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錯點02確定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條件
目錄
01易錯陷阱
易錯點一、聲音的產生與振源的關系
易錯點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存在
易錯點三、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分不開
易錯點四、對回聲定位的應用易錯
易錯點五、對噪聲概念的理解易錯
02舉一反三—易錯題型
題型一聲音產生的原因
題型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題型三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
題型四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
題型五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
題型六聲音的波形圖
題型七聲與信息
題型八減弱噪聲的途徑
題型九回聲測距
03易錯題通關
易錯點一、聲音的產生與振源的關系
易錯點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存在
【鏈接知識】
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源:物理學中,把正在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只有正在發聲的物體才能叫聲源。一個能
夠發聲但沒有發聲的物體不能稱為聲源。
2.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3.確定聲源:弦樂是琴弦的振動產生的;管樂是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打擊樂是由被打擊樂器
的振動產生的等。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必須借助于介質,或者說聲音必須在介質中傳播。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2.聲波: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我們把這種波叫做聲波。
3.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有關。
(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傳播速度
關系為固液氣。
(2)聲速大小與介質、溫度有關,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4.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
音叫回聲。
5.回聲測距:當聲源靜止時,聲音從發出到碰到障礙物反射回聲源處所走過的距離,是聲源到
障礙物距離的西也。
【陷阱分析】
一、聲音產生條件理解誤區
1、忽略振動本質:很多同學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在具體問題中,容易忽略振動這一本
質
2、對發聲停止條件理解不足:當物體停止振動時,聲音也會停止產生。
二、聲音傳播介質相關易錯點
1、介質特性認識不清: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但不同介質傳播
聲音的速度和效果不同。
2、真空環境下聲音傳播判斷錯誤:明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但有些同學在一些情境中還是會忽
略這一點。
三、聲音傳播概念混淆
1、回聲與原聲概念混淆:回聲是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形成的。有些同學不能準確
區分回聲和原聲,在計算回聲相關問題時,如回聲測距,會因為概念不清而列錯公式。
2、聲音傳播速度與頻率、振幅概念混淆:聲音的傳播速度只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與聲音的頻
率和振幅無關。
【解題技巧】
一、針對聲音產生條件的解題技巧
1、緊抓振動本質:看到與聲音產生相關的題目,首先思考物體是否存在振動。
2、判斷發聲停止依據:當題目涉及發聲停止的情況,直接看物體是否停止振動。
二、應對聲音傳播介質問題的技巧
1、牢記傳播速度規律:牢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規律,即固液氣。
2、注意真空環境特性:只要題目場景涉及真空,就立刻想到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三、區分聲音傳播概念的技巧
1,準確區分回聲與原聲:在涉及回聲的題目中,明確回聲是聲音反射形成的,且回聲測距時,聲音
傳播的路程是實際距離的兩倍。
2、理清傳播速度影響因素:遇到判斷聲音傳播速度影響因素的題目,只考慮介質種類和溫度,不被
頻率、振幅等無關因素干擾。
易錯點三、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分不開
【鏈接知識】
知識點二、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1)頻率: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用字母f表示。
(2)頻率的單位:赫茲,簡稱赫,用符號堰表示。
2.音調與聲源振動頻率的關系: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直,聲音聽起
來越清脆;頻率越低,音調越低,聲音聽起來越低沉。
3.振動發聲的頻率:跟發聲體的形狀、尺寸、材料和松緊程度等有關。
二、響度
1.響度: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度(大小)叫響度。
2.振幅: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
(1)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發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大;發
聲體振動的幅度越小,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小
(2)人聽到的聲音是否響亮,除了跟發聲體發聲時的振幅有關外,還跟人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三、音色
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2.影響音色的因素: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有關,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
