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年鹽城市七校高二語文下學期3月聯考試卷(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025.03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新年。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原創文化。春節作為歲首年始,它的起源與“年”的概念形成密切相關。夏商周及之前,“年”有不同的稱謂。《爾雅·釋天》記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其中的“年”,本義是農作物的豐收,甲骨文的“年”字,便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說文》云:“年,谷熟也。”谷物一年一熟,人們便以谷物成熟的周期為一個時間單位,稱為年。有了“年”的概念,也就能夠確定年的開端。中國古人十分重視時間的開端,認為這對于秩序的構建具有基礎性意義,所謂“履端于始,序則不愆”。夏、商、周三代分別以建寅之月(夏歷一月)、建丑之月(夏歷十二月)和建子之月(夏歷十一月)作為自己的“年始”,為過年習俗的形成奠定了時間基礎。但是由于文獻記載的缺乏,我們難以確知夏商以前人們過年的情形。到了周代,已經形成豐富的過年習俗。周人以夏歷十一月為年始,年終祭祀、慶賀與正月之吉的行事構成當時過年的基本內容。周代,新年這天多被稱為“正月之吉”,宮廷中要舉行盛大的朝正儀式,諸侯百官朝見天子,天子則舉行宴會活動,并表彰獎勵諸侯百官的功勞。正月之吉也是公布政令法律、教化百姓的日子。周代的歲首行事,更多是利用新年伊始、歲月更新的機會發布政令,推行教化,以保證整個社會在新的一年里有序運行。毋庸置疑,過年的習俗在周代已經形成,春節至少經歷了三千多年的生命歷程。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重新以建寅之月(夏歷一月)為正月,由此夏歷一月一日成為歲首之日,年終歲首活動相應轉移到新的時間來舉行。此后兩千余年,過年基本上就以夏歷一月一日為標志性時間展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春節之所以賡續不絕,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文化原因。第一,春節植根于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沃土,是中華民族的原創文化,五千年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是春節持續存在的根基。第二,歷法的長期穩定和節假制度的建立,為春節的傳承提供了保障。三代之前我國已經形成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的陰陽合歷。之后雖然歷法測算日臻精密,但編制歷法的原則長期穩定,這同樣為春節的持續存在提供了條件。第三,官民共享的特征造就了龐大的春節傳承群體。官民共享,不僅僅意味著統治階層會和平民百姓一樣親自參與節日的各種習俗活動;更重要的是,官方也會在節日期間舉辦各種活動從而使節日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時空。人們通過參與其中來協調天人關系,更新社會關系,并讓個體的身心關系得到調節,使春節具有強化個人同家庭、家鄉、地方、國家的情感聯系,增強社群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等重要功能,從而深深嵌入社會結構之中,成為社會成員無法離棄的文化傳統。第四,不斷更新、開放包容的春節文化,為春節的傳承持續賦能。春節不是僵化封閉的文化系統,它因時而變,因地制宜。縱觀歷史,不同朝代的人們總是根據自己時代的特點,發展出符合時代的習俗活動。春節文化蘊含著物質充裕、社會和諧、精神富足等人類共同生活理想,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類共同價值,這是它能夠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而隨著走向世界,春節也必將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傳承發展,生生不息。(摘編自張勃《春節:年輕的古老節日》)材料二:北京時間2024年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會議上通過評審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基于中國人在漫長的農業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社會的認識,承載著中華文化所蘊含的豐富的習俗儀禮、技藝與知識,表達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一遺產項目不僅有助于提升個體道德修養,促進家庭和睦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和文化創造力提供了持續不竭的動力。“春節”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項目申遺成功,是對文化傳播的有效回應。