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八校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化學試題(解析版)_第1頁
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八校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化學試題(解析版)_第2頁
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八校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化學試題(解析版)_第3頁
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八校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化學試題(解析版)_第4頁
甘肅省定西市定西八校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1月期末化學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

定西市普通高中高二年級教學質量統一檢測試題(卷)

化學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

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選擇性必修2第一章。

5.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lC12N14O16S32C135.5Cu64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食物放進冰箱,降低了細菌的活性,抑制食物腐敗

B.鐵鹽作凈水劑利用了水解原理及鐵離子的強氧化性

C.輪船鑲嵌鋅塊利用了犧牲陽極法,避免船體遭受腐蝕

D.硬鋁密度小,強度高,常用于制造飛機和飛船

【答案】B

【解析】

【詳解】A.冰箱通過降低溫度來減緩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延長食物保鮮時間,A正確;

B.鐵鹽作凈水劑利是鐵鹽在溶液中水解形成氫氧化鐵膠體,吸附水中雜質,B錯誤;

C.輪船鑲嵌鋅塊,形成原電池且作原電池負極被腐蝕,保護船體,C正確;

D.硬鋁屬于鋁合金,具有密度小,強度高的特點,可用于制造飛機和飛船,D正確;

答案選B。

2.抗癌藥物CADD522的結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基態氧原子的p能級的能量一定比s能級的能量高

B.基態C1原子中有17個空間運動狀態不同的電子

C.2px、2py、2Pz軌道互相垂直,但能量相等

D.基態氯原子的2P和3P軌道數相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A.基態氧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4,因此基態氧原子的P能級的能量一定比S能級的能

量iWi,A正確;

B.空間運動狀態就是占用的軌道數,基態C1原子有1+1+3=5個空間運動狀態不同的電子,B錯誤;

C.2px、2py、2Pz軌道為相同能層,相同能級,方向相互垂直的三個軌道,能量相同,C正確;

D.基態氯原子的2P和3P軌道數均為3,D正確;

答案選B。

3.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A.乙烯的球棍模型為B.NH4cl的電子式為[H]:H「c「

C.基態S2-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6D.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為1蜀

【答案】C

【解析】

【詳解】A.乙烯分子中碳原子半徑大于氫原子,A錯誤;

-H

B.NH4cl為離子化合物,其電子式:H:N:H:C1:,B錯誤;

L甘」L…」

C.S原子序數16,基態S2-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6,C正確;

D.中子數為10的氧原子為10,D錯誤;

答案選C。

4.己知M-P分兩步進行:①M-N,②N-P。其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的總鍵能比P的總鍵能大B.相同條件下,最穩定的物質為P

C.AH1>AH2D.AH<0

【答案】A

【解析】

【詳解】A.M-P為放熱反應,說明生成物總鍵能大于反應物總鍵能,A錯誤;

B.物質能量越低,結構越穩定,P能量最低結構最穩定,B正確;

C.AH1為吸熱過程的反應熱,為正值,AH2為放熱過程的反應熱,為負值,AH1>AH2,c正確;

D.由圖像可知反應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該反應為放熱反應,AH<0,D正確;

答案選A。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失電子難的元素得電子一定容易B.電離能越大的元素電負性一定越小

C.最外層電子排布為ns?的元素一定位于s區D.不同能層的s軌道的空間取向均相同

【答案】D

【解析】

【詳解】A.失電子難的元素得電子不一定容易,如最外層電子數為4的碳元素即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

電子,故A錯誤;

B.電離能越大的元素電負性不一定越小,如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于氧元素,而電負性小于氧元素,故

B錯誤;

C.最外層電子排布為ns?的元素不一定位于s區,如氮元素位于p區、鐵元素位于d區、鋅元素位于ds

區,故C錯誤;

D.不同能層的s軌道的能量不同,但空間取向卻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6.CO2催化加氫可制取高附加值產品甲醇、乙醇等,這對解決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義。已知反應6H2+2CO2UC2H5OH+3H2。。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2.4L+含有的分子數為NAB.44gCO2含有的非極性共價鍵數為2NA

