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科技改變世界(含答案)_第1頁
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科技改變世界(含答案)_第2頁
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科技改變世界(含答案)_第3頁
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科技改變世界(含答案)_第4頁
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科技改變世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技改變世界一、選擇題◆(2017·內蒙古通遼)6.鄧小平曾說:“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選項中不能證明鄧小平這一觀點的是()AA.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推廣C.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D.“863計劃”的實施◆(2017·貴州畢節)24.科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以下關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BA.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蒸汽機的改良和使用B.電子計算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了信息社會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2017·內蒙古巴彥淖)20.有人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沉睡;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中國正在掙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開始奮起。”其中的“中國開始奮起”指的是()DA.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有識之士尋求救國之路B.《馬關條約》的簽訂使維新人士變法圖強C.陳獨秀等激進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D.改變工業落后面貌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二、非選擇題◆(2017·湖南邵陽)21.(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1~1840年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在世界科技發明中的比例公元1~400年公元401~1000年公元1001~1500年公元1501~1840年——依據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③》繪制材料二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4~16世紀文藝復興之前,歐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時代,宗教裁判所可以僅僅因為布魯諾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說這樣一個科學學說,而把他視為異端判處死刑,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上。因此,歐洲中世紀的科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史稱“黑暗的中世紀”。而這一千年,中國國家長期統一,經濟持續發展,中華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進……以四大發明為標志的傳統技術更為世人所稱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摘編自王渝生《傳統文化與中國科技發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變化情況。(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6分)(3)右圖是某校初三·三班呂亞楠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手抄報照片,其中“四大發明是什么”的答案有點模糊不清,請你補充完成。(4分)(4)就科技發展問題談談你的認識。(2分)21.(16分)(1)由領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所占比例總趨勢由多到少)。(4分)(2)國家長期統一,經濟持續發展,政治制度完善,教育發展,前代基礎,先輩刻苦鉆研與探索精神,中華民族的智慧,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對外交往、民族融合等。(每點2分,共6分)(3)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每點1分,共4分)(4)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有利于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是科技發展的前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等。(任寫一點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17·甘肅武威等七市)1O.(12分)科技發展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國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新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二“如果人們把整個人類社會的演進用12個小時來表示,那么現代工業時代只代表最后5分鐘,而不是更多。”英國是最先發生這個5分鐘事件的地方,工業革命可能是最初的關鍵幾秒鐘。正是這個革命使現代文明降臨人間,人類開始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受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庚申之變”圓明園被焚的極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勢在必行,終于啟動了一場持續了30多年的“自強運動”。——鄭家馨《中華文明同西歐工業文明的融會和碰撞》(1)材料一所說的三項發明分別是什么?(3分)根據材料一,概括三項發明的歷史作用。(2分)(2)材料二中的“5分鐘事件”指什么?(1分)根據材料二,概括“5分鐘事件”的影響。(2分)(3)材料三中的“自強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4分)10.(12分)(1)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工業革命。生產力極大的提高;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使東方開始從屬于西方。(3)洋務運動引進了機器工業,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為民族自強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2017·黑龍江龍東)24.科技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6分)(1)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1分)(2)北宋時,哪一項發明為航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分)(3)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哪部作品?(1分)(4)《本草綱耳》是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西方國家稱它為“東方醫學巨典”。其作者是誰?(1分)(5)近代中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什么?(1分)(6)揭開制堿奧秘,使我國制堿技術躍居世界前列的著名化學家是誰?(1分)24.