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5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06(江蘇省)
詳細解析
(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2023上?江蘇連云港?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土地是承載萬物的媒介。《禮記》云:“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因為土地的重要性,
對土地的依戀也成為人類的一個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結。盡管“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世界上的各
個民族也都有對土地的崇拜和依賴現象,但在中國文化中,這種“戀土情結”卻表現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
在費孝通先生看來,傳統中國就是鄉土社會,如《鄉土中國》一書所描述的:“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
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鄉土''才
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底色。可以說,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
和行為邏輯。
作為一種物質和元素,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娟接士造人的神話傳說,成為中國人的一
種文化共識和集體記憶。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國傳統“五行”觀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為尊貴也最為重要。中
國人不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體,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靈魂的歸宿。在中國傳統社會,“入土為安”
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
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切相關。
中國人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在漢語和漢字中也有鮮明的體現。"鄉土’’"風土人情”“土生土長”等詞語都體
現了對土地的依戀。中國古代常常用“社稷”來代表國家,“社”,即土地神,“稷”則是谷神。在中國文化中,
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為“國家”的代表,這當中體現的即是農業民族的土地崇拜觀念。
在中國傳統社會,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土地廟,里面伺奉著“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鄉民的眼里,上
地神是一方鄉土的保護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對土地的崇拜觀念和祭祀儀式,日復一日,
這方上地上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共同體“社會”。可以說,中國文化飽含了對土地的歷史記憶,從神話傳說到
民間信仰再到我們的語言詞匯,處處可見“戀土情結”的印記。
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論游
子、戰士還是商人或移民,他們都會帶一包家鄉的泥土在身邊。“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在傳統中國
人的觀念中,土地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也是一種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
土地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是財富,也是一種安全感和穩定感。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
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種,也影響到了士人的價值觀。“大人不華,君子務實“,一向是中國圣賢先哲所倡導
的一種精神。
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國人變得十分溫和,樂天
知命,安土重遷,這樣的民族本能地反對暴力和侵略,追求和平。“安士敦乎仁,故能愛。’‘中國傳統儒家思
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聯系在一起,如《禮記》中所言:“不能安上,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
土地與“鄉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們生長
的那塊土地上,“鄉土情誼”在中國人的交往觀念中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開放以
來,“鄉誼網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
去,一家帶一家去”的方法,把很多同鄉和產業帶到了世界各地。“鄉土文化資本”“鄉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
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
在人與土地的關系中,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
天的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立足新時代,只有深刻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對中國文化
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我們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會層面實現“天時、地利、
人和”的協調發展。
《摘編自潘祥揮《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戀土情結”及其揚棄》)
材料二:
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體制造成了文化體制的高度集中,也形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
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這是由我們的歷史文化決定的。余光中經歷了“雙重放逐”,先是
到因政治因素與大陸相隔的寶島臺灣,后來又赴美留學,在另一個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臺灣
另一種政治形態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他也曾對傳統文化產生懷疑,但是思維中固有的“落
葉歸根'’的想法讓多愁善感的詩人的鄉土情結尤為濃重,以致后來他意識到他的西化是蒼白和空虛的,然后
清醒地回歸并堅定傳統文化的路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這是一種鄉土情結中對傳統文化的皈依和堅
