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八)——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閱卷人一、選擇題得分1.(2024八上·福田月考)1843-1858年間,中國進口棉花及棉紡織品稅率不斷下降。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簽訂《南京條約》B.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C.中日簽訂《馬關條約》D.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導致1843-1858年間,中國進口棉花及棉紡織品稅率不斷下降的原因是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中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此舉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導致中國關稅稅率不斷下降,A項正確;

《天朝田畝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的綱領性文件,沒有涉及稅率問題,排除B項;

《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均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的簽訂以及影響等知識。2.(2023八上·宣漢期中)“國中無人”、“朝中無將”、軍事危機、政治危機、信仰危機,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而衰的標志是()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變 D.天京陷落【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日漸尖銳化,導致天京事變發生。天京事變是領導集團的一場血腥內訌,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所以C項符合題意;

A項是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排除;

B項是在太平天國達到鼎盛時期之前,排除;

D項是標志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天京事變的認識。3.(2022八上·福田期中)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出現了很多民間地理學者,涌現出大批邊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東北邊防輯要》、《西伯利東偏紀要》、《東三省輿地圖說》,姚文棟的《云南勘界籌邊記》,薛福成的《滇緬劃界圖說》等等。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官方關注邊疆危機 B.地理學研究興起C.民族意識日益增強 D.學習西方成為潮流【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鴉片戰爭后,很多民間輿地學者編著大量邊疆史地著作,這體現出鴉片戰爭后民間輿地學者對領土主權的關注,說明民族意識日益增強,故C符合題意;

材料反映的是民間學者關注邊疆危機,不是官方關注邊疆危機,故A不符合題意;

材料不能說明地理學研究興起,故B不符合題意;

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學習西方成為潮流,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次鴉片戰爭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中國民族意識增強。4.(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單元質量監測(B))有學者認為,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義勢力對農民群眾的剝削與壓迫,加劇了中國的社會危機。1851年,一場規模空前、震撼中外的農民起義爆發。該學者意在說明()A.中英鴉片戰爭的進程 B.火燒圓明園的影響C.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 D.義和團運動的結果【答案】C【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人民的侵略和奴役,封建主義勢力對農民群眾的剝削與壓迫,加劇了中國的社會危機。1851年,一場規模空前、震撼中外的農民起義爆發”和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農民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大風暴即將來臨。該學者意在說明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C項符合題意;

A:題干未體現中英鴉片戰爭的進程,A項不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給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題干未體現火燒圓明園的影響,B項不符合題意;

D: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題干未體現義和團運動的結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知識。5.(2022八上·福田期中)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資政新篇》卻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這一變化()A.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C.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 D.體現了時代發展潮流【答案】D【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到1859年頒布的《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發展資本主義,體現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故D符合題意;

《資政新篇》沒有付諸實施,也沒有打擊清王朝的統治,故A不符合題意;

《資政新篇》沒有付諸實施,也就沒有挽救太平天國的危機,太平天國最后還是失敗了,故B不符合題意;

《天朝田畝制度》滿足農民階級的需要,《資政新篇》與“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天朝田畝制度》發展了中國古代戰爭的平均思想,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這種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違背了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實現的。《資政新篇》是中國第一個系統的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它雖然得到天王的贊賞,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種其他條件而未實行。6.(2024八上·豐城開學考)《盛世危言》中寫到:洋布、洋紗、洋花邊、洋襪、洋巾入中國,而女紅失業,煤油、洋燭、洋電燈入中國,而東南數省之柏樹皆棄為不材,洋鐵、洋釘、洋針入中國,而冶業者多無事投閑……華民生計,皆為所奪也。這說明洋人的入侵()A.導致中國領土主權迎到破壞B.使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開始破產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自由勞動力【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7.(2023八上·福田期中)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借口中國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開商埠,開放長江和內地貿易……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兩國叫嚷‘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強迫……’”最終在英法“武力強迫”下清政府()A.被迫開放漢口等通商口岸 B.割讓香港島給英國C.允許列強在中國開設工廠 D.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借口中國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開商埠,開放長江和內地貿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秋,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悍然出動軍艦襲擊廣州城,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國共同出兵,英發動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A項正確;