C.0.1molC2H5OH中含有中子數為2NAD.每生成1molH2O,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答案】C

【解析】

【詳解】A.未指明氣體是否處于標準狀況,無法計算,A錯誤;

B.CCh中不含非極性共價鍵,B錯誤;

C.每個C2H50H中含中子含20個中子,則0.1molC2H50H中含有中子數為2NA,C正確;

D.生成3moi水時轉移12moi電子,則每生成ImolJhO,轉移的電子數為4NA,D錯誤;

答案選c。

7.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溫度「玻璃

‘攪拌器

碎泡=0學

11_三

A.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B.直接蒸干FeCh飽和溶液制FeCh晶體

玻璃棒*

/-(蘸有飽和

圭而而/氯化鏤溶液)

表面皿/

干燥的

^^■pH試紙

C.證明NH3K2O為弱D.排出盛有NaOH溶液的滴定管尖嘴內的氣

堿泡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詳解】A.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時,關鍵是做好保溫工作,用塑料、泡沫填充兩個燒杯的空隙,上部蓋

上硬紙板。同時為了使酸、堿快速充分混合發生反應,減少熱量損失,用不易導熱的玻璃攪拌器進行攪

拌,用溫度計測定反應后的溫度,圖中能夠達到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的目的,A正確;

B.FeCb是強酸弱堿鹽,在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產生Fe(OH)3、HC1,加熱會促進鹽的水解反應,隨著溫

度升高,溶液水分的蒸發,溶液濃度的增大,HC1會揮發逸出,導致FeCb進一步水解產生Fe(0H)3,則直

接蒸干FeCh飽和溶液制取得到的是Fe(OH)3固體,而不是FeCh晶體,B錯誤;

C.在表面皿上放一張干燥的pH試紙,用玻璃棒蘸飽和NH4cl溶液,滴在pH試紙上,30s后跟標準比色

卡比較,觀察pH試紙顏色變化,判斷出NH4cl溶液pH<7,NH4cl溶液顯酸性,從而證明NH4cl是強酸

弱堿鹽,則說明了NH3H2O為弱堿,C正確;

D.NaOH溶液顯堿性,應該盛放在堿式滴定管中。在排出盛有NaOH溶液的滴定管尖嘴內的氣泡時,用

手向上彎曲橡膠管內玻璃球上方部位,并輕輕擠壓玻璃球上方的橡膠管,使液體緩緩外移不斷向外驅趕氣

體,當尖嘴有液體流出時,氣泡被完全排出,操作合理,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B。

8.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Na+,C。;的溶液中:K+,C],Ca2+-NO'

B.能與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中:SO:,Fe3+,Cl,NH:

K

c.常溫下,/二\=1義10”mol?匚1的溶液中Na+,K+,CF.SO:

D.含有Fe?+、NO]的溶液中:NH;,jf、C「、I

【答案】C

【解析】

【詳解】A.Ca2+和CO)不能大量共存,A項不符合題意;

B.能與A1反應放出H2的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也可能含有大量的OJT,NH:、Fe3+與OJT不

能大量共存,B項不符合題意;

K

C.常溫下而‘=1X10」2moi.匚1的溶液顯酸性,四種離子相互之間不反應,也不與氫離子反應,可以

大量共存,C符合題意;

D.含有Fe2+,NO;的溶液中,NO]在酸性環境下具有強氧化性,與Fe?+、1-間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

能大量共存,D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由X、Y、Z、M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組成的化合物ZX2MY4可用于食品工業和發酵工業。已知X、Y、

Z、M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與Z同主族且不相鄰,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Z、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數之和,基態M原子有3個未成對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Z>Y>MB.第一電離能:M>X>Y

C.單質沸點:Y>Z>M>XD.電負性:Y>X>Z

【答案】D

【解析】

【分析】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基態M原子有3個未成對電子,則M

為P元素;X與Z同主族且不相鄰,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Z、M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則X為H

元素、Y為O元素、Z為Na元素。

【詳解】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原

子半徑的大小順序為Na>P>0,故A錯誤;

