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階段性反饋歷史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高祖李淵為籠絡前來歸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縣以寵祿之”,自此“州縣之數,倍于開皇、大業之間”。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在合并州縣的同時,又設置了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準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以監察地方。唐太宗此舉A.吸取了隋亡的歷史教訓 B.意圖在于控制江南各地C.易于造成地方辦事低效 D.起到了革新政治的作用2.漢昭帝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問民間所疾苦。文學對曰:“……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趨末者眾。”據此可知,“文學”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A.罷行鹽鐵官營B.實施重農抑商C.抑末利重仁義D.注重勤儉節約3.“400(多)年前……哥倫布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進程”是指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開辟 D.啟蒙運動4.抗戰期間,存在著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城市向鄉村的文化轉移,大批城市知識青年隨著八路軍和新四軍來到鄉村,為面向農民的大規模民族主義宣傳提供了條件。這表明A.中國文化重心已轉移到鄉村B.農村文化的重塑推動了民族解放C.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蓬勃開展D.中共已經取得抗戰文化的領導權5.下表為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單位:萬公斤)年度糧食產量(原糧)采購量折合原糧數量占產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52575071.570146.512285A.“一五”計劃得到了有效推進B.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C.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加強D.合作化運動蓬勃開展6.2013年10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因為2013財年結束、2014財年預算沒有被國會通過而被迫關門,約80萬左右的政府工作人員“被罷工”。這種現象主要表明美國A.立法權高于行政權 B.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C.聯邦主權遭到削弱 D.分權制衡原則有利有弊7.《論語·子路》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楚國令尹葉公對孔子說:“我的鄰里有個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親偷了羊,他就去告發。”孔子說:“我的鄰里的正直人與此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這表明孔子A.反對法家的法治主張 B.強調家庭倫理的重要C.認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張以仁政代替法治8.法國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是在:A.波旁王朝統治時期 B.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C.拿破侖統治時期 D.1875年第三共和國建立后9.兩漢刺史按“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刺史只能檢查郡守執行公務的情況,如發現其有不法行為,只能向朝廷“劾奏”。《后漢書·朱浮傳》載,“舊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驗案,然后黜退”。這反映出()A.中央旨在實現集權 B.地方吏治較為敗壞C.朝廷強化監察地方 D.刺史州牧位卑權重10.與“莊園經濟——城市復興——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相對應的西歐政治體制是()A.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B.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C.封建等級制——等級君主制——君主專制——君主立憲制D.等級君主制——封建等級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專制11.從“十三五”規劃到“一帶一路”倡議,中央為香港做規劃、謀發展,并留足了參與共建的空間。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漸成型,“一國之利”和”兩制之便”在這里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優勢。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定位A.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發展的主導作用B.賦予了“一國兩制”政策新的內涵C.有利于香港同祖國共同發展、互不分離D.拓展了香港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12.羅馬法規定:如果丈夫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外背負了債務,則在婚姻關系解除時,妻子享有的嫁資(陪嫁錢財或物品)返還請求權優先于債權請求權。這一規定,反映出A.法律注重保護弱勢群體利益 B.公民的債務權不受法律保護C.婚姻關系影響著立法的內容 D.古代羅馬婚姻關系極不穩定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歷史事實的闡釋——“西化”與“東化”材料一我們對西方文化和外國文化,當然要重視“拿來”,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這里涉及到三個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材料二我們不能只講西化,不講“東化”。我們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確實有過東學西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東學西漸”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羨林《東學西漸與東化》問題(1)聯系材料一,說明近代中國是怎樣從“三個方面”將外國的好東西拿來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聯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歐洲人“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3)從“東化”到“西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14.(20分)孔子和亞里士多德是東西方先哲,他們在歷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以與弟子之間展開對話的形式來追尋人之為人的美。孔子認為完美的人是有仁愛之心的能“愛人”的人。他倡導群體意識,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藝術的人生。——《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成人藝術比較》材料二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引自《論語》材料三當人達到他最高的發展程度時,他是一切動物中最好的;同樣,當人違背法律與正義時,他就是最壞的動物。……人是有理性的動物。每種社會團體的建立,都是為了完成某種善業。人生最大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及其內在關系。(2)結合材料分析孔子與亞里士多德對人的定義有何不同?(3)兩者對人的定義的差別在治國思想上有何表現?他們的治國思想對當今中國的社會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可知,唐太宗合并州縣添設十道,是對地方行政監察體制的改革,D項正確;A項表述錯在把革除唐高祖舊弊解讀為吸取隋朝滅亡教訓,排除;材料體現了唐太宗加強對全國地方的控制,并非針對江南地區,B項錯誤;僅憑材料難以推斷出C項結論,排除。故選D。2、A【解析】

根據材料“文學認為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可知文學認為的解決措施是罷行鹽鐵官營,故答案為A選項。重農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未體現,B選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重利而非重仁義,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勤儉節約,D選項排除。3、C【解析】