(6分)(1)《金剛經》;(1分)(2)指南針;(1分)(3)《天工開物》;(1分)(4)李時珍;(1分)(5)京張鐵路;(1分)(6)侯德榜。(1分)◆(2017·黑龍江綏化)36.識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圖二圖三(1)圖一為,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2分)(2)圖二為_,他改進了造紙術。(2分)(3)圖三為,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2分)36.(1)畢昇或畢升均可(2分);(2)蔡倫(2分);(3)牛頓(2分。◆(2017·湖北咸寧)33.閱讀材料:材料一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不僅比原來的蒸汽機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類從此開始擁有自己創造的動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它推動著業已領先的英國繼續前行,讓這個小小的島嶼在后來的幾百年中進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國。變革并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一種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出現了……從18世紀末開始,英國的各個行業相繼實行了工廠化,短短幾十年時間,古老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在發生變化,整個英國仿佛形成了一個被源源不斷的力量推動著高速運轉的鏈條。——《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19世紀的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電氣時代的一批重要發明在德國誕生。從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發明創造方面,德國取得的成果達到202項,超過英法兩國的總和,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國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國之一。——《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習近平《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設科技強國》請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蒸汽機的出現把人類帶進了什么時代?(1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入“電氣時代”的標志是什么?(1分)(2)結合材料一、二,列舉兩次工業革命中的一項科技成果并說明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2分)(3)結合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我們能從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啟迪?(2分)33.(1)“蒸汽時代”。(1分)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或電力的廣泛使用)。(1分)(2)如:①汽車、飛機:汽車、飛機的問世,縮短了人們的旅行時間,使出行更加便捷。②電話、無線電報:電話、無線電報的發明,加強了世界的聯系……等。(評分說明: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滿分2分)(3)啟迪: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③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④科技創新,是國家強盛的必由之路;⑤我國應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評分說明: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對1點可得1分,答對2點可得滿分2分)◆(2017·云南昆明)29.(1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大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革命。大機器生產需要及時運來大批原料和運走大批產品,原來的人力擔抬、牛拉馬拖和帆槳木船等簡單的運輸方式已不能滿足機器生產的需要,于是,用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和火車被發明出來。輪船和火車的發明引起了陸上運輸業和水上運輸業的飛躍,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汽輪時代”和“鐵路時代”。——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的這場“革命”是什么?(2分)材料二清朝晚期,輪船、火車、汽車等近代交通工具傳到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們的出行。1872年,輪船招商局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輪船航運業的開始。1909年9月,由詹天佑負責主持設計和修建的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干線建成。——摘自中華書局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輪船招商局的成立標志著什么?中國近代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修建的鐵路干線的名稱是什么?(4分)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之初,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后,全國鐵路總里程僅2.18萬公里。1953年起,國家開始有計劃她進行交通運輸建設,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1978年,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交通運輸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滬嘉高速公路通車,實現中國大陸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開啟了“高鐵時代”。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運輸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3)根據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來我國鐵路建設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的認識。(3分)29.(12分)(1)第一次工業革命。(2分)(2)標志:中國近代輪船航運業開始。(2分)名稱:京張鐵路。(2分)(3)成就: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規模居世界第二;開啟“高鐵時代”,高速鐵路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分)主要原因: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分)(4)科技進步推動交通工具的變革;新交通工具的使用,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人類經濟生活產生重要影響。(3分)◆(2017·山東濟寧)四、從18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世界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結合材料,回答問題。(7分)【科技改變生活】16.三次科技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創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完成下列三次科技革命的表格。