細胞中,使該基因的表達產物發揮功能,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細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現象,通過基因治療修復編碼解旋酶的基

因不會早衰,但仍會發生細胞衰老,C錯誤;

D、基因突變可產生新的等位基因,早衰癥患者體內DNA解旋酶缺陷可能是由基因突變引

起,D正確。

故選D。

16.答案:C

解析:A、含環狀染色體的細胞數目越多、染色體環越小(缺失部分越多),對患者危害越

大,A錯誤;

B、患者少數細胞含有47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其中6號染色體有3條,且2條

呈環狀,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變異可用高倍鏡觀察到,B錯誤;

C、染色體核型異常的細胞中雖然多1條染色體,但有2條染色體呈環狀,因此含有的端粒數

目比正常細胞少2個,C正確;

D、患者大部分細胞核型正常,有少數細胞含47條染色體,說明受精卵核型正常,是部分體

細胞發生變異,D錯誤。

17.答案:A

解析:A、通過基因收縮與擴張,迅速適應了各種新的生態環境,說明基因頻率發生了定向

變化,所以深圳擬蘭基因收縮與擴張可以導致其發生進化,A正確;

B、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的改變,不同的生境有利于進化出不

同的蘭花物種,B錯誤;

C、深圳擬蘭的種子容易遠距離傳播和降落到樹上或石頭上,有利于生命的延續,C錯誤;

D、蘭花的全基因組復制事件,即為蘭花復制了一套基因,在復制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突

變,所以產生可遺傳變異,D錯誤。

故選Ao

18.答案:C

解析:A、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

B、一個種群的全部基因構成一個基因庫,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屬于不同種群,B錯誤;

C、基因遷移可能使基因的數目和種類發生改變,從而增加了狐屬種群內的遺傳多樣性,C正

確;

D、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現型,D錯誤。

故選C。

19.答案:B

解析:突變型1葉片為黃色,由基因C突變為C1所致,基因C1純合幼苗期致死,說明突變

型1為雜合子,C1對C為顯性,突變型1為顯性突變,A正確。由題干“突變基因C1轉錄產

物編碼序列第727位堿基由G變為C,相關位置的序列由51CAGAG0變為5、GACAG-3”可

知,突變位點之前的序列對應的氨基酸數為726+3=242,因此,該突變會導致第243位氨基

酸由谷氨酸突變為谷氨酰胺,B錯誤。結合題干“突變型1是由基因C突變為Ci所致,該過

程中產生了一個限制酶酶切位點”分析,圖中I只含1條長度為lOOObp的條帶,則I為基因C

經酶切后電泳的結果;II含2條長度分別約為750bp、250bp的條帶,則H為基因Ci經礙切

后電泳的結果;ni含3條長度不同的條帶,則HI為基因C1與基因C經酶切后電泳的結果,故

C正確。突變型1(C1C)連續自交,已知基因C1純合幼苗期致死,則F1成年植株的基因型

為13CC、2/3CIC,F2成年植株的基因型為3/5CC、2/5CIC,F3成年植株的基因型為7/9CC、

2/9CIC,F3成年植株中黃色葉植株占2/9,D正確。

20.答案:B

解析:因該二倍體植物是自花傳粉植物,有12對同源染色體,且沒有性染色體,所以其最多

可形成12種三體植株,A正確;四倍體應是染色體組數加倍的個體,乙植株自交,子代中會

出現基因型為BBBB的植株,但該種植株仍為二倍體,B錯誤;圖甲所示的細胞中染色體多

一條,所以甲植株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圖乙所示的細胞中有一條染色體部分片段重復,

所以乙植株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C正確;甲植株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BB:b:Bb:

B=l:1:2:2,其自交產生的子代中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個體比例約為l/2xl/2=l/4,D正確。

21.答案:D

解析:A、由題意,團頭魴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