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_第1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_第2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_第3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_第4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第二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第二框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01一、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02二、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03三、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第一目

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時間邏輯順序: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溫故知新時間軸4注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間節點新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逐漸富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溫故知新時間軸5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到三改完成3年恢復期1949-1952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1840191919491956年底1978.12鴉片戰爭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012十八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953開始一化三改P7、必修一P241.新中國成立的意義6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政治意義:復習必修一第二課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辭舊)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迎新)沖破帝國主義的東方展現,改變了世界政治對比,鼓舞和推動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解放的斗爭(對外)課后補看P9專家點評,必修一P242.社會主義革命7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必要準備必然趨勢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1840—1949年使革命進一步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1949—1956年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私有改為→公有占主體)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革命綱領不徹底,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群眾發動不充分,失敗。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徹底的革命綱領,解決土地問題(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廣泛發動群眾。VS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P102.社會主義革命8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第一階段:(1949-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在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集中力量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第二階段:(1953-1956)三大改造時期,開始社會主義工業化(一五計劃:1953-1957)(1)過渡時期、社會主義革命的時間: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P102.社會主義革命9(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注意:1956年時不能說“社會主義工業化”已經完成。必修一P27探究與分享:“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課后回顧必修一P26-27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改造手工業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一化三改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P10+必修一P26相關鏈接2.社會主義革命10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肯定了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必修一P26相關鏈接)第一章總綱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利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憲法第一章總綱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82年憲法(2018年修改)(3)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第一部憲法P10、92.社會主義革命11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4)結束標志與意義:標志: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意義: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注意:1949年新中國是民主主義國家,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但是并沒有直接建立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標志社會主義革命完成,才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70年1950-19691959-1963P113.社會主義建設123.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1956-1978):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歸納小結13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P11取得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改革開放奠定堅實基礎成就:民主革命遺留任務、三改(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憲法;一化一、“站起來”階段(1949-1956)的總結:(黨的貢獻:成就+意義)P9為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意義:成立新中國課堂練習14在新中國誕生的前夜,毛澤東就向世人宣告:“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一樣,以自己的輝煌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認識正確的有()①使中國人民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和制度的主人②為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經濟和政治上的條件③推動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④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詳解】①:1956年,三大改造結束之后中國才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中國人民才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和制度的主人,①錯誤。②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經濟和政治上的條件,推動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②③正確。④: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④錯誤。【答案】C第二目

實行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開端目的意義/黨的貢獻P124.改革開放16(1)改革開放的開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堂練習4.改革開放17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里,我國從一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200多美元的農業國變成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的工業大國。我國從一個主要由農民、稻田和老舊小型工廠構成的國家,變成了摩天大樓林立、跨國公司和頂尖科技企業云集的國家。由此可以看出,改革開放()①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②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③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詳解】①②:材料中我國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這表明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增加了人們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①②符合題意。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并不是改革開放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③錯誤。④: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④錯誤。【答案】AP124.改革開放18(2)改革開放的目的:(1)生產力:實行改革開放,就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生產關系: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黨的建設: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P124.改革開放19(3)改革開放的意義:(黨的貢獻)黨帶領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史貢獻活力創造力人民生活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課后回顧思考,用已學知識幫助理解記憶新知識。嘗試挑戰自己、融會貫通P124.改革開放20(3)改革開放的意義:(黨的貢獻)黨帶領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聯系必修二:(為什么說提供了體制保證、增強社會活力、激發創造性?)第一課:生產資料所有制P7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利于發揮各種所有制的長處,調動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第二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P25→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保障公平競爭,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相結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第四課:分配制度P45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利于公平公正的同時,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體現效率,促進公平)歸納小結211.目的:生產力;生產關系;黨的建設2.意義/黨的歷史貢獻:3力、人民生活、綜合國力、國際地位;為偉大復興提供新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改革開放二、改革開放,富起來強起來階段總結:第三目

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新時代的內涵新時代的意義黨的貢獻總結論P135.新時代三、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聯系必修一P43-44)1.新時代的地位: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012年十八大以來)2.進入新時代的主要標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P13探究與分享+必修一第四課P44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24黨的八大: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56年十一屆六中全會: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1981年黨的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2年新時代1953年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三大改造課后補看(1)一個國家的社會主要矛盾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國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2)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的主要矛盾P13相關鏈接5.新時代253.新時代的內涵:歷史脈絡(一脈相承)(1)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奮斗目標(2)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3)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4)是全體中華兒女戮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國際地位(5)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P135.新時代264.新時代的意義①歷史意義: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新中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線索)②政治意義: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線索)

③世界意義: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人類社會發展史線索)

P14最后一段5.新時代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