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康德二診)2025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 歷史試卷(含答案詳解)_第1頁
(重慶康德二診)2025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 歷史試卷(含答案詳解)_第2頁
(重慶康德二診)2025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 歷史試卷(含答案詳解)_第3頁
(重慶康德二診)2025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 歷史試卷(含答案詳解)_第4頁
(重慶康德二診)2025年重慶市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 歷史試卷(含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重慶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歷史測試卷共4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戰國中后期,在建構新型國家體制的過程中,關東六國與秦國存在較大的差異。“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秦國則重用公孫鞅、張儀、范雎、李斯等“客卿”。這一差異在本質上反映出A.國家實力的強弱B.社會轉型的程度C.攻守形勢的差異D.儒法思想的競爭2.陳壽作《三國志》,以曹魏為正統,后世評論“(陳)壽則身為晉武之臣,而晉武承魏之統”;東晉史家習鑿齒撰《漢晉春秋》,以蜀漢為正統,曹魏則為篡逆,后世認為習氏是“為偏安者爭正統”。這揭示出A.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B.懲惡揚善的修史傳統C.崇尚清談的社會風氣D.史家撰述服務政治需要3.隋朝始設義倉,倉糧主要來自百姓捐助;唐代延續,“歲不登,則以賑民;或貸為種,至秋而償”。至玄宗天寶年間,命將義倉糧和正租一樣輸入京城;唐憲宗時重建義倉,“天下州府,每年所稅地子數內,宜十分取二分,均充常平倉及義倉”。義倉的發展變化表明A.義倉的民間救荒功能弱化B.糧食倉儲體系得到完善C.義倉保障了糧食價格穩定D.民間救助成為救濟主流4.以下是部分宋代家訓摘錄“隨貲(資)產之多寡,制用度之豐儉。合用萬錢者用萬錢,不謂之侈,合用百錢者用百錢,不謂之吝。”陸九韶《居家制用篇》“士為四民之首,(治生)尤當砥礪表率,……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葉夢得《治生家訓要略》“如不能為儒,則巫、醫、僧、道、農圃、商賈……凡可以養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為也。”袁采《袁氏世范》作為歷史文獻,可以佐證宋代A.政局動蕩影響家庭教育B.宗族倫理秩序不受重視C.商品經濟沖擊社會觀念D.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5.明代思想家呂坤(1536—1618)認為,“世間萬物各有所欲,其欲亦是天理人情。”他還進一步提出,“廟堂之上言理,則天子不得以勢相奪”,“理者,圣人之權也。帝王無圣人之理,則其權有時而屈”。呂坤的主張A.服務于君主專制的現實需要B.繼承了程朱理學的理欲觀C.初步提出了天賦人權的觀念D.具有鮮明的思想啟蒙色彩6.據學者考證,武陵山民族地區在清朝中期數十年間人口增長極快。湘西永順縣雍正十二年(1734)客民數量5226人,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達46123人,增長7.8倍;1736年新設立的酉陽直隸州(統管酉陽、秀山、黔江、彭水一州三縣)同一時期也有客民激增的情況。導致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攤丁入畝的實施B.改土歸流的推行C.高產作物的種植D.山地資源的開發7.在19世紀的西方,“勞動者”指的是產業工人。1920年在上海發起的中華勞動公會的宣言中則指出:“我們中國人對于‘勞動’二字的觀念很不明了,……這‘勞動’二字是包含勞力、勞心兩類的人,如像醫生、教員、新聞記者以及公司工廠充當雇員的人皆是勞動家,和作苦工的人是一樣的。”這反映出民初知識界A.探索改造社會的新路徑B.反思西方文明的弊端C.普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D.要求建立革命統一戰線8.華北地區夏秋季節,高粱、玉米等高稈作物生長茂盛,好似青紗織成的帳幕。1938年秋,晉察冀邊區政府通知要求,“(莊稼)收割的時候,只許摘下子實,不許割拔莖葉”。1940年的秋收斗爭中,邊區政府對農作物輪作的地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第1頁共7頁區提出“如果要耕地種麥者,中部可連桿收割,而僅留周圍幾行”。這一政策調整A.意在指導根據地軍民生產B.成為游擊戰爭的基本保障C.兼顧了抗戰與民生的實際D.滿足了根據地的糧食需求9.表:1976——1986年中國原油生產和進出口情況統計年份原油產量石油進口量石油出口量凈進口(+)或(百萬噸)(百萬噸)(百萬噸)凈出口量(-)197687.1560.2019.300-9.0971978104.0490.00111.333-11.3321980105.9420.82718.062-17.2351982102.2051.57220.897-19.3251984114.6011.12528.687-27.5621985124.8870.90036.304-35.4041986130.6703.50134.620-31.119資料來源:溫厚文《百年石油》等由此可知,該時期我國A.石油創匯助推經濟發展B.石油產銷走向市場化C.能源結構發生重大變化D.