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著手推動春節申遺。同年8月,“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為中國2024年度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唯一項目。在此次申遺成功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傳統節日研究保護仍然存在緊迫性。馮驥才先生曾撰文《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遺》,提出:“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要救山村鄉野里那些有失傳危險的古老藝術,也要救人們不經意中可能丟失的‘年味’。因為,無論是文化價值還是精神內涵,春節都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我們保護傳統文化、留住傳統生活方式、傳承特色年俗的一種方式。可以說,申遺成功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摘編自靳鈴涵《春節申遺成功!潘魯生:申遺成功是起點而不是終點》)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人認為時間開端對于秩序構建具有基礎性意義,“年”的概念的出現標志著春節這一“年始”的形成。B.周代春節稱“年”,其蘊含著對谷物成熟的重視,此時慶賀豐收是過年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會公布政令法律。C.古人們過年的時間點是不固定的,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后,春節才固定在同一個時間點,并延續至今。D.春節根植于綿延五千年而不斷絕的中華文明,其申遺成功能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為文化創造賦能。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原創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甚至三代以前可能就已經有了過年習俗。B.春節的慶祝活動并非一成不變的,不同朝代有著符合自己時代的習俗活動,在傳承中不斷創新。C.春節文化蘊含豐富,寄寓著人類共同生活理想,承載著人類共同價值,因此能夠走向世界。D.為促進文化傳播、推動旅游經濟,我國積極推動春節申遺,并將之作為2024年度唯一申報的非遺項目。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畫線句的一項是(
)A.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主題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用“已巳如意”寓意“事事如意”。B.世界各地唐人街張燈結彩,舉辦春節慶祝活動,外國友人也紛紛參與其中,學寫春聯、品嘗餃子感受春節的獨特魅力。C.2024年11月新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公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變化之一是除夕再度被納入法定假期。D.截至3月5日18時25分,2025年春節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觀影人次破3億,票房突破145億,電影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全球影壇熠熠生輝,有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申遺成功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請簡要說明。5.春節申遺成功后,小明準備撰寫《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春節志》一文,你建議從哪些方面完成?請根據材料給出寫作思路。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月節徐懷中林媛領著學生們走出教室到林場去了。不要以為她是帶著孩子們去玩。哪里是玩?她是在給學生們上課,上很重要的一課。課程進行中,林媛望見坡道處過來兩個騎馬人。她知道那是父親和他的警衛員。因為奔忙于本地區首屆人民代表會議的籌備工作,蘇易好些天來一直在各家土司以及各大寺廟里周旋,并且還到幾個主要村莊和牧場去跑了一轉,所以很久沒有到農業站來了。現在他特意繞道,想到農業站來看看,當然也順便到更達小學來看看女兒。“女教師!學校怎么樣?”蘇易快活地問,“空板凳比較前些天更少了吧?”“為什么說是比較!”林媛也快活地回答,“最近根本沒有缺課的!”說話間已來到林場。學生們像一群忙碌的螞蟻,圍住一棵被放倒的挺直的紅樺樹。有的正滿懷興致地用斧頭刮樹皮,像河藕一樣白白的樹身被剝露出來;沒有工具的孩子則在折斷梢頭,發嫩的樹枝清脆地響著。“你們做什么?”蘇易說,“這么好的一棵小樹,為什么給砍倒了呢?”林媛沒作聲,她含笑望望學生們,意思是讓他們來回答。