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④砂石料:主要用于圍欄和警示牌基礎澆筑,所需的砂石料可就近在當地砂石料場購買。
三、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1.生態(tài)環(huán)境現狀(1)區(qū)域生態(tài)功能區(qū)劃根據新疆生態(tài)功能區(qū)劃,工程所在區(qū)生態(tài)功能區(qū)的主要生態(tài)服務功能、生態(tài)敏感因子、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和主要保護目標見表3-1。表3-1項目生態(tài)功能區(qū)劃生態(tài)功能區(qū)單元生態(tài)區(qū)準噶爾盆地溫性荒漠與綠洲農業(yè)生態(tài)區(qū)(II)生態(tài)亞區(qū)準噶爾盆地西部荒漠及綠洲農業(yè)生態(tài)亞區(qū)(II2)生態(tài)功能區(qū)大拐-小拐農業(yè)開發(fā)生態(tài)功能區(qū)(18)主要生態(tài)服務功能荒漠化控制、農產品生產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土壤鹽漬化、底土粘重、廢水污染、風大多沙生態(tài)敏感因子敏感程度土壤鹽漬化輕度敏感保護目標保護農田、防止土壤鹽漬化、防風固沙、防治污染保護措施分期開發(fā)、逐步實施和完善防護林體系、土壤培肥改良、治理污染、農田精量灌溉(2)植被現狀調查與評價按中國植被自然地理區(qū)劃劃分,本項目所在區(qū)域屬北方植物界、新疆荒漠區(qū)、北疆荒漠亞區(qū)、準噶爾荒漠省、準噶爾荒漠亞省、瑪依爾-扎依爾州。項目區(qū)域植被類型為矮半喬木荒漠,建群種為梭梭,同時生存的建群植物有旱生、超旱生的灌木、小灌木、半灌木及旱生的一年草本、多年生草本和中生短命植物等荒漠植物,如梭梭、花花柴等,另有檉柳分布,蓋度約為5%~15%。項目區(qū)植被類型及分布見圖25。根據現場勘察和以往研究資料,評價區(qū)分布主要高等植物約11種,主要集中在藜科、檉柳科、禾本科、菊科、茄科。評價區(qū)內的藜科、菊科、禾本科植物多為旱生或超旱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檉柳科植物均為旱生和灌木、半灌木。項目區(qū)的主要植被名錄見表3-2。表3-2項目區(qū)主要植被名錄表序號科名中文名稱拉丁學名群落地位生活型1怪柳科多枝怪柳TamarixramosissimaLcdcb+灌木2藜科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Iljin+多年生草本3豬毛菜Salsolacollina+4鹽穗木Halostachysbelangeriana-灌木5梭梭HaloxylonBunge++6豆科疏葉駱駝刺Althagisparsifolia.+7菊科苦愛蒿Artemisiasantolina+一年生草本8地白蒿Artemisiaterrae-ablae+9花花柴Kareliniacaspica+10茄科黑果枸杞Lyciumruthenicum+灌木11禾本科施母草Schismusarabicus+多年生草本注:++:建群種;+:伴生種;-:偶見中項目區(qū)域分布的天然野生植物中,無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野生動物現狀調查與評價根據《中國動物地理》的動物地理區(qū)劃標準,項目所在區(qū)域的動物區(qū)系屬于古北界,中亞亞界,蒙新區(qū),西部荒漠亞區(qū),準噶爾盆地小區(qū)。項目區(qū)域候極端干燥,為酷熱干旱區(qū),野生動物的棲息生境極為單一,主要為荒漠。主要動物為嚙齒動物及鳥類。根據現場實地調查,項目區(qū)內未見國家級及自治區(qū)級保護動物。項目所在地區(qū)內分布的野生脊椎動物17種,其中爬行類3種,鳥類6種,哺乳動物8種。項目區(qū)動物種類及分布見表3-3。表3-3項目區(qū)動物種類及分布表種類分布狀況多件種少見種偶見種爬行類1.變色沙蜥Phrynocephalusversicolor+2.密點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3.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鳥類1.大嘴烏鴉Syrrhaptesparadoxus+2.小嘴烏鴉Pteroclesorientalis+3.小沙百靈Calandrellarufescens+4.鳳頭百靈Galeridacristata+5.山斑鳩Streptopeliaorientalis+6.大杜鵑Cuculuscanorus+哺乳類1.草兔Lepuscapensis+2.小地兔Alactaguluspygmaeus+3.小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4.西伯利亞五趾跳鼠A.sibirica+5.毛腳跳鼠Dipussagitta+6.大沙鼠Rhombomysopimus+7.小家鼠Musmusculus+8.大黃鼠Spermophilusrelictus+注:±:偶見種;+:常見種;++:多見種區(qū)域野生動物分布較少,主要以鳥類和鼠類為主。由于經濟開發(fā),人類活動頻繁,本次現場調查項目區(qū)內未見國家及自治區(qū)保護動物活動棲息。(3)土地利用類型根據新疆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地圖數據6大類25小類的統(tǒng)計,本項目所在區(qū)域土地利用類型主要為裸土地。(4)土壤類型根據遙感影像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土壤類型圖、《新疆土壤》及現場踏勘結果,擬建工程區(qū)域內的土壤類型主要為石膏灰棕漠土,其次為淡棕鈣土、堿化灰漠土、灰棕漠土、結殼鹽土。石膏灰棕漠土是新疆北部地區(qū)溫帶荒漠的地帶性土壤,是在北疆溫帶地區(qū)干旱荒漠氣候條件和粗骨質(礫質-砂質)成土母質上形成的,形成和分布與大風的作用密切相關,其特點是在紅棕色緊實土層下有一明顯的石膏聚積層,一般情況下厚度在10cm~30cm之間,石膏含量在70g/kg~300g/kg之間或更多。土壤剖面母質為古老洪積-沖積物,地面生長著極其稀疏的喬木荒漠植被。地勢平坦,風蝕強烈,地表礫幕發(fā)育良好。2.區(qū)域環(huán)境質量現狀2.1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狀項目空氣環(huán)境質量現狀引用真氣網中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qū)長征新村2024年環(huán)境空氣質量數據??死斠朗邪讐A灘區(qū)新站環(huán)境空氣中六項基本污染物SO2、NO2、PM10、PM2.5、CO、O3監(jiān)測結果,對區(qū)域環(huán)境空氣質量現狀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表3-4環(huán)境空氣質量及評價結果一覽表(白堿灘區(qū)新站)監(jiān)測因子評價指標現狀濃度(μg/m3)標準值(μg/m3)占標率(%)達標情況SO2年平均值5608.33達標NO2年平均值274067.5達標PM10年平均值527074.29達標PM2.5年平均值333594.29達標CO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1.1(mg/m3)4(mg/m3)27.5達標O3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12016075達標由上表可知:2024年項目所在地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qū)SO2、NO2、PM10、PM2.5、CO、O3等污染物長期濃度均可滿足《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限值,為環(huán)境空氣質量達標區(qū)。