守。
余光中對于鄉愁的看法是:“所謂鄉愁,原有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層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鄉
一鎮。地理當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種,文化同樣換不了心,歷史同樣整不了容。鄉愁并不限于地
理,他應該是立體的,還包含時間。一個人的鄉愁如果一鄉一鎮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鄉會的層次。
真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魄唐魄,鄉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橫緯,而與整
個民族禍福共承,榮尊同當。”這段話映射出他認為鄉愁中應包含的“文化圓歸'’和對中華民族血脈的認同。“真
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魏唐魂,鄉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橫緯,而與整個
民族禍福共承,榮群同當。''這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投射于他的詩中,更是表現出余光中對故園的
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摘編自傅天虹《詩國的游子——論余光中詩歌的原鄉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中,但在中國文化中,表現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深刻
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
B.中國人對土地的依戀在語言文字中有著鮮明的體現,如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就集中體現了中華民
族對土地的崇拜觀念。
C.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造成了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體制以及中華文化凝聚力
的高度集中,余光中的經歷生動地體現這一點。
D.余光中認為鄉愁不必系于某人出生地的具體的那個鄉鎮,而是立體多層次的,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
直經橫緯,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多處引經據典,不僅分析了“戀土情結”在中國文化中的表征,同時也闡釋了其對中國文化及
國民心理的影響,論證精當有力。
B.在中國傳統社會,人在死后也會選擇“風水寶地”作為歸宿,這既體現了中國人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
靈魂的歸宿的理念,也體現了迷信落后的一面。
C.中國古代有“春祈秋報”的祭祀儀式,即春耕前舉行祭祀,祈禱土地神保佑豐收,秋收后舉行儀式報
答土地神的恩德,這是“戀土情結”的一種體現。
D.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如能對其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必然會
對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作用。
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中國人“安土重遷”的一項是()(3分)
A.云閑望出岫,葉落喜歸根。——(宋)陸游《寓嘆》
B.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李清照《夏日絕句》)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D.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宋)李靚《鄉思》
4.請結合材料一概括“戀土情結”對中國文化及國民心理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5.中秋佳節“同一輪明月,同一個家園”慶祝活動正在“幸福里”社區展開,如何凝聚華人感情,發展地方經
濟,大伙都在建言獻策,假如你是其中一員,請結合上述材料,記錄下他們的精彩發言,兩條即可。(6分)
【答案】1.C2.B3.B
4.①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③造
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響了中國人“鄉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①宣傳“鄉土情結”,激發“鄉土情誼”,凝聚起家園情感;②呼吁回歸傳統文化,激發文化認同感、歸屬
感和文化自信心,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C.“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造成了……”因果顛倒,文中說的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
體制造成了文化體制的高度集中,也形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
性非常強烈”,可見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體制造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表現為海內外中華
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文本信息進行推理的能力。
B.“也體現了迷信落后的一面”于文無據,原文“在中國傳統社會,‘入土為安’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
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
切相關”并沒有體現這是迷信落后的依據。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B.主要表達了詩人對項羽在生命最后關頭展現的凜然無畏的英雄氣概的咱么,不能體現中國人“安土重遷”。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可知,沉
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
根據“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可知,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根據“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可知,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
根據“土地與'鄉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可知,影響了中國人“鄉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由“土地與,鄉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們生長
的那塊土地上,‘鄉土情誼’在中國人的交往觀念中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征”可得出:宣
傳“鄉土情結”,激發“鄉土情誼”,凝聚起家園情感;