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3.辨識聲源:(1)根據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樂器(發聲體)和不同人的聲音。(2)同一發聲體,
如果其結構發生變化,音色也將發生變化。
【陷阱分析】
一、音調相關易錯點
1、與頻率概念混淆: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生活現象對應錯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現象與音調有關,但同學們容易錯誤理解。
二、響度相關易錯點
1、與振幅關系理解偏差:響度主要與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但在實際應用中,
同學們容易忽略其他影響響度的因素,比如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2、聲音大小與音調響度混淆:在描述聲音時,“大”“小”這樣的表述很容易讓人混淆響度和音
調。
三、音色相關易錯點
1、概念理解模糊: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決定的,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我們可以通過音色來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2、受干擾因素影響判斷:在一些復雜的聲音環境中,存在多種聲音混合,這會干擾對音色的判斷。
【解題技巧】
一、音調解題技巧
1、明確頻率決定音調:遇到判斷音調高低的題目,首要任務是確定發聲體振動頻率。
2、結合生活實例理解:利用生活中熟悉的聲音現象來輔助解題。比如女生聲音比男生尖細,這是因
為女生聲帶振動頻率高,音調高。
二、響度解題技巧
1、綜合考慮振幅與距離:解答響度相關題目時,既要關注發聲體的振幅,又要考慮距離發聲體的遠
近。
2、區分“大小”含義:看到描述聲音“大”“小”的表述,先從物理概念出發,明確響度描述
聲音強弱,音調描述聲音高低。
三、音色解題技巧
1、牢記材料結構決定音色:在辨別不同發聲體聲音特性時,只要涉及到區分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
就優先考慮音色。因為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2、排除干擾精準判斷:面對復雜聲音環境,如多種樂器同時演奏或有背景噪音干擾時,先專注于需
要辨別的發聲體本身。
易錯點四、對回聲定位的應用易錯
【鏈接知識】
知識點三、聲音的利用
一、聲音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
(1)蝙蝠覓食: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或昆蟲時會反射回來,
根據回事到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目標的位置;
(2)倒車雷達:利用超聲波探測汽車后方障礙物的是離,告知駕駛員周圍障礙物的情況;
(3)聲吶設備: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特性,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廣泛用于魚群探
測、船舶導航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2.醫用B超
(1)醫生用B型超聲波診斷儀向病人體內發射超聲波,超聲波遇到組織的分界面(不同內臟器
官的分界處、內臟與骨骼分界處以及異物與組織的交界處)時會發生反射,根據反射波滯后于發射
波的時間,可以知道分界面在體內的深度等信息,并轉換成影像,幫助醫生判斷人體內的組織器官
是否正常。
(2)次聲波武器:由于次聲波傳播的距離遠、穿透能力強,且較低頻率的次聲波達到一定強度
時可以致人死亡,因而次聲波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軍事上。
二、聲音傳遞能量
1.將音箱對準火焰,播放音樂。觀察到火焰隨音樂“舞動”。這說明聲音能傳遞能量。
2.醫療:醫生利用超聲波碎石機去除病人體內的結石。
易錯點五、對噪聲概念的理解易錯
【鏈接知識】
知識點四、噪聲及其控制
1.樂音:人們把物體有規律的振動產生的、聽起來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噪聲
(1)從物理學角度:噪聲通常是指哪些難聽刺耳、令人厭煩的聲音,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
時產生的。
(2)從環保的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
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3.噪聲強弱的等級:人們以父貝為單位來表示屬于強弱的等級,分貝符號是理。OdB是人們剛剛
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一聽覺下限。
4.控制噪聲
噪聲一些人們的身心健康,是當今社會的四大公害之一,因此控制噪聲非常重要。控制噪聲一
般從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這三個方面著手。
題型一.聲音產生的原因
1,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幾個實驗中,不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琴弦時,琴聲會消失
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飛濺
C.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部分,感覺喉頭振動
D.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
【解答】解:
A.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琴弦時,琴聲會消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輕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飛濺,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不符合
題意;
C.邊說話,邊用手摸頸前喉頭部分,感覺喉頭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C不符合
題意;
D.把正在發聲的收音機密封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仍能聽到收音機發出的聲音,說明聲音的
傳播需要介質,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題型二.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2,分別撥動古箏的八、十三號弦,如圖所示用同一設置的相機拍攝到兩弦最左擺到b處,最右擺
到c處,靜止時在a處。測出每振動880次,八號弦用時2s,十三號弦用時4s,則八號弦()
IIf<
bi?b;<ic
1u,?au?
ti??
