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大題突破訓練: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Ⅱ)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大題突破訓練: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Ⅱ)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大題突破訓練: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Ⅱ)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大題突破訓練: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Ⅱ)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大題突破訓練: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現代文閱讀Ⅱ)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題02文學類文本(散文)閱讀

B???

散文文本閱讀表達真實情感,更貼近現實生活,有利于考查考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以及語言鑒賞理

解思想內容等知識體系,越來越被高考命題者納入考查范圍。近幾年來(2020年一2024年),高考試題中

均有散文閱讀出現。

從考試命題來看,近幾年高考重點考查了“理解和品味重要詞句的含義”“鑒賞散文的語言表達藝

術”“概括內容要點”“分析層次結構、謀篇布局”“探究散文的文本意蘊”等考點。新高考的命題方向

提醒我們,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散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2019-2023高考散文文本考題分析表

理解品味歸納分析分析分析

綜合

年份/卷別篇目作者類屬詞句語言概括思路表達情感

選擇

含意藝術內容結構技巧主旨

2024年新

放牛記徐則臣記敘類VVVVV

高考I

2023年全

機械的詩巴金游記類VVVV

國甲卷

2022年新

到橘子林去李廣田記敘類VVV

高考n卷

2022年全“九一八”

蕭紅抒情類VVVVV

國乙卷致弟弟書

2021年全當痛苦大于

王小鷹記敘類VVVV

國甲卷力量的時候

2020年新建水記(之

于堅記敘類VVV

高考I卷四)

2020年全

記憶里的光蔣子龍記敘類VV

國III卷

EHH??

蘢麓》大題典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表弟、羊和老家

葛水平

表弟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沒有離開老家的人,他不離開是因為離開老家,羊群沒有更好的落腳處。

表弟和羊經年相伴,朝夕相處,彼此熟悉對方的氣息與溫度,他們之間有一種局外人不理解的情愫,

有友誼,有愛,有平等,也有相互的感恩,甚至更多。表弟盡其知識儲備,給他放過的每一只羊都取了名

字。公綿羊在老家的方言中叫“堵裁”,公山羊在老家的方言中叫"騷胡"。”乞菽"類的取了"喜孩""必土"等名

字,"騷胡"類的取了"喜民""山漢"等名字,母羊則一律被親切地喊作“彩彩"。這些羊名字是表弟一生中創作

出的最經典的文學作品。

老家人說話土,表弟說一口上話。從前,外出的讀書人回鄉說普通話要被村里人嘲諷,“走了幾天,

人就笆汰(忘本的意思,故意拉開和鄉村人的距離,顯出格格不入的樣子)了”。老家的土話有意思,叫山

丘,,堵梁,,,叫背心”乞拉拉”,喊太陽"餌簍”,拍胸腔是拍"乞廊”。

太行山逶迤,山路崎嶇,老家人世代肩挑背扛、種地打糧過日子,可日子過著,變化就來了。只要有

一個人走出去,那些站在山頂上眺望遠處燈火的老家人就不免心跳加速:離開意味著再也回不來了。

“人挪活,樹挪死。”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話。

表弟不舍得離開老家,站在老家的“堵梁"上,穿著紅色的"笆拉拉",看著"餌簍"升起落下,"坨廊"里

裝滿了不舍得離開老家的淚水。

眼看著道路延伸出希望,也帶走了一切,沒想到的是羊決定了表弟的命運。

頭年的母羊被山外的羊信買走了。后來,表弟出山去找人說事,途中在一個村莊街道旁的一家面館吃

面。表弟常年在山上吼羊,喉嚨粗,嗓門大,他帶著響進門時,連陳舊的漆皮和膠合板家具都被"驚醒”了。

遇見同樣想吃一碗面的鄉民,老家人說話沒有繁文海節,一邊吃面,一邊意味深長地說年景。一個說,一

年時間短得比小孩的尿還短,人一輩子都在折騰福分。一個又說,背陰坡上的寺廟今年秋口上塌出了一個“笆

隆",有人偷走了廟柱下的柱礎,離鄉人不疼愛自己的老家了。

門外街道上有一群羊走過,一只羊停在了面館門口望著門里"嘩徉"叫,一聲緊跟一聲。表弟一下就看

見門口叫著的羊,這只羊正是他轉手賣出去的"彩彩"。表弟鼬著豁牙笑,撫摸著羊腦袋想哭,羊"嘩嘩"叫。

"嘩嘩”是羊唯一的語言。

表弟說:“還聽得出我的聲音來,我可是從來都沒有記掛過你呀。""彩彩"被趕羊人攆走了。

原主人不給羊好命,羊還記掛著原來的主人。

養羊人有自己的地界,以山下溝為界,羊群在自己的地界內吃草。某一天,對面的山頭上突然跌跌撞

撞走下來一只羊,這只羊走到表弟放羊的山坡下,沒入草叢不見了。表弟從山頭慢條斯理地走近,看見一

只羊臥在草叢中生小羊,母羊舔著濕漉漉的小羊,看見表弟走來,母羊叫著,站起來丟下小羊跌跌撞撞地

走了。這是表弟去年賣了的"彩彩"呀!

母羊感恩從前的主人,丟下一只小羊走了。表弟在"乞梁"上用手甩著淚蛋子,哭到最后想明白了:羊

都知道戀主,自己為啥要離鄉背井?

