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_第1頁
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_第2頁
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_第3頁
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_第4頁
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巴蜀園林藝術手法探索巴蜀園林于四川、重慶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沉淀,有著一套完善而成熟的造園手法體系。因其特殊的地理、經濟、歷史文化等因素,巴蜀園林既有中國傳統園林的特點,又獨具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形成了獨特的美學表現和藝術風格。文章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過實地考察、測繪和歷史文獻資料收集,梳理出巴蜀園林的藝術手法,挖掘其內含的藝術精神,體會其意境。以重慶龍景書院為例,進行案例分析研究,總結所運用的巴蜀園林藝術手法,并對研究現狀進行總結。巴蜀園林是中國園林的一個尚待深入系統研究的重要分支,文章結合巴蜀特殊的山地環境,總結設計方法,希望能夠為建設新的有地域特色的經典現代園林景觀提供借鑒。關鍵詞:巴蜀園林;藝術手法;空間關系;意境一、巴蜀園林研究背景及現狀(一)研究背景就地方園林的研究而言,巴蜀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發展歷史和獨特藝術風格,近年來也逐漸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重視,越來越多相關研究的開展和著作的問世,形成了其歷史發展脈絡、影響因素及藝術手法上等方面的豐碩研究成果。巴蜀地區位于長江上游,主要范圍為今四川、重慶一帶,地形地貌豐富多變,形成了獨具巴蜀特色的園林文化。巴蜀園林有別于雄偉大氣的皇家園林、細膩清雅的江南園林,它飄逸自然、古樸大方,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一個瑰寶[1]。(二)研究現狀巴蜀大地上現存著大量的傳統園林,近年來,有許多的專家學者逐步投入到巴蜀園林的研究工作中來,并取得了許多豐碩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巴蜀園林的歷史脈絡梳理,藝術手法及風格特征的歸納,園林的影響因素分析或典型園林的個例研究[2]。二、巴蜀園林藝術設計手法歸納(一)“正”與“變”的群體精神1.觀賞流線的組織安排園林中的各個景觀節點由景區中的道路有機串聯起來,道路會依據自然環境而抑揚頓挫、曲折起伏。圍繞這些“點”形成附屬園林空間,如亭、廊、廟等。園林的“動”和“靜”交替組合,動觀是游,靜觀是息,園林游賞路線的安排除了要因地制宜,順應交通功能,還要體現出園林主次分明、亦動亦靜的特征[3]。2.園林建筑空間的組織安排受自然地形條件限制,巴蜀園林的建筑多依山而建,通過長軸線來控制、引導空間秩序,建筑規制和等級隨主軸逐級升高,形成豎向布局的多個“臺地院”形式,高低錯落,再用梯級道路加以連接,加上亭、廊等做點綴,使得空間更為通暢、開放。或因山勢,采用短軸線控制的方法,使核心建筑群形成起伏轉折的布局形式,空間因此變得更加精彩,從而產生更加豐富的視覺體驗。3.園林空間視線的通廊(1)看與被看的關系巴蜀園林巧妙地利用視覺的導向把人和景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讓游人隨時隨地都能從不同的角度、位置欣賞到不同的景致,游人時而在景中,時而又在景外,撲朔迷離,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4]。(2)開敞與閉合的對立統一巴蜀園林空間講究含蓄,同一園林中,既要有開朗的局部,也要有閉鎖的局部,在開朗風景中添設近景的感染,在閉鎖風景中又要有透視遠景,兩者共存可以相得益彰。(二)“景自天成”的自然精神巴蜀園林選址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大多位于風景優美的名川大山之中,與大自然相比,園林及其建筑的體量和尺度一般都很小,主要依賴天然的景觀構架。經歷上千年,在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機交融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三)古典園林的人文精神巴蜀園林由山水、草木、庭院建筑有機組成,通過引入楹聯與匾額為建筑命名,增加園林欣賞的重要內容,烘托園林古樸、典雅的氛圍,賦予園林及建筑一定的含義,把人與自然界中的風、月、水的關系處理得十分親切,從而產生意境,也是園林欣賞的重要內容。(四)巴蜀園林“飄逸與寧靜”的意境巴蜀園林為了營造其獨特的空間氛圍,十分重視園林的空間序幕,大都對園子的入口或山門進行精心營造,常用阻景隔景、引導探尋等方式來組織觀賞流線和設計觀景視線[5]。如在入口處設置假山、景墻等,對園內之景進行屏障,渲染氣氛,增加園林空間層次,采用廊橋、踏步引導游人探尋空間,使得游覽視線豐富多變,步移景異。三、以重慶園博園龍景書院為例分析巴蜀園林藝術手法的運用(一)項目概況龍景書院位于重慶園博園基地東側龍景湖畔龍脊山上,占地9000㎡,北攬園博園主軸線,南觀江南園林展區,以傳統書院空間結構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是園內三大主體建筑之一,也是園內唯一的書院建筑。(二)園林空間關系分析1.軸線運用龍景書院的主體空間結構是利用地形采用主軸逐次排布三進院落的組織方式,從山腳拾級而上直至山頂,經牌坊、讀書臺,最終到達書院山門處。在平面功能的布局上,利用高差,通過中軸控制來強調書院的講學、藏書和祭祠這三項主要活動的主導地位[6],形成了以講堂、祭祠為主,以藏書為輔,相互聯系且對外封閉具有縱深感的庭院式布局,以此滿足相對靜謐的學習空間,形成“聚”“分享”等有利學習、交流的書院氛圍。2.高差處理龍景書院依山勢而建,結合山頭較緩區域,呈“西北高,東南低”的軸對稱布局,依次從山腳入口處道路逐漸往上到達牌坊處,經歷了11米高差,游人在山腳只能看見牌坊,看不見后面的書院,引導游人只能繼續沿踏步往上10米,才能到達書院的正入口———山門。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游人參觀,視線會隨高差發生改變,游覽的心情也隨之變化。(三)意境的渲染1.入口空間龍景書院入口設計,把游覽序幕大大拉長,游人若想進入到書院內,必先登上長長的梯步,經牌坊、山門,足有20米左右的高差。從狹長幽深的景觀引導游人必須登頂才能進入書院,在此過程中,游人可以在途中的平臺適當放松、休憩,最終到達牌坊,來到山門前的讀書臺,忽然開闊,與之前視覺的狹長形成強烈對比,亦使游覽的心情逐漸打開,景觀空間產生交替的變化。2.建筑的命名書院通過安排與之相關聯的匾額、楹聯及建筑物的命名等點綴,烘托園林氣氛。書院入口處牌坊題有“書香滿園”,將游人引導進入至書院內;到達園內第一處主體建筑———講堂,命名“涵碧山閣”,體現了濃厚的書卷氣息,確定“尊者居中”的地位;其次是祭堂,取名“靜心堂”,突出“學以景行,祀以志思”的思想,并題有“春風入座”,設有對聯“庭中可蓄千年木,腹內當藏萬卷書”,寓意悉心傳授,刻苦求學;最后是后山門,題字“師古出新”,總結強調其傳授教學的大無畏精神。3.植物配置園林植物是有生命的,利用其形態、色彩、風韻等作為園林造景的素材,營造出富于季相變化的綺麗景觀,從而賦予園林生命[7]。龍景書院的園林植物,是以松、竹、梅為主題打造的“三友園”。園中植物搭配井然有序,亦突出層次,如淺淺的草地,配以修剪整齊的棕竹、羅漢松等,依此烘托出書院莊重嚴肅的學術氛圍。四、結語巴蜀園林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和借鑒價值,為歷代人們所推崇和喜愛。隨著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