2.2水環(huán)境質量現狀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tài)影響類)(試行)》,水環(huán)境現狀調查參照技術導則開展補充監(jiān)測和調查。本項目為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屬于八、非金屬礦采選業(yè)-11、土砂石開采101(不含河道采砂項目)中其他,礦山修復完成后,后續(xù)僅需對修復區(qū)域進行植被養(yǎng)護,無廢水排放。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游客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園區(qū)內設置的化糞池收集,每天拉運至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huán)境》(HJ2.3-2018)可不開展地表水環(huán)境現狀調查。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huán)境》(HJ610-2016)中附錄A,本項目地下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為Ⅳ類,導則中未對Ⅳ類項目提成地下水環(huán)境現狀監(jiān)測要求,因此本項目可不開展地下水環(huán)境現狀調查。2.3聲環(huán)境質量現狀礦山修復完成后,后續(xù)僅需對修復區(qū)域進行植被養(yǎng)護,無噪聲源。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噪聲主要為游客游玩產生的噪聲,園區(qū)周邊50m范圍內無聲環(huán)境敏感目標。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tài)影響類)(試行)》,并參考《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本項目可不開展聲現狀調查。2.4土壤環(huán)境質量現狀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tài)影響類)(試行)》,土壤環(huán)境現狀調查參照技術導則開展補充監(jiān)測和調查。本項目為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目,屬于八、非金屬礦采選業(yè)-11、土砂石開采101(不含河道采砂項目)中其他。本項目不涉及采礦,僅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進行修復,礦山修復完成后,后續(xù)僅需對修復區(qū)域進行植被養(yǎng)護,不涉及土壤污染。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供游客觀賞游玩,不會對區(qū)域土壤環(huán)境造成污染。根據《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huán)境(試行)》(HJ964-2018)中附錄A,本項目土壤環(huán)境影響評價項目類別為Ⅲ類,本項目為生態(tài)影響型,根據相關資料,項目所在區(qū)域不屬于酸化、簡化、鹽化區(qū)域,敏感程度為不敏感。根據HJ964-2018中表1及表2,項目可不開展土壤環(huán)境現狀調查。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問題1.基本情況本次擬治理的78處歷史遺留礦山,位于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qū),75處為建筑用砂礦,2處為其他粘土礦,1處為磚瓦用粘土礦,歷史開采方式均為露天開采。自上世紀至今,為了建設油田、G217國道、G335國道、奎阿高速、奎北鐵路、引水工程、水庫等重要工程,進行了長期、高強度、大規(guī)模的采礦活動,形成大量集中連片歷史遺留礦山,造成了礦山地質安全隱患、土地損毀、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下降等嚴重的礦山生態(tài)問題,對區(qū)域生態(tài)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2.歷史遺留礦山存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根據前文采坑現狀情況(表2-2及表2-3)識別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造成的主要生態(tài)問題有:礦山地質安全隱患、土地損毀和生態(tài)退化等三類,具體表現如下:(1)地形地貌破壞,導致礦山地質安全隱患由于無序的開采,在采坑邊緣形成了多處直立邊坡,露天開采形成的土質邊坡,高度一般在7-15m,最高達20m,近似直立,坡度在70-80°。由于邊坡土體結構松散,加之雨水沖刷切割,使邊坡形成相對獨立的不穩(wěn)定體,在降雨、地震或頂部堆載等外因作用下,極易發(fā)生崩塌、滑坡,危及采坑頂部周邊的油田道路、輸油管道、電塔及過往人員安全等。(2)土壤植被破壞、導致土地損毀因礦山開采,原本平緩的地形變得凹凸不平,部分采坑內殘留的形態(tài)各異的土臺、土梁形似殘垣斷壁,造成對土地挖損破壞??拥准爸苓呺S意成片堆棄的廢料、生活垃圾滿目瘡痍,造成土地被壓占。礦山挖沙取土后表層土壤和腐殖質層被剝離,導致植被難以自然恢復;原有的土層結構被破壞,使得細土顆粒裸露成為沙塵源,同時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化加??;被挖損和壓占的土地地形錯綜復雜、支離破碎,難以利用。(3)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降低①防風固沙功能下降防風固沙功能下降是各廢棄礦山普遍存在的生態(tài)問題,因礦區(qū)地表植被破壞后導致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沙化加劇;土地挖損后地表原有的抗風蝕層被破壞,土層裸露,細顆粒成為沙塵源,導致防風固沙功能受損。②水土保持能力減弱礦山植被與土壤層破壞后,使得植被和土壤層抗風蝕及攔截、入滲、蓄滯雨水的能力大大降低,由于缺少植被的保護,在大風和強徑流作用下,表層土壤及富含有機質的細顆粒物質極易被侵蝕流失。同時,廢棄礦山土地因采礦長期占用而荒廢閑置,廢渣廢石等固體廢棄物隨意堆放在采坑四周,廢棄地土層越來越薄,貧瘠化現象加劇,土壤的固有結構被破壞,土質越來越粗,土層的集水蓄水能力大大減弱,甚至失去了蓄水能力,在發(fā)生強降雨、暴雨的時候,大部分的雨水無法滲入地下,而是在地表形成徑流,加劇水土流失。子項目周邊有調節(jié)水庫、百-克明渠、風-克干渠,水土流失造成庫容減少、威脅引水工程安全、下風向水庫水質及城鎮(zhèn)大氣污染風險增高等問題,嚴重威脅克拉瑪依飲水安全和大氣質量。③生物多樣性降低采坑致使生境破碎化,廊道狀荒漠草地嚴重受損、連通性減弱、食物供給能力降低,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嚴重受損。3.