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力學實驗_第1頁
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力學實驗_第2頁
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力學實驗_第3頁
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力學實驗_第4頁
2025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力學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復習

專題六實驗

第16講力學實驗

【目標要求】1.會使用刻度尺、秒表、打點計時器、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測量有關數據。2.熟悉教材中的力學

實驗原理、實驗過程,會操作有關實驗,進行數據處理、誤差分析,并會借助基本實驗分析創新實驗。

考點一紙帶類和光電門類實驗

實驗裝置圖實驗操作數據處理

1.細繩與長木板平行1.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

2.釋放前小車應靠近打點計動

紙猿接電避打點計時器

探究小車速度3時器2.利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求

隨時間變化的3.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規律i車,打點結束先切斷電源,3.利用逐差法求平均加速度

再取下紙帶4.作速度一時間圖像,通過圖像

4.鉤碼質量適當的斜率求加速度

1.平衡阻力,墊高長木板一

端使小車能勻速下滑

2.在平衡阻力時,不要把懸

掛槽碼的細繩系在小車上,

細,繩口口.帶

探究加速度與實驗過程中不用重復平衡阻1.利用逐差法或VI圖像求a

1

物體受力、物一端有小軍打』計時器力2.作出小/圖像和a-工圖像,確

。定滑輪m

實驗臺

槽瑪的長木板

體質量的關系3.實驗必須保證的條件:小定〃與b、m的關系

車質量機》槽碼質量m'

4.釋放前小車要靠近打點計

時器,應先接通電源,后釋

放小車

1.豎直安裝打點計時器,以

侏1.應用<=加+廠"T計算某時刻

打點減小摩擦阻力

計時器-紙帶

2.選用質量大、體積小、密的瞬時速度

驗證機械能守

22

-夾子度大的材料2.判斷mghAB^mvB-^mvAM

恒定律-重物

3.選取第1、2兩點間距離接否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相等

I._______

近2mm的紙帶,用

II13.作出產力圖像,求g的大小

mgh=^mv2進行驗證

L開始前調節導軌水平

1.滑塊速度的測量:n卷

驗證動量守恒光工。嶼d光電門b2.用天平測出兩滑塊的質量

2.驗證的表達式:

定律3.用光電門測量碰前和碰后

加1也+機2V2=根1也'+根2y2’

的速度

常見的測速方法:紙帶打點計時器測速,光電門測速,傳感器測速,動能定理計算法,平拋運動計算法等。

例1(2023?全國甲卷23)某同學利用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平均速度與時

間的關系。讓小車左端和紙帶相連。右端用細繩跨過定滑輪和鉤碼相連。鉤碼下落,帶動小車運

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紙帶。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和相關數據如圖(b)所示。

打點計時器紙帶小車

||。木'板%

鉤碼

(a)

(1)已知打出圖(b)中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1so以打出A點時小車位置為初始位置,將

打出3、C、D、E、歹各點時小車的位移A%填到表中,小車發生相應位移所用時間和平均速度分

別為△7和萬,表中Axw=cm,vAD-cm/s。

16.6048.00-4-9.4()義一10.9。一>j"—12.40」

\??????(

3ABzbEQ

單位:cm

(b)

位移區間ABACADAEAF

Ax(cm)6.6014.60Axw34.9047.30

v(cm/s)66.073.0VAD87.394.6

⑵根據表中數據得到小車平均速度方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在圖中補全實驗點。

y/(cms-1)

1051|111|11Ir

95三王王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85三王王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75;巨;巨三巨巨三巨三巨;

65三三停三三王王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

::::::::::::::::::::::::::::::A

5500.10.20.30.40.50.6

(3)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江△/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此直線用方程萬=松什6表示,其中七_

cm/s2,b=cm/so(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⑷根據(3)中的直線方程可以判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得到打出A點時小車速度大小

VA=,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結果用字母晨6表示)

答案(1)24.0080.0(2)見解析圖(3)70.059.0(4)》2k

解析(1)根據紙帶的數據可得

^XAD=XAB+XBC+XCD=6.60cm+8.00cm+9.40cm=24.00cm

平均速度為。=篝=80.0cm/s

(2)根據第(1)小題結果補充表格和補全實驗點圖像得

F/(cms-1)

105

95

85

75

65

Ar/s

54

⑶從實驗結果可知,小車運動的&加圖線可視為一條直線,圖像為

F/(cm-s-,)

105田Will|||||田||田|三

95mmm]毛藤瑩

85;藤藤藤藤藤婦連藤;:;

