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升高化學暑假銜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年初升高化學暑假銜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年初升高化學暑假銜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年初升高化學暑假銜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年初升高化學暑假銜接《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PAGE1試題第11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本講·學習目標1.認識到同類物質具有相似的性質,一定條件下各類物質間可以相互轉化。2.熟悉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等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反應類型。3.掌握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等各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和規律。新知·知識精講【知識點1】物質的性質1.金屬的化學通性2.氧化物的通性3.酸的通性4.堿的通性5.鹽的通性【特別提示】(1)同類物質常常具有許多共性,因此可以通過物質所屬類別,推測其具有的性質。SO2和CO2同為酸性氧化物,試根據CO2的性質,推測SO2具有的性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①SO2+H2OH2SO3;②SO2+CaO=CaSO3;③SO2+Ca(OH)2=CaSO3↓+H2O。硝酸和鹽酸、硫酸同為酸類物質,試根據鹽酸和硫酸的性質,推測硝酸具有的性質(不考慮與金屬的反應),發生化學反應的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①能夠使石蕊變紅色,不能使酚酞變色;②CaO+2HNO3=Ca(NO3)2+H2O;③NaOH+HNO3=NaNO3+H2O;④CaCO3+2HNO3=Ca(NO3)2+CO2↑+H2O。(2)在認識一類物質的共性的同時,還要注意某種物質的特性,如大多數酸和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氫前面的金屬反應時都能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但硝酸不能發生該類反應。【課堂練習】1.從物質類別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金屬單質可以與非金屬單質反應B.酸性氧化物可以與堿反應C.非金屬單質應該與酸反應D.堿性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2.在一定條件下,跟酸、堿、鹽都能反應的物質是()A.K2O B.CaCO3C.Na2CO3 D.CO23.在Zn、ZnO、ZnCO3、鹽酸和CaCl2溶液五種物質中,每兩種物質反應能生成ZnCl2的組合有()A.2種 B.3種C.4種 D.5種4.下列物質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小的是()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濃鹽酸 D.石灰水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eq\o(→,\s\up7(CuO),\s\do5(高溫))CO2eq\o(→,\s\up7(H2O),\s\do5())H2CO3eq\o(→,\s\up7(CaOH2),\s\do5())CaCO3eq\o(→,\s\up7(高溫),\s\do5())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知識點2】物質的轉化1.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圖示如下:(1)eq\x(\a\al(金屬,單質))eq\o(→,\s\up11(O2),\s\do4())eq\x(堿性氧化物)eq\o(→,\s\up11(H2O),\s\do4())eq\x(堿)eq\o(→,\s\up11(酸或酸性氧化物),\s\do4())eq\x(鹽)例如:eq\x(Ca)eq\o(→,\s\up11(①),\s\do4())eq\x(CaO)eq\o(→,\s\up11(②),\s\do4())eq\x(CaOH2)eq\o(→,\s\up11(③),\s\do4())eq\x(CaCO3)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①2Ca+O2=2CaO化合反應②CaO+H2O=Ca(OH)2化合反應③Ca(OH)2+Na2CO3=CaCO3↓+2NaOH復分解反應(2)eq\x(\a\al(非金屬,單質))eq\o(→,\s\up11(O2),\s\do4())eq\x(酸性氧化物)eq\o(→,\s\up11(H2O),\s\do4())eq\x(酸)eq\o(→,\s\up11(堿或堿性氧化物),\s\do4())eq\x(鹽)例如:eq\x(C)eq\o(→,\s\up11(④),\s\do4())eq\x(CO2)eq\o(→,\s\up11(⑤),\s\do4())eq\x(H2CO3)eq\o(→,\s\up11(⑥),\s\do4())eq\x(CaCO3)提示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④C+O2eq\o(=,\s\up11(點燃),\s\do4())CO2化合反應⑤CO2+H2O=H2CO3化合反應⑥H2CO3+Ca(OH)2=CaCO3↓+2H2O復分解反應【課堂練習】1.鹽是一類常見的物質,下列物質通過一定反應可直接形成鹽的是()①金屬單質②堿性氧化物③堿④非金屬單質⑤酸性氧化物⑥酸A.僅①②③ B.僅②④⑥C.僅②⑤⑥ D.全部2.