修復措施依據《礦山生態(tài)修復技術規(guī)范第4部分:建材礦山》(TD/T1070.4-2022)7.2.3規(guī)定,部署地質安全隱患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配套設施和管護等6項礦山生態(tài)修復治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一)針對圖斑內及周邊的地質安全隱患問題,首先對區(qū)內生活垃圾進行分揀,集中后清運至指定垃圾填埋場,避免對土壤和地下水環(huán)境造成污染。對廢料等一般固體廢物,利用機械清運至采坑底部,其中塊徑較大的固廢需進行破碎處理,提高回填密實程度。對直立采坑壁進行削坡或回填筑坡,按照永久穩(wěn)定邊坡(不再發(fā)生滑坡、崩塌)修整,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二)針對采坑高低起伏地形,部署地貌重塑工程,采用削高填低、區(qū)內土方平衡的方式,將高于設計標高的土方就近削方回填至采坑內低洼處,使治理區(qū)與周邊地形地貌相協(xié)調,為后期生態(tài)修復提供場地。(三)由于圖斑位于礫質荒漠生態(tài)修復區(qū),表土壤質含量較少,為保障苗木成活率需部署土壤重構工程,一是對集中回填有大量大粒徑廢石圖斑進行客土覆土施工,二是在修筑種植溝時,開展土壤篩分工作為種植苗木提供細土料,其篩分的粗礫石就近攤平在地表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四)針對生態(tài)重建的圖斑,部署植被重建工程。采用栽植灌木苗、撒播灌草種子、節(jié)水灌溉和人工管護等多種手段,達到快速恢復植被蓋度、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恢復。苗木和種子全部選用克拉瑪依市鄉(xiāng)土物種,保證恢復生態(tài)的原生性和穩(wěn)定性。管護工作完成后開展管護道路土地復墾施工,考慮兼顧防火帶功能作用,采取撒播灌草種子進行自然復綠。(五)為保障生態(tài)修復的順利實施和修復效果,結合子項目區(qū)特點部署一定的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封育圍欄和工程銘牌兩類。按照封育保護要求,布置圍欄對植被修復圖斑進行5年封育保護工作,保障苗木初期免遭人為破壞和動物啃食,涉及生態(tài)廊道和采油作業(yè)區(qū)圖斑不設置圍欄。修復工作完成后,在圖斑邊界人員活動頻繁地段布設工程銘牌,達到宣傳生態(tài)保護和便于后期管護的目的。(六)根據荒漠區(qū)植物生長特性,安排為期5年的人工管護和節(jié)水灌溉工作,其中施工期2年,竣工后管護3年,保障示范工程的修復效果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長效穩(wěn)定。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目標1.評價范圍評價范圍見表3-5。表3-5本項目評價范圍一覽表環(huán)境要素判定依據評價范圍生態(tài)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qū)、世界自然遺產、重要濕地、自然公園及生態(tài)保護紅線;土壤影響范圍內無天然林、公益林、濕地等生態(tài)保護目標(本次擬修復的廢棄礦山中有4個圖斑占壓國家公益林,1個圖斑占用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占壓處均位于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邊界,詳見第四章中的圖28,修復施工時不占壓現狀公益林及基本農田,且修復完成后將恢復占用區(qū)域的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土地使用功能);項目為廢棄礦山修復工程,無永久占地,施工時在劃定的治理區(qū)內進行施工,不新增臨時占地,且項目建設完成后將恢復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礦山修復治理區(qū)范圍內大氣礦山修復后,無廢氣產生;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供游客觀賞游玩,無廢氣產生不設置評價范圍地表水礦山修復后,無廢水產生;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游客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后拉運至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不設置評價范圍地下水Ⅳ類項目不設置評價范圍聲環(huán)境項目區(qū)屬于2類聲環(huán)境功能區(qū),礦山修復完成后僅進行植被管護,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主要為游客游玩產生的噪聲示范園區(qū)外200m范圍內土壤環(huán)境Ⅲ類項目,本項目是對廢棄礦山進行生態(tài)修復,修復完成后可改善修復圖斑處的土壤環(huán)境質量不設置評價范圍環(huán)境風險本項目為廢棄礦山修復項目,施工及修復完成后不涉及環(huán)境風險物質不設置評價范圍2.環(huán)境保護目標根據現場勘察,本次擬修復的78處廢棄礦山評價范圍內沒有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等敏感區(qū)。環(huán)境保護目標情況見表3-6。表3-6環(huán)境保護目標一覽表保護要素保護對象數量及規(guī)模距離(km)方位保護級別大氣環(huán)境各修復圖斑500m范圍內無居住區(qū)分布GB3095-2012二級地下水區(qū)域地下水各修復圖斑200m范圍內無地下水井分布GB/T14848-2017Ⅲ類地表水風克干渠設計全長約340km,設計流量23m3/s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3002北側987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2西側111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1西側637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3西側156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1001西側約39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1002西側約489mGB3838-2002Ⅲ類阿依庫勒水庫總庫容為3800萬m3位于圖斑CT6502032016000030001東南側約640m;位于圖斑CT6502032016000032002東側約1.31km;位于圖斑CT6502032016000032001西側約1.58kmGB3838-2002Ⅲ類三坪水庫總庫容為3300萬m3一級保護區(qū)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3002北側約1.22k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2南側約525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1南側約740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3南側約754mGB3838-2002Ⅱ類二級保護區(qū)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3002北側約736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2南側約361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1南側約458m;位于圖斑ZJ6502032021022003南側約509m聲環(huán)境區(qū)域聲環(huán)境///GB3096-20082類區(qū)限值土壤項目區(qū)土壤環(huán)境///GB36600-2018篩選值第二類標準限值GB15618-2018中表1標準限值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野生動物、地質隱患、水土流失/項目區(qū)及周邊1km范圍內保護植被、禁止破壞野生動物的生境及捕殺野生動物,做好植被恢復工作,消除地質隱患及防止水土流失工作評價標準1.