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10.安息王朝崇尚希臘文化,其錢幣多用希臘模式,正面是國王像,背面是神像。但也有特例,如公元前2年至公元4年鑄造的弗拉特斯五世與穆薩女皇銀幣(下圖)。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歸國的漢使報告其見聞:“安息國……亦以銀為錢,文獨為王面,幕為夫人面。王死輒更錢。”對照安息錢幣信息與漢朝史書記載,可知A.古希臘文化遠播西亞地區B.《漢書》對安息歷史記載有誤C.漢使訪問安息的大致時間D.安息錢幣受到東西方文化影響11.到1500年,全歐洲已有80所大學。有學者指出:15世紀末,歐洲大學與13世紀的大學已有較大差異,從經常因暴力沖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獨特生活的獨立行會、研究和教學的發源地,退居為“服務于國家的職業培訓中心”。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A.專制王權國家的建立B.城市自治運動的興起C.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D.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12.研究表明,工業革命時期的歐洲棉紡織業中,工人與紗錠的平均比例是:法國,每人14個紗錠,俄羅斯28個,普魯士37個,英國則達到74個。英格蘭銀行在1761年尚有近47個假日,1830年減少到18個,1834年則只剩下4個。這說明,工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A.提高了生產效率B.改善了經營方式C.增加了勞動強度D.促進了產業轉型13.1884年,國際子午線會議經過激烈討論,最終確定了以穿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所在的零經度為基準的全球標準時間系統。1891年,法國堅持確定以巴黎時間為全國標準時間,巴黎位于東經2°左右,其太陽時比格林尼治早9分11秒。1911年3月,法國宣布將全國法定標準時向后撥9分11秒,仍稱為巴黎標準時間。這一情況表明A.全球標準時間的多樣性B.英國霸權地位開始動搖C.法國竭力維護大國地位D.英法兩國矛盾得到緩和14.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圍繞日本侵略戰爭,審理了“共同謀議”(即“總體戰爭計劃”)與“實行”兩類反和平罪。在法庭的認定中,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反和平罪走向“實行”的開端,而在此之前的“共同謀議”之罪,依據明確的國際法之規定,1928年被認定為追溯其侵華罪行的起始時間。對日本法西斯反和平罪行起始時間的確定A.徹底清算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B.以《國聯盟約》為主要依據C.體現出國際法實施中的局限性D.以《非戰公約》為明確依據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第2頁共7頁15.在如何影響公眾意見和大眾輿論方面,美國政府積累了豐富的心理戰經驗。20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商業部成立專門辦公室負責策劃、組織國際展銷會。據統計,僅1955年就有170個該類展覽會在蘇聯集團國家舉辦,向大眾展現了美國豐富的消費品。美國采用消費品展覽會這一特殊方式,意在A.擴大美蘇雙邊民間交流B.展示西方陣營的發展優勢C.為美國消費品開辟市場D.以緩和策略麻痹華約國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1分)材料一從唐朝到五代,不斷有世家大族創辦族塾學校的情況,入宋以后,仍有許多學校在社會上享有盛譽。宋代大多數宗族創辦族塾義學是通過族眾集資的方式,或者以現有族產創辦,但最多的則是族中的官僚、富戶捐資創辦。學校創辦后由創辦人直接管理或是另設專人管理。在學校內部,設置有獎勤罰懶的制度,而且還有詳細的學規。族塾義學主要承擔啟蒙教育,強調圍繞“孝”來展開教育,有專門的教材如《蒙求》《太公家教》《小學》之類。宋代族塾義學興盛,對宋代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摘編自王善軍《宋代族塾義學的興盛及其社會作用》材料二清末,國內外要求改革教育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江西巡撫端方強調“各國所謂義務教育,全國之民,無人不出其中,政府以強迫之法干涉之,其所注意在國民之資格,與其謀生之技能”。1904年《奏定學堂章程》的頒布,標志著近代義務教育的發軔。1909年清廷頒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把普及初等小學教育看做是辦理地方自治事務的重要內容。例如在自治經費內,劃定初等小學堂經費所占的比例。1911年正式實施預算制,督促和扶持私立小學堂的改進,不斷擴充義務教育的規模。民國初年,又相繼頒布了《學校系統令》(1912年)、《特定教育綱要》(1915)等,明確提出實施4年制或6年制義務教育。——摘編自薛玉琴《清末地方自治與近代義務教育的興起》等材料三改革開放以來,義務教育發展成果顯著。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義務教育有了堅實法律保障。1997-2018年,義務教育財政性經費占義務教育總經費的比例從75.71%躍升至94.29%。黨和政府相繼采取出臺《教師資格條例》、實施國培省培計劃、免費師范生政策、特崗教師計劃等措施,2012年小學、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99.85%、99.09%。