?4''
1t?*
IJ、,
'、;w
A.發出聲音響度比十三號弦大
B.在空氣傳播速度比十三號弦小
C.音調比十三號弦高
D.頻率為220Hz
【解答】解:A、根據圖示可知,八號弦振幅比十三號弦小,故A錯誤;
B、八號弦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十三號弦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相同,故B錯誤;
CD、每振動880次,八號弦用時2s,十三號弦用時4s,則八號弦的頻率為fi=嚶區=440Hz,
十三號弦的頻率為f2'=縹冬=220Hz,八號弦音調比十三號弦高,故D錯誤、C正確;
故選:Co
3.如圖是小明同學自制的水琴,他吹奏圖中的A瓶,確定A瓶發mi(3)音,則吹奏中可能發同
一音階do(1)音的瓶子是()
H-
甲乙從丙丁
A.丙或丁B.乙或丙C,甲或乙D.甲或丁
【解答】解:(1)如果用嘴向瓶口吹氣,發聲的主體是空氣;A瓶發mi(3)音,發同一音階do
(1)音的瓶子發出的音調更低,則空氣柱更長,
故選:Co
題型三.響度與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關系
4,監測器測得發聲體發出聲音的特性如圖甲和圖乙所示,由此可知(
,頻率聲音強弱的等級
時間時間
'777777777777',0
圖甲圖乙
A.發聲體每秒振動的次數不變
B.發聲體的振幅變大
C.聲音的響度不變
D.聲音的音調降低
【解答】解:AD、從圖甲可知,頻率不變,即每秒振動次數不變,所以發出聲音的音調不變,故
A正確,D錯誤;
BC、從圖乙可知,聲音強弱的等級變小,即振幅降低,所以響度變小,故BC錯誤;
故選:Ao
5.無其它聲音干擾下的廣場中,揚聲器持續發一個音調、強弱不變的音“嗚”,用分貝儀測出的聲
音強度用A表示,分貝儀與揚聲器距離用s表示,A與s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則()
A.距離s越長,測得的聲音頻率越低
B.聲音在傳播時,揚聲器的紙盆振幅不變
C.聲音在傳播時,每秒內振動的次數減少
D.聲音傳播得越遠,分貝儀測得的聲音響度不變
【解答】解:A、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頻率的大小與響度無關,故頻率不變,故A錯誤;
B、揚聲器發的是強弱不變的音,即在揚聲器處聲音的響度不變,則揚聲器的紙盆振幅不變,故B
正確;
C、聲音在傳播過程中,每秒內振動的次數的多少與響度的大小無關,故C錯誤;
D、由圖像可知,聲音傳播得越遠,分貝儀測得的聲音響度越小,故D錯誤。
故選:Bo
題型四.根據音色辨別發聲體
6.課外興趣小組利用手機聲音傳感器軟件探究音叉和笛子聲音的波形,得到如圖所示波形(振幅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響度相同
題型五.音調、響度、音色的比較
7.把大小和材質都不同的甲、乙(如圖1所示)兩個水杯分別放在圖2中。點處,小凱用木筷敲
杯子發出聲音,用專業儀器在P點測得相關數據如表一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OP
甲乙
圖2
頻率f(Hz)聲音強弱等級(dB)
甲40050
乙60030
A.甲與乙相比,乙的音調低
B.與乙相比,甲發聲的響度較大
C.甲、乙的音色相同
D.快速敲擊甲杯,其音調將會升高
【解答】解:A、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單位用Hz表示,由表格數據可知,乙的
頻率值600Hz高于甲的頻率400Hz,故甲與乙相比,乙的音調高,故A錯誤;
B、響度是聲音的大小,由表格數據可知,甲的分貝值50dB高于乙的30dB,則甲和乙相比,甲
的響度更大,故B正確;
C、甲、乙兩個水杯材質不同,發聲體不同,故音色不相同,故C錯誤;
D、音調由聲源振動頻率決定,與敲擊頻率無關,故D錯誤。
故選:B=
題型六.聲音的波形圖
8.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同一個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丙丁
A.甲、乙是不同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B.甲、丁兩種聲音的響度不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調高
D.乙、丁兩種聲音的音色相同
【解答】解:A、甲、乙波形相同,是同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故A錯誤;
B、甲、丁兩種聲音的振幅相同,則響度相同,故B錯誤;
C、丙的振動頻率比乙的振動頻率快,因此丙一定比乙的音調高,故C正確;
D、乙、丁波形不相同,則兩種聲音的音色不相同,故D錯誤。
故選:Co
9.老師把振動頻率為500Hz鋼尺的聲波信號輸入示波器后,在2毫秒內顯示的波形如圖1所示.