在老家,我見過母羊和小羊分圈的情景。母羊要出山了,小羊如童年時期的人,還不知腳下深淺,要

留在羊圈。表弟揮舞著羊鞭,一下兩下,母羊開始往羊圈柵欄門方向走,小羊在鞭聲中跌跌撞撞,找不到

母親,見任何一只母羊從身邊走過都認為是自己的親娘"彩彩",用羊角頂撞母羊,顯出一股可愛勁兒,那一

瞬間,生活的劇情向前展開。

母羊們在鞭聲中走向山腰,長長的羊群,蕩起了黃塵。小羊跌跌撞撞尋著娘的味道。

娘的味道就是老家啊!

灶間煙火興旺,日子才會興旺。煙火氣不滅,日子才能好過。

城市一直是老家人富足的夢想地。可是,一旦出門,老家人就成了外鄉人。

我堅信重返故鄉是未來人的必然方向。看那二里三里高的"乞梁"上,晚陽掛在西天邊,飄浮的塵土托

著一方醬紫,裹一身春風轉身。

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回老家,走到"乞梁"坡上,看見表弟躺在草地上睡覺,他睡得很放肆,四仰八叉的,

"餌簍"在高處懶懶散散的,不親近,也不躲閃,草地上的鼾聲連續不斷。羊埋頭吃草,鼾聲逸出來的自在味

道是整個鄉村美好心靈的實錄。一輩子沒有睡過一張好床的表弟,在羊群的簇擁下睡得如此踏實。

想起童年時夏日的夜晚,院子里鋪一領葦席,男人、女人、孩子們都坐在上面,月光明晃晃地當頭照

下來,等于給夢找了一個棲身之地。不遠處的玉米地里,蛙鳴聲彈著青玉米的葉子,明麗的月光朗照一切,

白天出山的大人們把山外聽來的事努力用農民文學家的口吻復述一遍,誰都怕上茅(廁所)誤了精彩的一

段。小孩子們不敢大聲喊叫,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氣、青草的香氣。月光下花紋繁復的窗欄板,一

棵樹寬的門扇,紫銅的門環,鐵葫蘆鎖,他們看著看著,睡意來了,不等散場就睡過去了,被大人喊醒時

骨軟腦糊,恨不得睡死過去。

生活本是一大堆細枝末節,有的枝節在寒來暑往的轉換中永久地風干了,像尋常的小情小調、小傷小

悲;有的枝節卻四季青蔥,永駐我們的心間,比如守護老家的表弟和羊群。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感動的記憶。我常常沉浸在對老家人事的回憶中,被那些曾經的感動永遠地感

動著,這無數美好的感動,像火種一樣點燃了我對這個世界的熱忱和欲望。

(有刪改)

L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表弟不離開老家,一是舍不得離開羊群,二是看不慣回鄉人"走了幾天,人就場汰了”。

B.老家人世世代代肩挑背扛、種地打糧過日子,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生出進城致富的夢想。

C."彩彩"為感恩表弟,留下一只小羊,表弟深受感動,想通了"感恩"的道理,決意留鄉。

D.表弟在草地上四仰八叉地睡著,踏實而"放肆",這是一種心無雜念、怡然自得的安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二是看不慣回鄉人,走了幾天,人就場汰了“,錯誤。文章開頭明確表明表弟不離開老家是因為羊群沒有更

好的落腳處,并沒有提及看不慣回鄉人“走了幾天,人就場汰了"。且回鄉人說普通話被嘲笑是在"從前",而

不是在現在,與表弟不離開老家的原因并無直接關聯。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語言明快,意蘊深厚,如“眼看著道路延伸出希望,也帶走了一切","希望"指表弟對遠方的憧憬,

"也帶走了一切”指帶走了表弟的不舍。

B.文本寫表弟的嗓門大得“連陳舊的漆皮和膠合板家具都被什京醒'了"、有人說"一年時間短得比小孩的尿

還短",運用夸張的手法,形象而生動。

C."晚陽掛在西天邊,飄浮的塵土托著一方醬紫,裹一身春風轉身"運用擬人的修辭,將夕陽掛在天邊、

塵土在風中彌漫的情景寫得富有畫面感。

D."蛙鳴聲彈著青玉米的葉子""小孩子們不敢大聲喊叫,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氣、青草的香氣"

運用反襯手法,突出了夏夜的寧靜。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D."運用反襯手法"錯誤。"蛙鳴聲彈著青玉米的葉子"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蛙鳴賦予"彈"的動作,生動地描繪

出蛙鳴與青玉米葉子的互動,仿佛蛙鳴在演奏音樂,使整個場景更加活潑有趣。"小孩子們不敢大聲喊叫,

怕一不留神碰落了玉米的香氣、青草的香氣”并沒有運用反襯手法,只是單純地描寫孩子對香氣的珍視以及

不敢大聲喊叫的行為,營造出夏夜寧靜的氛圍。

3.作者在文本末尾說“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感動的記憶”,請結合文本內容,說說表弟和老家為何會給作

者留下感動的記憶。(4分)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

①表弟對家鄉的堅守,讓作者感動。"表弟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沒有離開老家的人",他與羊群相伴,給羊

取名字,與羊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他不舍得離開老家,即使面臨外界的變化和誘惑,依然選擇堅守。這

種堅守體現了他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表弟的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可貴,讓作者看到了鄉村中那份