環(huán)境質量標準(1)環(huán)境空氣:《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2)聲環(huán)境:《聲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區(qū)標準。(3)水環(huán)境:《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Ⅲ類標準。2.污染物排放標準(1)《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2)《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3)《社會生活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的2類標準。其他本項目為廢棄礦山生態(tài)修復項目,礦山修復完成后僅進行植被養(yǎng)護,無三廢產生,2個示范工程運營期供游客參觀游玩,無廢氣產生,廢水經化糞池收集后拉運至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故本項目不設置總量控制標準。
四、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1.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本項目是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進行生態(tài)修復并將其中2個圖斑打造為荒漠燒烤露營基地及荒漠植物園,項目本身屬于生態(tài)治理工程,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消除廢棄礦山帶來的地質安全隱患、土地損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沙塵影響水源地水質、生物多樣性下降等生態(tài)問題。針對每個礦山,按照分區(qū)主體功能導向、礦山及周邊環(huán)境特征,診斷主要生態(tài)問題,按照“一礦一策”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的布置治理工程。通過部署地質安全隱患治理、地形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配套設施和管護等項生態(tài)修復治理措施,采取最小擾動的方案,達到礦山環(huán)境與周邊生態(tài)狀態(tài)適宜的目的,使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植被蓋度達到或略超過周邊參照生態(tài)系統(tǒng),并使其景觀質量與周邊參照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協(xié)調。(1)土地利用形式的改變因部分圖斑存在高陡邊坡,導致邊坡坡頂線后推,且部分圖斑周邊植被因采礦活動破壞嚴重,因此本次將破壞區(qū)域均納入修復范圍,故各廢棄礦山的生態(tài)修復范圍在圖斑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外擴,因此本次建設在劃定的治理區(qū)范圍內進行施工,不新增施工臨時占地。因礦山開采,使原本平緩的地形變得凹凸不平,坑底及周邊隨意成片堆棄廢料、生活垃圾滿目瘡痍,造成土地被壓占。被壓占的土地地形錯綜復雜、支離破碎,難以利用,導致土地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壞,本次對其進行土壤重構,按周邊土地利用功能及生態(tài)狀況因地制宜的進行修復治理工作。本次礦山修復共涉及遺留廢棄礦山78處,根據修復礦區(qū)周邊地類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性,30處修復為其他草地、34處修復為灌木林地、9處修復為工業(yè)用地、1處修復為灌木林地及水澆地、2處修復為建設用地、2處修復為喬木林地。新增水澆地0.61ha,新增喬木林地17.64ha,灌木林地505.17ha,新增草地面積123.02ha,平均增加植被覆蓋度15%,個別圖斑增加植被覆蓋度25-30%。項目治理區(qū)修復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變化詳見表4-1。表4-1本項目修復前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表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a)治理前治理后變化面積1耕地102水澆地0.170.78+0.613林地301喬木林地017.64+17.64305灌木林地74.76579.93+505.17307其他林地5.060-5.064草地401天然牧草地1.90-1.9404其他草地731.1854.14+123.045商業(yè)服務業(yè)用地05H1商業(yè)服務業(yè)設施用地018.69+18.696工礦用地601工業(yè)用地3.2216.52+13.3602采礦用地297.290-297.297住宅用地701城鎮(zhèn)住宅用地0.280-0.289/09特殊用地(墓地)0.222.32+2.110交通運輸用地1003公路用地10.460-10.46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09水工建筑用地2.750-2.751104坑塘水面0.350-0.3512其他土地1206裸土地356.160-356.161207裸巖石礫地6.30-6.3合計1490.021490.02/本次修復的礦山中有4處占壓國家公益林、1處占壓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CT6502032016000012001圖斑面積0.2ha,本次劃定治理區(qū)域面積為0.67ha,其中占壓國家公益林面積0.17ha;CT6502032016000012003圖斑面積0.99ha,本次劃定治理區(qū)域面積為1.78ha,其中占壓國家公益林面積0.37ha;CT6502032016000014001圖斑面積6.43ha,本次劃定治理區(qū)域面積為11.6ha,其中占壓國家公益林面積4.53ha;CT6502032016000013002圖斑面積0.07ha,本次劃定治理區(qū)域面積為0.41ha,其中占壓國家公益林面積0.18ha;CT6502032016000013001圖斑面積3.27ha,本次劃定治理區(qū)域面積為4.73ha,其中占壓國家公益林面積1.30ha,與永久占壓基本農田面積0.000193ha。