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年新高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1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某歷史事件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說:“它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边@場運動的歷史意義是()A.無產階級政黨從此光榮誕生 B.標志著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C.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基本完成 D.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費誼指出,秦“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措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終于敗亡?!柏M不哀哉”。這一記載主要說明()A.漢代士人對秦的文化政策反思 B.秦朝亡于法家殘酷的刑罰思想
C.焚書坑儒政策不利于文化傳承 D.秦朝缺乏忠臣謀士導致秦滅亡3.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強制要求鮮卑族貴族改漢姓,還通過圓丘祭天、方澤祭地、辟雍興教化等方式倡導儒家禮儀建筑。孝文帝這些舉措()A.削弱了鮮卑貴族的地位 B.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D.順應了民族交融的趨勢4.乾隆年間,西洋畫家郎世寧等奉命繪制《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該圖采用中西結合的繪畫方式,既形象地再現了宏大的戰爭場景,又具體入微地刻畫了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兵馬陣式、攻防設施、作戰方式、后勤供給、軍事地理等細節和要素。該圖()A.兼具藝術性與史料價值 B.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C.夸大了皇帝的文治武功 D.成為話本的重要素材5.1916年,一位學者說:“晚清思想文化史的進程展示了一種特殊的現象:先進思想家從西方引進,并以微弱的資產階級經濟關系和職能集團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現代化觀念與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樣漂浮在廣闊的鄉土文化帶的上空。……”這則材料實質A.批判近代洋務派的中體西用 B.反對宣傳西方啟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傳西方啟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資產階級宣傳啟蒙思想的作用6.“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販營生而奢華漸起,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也。聲氣遠播之后,內地婦女之妄想自由,誤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滬,父母丈夫不能阻也?!保ā哆m可齋記言》)材料主要反映了()A.婦女熱切追求新式生活 B.農村小農經濟逐漸解體
C.資本主義近代工業興起 D.婦女深受封建禮教束縛7.1945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為爭取和平,毛澤東等人不顧個人安危與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雙方簽署《雙十協定》,此次談判史稱()A.重慶談判 B.北平談判 C.上海談判 D.汪辜會談8.1960年,3萬余名河南林縣人打著“劈開太行山,勢把山河重安排”的旗號,歷經十年,開鑿出被西方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改變了林縣缺水的困境。這反映出()A.“文革”時期的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B.水利建設的“浮夸風”現象嚴重
C.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高漲 D.中國經濟建設成果引起西方關注9.如表是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中越雙方的一些意見。據此可知,當時中國致力于()越南意見中方意見闡述了關于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基本立場,即“和平、統一、獨立、民主”周恩來表示支持越南的意見越軍是反抗殖民侵略,爭取印度支那民族解放的主力軍,所以三國問題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解決周恩來與其他兩國代表接觸后指出,三國的國情不同,應區別對待。如作為一個整體來解決,會刺激西方國家,甚至會導致美國直接出兵A.推廣“求同存異”的方針 B.打擊西方對印度支那的殖民企圖
C.緩和印度支那的緊張局勢 D.領導社會主義陣營對抗美國侵略10.在波斯帝國對外征服的過程中,波斯人認為米底人的衣服漂亮,就穿米底人樣式的衣服。他們看到埃及的鎧甲堅固優良,作戰時又穿埃及的鎧甲。只要他們認為是美好的,就立刻把它拿過來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反映出()A.古代文明徹底打破了地域局限性 B.波斯人善于向其他民族學習
C.波斯的強盛根源于吸收外來文化 D.波斯人不注重保護傳統文化11.美國學者帕爾默認為,人們長期盼望的冷戰結束,并沒有帶來“歷史的終結”或者人類沖突的終結。在21世紀開始的幾年里,世界陷入一系列沖突,反映了當代民族主義、全球經濟競爭及富于戰斗性的種族和文化身份認同的深層力量。這些沖突到處因執著的宗教信仰和悠久的歷史記憶而強化。該學者認為()A.冷戰的結束宣告了兩極格局的瓦解 B.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消除文化沖突
C.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相互依存度劇增 D.世界依然面臨著復雜而多元的沖突12.貴族出身的法國生物學家布封伯爵(1707-1788)大膽地表示,假如《圣經》不明確表示出來的話,人們會去為馬和驢,猴子和人尋找共同的起源。不過他后來把這句話收回了。這表明()A.近代自然科學由此興起 B.科學進步受傳統勢力阻礙
C.階級出身決定其思想水平 D.進化論已被人們廣泛接受13.1871年12月,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初到美國時,他的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引來無數好奇的圍觀者,這刺激他剪掉發髻并訂制西式禮服。1872年11月,巖倉具視拜見英國女王時已經是全身西式裝扮。這一變化說明()A.維新官員積極踐行“文明開化” B.日本社會生活開始西化
C.社會習俗的轉變引領改革浪潮 D.巖倉使團重視外交禮儀14.中世紀大學誕生之初,受羅馬教廷影響較大。伊麗莎白一世于1559年派出了劍橋大學管理委員會對劍橋大學進行管理。該委員會規定:只有在通過品格和正統思想的考察且獲得新教教主的許可證之后,方可從事教學,要求大學畢業生必須要宣誓效忠王室才能獲得學位。材料從側面反映了()A.大學的世俗化程度加深 B.王室強化對大學的干預
C.大學人文主義得到發展 D.羅馬天主教勢力茍延殘喘15.王安石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規定“學問和品行最優者,可以不經過科舉考試直接出任官職?!边@說明他()A.看到了科舉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辦學的發展
C.產生了否定科舉制度的思想 D.認為地方教育大有發展16.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議會先后通過了《疾病保險法》《意外事故保險法》《傷殘及養老保險法》等法律,以社會保險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強制性的由國家為勞動者提供生活風險保障的制度,內容涵蓋了養老、醫療、工傷等各個領域。德國此舉()A.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提升了社會保障的能力
C.建成世界首個福利國家 D.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17.[中國的農業現代化]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政府穩步地推進土地改革,恢復農業生產。1952年,全國農業總產值為461億元,比1949年增長41.4%;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18萬噸增加到1952年的16391.1萬噸,比解放前最高產量高出9.28%,比1949年增長5.1%;棉花總產量由1949年的44.44萬噸增加到130.37萬噸,比1949年增長193.7%,年均增長42.2%,比解放前最高年產量高出53.60%;其他農副產品產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幾蕴K星《新中國經濟史》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農業產業基礎薄弱,1952年中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僅18.4萬千瓦,1978年為1.2億千瓦,2019年中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3億千瓦。1949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不到20%,改革開放初期也僅27.0%,而到2019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59.2%,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超過95%。長期以來中國農業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等化學品大量投入,但2015年以來中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實現負增長,2019年中國化肥施用量相較于2015年降低了10.3%,農藥使用量降低了18.3%。——摘編自魏后凱、崔凱等《面向2035年的中國農業現代化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49—1952年新中國農業發展的原因和意義。(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的特點。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倫改革的第一個重大措施是頒布“解負令”。平民所欠公私債務一律廢除,雅典公民淪為債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負債而押出土地變為“六一漢”的人……重新成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負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貴族階級祖傳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貸收進的抵押土地仍歸貴族所有,貴族階級的優越經濟地位并沒有受到摧毀性的打擊。第二項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財產資格劃分公民等級,取消以前的貴族、農民、手工業者三等之分……第一等級可任執政、司庫及其他一切官職;第二等級與第一等級同,唯不得任司庫;第三等級可任低級官職;第四等級則依舊不得擔任一切官職,但可以和其他等級一樣出庭擔任陪審法庭的陪審員。
材料二我所給予人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勢有財之人,也一樣,我不使他們遭受不當的損失。
——梭倫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梭倫消除貴族與大眾之間的沖突的主要措施。
(2)根據材料一、二,梭倫針對貴族與大眾之間的矛盾采取了怎樣的處理原則?