根據“哥倫布”即可判斷此進程應該是新航路開辟,發現的是美洲新大陸,故選C項;哥倫布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4、B【解析】

根據材料“面向農民的大規模民族主義宣傳提供了條件”,可知,八路軍和新四軍在農村的文化宣傳,推動了抗日戰爭這一民族解放的進程,B項正確;當時中國文化重心未轉移到鄉村,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的優勢,中國文化重心仍城市,A項錯誤;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發生在文革期間,C項錯誤;中共已經取得抗戰文化的領導權無法體現,故D項錯誤。5、C【解析】

根據“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兩項指標都呈現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增強,C項正確;一五計劃開始于1953年,A項錯誤;建國初期,國民經濟逐步恢復發展,國家采購糧食不等同于“城鄉一體化”,B項錯誤;合作化運動是在一五計劃期間,D項錯誤。6、D【解析】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實質上體現了國會和總統的相互制約,可見分權制衡在防止專制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D正確;立法權與行政權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立法權高于行政權’的說法錯誤,A錯誤;材料中政府工作人員‘被罷工’是因為國會未通過政府的預算,而不是遭遇了財政危機,B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而不是聯邦制,C錯誤。故選D。7、B【解析】

材料“我的鄰里的正直人與此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表明孔子強調家庭內部的倫理有序,子不能去告父,否則就有違倫理,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法家的思想,而是在講儒家的理論,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體現法的地域差別,排除C項;仁政是孟子的主張,不會出現在《論語》里,排除D項。8、D【解析】

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擁護共和的人民不斷進行著長期的斗爭,直到1875年,國民議會才以一票多數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而使共和政體在法律上確立下來,故答案為D;ABC都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之前,不符合題意,排除。9、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兩漢時期的刺史主要職責是郡守執行中央政策的情況及是否有違法行為,凸顯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A正確;材料與地方吏治敗壞無關,B排除;監察地方只是材料的表現,C排除;材料未涉及刺史的地位,D排除。故選A。10、C【解析】

建立在歐洲莊園經濟基礎之上的是封建等級制,隨著城市的復興,歐洲等級君主制取代了封建等級制。14、15世紀隨著商品經濟發展,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時期歐洲的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歐洲確立起來君主立憲制,根據以上分析可知,C正確;A、B、D排除。11、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發展與祖國內地的經濟聯系更加密切,相互促進,經濟聯系的加強有利于政治關系的鞏固在,作為命運共同體的香港與祖國便難以分離了,故C項正確。“中央為香港做規劃、謀發展”是在對香港經濟發展給予宏觀指導和建議,香港在政治與經濟發展上有自主權,故“主導作用”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超級聯系人”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它利益于“一國兩制”,但并未影響“一國兩制”的內涵,故排除B項。香港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確定的,拓展香港國際活動空間違背“一國兩制”根本原則,故排除D項。12、A【解析】

這一規定明顯保障了妻子的權益,體現了羅馬法注重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A正確;“婚姻關系解除時,妻子享有的嫁資(陪嫁錢財或物品)返還請求權優先于債權請求權”,說明法律承認債券,B排除;婚姻關系和立法內容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排除C;D不符合史實,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物”的部分:開展洋務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開設新式學堂等;“心物”結合部分:戊戌變法,試圖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創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心”的部分: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影響:推動中國由傳統社會逐步向現代化轉型。(2)“物”的部分:明清以前,中國的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等“四大發明”以及陶瓷、冶金、紡織等技術的西傳。“心”的部分:16至18世紀儒學遠播西方,儒學對法國啟蒙運動的巨大影響等。(3)原因:中國文明逐步落后于西方。如政治:封建專制與資本主義制度;經濟:自然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文化專制與反封建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解析】

(1)措施:依據材料一“這里涉及到三個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可知,物是指學習技術,心物結合是指學習技術和制度,心是指學習思想。結合所學可知,“物”的部分指洋務運動,“心物”結合部分指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心”的部分指新文化運動。影響:根據近代向西方學習的影響可知,有利于推動中國由傳統社會逐步向現代化轉型。(2)依據材料二“在明末清初以前確實有過東學西漸。……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東學西漸’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結合所學可知,“物”的部分指明清以前,中國的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四大發明”以及陶瓷、冶金、紡織等技術的西傳;“心”的部分指16至18世紀儒學遠播西方,對法國啟蒙運動的巨大影響等。(3)結合所學可知,其原因是中國文明逐步落后于西方。14、(1)核心內容:仁、禮內在關系:“互為表里”(2)定義:孔子:人是有仁愛之心,要講究禮儀。亞里士多德:人有理性的,要注重法律與正義。(3)表現:孔子:以禮治國,人治、傾向于等級制。亞里士多德:法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