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上大豆高產高效栽培實踐及科學管理多方面技術應用研究_第1頁
潁上大豆高產高效栽培實踐及科學管理多方面技術應用研究_第2頁
潁上大豆高產高效栽培實踐及科學管理多方面技術應用研究_第3頁
潁上大豆高產高效栽培實踐及科學管理多方面技術應用研究_第4頁
潁上大豆高產高效栽培實踐及科學管理多方面技術應用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大豆作為糧、經、飼多用作物,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大豆生產過程中,多項實用新技術得以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大豆生產水平。在開展大豆生產期間,積極應用高效栽培新技術對大豆的產量及品質影響較大。為促進大豆種植高產穩產,本文根據安徽省潁上縣大豆高產栽培實踐,從大豆的生長發育條件、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草害綜合防控等多方面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旨在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大豆生產管理建議。關鍵詞:大豆;潁上縣;高效栽培;新技術;研究分析大豆籽粒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多種氨基酸,其中,蛋白質含量一般在35%-40%之間,脂肪含量一般可達25%-30%,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大豆籽??捎糜谡ト∈秤糜?,榨油后的豆餅是優質動物飼料。作為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在安徽省潁上縣種植歷史悠久,最近幾年,全縣播種面積192km2,其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6.67km2,是當地主要油料作物之一。1大豆生長發育條件及特征1.1大豆生長發育條件1.1.1光照大豆為喜光性短日照作物,在長期黑暗及短光照的條件下,生長發育時間會出現縮短;而光照時間過長會出現開花延后,生長發育期延長。適宜的光照強度水平以3×104-4×104Lx最佳。1.1.2溫度大豆為喜溫性作物,但并不耐高溫。24-26℃最適合植株生長發育,低于14℃植株停止生長,高于40℃便會出現減產。1.1.3水分大豆生長發育期對水分的需求較多,通常露天種植大豆5-9月期間降水量以500-600mm最佳,超過700mm或不足400mm時,如不及時排灌,大豆會出現減產。大豆生長期間不耐澇漬,生產上要注意做好田間排水降漬工作,以免爛根。1.1.4土壤養分大豆對土壤環境適應性較強,對土質要求不嚴格,但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層深厚的地塊更適合大豆生長發育。土壤pH值以6.5-7.5最佳,低于6.0時根瘤菌繁殖發育不良,影響固氮效果。大豆植株生長期間,對營養元素需求較多,施肥時,適宜的氮磷鉀比例為5∶1∶1.8或4∶1∶2。同時,中微量元素鈣、鎂、硫、氯等對大豆的生長發育也較為關鍵,需及時補充[1]。1.2大豆植株生長發育特征1.2.1發芽期大豆種子最佳萌發溫度為18-20℃、土壤含水量為20%-24%。保障充足的水分及土壤溫度,可以顯著提升大豆種子的萌芽效果,保障苗齊、苗壯,為豐產打造出優質的壯苗基礎。1.2.2出苗期大豆出苗期重點是促進根系生長發育,提升植株的抗旱、耐寒性[2]。此階段,大豆根系會形成根瘤菌,并與其建立共生關系,增強大豆植株根系的固氮效果,從而提升對氮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1.2.3分枝期此階段大豆植株的花芽、復葉生長速度加快,葉片數量快速增加,根系擴展伸長,花器開始分化。管理時應當以促進植株營養生長為主,提升植株生物量。1.2.4開花結莢期此階段為大豆植株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期,植株生長發育旺盛,花、果莢等器官快速生長發育。此時可通過追肥,為植株生長提供肥料基礎。1.2.5籽粒成熟期大豆進入籽粒成熟期后,植株以生殖生長為主,營養生長為輔。籽粒成熟前期,大豆的籽粒會快速膨大,養分需求量較多。進入成熟后期,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逐步減少,降低至17%以下。2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2.1大豆種植模式2.1.1窄行密植窄行密植技術模式適合矮稈大豆品種種植。生產上多采用寬畦窄行種植,畦面寬130cm或110cm,130cm畦面種植4-6行大豆,110cm畦面種植3行大豆,大豆株距為20-30cm。窄畦密植時,畦面寬45cm,單行或雙行種植,株距為20-30cm。2.1.2起壟種植該模式適合高稈大豆品種種植,具有水肥管理便捷等特點。生產上,一般壟高30cm、壟寬45cm,雙行種植,行距10-12cm,株距為20cm,播種深度控制在4-5cm。在追施水肥時,可在壟體下層進行,避免上層壟面板結,影響根系生長。2.2播前準備2.2.1品種選擇應當選擇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長勢健壯、豐產性好的優良品種。潁上縣常用大豆品種有皖豆37、皖豆52、渦豆9號、渦豆10號、安豆44號、徐豆9號、中黃37等。2.2.2種子處理首先,是選種。