項目修復施工時在劃定治理范圍內進行施工,不對現有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進行施工臨時占壓,本次修復完成后將占壓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部分恢復原有土地功能。(2)植被影響分析因礦山挖沙取土后表層土壤和腐殖層被剝離,導致植被難以自然恢復,且部分礦區(qū)內堆棄生活垃圾以及廢料,使采坑內成為不毛之地,采礦活動還導致礦區(qū)周邊植被遭到破壞。本項目根據廢棄遺留礦區(qū)確定的修復方向,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的原則,進行植被恢復及重建工作。本次礦山修復共涉及遺留廢棄礦山78處,30處修復為其他草地、34處修復為灌木林地、9處修復為工業(yè)用地、1處修復為灌木林地及水澆地、2處修復為建設用地、2處修復為喬木林地。修復為工業(yè)用地的礦山不進行植被重建,故本項目植被重建共種植叢林灌木30836161株、播撒草籽1228.09ha(其中其他草地767.96ha,灌木、喬木林地460.13ha),修復完成后增加植被覆蓋度15%。2個示范工程在修建中會對園區(qū)進行植被建設及園區(qū)綠化,其中荒漠燒烤營地種植胡楊林8737m2,其他植被種植5870m2,集中綠化區(qū)20016m2,周邊基礎綠化103259m2;荒漠植被園特色植物保育30945m2,藥用植物保育43193m2,瀕危植物保育64252m2,周邊植被恢復160042m2。(3)動物影響分析項目在治理修復施工過程中,由于機械設備的轟鳴驚擾,人群活動的增加,荒漠型鳥類和大型哺乳類動物種類將遠離施工現場,使區(qū)域內單位面積上的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但此類影響對爬行類和小型嚙齒類動物的干擾不大。一些伴人型鳥類如麻雀等,一般在離作業(yè)區(qū)30m以外遠處活動,待無噪聲干擾時較常見于人類生活區(qū)附近。因此,項目施工過程中,該區(qū)域內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將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原有的荒漠型鳥類和大型哺乳類將逐漸避開人類活動的干擾遷至其它區(qū)域,而常見的伴人型野生動物種類有所增加。但項目治理修復完成后,荒漠草地被恢復、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增加了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連通性,也會增加食物供給能力,使生物多樣性功能得以恢復,從而增加各類動物物種的活動。(4)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影響分析項目治理修復完成后,土壤得以重建、區(qū)域植被得以恢復,土地功能得以恢復,抗風蝕及攔截、入滲、蓄滯雨水的能力將大大增強,減輕水土流失影響,降低了沙塵侵蝕風險,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5)對周邊水源地影響分析本次擬修復的礦區(qū)周邊有三坪水庫、風克干渠、阿依庫勒水庫,現狀廢棄礦山水土流失影響將造成庫容減少、威脅引水工程安全,以及對水庫造成沙塵污染。項目修復完成后,上述影響將隨之消失,保證了克拉瑪依市飲水安全。綜上,項目的實施消除了地質安全隱患、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恢復了永久基本農田及國家公益林,增加了治理區(qū)植被覆蓋度、提升了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能力、降低沙塵侵蝕風險,尤其是位于水庫周邊的治理區(qū)域,修復完成后可有效降低沙塵影響水質的風險、打通了生態(tài)廊道、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改善了周邊生態(tài)景觀。2.大氣環(huán)境影響施工期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機械及施工車輛尾氣。(1)施工揚塵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固廢清理、破碎、清運回填,邊坡削方、回填,回填土篩分、覆土,種植溝開挖、示范園區(qū)建設以及施工車輛行駛等工序,施工揚塵污染物主要為TSP。揚塵污染程度與工程施工區(qū)風速、道路積塵量、車輛行駛速度等因素有直接關系,污染的防治可通過對各因素的控制降低污染影響。施工煙塵的排放特性為間歇性、流動性排放,每天的排放量較小,且在排放的同時就得以不斷稀釋。揚塵屬于較容易沉降的污染物,其影響在擴散的過程當中就已經開始消減,無法形成積累,且揚塵主要源于部分施工區(qū)域和工程運輸道路附近,影響范圍較有限。抑制揚塵的一個簡潔有效的措施是灑水,如果在施工期內對施工區(qū)域及車輛行駛的路面實施灑水抑塵,可使揚塵較少70%左右,并可將TSP污染距離縮小到20~50m范圍。根據工程設計,灑水降塵按照設計治理土方量進行配置,本次涉及的78處圖斑在施工過程中累計灑水降塵3278次,揚塵治理灑水量約為72336m3,詳見表4-2。表4-2本項目灑水降塵配置表圖斑編號采坑編號揚塵治理灑水備注次數(次)用水量(m3)ZJ6502032021023002CK1-2-3(1)801760/CK1-2-3(2)801760/ZJ6502032021022002CK1-2-440880/ZJ6502032021022001CK1-2-520440/ZJ6502032021022003CK1-2-6801760/CT6502032016000068001CK1-3-5122/CT6502032016000068003CK1-3-10801760與CK1-3-5同一治理區(qū)CT6502032016000068002CK1-3-11488CT6502032016000066001CK1-3-13488/ZJ6502032021021002CK1-3-1420440與CK1-3-15同一治理區(qū)ZJ6502032021021001CK1-3-1540880/CT6502032016000024001CK1-4-01122/CT6502032016000039001CK1-4-02122/CT6502032016000063002CK1-4-03122/CT6502032016000024002CK1-4-04122/CT6502032016000023001CK1-4-05122/CT6502032016000024003CK1-4-06244/CT6502032016000032001CK1-4-07122/CT6502032016000062002CK1-4-08122/CT6502032016000023002CK1-4-09244/CT6502032016000076003CK1-4-10488/CT6502032016000062001CK1-4-11488/CT6502032016000020001CK1-4-12244/CT6502032016000022001CK1-4-13122/CT6502032016000076002CK1-4-14488/CT6502032016000021001CK1-4-15244/CT6502032016000017001CK1-4-1620440/CT6502032016000038001CK1-4-17244/CT6502032016000019001CK1-4-186132/CT6502032016000030001CK1-4-196132/CT6502032016000029001CK1-4-2020440/ZJ6502032021001001CK1-4-21801760/CT6502032016000032002CK1-4-22488/CT6502032016000018001CK1-4-2320440/CT6502032016000017