75m:股

65;豚:三;

55二王王三三三王王三三三三三

00.10.20.30.40.50.6

此直線用方程方%加+A表示,由圖像可知其中

^_101,059.0cm/s2_^QQcm/s28=59.0cm/s

0.6'

(4)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位移公式產為什初2,整理得衿o+7

艮歷二VA+產

故根據圖像斜率和縱截距可得VA=b,a=2ko

例2(2024?海南省四校模擬)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A為裝有擋光片的鉤

碼,總質量為輕繩一端與A相連,另一端跨過輕質定滑輪與質量為根的重物B相連。實驗過

程如下:用游標卡尺測出擋光片的寬度為d;先用力拉住B,保持A、B靜止,測出A下端到光電

門的距離為人(〃》4;然后由靜止釋放B,A下落過程中擋光片經過光電門,測出擋光時間為上已

知重力加速度為g。

⑴為了能完成上述實驗,M砥選填或);

⑵某次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出擋光片的寬度,測量結果如圖乙所示,則擋光片的寬度為d=

mm;

(3)在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過程中,如果滿足,則驗證A、B和地

球所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4)擋光片經過光電門的速度與鉤碼A下落〃時的瞬時速度間存在一個差值,為減小這個差值,可

采取的措施是(寫出合理的一條即可)。

答案(1)>(2)4.700

(3)(M-m)g/z=|(M+m)(^)2

(4)減小擋光片的寬度或者增大下落高度

解析(1)為了使A下落過程中擋光片經過光電門,需滿足M>mo

(2)根據螺旋測微器的讀數原理可知擋光片的寬度為d=4.5mm+20.0x0.01mm=4.700mm

(3)A經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為

d

V=~

t

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

^Ep=(M-m)gh

系統動能的增加量為

1de

2

AEk--(Af+m)(-)

則系統機械能守恒的表達式為

Ide

(4)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采取減小擋光片的寬度或者增大下落高度。

例3(2024?山東卷」3)在第四次“天宮課堂”中,航天員演示了動量守恒實驗。受此啟發,某同

學使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了碰撞實驗,氣墊導軌兩端分別安裝a、b兩個位移傳感器,a測量

滑塊A與它的距離XA,b測量滑塊B與它的距離沖。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①測量兩個滑塊的質量,分別為200.0g和400.0g;

②接通氣源,調整氣墊導軌水平;

③撥動兩滑塊,使A、B均向右運動;

④導出傳感器記錄的數據,繪制XA、XB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分別如圖乙、圖丙所示。

傳感器a滑塊A滑塊B......傳口感器b

I..III」.IIIIIIIIIIII」IIII

U口口旌氣源

回答以下問題:

(1)從圖像可知兩滑塊在t=S時發生碰撞;

(2)滑塊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v=m/s(保留2位有效數字);

⑶通過分析,得出質量為200.0g的滑塊是(選填"A”或"B”)o

答案(1)1.0(2)0.20(3)B

解析(1)由x”圖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兩滑塊的速度都在Ul.Os時發生突變,即這個時刻發生了碰撞;

(2)根據XI圖像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大小可知滑塊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為

v9

~|°iQ1Q|cm/s=0.20m/s

(3)由題圖乙知,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VA=0.50m/s,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為VA~0.36m/s,

由題圖丙可知,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為VB-0.50m/s,A和B碰撞過程動量守恒,

二-珈

即mA(VA-VA)=mB(v-VB")

代入數據解得股大2

所以質量為200.0g的滑塊是Bo

考點二力學其他實驗

實驗裝置圖實驗操作數據處理

L應在彈簧自然下垂時,測1.作出彈力廠隨彈簧伸長量尤變

探究彈簧彈力刻量彈簧原長Zo化的圖線,斜率表示彈簧的勁度

與形變量的關尺2.水平放置時測原長,根據系數

鉤F

碼n

系實驗數據畫出的圖線不過原2.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圖線會

點的原因是彈簧自身有重力發生彎曲

1.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

2.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結

探究兩個互成

點的位置一定要相同1.按力的圖示作平行四邊形

角度的力的合

3.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互2.求合力大小

成規律

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夾角

大小應適當

1.保證斜槽末端水平1.用代入法或圖像法判斷運動軌

2.每次讓小球從傾斜軌道的跡是不是拋物線

探究平拋運動

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2.由公式x=W和產,求初速

的特點

3.坐標原點應是小球出槽口

度Vo=x區

時球心在紙板上的投影點42y

L彈力大小關系可以通過標

探究向心力大尺上刻度讀出,該讀數顯示

作出居-)、居“、居加的圖

小與半徑、角了向心力大小關系

像,分析向心力大小與角速度、

速度、質量的2.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探究

半徑、質量之間的關系

關系向心力大小與半徑、角速

度、質量的關系

1.保證懸點固XE.