質樸而堅定的情感,也讓作者感受到鄉村依然有著吸引人的力量,是鄉村希望的一種象征。

②老家人安寧的生活和較低的物質需求,讓作者感動。文中描寫了老家人過去肩挑背扛、種地打糧的生活,

以及夏夜在院子里鋪葦席乘涼、聽故事的場景,這些都展現了老家人安寧、簡單的生活方式。他們雖然物

質生活并不富足,但在這種簡單的節奏緩慢的生活中有著自己的幸福。這種生活狀態讓作者回憶起自己幸

福的從前,也讓作者感受到鄉村生活中那種純粹的美好,與現代社會的喧囂和物質追求形成對比,從而給

作者留下感動的記憶。

【規范解答】①表弟對家鄉的堅守,讓作者看見鄉村的希望。

②老家人安寧的生活和較低的物質需求,暗含了作者幸福的從前。

4.葛水平說:"我出生在鄉村,我的根脈在鄉村。"著名文學評論家賀紹俊說:"葛水平的寫作是接著地氣的。"

請結合本文,分析葛水平的寫作是如何接著地氣的。(6分)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①以農村和農民日常生活為寫作對象,充滿煙火氣。文章圍繞表弟、羊群以及老家人的生活展開,描寫了

放羊、種地、吃面、乘涼等日常活動,這些都是農村和農民最真實、最常見的生活場景。如文中詳細描述

了表弟放羊時的情節,包括與羊的互動、羊的生育等,還有老家人在面館談論年景等內容,充滿了生活氣

息,讓讀者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煙火氣。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的細致描寫,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真實面貌,使

讀者能夠身臨其境般地體驗鄉村生活的瑣碎與美好,體現了寫作接地氣的特點。

②運用大量方言,具有濃厚生活氣息。文中使用了“場梁""場拉拉""餌簍""場廊""場隆""場汰"等大量方言詞

匯,這些方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是當地農村生活的語言特色體現。方言的運用使文章更貼近當地農民

的生活實際,讓讀者感受到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仿佛能聽到老家人用方言交談的聲音,增強了文章的生

活氣息和真實感。方言詞匯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文章的語言表達,還使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活立體,如表

弟說一口土話,方言成為塑造表弟這個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也體現了作者寫作與當地生活緊密相連。

③表達老家人對鄉村未來的擔憂,引起共鳴。文中通過老家人在面館的談論,如有人說背陰坡上寺廟柱礎

被盜、離鄉人不疼愛老家等內容,反映出老家人對鄉村現狀和未來的擔憂。這種擔憂不僅僅是文中人物的

個體情感,也是廣大農村地區在時代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關注到老家

人的這種擔憂,體現了其寫作扎根于鄉村現實,反映鄉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作品具有現實意義和深度,

進一步體現了寫作接著地氣的特點,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關注。

【規范解答】①本文以太行山脈一帶的農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為寫作對象,充滿煙火氣。

②文中運用的大量方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使本文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③文中所寫的以表弟為代表的老家人對鄉村未來的擔憂也是廣大民眾的擔憂。

蘢龍》將;去指導

除綜合性選擇題外,散文類文本主觀題主要有六大類。

一'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是作品的結構體現,是作品的整體構思、行

文線索以及段落的關系與安排。該考點題型一般為分析行文思路(包括概括人物心理、情感變化過程)、分析

線索及作用。

1.分析行文思路題

答題模式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詞語表述):文章圍繞XXX(線索),首先寫了XXX,其次寫了XXX,最后寫

了XXX。

模式二(采用分條表述):①寫XXX;②寫XXX;③寫XXX;④全文整體上寫XXX。

2.分析線索及其作用

散文的常用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線索、思緒線索、景物線索、行程線索、時間線索、空

間線索等。復雜的文章,不止一條線索。答題時,應接合文章具體實際進行分析。

二、分析形象及其作用

形象類考題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與物象。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分析物象主要分

析物象的外形特征與寄寓內涵。

形象的作用主要有:

1.內容上的作用

①對內容的充實作用;②對主旨的襯托、深化、升華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結構上的作用

①開頭結尾的謀劃;②詳略主次的安排;③行文線索的貫串;④過渡照應的勾連;⑤伏筆懸念的設置

等。

3.細節分析及作用

①人物描寫細節;②環境細節;③象征性意象等方面的作用。

三、分析詞句意蘊及作用

詞句類考答題角度

類型特點方法

表達含蓄,含意豐富深刻,具有

含蓄句從三個層面入手:句表意、句內意、句外意。

警示作用,富含哲理。

運用比喻、擬人、夸張、反語、先確定使用的修辭手法,再還原成沒有

修辭句

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使用修辭手法的意思。

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重要作用,如通過判斷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及結合語句

結構句

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呼應句等。的具體內容來確定其含意。

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聯系該句所處的

主旨句能體現文章的中心。

語境,把握觀點、態度及情感。

四、鑒賞語言特色

鑒賞語言特色主要包括鑒賞語言特點與語言風格。其答題角度與方法見下表。

語言特點

特點的角度特點的具體內容

(1)動詞、形容詞:準確、簡練、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動、形象、傳神、

充滿動感、充滿想象等。(2)疊詞:①語言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從而增強藝術表現

力,具有繪畫美;②能使韻律鏗鏘悅耳,富有音樂美;③可以組成整齊的句式,具

用詞之美

有形式美;④能使意思強化,起到強調作用;⑤能使上下文聯系緊密,有一氣呵成

之感。(3)反復:突出某種意思,強調某種情感,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4)化

用成語:富有文采;使用文言詞語,典雅優美。

駢句、長短句、對偶句、排比句,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長短句的

句式之美(音

交錯運用,整句(對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語)、散句(句子參差不齊,長短不一)的