002CK1-4-2420440與1-4-16共用CT6502032016000080001CK1-4-2520440/CT6502032016000025001CK1-4-276132/CT6502032016000028001CK1-4-2820440/CT6502032016000076001CK1-4-29601320/CT6502032016000049001CK1-5-1488/CT6502032016000048002CK1-5-2488/CT6502032016000048001CK1-5-3244/CT6502032016000045001CK1-5-420440/CT6502032016000050002CK1-5-56132/CT6502032016000046001CK1-5-66132合并為1個治理區(qū)CT6502032016000046002CK1-5-7244CT6502032016000047001CK1-5-8488/CT6502032016000050001CK1-5-98176與CK1-5-5同一治理區(qū)ZJ6502032021003001CK1-5-103607920/CT6502032016000033002CK1-5-11601320/CT6502032016000044001CK1-5-121202640/CT6502032016000003006CK1-6-1122/CT6502032016000004003CK1-6-2244/CT6502032016000003001CK1-6-3122/CT6502032016000004002CK1-6-4244/CT6502032016000054001CK1-6-520440/CT6502032016000052001CK1-6-6244/CT6502032016000060001CK1-6-7244/CT6502032016000056001CK1-6-86132/CT6502032016000003004CK1-6-9244/CT6502032016000058001CK1-6-10601320/CT6502032016000060002CK1-6-111202640CK1-6-11、12合并為一個治理區(qū)CT6502032016000060003CK1-6-122004400ZJ6502032021017001CK1-6-1320440/CT6502032016000053001CK1-6-14801760/ZJ6502032021016001CK1-6-151202640/CT6502032016000002001CK1-6-16801760/ZJ6502032021005001CK1-6-1772015840/ZJ6502032021008001CK2-1-11202640/ZJ6502032021008002CK2-1-2801760/ZJ6502032021002001CK2-1-31202640/CT6502032016000016001CK2-2-110440/ZJ6502032021009001CK2-2-2601320/CT6502032016000012001CK3-1-18176/CT6502032016000012003CK3-1-2488/CT6502032016000014001CK3-1-3601320/CT6502032016000013002CK3-1-4122與CK3-1-5同一治理區(qū)CT6502032016000013001CK3-1-520440/合計327872336/針對施工現場臨時堆放的土方,采取防塵網覆蓋的措施,以防治揚塵飛揚。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揚塵影響得以控制,且隨著施工的結束揚塵影響隨之消失。(2)施工機械及施工車輛尾氣施工期各類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較多,燃燒燃料排放的煙氣會對大氣環(huán)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運輸車輛燃料燃燒產生的汽車尾氣會對環(huán)境空氣造成影響,各施工車輛均使用合格油品,其環(huán)境影響較小,并伴隨施工期結束影響隨之消失。3.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施工期不在施工現場設置施工營地,無集中生活污水產生。施工期用水主要為植被灌溉用水,全部被植被及土壤吸收,不涉及廢水排放。4.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噪聲源主要為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噪聲,主要有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自卸車、發(fā)電機、振動篩、拉水車等,源強約60-90dB(A)。由于施工階段一般為露天作業(yè),且在施工過程中,有大量的設備交互作業(yè),這些設備在場地內的位置、使用率有較大的變化,很難計算其確切的施工場界噪聲。主要噪聲源以半球形向外輻射傳播,進考慮聲源的距離衰減值,其衰減模式為:式中:LA(r)——距聲源r米處的聲級值,dB(A);LA(ro)——距聲源r0米處的聲級值,dB(A);r——距聲源的距離,m。疊加公式為:根據上式可計算出施工設備噪聲值隨距離衰減的情況詳見下表:表4-3噪聲隨距離的衰減關系表機械名稱噪聲預測值dB(A)1m10m20m30m40m50m100m150m200m300m挖掘機85655955535145413935裝載機90706460585650464440推土機87656157555347434137自卸車90706460585650464440發(fā)電機85655955535145413935振動篩75554945434135312925拉水車60403430282620161410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機械噪聲晝間在距聲源20m以外可達到《建筑施工場界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要求;夜間則需100m才能達標。本項目僅在晝間施工,夜間不施工,且項目區(qū)周邊50m范圍內無聲環(huán)境敏感目標,施工噪聲影響較小。5.固體廢物影響分析本項目施工時不在施工現場設置施工營地,無集中生活垃圾產生。針對部分存在生活垃圾的圖斑,采用裝載機鏟挖,自卸車拉運,集中清運至克拉瑪依區(qū)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理,根據工程設計,本項目生活垃圾清運量為4669m3。針對存在廢料的圖斑,先采用挖掘機對大體積廢料進行免爆破碎,,破碎塊徑≤15cm,然后利用機械就近攤平至采坑底部或有筑坡要求的采坑坡腳內側,回填過程粗細混合分層回填,先回填經破碎后的大粒徑廢料再用細砂廢料充填。根據工程設計,本項目廢料破碎量為80635m3、廢料清運回填量為772860m3。本項目不設置取棄土場,土石方量在單圖斑或鄰近圖斑平衡計算,富余土石方就近攤平。配套工程(圍欄、標志牌)按照施工設計進行定制,基本不產生施工廢料。6.土壤環(huán)境影響分析根據工程設計,對地貌重塑后的廢棄遺留礦山開展土壤重構工作。針對修復方向為工業(yè)用地、建設用地的圖斑,對廢料清運規(guī)整后的表面覆蓋一定厚度土料,改善地表平整度,便于后期工業(yè)利用;針對修復方向為其他草地、灌木林地、喬木林地的圖斑,結合周邊原始地表涂層結構的獨特性,通過對微地形營造開挖土料進行篩分,構建“基底層-關鍵層-壓沙層”的復合表土體系,達到為表土提供粗礫保護層,為植被種植坑提供細料土的目的。故項目建設完成后,將使廢棄礦山區(qū)域土壤得以恢復。7.