4cm
(1)當老師把同種材料和結構,振動頻率為250Hz鋼尺的聲波信號輸入同一示波器,波形圖應
該是圖2中的=
(2)當老師將圖1中頻率為500Hz鋼尺的聲波響度減小后,輸入同一示波器。請在圖3中畫出
此時大致的波形圖。
【解答】解:(1)若把另一種頻率為250Hz的聲波信號輸入同一設置的示波器,頻率應該是減小
的,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圖形中BC的物體振動的頻率不變,只有A振動頻率變慢,
(2)由于該波的振幅變小,故響度變小,所以波形如下圖所示:
10.(多選)如圖是甲、乙、丙三種聲音在不同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和丙音調相同B.甲和乙的音調相同
C.乙的響度最大D.甲和丙的響度相同
【解答】解:AB、甲、乙、丙中,甲和丙振動的頻率不相同,因此音調不相同,甲和乙振動的頻
率相同,因此甲、乙音調相同,故A錯誤、B正確;
CD、甲和丙波形的振幅相同,因此它們的響度相同,甲、乙、丙中波形振幅最大的是乙,因止匕
響度最大的是乙,故CD正確。
故選:BCDo
題型七.聲與信息
11.中華古詩詞和俗語中蘊含著豐富的聲學知識,下列有關聲學知識的理解正確的是()
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液體可以傳聲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能量
D.“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辨別猿的叫聲
【解答】解:A.“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A錯誤;
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液體可以傳聲,故B正確;
C、“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明聲音可傳遞信息,故C錯誤;
D、“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辨別猿的叫聲,故D錯誤。
故選:Bo
題型八.減弱噪聲的途徑
12.莆田九鯉燈舞,源于唐代,成于宋元,盛于明清,是一種具有文化價值的莆田地方特色傳統民
俗表演活動,被列為福建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者身
著古裝、手持魚燈、腳系銅鈴,表演時風簫聲動、玉壺光轉、腳動鈴響。陣法靈活多變,聲樂
古樸動人,讓人如癡如醉。關于莆田九鯉燈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銅鈴和戲曲播放器產生的聲音都是樂音
B.舞者越用力跳躍,銅鈴振動幅度會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
C.人們能聽到銅鈴聲,是由于空氣振動產生聲音的
D.現場喧囂熱鬧,圍觀的家長幫小孩捂住耳朵,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解答】解:A、銅鈴和戲曲播放器產生的聲音如果影響到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也是噪
聲,故A錯誤;
B、舞者越用力跳躍,銅鈴振動幅度會越大,銅鈴振動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B正確;
C、人們能聽到銅鈴聲,是由于銅鈴振動產生聲音的,故C錯誤;
D、現場喧囂熱鬧,圍觀的家長幫小孩捂住耳朵,是為了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Bo
題型九.回聲測距
13.如圖(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
收超聲波脈沖信號,根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i、
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兩次超聲波信號,ni、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l、P2經反射后的信號。
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i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6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假
設被測汽車沿直線勻速行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0.2s
B.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408m
C.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136m
D.汽車的行駛速度是40m/s
【解答】解:
(1)圖b中Pi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3.6s,每小格表示的時間t=^=0.4s;故A錯誤;
(2)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超聲波)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ti=^xO.4sX3=
0.6s,
因為V=I,
所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s1=vt1=340m/sX0.6s=204m,故B錯誤;
(3)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所用的時間t2=*x0.4s><2=0.4s,
因為v=
所以測速儀第二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S2=vt2=340m/sX0.4s=136m,故C正確;
由于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在逐漸減小,說明汽車逐漸靠近測試儀;
(4)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
s=si-s2=204m-136m=68m,
這段距離用時:
t=At+t2-ti=3.6s+0.4s-0.6s=3.4s,
汽車的速度:
v汽車==20m/s,故D錯誤。
故選:Co
14.如圖甲,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可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并根據發出
信號和接收信號的時間差,可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圖乙中Pi、P2是測速儀兩次發出超聲波的
時刻;ni、n2是測速儀接收前后兩次汽車反射回來信號的時刻。已知Pl、P2之間的時間間隔公
t=0.9s,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若汽車是勻速行駛的,則根據圖乙可知,圖中
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s,汽車行駛的速度是m/s(第二空,結果保留
一位小數)。
a
甲
|IM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o;1;23;4;5
'---V---4---------------------?