由“這段話映射出他認為鄉愁中應包含的‘文化回歸’和對中華民族血脈的認同。‘真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
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魏唐魂,鄉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橫緯,而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群同當。’
這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投射于他的詩中,更是表現出余光中對故園的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
感”可得出,呼吁回歸傳統文化,激發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文化自信心,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做出自己
的貢獻。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2023上?江蘇?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萬里長江第一灣
劉上洋
在云南麗江的崇山峻嶺中,有一道十分壯美的景觀,這就是萬里長江第一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這樣奇妙無比。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南下的怒江、瀾滄江和長江上游段金
沙江,在巍峨綿延的橫斷山脈里并肩穿流,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川”字形三江并流大觀。然而,就在人們認為
這三條巨龍繼續會以不可阻擋之勢齊頭向南游弋的時候,長江卻在麗江境內突然掉頭繞了一個180度的大
彎,毅然地向北飄然而去,然后又折向東方,浩浩蕩蕩地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
這是一次果斷的抉擇!這是一次偉大的轉折!
在人們的想象中,凡是轉折處都是關鍵處,一定是非同尋常,一定是驚心動魄。但在萬里長江第一灣
畔,你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沒有濤聲澎湃,沒有巨浪翻滾,沒有那種令人膽戰心寒的險惡。①旦
見平緩的江流繞著大山在天地之間劃出了一個巨大而漂亮的弧形,而且是那樣的悠然平靜,那樣的從容鎮
定,那樣的不動聲色。一次決定方向和命運的大轉折就這樣在波瀾不驚中靜悄悄地完成了。
也許是億萬年來江水攜帶大量泥沙沖積的結果,在長江第一灣處形成了一片不大的開闊地。沿著逶迤
的江岸,生長著如同飄帶一般的茂密柳林,那隨風微微搖曳的綠絲條,不僅把江灣打扮得婀娜多姿,而且
把江水染得翠似碧玉。柳林外面,是一片平疇沃野,那彎彎曲曲的田埃,不經意地畫出了一幅幅的太極圖。
四周群山聳立,峰巒競秀,那莽莽蒼蒼的氣勢,與壯闊的江流交相輝映,使嫵媚秀麗的第一灣又平添了許
多的雄偉和陽剛。
由于江流平緩和地勢開闊,長江第一灣歷來就是著名的交通要津和兵家必爭之地。據說這里的點將臺
為諸葛亮當年征戰瀘水時所筑,這里的石門關為隋朝大將史萬歲進軍云南時所開,元明兩代也都在此設立
巡檢司。同時,這里還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那古老的街巷似乎還晃動著商賈們
忙碌來往的身影。然而,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在過去很長很長的歲月里,人們并不知道這個繁華要
地就是扭轉長江流向的第一灣。直到1946年春節,有一個名叫范義田的當地學者,在自家的大門上貼出了
“山連云嶺幾千疊,家在長江第一灣''的對聯。此后隨著這幅充滿詩情畫意和豪邁激情的絕對,萬里長江第一
灣這個氣壯山河的名字便逐漸傳揚開來,并震響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
誰說景美不怕山林深?如果沒有人去發現和推薦,萬里長江第一灣恐怕至今都藏在深閨無人識了。何
況萬里長江萬道彎,要發現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第一灣就更非易事了。
面對滔滔的江水,我的思緒也滔滔不絕。一條雄渾蒼莽、桀鷲不馴的大江,為什么會在這里悄悄地分
道揚鏡轉個大彎呢?是浩瀚東海的吸引?是對另一方天地的向往?還是想轟轟烈烈地獨樹一幟?這或許是
一個永恒的秘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那一個美麗的江南,那一片耀眼的輝煌,都是長江第一灣
彎出來的。
豈不是么?正是長江第一灣,彎出了舉世驚羨的壯麗風光。因為有了這次毅然決然的轉身,才有了長
江那滾滾東去、一瀉萬里的磅礴氣勢,才有了長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陡峭逼仄峽谷里奔騰咆哮所
形成的“萬仞絕壁萬馬奔,一線天蓋一線江”的虎跳峽曠世奇觀,才有了“青山巍巍神女秀,激流險灘惡浪涌”
的世界絕景長江三峽,才有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觀赤壁,才有了長江與鄱陽湖在石鐘
山相匯相擁、水天一色的浩淼圖景,才有了廣袤無際、綿延千余公里的大平原,才有了長江入海口那浮在
萬頃碧波之上的綠色翡翠崇明島。不僅如此,沿江兩岸那雄偉的峨嵋,那險峻的巴山,那美麗的匡廬,那
奇秀的黃山,以及那大大小小的山山水水,都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畫卷。②倘若沒有長江第一
灣,中華大地就會少了許多的自然美景,中華大地的顏色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奇絕瑰麗。
長江第一灣,還彎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可以說,長江有多久,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有多久;
長江有多長,中華文明的源頭就有多長。正是伴著長江第一灣東流的濤聲,中華文明才逐漸蔚成了一條波
瀾壯闊的歷史長河。沿著這條長河,我們可以尋覓到幾百萬年前遠古祖先在森林洞穴中茹毛飲血的生存情
景,可以尋覓到原始社會我們祖先以石制器,以土制陶的艱辛創造。特別是進入殷商以后,我們可以看到
滾滾江水輝映青銅器火焰所發出的耀眼光芒,可以看到一座座城市像珍珠般在沿江興起閃亮,可以看到岳
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等一座座樓臺溢彩流光,可以看到樂山大佛、大足石刻,景德鎮瓷器和蘇州園林的
巧奪天工,可以看到川繡、湘繡、蘇繡的絢麗多彩,可以看到兩岸稻浪、棉海和江上帆影編織的繁華圖案。
而更為自豪的是,透過長江奔涌跳躍的浪花,我們可以聽到屈原發出的深情吶喊,可以聽到李白、杜甫、
蘇東坡等一代代文豪的不朽吟唱,可以聽到朱熹、王陽明等哲人的內心獨白,可以聽到采茶戲,黃梅戲,
昆劇和評彈等優美的曲調,可以聽到現代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強音。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文
明要靠河流來孕育和滋養。③所以,萬里長江第一灣,不僅是開啟和澆灌長江流域文明的第一灣,也是源
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第一灣。
由此可見,萬里長江第一灣,是地球母親對中華民族的一種特殊厚愛,是茫茫上蒼對中華民族的一種
特別恩賜。于是,我心里不由暗暗慶幸。假如長江不在這里果斷轉彎,而是和其他兩條江一齊向南奔去,
那在中華大地上不僅會少了一條世界第三大河流,而且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也就會重新改寫。④或許是由
于這個拐彎過于重大和深遠,因而江水在這里也就顯得特別的悠緩和沉靜,因為長江和人類一樣都是有靈
性的,在作出任何一個轉折性的重大抉擇時,既需要非凡的勇氣,更需要高超的智慧。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用“奔騰南下”“并肩穿流”等詞語展現出三江并流的壯美景觀,與下文寫萬里長江第一灣的“波