(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梭倫改革有何借鑒意義?三、開放性試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派京戲,又稱南派京戲,是發端于清末民初上海的改良京劇。如表所示為近代海派京戲的部分知名劇目的簡介。
海派京戲部分知名劇目簡介首映時間劇目簡介1901年《黨人碑》以北宋書生謝瓊仙的故事來影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一事。作者化用譚嗣同的詩歌在劇中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卻長歌當哭”1904年《瓜種蘭因》(又名《波蘭亡國慘》)據波蘭被瓜分的真實歷史改編,影射晚清時期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局面1908年《黑籍冤魂》(“黑籍”指鴉片)改編自同名小說,以一個家族五代人的視角展現鴉片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情況。采用話劇加唱的演繹方式,并在演出當場出售戒煙藥。演出團隊遭到鴉片販子來信恐嚇,也收到法國駐上海領事赴法演出的邀約1910年《明末遺恨》取自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后到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期間的歷史,劇中扮演崇禎帝的演員,后參加辛亥革命,人稱“革命藝人”——摘編自上海通志館《戲劇人生——滬上百年戲苑逸聞》提取材料信息,圍繞“藝術創新與社會變遷”,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它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并結合所學可知,該運動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D項正確;
A項是指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排除;
B項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排除;
C項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排除。
故選:D。
2.【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指的是秦朝的文化政策,而“使天下之士……措口而不言……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是這種文化政策造成的惡果。所以,這一記載說明了漢代士人對秦的文化政策反思,故A正確。
B項說法片面,C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項理解偏頗,均不符合。
故選:A。
3.【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通過實行改漢姓倡導儒家禮儀等方式,順應了民族融合的歷史大勢,促進了鮮卑族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北魏的發展,D項正確;
材料沒有體現孝文帝改革后鮮卑貴族的地位遭到削弱,排除A項;
材料體現的是孝文帝的改革的政治和社會措施,不能促進經濟發展,排除B項;
北魏并未實現大一統,排除C項。
故選:D。
4.【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圖由西洋畫家郎世寧等人繪制,融合中西技法,既以宏大場景展現藝術性,又以寫實手法詳細描繪武器裝備、兵馬陣式等細節,為研究清代戰爭史提供直觀資料,故兼具藝術與史料價值,A項正確;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多見于傳統文人畫,而此圖以西方寫實為主,強調細節刻畫,排除B項;材料僅客觀記錄戰爭場景,未體現對皇帝功績的夸大,排除C項;材料強調該圖兼具藝術性與史料價值,“成為話本的重要素材”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D項。
故選A。
5.【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材料通過形象的比喻,指出了晚晴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缺陷,即西方啟蒙思想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相結合,在宣傳西方思想的時候披著傳統經學的外衣,體現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充分以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故本題選C。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戊戌變法·維新思想的特點6.【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禮教鮮存”、“內地婦女之妄想自由,誤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滬,父母丈夫不能阻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婦女熱切追求新式生活,故A項正確.
BC兩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D項與題干相反,應排除.
故選A.
7.【答案】A【解析】A.根據題干中“1945年8月“、“《雙十協定》“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所述指的是重慶談判,故選A。
BCD.北平談判于解放戰爭后期舉行,上海談判是中國為重返世貿組織而進行的,汪辜會談是關于大陸與臺灣關系的會談,均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選A。8.【答案】B【解析】“文革”從1966年開始,故排除A.
材料“劈開太行山,勢把山河重安排”明細具有浮夸的因素,并不能體現熱情高漲.故B正確,排除C.
紅旗渠不是經濟建設成果,故排除.
故選B.
9.【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和平、統一”“會刺激西方國家,甚至會導致美國直接出兵”及所學知識可得出中國政府希望緩和印度支那的緊張局勢,C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求同存異”方針是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排除A項;
中方兩個意見的共性是求和平,并不針對西方殖民主義,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抗美國侵略”與材料“會刺激西方國家,甚至會導致美國直接出兵”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10.【答案】B【解析】材料“波斯人認為米底人的衣服漂亮,就穿米底人樣式的衣服。他們看到埃及的鎧甲堅固優良,作戰時又穿埃及的鎧甲。只要他們認為是美好的,就立刻把它拿過來變成自己的東西”體現了波斯學習別的民族的長處和優點,體現了波斯人善于向其他民族學習,B正確;A錯在“徹底”,排除;C錯在“根源”,排除;
D說法錯誤,排除。故選:B。
11.【答案】D【解析】從材料“冷戰結束,并沒有帶來‘歷史的終結’”“世界陷入一系列沖突”等信息,可以看到世界依然面臨著復雜而多元的沖突,D項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帕爾默認為冷戰之后,世界面臨更加頻繁的沖突,沒有提及兩極格局的瓦解,排除A項;
“消除文化沖突”的說法絕對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可以減少文化沖突,排除B項;
材料主要反映21世紀的文化沖突,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C項。
故選:D。
12.【答案】B【解析】材料“《圣經》不明確表示出來的話,人們會去為馬和驢,猴子和人尋找共同的起源。不過他后來把這句話收回了”強調,如果不是《圣經》的阻礙,人們會為馬和驢,猴子和人尋找共同的起源,體現了宗教對科技進步的阻礙,B項正確;
近代自然科學早在15世紀就已經興起,排除A項;
C項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
1859年《物種起源》標志著進化論的誕生,排除D項。
故選:B。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期間,改易自己的發型和服飾,完全變成西式裝扮,體現了巖倉具視作為維新官員積極向西方學習的行為,A項正確;
題干材料涉及日本考察團在歐美考察期間發生的事情,不能說明日本社會生活開始西化,排除B項;
材料只有巖倉具視一人的變化,未體現“改革浪潮”,排除C項;
D項是對材料的誤讀,“重視外交禮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
故選:A。
14.【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國王派出機構和人員管理大學,并要求畢業生宣誓效忠王室,從而排擠了羅馬教廷對英國大學的影響,強化了王室對大學的控制,故B項正確。材料雖體現了世俗王權對大學的干預,但并不代表大學的世俗化,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大學的人文精神,故排除C項;D項說法夸大了羅馬天主教勢力受到的影響,故排除。
故選:B。
15.【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解釋的能力。B項沒反映,C、D與史實不符,故選A。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16.【答案】B【解析】德意志帝國“以社會保險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強制性的由國家為勞動者提供生活風險保障的制度,內容涵蓋了養老、醫療、工傷等各個領域”,這一舉措提升了國家的社會保障能力,B項正確;
1871年德意志完成統一,已經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排除A項;
