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大道之行也》-【基礎深耕】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1頁
第22課《大道之行也》-【基礎深耕】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2頁
第22課《大道之行也》-【基礎深耕】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3頁
第22課《大道之行也》-【基礎深耕】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4頁
第22課《大道之行也》-【基礎深耕】八年級語文下冊(統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道之行也》,感受“大同”社會的盛景。“天下為公”,這一社會理念是從哪兒來的呢?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社會,具體是一個怎樣的社會?課前導入禮記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與”“修”等重點文言詞語;(重點)2.理解儒家“大同社會”的理想;(重點)3.體會文中對偶句和排比句的句式特點和表達效果。(難點)學習目標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成書于漢代,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與《周記》《儀禮》合稱“三禮”,與《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合稱為“五經”。

書中的內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學思想,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深刻精辟的名言警句,這些內容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作品簡介本文選自《禮記·禮運》。《禮運》是《禮記》中的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背景鏈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初步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大道之行也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眾。與,同“舉”。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修,培養。天下是公共的。疏通文意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終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以……為親以……為子有終老的保障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廢疾,有殘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職分,職守女子出嫁父母子女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為己有;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為己有。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財物和作亂害人的事不會興起。所以(家家戶戶都只是把)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就叫作“大同”社會。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興起。作亂害人。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外戶,從外面把門帶上。閉,用門閂插上。重點實詞(1)大道之行也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為公

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賢與能

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講信修睦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男有分,女有歸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施行公共的品德高尚才干出眾誠信培養父母職分,職守文言知識(7)貨惡其棄于地也

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故外戶而不閉

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厭惡興起門文言知識1.通假字(1)選賢與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同“舉”,推舉“矜”同“鰥”,老而無妻文言知識2.古今異義(1)不獨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男有分,女有歸

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貨惡其棄于地也

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盜竊亂賊而不作

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義:子女

今義:兒子古義:女子出嫁

今義:返回古義:財物

今義:商品古義:害人

今義:偷東西的人文言知識3.一詞多義4.詞類活用獨故人不獨親其親(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只是老而無子名詞的意動用法①故人不獨親其親

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獨子其子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為親以……為子文言知識根據文義,全文可以分為幾層?可分為三層:作者運用了總—分—總的論述方法。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根本特征),是總說。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③貨盡其用,人盡其力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精讀細研說說“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政權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不屬于任何個人。社會的管理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產生,而選舉的標準是“賢”“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要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精讀細研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滿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男有分,女有歸(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滿足精神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精讀細研“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三個方面①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滿足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精讀細研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會是什么樣子的?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精讀細研談談你對“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理解。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子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對各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特別要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實行生活保障。這句話點出了大同社會一個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在形式上運用了排比的修辭,形成整齊劃一的句式,增強了表達效果。精讀細研

“有分”“有歸”點出大同社會的什么特征?

“有分”就是有穩定的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這是大同社會另一個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精讀細研

寫人們對財物、勞動的態度,說明了什么?

通過人們在對待財物和勞動上毫無私心的表現,點出大同社會又一方面的特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精讀細研

從“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狀況?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大同社會安定、和諧的狀況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現實社會的黑暗、陰險,這正是人們迫切追求理想社會的原因。精讀細研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中描繪的“大同”社會?

文中描繪的“大同”社會是一個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的社會。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兩千多年以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標,例如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都曾受到過它的啟發,它是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精讀細研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大同社會同陶淵明構想的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處?百姓狀態共同點世外桃源大同社會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人人受到社會關愛,人人安居樂業精讀細研

本文通過對理想社會的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主旨歸納

社會綱領

與現實社會相比(總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基本特征滿足生存需要社會關愛,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大同

——暗示黑暗,向往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