瀾不驚”形成對比。
B.文中寫諸葛亮的點將臺、史萬歲的石門關,以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驛站,突出長江第一
灣在歷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
C.“萬仞絕壁萬馬奔,一線天蓋一線江”等詩句描繪了長江第一灣的壯麗風光,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內涵,
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
D.末段作者用“特殊厚愛”“特別恩賜”等語言,發自肺腑地表達了對萬里長江第一灣孕育了中華民族偉
大文明的高度贊美之情。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中的“從容鎮定”“不動聲色”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長江第一灣的精神氣質,
讓人心生崇敬。
B.句子②中運用假設句,進一步強調了萬里長江第一灣對中華大地誕生出舉世驚羨壯麗風光和奇絕瑰
麗自然美景的作用。
C.句子③運用遞進句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強化說明萬里長江第一灣對長江流域文明乃至中華文明的
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D.句子④中“非凡的勇氣”“高超的智慧”熱情贊美了長江轉彎時作出果斷抉擇的偉大氣魄,既照應開頭,
又收束全篇。
8.“長江第一灣,還彎出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這個段落,盡情敘寫了長江流域文明的盛況,請概括
其作用。(4分)
9.有人評價劉上洋的散文創作是“用一種內在的思考很自然地托舉起了外在的大敘事”,這種風格是如何體
現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6.C7.C
8.①突出長江第一灣悠久的歷史;
②說明長江第一灣對創造長江流域文明的重要作用;
③賦予了長江文化底蘊,強化其在中華民族歷史文明中的地位;
④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抽象的文明具象化,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9.①選材上,以長江第一灣為敘事主體,讓它穿越時空,蜿蜒于中華大地,表達作者對中華文明的豐厚思
考;
②主題上,通過描寫萬里長江的壯麗風光、歷史情景歌頌中華文明的剛健之氣與崇高之美;
③風格上,運用雄渾壯麗的語言,抒發作者對中華民族偉大文明的崇敬之情。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J“萬仞絕壁萬馬奔,一線天蓋一線江’等詩句描繪了長江第一灣的壯麗風光”分析錯誤。這些詩句不是描寫
長江第一灣的,這些詩句是描寫長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陡峭逼仄峽谷里奔騰咆哮的壯觀情景的。
故選C。
7.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C.“句子③運用遞進句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分析錯誤。此句只是從長江流域到整個中華地區的空間角度寫。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從“可以說,長江有多久,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有多久;長江有多長,中華文明的源頭就有多長。正是伴著長
江第一灣東流的濤聲,中華文明才逐漸蔚成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這些內容可以看出,作者將長江的
歷史和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歷史相比較,突出長江第一灣悠久的歷史。
從“所以,萬里長江第一灣,不僅是開啟和澆灌長江流域文明的第一灣,也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第一灣”
等內容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因為有了長江才創造出了長江流域的文明,從而說明長江第一灣對創造長江流
域文明的重要作用。
從“沿著這條長河,我們可以尋覓到幾百萬年前遠古祖先在森林洞穴中茹毛飲血的生存情景,可以尋覓到原
始社會我們祖先以石制器,以土制陶的艱辛創造……可以看到兩岸稻浪、棉海和江上帆影編織的繁華圖
案”“可以聽到現代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強音。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文明要靠河流來孕育和滋養”
等內容可知,這一段的描寫,突出了長江在中華文化發展上的重要作用,賦予了長江文化底蘊,強化其在
中華民族歷史文明中的地位。
最后,這一段描寫,作者按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寫出了長江的巨大作用,也寫出了長江第一灣的重要作用,
通過豐富的史實來講述,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容,使抽象的文明具象化,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風格特點的分析能力。
題干中“用一種內在的思考很自然地托舉起了外在的大敘事”的風格,就是說作者對文章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
思考,而在選材、語言等方面表現出雄渾壯麗的特點。具體可以從以下三點分析。
首先,從選材特點上看,本文以長江第一灣為敘事主體。長江第一灣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以及中華文明發展
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在處理這一選材時,為了突出長江第一灣的重要性,從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
和中華文明的產生和豐富過程的描寫,讓長江第一灣穿越時空,蜿蜒于中華大地,串聯起中華文明發展的
各個階段,讓它表達作者對中華文明的豐厚思考。
其次,在主題上,通過描寫萬里長江的壯麗風光、歷史情景歌頌中華文明的剛健之氣與崇高之美。如“沿著
逶迤的江岸,生長著如同飄帶一般的茂密柳林,那隨風微微搖曳的綠絲條,不僅把江灣打扮得婀娜多姿,……
不經意地畫出了一幅幅的太極圖”“可以說,長江有多久,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有多久;長江有多長,中華文明
的源頭就有多長。正是伴著長江第一灣東流的濤聲,中華文明才逐漸蔚成了一條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最后,文章的語言風格是雄渾壯麗,如“因為有了這次毅然決然的轉身,才有了長江那滾滾東去、一瀉萬里
的磅礴氣勢,才有了長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陡峭逼仄峽谷里奔騰咆哮所形成的‘萬仞絕壁萬馬奔,
一線天蓋一線江’的虎跳峽曠世奇觀,才有了‘青山巍巍神女秀,激流險灘惡浪涌’的世界絕景長江三峽,才
有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觀赤壁,才有了長江與鄱陽湖在石鐘山相匯相擁、水天一色的
浩淼圖景,才有了廣袤無際、綿延千余公里的大平原,才有了長江入海口那浮在萬頃碧波之上的綠色翡翠
崇明”,作者通過這些描寫,抒發對中華民族偉大文明的崇敬之情。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2023上?江蘇鹽城?高三統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經日:"羞用五事①。五事:一日貌,二日言,三目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日明。