材料無法體現德意志帝國是“世界首個福利國家”,排除C項;
僅從社會保險立法不能說明德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排除D項。
故選:B。
17.【答案】【小題1】發展原因:新中國的成立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或者土地改革使農民從封建制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或者黨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復、發展農業)。
意義: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拘☆}2】特點: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或農業裝備條件大幅改善);農業科技化程度提高(或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18.【答案】(1)措施:經濟上,廢除債務奴隸,因債務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歸原主所有,允許貴族保留祖傳土地;政治上,實行按財產劃分等級參與政權的制度。
(2)處理原則:折中或中庸、調和。
(3)借鑒意義:追求公平公正;兼顧各方利益,防止貧富差距拉大;逐步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19.【答案】示例:
論題:社會變遷與藝術創新相互促進。
闡述:近代海派京戲創作反映現實,新劇的題材與民族危機和政治變革密切相關。上海是中外文化薈萃之地,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中心,新興市民階層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這成為藝術創新的社會根源。清朝末年,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國人的民族民主意識不斷增強,藝術家的家國情懷被激發,紛紛通過創作揭露社會現實,表達理想訴求;這一時期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失敗和革命運動的興起,促進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傳播,藝術家在創作和表演之余,也積極投身社會運動;現實和歷史題材的海派京戲的演出,感染了上海的有志之士,促進了民族覺醒,為辛亥革命在上海的勝利營造了有利文化環境。
總之,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推動了海派京戲的發展與創新,海派京戲立足現實,呼吁救國的創作和演出傳播了進步思想,助推了中國社會的變革。2025年新高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2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為吳王夫差在公元前486年開鑿的邗溝人工運河圖?!短藉居钣洝酚涊d:“吳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掘江通淮,運糧之水路也。”又《水經注》記載:“中瀆水(邗溝)自廣陵北出武廣湖東,陸洋湖西……下注樊良湖,東北出博芝、射陽二湖……乃至山陽矣?!庇纱丝梢?,邗溝的開鑿()A.旨在加強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B.促進當時江南農業快速開發C.反映春秋時期歷史發展態勢 D.使吳越地區成為工商業中心2.《秦律》規定的刑罰種類繁多,有死刑、肉刑、徒刑、還有野蠻的連坐刑和族刑等。漢文帝時廢除部分殘損肢體的肉刑?!短坡伞酚兄髦\從重、隨從減輕,犯罪者自首可酌情減免、區分故意和過失等規定,還對老、幼、廢疾和婦女在一定條件下避免刑罰。由此可見()A.秦法嚴苛致階級矛盾激化B.儒家思想推動刑罰人性化C.古代法律體系日益規范化D.所同從野蠻走向理性文明3.“釋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擇其所樂而居之”;“富室多是外郡寄寓之人,蓋此郡鳳凰山謂之客山,其寄寓人,多為江商海賈……”;“取士不問家世”、士人還能在趕考途中以“販鹽為事”。上述現象反映了宋代()A.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B.經濟繁榮推動觀念改變C.社會環境寬松流動性強 D.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4.王夫之認為,“能”(思維)“所”(認識對象)有內外的區別:“所”著于人倫物理之中,“能”取諸耳目心息之用,“所”不在內,故心如太虛,有感而皆應;“能”不在外,故為仁由己,反己而必誠。王夫之的思想主張()A.突破了傳統政治倫理 B.摒棄了“格物致知”的治學方法C.強化了主流意識形態 D.體現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5.清前期,在土地租佃契約中,地主與承佃者往往是五五平分糧食收益。但在四川自貢鹽井開發“年限井”契約中,地主所占的股份占比一般只有13.3%-23.3%之間,投資人占其中的86.7%-76.7%左右不等;在“子孫井”契約中,地主更是將鹽井股份永久的贈送給投資人。這些現象()A.有效解決了鹽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 B.反映土地租佃關系普遍C.反映了經濟發展推動商業行為發展 D.促使契約精神由此萌發6.19世紀后期設立的新式官辦學堂,從學校的門類來看,新式學堂主要有外國語學校、技術學校和軍事學校。它們的設置不考慮其在教育系統中的位置,或者說其與既有教育系統的上下銜接,考慮的更多是語言、技術、軍事等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材料中強調晚清時期新式教育的興辦()A.受到外力強烈沖擊B.具有全面變革的思路C.凸顯救亡圖存色彩D.適應了西學東漸潮流7.由下表可知()民國初期中國創設資本額在1萬元以上的民族工礦企業統計時間(年)新設企業(家)資本額(萬)年均新設企業(家)年均資本額(萬)1912—191316.42396.98.21198.51914—191853911934107.82386.81919—192267321235.3168.255308.81923—192760810322.7121.62064.5A.民族資本主義由盛轉衰 B.民族工業深受國際局勢影響C.近代企業在曲折中發展 D.西方列強經濟侵略日益減少8.1930年中共中央機關刊報指出:以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農村包圍城市可以取得勝利,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事實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沒有城市做領導,則任何鄉村都是不能“聯合起來”的。并且沒有城市工人激烈斗爭,則一切“包圍城市”的計劃完全是空談。該材料主張()A.鄉村聯合斗爭的重要性B.以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C.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斗爭D.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9.下表為1941—1945年晉綏邊區實征糧食數及占總收入比例統計情況。這反映出晉綏邊區()年份19411942194319441945實征根數(米:大石)207604161587220856215313358483負擔占總收入的比例(%)24.617.419.619.421A.農民階級的稅負相對過重B.根據地擴大和經濟發展C.打破了國民政府經濟封鎖D.土地改革激發勞動熱情10.1957會主義道路;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熱愛勞動,遵守勞動紀律;愛護社會主義公共財產;等等。此舉旨在()A.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B.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C.奠定工業化建設基礎D.鞏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權11.715年,法蘭克王國把從叛亂貴族和部分教會那里沒收來的土地連同土地上的居民,分封給親近的貴族。受封者必須向國王宣誓效忠,承擔服兵役、納貢稅等義務。領主又將受封土地的一部分封給自己的親信臣屬。這些做法()A.有效維護了封建帝國的統一B.奠定了歐洲社會的基本格局C.加速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D.使教權王權的矛盾日趨尖銳12.如表為18世紀巴黎印刷機數量與職工人數變化統計表,據此可知()年份作坊(家)印刷機(臺)會員人數職工總人數170151195339280176940298789850177040309664928177140317617690A.工業革命影響了法國印刷行業的發展B.印刷業的發展推動了法國革命的進程C.印刷業的發展利于近代啟蒙思想傳播D.工業革命促進了近代科學事業的發展13.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的政治宣傳地圖和漫畫作品中,出現了象征著邪惡力量的章魚形象。下圖是1904年約瑟夫·費迪南德·凱普勒繪制的一幅漫畫,畫中的章魚代表由約翰·洛克菲勒創辦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章魚觸手所纏繞的是政客及國會等建筑。該漫畫反映出()A.美國重化工業取得顯著成就 B.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加大C.現代主義繪畫對傳統的反叛 D.壟斷組織深刻影響國家治理14.1925年,英國的威爾士王子率官方貿易團訪問拉美,建立“銷售T程”。1929年,新當選的美國總統胡佛對拉美進行友好訪問,為美國商品做廣告。同年,為了消除胡佛訪問拉美的影響,英國在拉美成立了一個龐大的高級貿易機構。上述舉措AA.凸顯了拉美地區的市場價值B.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C.損害了拉美國家貿易自主權D.