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篇自然地理學與地球表層系統1/29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教學重點: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生活親密聯絡,什么是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特征與性質,自然地理學與地球表層系統關系。教學難點:
對自然地理學新定義了解,對自然地理學性質把握。第一篇2/29教學活動:
檢索分析:在圖書館文件信息系統或者網絡上,檢索“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地球表層系統”,分題名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看有那些圖書、論文和網站與之相關。座談討論:用親身經歷說明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生活親密聯絡。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第一篇3/29參閱文件:[1]錢學森.關于地學發展問題.地理學報,1989,44(3):257[2]錢學森.談地理科學內容及研究方法.1991,46(3):262[3]李吉均.關于地理學在中國發展前景之思索.見:吳傳鈞,劉昌明,吳覆平主編.世紀之交中國地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1[4]BradshawM,WeaverR.Physicalgeography------anintroductiontoearthenvironments.Mosby,St.Louis,1993[5]StrahlerAH,StrahlerAN.Physicalgeography------scienceandsystemsofthehumanenvironment.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7[6]ChristophersonRW.Geosystems------anintroductiontophysicalgeography(thirdEdition).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1998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第一篇4/29一、
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理學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自然地理學問題出發,闡述自然地理學與我們生活親密聯絡,從而引發學生對自然地理學興趣。二、
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內容、目標與意義1.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
自然地理學是以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環境區域特征、區域分異及其發生發展過程與改變規律為研究對象?;蛘哒f,自然地理學是以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系統區域特征與空間分布、改變規律為研究對象。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內容提要:5/29
2.自然地理學研究內容
(1)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組成、結構及其區域分布規律(2)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環境成因與改變規律(3)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系統運行機制(物質循環、能量轉換、信息傳輸)(4)人類與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5)地球表層自然環境評定、預測、規劃、管理、優化、調控
3.自然地理學研究目標與意義
經過對地球表層自然環境評定、預測、規劃、管理、優化、調控,到達保護環境、合理利用環境、與環境友好共處,從而保障社會可連續發展。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第一篇6/291.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學多學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特征。2.區域性
區域性是地理學本質特征,是指自然地理學研究對象含有顯著區域特征。如區域特征、區域聯絡與區域分異規律。3.環境性
自然地理學研究是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環境。4.系統性
地球表層環境就是一個系統,能夠稱之為地球表層系統。系統含有整體性、層次性、動態性與結構功效性。三、自然地理學性質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7/29
1.自然地理學定義自然地理學就是用系統、綜合、區域聯絡觀點與方法,去審閱與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組成、結構、區域分異特征、形成與改變規律,從而對其進行評定、預測、規劃、管理、優化、調控學科。四、自然地理學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8/292.自然地理學與地球表層系統關系
地球系統(地球科學或地球系統科學)地球表層系統(地球表層系統科學,關鍵學科:地理科學)地球內部系統(關鍵學科:地質科學)地外系統(關鍵學科:天文學)地球表層人文系統(關鍵學科:人文地理學)地球表層自然系統(關鍵學科:自然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與地球表層系統關系(王建,)
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9/29自然地理學與其它學科關系自然地理學大氣科學地質科學水文學生物學地球表層自然系統是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組成。研究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關鍵學科分別是大氣科學、水文學、地質學與生物學。自然地理學,包含了這些學科一些內容。從人類環境科學角度來看,自然地理學是將這些內容有機地交叉、融合在一起,將人類生存環境作為一個完整體系以及對各個區域環境組合進行研究。也能夠說,自然地理學是大氣科學、水文學、地質學與生物學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
第一篇第一章
自然地理學與人類環境10/29
教學重點:
地球質量、形狀及其與太陽之間距離對地表環境形成意義,地球運動在地表環境形成中作用,地外系統對地表環境影響,地內系統對地表環境影響。教學難點:地球運動在地表環境形成中作用。第一篇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11/29
試驗模擬:觀察地球儀,自己動手演示地球自轉與公轉,了解晝夜、季節改變與地方時成因。模擬:假設黃赤交角與自轉速度改變,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改變。
課件制作:制作日晷。
檢索分析:在圖書館文件信息系統或者網絡上,檢索“地球”、“太陽”、“宇宙”、“太陽與地球”、“地球+自然地理學”、“宇宙+人類”,分題名檢索、關鍵詞檢索,看有哪些圖書、論文及網站與之相關,同時也加深了解宇宙、太陽、地球性狀與地表環境之間聯絡,以及人類產生宇宙背景。
教學活動:第一篇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12/29第一篇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參閱文件:
[1]劉澤純,周春林,王建.人類家園——-地球.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金祖夢,陳自悟編著.地球概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劉南威,郭有立.綜合自然地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4]StrahlerAH,StrahlerAN.Physicalgeography-----scienceandsystemsofthehumanenvironment.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7[5]ChristophersonRW.Geosystems------anintroductiontophysicalgeography(thirdedition).SaddleRiver:PrenticeHall,199813/29第一篇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內容提要:一、宇宙中地球2.
地球質量及其環境效應
地球質量不大也不小,從而引力適中,形成了適宜大氣圈與水圈,為生命誕生準備了必要條件。3.
