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利州區九年級第一次學業水平質量監測歷史說明:1.全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個大題,18個小題。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1.史料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如果我們要研究“漢字的起源”,可作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紀錄片《甲骨王朝》 B.著作《甲骨文之父——王懿榮》C.殷墟出土的商周時代刻有文字的甲骨 D.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時的手稿和日記2.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鐵犁制作技術的提高和牛耕技術的出現與推廣,“鐵犁牛耕”方式開始形成。這反映出當時()A.原始農業的發展 B.青銅鑄造業的發展C.諸侯爭霸的加劇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3.廣元某校歷史學習小組在開展合作探究時,制作了圖示卡片。下列選項與該卡片內容最契合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4.據《資治通鑒》記載,自兵亂(755-763年)爆發之后,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涂炭,無所控訴,凡二百余年。材料反映了這場“兵亂”()A.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B.沉重地打擊了東漢的統治C.形成了第一次人口遷徙高潮 D.導致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①設置西域都護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②設置澎湖巡檢司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③設置駐藏大臣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④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管轄A.① B.② C.③ D.④6.某劇組準備拍攝《夢回大唐》大型紀錄片,下列哪一場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現()A.唐太宗和李靖商討如何攻打漠北匈奴B.武則天在殿上與群臣商討設置北庭都護府C.洛陽人張甲使用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在犁地D.一個叫鑒真的和尚帶著弟子東渡日本講授佛經7.下圖是西漢、明朝、清朝的統治措施,其共同目的是()西漢: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推行“文字獄”A.促進民族交融 B.加強思想控制 C.推動經濟發展 D.密切對外交往8.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①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②出現了中國人創辦的近代企業③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是8年(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也不是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而是自甲午戰爭開始的51年的時間。”(摘自《光明日報》,2014年7月29日)在這“51年的時間”里,中國抗戰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始于()A.中國同盟會成立 B.中國國民黨建立C.國民革命軍建立 D.中國共產黨誕生10.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上述材料論述的是三大改造的()A.原因 B.方式 C.過程 D.意義11.下面是同學們對中國近現代史中的一個專題做的梳理。對該專題主線概括最為準確的是()A.新中國工業化發展之路 B.外交事業的發展C.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 D.現代的社會生活12.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最終取得勝利的偉大歷程。它不僅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下列關于長征歷史意義表述正確的是()A.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B.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D.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13.法令規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并都以抽簽方式產生;公民大會,是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為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上述條款的制定者應是()A漢謨拉比 B.亞歷山大 C.伯里克利 D.屋大維14.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運用國家政權之“刀”給這個社會“肌體”做了一次外科手術,不是結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使其新生的“外科手術”方案是()A.推行計劃經濟 B.建立福利國家 C.進行殖民擴張 D.實行國家干預15.下圖為二戰前后西歐經濟總量發展示意圖。分析造成“B→C階段”經濟增長最快的原因是()①美國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②憑借原有工業基礎優勢③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④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6.外交:國家間交往的橋梁材料一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還派出軍隊討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歸順或者西遷。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摘編自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材料二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摘自《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代開通絲綢之路的條件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全球經濟疲軟的危機,談談中國應如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7.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方向掌舵者,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到1921年春,北京、上海、武漢等6個城市以及旅日、旅法學生中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條件逐漸成熟。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出席代表共13名。——摘編自趙清《中共一大至七大黨代表產生的特征及趨勢》材料二在“左”的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紅軍在長征初期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在這種形勢下,黨召開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黨和紅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摘編自洪向華《偉大的歷史轉折》材料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正確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確立了主動打開國門搞建設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摘編自巨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之路》(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召開的有利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會議”的名稱。并根據材料二,概括此次“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的歷史性抉擇。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18.全球化與科技革命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下面是小明同學制作的“經濟全球化”思維導圖材料二過去40年,中國從依靠初級產品參與全球分工變成依靠制成品參與全球分工,這是歷史性的跨越。如今,我們正處于人類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代。區域化、全球化趨勢走向縱深;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方興未艾;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即將勃發。基于形勢新變化,中國的發展面臨新挑戰,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彎道超車的新機遇。——摘編自隆國強《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與新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①、②處應填的內容。(2)根據材料二,概括“形勢新變化”的主要表現。(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是如何抓住新機遇彎道超車的?舉出一個事例進行說明。