按照初中化學的分類方法,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Zn+H2SO4=ZnSO4+H2↑ B.2KClO3eq\o(=,\s\up11(MnO2),\s\do4(△))2KCl+3O2↑C.S+O2eq\o(=,\s\up11(點燃),\s\do4())SO2 D.H2+Cl2eq\o(=,\s\up11(點燃),\s\do4())2HCl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eq\o(→,\s\up11(CuO),\s\do4(高溫))CO2eq\o(→,\s\up11(H2O),\s\do4())H2CO3eq\o(→,\s\up11(CaOH2),\s\do4())CaCO3eq\o(→,\s\up11(高溫),\s\do4())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4.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乙。下面四組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選項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2CuOCDFeCuCl2ZnHCl5.根據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寫出硫酸分別與鎂及其化合物(類別不同)反應生成硫酸鎂的四個化學方程式。【知識點3】物質的變化及相互關系1.全面認識化學變化、物理變化(1)從宏觀上看,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為物理變化。這里的“新物質生成”所能實現的僅是原子與分子(或離子)的相互轉化,在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發生改變。(2)從能量上看,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能量變化,而有能量變化的過程卻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中有的有能量變化,有的沒有能量變化,如氣體與氣體之間的擴散等。①放熱反應:把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燃燒、中和、金屬氧化、較活潑的金屬與水或酸發生的置換反應、由不穩定物質變為穩定物質的反應、大多數的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②吸熱反應:把有熱量吸收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C+H2OCO+H2;大多數的分解反應;堿與銨鹽生成氨氣的反應為吸熱反應。(3)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過程中未必有化學變化,觀察到一定的實驗現象并不一定是發生化學變化造成的。【課堂練習】1.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A.鞭炮爆炸發聲 B.蠟燭燃燒發光C.煤燃燒火力發電 D.電水壺通電放熱2.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發明史,下列發明創造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用膽礬煉銅 B.用鐵礦石煉鐵 C.燒結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針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下列古詩詞中的物質變化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C.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4.下列詩句或諺語都與化學現象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澆油”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包含化學變化B.“落湯螃蟹著紅袍”肯定發生了化學變化C.“滴水石穿,繩鋸木斷”不包含化學變化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包含了多種化學變化5.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2)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生()(3)放熱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反應,吸熱反應不加熱就不能反應()(4)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都伴有能量的變化()(5)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6)吸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不能發生()(7)Na轉化為Na+時,吸收的能量就是該過程的反應熱()(8)水蒸氣變為液態水時放出的能量就是該變化的反應熱()(9)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可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判斷()(10)利用太陽能在催化劑參與下分解水制氫是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綠色化學方法()鞏固·課后精練1.下列物質的轉變,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Al2O3→Al(OH)3 B.K2SO4→KOHC.Zn→ZnCl2 D.MgCl2→Mg(OH)22.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A.石灰石在高溫下鍛燒 B.生石灰溶于水C.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 D.碘的升華3.