韻之美)

結合,使句式參差、錯落有致、節奏頓挫、音韻和諧。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

修辭之美

又引人入勝。如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對偶句、反問句等。

描寫之美白描、細描、動靜結合(以動襯靜)、視嗅聽結合(有色有聲)、對比襯托、鋪陳渲染等。

語言風格

風格類型具體表現

豪放:所表現的主題多為雄心偉業;所描寫的景象境界開闊;所運用的動詞富有力度,

豪放與婉約

形容詞和副詞色彩鮮明;抒情方式激越昂揚;多用排比、夸張、反復、反問等修辭手法。

婉約:所表現的對象纖巧細致;所表現的情感細膩纏綿;所描寫的畫面色調柔和;修

辭上少用排比、夸張、反問等修辭手法。

直露:比較直接地表達作者的感受和觀點。

直露與含蓄

含蓄:不直接表達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設問、比喻等修辭手法。

質樸(平實):語言通俗化、口語化,少用修辭,少用描繪性語言。

質樸與華麗華麗(典雅):講究節奏和韻律,多用描繪性語言;多用引用、排比、對偶、用典等修

辭(表現)手法。

莊重:文章的話題較為嚴肅,語言凝重,句式整齊、完整而綿長;關聯詞運用完整、

莊重與詼諧準確。

詼諧:語氣輕松幽默,多用夸張、反語、比喻等修辭手法,富有趣味。

簡潔:語勢流暢,多用短句。

簡潔與細膩

細膩:多用長句,多用對比和辯證性語言。

五、賞析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

賞析表達技巧答題步驟:

第一步,判斷用了什么手法。要辨明本語句所使用的是哪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主要

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表現手法”主要包括象征、托物言

志、襯托、對比、抑揚、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等表現手法,廣義的則包括修辭手法。

第二步,分析所用手法的特點。分析這種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么內容、情感、思想。

第三步,取得了怎樣的表達效果(作用)。結合具體語句說明此種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六、探究文本意蘊

探究文本意蘊考題主要有:標題式探究、意蘊式探究。

標題式探究答題角度

1.思考標題自身義(表層含義)和在文中的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

2?思考標題是否點明了寫作對象的特點或寫作內容。

3?思考標題是否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態度。

4?思考標題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5?思考標題是否是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

探究深層意蘊答題角度

1.民族心理:精忠報國;崇尚自然;中庸,穩重;追求大一統;安土重遷,葉落歸根;愛好和平,厭惡

戰爭;知足常樂;等等。

2.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

還指對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等。

3.學科認知:主要指哲學道理(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等。

即)關注新動向,追蹤新題型

近年來,散文類考題中的教考銜接題與情境化考題,應當引起我們重視。

一、情境化考題

情境化試題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其情境化不僅體現在文本的呈現上,更體

現在題干的設置上。解答這類試題,入境是前提,從文本中找答案,扣境表述是關鍵。

1.入境一一進入試題設置的情境,明確任務要求。

2.據文一一從文本中尋找答案,這一點與傳統題型一樣。

3.表達一一緊扣情境組織語言,做到既合乎對象要求,又符合文本內容。

二、教考銜接題

教考銜接題是指將考題與統編教材相關知識相聯系。銜接的角度多種多樣:既可以關聯教材中某個具

體文章,也可以關聯教材中的人文知識。

如:閱讀下列文章,回答后面試題。

文本一,:

思鄉忽從秋風起

王劍冰

《世說新語?識鑒》記載:“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鯨魚膾,日:

'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

時人皆謂為見機。”有人認為張翰辭官是逃避政治險惡,是早就預見好的,這未免就高看這個才子了,

他的身上,還是文人的氣質多一些。說他逃避,還不如說他是厭煩。西晉時期,文士多是如此。“羈鳥戀

舊林,池魚思故淵。”不是追求農轉非,而是相反。

張翰回到周莊,進入了他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他完成了對周莊自然的美麗構建。后來,一個叫周迪功

郎的人來到了周莊,在此“收獲設莊”,周莊的名稱得以確立,季鷹的回歸處終于明確了下來。在此之前!

周莊只是個有著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而他離開的洛陽卻早已是個大都市了。繁華錦繡、燈紅酒綠比不上

苑菜和妒魚,那個時候不知有沒有牡丹花,在張翰眼里,卻不比家鄉的油菜花。說實在的,季鷹帶給周莊

的意義,遠比在此起家的江南富豪沈萬三要多。嚴格說起來,周莊的文化意味遠比商業意味要久遠而彌香。

季鷹是一個神秘的人物,神秘得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很多事跡。《晉書》說他“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

不拘”。他的詩盡管現今僅存《首丘賦》《秋風歌》等,卻是大名遠播。他回家后,常垂釣于南湖,誦讀

于陋室。在野花芬芳的田士更上留下一串串腳印,在碧水籃天的曠野間留下舒展的嘯吟:“忽有一飛鳥,五

色雜英華。一鳴眾鳥至,再鳴眾鳥羅。長鳴搖羽翼,百鳥互相和。”