聽目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艾②。明作哲,聰作謀,睿作圣。”
貌之不恭,是謂不肅。肅,敬也。內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已,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能敬萬事,
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史記成公十六年,公會諸侯于周,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步高,告公曰:“晉將有亂。”魯侯日:“敢
問天道也?可人故也?"對目:“疊韭國史覆初人道吾見背芨之容差眩曬煮也。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
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處誼,足以步目。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
矣。目、體不相從,何以能久?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故國將無咎,其君在會,步、言、
視、聽必皆無謫,則可以知德矣。視遠,目絕其誼;尺高,曰棄其德;言爽,目反其信;聽淫,日離其名。
夫目以處誼,足以踐德,口以庇信,耳以聽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喪有咎,既喪,則國從之。晉侯爽二,
吾是以云。”后二年,晉人殺厲公。凡此屬,皆貌不恭之咎云。
(節選自《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上》)
材料二:
晉人殺厲公,邊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殺其君,誰之過也?”大夫莫對,里革日:“君之過
也。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且夫君也者,將終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
民事,民旁有愿無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至于殄滅而莫之
恤也,將安用之?桀奔南巢,紂踣于京,厲流于彘,幽滅于戲,皆是術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
從之,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
(節選自《國語?魯語?里革論君之過》)
【注】①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視、聽、思五件事。②艾:治理得好。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吾非瞽A史B焉C知天道D吾見晉E君之容F殆G必禍者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故其咎狂也”中的“咎”指過錯,“故國將無咎”中的“咎”指災禍,兩者詞義不同。
B.抑,指或者、還是。與《五代史伶官傳序》“抑本其成敗之跡”中的“抑”詞義相同。
C.爽,指違背。與《詩經?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中的“爽”詞義不同。
D.牧,指修養。與《諫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中的“牧”詞義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認為修身只有重視貌、言、視、聽、思五事,才能做到莊重嚴肅、耳聰目明、善治善謀、為人
圣明。
B.單襄公從晉厲公視遠步高中判斷出晉國不久將有動亂。后來,晉厲公被殺的事實應驗了他的預測。
C.夏桀、商紂王、周厲王和周幽王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由于過錯太多而失掉威嚴,最終身死
國滅。
D.君主是舟,百姓是承載舟的川澤,水流的方向決定了舟的航向,百姓的美惡是君主行動的緣由。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
(2)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殺,其過多矣。
14.成公君臣討論晉厲公被大臣殺害一事時,里革指出了晉厲公哪些過錯?請簡要概括。(3分)
【答案】10.BDF11.D12.D
13.(1)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從這里可以觀察到興衰存亡的契機(或端倪)。(2)統治民眾的人,他
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于被殺,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
14.放縱奸邪,不體恤百姓,不專心推行善政。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不是樂師、太史,怎么會觀測天意?我只不過從晉君的儀容,料定晉國必定會發生禍亂罷了。
“吾非瞽史”是判斷句,后面B處斷開;
“焉知天道”是反問句,且“知天道”是動賓結構,后面D處斷開;
“吾見晉君之容”主謂賓齊全,應在賓語后F處斷開。
“殆”是狀語,修飾“禍”,不斷開。
故選BDF。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所以他的過錯是在“狂叫可!/所以國家將沒有災禍。
B.正確。都是“或者、還是"。句意:請問是從天意看出還是從人事預測?/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敗的過程。
C.正確。違背;差錯。句意:說話不算數,一天天的更加違背信義。/女子的行為沒有什么差錯,男子的品
行卻一變再變。
D.錯誤。文中的“牧”是治理、管理;“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中的“牧”是養。句意:況且做國君的人,需要
治理百姓并挽救他們中的邪惡之人。/想到帝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并加強身的道德修養。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百姓的美惡是君主行動的緣由”錯,原文“美惡皆君之由,民何能為焉”,強調的是“國君起決定作用,百
姓無法左右國君的意志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判斷句,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合”,會聚、聚合;“于是”,從這
里。
(2)“君”,統治;“至于”,以至于;“殺”,被殺。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臨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專,則不能使”
可得出放縱奸邪,不體恤百姓,不專心推行善政。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古代經典著作說:“要慎重地對待五件事。五件事分別是:一是外貌態度,二是言語,三是視覺,四
是聽覺,五是思維。態度要恭敬,言語要正當,視覺要明亮,聽覺要清晰,思維要通達。恭敬就會嚴肅,
言語正當就能治理的好,視覺明亮就能夠智慧,聽覺清晰就能有謀略,思維通達就能成為圣人。”
外貌態度不恭敬,這就是不恭敬的表現。“肅”就是“恭敬”的意思。在內叫“恭”,在外叫“敬”。
君主立身行事,體態容貌不恭敬,態度輕慢、不順從,就不能敬畏各種事務。過失在于疏狂輕率。所以他
的過錯是在“狂”啊!