2025年利州區九年級第一次學業水平質量監測歷史說明:1.全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個大題,18個小題。第Ⅰ卷選擇題(共30分)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30分)1.史料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如果我們要研究“漢字的起源”,可作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A.紀錄片《甲骨王朝》 B.著作《甲骨文之父——王懿榮》C.殷墟出土的商周時代刻有文字的甲骨 D.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時的手稿和日記【答案】C【解析】【詳解】據材料“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可知,殷墟出土的商周時代刻有文字的甲骨,是漢字起源研究中那個時代直接留存下來的遺物,屬于當事人、親歷者直接留下的資料,可作為研究“漢字的起源”的第一手史料,C項正確;紀錄片《甲骨王朝》是后人對甲骨文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加工制作而成的影視作品,屬于經過二次創作的資料,排除A項;著作《甲骨文之父——王懿榮》是對王懿榮及甲骨文相關研究的著述,是后人撰寫的,排除B項;郭沫若研究甲骨文時的手稿和日記,是郭沫若作為后人對甲骨文研究的記錄,不是漢字起源那個時期當事人、親歷者直接留下的,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項。故選C項。2.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進步、鐵犁制作技術的提高和牛耕技術的出現與推廣,“鐵犁牛耕”方式開始形成。這反映出當時()A.原始農業的發展 B.青銅鑄造業的發展C.諸侯爭霸的加劇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答案】D【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鐵農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代表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D項正確;原始農業主要是刀耕火種等方式,使用石、木等簡單工具,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冶鐵技術進步帶來鐵犁牛耕的形成,重點在冶鐵及農業生產技術方面,而非青銅鑄造業,排除B項;諸侯爭霸加劇主要體現在政治軍事方面的爭斗,題干未提及與諸侯爭霸的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3.廣元某校歷史學習小組在開展合作探究時,制作了圖示卡片。下列選項與該卡片內容最契合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變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答案】B【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處于戰國時期,當時生產力發展,地主階級壯大。變法內容包括獎勵軍功,提高軍隊戰斗力;確立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促進經濟發展。這些措施順應時代需求,為秦國統一全國奠基,與圖示內容契合,B項正確;管仲改革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主要措施有“相地而衰征”等,重點是發展經濟、改革內政、整頓軍隊,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為促進民族交融,措施有遷都洛陽、漢化政策(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等),和圖示內容不同,排除C項;王安石變法在北宋,目的是改變積貧積弱局面,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與圖示內容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B項。4.據《資治通鑒》記載,自兵亂(755-763年)爆發之后,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涂炭,無所控訴,凡二百余年。材料反映了這場“兵亂”()A.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B.沉重地打擊了東漢的統治C.形成了第一次人口遷徙高潮 D.導致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答案】D【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755-763年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這場叛亂持續八年,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唐朝國勢由盛轉衰,之后藩鎮割據等禍亂不斷,D項正確;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陳勝、吳廣起義,排除A項;755-763年處于唐朝時期,和東漢毫無關聯,排除B項;中國第一次人口遷徙高潮出現在西晉末年,并非此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5.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①設置西域都護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②設置澎湖巡檢司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③設置駐藏大臣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④設置伊犁將軍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管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前期,西北邊疆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為加強對新疆地區(西北地區重要部分)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于1762年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D項正確;西域都護是西漢在今新疆地區設置的機構,加強了中央對西域(今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的管轄,排除A項;澎湖巡檢司是元朝設置,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標志著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府,而不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排除B項;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主要職責是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并非管轄澎湖和琉球,排除C項。故選D項。6.某劇組準備拍攝《夢回大唐》大型紀錄片,下列哪一場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現()A.唐太宗和李靖商討如何攻打漠北匈奴B.武則天在殿上與群臣商討設置北庭都護府C.洛陽人張甲使用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在犁地D.一個叫鑒真的和尚帶著弟子東渡日本講授佛經【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大唐”“不可能”等信息及所學可知,隋唐時期北部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突厥,秦漢時期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匈奴,因此A項是不可能出現在紀錄片中的,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北庭都護府是武則天設置的,是唐朝為加強西域管理而設置的軍政機構,可能出現在材料中,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曲轅犁出現在唐朝,標志著古代步犁技術成熟,可能出現在紀錄片中,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唐朝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法,促進了中日的文化交流,可能出現在紀錄片中,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是西漢、明朝、清朝的統治措施,其共同目的是()西漢: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推行“文字獄”A.促進民族交融 B.加強思想控制 C.推動經濟發展 D.密切對外交往【答案】B【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學說,從思想上統一民眾觀念,加強統治。明朝“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的內容和文體形式,禁錮了知識分子思想,使其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清朝“文字獄”,從文人作品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造成社會恐怖,鉗制思想。三者都旨在加強思想控制,B項正確;“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主要圍繞思想文化領域,民族交融更多體現在民族間的交流、遷徙、通婚等方面,排除A項;這些措施主要作用于思想文化層面,并非直接針對推動經濟發展,排除C項;題干中的措施均未涉及對外交往方面,排除D項。故選B項。8.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①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②出現了中國人創辦的近代企業③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統治者自救運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但是其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出現了中國人創辦的近代企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9.