2.單擺必須在同一平面內振

用單擺測量重1.利用公式g=^求重力加速度

動,且擺角小于5。

力加速度的大.可作出/-/的圖像,利用斜率

3.擺長/=懸線長r+小球的半2

徑廠求重力加速度

4.用公與十算單擺的周期

n

例4(2024?海南卷」5)為驗證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某組同學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橡皮

條、輕質小圓環、木板、刻度尺、白紙、鉛筆、細線和圖釘等器材,按照如下實驗步驟完成實驗:

I.1N,-O

甲乙

(I)用圖釘將白紙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H)如圖甲、乙所示,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點,另一端連接輕質小圓環,將兩細線系

在小圓環上,細線另一端系在彈簧測力計上,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拉動小圓環到某位置,并標

記圓環的圓心位置為O點,拉力R和凡的方向分別過Pi和P2點,大小分別為為=3.60N、

F2=2.90N;撤去拉力B和m,改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動小圓環,使其圓心到O點,在拉力P的

方向上標記P3點,拉力的大小為尸=5.60N。請完成下列問題:

⑴在圖乙中按照給定的標度畫出R、仍和尸的圖示,然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為、用的合力

F'o

(2)比較/和尸,寫出可能產生誤差的兩點原因:0

答案(1)見解析圖(2)①沒有做到彈簧測力計、細線、橡皮條都與木板平行;②讀數時沒有正視彈簧測力

1

解析(1)按照給定的標度畫出尸1、尸2和尸的圖示,然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居、尸2的合力F,如圖所

(2)尸和尸產生不完全重合的誤差可能是因為:①沒有做到彈簧測力計、細線、橡皮條都與木板平行;②讀

數時沒有正視彈簧測力計。

例5(2024?山西朔州市二模)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將

輕彈簧懸掛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刻度尺豎直固定在輕彈簧旁邊,在彈簧下端依次掛上不同質量的

鉤碼,記錄每次鉤碼的總質量m以及對應指針所指刻度值x如表格所示。

⑴根據實驗表格記錄的數據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選填“1mm”或“1

cm")o

⑵在給出的坐標系中描點,作出彈簧彈力歹與伸長量Ax之間的關系圖線,由圖線可知,記錄實

驗數據時第次實驗數據出現了明顯的實驗誤差。根據描繪的FAx圖像可知,該彈簧的

勁度系數為k=N/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3)若實驗中懸掛彈簧和刻度尺時,彈簧的上端未與刻度尺的0刻度線對齊,而對齊的是0.5cm,

則該情況會導致實驗算得的彈簧勁度系數結果(選填“偏大”“偏小”或“無誤

差”)。

⑷若截取實驗中所用彈簧長度的一半制成一個彈簧測力計,并掛上1.5N的鉤碼,當鉤碼處于靜

止狀態時,彈簧的形變量為cm。

答案(1)1cm(2)見解析圖425(3)無誤差(4)3.0

解析(1)根據實驗表格記錄的數據可知,讀數精確到cm,估讀到0.1cm,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為1cm。

(2)根據實驗數據,在給出的坐標系中描點,作出彈簧彈力歹與伸長量Ax之間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

FN

1.8

1.2

0.6

Ax/cm

01.22.43.64.86.07.2

由圖線可知,記錄實驗數據時第4次實驗數據出現了明顯的實驗誤差。

根據描繪的凡AX圖像可知,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1.8

N/m=25N/m

7.2X10-2

(3)若實驗中懸掛彈簧和刻度尺時,彈簧的上端未與刻度尺的0刻度線對齊,而對齊的是0.5cm,那么彈簧

末端指針刻度也會下移0.5cm,彈簧對應的伸長量不變,則該情況不會導致實驗算得的彈簧勁度系數結果

改變,無誤差。

(4)若截取實驗中所用彈簧長度的一半制成一個彈簧測力計,則兩段彈簧的勁度系數相同,把截下來的兩段

彈簧串接起來的勁度系數與原來那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相同,可知用一半制成一個彈簧測力計彈簧的勁度系