(2分)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交通工具①▲②▲航天飛機【科技改變社會】材料一工業革命以后,產生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個主要的對立階級……《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摘自北師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下冊17.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人類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權是什么?(1分)【科技改變世界】材料二19世紀中期,完成工業革命后的英國,生產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需要尋找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為此,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借口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發動了鴉片戰爭。——摘編自歷史教學參考18.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材料三19.結合材料三中的表格和柱狀圖,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1分)材料四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開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摘編自歷史教師用書20.你知道經濟全球化最早開始于哪一事件?(1分)列舉兩例當今我國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舉措。(1分)四、16.①火車、輪船;②汽車、飛機。17.巴黎公社。18.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0.新航路開辟;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并組織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經濟。◆(2017·湖南懷化)43.某班級歷史興趣小組開展“科技革命與中國”的主題探究活動,請回答相關問題。(1)工業革命興起于哪個國家?寫出該國與近代中國第一次較量的戰爭名稱。(2分)(2)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歷史進入到什么時代?進入這一時期的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中國。寫出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名稱。(2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寫出“聯想巨型計算機”、“神州五號飛船”是中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領域取得的成就。(2分)(4)曾經錯失良機的中國已經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結合以上的探究問題,請談談你的認識。(2分)43.(1)英國;(1分)鴉片戰爭。(1分)(2)電氣時代;(1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分)(3)電子技術;(1分)航天技術。(1分)(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社會進步;中國應該大力發展科技,增強綜合國力。(言之有理均可,2分)◆(2017·四川攀枝花)31.在三次科技革命專題復習中,老師故意設置了5處錯誤,請你指出來并加以改正。18世紀60年代,史蒂芬孫發明“珍妮機”,珍妮機的發明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1785年美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首先在交通部門投入使用。在許多的生產部門,也利用蒸汽提供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美國、德國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走在前面。1789年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碳絲燈泡;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由此出現了兩大新式交通工具汽車和輪船。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國際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人類由此進入了信息化時代。(1)錯誤:改正:(2)錯誤:改正:(3)錯誤:改正:(4)錯誤:改正:(5)錯誤:改正:31.(1)錯誤:史蒂芬孫;(1分)改正:哈格里夫斯。(1分)(2)錯誤:交通部門;(1分)改正:紡織部門。(1分)(3)錯誤:1789年;(1分)改正:1879年。(1分)(4)錯誤:輪船;(1分)改正:飛機。(1分)(5)錯誤:國際互聯網;(1分)改正:計算機。(1分)◆(2017·遼寧營口)18.閱讀下列四幅圖片后,回答問題圖一畢昇圖二瓦特和他改進的蒸汽機圖三燈泡圖四互聯網廣告(1)圖一畢昇的發明是什么?四大發明中,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條件的發明是什么?廣泛應用于戰爭的發明是什么?在漢代,還有一項為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是什么?(4分)(2)圖二瓦特蒸汽機出現以后,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2分)(3)圖三的發明出現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它的發明者是哪位美國科學家?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人類歷史進入了什么時代?美國的萊特兄弟把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變成現實,他們的發明成果是什么?(3分)(4)圖四出現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18.(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造紙術。(2)蒸汽時代;火車。(3)愛迪生;電氣時代;飛機。(4)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2017·山東泰安五四制)19.(9分)科技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愛因斯坦說,在牛頓時代,牛頓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人所能發現的唯一道路;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1)牛頓、愛因斯坦的重大成就推動了物理學思想的發展。請各舉一例。(2分)材料二右圖“1790~1850年英國煤產量增長圖”材料三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宇航員們首次品嘗了他們在太空種植出來的生菜。科學家們把這一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載人飛船前往火星邁出的重要一步。——華龍網(2)材料二中,英國煤產量自1790年后迅速增長,這與工業革命動力機械水平提高密不可分。請指出為動力機械水平提高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及成就。(2分)(3)材料三體現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體現出科學技術在哪兩大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3分)材料四(4)綜合上述四則材料,談談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2分)19.(1)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1分。力學三定律或牛頓三定律也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1分)(2)瓦特。改良了蒸汽機。(2分)(3)第三次。航天技術、生物技術。