提高了拉美各國的國際地位15.1961年,蘇聯以非集團語言出版的圖書總產量達到4000萬冊;阿拉伯語圖書翻了三倍,西班牙語、印度語和波斯語的圖書產量翻了一番,日語、庫爾德語和意大利語書籍也大幅增加。這反映出蘇聯()A.文教事業取得顯著成果 B.外交空間得到極大拓展C.文化活動受到冷戰影響 D.積極爭奪輿論的至高點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貨幣發行與國家治理】(14分)材料一兩宋的幣制以錢為主,白銀大大地重要起來了,紙幣也產生和得到推行。在北宋,大抵開封府等十三路專用銅錢;成都府路等四路專用鐵錢;陜府西路和河東路則銅鐵錢兼用。在南宋前期有兩百三十六、后期有四百一十六處獨立的鑄錢單位。宋錢的分大小,一般都有小平錢和折二錢兩種,往往另有折三折五和當十錢。南宋還有當百錢。宋朝才真正流行年號錢,差不多每改一次年號就鑄一種錢,只有極少數的例外。兼之錢名有時稱通寶,有時稱元寶,有時一種錢兼有通寶和元寶。北宋錢文有篆書、有隸書、有真書、有行書、有草書、有瘦金體。一般說來,每種錢至少有兩種書體,有時有三種?!幾耘硇磐吨袊泿攀贰凡牧隙槲浒四辏?375年)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之后,明朝下令禁止金銀流通,后來連銅錢也一并禁止,專行紙鈔??墒怯捎诿鞒瘜嵭锈n法,并無貴金屬或實物作為發鈔準備,寶鈔在流通中投放多而回籠少,兌換新舊鈔的秩序混亂且價格懸殊,加之寶鈔制作簡陋,易于偽造,紙幣充斥市場,大大超過了社會商品流通實際的貨幣需求量,造成通貨膨脹,寶鈔日益貶值。實際上,自成(化)弘(治)年間以后,民間對寶鈔的不信任感增強,寶鈔已失去貨幣的信譽和價值,民間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銀,寶鈔不能流通,鈔法也就形同虛文了?!幾躁惱ァ秾氣n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宋貨幣發行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從宋朝到明朝紙幣地位的變化,并說明紙幣在明朝逐漸退出市場的原因。(8分)17.【人才選拔與地域分布】(14分)材料一清朝科舉廢除宋朝以來的南北卷制度,改為各省按人口總數確定比例。還引入了民族配額,滿、蒙兩族單獨放榜。清朝《縉紳錄》等資料顯示:經濟或文教落后,人口規模小影響取士比例,但以行省為主的各主要地區都被納入國家人才選拔體系(見下圖)。——根據任玉雪、陳必佳《清代縉紳錄量化數據庫與官員群體研究》等整理材料二中華民國考試法規定人才甄別特別是官員選拔首先須檢驗文憑。隨著清末國家政權控制力的逐步式微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中華民國時期全國人才供給出現了極大變化。這可從不完全統計的抗日戰爭前后大學生家庭地理分布圖中體現出來(見下圖)?!幾粤撼?、任韻竹、李中清《民國大學生地理來源量化考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與民國時期國家人才選拔及分布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清朝和民國時期國家人才供給分布狀況不同的原因。(8分)18.【西方和非洲的現代化】(15分)材料一在16世紀—20世紀初的世界近代史歷程中,現代化經驗大多來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類現代化的代名詞,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這種神話正在被打破,人們正在更加全面地認識西方現代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時西方國家內部的現代化進程也存在較大差異。盡管現代化始于西方,但現代化道路絕非西方“專利”。西方現代化建立在對非西方的掠奪和控制基礎上,其歷史黑暗面永遠難以抹去。從原始積累時期通過圈地運動剝削農民,到機器大工業時代剝削工人;從尋找新大陸、建立貿易據點,到大規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國,西方現代化展現出恃強凌弱、泯滅人性的掠奪本質?!幾源骶S來《世界現代化道路絕非獨尊西方》材料二20世紀60年代,雖然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是依附于資本主義體系的單一外向型經濟并未隨著獨立而從根本上改善。中心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的速度快、程度高,而邊緣地區資本積累的速度慢、程度低,這意味著,非洲的發展是建立在剝削自己之上的。宗主國控制著原材料價格,通過壓低價格、轉嫁危機使得非洲只能處于被剝削的依附狀況。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西方國家兩次遭受到經濟危機的打擊。西方國家在國際市場蓄意壓低農礦產品價格,制造關稅壁壘,限制非洲產品進入西方市場。1972年非洲用38噸劍麻或7噸棉花可換回一輛卡車,1980年用138噸劍麻或28噸棉花才可換回一輛卡車。獨立后這種單一的外向型經濟不僅沒改善還被不斷強化,與此同時非洲進一步貧困化?!獡R漢智等《非洲社會主義運動與當代非洲的道路選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方現代化的共同特征。(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現代非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簡析原因。(9分)19.【時代與時代精神】(12分)材料馬克思曾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蹦敲矗瑫r代就是人在實踐中創造歷史進程的客觀反映,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生動寫照。由上可知,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機遇和挑戰,人們會因此形成特定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其中,那些能夠反映社會發展趨勢和人民共同愿望的主導精神,就是時代精神。并且,這些引領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是動態的,它能夠隨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而不斷演變。請以“時代與時代精神”為主題,任選角度,自擬標題,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答案一、選擇題1—15CDCDCCBCBABCDAC二、非選擇題16.(1)特點:貨幣幣材的種類多,銅錢、鐵錢、紙幣、白銀并用;貨幣的使用帶地方性色彩;鑄錢單位眾多;小平錢和大錢長期并存;年號錢流行,錢名不一;錢文書體多樣。(6分)(2)變化:宋朝產生推行,明初專行紙鈔,明朝后期退出市場。原因:①紙幣發行理論和技術尚不成熟,或紙幣存在發行無準備金、新舊兌換不合理和易于偽造等嚴重問題,導致失去信譽和價值。②新航路開辟后,海外白銀大量流入,滿足長途和大額貿易需求。③一條鞭法賦役征銀政策的打擊。(8分)17.(1)特點:清朝人才選拔以科舉取士為主要途徑,人才分布省際差異較小,總體相對均衡。(3分)民國人才主要由大學培養,人才分布省際差距大,部分地區較集中。(3分)(2)原因:清朝科舉采取按照人口比例和民族配額選拔人才;民國時期人才以大學培養為主體,不存在名額區域配置;西方教育制度和選官制度傳入;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大學教育集中在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政治中心的變化;抗日戰爭的影響。(每點2分,任答4點得8分,不拘泥于本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8.【(1)共同特征:經濟上實行工業化(以資本主義經濟為根本)、市場化;政治上實行代議制民主制度,民主化、法治化;思想上推行自由主義價值觀;帶有掠奪性、剝削性。(每點2分,任答3點6分)(2)問題:單一外向型經濟,缺乏競爭力;依附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缺乏資本積累,發展模式落后等。(每點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都可酌情賦分)原因:西方的殖民統治與掠奪;經濟上未實現獨立,依附于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非洲國家政局不穩,社會治理水平低等。(每點2分,任答2點即可,共3分;其他言之成理都可酌情賦分)19.示例1:標題:時代變遷推動時代精神的璀璨綻放論述: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時代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塑造了人類社會的面貌,而每一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時代精神。西歐中世紀晚期,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文藝復興興起,人們逐步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追求人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人文主義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它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在人文主義的引領下,文學、藝術、科學等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達·芬奇的繪畫、哥白尼的天文學等,這些成就不僅解放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文化的繁榮,也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8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繼續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啟蒙運動應運而生。啟蒙思想家強調理性思考、科學精神和民主制度,理性主義成為此時代的核心精神。