于是,一個小姑娘站了起來。她仰起臉,帶著顯然是仿效成人的莊重神色說:“這不是小樹,是旗桿。”“旗桿?”“是旗桿!插國旗的旗桿。”一位男同學講解道,“國旗,你看見過沒?我們老師有,在她屋子里放著呢!我們看見過,都看見過。”“再沒有哪一樣旗子能比國旗好看的了!那么紅,紅艷艷的!天上的紅云彩也沒有那么紅。”“啊哈!原來是這樣!”蘇易高興極了,“那么說,你們學校是……”“要升旗!”孩子們搶先說,“你不曉得嗎?就要過節了呀!過大節呢!”“什么時候過節呢?”“十月,十月的頭一天就過節。”騎在樹干上的一個學生說,“過節的一清早,我們就升旗。”“噢!我明白了。十月節早上要升旗。可是,在升旗的時候你們該怎么做呢?”工委書記進一步試問。“要排隊。”學生們同聲說。“要排得整整齊齊的。不許亂講話,不許亂動,”一個孩子擺著架勢,“要規規矩矩地站著——就像這樣。”“還有,要唱國歌!”最先答話的小姑娘說。“國歌,你會唱嗎?”蘇易驚喜異常。“會呀!怎么不會呢!”“唱給我聽聽好嗎?”“不!”女孩子搖搖頭,習慣性地眨動著她那長長的向上彎曲的睫毛,“我不唱。”“為什么呢?”“這又不是別的歌兒,不能隨便就唱呢!”蘇易被這女孩子莊嚴動人的話語和神色深深打動了。他把她拉向自己,用手指梳理著她彎曲的頭發,久久地望著她那洗得干干凈凈的黑紅的小團臉,望著她那在眼下投射了一道陰影的長睫毛。“你叫什么?”女孩子回答道:“我叫札茜。”札茜是學校的光榮,不用說,也是教師的光榮。林媛常常趁各種各樣的機會對人家講起“我的小札茜”,現在,在工委書記面前,她自然也沒有放過。聽過她的一番炫耀的言辭之后,工委書記想考一考這個優等生。他要求札茜寫幾個字看。可是,小札茜有些不好意思,總望著女教師。女教師對她輕輕點了點頭。于是,她便折了一根樹枝,以十分有把握的但過于歪扭的筆觸在地面上寫了幾個很大的字。起先,工委書記沒能辨認出小札茜寫的是什么。但接著他看出來了,她是把藏、漢兩種文字緊緊地靠攏,寫在一處了,混同起來了。又仔細地一看,認清了,藏文和漢文是寫著相同的一個名字——毛澤東。十月一日。山民們很早很早便起來了。這時候,如果你能同時到各家去,你會看見,所有的人都在忙于完成自己的節日裝束。特別是沒有出嫁的或出嫁了的年輕女子,更不愿意馬馬虎虎度過這盛大節日。為了防備烈日和寒風侵害面色,有些人平時總愛往臉上敷一層樹膠。現在,她們把膠液洗去了——只是在逢年過節或訪親赴宴時才要洗去——同時,女人們花費很長時間來重新編自己的幾十條辮子,并且隨著發辮在身后加上一條又長又寬的紅帶,帶子上連著一串串的貝殼或銀幣,走動時便會發出叮當的聲響。她們換穿了絕不輕易穿出的衣服、筒靴以及華麗的圍裙,戴起了平常藏在箱子里的耳環、戒指、項圈。甚至還把若干真正的藍寶石附加在頭飾上,山民們是頂重視頭飾的。不過,在這方面一無所有的姑娘,也并未因此而自甘遜色。她們著露水跑到坡地上去,采集各色各樣的野花,編成龐大的、發出香氣的花冠,戴在頭上。所以倒顯得更為生動耐看呢!太陽出來了,從東方出來了!仿佛是一個人的莊嚴溫和的臉,開始把他那愛撫的光芒灑向四面八方。于是,這邊遠的荒漠的土地從沉睡中蘇醒了,煥然地蘇醒了!天邊,低沉濃積的云層,像被點燃一般立時變成了繽紛的朝霞,在朝霞映照下,雪峰、樹木、冰河、山莊、牧場以及一切一切都披上了異樣的光彩。農業站和更達的山民們用勞動迎接了這燦爛的一天。人們成群成隊,宛如在同一時刻正涌往天安門廣場的行列一般,向田野開進。走過剛剛落成的校舍時,大家不約而同停住了腳步,學生們正在異常肅穆的氣氛中把一面國旗升向高桿頂端,鮮紅的國旗像水波一樣在晨風中飄呀飄的。(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快活地問”,蘊含著對女兒的關心,也有著打趣的成分;女兒“快活地回答”,則透露出對學生沒有缺課的自豪之感。B.蘇易來到林場后的情節主要通過對話來推進,既通過孩子們的回答展現他們的天真爛漫,也明確了這節課是制作旗桿。C.蘇易問為什么砍樹時,林媛沒有回答,是為了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札茜來回答,讓父親看到自己在更達小學的教學成果。D.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土地,朝霞映照著雪峰、樹木、冰河、山莊、牧場,文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流露出生機勃勃的時代氣息。7.關于文中女子節日盛裝這個段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二人稱“你”的使用無形之中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B.女子們洗去了臉上常敷的樹膠的細節,表現出她們對盛大節日的講究與重視。C.從紅帶、貝殼,到項圈、藍寶石,大量裝飾類物象的堆疊,烘托出熱烈的氣氛。D.與華麗珍貴的首飾相比,野花編成的花冠更受喜愛,凸顯了山民樸實的性格。8.文中對小札茜著墨較多,其用意有哪些?9.本文從多方面表現了國旗的神圣感,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或譽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何以知其然也?費無忌復于楚平王曰:“晉之所以霸者,近諸夏也。而楚之所以不能與之爭者,以其僻遠矣。王若欲從諸侯,不若大城城父,而令太子建守焉,以來北方,王自收其南,是得天下也。”楚王悅之,因命太子建守城父,命伍子奢傅之。居一年,伍子奢游人于王側,言太子甚仁且勇,能得民心。王以告費無忌。無忌曰:“臣固聞之,太子內撫百姓,外約諸侯。齊、晉又輔之,將以害楚,其事已構矣。”