在鐵絲燃燒實驗中,最能說明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A.鐵絲變短 B.放出大量的熱 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體4.下列變化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A.Na2CO3→Na2O B.CuO→Cu(OH)2C.CaCO3→Ca(OH)2 D.CaO→Ca(OH)25.A、B、C、D、E中都含有同一種元素,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A.銅B.碳C.鐵D.鈣6.下表所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下圖所示轉化的是()物質選項甲乙丙ACuOCO2H2OBCCOCO2CCaCO3CaOCa(OH)2DH2SO4H2OH27.下列關于古籍中的記載說法不正確的是()A.《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涉及的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B.“朝壇霧卷,曙嶺煙沉”中的霧是一種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詩句中體現的屠呦呦對青蒿素的提取屬化學變化8.化學美無處不在,下圖是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其中物質a、b、c、d對應的物質正確的是()選項物質a物質b物質c物質dACu2(OH)2CO3Ba(OH)2Fe(OH)3酚酞試液BCuONaAlO2Fe2O3紫色石蕊試液CCu2OBaCl2Fe2O3和Cu酚酞試液DCu(OH)2Ba(NO3)2Fe(OH)2紫色石蕊試液9.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2)Na2CO3·10H2O的風化屬化學變化,NaOH的潮解屬物理變化()(3)激光法蒸發石墨得C60發生的是化學變化()(4)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5)某物質加入稀鹽酸產生氣泡,則該物質一定是碳酸鹽()(6)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10.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下圖甲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乙和圖丙。(1)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儀器A中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填化學式)。(3)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_________(選填“6”“12”或“16”)。(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填選項字母)。A.圖乙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B.取圖乙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圖乙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丙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11.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銅銹”,“銅銹”俗稱“銅綠”[化學式為Cu2(OH)2CO3],“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和CO2、H2O。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了“銅→銅綠→……→銅”的轉化:銅銅綠ACu(OH)2BCu(1)從三種不同分類標準回答,“銅綠”屬于哪類物質:。

(2)請寫出“銅綠”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④、⑤的化學方程式:④、

⑤。

(4)上述轉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5)以Cu為原料,其他試劑自選,設計制備CuSO4的實驗方案,并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12.為了防止齲齒,正確的刷牙方式和選用適宜的牙膏很重要。對牙膏中的物質的探究要用到許多化學知識。下表列出了三種牙膏中的摩擦劑:牙膏×××牙膏×××牙膏××牙膏摩擦劑氫氧化鋁碳酸鈣二氧化硅(1)三種牙膏的摩擦劑中,氫氧化鋁是堿,碳酸鈣和二氧化硅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酸”“堿”“鹽”或“氧化物”)。(2)根據你的推測,牙膏摩擦劑的溶解性___________(填“易溶”和“難溶”)。(3)牙膏中的摩擦劑碳酸鈣可以用石灰石來制備。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實驗方案,其流程圖為:請寫出上述方案中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4)請你仍用石灰石作為原料(其他試劑自選),設計實驗室制備碳酸鈣的另一種實驗方案,依照(3)所示,將你的實驗方案用流程圖表示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你設計的方案的優點為___________。