B.氫元素和氧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均大于磷元素,故B錯誤;

C.氧元素的單質氧氣和臭氧都是分子晶體,而金屬鈉是金屬晶體,所以鈉的沸點高于氧氣和臭氧,另外

單質磷的沸點也高于氧氣的,故C錯誤;

D.金屬元素的電負性小于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電負性越大,氧元素的非金屬性強

于氫元素,則電負性大小順序為0>H>Na,故D正確;

故選D。

10.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及得出的結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論

向NaClO溶液中滴入2滴酚溶液由無色最終變

ANaClO溶液呈堿性

配試液為淺紅色

溫度升高,co:的水解

B微熱滴有酚酥的Na2cCh溶液溶液紅色加深

程度增大

C往CuSCU溶液中通入H2s產生黑色沉淀酸性:H2S>H2SO4

往Na[Al(OH)4]溶液中加入過最終有白色沉淀產稀鹽酸促進了[A1(OH)4T

D

量稀鹽酸生的水解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詳解】A.次氯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堿性,而次氯酸鈉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使

有機色質漂白褪色,所以向次氯酸鈉溶液中滴入2滴酚酰,溶液會先變紅后變為無色,故A錯誤;

B.碳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分步水解使溶液呈堿性,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水解平衡

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碳酸根離子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所以微熱滴有酚醐的碳酸鈉

溶液,溶液紅色加深,故B正確;

C.氫硫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向硫酸銅溶液中通入硫化氫氣體產生黑色沉淀是因為硫化銅的溶解度小,不

能與稀硫酸反應,故c錯誤;

D.氫氧化鋁是兩性氫氧化物,向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發生的反應為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

與過量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氯化鋁和水,不能生成氫氧化鋁白色沉淀,故D錯誤;

故選B。

11.鋁-空氣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比容量高、環境友好等優點,一種棉布基鋁-空氣電池的結構如圖所示,

連接好裝置后,電流計發生偏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電子由鋁電極流出,經過外電路流向碳紙電極

-

B,負極上發生的反應為Al-3e+4OH=[A1(OH)4]

C.電路中每轉移2moi修,消耗1L2L(標準狀況下)

D.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pH不變

【答案】D

【解析】

【分析】鋁-空氣電池以KOH溶液為電解液,A1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

-

Al-3e+4OH-=[A1(OH)4]^,正極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02+4e+2H2O=40H-o

【詳解】A.原電池中電子由負極流出,即電子由鋁電極流出,經過外電路流向碳紙電極,A正確;

B.根據分析可知,A1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Al-3e-+40H-=[Al(0H)J,B正確;

C.根據電極反應:。2+4片+2通0=4€汨-,消耗11.2L(標準狀況下)Ch,即0.5mol,轉移2moi

e->C正確;

D.根據兩電極反應式,當轉移電子數相同時,兩電極消耗的0JF與生成的OIF不相同,pH變化,D錯

誤;

答案選D。

12.以CH4燃料電池為電源電解飽和NaCl溶液的裝置如圖,一段時間后測得外電路中通過2moi看,氣體

體積均在標準狀況下測定且忽略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M

氣體XV二*-空氣

:電粵*

幺氮氣等LI-J.

飽和NaCl溶液

多孔銀板電極

A.氣體X為CO2

B.N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4日+4H+=2區0

、-V(左側裝置反應的氣體)_1

C.通過2moi日時,v(右側裝置生成的氣體)=5

D.NaCl溶液中的Na+向P極移動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圖可知,左側裝置為燃料電池,通入甲烷的M電極為負極,水分子作用下甲烷在負極失去電子

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氫離子,通入空氣的N電極為正極,酸性條件下氧氣在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

原反應生成水;右側裝置為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裝置,O電極為陽極,氯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

應生成氯氣,P電極為陰極,水分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

【詳解】A.由分析可知,通入甲烷的M電極為負極,水分子作用下甲烷在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

成二氧化碳和氫離子,則氣體X為二氧化碳,故A正確;

B.由分析可知,通入空氣的N電極為正極,酸性條件下氧氣在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生成水,電極

反應式為O2+4e-+4H+=21^0,故B正確;

C.由得失電子數目守恒可知,通過2moi電子時,左側裝置消耗甲烷和氧氣的體積之和為2moixg+2

molX-=0.75mol,右側裝置生成氫氣和氯氣的物質的量為2moiX;+2molX;=2mol,貝|

V(左側裝置反應的氣體)_0.751t、口

vj右側裝置生成的氣體『三'故c錯誤?