王曰:“為我太子,又尚何求?”曰:“以秦女之事怨王。”王因殺太子建而誅伍子奢。此所謂見譽而為禍者也。何謂毀人而反利之?唐子短陳駢子于齊威王,威王欲殺之。陳駢子與其屬出亡奔薛。孟嘗君聞之,使人以車迎之,至而養以芻豢黍粱,五味之膳日三至。冬日被裘罽,夏日服締纻,出則乘牢車,駕良馬。孟嘗君問之曰:“夫子生于齊,長于齊,夫子亦何思于齊?”對曰:“臣思夫唐子者。”孟嘗君曰:“唐子者非短子者邪?”曰:“是也。”孟嘗君曰:“子何為思之?”對曰:“臣之處于齊也,糲粱之飯,藜藿之羹,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歸君,食芻豢,飯黍梁,服輕暖,乘牢良,臣故思之。”此謂毀人而反利之者也。是故毀譽之言,不可不審也。(節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有刪改)材料二:譽者,揚善之樞也;毀者,宣惡之機也。揚善生于性美,宣惡出于情妒。性美以成物為恒,情妒以傷人為務。故譽以論善即辭以極善為功毀以舉過則言以窮惡為功。何者?俗人好奇,不奇不用也。譽人不增其義,則聞者不快于心;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滿于耳。故讒邪之蔽善人也,猶朝日洞明,霧甚則不見天;沙石至凈,流濁則不見地;雖有明凈之質而不發明者,水霧蔽之也。蘭蓀欲茂,秋風害之;賢哲欲正,讒人敗之。故讒者,知害嫉于他人,而不知傷所說之主;知傷所說之主,而不知還害其身。讒諂之流弊,一至于斯。嗚呼!世之君子,可不慎諸!(節選自《劉子·傷讒》,有刪改)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故譽以論A善B即辭C以極善D為功E毀以舉F過G則言H以窮惡為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因為,與《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中的“以”用法不同。B.悅,以……為悅,與《過秦論》“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相同。C.五味,指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文中泛指各種美味佳肴。D.弊,弊端,與《六國論》“戰不善,弊在賂秦”中的“弊”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無忌以楚國地處偏遠無法與晉爭霸為由,建議楚平王派太子建擴建并駐守城父城,太子建雖與楚平王有齟齬,但也盡力完成此事。B.唐子在齊威王面前說陳駢子的壞話,迫使陳駢子和他的親屬逃亡到薛地,結果陳駢子受到孟嘗君的熱情招待,反而比原來生活得好。C.世間的人都很喜歡獵奇,因此對于他們來說贊譽別人就要增添他的善,詆毀別人就要增加他的惡,否則就不能夠滿足他們的獵奇心。D.賢人哲士想要端正自身,卻往往被讒諂之人出于嫉妒而敗壞;讒諂之人只知道去敗壞他人,卻不知道這樣做反過來也會傷害到自身。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居一年,伍子奢游人于王側,言太子甚仁且勇,能得民心。(2)性美以成物為恒,情妒以傷人為務。14.兩則材料均主張要審慎對待“毀譽”,但原因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三、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千秋歲晁補之葉舟容易,行盡江南地。南雁斷,無書至。憐君羈旅處,見我飄蓬際。如夢寐、當年閬苑曾相對。休說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話,孤帆起。水精溪繞戶,云母山相砌【注】。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注】水精溪:即苕雪溪,在今浙江湖州。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今安徽鳳陽。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舟”兩句表現出江南水系發達,詞人能乘坐小船悠閑地游歷江南。B.“但付”一句與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都在飲酒中寄寓了離別之意。C.“水精”兩句運用白描,描寫了江南清水環繞、山巒連綿的美麗景色。D.“君莫去”直接抒懷,“伴”字更凸顯了兩人的情誼,表達了不舍之情。16.詞人的“深心事”有哪些?請結合上片簡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離騷(節選)》中寫屈原看到時光易逝,擔心國君易老、昏聵誤國、保守落后,詩人感嘆歲月無情、來日無多的比喻句是:
,
。(2)李密在《陳情表》中用“
,
”兩句表現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3)《過秦論》中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獲得勝利,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
,