第11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本講·學習目標1.認識到同類物質具有相似的性質,一定條件下各類物質間可以相互轉化。2.熟悉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等各類物質的性質及其反應類型。3.掌握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等各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和規律。新知·知識精講【知識點1】物質的性質1.金屬的化學通性2.氧化物的通性3.酸的通性4.堿的通性5.鹽的通性【特別提示】(1)同類物質常常具有許多共性,因此可以通過物質所屬類別,推測其具有的性質。SO2和CO2同為酸性氧化物,試根據CO2的性質,推測SO2具有的性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①SO2+H2OH2SO3;②SO2+CaO=CaSO3;③SO2+Ca(OH)2=CaSO3↓+H2O。硝酸和鹽酸、硫酸同為酸類物質,試根據鹽酸和硫酸的性質,推測硝酸具有的性質(不考慮與金屬的反應),發生化學反應的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①能夠使石蕊變紅色,不能使酚酞變色;②CaO+2HNO3=Ca(NO3)2+H2O;③NaOH+HNO3=NaNO3+H2O;④CaCO3+2HNO3=Ca(NO3)2+CO2↑+H2O。(2)在認識一類物質的共性的同時,還要注意某種物質的特性,如大多數酸和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氫前面的金屬反應時都能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但硝酸不能發生該類反應。【課堂練習】1.從物質類別的通性角度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金屬單質可以與非金屬單質反應B.酸性氧化物可以與堿反應C.非金屬單質應該與酸反應D.堿性氧化物可以與水反應【答案】C【解析】根據相關類別物質的通性可以較容易作出判斷。其中金屬單質分別與非金屬單質、酸、鹽反應;酸性氧化物分別與水、堿、堿性氧化物反應;非金屬單質分別與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反應(與酸反應不是其通性);堿性氧化物分別與水、酸、酸性氧化物反應。2.在一定條件下,跟酸、堿、鹽都能反應的物質是()A.K2O B.CaCO3C.Na2CO3 D.CO2【答案】C3.在Zn、ZnO、ZnCO3、鹽酸和CaCl2溶液五種物質中,每兩種物質反應能生成ZnCl2的組合有()A.2種 B.3種C.4種 D.5種【答案】B【解析】以上物質之間發生Zn+2HCl=ZnCl2+H2↑、ZnO+2HCl=ZnCl2+H2O、ZnCO3+2HCl=ZnCl2+H2O+CO2↑。4.下列物質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小的是()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濃鹽酸 D.石灰水【答案】D【解析】NaCl溶液和空氣中的成分不反應,質量不變,故A項錯誤;NaOH溶液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質量增加,故B項錯誤;濃鹽酸具有揮發性,質量減小,但是屬于其物理變化,故C項錯誤;石灰水和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溶液質量減小,故D項正確。5.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eq\o(→,\s\up7(CuO),\s\do5(高溫))CO2eq\o(→,\s\up7(H2O),\s\do5())H2CO3eq\o(→,\s\up7(CaOH2),\s\do5())CaCO3eq\o(→,\s\up7(高溫),\s\do5())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答案】D【解析】該轉化關系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有:C+2CuOeq\o(=,\s\up7(△),\s\do5())2Cu+CO2↑,CO2+H2O=H2CO3,H2CO3+Ca(OH)2=CaCO3↓+2H2O,CaCO3eq\o(=,\s\up7(高溫),\s\do5())CaO+CO2↑,反應類型分別為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知識點2】物質的轉化1.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圖示如下:(1)eq\x(\a\al(金屬,單質))eq\o(→,\s\up11(O2),\s\do4())eq\x(堿性氧化物)eq\o(→,\s\up11(H2O),\s\do4())eq\x(堿)eq\o(→,\s\up11(酸或酸性氧化物),\s\do4())eq\x(鹽)例如:eq\x(Ca)eq\o(→,\s\up11(①),\s\do4())eq\x(CaO)eq\o(→,\s\up11(②),\s\do4())eq\x(CaOH2)eq\o(→,\s\up11(③),\s\do4())eq\x(CaCO3)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①2Ca+O2=2CaO化合反應②CaO+H2O=Ca(OH)2化合反應③Ca(OH)2+Na2CO3=CaCO3↓+2NaOH復分解反應(2)eq\x(\a\al(非金屬,單質))eq\o(→,\s\up11(O2),\s\do4())eq\x(酸性氧化物)eq\o(→,\s\up11(H2O),\s\do4())eq\x(酸)eq\o(→,\s\up11(堿或堿性氧化物),\s\do4())eq\x(鹽)例如:eq\x(C)eq\o(→,\s\up11(④),\s\do4())eq\x(CO2)eq\o(→,\s\up11(⑤),\s\do4())eq\x(H2CO3)eq\o(→,\s\up11(⑥),\s\do4())eq\x(CaCO3)提示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④C+O2eq\o(=,\s\up11(點燃),\s\do4())CO2化合反應⑤CO2+H2O=H2CO3化合反應⑥H2CO3+Ca(OH)2=CaCO3↓+2H2O復分解反應【課堂練習】1.鹽是一類常見的物質,下列物質通過一定反應可直接形成鹽的是()①金屬單質②堿性氧化物③堿④非金屬單質⑤酸性氧化物⑥酸A.僅①②③ B.僅②④⑥C.僅②⑤⑥ D.全部【答案】D【解析】一定條件下,單質、氧化物、酸和堿均可以轉化為鹽。2.