“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不是8年(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也不是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而是自甲午戰爭開始的51年的時間。”(摘自《光明日報》,2014年7月29日)在這“51年的時間”里,中國抗戰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始于()A.中國同盟會成立 B.中國國民黨建立C.國民革命軍建立 D.中國共產黨誕生【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誕生于1921年,它的誕生為中國革命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組織力量。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抗戰的面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極大地團結了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敵入侵,D項正確;中國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是孫中山領導的一個革命團體,主要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雖然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但與抗日戰爭面貌的煥然一新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中國國民黨的前身是興中會、中國同盟會、中華革命黨等,其成立初衷和主要活動并不直接針對抗日戰爭,排除B項;國民革命軍是民國時期的主要軍事力量,但其建立時間并不標志著中國抗戰面貌的煥然一新,此外,國民革命軍主要在北伐戰爭中發揮作用,與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和面貌改變無直接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10.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上述材料論述的是三大改造的()A.原因 B.方式 C.過程 D.意義【答案】D【解析】【詳解】據材料“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材料論述的是三大改造的歷史意義,D項正確;三大改造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導地位等,排除A項;三大改造的方式,對農業是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對手工業是引導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是采取公私合營等,排除B項;三大改造的過程是指從1953年開始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具體步驟和階段,材料沒有涉及具體的改造過程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11.下面是同學們對中國近現代史中的一個專題做的梳理。對該專題主線概括最為準確的是()A.新中國工業化發展之路 B.外交事業的發展C.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 D.現代的社會生活【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共一大”“新中國的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夢的提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進行的探索,因此對這一專題概括準確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C項正確;新中國的工業化之路開始于一五計劃時期,與材料中共一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的成立不相符,排除A項;外交事業涉及中國與外國的關系,與材料內容不相符,排除B項;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現代社會,與中共一大不相符,排除D項。故選C項。12.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最終取得勝利的偉大歷程。它不僅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創舉,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下列關于長征歷史意義表述正確的是()A.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B.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D.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詳解】據題干“關于長征歷史意義”和所學知識可知,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C項正確;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并非長征,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不是長征,排除B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并非長征,排除D項。故選C項。13.法令規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并都以抽簽方式產生;公民大會,是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為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上述條款的制定者應是()A.漢謨拉比 B.亞歷山大 C.伯里克利 D.屋大維【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并都以抽簽方式產生;公民大會,是立法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為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等信息可知,材料措施是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的表現,結合所學可知,伯里克利執政時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迎來黃金時代,與材料相符合,C項正確;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王國的君主,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排除A項;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的國王,其遠征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推動了希臘化時代的到來,排除B項;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授予“奧古斯都”稱號,標志羅馬帝制全面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14.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運用國家政權之“刀”給這個社會“肌體”做了一次外科手術,不是結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使其新生的“外科手術”方案是()A.推行計劃經濟 B.建立福利國家 C.進行殖民擴張 D.實行國家干預【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運用國家政權之‘刀’給這個社會‘肌體’做了一次外科手術”“不是結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可知,運用國家政權之“刀”體現的新政的國家干預。所學可知,新政期間,實行國家干預,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D項正確;羅斯福新政實行的是實行國家干預,而不是計劃經濟,排除A項;建立福利國家是新政運用國家政權之“刀”的一個方面的體現,而不是方案,排除B項;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進行殖民擴張,而羅斯福實行的是改革,排除C項。故選D項。15.下圖為二戰前后西歐經濟總量發展示意圖。分析造成“B→C階段”經濟增長最快的原因是()①美國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②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優勢③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④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二戰前后西歐經濟總量發展示意圖”和所學知識可知,西歐在戰前就有較為雄厚的工業基礎,這為戰后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撐,是經濟增長較快的原因之一,②正確;20世紀50年代初,歐洲煤鋼共同體建立,之后歐共體逐步形成。歐共體的成立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極大地推動了西歐經濟發展,③正確;二戰后,西歐各國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如國家干預經濟等政策,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④正確。綜上,②③④是造成“B→C階段”西歐經濟增長最快的原因,D項正確;美國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主要是針對二戰后的日本,而非西歐,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6.外交:國家間交往的橋梁材料一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還派出軍隊討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歸順或者西遷。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摘編自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材料二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世界現代化應該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順境也會有逆流。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摘自《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代開通絲綢之路的條件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全球經濟疲軟的危機,談談中國應如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答案】(1)條件:漢代絲織業的發展;漢對匈奴戰爭的勝利;張騫通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立。