”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五、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晚上,很多人會側躺著用單眼看手機,尤其在房間沒開燈的情況下,如果此時突然關閉手機屏幕,可能會發覺之前看手機的那只眼睛看不到了,另一只眼睛卻可以,這其實是人眼的暗適應。人眼中有兩種感光細胞:在充足光線中起主導作用的視錐細胞和在暗淡環境下起主導作用的視桿細胞。在強光刺激下,(
A),因此從暗處到亮處,我們雖然會覺得刺眼,但是能瞬間看清物體,這個過程叫明適應。相反,在暗環境下,視桿細胞則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才能開始工作。研究表明,長時間使用電腦,尤其是超過1小時后,許多人會出現視物模糊、眼脹、眼痛等視疲勞癥狀并且視疲勞嚴重程度和使用時間顯著相關。手機屏幕比電腦更小,觀看距離更近,因此更容易出現視疲勞,不能吊以輕心。健康的眼睛,黑白分明。其中黑眼珠并非純黑,而是由透明的角膜履蓋下的深褐色虹膜構成。而白眼球是鞏膜,其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結膜,結膜上的血管處于“休眠”狀態,不易查覺。一旦眼睛出現感染或受到其他刺激時,(
B),這時就能看到眼睛里的紅血絲。熬夜后眼睛紅起來,其實是眼睛在提醒你,它很疲勞,需要休息。①眼球表面還有一層結構叫淚膜,②主要有起滋潤角膜的作用。③當我們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看時,④眨眼的頻率會自覺地減少,⑤導致淚液蒸發加快,⑥淚膜穩定性下降,⑦從而出現眼睛干澀、酸脹等干眼和視疲勞癥狀。18.第一段中加點的“其實”是否可以去掉?請簡要說明理由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最后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段節選自一篇科普文章,經過了編輯、裁剪,下面這段話也屬于該文章,請根據文段邏輯,判斷這段話應放在第幾段后面,并說明理由。另外,有文獻提到,長時間在暗光下玩手機,可能會對感光細胞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導致視力下降。22.文中第三、四段有三處錯別字,請找出并加以改正。六、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認為,自我懷疑對人的情緒有負面效應,會讓人陷入焦慮之中,失去自信,阻礙成長的腳步;也有人認為,自我懷疑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審視,可以讓人更加自信,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D2.D
3.D
4.“申遺成功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意味著春節申遺成功只是保護和傳承春節文化的新開端。①申遺成功后,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和豐富春節的文化內涵,讓其在現代社會中不斷傳承和發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和文化創造力提供持續動力。②春節需持續傳承特色年俗,避免文化流失(如馮驥才所言“救年味”),同時通過國際交流更新文化內涵,使其在現代化進程中保持生命力。
5.①春節的起源與發展:梳理“年”概念的演變和過年時間的變遷。②春節賡續不絕的原因: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文化原因。③春節的文化內涵與價值:介紹春節的習俗儀禮、技藝與知識、精神追求以及對社會和個體的影響。④春節申遺成功后的傳承與保護措施:研究保護春節文化,留住傳統,傳承發展。【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全面而深入地探討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及其歷史演變。材料一從春節的起源、歷史發展、文化意義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春節在中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與中華文明的緊密聯系。材料二則聚焦于春節申遺成功的事件,強調了春節在全球文化傳播中的價值以及保護傳統文化的緊迫性。兩則材料相輔相成,既展示了春節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指出了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整體上,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既有歷史深度,又有現實意義,具有較強的文化傳播價值。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年’的概念的出現標志著春節這一‘年始’的形成”錯誤。由原文“有了‘年’的概念,也就能夠確定年的開端”“到了周代,已經形成豐富的過年習俗”“過年的習俗在周代已經形成,春節至少經歷了三千多年的生命歷程”可知,“年”的概念出現后,還需經過發展,到周代才形成過年習俗,此時春節才形成,并非“‘年’的概念的出現標志著春節這一‘年始’的形成”。B.