環(huán)境風險分析項目施工過程中各類施工機械如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均采用柴油作為油品,但不在施工現場設置柴油罐,施工期加強對施工機械管理,防治施工設備因油品滴漏且在遇明火后還可能發(fā)生火災、爆炸等次生影響。運營期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分析礦山修復治理施工結束后,歷史遺留廢棄礦山處固體廢物被治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并進行植被恢復,修復完成后,僅對需要進行植被養(yǎng)護的圖斑進行植被灌溉養(yǎng)護,無廢氣、廢水、、噪聲、固廢等污染物產生。針對2個示范工程圖斑,運營期主要為游客觀賞游玩,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其環(huán)境影響主要為管理人員及游客產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人群活動噪聲,無廢氣排放,具體環(huán)境影響如下:1.水環(huán)境影響分析根據第二章建設內容中表2-17,荒漠燒烤營地最高日灌溉用水量為871.64m3,荒漠植物園最高日灌溉用水量為1018.38m3,灌溉用水均被植被吸收。根據表2-18,荒漠燒烤營地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84.26m3,荒漠植物園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111.76m3。燒烤營地園區(qū)設置了7個生態(tài)衛(wèi)生間,植物園園區(qū)設置了10個生態(tài)衛(wèi)生間,每個衛(wèi)生間設置有16m3玻璃鋼化糞池用于收集管理人員及游客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收集后,每日采用吸污車抽吸,拉運至克拉瑪依市南郊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產生量按用水量的80%核算,即燒烤營地最高日生活污水產生量為64.408m3,園區(qū)內設置7個16m3化糞池,總容積為112m3,滿足最高日生活污水儲存需求;植物園最高日生活污水產生量為89.408m3,園區(qū)內設置10個16m3化糞池,總容積為160m3,滿足最高日生活污水儲存需求。2個示范園區(qū)最高日游客生活污水產生量為153.816m3/d,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每年4-10月核算,則年最大生活污水產量量約為27686.88m3/a。南郊污水處理廠隸屬于市住建局排水管理處管理的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主要負責處理克拉瑪依區(qū)生活污水。廠區(qū)位于克拉瑪依市西南工業(yè)園區(qū)西南角,于2000年年初開展南郊污水處理廠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并于2000年7月10日取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環(huán)境保護局出具的相關批復,批復文號為:新環(huán)監(jiān)發(fā)[2000]133號。于2003年4月21日完成污水處理廠驗收工作。南郊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guī)模為10萬m3/d,處理工藝采用Orbal氧化溝工藝。根據南郊污水處理廠初設,該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9-1996)中的二級標準,目前南郊污水處理廠正進行二期升級改造工程,將于2019年10月之前完成,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后,南郊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將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據了解,南郊污水處理廠現狀處理情況為:夏季日均處理量為9萬m3/d,冬季日均處理量為4.5-5萬m3/d。本項目2個示范園區(qū)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根據預測最高日產生生活污水量為153.816m3,無論夏季或冬季南郊污水處理廠均有余量可接納本項目2個示范園區(qū)產生的生活污水。2.固體廢物環(huán)境影響分析2個示范園區(qū)運營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游客產生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廢飲料瓶、果皮紙屑、廢舊紙張、廢包裝物、廢織物、廢玻璃陶瓷碎片等廢物。園區(qū)內各處設置有生活垃圾收集桶,由保潔人員集中收集,由環(huán)衛(wèi)部門統(tǒng)一處置。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城鎮(zhèn)生活源產排污系數普查手冊》中的排放系數,建設項目垃圾排放情況見下表:表4-4項目固體廢物排放量統(tǒng)計表污染源排放系數人數排放量燒烤營地管理人員及游客0.3kg/人·d3040人912kg/d荒漠植物園管理人員及游客0.3kg/人·d4040人1212kg/d合計7080人2124kg/d根據表4-4,2個示范園區(qū)最高日游客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124kg/d,游客主要集中在夏季,每年4-10月核算,則年最大生活垃圾產量約為382.32t/a。3.噪聲環(huán)境影響分析2個示范園區(qū)投入運營后,噪聲主要是游客的人流噪聲,其噪聲值為45-55dB(A),可以達到《社會生活環(huán)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的2類標準。4.環(huán)境風險2個示范園區(qū)投入運營后,可能發(fā)生的環(huán)境風險主要為因管理人員或游客處理不當引起的火災事故風險,園區(qū)內均配備有消防系統(tǒng),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為15L/s,由園區(qū)內室外給水管網直接供給,火災延續(xù)時間2h;在室外給水管道上設置地下式消火栓(燒烤營地配備12個,荒漠植物園配備32個),保護半徑小于150米,間距小于120米。消火栓距路邊小于2米,距建筑物大于5米。選址選線環(huán)境合理性分析本項目是對歷史遺留廢棄礦山進行生態(tài)修復,其修復區(qū)域根據礦山圖斑面積及礦山周邊受生態(tài)影響區(qū)域而定,不涉及選址選線。1.典型示范圖斑的選擇為確保示范點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生態(tài)修復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實地踏勘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克拉瑪依市區(qū)位優(yōu)勢和生態(tài)本底情況以及結合規(guī)劃情況,將毗鄰中心城區(qū)附近、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能夠覆蓋、圖斑規(guī)模適中的2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分別建設成荒漠植被園和荒漠越野燒烤露營地典型示范點。