n
耳niP22
乙
【解答】解:
(1)根據圖示可知,Pl、P2間隔的刻度值為30個小格,而Pi、P2之間的時間間隔At=o.9s,因
此每小格表示的時間為0.03s;
(2)Pi、ni之間間隔的刻度值為12小格,所以對應的時間為0.36s;
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9小格,所以這兩點之間對應的時間為0.27s;
Pl、ni之間的時間為超聲波第一次從測速儀發出后遇到行進的汽車又回來所用的時間,所以超聲
1
波傳播到汽車所用的時間ti為&x0.36s=0.18so
則汽車在接收到Pi的信號時汽車與測速儀之間距離:si=vti=340m/sX0.18s=61.2m;
同理可求出汽車在接收P2信號時汽車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s2=vt2=340m/sXx0.27s=45.9m;
由此可知,汽車在接收到Pl、P2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內前進的距離:s=61.2m-45.9m=15.3m;
汽車前進15.3m所用的時間為汽車接受到Pl、P2兩個信號的時刻對應于圖中Pini的中點和P2n2
的中點,其間共有28.5小格,即汽車在接收到Pi、P2兩個信號所用的時間:t=28.5X0.03s=0.855s,
汽車的速度:v=*需=17.9m/s。
故答案為:0.03;17.9o
1.某小組同學利用一些長短、粗細、材料不同的琴弦,進行探究“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
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粗細、材料在圖(a)中已標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細相同,琴弦b
最粗;琴弦a、b、c的長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
致。
(1)若他們想研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選填"a”、“b”、
“c”或"d”)。
(2)為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某同學選擇琴弦b和c進行研究,此選擇
(選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o
(3)如果要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選擇琴弦(選填符號a、b、c或d),
這種研究方法叫法。
(4)如圖(b)所示,是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振幅與時間關系的波形,其中聲音音調相同
的圖是,響度相同的圖是。
【解答】解:(1)研究音調高低和琴弦長度的關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細相同,由圖(a)和題
意可知,應選擇琴弦a和d。
(2)b和c的長度相同,材料不同,粗細不同,沒有控制材料相同,不能探究音調高低跟琴弦粗
細的關系。
(3)如果要研究“琴弦音調高低與材料的關系”,應該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材料,琴
弦a、c符合題意,這種研究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4)圖b:對比甲、乙可知,波峰和波谷的個數都相同,說明振動快慢(頻率)相同,故甲、乙
聲音的音調相同;
對比乙、丁可知,波振動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乙、丁聲音的響度相同。
故答案為:(1)a、d;(2)不可行;沒有控制材料相同;(3)a、c;控制變量;(4)甲、乙;乙、
To
2.小明同學研究了均勻拉緊的琴弦發音頻率與弦長的關系,并記錄了實測的數據(如表所示)。
音名中央CDEFGABc
12345671
唱名(CDoReMiFaSolLaSiDo'
調)
頻率/Hz264297330352396440①528
8431
弦長1-1-1-14C④3-1
9543152
(1)由上表可知均勻拉緊的琴弦發音頻率隨弦長的變長而(選填“不變”、“變大”、“變
小”)。
(2)請你根據記錄表中的有關數據,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①②中應該填寫的數據:
①;②O
(3)小華選用以上琴弦和兩個一次性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
外一個同學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仍然能”或“不能")聽到聲音,
這是由于;在使用“土電話”時,琴弦(選填“松弛”或“拉緊”)
聽到的聲音效果要更好。
【解答】解:(1)觀察“頻率”以及“弦長”的數據可知,頻率隨弦長變長而變小。
(2)分析表格中頻率和弦長兩行數據可知,均勻拉緊的琴弦發音頻率與弦長近似成反比。
A
=;故弦長一行第6格的數值為:16=八;=|1。
對于中央C和A有:1=
/6A
=三,第7格的數值為:f7=畢1=lx2^4Hz=495Hzo
對于中央C和B有:/7
k’7用
(3)小華選用以上琴弦和兩個一次性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
外一個同學用手提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則琴弦不會振動,所以聽的一方不能聽到聲音;在使用
“土電話”時,琴弦越緊,傳播聲音的效果要好一些,聽到的聲音效果要更好。
故答案為:(1)變小;
3
(2)495;-1;
(3)不能;琴弦無法振動;拉緊。
3,鑒于疫情防控形勢,為保障師生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3月15日開始,臨沂市各級各類