截至2018年底,全國92.7%的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中西部地區占比90.5%。黨的十九大后,義務教育踏上從“以量謀大”向“以質圖強”的轉變之路。——摘編自司曉宏《新中國70年義務教育發展軌跡、成就及愿景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族塾義學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末民初義務教育興起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義務教育的重要舉措。(6分)(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發展義務教育的認識。(3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材料一唐宋時期,中國海商遠及東南亞沿海地區,商民往來頻繁。明清時期,前往東南亞的人口依然有增無減。鴉片戰爭之前,下南洋的華人以經商謀生者居多,當時東南亞華人已有150萬之多。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國內戰亂、災荒頻繁,瀕海居民遂紛紛出海渡洋謀生。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允許英美等國在華招募青壯年勞工出國。應募者要訂立契約,以出國后的工資為抵押換取出洋旅費,時人稱為“契約華工”,又叫“賣豬仔”。從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西方國家在我國東南沿海招募“契約華工”超過200萬人,在東南亞的橡膠園、古巴的甘蔗園、澳洲的金礦、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鐵路都有大量的契約華工勞動。——摘編自劉平《晚清海外移民的辛酸歷程》材料二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建造橫穿北美大陸鐵路的決議,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大量招募華工參與鐵路建設。自此后的10年中,每年華人赴美皆在萬人以上。華工在美備受歧視和壓榨,其工資最多不過白種工人的1/3。187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1876年加州大旱,大量工人失業,農戶破產。美國政客將社會生活水平下降、工人失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第3頁共7頁

業等歸咎于華工。他們進行蠱惑宣傳,排華成為社會輿論的主題,排華論者認為中國人道德敗壞、又賭又吸鴉片,不采用美國的生活方式,對美國毫無益處。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規定禁止華工入美10年,禁止華人通過歸化成為美國公民。在排華法的慫恿下,西海岸地區發生一系列針對華人的暴力迫害事件。清政府對《排華法》雖多次提出抗議,但是美國政府根本不予理睬,反而脅迫清政府于1894年簽訂限禁華工條約,承擔“自禁華工出境來美國”的責任。——摘編整理自陶文釗著《中美關系史》材料三1905年美國派遣新任駐華公使柔克義就華工問題與清廷直接談判,向清政府施壓。旅美華人致電上海的社會團體,希望借助民眾的力量,以抵制美貨迫使美方改變政策。1905年5月,上海商務總會舉行大會,通過決議并通電重慶、南京、香港等21個商埠的商會。電云:“美例虐待華旅,由工及商,……眾商相戒不用美貨,暗相抵制,美念通商利益,必能就我范圍,務乞堅持,大局幸甚”。上海商務總會在發動抵制宣傳的同時,也不斷要求運動參與者要文明抵制,不要采取過激行為,要在合法范圍內進行。抵制運動得到全國各地商會響應,此外還有文明拒約社、和平社、義憤社等40多個團體參加。在抵制運動期間,上海、廣州等地的主流報紙如《申報》《時報》《中外日報》等發表了大量與抵制運動相關的文章和評論。時人評價“(抵制美貨)頓使雄獅睡醒,振攝精神。此次抵制禁約,是我四百兆同胞干預外交之第一起點。”——摘編自王嘉瑋《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的新形式及其成因》(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鴉片戰爭前后中國海外移民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19世紀末美國社會出現“排華”風潮的原因。(8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的特點及其影響。(10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1969年,美國政治活動家卡爾·奧格爾斯比認為“北方對全球南方的統治”延續了幾個世紀,產生了一種“無法容忍的社會秩序”。這是“全球南方”概念的首次使用。20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社會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高漲,“全球南方”開始作為“第三世界”的同義詞受到重視。1980年,國際發展問題獨立委員會發布《勃蘭特報告》,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較高的國家(絕大多數集中在北半球)和較貧窮的國家進行了區分,并繪制了將世界劃分為南北兩方的“勃蘭特線”。這份報告讓“全球南方”一詞真正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90年,聯合國發布《南方的挑戰:南方委員會的報告》,“南方”概念由此開始流行。隨著全球化開始成為國際主流敘事,“南方”一詞添加上了“全球”這一前綴,“全球南方”被賦予新的意涵。