歷史記載成公十六年,晉公在周柯陵大會諸侯。單襄公見晉厲公眼睛只看遠處,走路腳步抬得高。單
襄公說:“晉國很快會發生內亂。”魯侯說:“請問是從天意看出還是從人事預測?”回答說:“我不是樂
師、太史,怎么會觀測天意?我只不過從晉君的儀容,料定晉國必定會發生禍亂罷了。有道德的人眼神決
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進退隨之跟從,因此,看一個人的儀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內心啊。眼睛看東西的目光
要得當,行步的快慢隨眼光而動。現在晉侯那樣子,眼睛看遠處而腳步抬得高,眼睛所視與手足的行動相
違背,腳步的進退不與眼光相協調,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別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動已經不相跟從,這個人怎
么會長久呢?會合諸侯是關系民眾的大事,從這里可以觀察到興衰存亡的契機(或端倪)。如果國家沒有什
么禍患,它的君主參加會盟,走路說話看物聽言,必定都沒有可指責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
著遠處,一天天自絕于正義;腳步抬得高,一天天拋棄了仁德;說話不算數,一天天的更加違背信義;聽
多了奉承話,一天天背離君主的名聲。那眼神用以表現道義,行步用以表現德行,說話用以庇護信譽,耳
朵用來分辨萬物的聲名,不可以不謹慎啊!喪失了部分,本人有災禍,全部喪失,國家隨之而滅亡。晉侯
已經喪失了兩樣,我才有這樣的推測。”這以后二年,晉國人殺了厲公。總之這種類型的,都是外貌態度
不恭敬的災禍。
材料二:
晉國人殺了晉厲公,魯國防守邊境的官員把這個消息傳回國內,魯成公正在朝堂上。成公聽到后說:
“臣子殺死自己的國君,這是誰的過錯?”大夫們無人應對。里革回答說:“這是國君的過錯。統治民眾的
人,他的威嚴是極大的。喪失威嚴以至于被殺,他的過錯一定太多了。況且做國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
挽救他們中的邪惡之人。倘若國君放縱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拋棄治理百姓的職責,百姓中發生的邪惡事件沒
有人關注,就等于極大助長邪惡之人的氣焰。倘若用邪惡的辦法治理民眾,政事就會敗壞而無法挽回。施
行仁政不肯專一到底,就無法指使百姓。國君到了滅亡的地步也沒人體恤,還要這樣的國君做什么?夏桀出
逃到南巢,商約王死在朝歌,周厲王被流放到地,周幽王在戲山身亡,都是出于同樣的過錯。國君,就如
同滋養萬民的川澤。國君推行的政令百姓都聽從,好壞都由國君決定,百姓怎么能左右國君的意志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統考期中)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秋夜寄邱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②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應未眠。
注釋:①邱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后隱居平山上。②屬;正值,適逢,恰好。③幽人:
幽居隱逸的人,悠閑的人,此處指邱員外。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懷君屬秋夜”,點明季節是秋天,時間是夜晚,而這“秋夜”之景與“懷君”之情彼此襯映。
B.次句“散步詠涼天”,緊扣上句,承接自然:“散步”與“懷君”相照應;“涼天”與“秋夜”相吻合。
C.詩歌前半部分寫詩人自己,即懷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寫正在平山學道的邱丹,即詩人所懷念之人。
D.全詩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致、安
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16.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三、四兩句。(6分)
【答案】15.D
16.作者運用想象(虛寫、對寫、移情)的手法,從眼前的涼秋之夜,推想臨平山中今夜的秋色。自己正在懷
念遠人、徘徊不寐,推想對方應也未眠,從友人的角度,表達了異地相思的深情。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和語言的能力。
D.“全詩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錯,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
故選D。