學校(含幼兒園),除能實行全封閉管理的高三年級之外,全部開始線上教學。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A.教師講課的聲音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B.調節耳麥的音量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
C.關閉房間的門窗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依據響度可聽出是哪位同學正與老師互動
【解答】解:A、教師講課的聲音是老師的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調節耳麥的音量時,耳麥的振幅發生改變,所以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故B錯誤;
C、關閉房間的門窗可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正確;
D、能聽出是哪位同學正與老師互動,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故D錯誤。
故選:Co
4.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醫學上用B超檢測胎兒的健康狀況,是利用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B.演奏小提琴時,手指在琴弦上不同位置按壓,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響度
C.我們能分辨出小提琴和小號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
D.靠近居民區的高速公路,兩旁通常裝有隔音墻,是為了防止噪音的產生
【解答】解:A、醫學上用“B超”檢查身體,是利用聲波可以傳遞信息,從而知道身體內部是否
有疾病,故A正確;
B、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長度,琴弦振動的頻率會不同,所以聲音的音調就會發生
變化,故B錯誤;
C、我們能分辨出小提琴和小號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
D、靠近居民區的高速公路,兩旁通常裝有隔音墻,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Ac
5.如圖所示,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速度可達120km/h,此時車內聽到的噪聲有風噪、胎噪和
發動機噪聲,因此高速行駛時都會關閉車窗。關于此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關閉車窗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高速公路旁植樹種草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減速下高速時風噪聲減小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胎噪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解答】解:A、關閉車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錯誤;
B、高速公路旁植樹種草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正確;
C、減速下高速時風噪聲減小是聲源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
D、胎噪聲是輪胎和地面相互摩擦時產生的振動產生的,故D錯誤。
故選:Bo
6.司機朝著山崖以20m/s的速度行駛,看到前方有丁字形路口,便鳴笛一聲以示警告將要上路的
行人或車輛(車速保持不變),鳴笛后經對面山崖的反射4s后便聽到了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
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4s內車行駛的路程是多少?
(2)鳴笛時車離山崖有多遠?
(3)聽到回聲時車離山崖有多遠?
【解答】解:
(1)由v=*可得在t=4s的時間內,貨車行駛的距離:
si=vit=20m/sX4s=80m,
(2)聲音傳播的距離:
S2=V2t=340m/sX4s=l360m,
設司機鳴笛時貨車到山崖的距離為S,
則:2s=si+s2,
11
s=2(si+s2)=2(80m+1360m)=720m;
(3)司機聽到回聲時車距山崖:
s'=s-si=720m-80m=640mo
答:(1)4s內車行駛的路程是80m;
(2)鳴笛時車離山崖有720m;
(3)聽到回聲時車離山崖有640m。
7.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
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的指向性。
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
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
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
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一艘潛艇靜止在海面下某一深度
處,向下發出超聲波,經過4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聲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500m/s,
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m/s)。求:
(1)潛艇在該深度處時距離海底的深度為多少m?
(2)探測海底深度后該潛艇浮出水面,在水面上以72km/h的速度向靠近山崖的方向做勻速直線
運動。若它距前方山崖1080m時,向正前方的空氣中水平發出一列超聲波信號,則從發出信號到
接收到山崖反射回來的信號需要多少S的時間?