“此時慶賀豐收是過年的主要內容”錯誤。由原文“周代,新年這天多被稱為‘正月之吉’,宮廷中要舉行盛大的朝正儀式,諸侯百官朝見天子,天子則舉行宴會活動,并表彰獎勵諸侯百官的功勞。正月之吉也是公布政令法律、教化百姓的日子。周代的歲首行事,更多是利用新年伊始、歲月更新的機會發布政令,推行教化,以保證整個社會在新的一年里有序運行”可知,周代新年多稱“正月之吉”,且“發布政令,推行教化”是主要內容,并非“慶賀豐收是過年的主要內容”。C.“春節才固定在同一個時間點”錯誤。由原文“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重新以建寅之月(夏歷一月)為正月,由此夏歷一月一日成為歲首之日,年終歲首活動相應轉移到新的時間來舉行。此后兩千余年,過年基本上就以夏歷一月一日為標志性時間展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可知,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后,過年才基本固定在夏歷一月一日,但不是“固定在同一個時間點”。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D.“為促進文化傳播、推動旅游經濟”錯誤。由原文“‘春節’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項目申遺成功,是對文化傳播的有效回應。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著手推動春節申遺……成為中國2024年度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唯一項目”可知,文中并未提及推動春節申遺是為了推動旅游經濟,選項屬于無中生有。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畫線句“春節之所以賡續不絕,有著深刻的社會、政治、文化原因”強調的是春節能夠持續傳承的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A.春晚是春節重要的文化活動,體現了春節文化內涵在當代的傳承,屬于文化方面的原因,可支撐畫線句。B.
展示了春節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體現了春節文化的影響力和持續傳承,可支撐畫線句。C.“除夕再度被納入法定假期”,節假制度的建立為春節的傳承提供了保障,屬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可支撐畫線句。D.主要說的是春節檔電影的票房和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重點在于經濟方面,而非春節賡續不絕的社會、政治、文化原因,不適合支撐畫線句。6.C7.D
8.①通過札茜的言行,展現了她的優秀,以及她對國旗和國歌的尊重和莊嚴感,體現了她的愛國情懷。②札茜的表現也反映了林媛作為教師的教學成果,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學生身上得到了體現。③札茜的形象增加了故事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使讀者更能感受到節日的莊嚴和教育的意義。
9.①學生們精心制作旗桿,表現出對國旗的重視。②學生們在升旗時排隊整齊,不許亂動,唱國歌,表現出對國旗的尊重③文中多次提到國旗的紅色和美麗,象征著國家的神圣和莊嚴。④十月節的盛大和莊重,進一步烘托出國旗的神圣感。【導語】《十月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生動的對話,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邊疆地區的節日氛圍和教育成果。文章以林媛帶領學生制作旗桿為線索,穿插了父親蘇易的探訪和學生們對國旗的崇敬之情,體現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國旗的神圣感。文中對小札茜的刻畫尤為突出,她不僅象征著教育的成功,也展現了邊疆兒童的純真與愛國情懷。自然景物的描寫與節日氣氛相得益彰,烘托出時代背景下的勃勃生機。整篇文章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富有時代氣息。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是為了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札茜來回答”錯誤。原文為“她含笑望望學生們,意思是讓他們來回答”,可見林媛沒有回答蘇易的問題,并不是為了讓札茜回答,而是讓學生們自己解釋,體現出她的教學方式。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D.“野花編成的花冠更受喜愛”錯誤。原文為“編成龐大的、發出香氣的花冠,戴在頭上。所以倒顯得更為生動耐看呢”,文中并未表明野花編成的花冠更受喜愛,只是提到沒有華麗首飾的姑娘會用野花編成花冠,顯得更為生動耐看。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情節作用的能力。①通過蘇易的提問和札茜的回答,展現出她的聰明和懂事,突出小札茜的優秀。
“還有,要唱國歌!”“這又不是別的歌兒,不能隨便就唱呢!”
