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課程標準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文藝復興的實質。3.相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重點難點1.列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這些文學藝術作品是如何體現“人文主義”這一思想的。2.簡述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內容、結果,并作簡要評價。3.分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實質。相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1.條件: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工商業城市各自獨立,并實行激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出現:十四五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工商業城市。3.影響(1)階級關系變更: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貴族和教會失去了從前權威。(2)意識形態變更:新興資產階級希望創建財寶,追求現世的享樂,與教會祈求來世華蜜相沖突。圖解歷史圖示法相識資本主義萌芽二、文藝復興1.緣由(1)社會條件: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產生在意大利,新興資產階級形成。(2)歷史條件:意大利人能夠接觸到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遺存,得到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3)現實緣由:先進學問分子通過觀賞、闡釋古典文化充溢人性的美,表達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希望。2.性質:是一場打著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宣揚新的資產階級思想的思想解放運動。推斷正誤(1)文藝復興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外衣的緣由是資產階級力氣弱小,還無力與封建神學正面沖突。(√)(2)十四五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其實質是把人性從封建統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3.核心:人文主義。(1)主見以人為中心,要求確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3)提倡追求自由、華蜜和物質享受,激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學問。思維點撥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將斗爭的矛頭指向天主教會,但并不反對宗教信仰。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只是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抨擊教會的腐敗。4.成就(1)文學領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薄伽丘《十日談》,抨擊封建道德和教會禁欲思想但丁《神曲》,表達了對教會的憎惡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2)美術領域:達·芬奇等依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類世界的細致視察,自由發揮。問題思索材料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名貴的理性!多么宏大的力氣!多么美麗的儀表!多么文靜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才智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思索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信息?提示體現出莎士比亞確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強調世界以人為中心,反對消極無為的人生看法。5.影響(1)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等領域碩果累累。(2)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起先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深化理解對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的評價(1)主動性:人文主義者一般都劇烈要求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對于建立民族統一集權的國家有過主動貢獻。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對于解放人們的思想,爭取自由同等,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局限性:文藝復興運動中對它的過分推崇,造成了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看作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的對立。三、宗教改革1.背景(1)文藝復興使人們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劇烈。(2)16世紀,天主教會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勢力很大。(3)羅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贖罪券。2.興起(1)序幕:1517年,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了“九十五條論綱”。(2)主見①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獲得挽救。②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干脆閱讀和說明《圣經》的權利。深化理解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1)“信仰得救”否定了教會的權威,確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顯明的個人自由和特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調。(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立了個人宗教信仰同等的權利。(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志向進一步推向政治現實。3.擴展(1)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還有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2)主見:新教簡化了宗教儀式,否定了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國家權力高于教會。圖解歷史圖示法理解宗教改革4.影響:民眾起先打破對羅馬教會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歸納總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異同點及關系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相同點背景都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性質都是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進行的反封建的斗爭影響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旺盛,都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對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重大影響不同點范圍首先從意大利起先,主要在文化思想領域里開展和進行首先從德國起先,它是一場社會各階層都參與的社會運動形式“復興”古典文化宗教“異端”人物學問分子為主各階層民眾影響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成功和發綻開拓了道路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為西歐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開拓了道路關系文藝復興是宗教改革的理論打算,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實踐和深化1.