歷史記載張翰的生卒年均不詳。按說像他這樣超脫的文學家應該活一個大歲數。還有他喜歡的故鄉的

鄉野、蔬菜和妒魚。但是在他五十七歲那年,發生了一件事。有時候,悲傷就是這么突然降臨,降臨得讓

人猝不及防。

張翰的母親去世了。

這在張翰的生命中是巨大的重創。張翰悲傷極了,誰也沒有想到,張翰竟然因悲傷過度而失去了生命。

“悲傷過度”是個什么詞呢動用所有的想象細胞也難以解說清楚。這就顯現了張翰的又一個特性。在他的

生命中,沒有比故土、母親更重要的了。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有著同樣性格的人------阮籍。阮籍正在同別

人下棋的時候,傳來了母親的死訊,阮籍聽后堅持同人把棋下完,然后拿起酒杯,大口地飲酒,直喝下兩

斗,才大放悲聲,并口吐鮮血。這些血性男兒,遇到什么事都沒有在子過,對自己的母親卻格外上心。母

親沒了,就等于天塌了,世界一下子變得一片昏暗。張翰就這樣死了。

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前飄滿了他的詩:“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婚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

恨難禁兮仰夭悲。”

張翰還是沒有了家啊!旺年而逝,著實有點可惜。他給我們留下的文字不多,但這并不影響他在中國

歷史上的地位。歐陽修曾寫道:“清詞不遜江東名,愴楚歸隱言難明。思鄉忽從秋風起,白規旎菜膾豌羹。”

在唐代曾以張翰詩中的名句“黃花如散金”命題試士,李白稱贊道:“張翰黃花句,風流五百年。”

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的《張翰思鯨帖》,是歐陽詢為張翰寫的小傳。字帖筆力剛勁挺拔、險峻逼

人。那光照中國書法史的勾畫,將張翰的形象也勾進了歷史史冊。這也是歐陽詢把張翰的蒞鯨之思看作一

種崇高之舉,進而筆墨記之,以抒胸懷。字帖每一筆都浸染了書家的內心情感。后來這幅字帖廣為流傳,

每一個得到它的人都愛不釋手。宋徽宗看到,欣喜異常,加益私章,并附言語。此帖后轉到了乾隆手中。

乾隆也是一樣如獲至寶,喜愛有加。

周莊的南湖因了張翰的典故又稱“張矢魚湖”。

最早知道張翰,是讀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時候感覺這個季鷹是個怪老頭,不關心

政治,只在意妒魚。其實張翰年歲并不老,但那時就知道有一種魚很好吃,可惜我們吃不到。直到十幾年

后才見到鯨魚的模樣,但那早已不是張翰時期的婚魚了。細想起來,那時的物資流通不暢,要不怎么

官宴上沒有東曹掾這樣的官員想吃的魚呢

(有刪改)

文本二:

懷鄉的胃——秋風中的張翰事件

向以鮮

在研究張翰事件對中國文人產生的影響時,我們發現:許多慷慨悲歌之士,對張翰的情思都情有獨鐘,

最著名的應當要數宋代的大詞人辛棄疾了,他在詞中多次寫到張翰及其相關的秋風魏維等事,如《滿江紅?呈

趙晉臣數文》中的“甚等閑、卻為笏魚歸速”、《漢宮春?答李兼善提舉和章》中的“荻花深處,喚兒童、

吹火烹鯨”等。至于那首膾炙人口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休說婚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則把一個末路英雄的淚水與張翰的秋風之思交織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張翰見秋風

起,乃思吳中菰菜、募JI、笏魚膾,這恰恰對應了法國詩人瓦雷里在《海濱墓園》中所說的那種場景:起

風了!……只有試著活下去一條路!張翰和眾多中國文人所選擇的活路是:回家隱居。人尚未動身,懷鄉

的胃卻早已啟程。

(有刪改)

1.兩則文本都提到了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二者用意有何不同,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4分)

【答案】①文本一是為了追溯作者了解張翰事件的緣由,同時增添文化內涵和趣味性。

②文本二是為了以辛棄疾的作品為例說明張翰事件能引發文人的共鳴,情思,突出張翰對中國文人所產生

的巨大影響。

【解析】引用古詩詞,往往是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蘊,豐富文章的內容,同時借著古詩詞中的含義表達

作者的情感。兩則文本都是圍繞張翰事件表達情感。

2.弱解之思是思鄉的一個符號,請結合兩則文本,聯系費孝通《鄉土中國》中的相關理論,簡述張翰“茄

妒之思”所體現的鄉土社會特征。(6分)

【答案】①鄉土社會的穩定性與熟悉性:張翰因思念故鄉美食而歸隱,反映了對熟悉環境的依戀,符合《鄉

土中國》中鄉土社會穩定性與熟悉性的特點。

②血緣與地緣的結合:張翰對故鄉親人、自然和人文的眷戀,體現了血緣與地緣的緊密結合,與《鄉土中

國》中血緣與地緣關系的論述相符。

③鄉土文化的傳承:張翰的情懷激發了后世文人的創作靈感,體現了鄉土文化的傳承,與《鄉土中國》中

鄉土文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觀點一致。

【解析】本題為教考銜接題。把散文閱讀與整本書閱讀結合起來,對考生進行綜合考查。只有了解《鄉土

中國》中的相關理論,才能結合“藤妒之思”體現的鄉土社會特征。

龍3處要式訓級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4題。

文本一:

我在西南聯大的日子

汪曾祺

我在云南住過七年,一九三九------九四六年。準確地說,只能說在昆明住了七年。

我們經常活動的地方是市內,我們到南屏大戲院去看電影;去逛書店,看一本書,一看兩三個小時;

逛裱畫店,逛茶葉店……我們每天經過、隨時往來的地方,還是大西門一帶。街雖小,人卻多,氣味濃稠。

我們在街上閑看。看賣木柴的,賣木炭的,賣粗餐碗、砂鍋的,并且常常為一點細節感動不已。

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響最深,使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作家,——不是另一種作家的地

方,是西南聯大。

萬里長征,

辭卻了五朝宮闕。

暫駐足衡山湘水,

又成離別。

絕微移栽楨干質,

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

弦誦在山城,

情彌切...