(3分)(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也引起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負面影響。(2分)◆(2017·甘肅慶陽)19.(12分)科技發展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國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新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材料二“如果人們把整個人類社會的演進用12個小時來表示,那么現代工業時代只代表最后5分鐘,而不是更多。”英國是最先發生這個5分鐘事件的地方,工業革命可能是最初的關鍵幾秒鐘。正是這個革命使現代文明降臨人間,人類開始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從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的發展來看,國際格局的發展演變與大國的興衰、大國或大國集團的戰爭以及戰后的和平安排密切相關。——彭樹智主編《世界史·當代卷》(1)材料一所說的三項發明分別是什么?(3分)根據材料一,概括三項發明的歷史作用。(2分)(2)材料二中的“5分鐘事件”指什么?(1分)根據材料二,概括“5分鐘事件”的影響。(2分)(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一戰后形成的國際統治秩序是什么?(2分)二戰后,形成了怎樣的國際格局?(2分)“冷戰”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趨勢是什么?(1分)19.(12分)(1)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2)工業革命。生產力極大的提高;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使東方開始從屬于西方。(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格局;兩極格局(或冷戰格局);多極化。◆(2017·四川巴中)44.閱讀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五年間,全市重大基礎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國道通車里程達到570公里,省道由662公里增加到1240公里,新建4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91公里;新建巴達鐵路并投入運行;開工建設巴中恩陽機場。——《五年砥礪奮進譜寫“五彩巴中”新篇章》材料二自1995年我國實現與國際互聯網聯網以來,互聯網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2001年,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也取得長足發展,中小學計算機擁有量已從1999年的平均121人一臺提高到2002年的51人一臺。——川教版初中歷史教材請回答:(1)鐵路的修筑開始于工業革命中蒸汽機車的出現,這種交通工具是誰發明的?(1分)這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1分)(2)公路的出現是第幾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1分)當時,新型交通工具使用的主要動力是什么?(1分)這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什么?(任答一點即可)(1分)(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術是什么?(1分)蒸汽機車、飛機、信息技術等的出現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請舉一例。(1分)(4)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2分)44.(1)史帝芬孫;珍妮紡紗機的發明。(2)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特點: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技術發明超出一國范圍;規模更大;發展更迅速等(有理即可)。(3)計算機網絡技術;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等(有理即可)。(4)科技給人類帶來文明的發與進步,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會引發災難等(有理即可)。◆(2017·湖北鄂州)25.(8分)科技進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鞏固與擴大,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工業革命產生的強大推動力逐漸使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和貨物可以借助多種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間流動,信息的傳遞也變得非常容易。——高中歷史必修Ⅱ《經濟成長歷程》(1)在蒸汽時代、電氣時代,有哪些有利于人和貨物在世界流通的交通工具問世,請各舉一例說明。(2分)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領導人……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部分感興趣。……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2)根據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領導人向西方學習的特點。(1分)“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日本政府最具有前瞻性和戰略目光的措施是什么?(1分)材料三1971年,尼克松說:“西歐與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3)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請說出二戰后西歐與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材料四據右圖和資料,蘋果第五代iPad共有四百多個部件;蘋果在全球有數百家供應商,分布在中國內地、中國臺灣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捷克以及美國等地,但是大部分產品是在中國組裝的。(4)材料四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什么?(1分)為順應這一歷史趨勢,中國采取了什\o"中國教育出版網\"么重大舉措?請舉一例說明。(1分)25.(8分)(1)火車(或汽船);(1分)汽車(或飛機)(1分)(2)學習西方,但不完全模仿西方;(1分)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1分)(3)重視科技教育;國家干預經濟;制定恰當的經\o"中國教育出版網\""濟發展政策;美國的援助(答兩點即可)(2分)(4)經濟全球化;(1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舉辦上海APEC會議(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答一點即可)(1分)◆(2017·吉林)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力學的科學成果廣泛應用于生產的結果。但是,基礎理論與生產技術的結合還不夠緊密,蒸汽機的發明主要是工人勞動經驗積累的結果。材料二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愛迪生建立了第一個科學技術研究所……在這里,知識同工業技術結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材料三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駛向太空,兩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1)材料一中的“力學”理論是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寫出一例以蒸汽機為動力的交通工具。(2分)(2)根據材料二寫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愛迪生在電器領域有什么發明?寫出一例。(2分)(3)材料三反映出中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領域取得的成就?