鴉片戰爭失敗后,《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與題干信息“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借口中國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開商埠,開放長江和內地貿易……”不符,排除B項;

允許列強在中國開設工廠,與中日甲午戰爭失敗而簽訂的《馬關條約》相關,與題干信息“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借口中國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開商埠,開放長江和內地貿易……”沒有聯系,排除C項;

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后簽訂的《辛丑條約》相關,與題干信息“鴉片戰爭后,英國、法國借口中國通商口岸太少,要求增開商埠,開放長江和內地貿易……”沒有聯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于鴉片戰爭和《鴉片戰爭》的理解,側重考查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和選項比較能力。8.(2023八上·清遠期末)《圓明園劫難記憶譯叢》中所收作品均是當年侵略中國的親歷者所寫,他們以日記、書信、回憶錄等形式將各自在中國的侵略經歷寫下來。該叢書的出版()A.從多角度揭露英美侵略中國的罪行B.為研究列強侵華戰爭提供了新素材C.反映出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的真面目D.說明戰爭親歷者均在反思侵略罪行【答案】B【知識點】火燒圓明園【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圓明園是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焚毀的,當年侵略中國的親歷者的經歷能夠為研究英法列強侵華戰爭提供了新的素材,故選項B符合題意;

A.從多角度揭露英美侵略中國的罪行,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焚毀的,與美國無關,不符合題意;

C.反映出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的真面目,圓明園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的,不符合題意;

D.說明戰爭親歷者均在反思侵略罪行,題干中只顯示了當年參與焚毀圓明園的親歷者的經歷,不是全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圓明園劫難”,拿它來分析備選項,細心分析辨別,找到最恰當的選項回答。9.(2020八上·濱州月考)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憑借堅船利炮,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以下不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的是()A.巨額賠款,加重民眾的經濟負擔B.涉及海關和關稅主權C.開埠通商,便利了列強的商品輸出D.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A項巨額賠款,加重民眾的經濟負擔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都要求巨額賠款,加重了民眾的經濟負擔,不符合題意;

B項涉及海關和關稅主權不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對華的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由中國和英國協商。這破壞了海關和關稅主權。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不涉及這一點,符合題意;

C項開埠通商,便利了列強的商品輸出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三個條約都包含開埠通商,便利了列強的商品輸出,不符合題意;

D項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屬于三個條約對中國的共同影響,《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條約,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2022八上·廣州月考)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紀念中國近代以來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鑲有十塊巨幅漢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塊的內容就是“虎門銷煙”。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門銷煙()A.沉重地打擊了英國走私鴉片的奸商B.由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并有效禁煙C.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了侵華的戰爭D.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答案】D【知識點】林則徐禁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因為虎門銷煙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起點,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因此1949年召開的新政協會議決定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虎門銷煙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11.(2021八上·高州月考)19世紀中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中國由此步入近代社會。這場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A.加強軍隊建設,鞏固清朝統治 B.大力發展教育,更新傳統文化C.維護國家統一,保護傳統經濟 D.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中國由此步入近代社會。這場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曾經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國一夜之間被英國人打得顏面掃地,這掀開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此后,百年時間里,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題意;

ABD都是傳統課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材料,明確鴉片戰爭的影響即可作答。12.(2017-2018學年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試卷)“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幾千年來的社會經濟結構被侵蝕而逐步改組。”材料描述的是()A.鴉片輸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條約》的影響C.中國邊疆的危機 D.中日《馬關條約》的后果【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香港和五口(五處通商口岸)輸入的外國商品”,這是割讓香港島,開放五處通商口岸,反映的是《南京條約》內容,“幾千年來的社會經濟結構被侵蝕而逐步改組”是指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沖擊,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條約》的影響,選項B符合題意;

而選項A鴉片輸入的危害,因為鴉片戰爭之前鴉片就輸入中國,帶來危害,不符合題意;

選項C中國邊疆的危機,與題干無關;

選項D中日《馬關條約》的后果與開始沖擊中國的自然經濟是鴉片戰爭不符;