----西南聯大校歌

日寇侵華,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被迫南遷,組成一個大學,在長沙暫住,名為"臨時大學"。

后遷云南,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簡稱"西南聯大”。這是一座戰時的、臨時性的大學,但卻是一個產生

天才,影響深遠,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學之林,與牛津、劍橋、哈佛、耶魯平列而無愧色的,麻陋而輝煌的,

奇跡一樣的,"空前絕后”的大學。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處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學校、祠堂。西邊是學生宿舍。土墻,草頂。

土墻上開了幾個方洞,方洞上豎了幾根不去皮的樹棍,便是窗戶。挨著土墻排了一列雙人木床,一邊

十張,一間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沒有的。兩個裝肥皂的大箱摞起來。既是書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學

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窩。有些同學成天在一起,樂數晨夕,堪稱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來,幾乎等

于不認識的。我和一位姓劉的歷史系同學就是這樣,我們倆同睡一張木床,他住上鋪,我住下鋪,卻很少

見面。他是個很守規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時作息。我是個夜貓子,每天在系圖書館看一夜書,即天亮

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寢時,他已經在校園樹下苦讀英文了。

大路的東側,是大圖書館。這是新校舍惟一的一座瓦頂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門外“搶圖書

館”——搶位置,搶指定參考書。大圖書館藏書不少,但指定參考書總是不夠用的。更東,是教室區。土墻,

鐵皮屋頂(涂了綠漆)。下起雨來,鐵皮屋頂被雨點打得乒乒乓乓地響,讓人想起王禹偈的《黃岡竹樓記》。

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這種椅子的好處是不固定,可以從這個教室到那個教室任

意搬來搬去。吳宓先生講《紅樓夢》,一看下面有女生還站著,就放下手杖,到別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

一些男同學就也趕緊到別的教室去搬椅子。寶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吳先生才開始講。

聯大師生服裝各異,但似乎又有一種比較一致的風格。女生的衣著是比較整潔的,上課時軍閥商人家

的小姐也不會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學絕大多數是藍布衫、長褲。幾年下來,衣服破舊,就想各種辦法"彌補",

如貼一張橡皮膏之類。有人褲子破了洞,不會補,也無針線,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結了一個疙瘩,這樣

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也多殘破了。聞一多先生有一個時期穿了一件一個親戚送給他的灰色夾

袍,式樣早就過時,領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買了一件云南趕馬人穿的

深藍毯毯的"一口鐘"(大概就是彝族察爾瓦)披在身上,遠看有點像一個俠客。有一個女生從南院(女生宿

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經黑了,路上沒有人,她聽到后面有梯里突魯的腳步聲,以為是壞人追了上來,很

緊張。回頭一看,是化學教授曾昭倫。他穿了一雙空前(露著腳趾)絕后鞋(后跟爛了,提不起來,只能

半跟著),因此發出梯里突魯的聲音。

大學生大都愛吃,食欲很旺,有兩個錢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帶來的盤纏尚未用盡,有些同學一到星

期天就出去到處吃館子。錢逐漸用完了,吃不了大館子,就只能到米線店里吃米線、餌塊。到連吃米線、

餌塊的錢也沒有的時候,便只有老老實實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飯是"八寶飯",通紅的糙米,里面有砂

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備的是鹽水煮蕓豆,還有二種,"魔芋豆腐"為紫灰色的,爛糊糊的淡而無味的奇怪

東西。有一位姓鄭的同學告誡同學:飯后不可張嘴——恐怕飛出只鳥來!

云南人對聯大學生很好,我們對云南、對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較明顯的、普遍的影響是在教育方面。

有些聯大師生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實事。聯大學生在中學兼課的很多,這對昆明中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學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獨立思考、學術自由的空氣,使他們為

學為人都比較開放,比較新鮮活潑。這是精神方面的東西,是抽象的,是一種氣質,一種格調,難于確指,

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摘編自一九九四年第四期《中國作家》,有刪改)

文本二:

國家興難,哀鴻遍野,百無一用當真是書生嗎?是戰在沙場,還是守在后方讀書?一群書生幾經猶豫

掙扎,最終趨向理性。中華民族之存亡,在于文化是否存活。于是乎“讀書”有了一股子臥薪嘗膽的氣概,聯

大學生們心中只有“擔負起國家興亡”的信念,風采奕奕唱著《畢業歌》:“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國

家的棟梁;我們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掀起來了!8年時間僅僅只畢業三千余人,卻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

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雖處艱難年歲,這群師

生卻是從心底給出了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他們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

敢,無問西東。

(摘編自《西南聯大?最困難時,往往最心懷美好》)

文本三:

沈先生在聯大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三門課我都選了。沈先生關于我的

習作講過的話我只記得一點了,是關于人物對話的。我寫了一篇小說(內容早已忘記干凈),有許多對話。

我竭力把對話寫得美一點,有詩意,有哲理。沈先生說:“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在打架!"從此我