播種前使用水選方式,將大豆完全浸泡在溫水中,剔除病粒、蟲粒、癟粒、機械損傷粒等不完善粒,保留大小一致、飽滿均勻的大豆籽粒。水選后將種子撈出在晴天下攤晾2d,其間定時翻動種子,做好種子表面的殺菌處理。其次,是藥劑拌種。晾曬完成后,對大豆種子進行拌種處理,以減少播種后出現病蟲害侵染影響,可使用62.5%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30-40mL或11%氟環·咯·精甲懸浮種衣劑20-40mL,加新美洲星60mL,拌大豆種子10kg,攤晾干燥后待播。2.2.3施肥整地大豆播前整地以深松為主,在翻耕前施入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00-2000kg/667m2、尿素7.5kg/667m2、磷酸二銨10-20kg/667m2、草木灰200kg/667m2、中微量元素肥料1-2kg/667m2。底肥均勻撒施地表后,進行深松旋耕,深度25cm左右為宜。旋耕整平后,根據不同種植模式做畦或者起壟。2.3播種管理2.3.1播期安徽省潁上縣春種大豆播種時間通常為4月份,夏種大豆播種時間一般為6月份。2.3.2播種量大豆播種量的控制應當以科學密植為基礎,結合土壤墑情、品種特性綜合考慮,保持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依照地肥稀植、地瘦密植的基本原則,種植密度不可過低,也不可過大。密度過低影響產量;密度過大植株生長郁閉,田間通風透光性差,易出現旺長、倒伏,有利于病蟲害發生蔓延。通常情況下,大豆種植推薦播量為60-75kg/hm2,密植品種推薦播量為75-90kg/hm2,種植戶可酌情調整。2.3.3播種規格以機械精量化播種為主,常規播種行距30-40cm,密植行距20-30cm左右,株距一般20-25cm,播種深度3-5cm,留苗量為18×104株/hm2。2.3.4封閉除草選用39%噻吩磺隆乙草胺可濕性粉劑150-200g,或者960g/L精異丙甲草胺乳油80-100g,于大豆播種后出苗前開展封閉除草。2.4田間管理2.4.1查苗補苗大豆幼苗出土后,應當及時檢查田間出苗情況,當出現缺棵、斷壟,且斷壟長度超過28cm時,可在大豆幼苗生長至第一層復葉或第二層復葉展開時進行移栽補苗;當缺棵斷壟長度小于28cm時,可采取雙端留雙苗的方式進行管理。移栽補苗時間為下午4點以后最佳,補苗后及時灌水,提升成活率[3]。發現大豆幼苗株距過小,或出苗過于密集時,可采取去小留大、去弱留壯、去除帶病苗的方式進行間苗,保障田間苗齊、苗壯。2.4.2中耕除草當大豆生長至第一片復葉展開時,可結合人工除草進行首次中耕。中耕深度以5-8cm為宜,能起到疏松土壤、提升土溫等多重效果。在中耕期間,可搭配人工除草或除草劑噴施除草方式,減少田間雜草數量。使用90%乙草胺水劑2500倍液全田噴霧,可有效清除田間禾本科雜草。當大豆植株高度25-30cm時,進行第二次中耕。此次中耕深度以8-12cm為宜,能起到提升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的效果。并在此時對大豆植株噴施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對大豆植株化控處理,減少倒伏或早衰現象。除此之外,要結合田間情況適度增加中耕次數。特別是在大水漫灌或者暴雨之后,土壤表層出現板結時,可采取人工劃鋤破除土壤板結,為大豆植株根系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條件。2.4.3水分管理大豆生產期間田間管理,要根據大豆不同生育階段的需水特點,做到科學排灌。種子發芽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75%最佳;進入營養生長旺盛階段,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5%-75%為宜;進入開花結莢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75%-85%之間;進入籽粒成熟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70%左右。降水較多的年份,要及時清理“三溝”,做到雨停田間無積水,避免澇漬害影響。2.4.4追肥管理以根系追肥為主,首次追肥為幼苗期,撒施尿素10kg/667m2、微生物菌肥1kg/667m2,追肥后要及時灌水,提升肥料利用率,培育優質壯苗。第二次追肥為大豆開花結莢期,撒施尿素5kg/667m2、微生物菌肥1kg/667m2,可以有效地提升大豆植株的結莢率,減少落莢落果,提升產量。在植株生長后期,還可通過根外追肥的方式,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等,促進籽粒膨脹,提高大豆粒重水平。2.5成熟收獲大豆成熟后需要及時收獲,當收獲時間過早,會降低粒重水平,增加癟粒數量,影響產量及品質;而收獲時間過晚,豆莢在田間出現炸裂,無法順利收獲,將直接造成減產。因此,確定大豆籽粒的收獲時間非常關鍵,應當結合收獲方式、品種特征等綜合確定。通常,人工收獲大豆時間以黃熟末期最佳,機械收獲以完熟期最佳[4]。選擇晴好早上進行采收,收割留茬低,做到田間不留莢,減少丟粒。機械收割前,做好機械的調試工作,做到收割損失率低于1%、籽粒損失率低于2%、籽粒破碎率低于5%。大豆收獲后,攤放在陽光下進行晾曬,直至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時,再入庫儲藏,避免出現霉變,影響銷售使用。2.6綠色生態防護2.6.1提升田間生物多樣性通過在大豆田中引入具有天敵作用的植物種類,構建多層次的植物群落,從而吸引和培育天敵昆蟲。