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難度適中。13.“曾國藩對洪秀全采取大包圍的戰略,同時,英美法三國也給了曾、李、左不少的幫助。同治三年,湘軍在曾國藩領導之下打進南京,洪秀全自殺,太平天國就此亡了。”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A.領導集團的腐敗和內訌 B.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C.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綱領不切合中國實際【答案】B【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曾國藩對洪秀全采取大包圍的戰略,同時,英美法三國也給了曾、李、左不少的幫助”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的,B項正確;

統治集團問題、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革命綱領的問題等,在題干中均未體現,排除AC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原因的認識。14.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條約,涉及五口通商、割香港島給英國等內容。該條約的影響是()A.中國的領土主權完全喪失B.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D.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項符合題意;

A:中國的領土主權完全喪失,說法錯誤,A項不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項不符合題意;

D:1901年英美等11國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的相關史實。15.(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單元質量監測(B))鴉片戰爭結束后,英文期刊《中國叢報》刊載文章展現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識。《天津條約》簽訂之后,來華傳教士依約深入內陸地區。這些活動()A.進一步傳播了西學 B.為殖民擴張提供服務C.促進了國人的覺醒 D.促使中國融入到世界【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鴉片戰爭結束后,英文期刊《中國叢報》刊載文章展現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識。《天津條約》簽訂之后,來華傳教士依約深入內陸地區”和結合所學可知,外國傳教士和商人在中國辦報的共同目的是以辦報為手段打開中國門戶,通過辦報向中國進行滲透、擴張,為殖民擴張提供服務,B項符合題意;

A:進一步傳播了西學不是主要目的,A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未體現促進了國人的覺醒,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促使中國融入到世界,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知識。16.《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連下“開捐輸(將財物捐助繳納給公家)”“裁浮費(不必要的開支)歸公”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這表明《南京條約》的簽訂()A.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 B.加重了清政府財政負擔C.損害了中國關稅主權 D.提高了清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連下‘開捐輸’‘裁浮費歸公’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和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賠款2100萬銀元,《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連下一大串的搜刮命令加重了清政府財政負擔,B項符合題意;

A:,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A項不符合題意;

C:,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定損害了中國關稅主權,C項不符合題意;

D:提高了清政府行政效率,與題干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京條約》及其附屬條約的相關史實。17.(2022八上·石家莊期中)“甲午中日戰爭”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的分界線,之前列強侵華的方式主要是“貿易+特權”,之后則變成了“投資+特權”。發生這種變化的依據是()A.五口通商協議關稅 B.鴉片貿易合法化C.門戶開放政策的實施 D.允許列強在通商口岸投資建廠【答案】D【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是“甲午戰前列強的主要侵華方式是‘貿易+特權’,甲午戰后則變為‘投資+特權’”,這說明列強侵華方式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向資本輸出為主。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這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方式由原來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這極大的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選項D正確;

選項ABC與題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甲午中日戰爭”“投資+特權”。18.(2023八上·朝天期末)我國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歷史上國際聯盟曾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毒日”;1987年聯合國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這是為了紀念“全球禁毒第一人”()A.左宗棠 B.關天培 C.林則徐 D.鄧世昌【答案】C【知識點】林則徐禁煙運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領導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煙,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故選項C符合題意;

A.左宗棠,收復新疆,參與洋務運動,不符合題意;

B.關天培,鴉片戰爭中,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戰死,不符合題意;

D.鄧世昌,在甲午中日戰爭黃海大戰中,英勇作戰,以身殉國,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準確記憶回答,這類知識點,就是要準確記憶。19.(2024八上·永年期末)“隨著一聲炮響,一紙條約的簽訂,中國社會的性質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一聲炮響”和“一紙條約”分別指的是()A.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條約》C.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20.(2023八上·中山期末)中國歷來持一種以夷夏觀念為核心內容的“天下觀”。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的簽訂,規定不得提書“夷”字,天朝上國的觀念被迫發生變化。這表明()A.中國國家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B.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C.清政府外交理念逐步近代化 D.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的簽訂,規定不得提書‘夷’字,天朝上國的觀念被迫發生變化。”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不得不放棄天朝上國的觀念,這表明清政府外交理念逐步近代化,C符合題意;