2024年3月,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指出,“全球南方”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獨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底色,團結自強是“全球南方”的傳統。“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已經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是百年變局的希望所在。——摘編自崔守軍《“全球南方”崛起的動因與影響》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關于“全球南方”提煉出一個明確的看法,并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達清晰。)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第4頁共7頁2025年重慶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高三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參考答案1~5BDACD6~10BACAC11~15ACCDB1.B。六國多用宗法貴族,秦國大量任用外來的“客卿”,這在本質上體現的是秦國逐步確立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六國沿用貴族血緣政治。C項非本質,A、D項不能據材料得出。2.D。對于陳壽、習鑿齒關于三國孰是正統的不同認識,后世認為他們實際上是各為其所在王朝“爭正統”。A項不符合史實,B、C項理解錯誤。3.A。早期的義倉主要是由民間捐建,在基層社會中起到民間救濟的作用;唐朝中后期,義倉逐漸官方化,其民間救助功能削弱。B、C項的解讀不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史實。4.C。宋代家訓重視“治生”“制用”,并提出“奢儉適度”“士當治生”“擇業以養生為重”等認識。A項不符合題意,B項不符合史實,D項不能據材料得出。5.D。呂坤肯定萬物之欲,認為欲與理并不相悖,更進一步提出天子不能“以勢奪理”,帝王甚而要“屈權而從圣人之理”。A、B項理解錯誤,C項不能據材料得出。6.B。材料表明武陵山地區在雍正、乾隆年間在不長的時間內客民劇增。客民,土著的對稱,指外來人戶。這應是改土歸流打破少數民族地區長期封閉的結果。廢除人頭稅不可能在短期內造成客民激增,A項史實理解錯誤;C、D項不是主要原因。7.A。知識界對“勞動”“勞動者”的關注,一定程度上受到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和國內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體現了民國初年知識界對社會改造、救亡圖強道路新的探索。B、C、D項解讀錯誤。8.C。華北地區的青紗帳有利于抗日武裝隱蔽作戰,故邊區政府要求收獲果實后保留秸稈和枝葉,后來出于生產(輪作)的考慮,允許只保留田地周圍的秸稈。A、D項理解錯誤,B項對游擊戰爭的表述錯誤。9.A。在保障石油自給的前提下,擴大石油出口有利于賺取外匯,這對經濟發展(如購買機器設備)具有重要意義。B、C項理解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10.C。漢使的報告正是記下了安息銀幣的特例,這可以佐證漢使到達安息很可能就是在弗拉特斯五世統治時期。A項不符合題意,B、D項分析錯誤。11.A。到15世紀末,大學的獨立自治性削弱,“服務于國家”,這與同一時代歐洲專制王權加強相適應。城市自治運動興起于11世紀;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是到18、19世紀;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是在16世紀。B項與史實不符,C、D項不能據材料得出。第二次聯合診斷檢測(歷史)第5頁共7頁12.C。英國工人人均管理的紗錠數量最多,英格蘭銀行的假日大幅度減少,這意味著生產節奏加快、勞動強度增加。A項只是部分信息解讀,B、D項對材料的理解錯誤。13.C。法國從拒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堅持使用巴黎時間到最終采用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但依然以巴黎標準時間為名。A項理解錯誤,B、D項不能據材料得出。14.D。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法西斯的反和平罪,即策劃侵略的“共同謀議”之罪,依據明確的國際法之規定,1928年被確定為其罪行的起始點。A、B項不符合史實,C項理解錯誤。15.B。美國在蘇聯、東歐國家舉辦消費品展覽會,宣揚其生產優勢和生活便利,也是向社會主義國家展示西方所謂的“制度優勢”。這實際上是“和平演變”戰略的具體形式。A、C、D項理解錯誤。16.(21分)(1)特點:創辦主體多樣,以宗族和官僚、富戶為主;管理比較完善,有完整制度;主要承擔啟蒙教育,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1點2分,共6分)(2)原因:內憂外患背景下,清末新政推行改革教育;西方義務教育理念的傳入;地方官員和有識之士的推動。(1點2分,共6分)(3)舉措:通過立法對義務教育發展予以法律保障;增加國家財政開支保證義務教育的經費來源;國家通過考核培訓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養水平。(1點2分,共6分)(4)認識:義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