這些天敵昆蟲能夠自然捕食害蟲,形成生態上的自然控制機制,有效減少害蟲對大豆的危害。2.6.2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積極利用天敵昆蟲和微生物制劑等生物防治手段,對大豆害蟲進行生物控制。這種方法不僅能夠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減輕對環境的壓力,還能夠提高大豆的抗逆性和品質。2.6.3優化農資產品選擇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應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等環保型農資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具有更好的環境友好性,還能夠提高大豆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3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在安徽省潁上縣地區,大豆種植期間常見的病蟲害有灰斑病、根腐病、霜霉病、胞囊線蟲病、蚜蟲、大豆食心蟲等。在實施化學藥劑防治期間,應當首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優質藥劑,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藥劑,以確保大豆產品的質量安全。3.1灰斑病3.1.1發生特征大豆灰斑病通常發生在成株期,以危害大豆葉片為主。感病初期,大豆葉片上有圓形灰色病斑,進入感病中期,病斑擴展,遠緣為褐色,中間有灰褐色斑塊分布,類似于蛙眼。后期葉片大量脫落,造成大豆減產顯著。3.1.2防治措施在部分大豆灰斑病常發地塊,在播種前可采取種子處理的方式進行防控,使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0g,拌種大豆種子10kg。當田間出現灰斑病時,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30%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莖葉噴霧防治,每間隔7-10d使用1次,連續使用2-3次即可。3.2根腐病3.2.1發生特征大豆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幼苗期受害幼芽為褐色,植株生長異常,最終由于根系腐爛植株死亡。成株受害時,植株地上部分出現黃化、萎縮,莖基部密布黑褐色病斑,地下根系部分黑化、腐爛,最終植株枯萎致死。3.2.2防治措施在部分大豆根腐病常發地塊,可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進行防控,使用30%多·?!た藨腋》N衣劑300-500g,拌種大豆種子10kg即可。當田間出現根腐病時,可使用25%丙環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95%惡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灌根,對中心病株及周邊直徑8-10株大豆灌根,單株灌藥液50mL左右,每間隔10d灌根1次,連續使用2次即可。3.3霜霉病3.3.1發生特征霜霉病主要侵染大豆幼苗、葉片等部位,受害大豆植株葉片沿葉脈的生長方向分布大量褐色病斑,發生嚴重后葉片焦枯,掉落。蔓延至豆莢部分,當環境濕度大的情況下,豆莢會出現霉爛、腐敗,造成減產。3.3.2防治措施在整地期間,采取深翻整地方式,將霜霉病致病源通過光照晾曬的方式進行滅火,減少田間菌源基數。在每年的7-8月霜霉病高發期,可使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80%三乙膦酸鋁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莖葉噴霧防治,每間隔7-10d防治1次,連續使用2-3次。3.4胞囊線蟲病3.4.1發生特征該病在大豆植株的整個生長發育期均可發病,受害大豆植株生長緩慢,植株高度低于正常植株高度,葉片為黃綠色,根系生長量少,并且上方密布大量白色小顆粒須根。此病害為土傳病害,可連年發生,嚴重影響大豆產量與品質。3.4.2防治措施胞囊線蟲病為土傳病害,可結合科學輪作管理減少其發生與傳播。選地時上茬作物非大豆田塊,以小麥、水稻輪作最佳,優選高抗胞囊線蟲病大豆品種。播種前均勻撒施甲基異柳磷水溶性顆粒劑4500-6000g/hm2,減少田間致病菌基數。3.5蚜蟲3.5.1發生特征蚜蟲為大豆種植期間較為常見的一種蟲害,繁殖速度快,世代重疊危害。蚜蟲發生后多聚集在大豆植株的幼嫩頂梢部位刺吸汁液危害,受害大豆植株葉片卷曲、枯黃、生長畸形,對大豆植株的產量、質量影響較大。3.5.2防治措施當田間出現蚜蟲危害時,可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高氯·啶蟲脒乳油3000倍液莖葉噴霧防治,每間隔10-15d施藥1次,連續使用2-3次即可。3.6大豆食心蟲3.6.1發生特征大豆食心蟲在發生前期會啃食大豆植株心葉,影響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效果。發生中后期,食心蟲為入侵危害大豆豆莢,啃食大豆籽粒,造成籽粒缺損,降低大豆籽粒的品質。3.6.2防治措施通常大豆食心蟲發生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期間,此時可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