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句意:空山寂靜得能聽到松子落地聲,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難以成眠。
隱士常以松子為食,因而想到松子脫落季節即想起對方。三、四句作者運用想象(虛寫、對寫、移情)的手法,
從眼前的涼秋之夜,想象此時友人也未眠,在聽寂靜的平山中傳來的松子落地的聲音。此句本應寫自己正
在懷念友人、徘徊不寐,卻從友人的角度,寫友人因思念自己而未眠。
這樣寫使讀者在一首詩中看到兩個空間,既看到懷人之人,也看到被懷之人,既看到作者身邊之景,也看
到作者遙想之景,從而把異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連在一起,使作者的思念之情更為真摯、深切而有韻
味。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統考期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短歌行》中“______,?”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紛飛,逐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賢才猶豫不
決的現狀,曹操借此啟發賢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邊來。
⑵《登泰山記》中用“,”兩句點出了山南山北眾多支流縱橫交叉、終歸兩河的景色。
(3)《六國論》中用“,"兩句,形象地描寫向敵人屈膝的國君對國家的疆土毫不愛惜。
【答案】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匝”“予”“芥”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統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姑媽回家先看見了兩只蘆花大公雞,它們被網線袋包圍著,一只坐,一只站,但看上去都還乖巧。看
見蘆花大公雞,姑媽就知道我表哥回家來了。姑媽走到廚房邊,正要去抓米給雞吃,看見天井里坐著一個
穿桃紅色襯衣的陌生姑娘,正在用餐片刮茨菰。
她以為是我表哥帶女朋友回來了,有點喜悅,又有點緊張,像做賊一樣地往廚房里一閃,閃進去了,
又出來,抿著頭發,站在那里咳嗽①。刮茨菰的姑娘抬起頭來,抬起一張黑里透紅的臉,一看就是個鄉下
姑娘。姑媽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那姑娘垂著手,目光在姑媽身上撞了一下,縮回去,怯怯地看著我表哥
的房間②,突然叫起來,小楊同志,你出來一下,出來一■下呀。我表哥就睡眼惺恰地出來了,他一出來,
那姑娘就埋著頭鉆了進去。看見我姑媽愣在那里,表哥撓著肚子干笑起來,對她說,你眼睛瞪那么大干什
么?以為我帶女朋友回來了?我思想還沒那么先進呢,找鄉下人做女朋友!我姑媽等他往下面解釋,他卻
不解釋了,指著房間里的人,又指指地上的兩只蘆花大公雞,敷衍了事地說,是顧莊的顧彩袖,人家遇到
了麻煩,要在我家住幾天,避一避風頭!
(蘇童《茨菰》節選)
18.下列句子中的“麻煩”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麻煩”,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吳趾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底下人道:’小的見晚上時候,恐怕老爺穿衣帽麻煩,所
以沒有上來回,只說老爺在關上沒有回來。
B.老舍《全家福》第二幕:“咱們今天就談到這兒吧,我還會來麻煩你呢。”
C.艾青《自序》:“當然,說真話可能惹出麻煩,甚至會遇到危險。
D.瞿秋白《赤俄之歸途》三:“我以前辦過這事,那用這樣麻煩。”
19.第二段,姑媽的心理隨著姑娘的出現而發生變化。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4分)
20.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標示的停頓,有時很有表現力。文中有兩處畫橫線部分,請任選一處,分析其
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3分)
【答案】18.C
19.①開始以為是“我”表哥帶女朋友回來了,既喜悅,又緊張;②后來看到姑娘是鄉下的,下意識皺起了眉
頭,心里有點嫌棄;③最后面對姑娘的“突然叫起來”“埋著頭鉆了進去”,愣在那里,感到吃驚,懷疑姑娘真
的是表哥的女朋友。
20.示例一:①處,三個逗號將“閃進去了”“又出來”“抿著頭發”“站在那里咳嗽”四個動作分隔開來,敘述完
每個動作后進行停頓,突出了姑媽既喜悅又緊張的心理。
示例二:②處的兩個逗號將目光一連串的動作分隔開,突出目光在姑媽身上停留的時間之短,表現了姑娘
見到姑媽后的不安與害怕。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處的“麻煩”是“事故、問題”的意思。
A.“麻煩”是“費事”的意思。
B.“麻煩”是“煩擾、打擾”的意思。