知道對話就是人物所說的普普通通的話,要盡量寫得樸素。不要哲理,不要詩意。這樣才真實。我也沒有

那么多失落感、孤獨感、荒謬感、絕望感。我寫不出卡夫卡的《變形記》那樣痛苦的作品,我認為中國也

不具備產生那樣作品的條件。

(摘編自汪曾祺《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L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頭部分回憶豐富多彩的市內生活,一方面呈現了西南聯大周邊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另一方

面襯托出西南聯大對作者的深刻影響。

B.吳宓先生講課,為學生"搬椅子"的細節描寫表現了吳先生的修養,而他的言傳身教、率先垂范也展現

了西南聯大教師優雅的君子風范。

C.文章大量筆墨刻畫教授們衣著"殘破",而描寫聯大人讀書的細節卻不多,這正是為了表現聯大人雖條

件簡陋卻孜孜不倦做學問的志趣。

D.結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化用杜甫詩句"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重在表現西南聯大的精神氣質和

自由與隨性的學術氛圍。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以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重在表現西南聯大的精神氣質和自由隨性的學術氛圍"錯。結合"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存在,如云如水,水

流云在"可知,化用詩句不是重在表達“自由隨性",而是表達西南聯大對云南在教育方面的影響確實存在。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正如西南聯大校歌里所唱,當時將棟梁之才移往艱苦偏遠的邊疆并將其保護起來免受日寇摧殘的做

法,正是為了保全民族未來的希望。

B.聞一多先生在詩歌《紅燭》中由衷地贊美紅燭的獻身精神,讓我們感受到詩人愛國的拳拳之心是與

祖國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C.沈從文先生的小說《邊城》以詩意的氛圍和充滿哲理的對話表現了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和人性美,

體現了新月派的“三美"主張。

D.卡夫卡被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代表作《變形記》以主人公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反映

了人被社會擠壓異化的孤立和苦痛。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

C.”體現了新月派的,三美,主張”錯。新月派是產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一個重要的現代詩歌流派,而本

文是散文。新月派的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

好像音樂一樣。音樂美指的是詩歌的音節,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節的勻

稱和句的整齊。繪畫美指的是詩歌的詞藻,用詞注意色彩,形象鮮明。

3.文本二中的“巨浪”指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巨浪形成的原因。(4分)

【答案】學術方面:①條件極其艱苦卻重學問、輕名利的學術氛圍;②聯大的民主思想、自由開放的精神。

品格修養方面:①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②樂觀積極的心態;③高尚的君子人格和道德修養。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詞語含義及分析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的能力。

"巨浪"指的是西南聯大在學術方面對于整個中國的影響。題干要求分析"巨浪"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看聯大學生的生活條件,"土墻上開了幾個方洞,方洞上豎了幾根不去皮的樹棍,便是窗戶。挨著土墻

排了一列雙人木床,一邊十張,一間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沒有的。兩個裝肥皂的大箱摞起來,既是書

桌,也是衣柜""幾年下來,衣服破舊,就想各種辦法‘彌補',如貼一張橡皮膏之類。有人褲子破了洞,不會

補,也無針線,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結了一個疙瘩,這樣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窺一斑而見全豹,西南

聯大師生的條件極其艱苦,但是他們的學術氛圍卻極其濃厚,“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門外‘搶圖書館'一一搶

位置,搶指定參考書”,可見能掀起“巨浪"的原因之一是條件極其艱苦卻重學問、輕名利的學術氛圍。

其次看聯大師生的思想和精神,文中提到一件小事,就是吳宓先生講《紅樓夢》時"一看下面有女生還站著,

就放下手杖,到別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學就也趕緊到別的教室去搬椅子。寶姐姐、林妹妹都坐

下了,吳先生才開始講",由此可見聯大師生的品格修養;

文本一末尾寫聯大學生在昆明一些中學兼課,"使昆明學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獨立思考、學術自由的

空氣,使他們為學為人都比較開放,比較新鮮活潑”,可見能掀起“巨浪"的原因之一是聯大的民主思想、自

由開放的精神。

文本二中有"國家興難,哀鴻遍野,百無一用當真是書生嗎?是戰在沙場,還是守在后方讀書?一群書生幾

經猶豫掙扎,最終趨向理性。中華民族之存亡,在于文化是否存活。于是乎‘讀書'有了一股子臥薪嘗膽的氣

概,聯大學生們心中只有‘國家興亡’的信念”,可見能掀起“巨浪"的原因之一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文本一中還提到西南聯大食堂的伙食,以及師生們的玩笑,"有一位姓鄭的同學告誡同學:飯后不可張嘴一一

恐怕飛出只鳥來!",可見能掀起“巨浪"的原因之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

文本二末尾總結了西南聯大精神,"雖處艱難年歲,這群師生卻是從心底給出了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他們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勇敢,無問西東",可見能掀起“巨浪"的原因之一是

高尚的君子人格和道德修養。

4.如欲以“樸素為文"為主題,為《我在西南聯大的日子》寫一則文學短評,請列出評論要點。(6分)

【答案】①"樸素為文"是指汪曾祺的散文以細小瑣屑的題材入文,不刻意追求精致的結構、深奧的題旨,

而只是一種“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寫作方式。②"樸素為文”是指文章語言平淡質樸,貼近生活的真實狀態,