啟蒙時代的成就為后來的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影響了歐洲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19世紀的工業革命,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此時期形成了強調效率、創新和實用主義的時代精神,推動了歐洲國家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也極大改變了世界面貌。綜上所述,時代引領時代精神,時代精神促進時代發展。我們要深刻認識時代精神的重要性,積極培育和踐行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示例2:標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時代精神隨著時代變遷而發展論述:在歷史發展中,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這些印記不僅體現在物質文明的進步上,更深刻地反映在時代精神的風貌中。而時代精神隨著社會的變革與發展而不斷演變,成為推動國家進步與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國民經濟的調整,社會主義建設在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也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曲折歷程。在此進程中,涌現出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建設精神。“鐵人”王進喜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們也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大貢獻。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從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鄉鎮企業發展,從經濟特區的設立到沿海開放城市的興起,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變化,中國人民發揮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不斷深化改革,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了重要步伐。綜上所述,時代引領時代精神,時代精神促進時代發展。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和傳承時代精神,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當代社會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2025年新高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3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考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目要求的。1.西周時期,貴族成員有“姓”有“氏”。同姓成員是同一位遠祖的后代,而“氏”則是“姓”的分支。天子、諸侯在分封臣下的同時,還需另立一個新“宗”,并賜予名稱?!白凇钡拿Q即為“氏"。這種做法說明西周時期A.氏族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 B.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為特點C.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所加強 D.分封制與宗法制相互依存 2.下表中根據史料情況推論合理的一項是選項史料情況推論A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簡抄錄于戰國早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批簡牘從戰國時期開始,人們學會用竹、木作為書寫材料B《史記》中有關秦律的部分記載為20世紀70 年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所印證作為研究秦律的史料時,《史記》比睡虎地秦簡更加原始C戰國秦漢時期成書的《山海經》記載了當時海內外的地理狀況,還收錄許多神怪傳說研究秦漢時期的邊疆地理時,《山海經》的內容可用作參照D《新唐書》在《舊唐書》的基礎上進行刪訂,去除冗文、微言大義研究唐代歷史時,《新唐書》比《舊唐書》更具有史料價值3.北魏時的法律規定,“掠人、掠賣人和賣人為奴婢者,死",如果賣親屬為奴,“賣子有一歲刑;賣五服內親屬,在尊長者死,期親及妾與子婦流”。這些規定A.意在加強社會教化 B.旨在維護社會秩序 C.利于增加國家人口 D.沖擊士族門閥勢力 4.唐代曾令職位較低的官員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職銜,使其作為宰相參政。安史之亂前后,率軍平亂或主動投降的將領多被任為節度使,加宰相銜;此后,官員出任節度使時,多帶“同平章事"銜,被稱為“便君”?!笆咕?的出現說明當時A.宰相權力遭到分化 B.藩鎮實現政治自主 C.行政體系日臻完備 D.政權結構發生異變 5.北宋時期,國家對各類祭祀詳加規定,合法祭祀稱“祀典”,非法者被斥為“淫祀”;取締“淫祀”、推崇"祀典”的重心在兩廣、福建、江浙等地。至南宋,有關南方“淫祀”的情況更加頻繁地載錄于官方文書中,國家的“祀典”中增加了東南地區的部分地方神明。這反映出兩宋時期A.南方社會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區域開發推動文化交融加深 C.強干弱枝導致基層治理弱化 D.神權與皇權的結合更為緊密 6.“一條鞭法"在部分地區推行后,有官員批評該法使農民“以匱乏為慮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銀不足耳”“民有終身無銀,而不能終歲無衣、終日無食”。由此可見,“一條鞭法”A.與當時主要經濟形態有沖突 B.難以切實減弱人身束縛 C.在執行過程中存在斂財亂象 D.觸動封建地主階級利益 7.近代早期,外資企業雇用大量的中國工人,不僅使中國產生了第一代產業工人,而且為后來華資企業的產生、發展提供了部分技術工人來源。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曾指出中國工匠“多習洋藝,習見機器,于造槍、造彈、造藥、造雷,皆知門徑;香港素多鐵工,尤易招致”。上述現象在客觀上有助于A.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B.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 C.中國工匠技術超過洋匠 D.中體西用思想的革新8.下圖所示為五四運動后李大釗向城市知識青年的呼吁。這種主張意在青年啊!走向農村去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鑿井而飲。那些終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婦孺,都是你們的同心伴侶,那炊煙鋤影雞犬相聞的境界,才是你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啊!A.強調黨的工作重心在農村 B.啟迪知識分子的群眾觀念 C.向蘇俄學習新的救國道路 D.沖破北洋政府的專制統治 9.據記載,陜甘寧邊區1936年的耕地面積為8431000畝,1937年擴大到8626000畝。1936年收獲糧食1034301石,1937年增加到1116381石。1937年工礦增加30%,商店增加60%,汽車路、大車路增加90%,牛、羊數增長迅速,手工業亦大為發展。這A.確保了敵后抗戰的物質基礎 B.調動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 C.促進了中共階級基礎的壯大 D.有利于支援民族解放戰爭 10.公私合營企業從1953年的1036戶擴展到1954年底的1746戶,1955年達到3193戶,其產值占49.6%。1955年與1950年相比,合營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兩倍多,而私營企業只提高半倍多,資本家得到的紅利也比私營時期多,更多的資本家要求實行公私合營。由此可知A.公有制企業逐漸成為主體 B.生產關系得到較合理調整 C.工商業開始受到政府重視 D.工業化建設保持較快發展 11.古埃及現存最早的紀年石碑-巴勒莫石碑,記載了許多王室活動。出現頻率最多的是兩年一次的“荷魯斯巡游”,國王在大臣們的陪同下巡游全國,并對重要案件進行判決。此外,舉行儀式活動和捐贈神像活動記載的頻率也較多。這反映出古埃及A.王權具有多重職能 B.強調王權來源的合法性 C.重視進行祖先崇拜 D.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12.公元前4世紀中期起,羅馬的平民開始擔任執政官和其他高級官職。比如,約自公元前356年平民可任獨裁官,公元前351年可任監察官,公元前337年可任大法官。另外,管理羅馬市政的市政司、管理財務的財政司,也都有平民任職。這反映了當時A.農民有效地維護了自身利益 B.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色彩 C.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得到擴大 D.從貴族共和走向民主政治 13.“我之所以失去您的歡心,并不是因為什么丑惡的污點,淫邪的行動,或是不名譽的舉止,只是因為我缺少像人家那樣的一雙獻媚求寵的眼睛,一條我所認為可恥的善于逢迎的舌頭,雖然沒有了這些使我不能再受您的寵愛,可是唯其如此,卻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鄙鲜觥独顮柾酢分兴茉斓娜宋锓从吵鯝.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B.人文主義的道德觀念 C.對教會腐敗的抨擊 D.人文精神的廣泛傳播 14.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壟斷資本在拉丁美洲已擁有118條鐵路、45家港口服務公司120家公用事業公司、25家硝石公司和23家石油公司,并控制了幾乎全部的電話、電力和水利等事業。