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4)上述材料給你什么啟示?(1分)17.(1)牛頓。(1分)火車、輪船。(一例即可,1分)(2)知識同工業技術結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1分)耐用的碳絲燈泡。(1分)(3)航天技術。(1分)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1分)(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符合題意即可,1分)◆(2017·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市)17.(10分)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現了大量的發明創造,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機器的廣泛使用,婦女大量走向社會工作崗位,她們的經濟獨立日漸形成。右圖為1839年英國各紡織部門男工與女工人數構成比例(%)。——摘編自黃雪蓉《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婦女家庭觀念在工業社會轉型中的變化》材料二1891年,白宮裝上電燈時,哈里森總統一家因擔心觸電而不敢觸摸開關,芝加哥也曾因電線絕緣較差引起過幾次火警。不過新比舊好的觀念還是很快傳播開來,不僅因為工業產品真像廣告上說的那么好使,還因為新發明的背后有不斷發展的科學在推動。——摘編自[美]雅克·巴爾贊《從黎明到衰落》材料三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計劃實施中,通過積極采用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成果,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個人收入年增長率實現了翻番。消費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消費比重加大。——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圖中紡織業部門男工與女工人數構成比例的特點。(1分)結合所學知識,“機器的廣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動力機械的發明和改良?(1分)(2)根據材料二,“新比舊好的觀念還是很快傳播開來”的原因有哪些?(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電燈的發明者是誰?(1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1分)消費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的具體表現是什么?(1分)結合所學知識,“電腦”與計算機網絡連接成國際互聯網,從而推動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1分)(4)結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進步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2分)17.(10分)(1)特點:女工人數所占比例超過男工。(1分)動力機械:蒸汽機。(1分)(2)原因:工業產品確實像廣告說的那么好使;新發明的背后有不斷發展的科學在推動。(2分)發明者:愛迪生。(1分)(3)原因:積極采用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成果。(或日本政府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分)表現: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消費比重加大。(1分)時代:信息時代。(1分)(4)婦女經濟地位的獨立;更加便利的生活;思想觀念的變化;個人收入的增加;消費結構的變化;獲取信息方式的變化。(任答其中兩點即可。2分)◆(2017·云南)29.(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原始人類起初依靠采集和漁獵收取食物,隨著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原始人類學會了種植莊稼、飼養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材料二18世紀60年代以后,伴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蒸汽機的汽笛發出了第一聲鳴響,世界展現出一派嶄新的景象:工廠里機器在轟鳴,江河中輪船在航行,鐵路上火車在奔馳……人類進入了工業文明的新時代。材料三這場革命包括兩部分——積累信息和傳播信息……僅世界各地每24小時公布的科學信息,其量之多,即可填滿7套24卷一套《不列顛百科全書》。同樣空前的、爆炸性的是用計算機儲存和檢索信息的速度,還有以光速——尤其是通過衛星——向全世界發送信息的速度。任何國家中的任何人都能通過報紙、雜志、收音機、電視機或計算機得到這種信息。——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文明史觀認為,從本質上說,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人類創造、積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過程……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劃分標準又可分為不同的階段,如物質文明史又可氛圍采集漁獵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幾個階段,各國各地區的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是人類的共同財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中國黃河、長江流域有代表性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的名稱。(寫出兩個即可,2分)(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蒸汽機改良成功與哪一歷史人物有關?(4分)(3)材料三中的“這場革命”指的是什么?“這場革命”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4分)(4)寫出材料四的主要觀點。(2分)29.(12分)(1)半坡遺址。(答大汶口遺址亦可給分。1分)河姆渡遺址。(1分)(2)事件:第一次工業革命。(2分)人物:瓦特。(2分)(3)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時代:信息時代。(2分)(4)主要觀點:①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人類創造、積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過程;②物質文明史可分為采集漁獵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幾個階段;③各國各地區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寫出一點即可。2分)注:非選擇題部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亦可評分。◆(2017·山東德州陵城區)18.(8分)中美關系已成為構筑21世紀大國關系的重要一環.回顧歷史,兩國之間的關系既緊張又緩和,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特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弱國被欺】材料一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六個階段;……②輕視階段(1840~1905)……④贊賞階段(1937~1945)……⑥敵對時期(1949~▲)——摘編自袁明《略論中國在美國的形象》(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②輕視階段”,美國直接參與了那一次侵華戰爭?同一世紀20年代,在華盛頓會議上,美國伙同其他與會國簽訂的關于中國問題的條約是什么?(2分)【并肩作戰】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關系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美國開始正視中國戰場對于抗擊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