札茜對唱國歌的態度展現了她對國旗和國歌的尊重和莊嚴感,體現了她的愛國情懷。②原文有“札茜是學校的光榮,不用說,也是教師的光榮”,札茜是林媛的得意學生,她的表現間接反映了林媛的教學水平,是林媛作為教師的教學成果,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學生身上得到了體現。③札茜優秀又懂事,情感真摯,語言樸實無華,她的莊重和天真打動了蘇易,她的形象增加了故事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打動了讀者,增強了讀者對角色和情節的情感共鳴,使讀者更能感受到節日的莊嚴和教育的意義。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探究文章情感的能力。①學生們精心制作旗桿,他們為了升旗而砍樹制作旗桿,這一行為本身就體現了對國旗的尊重和神圣感,表現出對國旗的重視。②在升旗時,學生們要排隊、不許亂講話、不許亂動、要規規矩矩地站著,唱國歌,這些規定體現了升旗儀式的莊嚴和對國旗的尊重。③文中多次提到國旗的紅色和美麗,“再沒有哪一樣旗子能比國旗好看的了!那么紅,紅艷艷的!天上的紅云彩也沒有那么紅”“鮮紅的國旗像水波一樣在晨風中飄呀飄的”,國旗的紅色和美麗象征著國家的神圣和莊嚴。④“山民們很早很早便起來了。這時候,如果你能同時到各家去,你會看見,所有的人都在忙于完成自己的節日裝束”“農業站和更達的山民們用勞動迎接了這燦爛的一天”“人們成群成隊,宛如在同一時刻正涌往天安門廣場的行列一般,向田野開進……走過剛剛落成的校舍時,大家不約而同停住了腳步,學生們正在異常肅穆的氣氛中把一面國旗升向高桿頂端”,所有人都滿懷著尊重,全力準備著這一天,十月節盛大而莊重,學生們在異常肅穆的氣氛中把國旗升向高桿頂端,鮮紅的國旗在晨風中飄揚,烘托出國旗的神圣感。10.BEG11.B
12.A
13.(1)過了一年,伍子奢在楚王身邊游說,說太子非常仁愛并且有勇氣,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2)本性善良的人總是以成就他人為常事,心懷嫉妒的人總是以傷害他人為任務。
14.①材料一主張審慎對待毀譽是因為毀譽的結果往往與初衷相反。②材料二主張審慎對待毀譽是因為毀譽不僅傷害他人,還會反噬自身。【導語】材料一通過費無忌和唐子的行為,展示了贊譽和詆毀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產生相反的效果,強調了毀譽的不確定性。材料二則從人性角度出發,分析了贊譽和詆毀的動機,指出俗人好奇,毀譽之言往往被夸大以滿足聽者的獵奇心理。兩則材料共同警示人們,毀譽之言需審慎對待,因其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因此,贊譽用來討論善行時,言辭就要以極致的善行為功績;詆毀用來列舉過失時,言辭就要以極致的惡行為功績。“故”是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引出下文。“譽以論善”“毀以舉過”是并舉成分,結構相似,其中“譽”“毀”是主語,“以論善”“以舉過”是謂語部分;“以”表示方式,故可在BG處斷開。“即辭以極善為功”“則言以窮惡為功”是并舉成分,結構相似,故可在其前后斷開,即E處;故應斷于BEG。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和辨析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能力。A.正確。以,因為/把……作為。句意:是因為楚國地處偏遠。/把仁作為自己的責任。B.錯誤。悅,意動用法,以……為悅/弱,使動用法,使……弱小。句意:楚王聽了很高興。/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C.正確。D.正確。句意:讒言和諂媚的流弊。/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太子建雖與楚平王有齟齬,但也盡力完成此事”的說法是錯誤的。原文中并未提到太子建與楚平王有齟齬,“以秦女之事怨王”只是費無忌的讒言,并不一定是事實。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1)“居”,過了;“游”,游說;“游人于王側”,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王側游人”。(2)“性美”,本性善良;“恒”,常事;“務”,任務。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中,通過費無忌和唐子的例子,說明贊譽和詆毀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費無忌贊譽太子建,卻導致太子建被殺;唐子詆毀陳駢子,卻使陳駢子得到更好的待遇。