數變為2七50N/m

并掛上1.5N的鉤碼,當鉤碼處于靜止狀態時,根據胡克定律可知,彈簧的形變量為

Ax'=Km=3Qcm。

例6(2024.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某同學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滑塊和水平臺面間

的動摩擦因數。水平轉臺用齒輪傳動,繞豎直的軸勻速轉動,不可伸長的細線一端連接小滑塊,

另一端連到固定在轉軸上的力傳感器上,計算機通過傳感器能顯示細線拉力歹的情況,實驗步驟

如下:

①數出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齒的個數分別為m和“2;

②用天平稱量小滑塊的質量m;

③將滑塊放置在轉臺上,使細線剛好伸直;

④控制主動齒輪以某一角速度。主勻速轉動,記錄力傳感器的示數E改變主動齒輪的角速度,并

保證主動齒輪每次都做勻速轉動,記錄對應的力傳感器示數,滑塊與水平臺面始終保持相對靜止。

回答下面的問題:

(1)滑塊隨平臺一起勻速轉動的角速度大小可由。=計算得出(用題中給定的符號表示)。

⑵處理數據時,該同學以力傳感器的示數尸為縱軸,對應的主動齒輪角速度大小的平方3主2為橫

軸,建立直角坐標系,描點后擬合為一條直線,如圖乙所示(圖中°、6為已知量),設最大靜摩擦

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滑塊和水平臺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用題中給

定的符號表示)。

⑶該同學僅換用相同材料的質量更大的滑塊再次做了該實驗,作出艮3主2的圖像,與圖乙中直線

斜率比較,發現其斜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⑴竺坦(2)—⑶增大

解析(1)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傳動時,線速度大小相同,即從動齒輪和主動齒輪的角速度關系為

〃⑷主二儂9從,解得口從二----,平臺與從動齒輪同軸傳動,即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故折①從二----

九2九2

(2)當力傳感器有示數時,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設滑塊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則

2

F+jLimg=mco2r,解得F=m;n/3則尸-3主2圖線的縱截距的絕對值為a=jumg,解得〃二意

22

⑶由F4舞一3主2一〃mg,可得產-3主2圖線的斜率為七詈},

僅換用相同材料的質量更大的滑塊再次做該實驗,其斜率增大。

專題強化練[分值:40分]

1.(8分X2024?湖南婁底市一模)某物理課外活動小組準備用單擺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1)(2分)下列器材和操作最合理的是0

鐵夾&寸鐵夾

一彈性棉繩一細絲線

I一鐵球L塑料球

AB

彈性強——繩-鐵夾

一彈性棉繩一細絲線

L塑料球L鐵球

CD

(2)(2分)某次測量小球直徑的結果如圖所示,則這次測量的讀數為mm。

=-()

0510—

三45

(3)(2分)實驗中,測得擺球經過N次全振動的總時間為加。在測量單擺的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擺

線長度為/,再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為則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為g=.(用題目中給出的

字母表示)。

(4)(2分)如果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測擺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停表過遲按下

D.實驗時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

2TT2N2(2Z+D)

答案(1)D(2)10.020(3).(4)B

(At)2

解析(1)根據單擺模型可知,為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擺球應采用密度較大、體積較小的鐵球,為使單擺

擺動時擺長不變,擺球應用不易變形的細絲線,懸點應用鐵夾來固定,故選D。

(2)這次測量的讀數為

10mm+2.0x0.01mm=l0.020mm

(3)根據單擺周期公式六2兀

其中扇+|,7專

2冗2產⑵+O)

解得g=

(At)2

(4)因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為g=*,測擺長時擺線拉得過緊,所測得的擺長偏大,則所測得的重力加速

度偏大,故A錯誤;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即實際中的擺線長度增加了,測得的擺長偏

小,故所測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確;開始計時時,停表過遲按下,所測得的周期偏小,則所測得

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錯誤;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所測得的周期偏小,則所測得的重力

加速度偏大,故D錯誤。

2.(8分X2024.浙江1月選考」61)如圖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1分)該實驗中同時研究三個物理量間關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采用的研究方法是O