D.由分析可知,右側裝置為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裝置,Q電極為陽極,P電極為陰極,則溶液中鈉離子向

P極移動,故D正確;

故選Co

13.研究葡萄糖在催化劑表面的反應始于葡萄糖醇鹽[C6HliO6K,其陰離子的存在形式為

CH2OH(CHOH)3CHO-CHO]0CH20H(CHOHXCHOCHO在電極上催化生成甲酸的部分反應歷程如圖(Ts

為過渡態,IM表示吸附在催化劑上進行反應或生成的物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L

。.O

.5Q

O

蜩H

器S

-.5O

女—041

.OO-',-0.87

要L.5H

-S

L(H

-O

.0H

-Z9

H

O

X

反應過程

A.IMi—IM2為該反應歷程的決速步驟

B.上述歷程總反應的AH<0

C.催化劑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率

D.反應過程中有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

【答案】A

【解析】

【詳解】A.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為反應決速步驟,則反應決速步驟為IM3flM4,A錯誤;

B.該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B正確;

C.催化劑通過降低活化能以提高反應速率,C正確;

D.CH20H(CHOH)3cHOCHO在電極上催化生成甲酸反應過程中有極性鍵的斷裂(C-H鍵)和形成(H-O

鍵),D正確;

答案選A

14.常溫下,調節Na2c03溶液的pH,測得含碳微粒的摩爾分數[如H2cO3的摩爾分數為

“H2co3)

麗西而而隨用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0O

/

賴9O

白8O

X7O

W6O

S5O

笑4O

耙3O

2

整O

1

知O

O

A.曲線a表示H2cCh的摩爾分數隨pH的變化

B.N點對應溶液的pH=8.54

C.常溫下,CO)的水解常數為10367

D.M點對應溶液中:c(OH-)+c(HCO;)+c(CO;-)<c(H+)+c(Na+)

【答案】B

【解析】

【分析】Na2cCh溶液中存在碳酸根離子水解平衡,隨著酸性增強,pH減小,CO:摩爾分數逐漸減小,

HCO;摩爾分數先增大,后減小,H?CO3摩爾分數逐漸增大。

【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曲線表示H2cO3摩爾分數,A正確;

c(HCO;)xc(H+)

=c(H+)=10635根據曲線、交點,

B.根據曲線a、b交點,Kalbc

C(H2CO3)-

C(8J)XC(H+)“

KalxK葭n10-668,帶入N點,解得

c(HCC)3)

c(H+)=10-834mol/L,pH=8.34,B錯誤;

K

w

c.CO)的水解常數:Kh=-^=10,C正確;

KQ

D.根據電荷守恒:c(OIT)+c(HCOj+2c(CO:)=c(H+)+c(Na+),則

c(OH-)+c(HCO;)+c(CO1")<c(H+)+c(Na+),D正確;

答案選B。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8分。

15.下表為元素周期表前36號元素,回答下列問題:

(1)上表元素中位于d區的元素為(填名稱);戊元素最高能層的符號為,基態原

子中未成對電子數與戊相同的元素為(填名稱)。

(2)基態甲原子核外電子軌道表示式為;乙、丙組成的原子個數比為1:1的物質與水反應的

離子方程式為o

(3)上述所有非金屬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從強到弱的順序是。

(4)僅由乙、丙、丁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______(填“酸”“中”或“堿”)性。

(5)已知銘原子、己原子的電離能[//(kJ-mol1)]數據如下表所示。銘的第二電離能比己的第二電離能大

的原因是.