(1)荒漠植被園考慮到該示范點的主要目標是展示荒漠植被的生態(tài)修復成果,重點考察了那些具有一定土壤基礎、適宜荒漠植物生長且能夠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的區(qū)域。經過實地勘察,最終選擇土質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ZJ6502032021008001圖斑作為荒漠植被園的選址地點。將該礦山圖斑打造為集礦山生態(tài)修復、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植物展示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2)荒漠越野燒烤露營地通過分析廢棄礦山不同區(qū)域的地形特點、交通便利性以及周邊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哪揭盁韭稜I地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供車輛馳騁,同時也要保證游客的安全和舒適。最終選擇在礫質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內的ZJ6502032021003001圖斑內建設荒漠越野燒烤露營地。該圖斑是一個地形開闊、地勢起伏適中且周邊自然景觀豐富的絕佳地點。五、主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施工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1.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措施項目本身為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tài)恢復工程,通過部署地質安全隱患治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配套設施和管護等6項礦山修復治理措施恢復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將其中2個圖斑打造為示范基地。除此之外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還將采取以下生態(tài)保護措施:(1)合理規(guī)劃布局,利用各治理區(qū)之間的柏油道路或砂石道路,不設置臨時道路。(2)嚴格控制施工作業(yè)帶,在劃定的修復范圍內進行施工,不新增臨時施工占地。尤其是在占壓國家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處的圖斑施工時,不對圖斑周邊現有公益林及永久基本農田造成破壞。(3)對于開挖土方、回填土方較大的地段,施工應避開降雨,并在降雨來臨之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4)加強對施工機械的檢修,防止油品泄漏對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影響。(5)及時進行植被恢復,并選擇適宜的恢復物種,保證綠化栽植的成活率,提高植被恢復效率。2.污染防治措施2.1廢氣污染防治措施(1)定期檢修機械設備,使其穩(wěn)定運轉,最大限度減輕機械燃油及車輛尾氣所產生的污染。環(huán)評要求建設單位按照要求選用符合《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GB20891-2014)、《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HJ1014-2020)要求的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等。對施工過程中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廢氣排放必須執(zhí)行并滿足《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三、四階段)》(GB20891-2014)修改單中的有關規(guī)定及排放限值要求。(2)合理規(guī)劃布局,選擇最短的運輸路線,利用已有的柏油路及砂石路,并加強道路灑水抑塵,運輸車輛低速行駛。(3)固廢破碎、清運回填、邊坡削方、回填筑坡等土石方施工過程中進行灑水抑塵。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累計灑水降塵3278次,揚塵治理灑水量約為72336m3。(4)施工現場臨時堆放的土方采取防塵網覆蓋措施,以防塵土飛揚。(5)出現五級以上大風時禁止土方工程施工。(6)對涉及揚塵問題的作業(yè)班組進行專項防止揚塵交底,將揚塵防止工作具體落實到操作層,并建立獎罰措施。(7)各分部工程完工后的三日內,做到“工完、料清、場地凈”。采取上述措施后,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大氣環(huán)境影響不大。2.2水污染防治措施項目施工過程中無廢水產生,無相關水污染防治措施。2.3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合理制定施工計劃,合理安排施工進程、時段及時序,采用集中力量逐個圖斑施工的方式,盡可能縮短施工周期,不在夜間施工。(2)優(yōu)先選用低噪聲設備,定期對各類施工機械設備進行維護。(3)對高噪聲施工機械設備做好基礎減震,減少噪聲傳播。(4)做好機械設備組織,盡量避免高噪聲設備同時操作,對現場施工人員發(fā)放噪聲個人防護用品。(5)加強施工場地管理,合理疏導進入施工區(qū)的車輛,禁止運輸車輛隨意高聲鳴笛。2.4固體廢物防治措施(1)礦坑內的生活垃圾采用3m3裝載機鏟挖,12t自卸車拉運的方式,集中清運至克拉瑪依區(qū)生活垃圾填埋場,運輸中需要求車輛加蓋篷布,防止沿途拋灑。(2)礦坑內的廢料經免爆破碎后集中回填至采坑底部或有筑坡要求的采坑坡腳內側,先回填破碎后的大粒徑廢料,再覆蓋細砂廢料充填孔隙。回填過程粗細混合分層回填,并利用機械重車壓實處理。(3)土石方量在單圖斑或鄰近圖斑平衡計算,富余土石方就近攤平,無棄方。(4)不得擅自傾倒、拋灑或者堆放各類固體廢物,對于礦坑內的各類固體廢物嚴格按照施工設計進行清理。采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化工產品的市場分析與銷售策略考核試卷
- 環(huán)保課件下載
- 聯(lián)誼策劃活動方案
- 環(huán)保工程師課件下載
- 2019-2025年監(jiān)理工程師之合同管理能力提升試卷A卷附答案
- 《高效人力管理策略及其課件制作要點》
- 《三年級下冊彩虹橋課件語》
- 猴痘普及知識培訓課件
- 培訓會議主持流程主持詞
- 2025年盲盒研究分析報告
- 工程總承包的試題及答案
- 《電磁感應原理解析》課件
- 成都輸液劑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參考范文
- 2025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建筑結構、建筑物理與設備》真題卷(附答案)
- 鋰電池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五》精美課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建設方案范文
- 藥物制劑輔助材料試題及答案
- 婚前心理知識講座課件
- 部隊物資儲備管理制度
- 脊柱損傷搬運操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