印證教材觀點材料此時教會內部的腐敗,已日益顯著……此外賣官贖罪,舉凡一切弄錢之法是無所不用其極。教會的人格,至此既已完全丟失,人民對他的信仰,當然也就慢慢變為憎恨了。——陳衡哲《西洋史》應用材料體現了宗教改革的緣由是教會本身的腐敗和教皇出售贖罪券激起了德國民眾的抗拒。2.獲得材料信息材料文藝復興并非是對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潔仿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需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便不得不借用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對立物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世界史·近代史編》應用依據材料,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和實質。提示特點:資產階級用古典文化為現實政治服務。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體現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和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它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就是確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要求以人為中心而非以神為中心,為創建現世的華蜜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的精神。針對練(2024·海南卷,15)達·芬奇在繪畫時常思索,一個人哭時看起來是什么樣;笑的時候,身體內在的情形——肌肉、骨頭和筋——又是什么樣子。于是,他對人的遺體進行解剖和探討。這表明,達·芬奇()A.旨在進行試驗科學探討B.刻意表現奔放情感C.探求對人體的理性相識D.否定天主教神學理論答案C解析材料中達·芬奇在繪畫時思索人的表情與身體內部結構的關系,是理性的思索,故C項正確。1.(2024·聊城高二期末)“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材料中“精神的新生”的本質內涵是()A.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B.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C.歐洲古典文藝的復興D.理性之光照亮了歐洲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是西歐新興資產階級為沖破宗教神學束縛而進行的思想解放運動,與古希臘的人文主義本質不同,故其精神新生本質內涵是體現資產階級要求,故A項正確。2.“通俗文學大大超過了拉丁文學,大量的、極其豐富的通俗文學作品表達了新的藝術思想,體現了當代社會的特色。科學工作起先動搖對亞里士多德經院哲學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著先驗的、異想天開的純理論探討。”由此推斷,材料所述歷史時期()A.意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B.生物進化論得到廣泛傳播C.經典力學體系已經形成D.啟蒙運動漸漸進入了高潮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不難推斷,這里描述的是西歐的文藝復興,故A項正確。3.(2024·江西師大附中高二月考)下面是兩幅歐洲不同時期的《三女神》畫像。這種變更表明()A.沖擊了封建專制統治B.打破了對羅馬教會的迷信C.標記著理性時代的到來D.確定人的價值,重視人性答案D解析前一幅為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畫,顯明地體現天主教會的禁欲思想;后一幅畫表現青年女性的青春美,具有深厚的生活氣息,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即確定了人的價值,D項正確。4.針對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推崇教會文本的權威,崇拜圣徒,有學者批判道:他們“輕視人的本質,不知道我們生下來是為了什么、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往哪里去”。這反映了該學者主見()A.禁欲主義 B.政治啟蒙C.人性解放 D.與上帝對話答案C解析材料強調人的本質、強調人的作用,即特性的解放,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思想主見,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材料信息不符,解除。5.(2024·汕頭高二質檢)馬丁·路德認為:政府必需駕馭在世俗統治者手里,家庭必需對政府負責,人世間的教會作為一種世俗組織,也要歸世俗政府管理。這一觀點()A.否定了神學對人們的精神限制B.有利于加強世俗君主的權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統一的國家D.得到歐洲貴族的普遍支持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政府必需駕馭在世俗統治者手里”“家庭必需對政府負責”“人世間的教會作為一種世俗組織,也要歸世俗政府管理”,都在強調世俗君主的權威,故B項正確。6.(2024·哈爾濱六中高二期中)“一場肅穆的禱告,同樣可以在草屋中或者豬圈里進行……有說話聲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終一個窮人得到照應后,才能考慮興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立、風格和裝飾都無關緊要。”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務()A.旨在沖破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B.使人起先擺脫基督教神學的統治C.構筑了將來社會的美妙藍圖D.使人獲得靈魂得救的自主權答案D解析A、C兩項與啟蒙運動相符,與題意不符;題干的意思是向上帝禱告與教堂、教會無關,并不是要擺脫基督教神學的統治,B項錯誤;材料中主見信仰上帝不必通過教會,主見信仰得救,體現宗教改革家主見人擁有靈魂得救的自主權,D項正確。課時訓練題組1文藝復興1.中世紀后期,神學在西歐教化中的統治地位發生動搖,一些新設學校特殊留意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化,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思潮()A.人文主義 B.反對宗教信仰C.抨擊封建制度 D.復古主義答案A解析“一些新設學校特殊留意對學生德智體美的教化,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地位明顯提高”表明重視人的價值,這是人性的復蘇,反映了人文主義的社會思潮,故A項正確。2.(2024·淄博高二期末)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揭示了這樣一條真理,“貧困不會磨滅人的名貴品質”,窮人家往往出現圣賢,反而是“名貴叫人丟失了志氣”。這反映出《十日談》()A.極力抨擊僧侶的虛偽和奸詐B.極力提倡貧富同等C.蘊含著濃郁的人文主義思想D.宣揚人類一切向善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貧困不會磨滅人的名貴品質”“名貴叫人丟失了志氣”,人的名貴品質與貧富不存在必定的聯系,突出地體現了關注“人”的一面,故C項正確。3.文藝復興時期,彼特拉克說:“真正的貴族并非天生,而是自為的。”這句話的實質意義是()A.激勵個人的奮斗B.反對封建的等級特權C.否定上帝的存在D.打破天主教精神枷鎖答案B解析“真正的貴族并非天生,而是自為的”,在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能、手段和金錢代替了出身門第,成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會高層的階梯,實質是反對封建的等級特權,故B項正確。