電離

hh

鋁6531591

己7171509

【答案】(1)①.錦@.M③.鈉

Is2s2p…

(2)①.冏同pjjt|[②.2Na2O2+2H2°=4Na++4°H—+°2T

(3)HC1O4>H3PO4>H2CO3

(4)堿(5)Cr原子失去1個電子后,Cr+的價電子排布式為穩定的半充滿結構3d5,較難失去電子,

鎰原子失去1個電子后,Mn+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易失去電子形成3d5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甲為C元素、乙為O元素、丙為Na元素、丁為P元素、戊

為C1元素、己為Mn元素。

【小問1詳解】

銃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5,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2,處于元素周期表d區;氯元素的原子序數為

17,位于第三周期,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s23P5,最高能層的符號為M、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為

1,鈉元素的原子序數為H,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s」,原子中未成對電子數為1,則基態鈉原子中

未成對電子數與氯原子相同;

【小問2詳解】

1s2s2D

碳元素的原子序數為6,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Is22s22P2,軌道表示式為同同||];過氧化鈉

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4OH—+。2[;

【小問3詳解】

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強弱順序為C1>P>C,則最

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從強到弱的順序為HC1O4>H3PO4>H2CO3;

【小問4詳解】

磷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堿性;

【小問5詳解】

銘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4,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J,失去1個電子后,Cr+的價電子排布式為穩

定的半充滿結構3d5,較難失去電子;錦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5,基態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2,錦原

子失去1個電子后,Mn+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1,易失去電子形成3d5,所以銘元素的第二電離能比錦元

素的第二電離能大。

16.波爾多液是一種無機銅素殺菌劑,其有效成分的化學組成是CuSO#xCu(OH)2-yCa(OH)2-zH2O,有良好

的黏附性能,多用于葡萄園、果園等場所防治多種真菌和細菌性病害。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間接碘量法測

定波爾多液中銅元素含量的步驟如下:

步驟I.取2.50mL波爾多液試樣加入碘量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調節溶液呈弱酸性;

步驟H.往碘量瓶中加入20mL2.0moMJKI溶液(過量),蓋上碘量瓶玻璃塞,暗處充分振蕩;

步驟m.打開碘量瓶玻璃塞,加入指示劑,用L5moLL」硫代硫酸鈉(Na2s2。3)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變

色,加入KSCN溶液繼續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的體積為VmL,重復操作2次,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

123

編號

WmL12.4812.5212.50

2++

已知:①2CU+4F=2CUIJ+I2,I2+2S2O1=S4O1+2F,S2O1+2H=SO2T+SJ+H2O;

②Cui沉淀表面易吸附L,CuSCN吸附I2的能力遠遠小于Cui;

③該實驗溫度下,Ksp(CuSCN)=5.0xl(yi5,Ksp(CuI)=LOxlos。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滴定前,往波爾多液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要適度過量使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碘量瓶

結構如圖所示,加入過量KI溶液后振蕩前塞上瓶塞的原因可能是。

r\碘量瓶

(2)步驟III選擇的指示劑為;滴定終點的標志是o

(3)Na2s2。3標準溶液應盛放在________(填“堿式”或“酸式”)滴定管中,該儀器在使用之前需要進

行的操作是。

(4)若步驟III中加入KSCN溶液后,碘量瓶內溶液中c(SCN-)=2xlO-3molLi,則c(1)=mol-L1;

2.50mL該波爾多液試樣中所含銅元素的質量為go

(5)下列情況會導致最終測得的銅離子濃度偏大的是(填標號)。

A.步驟I過程中加入充分過量的稀硫酸

B.步驟n過程中碘量瓶未塞上玻璃塞

c.步驟n過程中使用的碘量瓶用蒸儲水洗凈后未用波爾多液進行潤洗

D.步驟III過程中未加入KSCN溶液

【答案】(1)①.防止Cu2+在溶液中水解和步驟III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消耗體積過大②.防止「被

空氣中氧氣氧化

(2)①.淀粉溶液②.滴入最后半滴硫代硫酸鈉溶液,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不復原