C.“麻煩”是“事故、問題”的意思。
D.“麻煩”是“煩瑣”的意思。
故選C。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分析人物心理變化的能力。
①由“她以為是我表哥帶女朋友回來了,有點喜悅,又有點緊張,像做賊一樣地往廚房里一閃,閃進去了,
又出來,抿著頭發,站在那里咳嗽”可知,開始姑媽以為是“我”表哥帶女朋友回來了,既喜悅,又緊張;
②由“刮茨菰的姑娘抬起頭來,抬起一張黑里透紅的臉,一看就是個鄉下姑娘。姑媽下意識地皺起了眉頭”
可知,后來姑媽看到姑娘是鄉下的,下意識皺起了眉頭,心里有點嫌棄;
③由“我表哥就睡眼惺松地出來了,他一出來,那姑娘就埋著頭鉆了進去。看見我姑媽愣在那里”可知,最后
姑媽面對姑娘的“突然叫起來”“埋著頭鉆了進去”,愣在那里,感到吃驚,懷疑姑娘真的是表哥的女朋友。
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
示例一:①處,“閃進去了”“又出來”“抿著頭發”“站在那里咳嗽”是姑媽以為是“我”表哥帶女朋友回來了,表
現出的一系列動作,三個逗號將“閃進去了”“又出來”“抿著頭發”“站在那里咳嗽”四個動作分隔開來,敘述完
每個動作后進行較長的停頓,則更能突出姑媽既喜悅又緊張的心理。
示例二:②處“撞了一下”“縮回去”“怯怯地看著”是對姑娘目光在姑媽身上生動形象的描寫,兩個逗號將目光
一連串的動作分隔開,突出目光在姑媽身上停留的時間之短,強調了此時姑娘的心底的感受,不敢多看,
表現了姑娘見到姑媽后的不安與害怕。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
(2023上?江蘇泰州?高三統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國的《山海經》等古籍中都曾記載過一種奇特的魚類。它“魚身而鳥翼”,可以"群飛海上”,這
就是飛魚。飛魚并不是一種魚類。它包括飛魚屬、擬飛魚屬、真燕鰭屬等7個屬超過70種魚類,是飛魚科
下7個屬70多種魚類的統稱。我國海域分布有其中35種。它們在外形上最大的共同點是生有一對特化的
寬大胸鰭,像鳥翼一般優雅而舒展。
飛魚是典型的大洋澗游型魚類,每年只在特定時間游經特定的海域,而且它們通常在遠海活動,難以
觀察和研究,因此人們對于飛魚的了解相對有限,讓它們充滿了神秘感。在科學知識匱乏的古代,人們更
是對飛魚有著諸多誤解,飛魚科拉丁文Exocoetidae的由來就是一個例子。它源自古希臘語,意思是“睡在
外面”,原因是古希臘人在航船時經常遇到成群的飛魚從海中躍起,展開胸鰭落在甲板上,因此古希臘人
認為這些奇怪的魚是從海里飛出來睡覺的。清代《海錯圖》的作者聶璜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并繪制了飛
魚,然而他卻鬧了一出張冠李戴的“烏龍”——聶璜在福建的菜市場上見過一種奇特的魚。它長有團扇形
的巨大胸鰭,末端幾乎延伸到尾部,正符合古籍中“翅與尾齊”的特征,因此他認為這一定就是飛魚。科
普作家張辰亮在《海錯圖筆記》中考證,聶璜看到的“飛魚”實際上是軸形目豹魴鯨科的魚類。有這種誤
解的人不只是聶璜,豹魴鯨的英文名FlyingGurnard中也帶有一個“飛”字。但豹魴鰥科的成員其實是典型
的底棲魚類,緊貼在海底生活。
在達爾文的時代,人們曾認為飛魚能像鳥類一樣拍打自己的“翅膀”飛行,這樣的理解是否準確呢?
和酷鼠、飛蜥等動物一樣,飛魚實際上只能滑翔,但它是所有可以滑翔的脊椎動物中,在形態上最接近鳥
類和蝙蝠這些真正的“飛行家”的。
21.材料中兩個劃橫線句子中,第一句話認為“飛魚是一種魚類”,第二句則認為“飛魚并不是一種魚類",你
認為二者表意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22.海州灣海洋館邀請你給學生講解飛魚。請列舉歷史上人們對飛魚的各種錯誤認知,擬出講解要點。要
求角度清晰,語言流暢。(6分)
【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房補房協議書
- 考試培訓協議書
- 老人分攤協議書
- 終止醫保協議書
- 聯合共享協議書
- 遺產聲明協議書
- 幼兒園會計合同協議書
- 教培合伙人合同協議書
- 無責方自行協商協議書
- 生豬領養協議書
- 2025年六一兒童節校長致辭: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會發光的花
- 公司應急演練方案
- 2025保密法宣傳專題培訓課件
- 班組安全教育試題及答案
- 虎符銅砭刮痧課件
- 《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解讀
- 水產養殖網箱租賃與飼料供應合作協議
- 2025年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考試試題庫含答案(新)附答案詳解
- 《神經網絡模型》課件
- 四川省成都外國語2025年高三聯考數學試題科試題含解析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英語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