(3)潛艇避開山崖后,繼續以72km/h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向正前方的空氣中水平發出超聲
波信號,檢測到航行的正前方海面上有一正在運動的不明物體。為了檢測不明物體運動的速度,
潛艇繼續發出兩列超聲波信號,經過1.7s潛艇接收到第一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再過9.6s接
收到第二列反射回來的超聲波信號。若兩列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10.45s,且整個過程中潛艇
和不明物體都在同一條直線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不明物體運動的速度為多少m/s?
【解答】解:(1)潛艇在該深度處時距離海底的深度為:
11
h=2Vt=2X1500m/sX4s=3000m;
⑵V艇=72km/h=20m/s,si=1080mX2=2160m,則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山崖反射回來的信號
需要的時間為:
_S]_2160m
S,
"一u始—340m/s+20m/s-
(3)不明物體第一次遇到超聲波信號時的距離:S2=(v聲+v艇)x1xt2=(340m/s+20m/s)X
1
2xl.7s=306m;
此過程中超聲波信號所用時間為:t2'=3=湍%=0.95,
同理:第二次發射到受到超聲波信號時的時間差為:U=10.45s-9.6s=0.85s,
11
不明物體第二次遇到超聲波信號時的距禺:S4=(v聲+v艇)Xxt4=(340m/s+20m/s)x|x0.85s
=153m;
此過程中超聲波信號所用時間為:t4'=#=鼎%=0.45s,
潛艇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遇到超聲波信號時通過的距離為:S3=vMt3=20m/sX10.45s=209m,
不明物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遇到超聲波信號時通過的距離為:
s物=$3+$4-s2=209m+153m-306m=56m,
時間為:ts=t3+t4,-t2'=10.45s+0.45s-0.9s=10s,
RCl>i$物56m
所以,v物=廠=下==5.6m/s。
。物,us
答:(1)潛艇在該深度處時距離海底的深度為3000m;
(2)從發出信號到接收到山崖反射回來的信號需要6s;
(3)不明物體運動的速度為5.6m/s。
8,聲波在海水中傳播衰減程度遠小于電磁波。聲吶就是利用聲波在水中的傳播特點來對物體進行
定位和測速的。如圖是一艘靜止軍艦上的聲吶裝置的顯示器所顯示出聲波信號發出與接收的情
況,圖中Pi、P2是聲吶發出的信號,ni、112分別是Pl、P2被不明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如果
Pl、P2之間的時間間隔At=LOs,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v=1500m/s,不明物體是沿直線正
對著軍艦勻速行駛。求:
(1)信號Pi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
(2)不明物體從接收到第一次信號到接受到第二次信號過程中,行駛的距離是多少米?
(3)求不明物體的速度。
LLL11?11Mill11|11Mill111—--------11111I11IIIII?II□□□□
012242526
【解答】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從信號P1到接收到信號ni經歷的時間為24s,
根據v=:可得,信號Pi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
1
s=vt=1500m/sXX24s=18000m;
(2)從圖中可以看出,從發出信號P2到接收到信號112經歷的時間為23.9s,
根據v=]可得,信號P2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
1
s'=vt'=1500m/sXx23.9s=17925m;
不明物體移動的距離為:
△s=s-s'=18000m-17925m=75m;
(3)如圖:
單程時間ti
n,.二,m
f?|蘆1列波與物I體相遇時第2列波傳播用時為tL[s]
第一列波單程運動的時間ti=竽=12s,
第二列波單程運動的時間12=當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年圣誕節酒店宣傳方案范文(9篇)
- 一般施工方案
- 路燈節能改造工程規劃設計方案(參考范文)
- 跨境金融保障措施實施方案
- 精神衛生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模板)
- 供水管道換新改造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 湖北經濟學院《微機保護及其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職業學院《隨機信號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新媒體編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杭州醫學院《微機與微控制器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運行維護規范
- 多聯機電控常見故障及維修(課堂PPT)
- 生命體征的測量ppt課件
- DLT667-1999(IEC60870-5-103)規約詳解
- 水中氯離子測定方法
- 心臟體格檢查教案(共5頁)
- 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
- 絕對干貨污水處理廠經濟評價表(全)
- 外貿中英文商業發票
- 單相橋式逆變電路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