題干反映的是觀念的變化,不是中國國家主權遭到嚴重破壞,排除A;

觀念的變化是由于戰爭導致的,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與事實不符,排除B;

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排除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閱卷人二、材料分析題得分21.(2023八上·香洲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同時,地主加緊了對農民的盤剝,土地兼并更為嚴重。1846—1850年,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都遭到嚴重的水旱災害,廣大農民家破人亡,陷入絕境。經過積極的醞釀和準備,1850年春夏間,洪秀全發布金田“團營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摘編自李侃《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拋卻在香港作為教會中人的平靜生活,冒死投效與清軍血戰正酣的太平軍的行列,除了身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業的因素外,更為其拳拳報國之心所驅使,即試圖在太平天國實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國也走上富強之路。——摘編自夏春濤《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歷史地位》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后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湘軍攻破天京后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后也到處縱火。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歷史背景。洪秀全發動此次農民起義的開始標志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體現在哪部著作里?根據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這一方案的目的。(3)材料三所敘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綜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國運動有何歷史意義?【答案】(1)背景: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自然災害嚴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劇了階級矛盾。標志:金田起義。(2)著作:《資政新篇》。目的:振興太平天國;反對清朝統治;實現國家富強。(3)事件:天京陷落;意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知識點】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根據材料一“清政府將大筆軍費和巨額賠款全部轉嫁給勞動人民”歸納出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根據材料一“外國的工業產品涌進中國,排斥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副業和手工業,使東南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失去生計”歸納出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劇了階級矛盾;根據材料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省都遭到嚴重的水旱災害”歸納出自然災害的影響。根據材料一“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可知,洪秀全發動此次農民起義的開始標志是金田起義。

(2)本題考查《資政新篇》的知識。根據材料二“太平天國實施他的近代化方案”結合所學可知,洪仁環寫的著作是《資政新篇》;根據材料二“除了身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業的因素外,更為其拳拳報國之心所驅使,即試圖在太平天國實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國也走上富強之路。”可知,洪仁環提出這一方案的目的是:振興太平天國;反對清朝統治;實現國家富強。

(3)本題考查太平天國的滅亡。根據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饑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后清軍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殺,其慘況無可描述。湘軍攻破天京后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后也到處縱火。”可知,材料三所敘述的是天京陷落;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故答案為:

(1)背景: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封建剝削,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自然災害嚴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加劇了階級矛盾。標志:金田起義。

(2)著作:《資政新篇》。目的:振興太平天國;反對清朝統治;實現國家富強。

(3)事件:天京陷落;意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點評】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知識。難度較大,熟練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將材料和所學知識相結合,分析、歸納材料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方可作答。22.(2024八上·瀘縣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產業,不知買煙費盡囊中錢。——《炮子謠》材料二:“1839年的這場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能輕易放過的。——英國殖民者的信函材料三: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遏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最后一壁。——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四:一場紳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奪去了你的美麗,也在我的臉上,烙下了恥辱的印記。我,沒有看到過圓明園。但,我感到灼傷的痛楚,我聽見你在低泣。——張晉松《我沒有看到過圓明園》(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鴉片輸入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危害。(2)材料二中的“運動”“戰爭”指的是哪兩個事件?(3)為什么說材料三中的“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從這場戰爭中你得到怎樣的認識?(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答案】(1)危害: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2)事件:虎門銷煙;鴉片戰爭。(3)原因: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認識: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我們應該勿忘國恥,奮發圖強,加快經濟建設,提高綜合國力。(4)歷史事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知識點】林則徐禁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解析】【分析】(1)危害:根據材料一“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我所畏者鴉片煙,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產業”和所學知識可知,鴉片輸入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是: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2)事件:根據材料二“1839年的這場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和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作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故材料二中的“運動”“戰爭”分別指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3)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從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分析可知,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此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認識: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據上述材料“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和所學知識,從戰爭失敗的原因和啟示分析,如落后就要挨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