(3)①.堿式②.檢查堿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4)①.0.4②.0.096V(5)AB

【解析】

【分析】該實驗的實驗目的是用滴定法測定波爾多液試樣中所含銅元素的質量。

【小問1詳解】

由題意可知,滴定前,往波爾多液中加入的稀硫酸需要適度過量使溶液呈弱酸性的目的是防止銅離子水

解,使得反應生成碘的物質的量偏小,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體積偏小,導致所測結果偏低,也防止酸性過

強,步驟III中滴入的硫代硫酸鈉溶液與溶液中氫離子反應,使得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體積偏大,導致所測

結果偏高;碘離子具有還原性,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使得反應生成碘的物質的量偏大,消耗硫代硫酸

鈉溶液體積偏大,所以加入過量碘化鉀溶液后振蕩前塞上瓶塞,防止碘離子被氧化;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滴定時加入的指示劑為淀粉溶液,溶液中碘與硫代硫酸鈉溶液完全反應后,滴入最后半滴硫代

硫酸鈉溶液,溶液會由藍色變為無色,則滴定終點的標志是滴入最后半滴硫代硫酸鈉溶液,溶液由藍色變

為無色,且半分鐘不復原;

【小問3詳解】

硫代硫酸鈉是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堿性,則硫代硫酸鈉溶液盛放在堿式滴定管中,堿式滴

定管使用之前為防止濾液導致測定完成,需要進行檢查堿式滴定管是否漏液的操作;

【小問4詳解】

5Oxin-15

由溶度積可知,溶液中硫氧酸根離子的濃度為2xl(F3mol/L時,溶液中亞銅離子的濃度為「——

2xlO_3moVL

12

1nxin-

=2.5Xl(ri2mol/L,則溶液中碘離子濃度為一------=0.4mol/L;由方程式可得如下轉化關系:

2.5xl0-12moVL

2C/+—12—2Na2s2O3,滴定消耗VmL1.5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則2.50mL該波爾多液試樣中所含銅元素

的質量為1.5mol/LXVX10-3LX64g/mol=0.096Vg;

【小問5詳解】

A.步驟I過程中加入充分過量的稀硫酸會使步驟III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體積偏大,導致測得的銅離子濃

度偏大,故正確;

B.步驟II過程中碘量瓶未塞上玻璃塞會使溶液中碘離子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為碘,使得步驟III消耗硫代硫

酸鈉溶液體積偏大,導致測得的銅離子濃度偏大,故正確;

c.步驟n過程中使用的碘量瓶用蒸儲水洗凈后未用波爾多液進行潤洗不會影響溶液中碘的物質的量,對

測得的銅離子濃度無影響,故錯誤;

D.步驟III過程中未加入硫氧化鉀溶液會使溶液中碘的物質的量偏小,使得步驟III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體

積偏小,導致測得的銅離子濃度偏小,故錯誤;

故選AB?

17.LiFePCU是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可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Ch,還含有少量MgO、SiCh等雜

質)來制備LiFePCU,工藝流程如圖:

鹽酸H2o2'H3Po4

——^1---------,點滴2---------------Li,CO;、H,C,O&

鈦鐵礦粉一>酸浸盛空一加熱水解上工氧化沉鐵一FePO———~>LiFePO

144

'―j—~-亍__J-圖溫煨燒

濾渣TiOz?xH?O沉淀濾液3

己知:①酸浸后,鈦主要以TiOClj形式存在。

②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小于或等于1.0x10-5molL-i時可視為不存在;Ksp(FePO4)=L3xl0-22,

25

^sp[Mg3(PO4)2]=1.0xl0-?