4.達·芬奇在繪畫、人體探討、人體解剖、機械、婦女生理探討等方面都取得了諸多成就,以下是其繪畫及手稿。這些成就的取得從本質上說明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子機械探討手稿生物學手稿A.創立了以試驗事實為依據的近代科學B.達到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統一C.反教會特權和專制君權、尋求思想解放D.成為新時代藝術與科學領域的巨人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達·芬奇繪畫及部分探討以人為主題,其繪畫作品體現了人文精神,由“人體解剖、機械、婦女生理探討”等還可以看出達·芬奇相對廣泛的探討領域和重視實踐的科學精神,故B項正確。5.(2024·長春高二月考)文藝復興前歐洲人“為了信仰而生活”,文藝復興后歐洲人“為了生活而信仰”。這句話表明()A.文藝復興前后,人神主導地位的變更B.文藝復興讓人們有了真正的現世生活C.文藝復興第一次把人放到世界和社會的中心看待D.文藝復興后,人們起先反對神的存在,追求人性自由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是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使越來越多的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所以從“為了信仰而生活”到“為了生活而信仰”體現出人神主導地位的變更,故A項正確。題組2宗教改革6.(2024·大連高二期末)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中闡述了基督教徒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這種思想的社會效果是()A.將人們從宗教迷信中解放出來B.天主教勢力在西歐“大凡受過教化”C.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D.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答案D解析依據“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人人都可以干脆與上帝溝通”可知馬丁·路德強調個人而不是天主教會的作用,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故D項正確。7.(2024·晉中高二期末)王陽明與馬丁·路德生活在同一時期,但二者所起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這里的“歷史作用”主要指()A.促進思想解放 B.破除既定權威C.強化主體意識 D.推動社會轉型答案D解析馬丁·路德生活在歐洲資本主義崛起的時代,他提出新教理論,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推動了社會轉型,王陽明的心學實質上仍舊是維護封建道統,沒有推動社會轉型,故D項符合題意。8.(德)馬克斯·韋伯認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獲利視為上帝對于選民的期望……一個人是虔誠的信徒,首要條件就是他必需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勞動,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榮耀上帝。”這一觀點的實質是()A.提倡努力工作 B.宣揚新教地位C.簡化宗教儀式 D.激勵發財致富答案D解析據材料“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獲利視為上帝對于選民的期望”“首要條件就是他必需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勞動”可知,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激勵發財致富,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求,故D項正確。9.(2024·周口高二期末)中世紀只有教士才有閱讀《圣經》的權利。到了16世紀中期,一般教民信任干脆閱讀《圣經》,有虔誠信仰,靈魂便可以得救。這表明()A.教皇放松了對教民的限制B.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化人心C.教民的宗教信仰發生變更D.教民已有成為教士的權利答案B解析材料“一般教民信任干脆閱讀《圣經》”,體現出因信稱義思想,表明信仰得救思想已深化人心,故B項正確。10.威爾斯認為:“他們反對教皇不是因為他是世界的宗教領袖,而是因為他不是這樣的領袖;因為他本應當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而他卻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見,宗教改革從本質上說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爭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封建的政治斗爭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反對“富有的世俗君主”,體現了它是反封建的政治斗爭,故C項正確。11.(2024·邯鄲高二期末)有學者指出,這一時期的思想家雖然抬出希臘、羅馬的古典傳統來祭拜,但他們不過是借尸還魂,借他人的酒來澆自己心中的塊壘而已。這些思想家“心中的塊壘”是想()A.擺脫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束縛B.復原古代人們的傳統生活習俗C.擺脫封建專制制度的壓迫D.在文學藝術領域有更大的突破答案A解析材料認為文藝復興提倡者借助古希臘羅馬文化,“來澆自己心中的塊壘”,即擺脫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束縛,故A項正確。12.(2024·揭陽高二月考)但丁在《神曲》中讓他的情人把他帶進“天堂”;彼特拉克用詩句描述了志向情人的嫵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談》多半故事都以愛情、男女關系為主題。三者()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義者放縱欲望B.是對基督教會宣揚禁欲主義的抗拒C.根源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日益敗壞D.表明教會權威受到宗教改革的沖擊答案B解析題干中“情人把他帶進‘天堂’”“志向情人的嫵媚和他的感情”“都以愛情、男女關系為主題”等都涉及對愛情的描述,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三者反對教會宣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華蜜和物質享受。題干是對基督教宣揚禁欲主義的批判,B項正確。13.“文藝復興不是民眾性運動;是少數學者和藝術家的運動,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藝嘉獎,特殊受到美第奇家族和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如當時沒有這些嘉獎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該觀點()A.全面分析了文藝復興發生的緣由B.正確解讀了文藝復興的運動性質C.認為文藝復興的成功具有偶然性D.沒有看到群眾性運動的真正力氣答案C解析從材料“假如當時沒有這些嘉獎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可見其說明白文藝復興成功的偶然性,故C項正確。14.(2024·武漢高二期末)馬丁·路德說:“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個階層正備受煎熬,祈禱上帝降靈于某人,并引導他向這個可憐不幸的民族伸出救濟之手。上帝已賜予我們一位出身名貴的年輕君主(查理五世),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一上帝賞賜的時機。”這反映了他()A.提倡人的自由和解放B.宣揚信仰《圣經》而得救精神C.否定封建神學創世說D.提倡王權,否定天主教的教權答案D解析材料中馬丁·路德主見年輕君主(查理五世)引導德意志民族擺脫羅馬教會的限制,提倡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故A項錯誤;材料馬丁·路德宣揚民族主義,而非個人的因信稱義,故B項錯誤;材料馬丁·路德仍舊堅信上帝的賞賜,沒有否定封建神學創世說,故C項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