按照初中化學的分類方法,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A.Zn+H2SO4=ZnSO4+H2↑ B.2KClO3eq\o(=,\s\up11(MnO2),\s\do4(△))2KCl+3O2↑C.S+O2eq\o(=,\s\up11(點燃),\s\do4())SO2 D.H2+Cl2eq\o(=,\s\up11(點燃),\s\do4())2HCl【答案】C【解析】根據初中化學對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物質得到氧的反應稱為氧化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在題述的四個反應中,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C項反應。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依次是()Ceq\o(→,\s\up11(CuO),\s\do4(高溫))CO2eq\o(→,\s\up11(H2O),\s\do4())H2CO3eq\o(→,\s\up11(CaOH2),\s\do4())CaCO3eq\o(→,\s\up11(高溫),\s\do4())CO2A.化合、置換、分解、復分解 B.置換、復分解、化合、分解C.置換、化合、分解、復分解 D.置換、化合、復分解、分解【答案】D【解析】該轉化關系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有:C+2CuO2Cu+CO2↑,CO2+H2O=H2CO3,H2CO3+Ca(OH)2=CaCO3↓+2H2O,CaCO3eq\o(=,\s\up11(高溫),\s\do4())CaO+CO2↑,反應類型分別為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4.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乙。下面四組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選項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2CuOCDFeCuCl2ZnHCl【答案】D【解析】A項,甲(H2SO4)與乙(Na2SO4)、乙與丙、丙與丁之間不反應;B項,丁(HCl)不能轉化為乙,且甲與乙、乙與丙、甲與丁之間不反應;C項,甲與乙、乙與丙之間不反應;D項,Fe與CuCl2、Zn與CuCl2、Zn與HCl、Fe與HCl之間能反應,且HCl與CuO或Cu(OH)2等反應可轉化為CuCl2,符合題意。5.根據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寫出硫酸分別與鎂及其化合物(類別不同)反應生成硫酸鎂的四個化學方程式。【答案】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MgCO3+H2SO4=MgSO4+CO2↑+H2O【解析】根據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轉化關系,酸能與金屬單質、堿性氧化物、堿、鹽等反應生成鹽,故硫酸可與Mg、MgO、Mg(OH)2、MgCO3等反應生成MgSO4。【知識點3】物質的變化及相互關系1.全面認識化學變化、物理變化(1)從宏觀上看,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為物理變化。這里的“新物質生成”所能實現的僅是原子與分子(或離子)的相互轉化,在整個過程中原子沒有發生改變。(2)從能量上看,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能量變化,而有能量變化的過程卻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中有的有能量變化,有的沒有能量變化,如氣體與氣體之間的擴散等。①放熱反應:把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燃燒、中和、金屬氧化、較活潑的金屬與水或酸發生的置換反應、由不穩定物質變為穩定物質的反應、大多數的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②吸熱反應:把有熱量吸收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C+H2OCO+H2;大多數的分解反應;堿與銨鹽生成氨氣的反應為吸熱反應。(3)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過程中未必有化學變化,觀察到一定的實驗現象并不一定是發生化學變化造成的。【課堂練習】1.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A.鞭炮爆炸發聲 B.蠟燭燃燒發光C.煤燃燒火力發電 D.電水壺通電放熱【答案】D【解析】鞭炮爆炸發聲、蠟燭燃燒發光和煤燃燒火力發電都發生化學變化,并且產生能量;電水壺通電放熱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發明史,下列發明創造不涉及化學反應的是()A.用膽礬煉銅 B.用鐵礦石煉鐵 C.燒結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針【答案】D【解析】A項,膽礬煉銅就是“濕法煉銅”,其原理是將膽礬溶于水,再將鐵放入膽礬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是化學反應。B項,鐵礦石煉鐵是將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氣)加入高爐中,在高爐中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鐵單質,是化學反應。C項,黏土燒結制成陶瓷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反應。D項,四氧化三鐵常稱作“磁性氧化鐵”,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針,只是磁石的形狀發生變化,是物理變化。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下列古詩詞中的物質變化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C.