回答下列問題:

(1)LiFePCU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價;將鈦鐵礦粉碎的優點為o

(2)酸浸工序中,鐵的浸出率結果如圖所示,工業上一般選擇浸出溫度為90℃,時間為5小時,原因為

;濾渣的主要成分為(填化學式)。

浸出率/%

對濾液1進行加熱的目的是

(4)濾液2中加入雙氧水和磷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5)若濾液2中c(Mg2+)=1.0molLi,當Fe3+完全沉淀時,通過計算判斷Mg2+是否沉淀:

(寫出計算過程,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

【答案】(1)①.+2價②.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酸浸的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加充分

(2)①.溫度為90℃,時間為5小時,鐵的浸出率較高,且升高溫度,延長浸出時間,鐵的浸出率變

化不大②.SiO2

(3)①.TiOCl:+(x+l)H2O=TiO?xH2CH+2H++4CL②.升高溫度,平衡右移,有利于TiCh-xH?。

的生成

2++

(4)2Fe+H2O2+2H3PO4=2FePO4I+2H2O+4H

i3x10-22

(5)Fe3+完全沉淀時,溶液中磷酸根離子濃度為二----7iio//L=1.3xlO-17mol/L,溶液中濃度燃

l.OxlO-5

Qc=c3(Mg2+)c2(PO:)=13x(1.3義10-17)2=1.7X10-34<Ksp[Mg3(PO4)2],所以不會生成Mg3(PC)4)2沉淀

【解析】

【分析】由題給流程可知,向鈦鐵礦粉中加入加入鹽酸酸浸,將鈦元素轉化為TiOCl:,鐵元素、鎂元素

轉化為金屬氯化物,二氧化硅不與稀鹽酸反應,過濾得到含有二氧化硅的濾渣和濾液1;濾液1加熱使

TiOCl:水解得到TiO2-xH2O沉淀,過濾得到TiCh-xHzO沉淀和濾液2;向濾液2中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和磷

酸溶液,將溶液中亞鐵離子轉化為磷酸鐵沉淀,過濾得到濾液3和磷酸鐵;磷酸鐵與碳酸鋰、草酸高溫煨

燒制得磷酸亞鐵鋰。

【小問1詳解】

磷酸亞鐵鋰中鋰元素、磷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價、+5價和一2價,由化合價代數和為0可知,

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將鈦鐵礦粉碎可以增大固體表面積,有利于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酸浸的

反應速率,使反應更加充分;

【小問2詳解】

由圖可知,溫度為90℃,時間為5小時,鐵的浸出率較高,且升高溫度,延長浸出時間,鐵的浸出率變化

不大,所以工業上一般選擇浸出溫度為90℃,時間為5小時;由分析可知,濾渣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

【小問3詳解】

由分析可知,生成TiO2xH2O的反應為加熱使TiOClt水解得到TiO2xH2O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TiOCl:+(x+l)H2O=TiO2-xH2O(+2H++4CL,TiOClj在溶液中的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右

移,有利于TiOCl:的水解程度增大,TiCh-xHzO的生成;

【小問4詳解】

由分析可知,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和磷酸溶液的目的是將溶液中亞鐵離子轉化為磷酸鐵沉淀,反應的離子方

+

程式為2Fe2++H2Ch+2H3Po4=2FePCUI+2H2O+4H;

【小問5詳解】

i3in-22

由溶度積可知,溶液中Fe3+完全沉淀時,溶液中磷酸根離子濃度——x二〃io//L=L3xlOT7moi/L,則

1.0x10-5

I7234

溶液中濃度牖Qc=c3(Mg2+)c2(PO:)=PX(1.3X10)=1.7X10-<7irSp[Mg3(PO4)2],所以不會生成

Mg3(PC>4)2沉淀。

18.含硒小分子通過清除活性氧顯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工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應用。

1

(1)已知H2(g)+Se(s)=H2Se(g)AHi=+30kJ-mol,H2的燃燒熱為AH?=-285,8kJmor',則

2H2Se(g)+O2(g)=-2Se(s)+2H2O(1)AH3=。

(2)298K時,向10mLamol-LTNa2SeC>4溶液中,加入lOmLamoLLTFeSC^溶液、10mL6amoLIJi

3+

鹽酸,發生反應SeO:+2Fe?++2H+^SeOt+2Fe+H2O,溶液中SeO;的濃度隨反應時間(t)的變

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溶液混合時造成的體積變化。

(

L

.

O

U

IZ

W

O

9

S

)y

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