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_第1頁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_第2頁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_第3頁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_第4頁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民主革命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必要準備必然趨勢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鴉片戰爭1978年社會主義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議學情境中國當時處境如何?應該何去何從?工業主要工業品美國蘇聯日本中國粗鋼7074萬噸2329萬噸311萬噸15.8萬噸發電量3451億度783億度415億度43億度原油24892萬噸3344萬噸19萬噸12萬噸原煤43597萬噸23550萬噸3974萬噸3243萬噸汽車625.4萬輛27.6萬輛2.9萬輛01949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對比引議學情境議學問題1:中國當時處境如何?應該何去何從?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公、私成分表所有制性質經濟成分百分比公有制經濟國營經濟19.1%合作社經濟1.5%公私合營經濟0.7%私有制經濟資本主義經濟6.9%個體經濟71.8%國際形勢國際上,美國拒絕承認并竭力阻撓其他國家承認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的政策。問題:觀看視頻并思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是怎樣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1949年-1956年總路線和總任務: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

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時間1949年1978年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艱辛探索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從1949年到1956年,整體上講就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也可以說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時期,因此我們也把這段歷史叫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資本主義工商業

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公私合營農業個體農民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農業合作社手工業個體手工業私有制社會主義集體公有制手工業合作社改造前性質改造后性質改造方式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情境一:新中國之初,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國家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工礦企業、鐵路、銀行等國民經濟的命脈。(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經濟條件)情境二:新中國之初,民族資產階級有為新中國建設服務的意愿,黨可以通過“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確政策,最終引導他們走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為社會主義改造積累了重要經驗)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情境三:新中國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個體農業經濟既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又有兩極分化的危險。(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為社會主義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情境四:1950年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規定:“……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外部環境)一、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重點對中國歷史發展對當時中國社會(1)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3)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拓展延伸新中國成立(1949)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6)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區分“兩個標志”第二目:新中國如何鞏固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6-1978)1.新的歷史課題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要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蘇聯的經驗教訓+中國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問題:結合視頻和教材P28,總結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次會議有哪些重要的貢獻?最重要貢獻是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黨的八大(1956.9)在正確方向的指引下,我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初步滿足了國人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國人精神面貌有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主要工業品1949年1976年鋼15.8萬噸2046萬噸發電43億度2031億度原油12萬噸8716萬噸原煤3200萬噸4.83億噸汽車100(1955)13.52萬輛195819581966-1976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文化大革命”但是,建設探索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成就與曲折?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探索時期)3.社會主義建設艱難探索的意義(評價)(1)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一個理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4)一個肯定:雖經歷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1949—1956)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956—1978)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起止時間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然性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中共八大的貢獻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探索中的嚴重曲折如何評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總結重點整合題: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①近代中國的艱辛探索,未能改變社會性質,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④社會主義初期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③過渡時期,實現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都是通過勞動實現的;生命里的一切輝煌,都是通過勞動鑄就的。今天,我們國家所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換來的,中國人民用實干精神創造了今天的輝煌。1.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存在著歷史必然性,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有(

)①國家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的開始了對它們徹底的社會主義改造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課堂練習——典型例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