這一現象A.表明英國是殖民地最廣闊的國家B.說明英國全面控制了拉美地區C.體現了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包容性 D.阻礙了拉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15.二戰后,非洲一些國家通過武裝斗爭方式實現獨立,另一些受宗主國政治制度影響較大的國家則是在宗主國讓步和交權后取得獨立。非洲多數國家采取共和政體,實行政黨政治,有一黨制,也有多黨制。只有摩洛哥等少數幾個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保留國王。這主要體現了非洲政治發展的特點是A.必然性與偶然性 B.統一性與多元性 C.長期性與復雜性 D.獨立性與依附性 16.二戰后初期,順差是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但1968年、1969年連續兩年,美國貨物貿易出現逆差,逆差額分別為12.87億美元、9.80億美元,1971年逆差額為47.93億美元,1972年貨物貿易逆差額翻番至96.63億美元,逆差從此成為美國貨物貿易收支的常態。據此可推知,當時A.國際秩序發生根本變革 B.經濟多極化趨勢獲得發展 C.歐洲聯盟實力有所提升 D.美蘇兩國的經濟競爭加劇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甲骨文中的“禮”字,是兩塊玉盛放于容器中的形象,《說文解字》中稱“禮”字即“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西周時期的禮,主要用于“定親疏,決嫌疑,別異同,明是非”。例如,在祭祖的事務上,不同身份的祭祀者所行禮并不一致,“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待年而食”的普通勞動者,則“不得立宗廟”。——摘編自王國維《釋禮》等材料二孔子將某些局限于貴族行為規范的禮,推廣至全民各階層。至漢代,禮制逐漸成為社會普遍的行為規范,漢代地方官多有推行教化、移風易俗的舉措。但自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庶天隔”成為社會的常態,士庶互不交接,坐不同席,行不同車。甚至士族不愿與庶族拜官并列。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庶族縱然位列三公,也尚且在禮法上低士族一等?!幾詶钪緞偂丁岸Y下庶人”的歷史考察》材料三宋儒提出“庶人喪祭皆有其禮”,北宋徽宗朝政和年間頒行的《政和五禮新儀》編訂有“庶人婚儀”“庶人冠儀”“庶人喪儀”等針對庶人的禮文;朱熹參照古代禮制而編《家禮》,為皇帝、品官、庶人分別制定了應行之禮。明初政府所頒行的禮制基本沿襲了《家禮》的內容,規定“庶人無祠堂”;民間卻宣稱朱熹倡導“上自卿相,下至庶人,皆得建立祠堂”,因此普遍存在違制建祠堂的情況。——摘編自常建華《明代宗族祠廟祭祖禮制及其演變》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先秦時期禮制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兩漢魏晉時期禮制推行趨勢變化的原因。(6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禮制發展變化的認識。(4分)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們黨鮮明地提出“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的思想和“文武兩個戰線”的重要論斷,指出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槍的軍隊”,同時“還要有文化的軍隊”;不但要武的,也要文的,“要文武雙全”。材料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宣傳工作原則。1986年,黨中央下發《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推動宣傳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呈現出更加理論化、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特征,宣傳工作走向高度成熟?!陨喜牧暇幾早娦∥洹吨袊伯a黨宣傳工作的百年演進與基本經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當時提出“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思想和“文武兩個戰線”重要論斷的目的。(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其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代廣東地區有諸多稱呼,如“嶺南”“南?!薄澳显健钡取G貪h時期,嶺南已經以“包帶山海,珍異所出”而聞名中原,“中國(即中原)往商賈者,多取富焉”。嶺南又是海上航行的通衢,早在魏晉時期,就有“胡人”從遙遠的“西國”帶來茉莉花、耶悉茗花等異域的花種?!幾訹唐]房玄齡《晉書》等結合材料,圍繞“嶺南與中外交流”,自擬一個論題,運用中國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釋。(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示例: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二戰末期,世界核戰爭的陰云讓科學家們開始研討科學家在科技成果中的倫理責任。20世紀60年代出現《寂靜的春天》等環境保護主義文學作品。聯合國于1975年通過《利用科學和技術進展以促進和平并造福人類宣言》。20世紀80年代后,切爾諾貝利事件、臭氧空洞、氣候變化等推動環境保護成為全球熱點話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9年世界科學大會上討論了科學道德和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2004年,英國、德國等國科學與技術組織公布了科學家與科技應用中的道德倫理準則。注:《寂靜的春天》由美國科普作家蕾切爾·卡森創作,首次出版于1962年。這本書描述了因過度使用化學藥品和肥料導致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喚醒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被譽為環境保護的經典之作?!幾愿鸷段覈萍紓惱碇卫須v程與展望》材料二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的演進經歷了三個階段,即2013年之前以個人數據保護為核心的分散化建設階段、2013--2019年以跨境數據流動為核心的碎片化建設階段、2020年至今以人工智能倫理為核心的快速涌現階段,并呈現三方面的特征,即與數字技術創新、主要倫理失范領域緊密相關;不斷尋求數字科技發展、數字貿易便利化、倫理治理三者間的平衡;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無約束或軟約束,區域性規則約束力逐漸增強。當前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體系由內嵌于國際經貿規則的相關要求、數字治理國際規則的相關條款以及獨立成文的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構成,它們均對數字科技倫理的主要核心議題給予了關切。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體系給中國的數字科技倫理治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幾孕ぜt軍、張麗麗《數字科技倫理國際規則與中國應對》(1)根據材料一,概括推動二戰末期以來世界科技倫理發展的因素。(4分)(2)根據材料一、二,圍繞“全球科技倫理治理”,自擬一個觀點,并運用相關史實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8分)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在西周時期,天子、諸侯在分封臣下的同時,令其建立一個新“宗”,并賜予名稱(“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通過分封制建立起政治等級關系,通過宗法制來維系這種關系內部的血緣秩序,二者相互依存,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故D項正確。氏族主要是原始社會基本的社會組織形式,而周時期已經是奴隸制社會,排除A項;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特點,主要體現在王位、貴族身份等的繼承上,這從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聯,而不是周天子對地方統治的加強,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答案:C解析:《山海經》成書于戰國秦漢時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地理環境包括邊疆地理的認知,即使其中可能有一些夸張或者不符合實際的內容,但在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史料時,這些內容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故C項正確。在戰國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竹、木作為書寫材料了,只是之前的竹簡可能由于年代久遠而沒有保存下來或者尚未被發現,排除A項;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是秦朝時期的原始記錄,在研究秦律時,睡虎地泰筒是一手史料,更為原始可靠,而《史記》成書于西漢時期,是后人根據前人記載等撰寫的二手史料,排除B項;《舊唐書》是在唐朝滅亡后不久,根據唐朝的實錄等原始資料編寫的,能夠更直接地反映唐朝的實際情況,《新唐書》雖然進行了一些刪訂,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會丟失一些原始的信息或者改變原有的表述,排除D項。