地球形狀及其地理意義
造成地球上熱量帶狀分布和全部與地表熱情況相關自然現象(如氣候、土壤、植被等)地帶性分布。1.日地距離及其環境意義
距離不近也不遠,為生命孕育創造了條件。14/29第一篇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4.
地球運動及其環境效應(1)
地球自轉及其環境效應: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地球自轉產生了地方時;地球自轉產生了地轉偏向力。(2)地球公轉地理意義:地球公轉造成季節改變;地球公轉造成晝夜長短改變;地球運動對地表溫度調整、生命孕育主要意義。15/29維持地表系統運行、地表環境發展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太陽輻射作用于地表,因為地表接收太陽輻射差異,造成了行星風帶產生、季風形成、水汽運移、洋流產生以及風化作用進行。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二、地外系統對地表環境影響1.
能量起源2.引力影響太陽與太陽系行星引力作用,使地球沿著本身固有軌道運行,含有特定運行周期與速度。因為太陽與月亮引力作用,產生了地球上潮汐現象。16/29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3.隕石撞擊環境效應4.其它宇宙原因影響地表系統與地外系統之間,也存在著物質交換。太陽活動。太陽風。改變了地表形態,造成隕石坑與環型山。隕石撞擊造成地震。隕石撞擊地球,造成地表環境災變。大撞擊還會造成巖石圈破裂,引發板塊分裂與運動。17/29三、地內系統對地表系統影響1.能量起源第二章
地球與地球表層系統地內活動還對地表環境產生了一些直接影響?;鹕?、地震;地核、地幔物質運動與相變。3.
地內活動其它環境效應地內系統與地表系統在不停地進行著物質交換。2.
物質交換盡管太陽輻射是地表系統運行與發展主要能量起源,但地球內能也對地表系統與環境產生了不可忽略作用與影響。第一篇18/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
第一篇
教學重點:
地表環境與地表系統關系,地表系統組成、結構、功效,地表環境與人類關系。教學難點:
地表系統組成、結構、功效。19/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教學活動:
觀察分析:在有山有水有云有生物地方,觀察一下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接觸關系(有幾個接觸界面?),同時加深了解地表環境由固、液、氣三態物質組成概念。觀察地球表層系統結構,了解地表環境水平分異以及各個圈層或者系統之間立體交叉與多級嵌套特征。調察訪問:訪問學?;蛘呔幼〉馗浇用?,了解存在哪些災害或者環境問題,分析它們與自然地理學關系。
20/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觀察思索:在水庫、農田與自然植被交界處、城郊結合部,觀察人類是怎樣改變環境?檢索分析:在圖書館文件信息系統或者網絡上,檢索“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資源”、“自然地理+可連續發展”、“人類+環境”,分題名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看有哪些圖書、論文和網站與之相關,同時了解自然地理學與資源、環境、可連續發展之間聯絡,以及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
教學活動:
21/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
參閱文件:
[1]鐘甫寧.永恒追求------可連續發展.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賈紹風,張明.地球表層------人類家園.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3]諸大建等.走可連續發展之路.上海:上??茖W普及出版社,1997
[4]劉南威,郭有立.綜合自然地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畢思文.地球系統科學與可連續發展.北京:地質出版社,1998
[6]StrahlerAH,StrahlerAN.Physicalgeography-----scienceandsystemsofthehumanenvironmen.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97
22/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內容提要:
一、地球表層系統組成
地球表層系統由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交叉而成。巖石圈
:指地球表層由固體巖石組成圈層。
大氣圈
:指圍繞地球由氣體組成圈層。
水圈:指地球表層由各種形式存在水組成圈層。
生物圈:
指地球表層全部活著有機體組成圈層。
1.
四大圈層23/29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第一篇
地球表層系統是地球表層無機界、有機界與人文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組成一個系統。2.三大界人文界有機界無機界地球表層三大界(王建,)
固態、液態、氣態三態物質共存;地球表層是由固態、液態、氣態三態物質組成。3.固、液、氣三態物質24/29二、地球表層環境(系統)結構不一樣空間尺度環境系統在空間上相互交叉、疊置,而且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所以是多級嵌套。1.垂直分層垂直分層現象非常顯著:從地核、地幔、地殼,到水圈、大氣圈等;大氣圈又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2.水平分異所謂水平分異,就是指在水平分布方面差異與改變。3.立體交叉組成地表環境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不是絕然分開,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在空間上組成了一個立體交叉結構。4.多級嵌套第一篇第三章
地球表層環境與地球表層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企業員工聘用合同
- 避免網絡詐騙培訓
- 2025二月托班寒暑假托管服務時段擴展附加合同
- 胎漏胎動不安中醫護理
- 2025YY展廳裝飾裝修合同范本
- 2025商務代理合同范本
-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護理
- 閉經的診斷和治療
- 2025年企業雇傭外來務工人員勞動合同
- 正規重鋼別墅合同范本
- 建筑施工技術任務十四混凝土澆筑與振搗02課件講解
-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課件
- 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護理
- 《上海市銀行營業網點消防安全管理標準》
- 2025年中國建筑股份限公司崗位招聘(法律事務部)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軟件信息技術服務行智能運維管理方案設計
- 工業交換機產品培訓
- 硅谷銀行金融倒閉
- DB31-T 1396-2023 風機系統運行能效評估技術規范
- 陵園企業勞動合同樣本
- 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