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答案】B【解析】A項,物質的燃燒涉及化學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B項,風雨及花落都沒有生成新物質,是物理變化,故B符合題意;C項,爆炸生成新物質,是化學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項,焚燒過程發生化學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下列詩句或諺語都與化學現象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澆油”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包含化學變化B.“落湯螃蟹著紅袍”肯定發生了化學變化C.“滴水石穿,繩鋸木斷”不包含化學變化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包含了多種化學變化【答案】C【解析】“水乳交融”時形成乳濁液,是物理變化,“火上澆油”指燃燒,包含化學變化,A項正確;“落湯螃蟹著紅袍”生成了紅色的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說蛋白質在高溫下的變化就屬于化學變化),B項正確;“滴水石穿”伴隨化學反應CaCO3+CO2+H2O=Ca(HCO3)2,而“繩鋸木斷”不包含化學變化,C項錯誤;D項,包含了燃燒、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多種化學變化。5.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需要加熱才能發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2)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生()(3)放熱反應不需要加熱就能反應,吸熱反應不加熱就不能反應()(4)物質發生化學變化都伴有能量的變化()(5)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6)吸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不能發生()(7)Na轉化為Na+時,吸收的能量就是該過程的反應熱()(8)水蒸氣變為液態水時放出的能量就是該變化的反應熱()(9)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可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判斷()(10)利用太陽能在催化劑參與下分解水制氫是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綠色化學方法()【答案】(1)×(2)×(3)×(4)√(5)×(6)×(7)×(8)×(9)√(10)√鞏固·課后精練1.下列物質的轉變,不能一步實現的是()A.Al2O3→Al(OH)3 B.K2SO4→KOHC.Zn→ZnCl2 D.MgCl2→Mg(OH)2【答案】A【解析】各類物質相互轉化關系中,是指的同類物質的一些共性,同時也要注意同類物質也有其特性。如A,金屬氧化物Al2O3不能溶于水,也不會與水反應,就不能通過一步反應生成Al(OH)3,但是可通過下列反應達到目的:Al2O3+6HCl=2AlCl3+3H2O,AlCl3+3NaOH=Al(OH)3↓+3NaCl,其他的選項均可以實現。]2.下列變化屬于吸熱反應的是()A.石灰石在高溫下鍛燒 B.生石灰溶于水C.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 D.碘的升華【答案】A【解析】A項,石灰石在高溫下鍛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屬于吸熱反應,A正確;B項,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鈣,屬于放熱反應;C項,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發生中和反應,屬于放熱反應,C正確;D項,碘的升華是物理變化,不是吸熱反應,D錯誤。3.在鐵絲燃燒實驗中,最能說明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A.鐵絲變短 B.放出大量的熱 C.火星四射 D.生成黑色固體【答案】D【解析】有其他物質生成是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故生成黑色固體最能說明該變化是化學變化。4.下列變化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A.Na2CO3→Na2O B.CuO→Cu(OH)2C.CaCO3→Ca(OH)2 D.CaO→Ca(OH)2【答案】D5.A、B、C、D、E中都含有同一種元素,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A.銅B.碳C.鐵D.鈣【答案】D【解析】A為CaO,B為Ca(OH)2,C為Ca(NO3)2,D為CaCl2,E為CaCO3。6.下表所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下圖所示轉化的是()物質選項甲乙丙ACuOCO2H2OBCCOCO2CCaCO3CaOCa(OH)2DH2SO4H2OH2【答案】C【解析】CuO與CO反應生成銅和CO2,CO2與堿反應能生成水,氧化銅與氫氣反應能生成水,圖示為,A項正確;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繼續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圖示為,B項正確;CaCO3難溶于水,不與堿溶液發生反應,不能生成氫氧化鈣,C項錯誤,符合題意;硫酸與堿反應可以生成水,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電解水生成氫氣,圖示為,D項正確。]7.下列關于古籍中的記載說法不正確的是()A.