3.答案:B解析:北魏頒布法律嚴禁買賣人口,旨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故B項正確。通過法律進行教化只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項;禁止販賣人口的法律規定,不能起到增加人口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與士族門閥勢力無關,排除D項。4.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唐朝前期有比較嚴格的官員任命制度,三省六部等機構正常運轉,但安史之亂后,大量將領被任命為節度使且帶“同平章事"銜成為“使君”,說明唐朝原有的政權結構(中央以三省六部為核心的行政體系和地方州縣體制)發生異變,故D項正確。宰相權力分化主要是指在中央決策機構內部權力的分散,這與材料中節度使帶宰相銜的內容不符,排除A項;雖然藩鎮勢力在安史之亂后逐漸坐大,但“政治自主”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強調的是行政機構設置合理、制度完善等方面,而材料中的現象是對正常行政體制的一種沖擊,排除C項。5.答案:B解析:北宋時政治中心在北方,對南方文化進行整治,如取締“淫祀”;南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國家“祀典”增加東南地區地方神明,體現出區域開發推動文化交融加深,故B項正確。材料并未反映出南方文化的多元特征,排除A項;材料與強干弱枝政策及基層治理弱化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文化交融及官方態度的變化,而非皇權以神明的名義實施,排除D項。6.答案:A解析: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農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物物交換或繳納實物賦稅為主,"一條鞭法”把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合并為征收銀兩,從材料中“民有終身無銀,而不能終歲無衣、終日無食"可以看出,農民手中多為農產品,而不是銀兩,這種以銀納稅的方式與當時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經濟形態產生了沖突,農民需要將農產品換成白銀來納稅,這給農民帶來了不便和負擔,故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一條鞭法”與農民人身束縛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農民因為納稅需要由銀而產生的困境,沒有涉及官員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貪污等斂財行為,排除C項;“一條鞭法”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賦稅制度,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材料中沒有體現"一條鞭法”觸動封建地主階級利益,排除D項。7.答案:B解析:外資企業推動了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的出現,并且部分技術工人、工匠成為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技術工人的來源,這客觀上推動了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故B項正確。中國工人階級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登上政治舞臺,與材料內容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中外技術比較,“中國工匠技術超過洋匠”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中體西用是指堅持中國傳統制度文化為根本,學習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材料并未提及,排除D項。8.答案:B解析;五四運動后,李大釗呼吁城市知識青年走向農村,走向廣大群眾,意在啟迪知識分子的群眾觀念,故B項正確。A項材料無法體現,且不符合史實,排除;“向蘇俄學習新的救國道路"符合時代背景、但與材料主旨知識青年去農村和聯系群眾無關,排除C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答案:D解析:材料中陜甘寧邊區1936-1937年農業、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支援民族解放戰爭(抗日戰爭),故D項正確。A,C兩項均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B項因果倒置,排除。10.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公私合營企業戶數增加,產值比重接近一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私營企業相比具有很大優勢,由此可知公私合營經營方式的變革是生產關系得到較合理調整的表現,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故B項正確。材料僅反映出公私合營企業戶數增加,產值比重接近一半,無法推斷出“公有制企業逐漸成為主體”,排除A項;C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工業化建設,排除D項。11.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國王在大臣們的陪同下巡游全國,并對重要案件進行判決。此外,舉行儀式活動和捐贈神像活動記載的頻率也較多"可知,古埃及王權具有多重職能,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王權來源的合法性以及重視祖先崇拜,排除B、C兩項;D項符合史實但無法從材料得出,排除。12.答案:C解析:材料中公元前4世紀中期起,羅馬共和國的平民開始擔任執政官以及其他高級官職,反映了平民階層越來越多地進入政壇上層,共和國的社會基礎得到擴大,故C項正確。平民不一定是農民,A項錯誤,排除:材料并未反映當時羅馬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色彩",排除B項;當時屬于羅馬共和國時期,不是從貴族共和制走向民主政治,排除D項。13.答案:B解析:材料"并不是因為什么丑惡的污點,淫邪的行動,或是不名譽的舉止”“缺少……獻媚求寵的眼睛……可恥的善于逢迎的舌頭""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宣揚了人性的真善美,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道德觀念,故B項正確。材料意在抨擊虛偽、丑惡,追求真善美,未體現對現世生活的求,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教會腐敗,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人文精神的廣泛傳播,排除D項。答案:D解析:一戰前,英國在拉丁美洲的資本投資非常龐大,影響了拉丁美洲各國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在拉美的發展,故D項正確。材料并不能反映英國殖民地的數量,排除A項;雖然當時英國在拉美資本投資大,但不能說“全面控制了拉美地區”,排除B項;拉美文化的包容性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項。15.答案:B解析:二戰后,非洲國家實現獨立的方式有武裝斗爭,有宗主國讓步移交權力,政體有共和制也有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國家中有一黨制也有多黨制等,這主要體現了二戰后的非洲政治發展具有統一性與多元性的特點,故B項正確。二戰后非洲國家獨立,屬于世界民族民主解放運動潮流的組成部分,加之非洲國家內部追求獨立力量的增長,非洲國家走向獨立具有必然性,但是材料無法體現“偶然性”,排除A項;材料可以體現非洲各國政治獨立的復雜性,但無法體現其“長期性”,排除C項;雖然非洲國家二戰后政治發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與依附性,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16.答案:B解析:從材料看到,美國對外貨物貿易從順差轉變為逆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既包括美國經濟的相對衰落,還包括歐日等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因此可推知當時經濟多極化趨勢獲得發展,因此B項正確。A項“根本變革”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歐洲聯盟”的說法與材料所述時間不符,排除;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17.答案:(1)特點:與敬天祭神密不可分;限于貴族內部;體現貴族等級秩序。(4分,任答兩點即可)(2)原因: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地方官推行教化、移風易俗的舉措;門閥士族通過強調禮儀等級差別來維護自身的特殊地位。(6分)(3)認識:禮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制的社會化是文化下移的具體體現;禮制的本質是維護等級秩序。(4分,任答兩點即可)18.答案:(1)目的:爭取群眾,動員群眾投身革命;鼓舞軍民,凝聚革命力量;從思想上武裝全黨和各階層群眾;贏得革命戰爭勝利。(6分,任答三點即可)(2)特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系統化和科學化。