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或溝通了東西交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2)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加強基建聯通與經貿合作;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反貿易保護。堅持和平外交,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交往;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推動秩序公正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減少文化隔閡。在生態、抗疫等全球問題上加強合作、提供援助。【解析】【小問1詳解】條件: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中央集權加強,有能力組織大規模對外交往活動;據材料一“漢武帝還派出軍隊討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歸順或者西遷”可知,擊敗匈奴,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掃除了軍事威脅,保障了交通的安全。據材料“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可知,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使漢朝對西域的地理人文等情況有了更深入了解,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據材料“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可知,西域都護的設立,加強了政府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作用:據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通過絲綢之路,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傳到西域及更遠地方,西域的良種馬、香料、寶石等也傳入中國;中原的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樂器、歌舞等文化也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外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小問2詳解】如何:據材料二“深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可知,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推進“一帶一路”,加強基建聯通與經貿合作;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反貿易保護。堅持和平外交,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交往;積極參與國際活動,推動秩序公正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減少文化隔閡。在生態、抗疫等全球問題上加強合作、提供援助。17.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政治方向的掌舵者,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到1921年春,北京、上海、武漢等6個城市以及旅日、旅法學生中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條件逐漸成熟。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出席代表共13名。——摘編自趙清《中共一大至七大黨代表產生的特征及趨勢》材料二在“左”的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紅軍在長征初期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在這種形勢下,黨召開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黨和紅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摘編自洪向華《偉大的歷史轉折》材料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正確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確立了主動打開國門搞建設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摘編自巨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之路》(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共一大召開的有利條件。(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會議”的名稱。并根據材料二,概括此次“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的歷史性抉擇。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答案】(1)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2)名稱:遵義會議。地位: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抉擇:改革開放;歷史使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解析】【小問1詳解】有利條件:根據“到1921年春,北京、上海、武漢等6個城市以及旅日、旅法學生中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全國統一的共產黨組織條件逐漸成熟”可知,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小問2詳解】名稱:根據“在‘左’的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紅軍在長征初期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等信息可知,這次會議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長征途中召開的,結合所學可知,是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地位:根據所學可知,這次會議糾正了李德博古等人的左傾錯誤,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小問3詳解】歷史性抉擇: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正確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確立了主動打開國門搞建設的基本國策”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作出的歷史性抉擇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省中醫院護理查房
-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中藥炮制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際溝通與演講》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效專利檢索策略》課件
- 蘭州交通大學《圖案創意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民族大學《動畫與游戲中的音樂素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科技職業學院《大學英語精讀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樁板墻噴漿施工方案
-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水文氣象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數學建模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系統設計與實施
- 醬酒銷售技巧培訓
- 2025中考化學詳細知識點
- 2025屆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市級名校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
- 導數大題題型分類
- 2025陜煤集團榆林化學限責任公司招聘596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DB23-T 3919-2024 大跨鋼結構技術標準
- 2024年上海奉賢區招錄儲備人才筆試真題
- 2025河南中煙許昌卷煙廠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泉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