娓娓道來,如話家常。③汪曾祺的“樸素為文"體現了一種獨特的文學創作理念:在平淡的敘述中,讓真與

美、日常生活的恬淡回歸散文。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本寫作特點的能力。

文本一選取了在西南聯大的很多瑣碎的小事,比如寫到校舍、圖書館、聯大師生的服裝、聯大的伙食、聯

大學生對于昆明教育的貢獻等,這些內容寫得很"散",很隨意,想到什么寫什么,沒有刻意追求精致的結構、

深奧的題旨,而只是一種“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寫作方式。

從語言來看,平淡質樸,貼近生活的真實狀態,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西南聯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處

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學校、祠堂。西邊是學生宿舍。土墻,草頂""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

買了一件云南趕馬人穿的深藍錯稽的‘一口鐘'""有一位姓鄭的同學告誡同學:飯后不可張嘴一一恐怕飛出只

鳥來!”等,體現了其“樸素為文”的特點。

文本一雖然沒有選取“宏大”的題材,只是羅列了些瑣碎的小事,但在平淡的敘事中卻不乏真善美的真情。如

寫聞一多先生穿的一件親戚送的"灰色夾袍",寫朱自清先生穿的"一口鐘",寫聯大食堂的"八寶飯""通紅的

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等,在平淡的敘述中卻讓人懷想聯大師生對于真理的執著追求,他們雖

然物質貧乏,卻精神富足。

"樸素為文"體現了一種獨特的文學創作理念:在平淡的敘述中,讓真與美、日常生活的恬淡回歸散文。

>??岑q模擬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王師傅

阿成

老伴兒突發奇想,要在院子里安一個亭子。

既然老伴兒要安一個簡單的涼亭,那就安吧,只是這要占去小菜園東側的一塊地,得事先做地面處理。

朋友開了一家裝修公司,他告訴我,明天就安排王師傅上門。

望日,王師傅來了。他五六十歲,中等個兒,結實,憨厚。王師傅一進院兒就把目光落在了我的菜地

上,那樣子似是故人相見。看了一圈后,他皺了鼓眉,說:“叔,你這個壟不能這么淺,長一長,根兒就露

出來了。另外,苗和苗的間距也太寬了,再窄一點就好了。”接著,他二話不說,抄起旁邊的鋤頭就替我備

起壟來,一邊說:“叔,這地多硬啊,地這么硬菜苗鉆不出來呀!”他邊備壟邊把土塊敲碎。如此熟練地精耕

細作,不消說,這是個種地的老把式。

備完壟,王師傅開始平整土地,做硬化處理。我則給他沏好了茶備著,一邊看他干活兒一邊跟他聊天。

王師傅告訴我,他家有幾十畝地,都已經包出去了,這樣,他就可以出來打打工,掙點兒錢,給兒子蓋房

子結婚。

跟我聊天的時候,王師傅注意到了小菜園的黃瓜壟:“叔,你種這么多西葫蘆干啥?"我說:"我買的

是黃瓜苗哇!怎么,是西葫蘆?”王師傅說:“西葫蘆一長起來就鋪散滿地,我看留兩棵就行,當玩兒了,其

他的都拔了吧,再補種幾棵黃瓜苗。"我問:"這時候還能買著黃瓜苗嗎?”王師傅說:“正好今天萬寶鎮有集,

到那兒去買,估計能有。明天就是芒種了,老話說‘過了芒種,不可強種',今天是最后一天,快去吧。”

于是,老伴兒立馬開車去買黃瓜苗。

萬寶鎮高我這兒往返需40分鐘。老伴兒不但買了黃瓜苗,還買了兩捆小蔥。

趁著歇氣兒的工夫,王師傅對我老伴兒提議:“你在亭子這塊地的邊兒上一邊留一壟地,種點兒小蔥、

苦瓜什么的多好。”老伴兒很興奮,她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菜苗都種上,已然忘掉了自家的地有多大。”嬸

子,你先挑些細嫩的蔥,再把根兒上的長須子剪掉。”王師傅說完,挖了一個小壟溝,灌滿水,再把蔥每隔

3厘米擺上一棵。他又告訴我老伴兒:"等它們都站立起來了,你再往上培土。記住,不要把剛長出來的小

嫩芽埋上。這土呢,得一點一點地添,你埋土埋得越深,蔥白兒就越長、越粗。”

王師傅繼續平整地面。我發現,他是一個做事極認真的人,這可能是他多年養成的職業操守。王師傅

把平整地面挖出的多余的黑土,一鍬一鍬地添到東邊兒的菜地里,一邊說:“這上多好啊,可別白瞎了。”

他往返了幾十次,看著都覺得累人。

接著,王師傅用手將那些土塊兒捏碎,即便是花生粒兒大小的也捏得粉碎。我又注意到,他似乎不是

在捏土塊,而是在跟它們深情地交流。他的嘴里還喃喃地細語著,好像在說:"我把你們弄得松一點、細一

點,菜苗長大的時候就舒服多了。”好像這土地是有靈魂、有感情的,完全聽得懂他的話。自言自語中,我

看到他眼睛里那柔柔的光,那是發自靈魂的深情,是那么慈愛,讓人想起父愛和母愛。他完全忘了小院兒

的主人是誰,他似乎是在和遠方歸來的親人訴說著什么。而后,王師傅一邊捏土塊兒一邊告訴我,種菜該

怎樣施肥,怎樣培土,怎樣打枝......我不由得想到詩人艾青的詩句,可套用一下:”為什么他的臉上常洋溢著

幸福?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又讓我想起有一陣子,常在江邊看到一位老人,他總是久久地坐在長椅上發呆。一次,我問他怎么

一個人待在這兒,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