(4分,任答兩點即可)意義:有利于推進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新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思想動力;有利于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推動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不斷發展,增強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4分,任答兩點即可)19.論題:嶺南是古代中外交流的重要樞紐。(2分)闡釋: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繁榮,嶺南的廣州等港口成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據點,中亞、西亞商人在廣州聚居經商,形成蕃坊,大量的中國絲綢、瓷器等商品從這里運往海外,而海外的香料、珠寶等也經此流入中國,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明清時期,嶺南的廣州、澳門等城市成為中外貿易的最主要港口,清代在廣州設置十三行,廣州成為中國同西洋貿易的最主要的口岸。(8分)總之,嶺南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自古以來就在中外交流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樞紐角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與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推動了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互動與發展。(2分)(“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唯一的評分標準)20.答案:(1)因素:美蘇冷戰的影響以及核戰爭的威脅;科學家、文學家們的呼吁;聯合國和各國科技人文組織的積極推動;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科技倫理問題日益成為全球問題。(4分,任答兩點即可)(2)示例:觀點:隨著時代發展,全球科技倫理治理建設得到新發展。(2分)論述:二戰末期以來,核戰爭的陰云推動科學家們關注科技發展中科學家的倫理責任問題,20世紀60年代出現《寂靜的春天》等環境保護主義文學作品,批判環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引導人們反思科技發展與人的責任、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科技發展的倫理問題凸顯,全球科技倫理治理得到發展。(2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科技革命的發展、環境問題全球化、人工智能的進步使科技倫理治理變得日益重要且迫切,聯合國和各國科技人文組織積極公布全球科技倫理規則與標準,推動全球科技倫理建設,促進全球科技倫理治理新發展。(2分)總之,全球科技革命的發展以及現實需要,推動全球科技倫理建設發展,進而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2分)(“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唯一的評分標準)2025年新高考歷史全真模擬試卷4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卮疬x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
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距今5000年左右的河北宣化鄭家溝遺址,發現了90余座祭祀坑,其中高等級墓葬周圍的祭祀坑數量更多,規模更大,出土器物包括玉器、瑪瑙、水晶、蚌等物品。較多的小墓多為只有普通隨葬品的石厘墓。由此可見,當時該地區A.藝術審美意識開始萌發B.階級分化日益明顯C.禮制觀念主導社會生活D.物質財富較為豐富2.《商君書·禁使》記載“夫吏專制決事于千里之外,十二月而計書(文書)以定”;湖北出土的云夢睡虎地秦簡《內史雜》也記載“有事請殿(也),必以書,母口請,毋羈請(不要托人代為請示)”。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A.文書成為國家治理重要手段B.封建官僚體制走向成熟C.地方政府行政效率顯著提高D.嚴刑峻法成為治國理念3.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多設州郡,故而州郡數目激增,甚至州不管郡、郡不管縣。西晉統一全國時有21個州,100多個郡。到南北朝末期,全國有300多個州,600多個郡。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地方行政管理的失序B.士族競相割據地方C.經濟發展使人口增加D.中央強化地方治理4.下表為南朱時有關農業經濟的相關記載,這表明當時記載出處夏田才種,則指為借貸之本以度冬:秋田市插,則倚為舉債之資以度夏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今之農與古之農異。秋成之時,百通叢身,解償之余,儲積無幾,往往負販傭工,以謀朝夕之贏者,比比皆是也王柏魯齋集》A.租佃關系發展B.農業生產出現倒退C.經營模式變化D.小農經濟的脆弱性5.康熙帝稱:“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關系,此即明目達聰之意。其所奏之事,或公或私,朕無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親批?!边@一做法A.完善了中樞運行體系B.強化了對官機構的控制C.擴大了監察官員權力D.使得君主專制發展至頂峰6.下表為1870一1894年中國棉花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數據(價格為年平均數)。由此推知,晚清時期年度進口棉花(擔)出口棉花(擔)棉花出(十)人(一)超出口棉花價(每擔關兩)1870-187419781631698-1662487.91875-187916860928695139914861880-188416044931664-12878510.51885-1889137199177133+3993410.41890—189492667497340+40467910.2A.農民的生存壓力得到緩解B.國家的財政收人不斷攀升C.中國與世界市場聯系加強D.海關稅收成為了主要稅源7.五四時期,“主義”成為社會中常用詞語,非常流行的“主義”有“社會主義”“孫文三民主義”“民主主義”“聯省自治主義”“好政府主義”“革命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國家主義”“合作主義”“大革命主義”“尚武主義”等。這可以用來說明A.民眾的革命意識普遍提高B.國人積極探索救國新路徑C.馬克思主義開始得到傳播D.新文化運動陣營開始分化8.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邊革命委員會頒布《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條例》和《分田工作大綱》。同時,根據地政權還舉辦土地革命訓練班,召開群眾大會宣傳分田政策,成立貧農團領導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湘鄂川黔邊革命委員會的做法A.是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探索B.配合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斗爭C.有利于壯大農村的革命力量D.表明發展生產成為革命中心任務9.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軍隊不僅學會了如何有效使用現代化武器,還學會了如何進行多兵種聯合作戰??姑涝瘧馉幒?,中國通過接收和仿制美軍的武器裝備,以及利用蘇聯的軍事援助,迅速改善了自己的武器裝備水平。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A.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外部環境B.改變了兩大陣營的力量對比C.推動了人民軍隊現代化進程D.標志著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10.1978年0月,鄧小平在視察本溪、大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鞍山、唐山、天津等地時談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边@一內容A.開啟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B.扭轉了黨和國家面臨的經濟困境C.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D.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11.古埃及法老被認為是神靈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軌道設備轉讓協議書
- 解除執行委托協議書
- 老年護理心理課程設計與實踐
- 進校攜帶手機協議書
- 雇傭合同解約協議書
- 轉運承包服務協議書
- 項目入股投資協議書
- 飲料展柜投放協議書
- 贈與房產抵押協議書
- 魯能足球培訓協議書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5屆高三5月回歸教材讀本 解答
- 2025年福建福州左海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棗莊市滕州市中小學招聘教師筆試真題
- 2025年工程財務分析試題及答案
- 小學校園文化方案
- 2025年醫院管理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語文作文終極押題03 關于Deepseek(押題理由+作文真題++審題立意+高分范文)(全國)
- 運動素質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3年版)實施細則
- 中醫十八項護理操作并發癥及處理10-38-30
- 《空中領航》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