《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涉及的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B.“朝壇霧卷,曙嶺煙沉”中的霧是一種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C.“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詩句中體現的屠呦呦對青蒿素的提取屬化學變化【答案】D【解析】A項,石灰石加熱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時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分解反應,A正確;B項,氣溶膠屬于膠體,具有膠體的性質,可發生丁達爾效應,B正確;C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發生鐵與銅離子的置換反應,該過程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C正確;D項,“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物質,為物理變化,D錯誤;故選D。8.化學美無處不在,下圖是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的顏色變化,其中物質a、b、c、d對應的物質正確的是()選項物質a物質b物質c物質dACu2(OH)2CO3Ba(OH)2Fe(OH)3酚酞試液BCuONaAlO2Fe2O3紫色石蕊試液CCu2OBaCl2Fe2O3和Cu酚酞試液DCu(OH)2Ba(NO3)2Fe(OH)2紫色石蕊試液【答案】D【解析】稀硫酸與Fe(OH)3反應得到的Fe2(SO4)3溶液呈黃色,稀硫酸遇酚酞試液顯無色,A項錯誤,C項錯誤;稀硫酸與Fe2O3反應得到的Fe2(SO4)3溶液呈黃色,B項錯誤;稀硫酸與Cu(OH)2反應得到的CuSO4溶液呈藍色,稀硫酸與Ba(NO3)2反應得到的BaSO4是白色沉淀,稀硫酸與Fe(OH)2反應得到的FeSO4溶液呈淺綠色,稀硫酸遇紫色石蕊試液變紅,D項正確。9.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2)Na2CO3·10H2O的風化屬化學變化,NaOH的潮解屬物理變化()(3)激光法蒸發石墨得C60發生的是化學變化()(4)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5)某物質加入稀鹽酸產生氣泡,則該物質一定是碳酸鹽()(6)從海水中提取物質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答案】(1)√(2)√(3)√(4)√(5)×(6)×10.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下圖甲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乙和圖丙。(1)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儀器A中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填化學式)。(3)圖丙中V的數值最接近_________(選填“6”“12”或“16”)。(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_(填選項字母)。A.圖乙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B.取圖乙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圖乙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丙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答案】(1)NaOH+HCl=NaCl+H2O(2)HCl(3)12(4)C【解析】(1)燒杯中發生的反應是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2)儀器A中的溶液是稀鹽酸,故溶質是氯化氫,化學式為HCl。(3)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是放熱反應,圖丙中V對應的溫度最高,說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故V的數值最接近12。(4)圖乙中b點所示溶液顯堿性,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溶質是NaCl和NaOH,故A項正確;取圖乙中d點所示溶液顯酸性,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氯化鈉,為純凈物,故B項正確;圖乙中,c點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完全反應,氯化鈉的質量不變,則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變,故C項錯誤;圖丙中e→f變化趨勢是隨著反應的進行,溫度逐漸升高,則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故D項正確。11.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CO2、O2作用產生“銅銹”,“銅銹”俗稱“銅綠”[化學式為Cu2(OH)2CO3],“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和CO2、H2O。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了“銅→銅綠→……→銅”的轉化:銅銅綠ACu(OH)2BCu(1)從三種不同分類標準回答,“銅綠”屬于哪類物質:。

(2)請寫出“銅綠”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④、⑤的化學方程式:④、

⑤。

(4)上述轉化過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