因此,材料一主張審慎對待毀譽,因為毀譽的結果往往與初衷相反。②材料二中,通過分析毀譽的本質,指出毀譽往往源于嫉妒和獵奇心理,讒諂之人只知道去敗壞他人,卻不知道這樣做反過來也會傷害到自身。因此,材料二主張審慎對待毀譽,因為毀譽不僅傷害他人,還會反噬自身。參考譯文:材料一:有時候贊譽一個人反而會害了他,有時候詆毀一個人反而會成就他,怎么知道是這樣呢?費無忌對楚平王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它靠近中原各國。而楚國之所以不能與晉國爭霸,是因為楚國地處偏遠。大王如果想要聯合諸侯,不如擴建城父城,并讓太子建駐守在那里,以此來吸引北方的諸侯,大王自己則控制南方,這樣就能得到天下了。”楚王聽了很高興,于是命令太子建駐守城父城,并讓伍子奢輔佐他。過了一年,伍子奢在楚王身邊游說,說太子非常仁愛且勇敢,能夠贏得民心。楚王把這話告訴了費無忌。費無忌說:“我早就聽說,太子在國內安撫百姓,在國外聯合諸侯。齊國和晉國又支持他,他將會危害楚國,事情已經形成了。”楚王說:“他是我的太子,還能有什么企圖呢?”費無忌說:“他因為秦女的事情怨恨大王。”楚王于是殺了太子建,并誅殺了伍子奢。這就是所謂的因為贊譽而招致禍患的例子。那么什么是詆毀一個人反而對他有利呢?唐子在齊威王面前說陳駢子的壞話,齊威王想要殺陳駢子。陳駢子和他的親屬逃亡到薛地。孟嘗君聽說了這件事,派人用車迎接他,到了之后用精美的食物供養他,每天三次送上五味俱全的美食。冬天給他穿上皮裘,夏天給他穿上細麻衣,出門則乘坐堅固的車子,駕馭良馬。孟嘗君問他:“您生在齊國,長在齊國,您對齊國還有什么思念嗎?”陳駢子回答說:“我思念那個唐子。”孟嘗君說:“唐子不是說您壞話的人嗎?”陳駢子說:“是的。”孟嘗君說:“您為什么思念他呢?”陳駢子回答說:“我在齊國的時候,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受凍,夏天中暑。自從唐子說了我的壞話,我投奔了您,吃上了精美的食物,穿上了輕暖的衣服,坐上了堅固的車子,駕馭著良馬,所以我思念他。”這就是所謂的詆毀一個人反而對他有利的例子。因此,詆毀和贊譽的話,不能不慎重對待。材料二:贊譽是宣揚善行的關鍵,詆毀是傳播惡行的契機。宣揚善行源于美好的天性,傳播惡行則出于嫉妒的情感。美好的天性以成就事物為常道,嫉妒的情感以傷害他人為任務。因此,贊譽用來討論善行時,言辭就要以極致的善行為功績;詆毀用來列舉過失時,言辭就要以極致的惡行為功績。為什么呢?因為世俗之人喜歡獵奇,不奇特的話他們就不會采用。贊譽別人如果不增添他的善行,聽的人就不會感到滿足;詆毀別人如果不增加他的惡行,聽的人就不會感到滿意。所以,讒言和邪惡遮蔽善人,就像朝陽明亮,但霧氣太濃就看不見天;沙石非常干凈,但水流渾濁就看不見地;即使有明亮干凈的質地,卻不能顯現出來,是因為被水和霧氣遮蔽了。蘭草想要茂盛,卻被秋風摧殘;賢人哲士想要端正自身,卻被讒言之人出于嫉妒而敗壞。因此,讒言之人只知道去傷害嫉妒他人,卻不知道這樣做會傷害他們所依附的君主;他們知道傷害君主,卻不知道這樣做反過來也會傷害他們自己。讒言和諂媚的流弊,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唉!世上的君子,怎么能不慎重對待呢!15.A16.①羈旅之愁:詞人自己與友人都在漂泊不定,如同“飄蓬”,表達了詞人對于羈旅生活的愁苦與無奈。②對往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工程門窗分包合同
- 土地買賣合同協議
- 勞動人事合同勞動合同
- 業務代理合同協議
- 建筑清潔勞務合同
- 報社編輯合同協議
- 工程合同中止協議
- 代理飲料保證金合同協議
- 主持協議合同
- 夫妻雙方簽字合同協議書
- 幼兒園小班美術棉簽畫《給柳樹妹妹梳頭》課件
-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筆試 內容
- 大模型原理與技術-課件 chap6 大模型微調
-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考試題庫(完整版)
- 公路工程中漿砌塊石擋土墻施工方案
- 零星工程維修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支氣管哮喘治療
- 鋼棚搭建安全合同(2篇)
- 《公路橋梁掛籃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 浙江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考試】-商業類(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理論知識(一)(答案版)
- 人教版歷史2024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歷史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