A.放大法B.控制變量法

C.補償法

(2)(1分)該實驗過程中操作正確的是o

A.補償阻力時小車未連接紙帶

B.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

C.調節滑輪高度使細繩與水平桌面平行

(3)(3分)在小車質量________(選填“遠大于”或“遠小于”)槽碼質量時,可以認為細繩拉力近似等于槽碼

的重力。上述做法引起的誤差為(選填“偶然誤差”或“系統誤差”)。為減小此誤差,下列可行

的方案是o

A.用氣墊導軌代替普通導軌,滑塊代替小車

B.在小車上加裝遮光條,用光電計時系統代替打點計時器

C.在小車與細繩之間加裝力傳感器,測出小車所受拉力大小

(4)(3分)經正確操作后獲得一條如圖乙所示的紙帶,建立以計數點0為坐標原點的x軸,各計數點的位置坐

標分別為0、為、…、尤6。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則打計數點5時小車速度的表達式

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是o

XX

0%]%2%34%56

6123456x

l'i'ri'rri'i,ri'i'i'i'ri'rri'rrri'i'ri'rrrrri'i'rrrri'rrri,i,ri,i'i,i'i,i,i,i'

0123456789101112U1415161718192U2122232?252t>272B2')303132X531K3637383?4O41424344451647484950

cm

B-=W

=5+欠4-(汽3+》2)

C.a=-

(10T)2

答案d)B(2)B系統誤差c(4)、淄A

解析(1)該實驗中同時研究三個物理量間關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可以控制其中一個物理量不變,研究

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即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

(2)補償阻力時小車需要連接紙帶,通過紙帶上的點間距判斷小車是否在長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

誤;由于小車速度較快,且運動距離有限,打出的紙帶長度也有限,為了能在紙帶上盡可能多地獲取點,

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釋放小車,故B正確;為使小車所受拉力與速度同向,應調節滑輪高

度使細繩與長木板平行,故C錯誤。

(3)設小車質量為M,槽碼質量為mQ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分別對小車和槽碼有F=Ma,mg-F=ma,聯立解得

尸=竺雪,由上式可知在小車質量遠大于槽碼質量時,可以認為細繩拉力近似等于槽碼的重力;上述做法引

起的誤差是由于實驗方法或原理不完善造成的,屬于系統誤差;該誤差是將細繩拉力用槽碼重力近似替代

造成的,不是由于車與木板間存在阻力(實驗中已經補償了阻力)或是速度測量精度低造成的,為減小此誤

差,可在小車與細繩之間加裝力傳感器,測出小車所受拉力大小,故C正確。

(4)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夕5T,打計數點5時小車速度的表達式為丫=/=言;根據逐差法可得

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是入安翳,故人正確。

(3t)N(15T)N

3.(8分)(2024?河北卷?11(2))圖甲為探究平拋運動特點的裝置,其斜槽位置固定且末端水平,固定坐標紙的

背板處于豎直面內,鋼球在斜槽中從某一高度滾下,從末端飛出,落在傾斜的擋板上擠壓復寫紙,在坐標

紙上留下印跡。某同學利用此裝置通過多次釋放鋼球,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印跡,坐標紙的y軸對應豎直

方向,坐標原點對應平拋起點。

(1)(2分)每次由靜止釋放鋼球時,鋼球在斜槽上的高度(填“相同”或“不同”)。

(2)(3分)在坐標紙中描繪出鋼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

(3)(3分)根據軌跡,求得鋼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m/s(當地重力加速度g為9.8m/s2,

保留2位有效數字)。

答案⑴相同(2)見解析圖(3)0.70(0.68、0.69、0.71、0.72均可)

解析(1)為保證鋼球每次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相同,必須讓鋼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靜止釋放,故釋放鋼球時

高度相同。

(2)描點連線用平滑曲線連接,鋼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

()24681()121416x/c.m

2

I

6

X

10

12

14

16

18

20

y/cm

(3)因為拋出點在坐標原點,為方便計算,

在圖線上找到較遠的點,在圖線上找到y坐標為20.0cm的點為研究位置,

該點坐標為(14.1cm,20.0cm),

根據平拋運動規律,產刎

解得vo-O.7Om/so

4.(8分)(2024?湖北卷4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量重力加速度大小g的實驗方案,所用器材有:2g祛碼若干、

托盤1個、輕質彈簧1根、米尺1把、光電門1個、數字計時器1臺等。

具體步驟如下:

①將彈簧豎直懸掛在固定支架上,彈簧下面掛上裝有遮光片的托盤,在托盤內放入一個祛碼,如圖(a)所示。

Z/m

0.55

0.54

0.53

0.52

0.51

0.50

0.49

0.48

0.40.50.6r/s2

(b)

②用米尺測量平衡時彈簧的長度/,并安裝光電門。

③將彈簧在彈性限度內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