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專題突破練15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突破練第29頁
(2024重慶第一中學三模)才智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手機App)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限制,與農業營銷進行協調,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才智”。近年來,甘肅省在河西走廊地區推廣“才智大棚”規模化建設。在“才智大棚”中,廣泛采納無土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所用的基質是由尾菜、植物秸桿、牛羊糞便等農廢資源經過發酵、配制而成,使當地大量存在的農廢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據此完成1~2題。1.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推廣“才智大棚”的有利條件是()①光照足夠②科技發達③病蟲害少④勞動力素養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2.據材料分析,“才智大棚”可以讓甘肅農業()A.生產成本降低 B.產品運費削減C.生態完全無害 D.產品品質提高答案1.B2.D解析第1題,甘肅位于我國西部地區,經濟較落后,科技力氣較薄弱,勞動力素養較低,②④錯誤。河西走廊地區緯度高,氣溫低,病蟲害少,③正確;該地氣候干燥,降水少,光照足夠光,①正確。B項正確。第2題,“才智大棚”投入更大,生成成本更高,A項錯誤;“才智大棚”主要影響產品的生產,對產品運費沒有影響,B項錯誤。農廢資源得到循環利用,對生態的危害削減,并不是完全無害,C項錯誤。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手機App)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限制,產品品質提高,D項正確。(2024湖北黃岡中學二模)農田覆蓋技術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一條農業增產增收之路,是我國發展節水農業、促進水資源持續利用和農業持續發展的一項根本性措施。下圖為我國黃土高原某丘陵溝壑區山地棗林不同覆蓋技術比較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黃土高原地區棗林實施覆蓋技術可以()A.延長生長期,提高土壤溫度B.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C.促進地表水分下滲,保持土壤墑情D.節約澆灌用水,減輕水土流失4.該地棗林采納覆蓋技術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是()A.變更棗林內外裸地間風速風向B.削減棗林根系蟲害和細菌滋生繁殖C.降低棗林葉面光合作用效率D.阻礙棗林地對太陽輻射熱量的汲取答案3.C4.D解析第3題,黃土高原地處我國半潮濕、半干旱和干旱氣候區,降水較少且季節變更較大,冬春季節干旱嚴峻,是棗林的休眠期,同時也是棗林土壤水分損失的重要時期,棗樹為了汲取更多的水分,根系扎入土壤很深。因此,為了保持土壤水分,可實施棗林覆蓋技術,促進休眠期棗林土壤水分向深處下滲、運移、從而保持土壤墑情。C項正確。第4題,棗林采納秸稈、地膜、石子覆蓋于土壤表層,阻礙了棗林地對太陽輻射熱量的有效汲取與傳導,導致土壤升溫較慢,也阻礙了土壤與大氣之間的水、氣、熱的交換速度,同時加劇棗林蟲害和細菌滋生繁殖,會變更林區內、外間的風速大小,但對林地的風向影響很小。D項正確,A、B兩項錯誤。覆蓋技術主要將覆蓋物覆蓋在地面,對棗林葉面光合作用效率影響很小,C項錯誤。(2024四川成都第七中學模擬)下圖示意我國跨省區古徽州文化生態愛護試驗區。該區是我國目前傳統村落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會歷史文化內涵的區域之一。據此完成5~7題。5.古徽州文化生態愛護試驗區的安徽省傳統村落保存完整的緣由是()A.三省交界,交通便利B.河流眾多,人口稠密C.地處山區,地形封閉D.氣候相宜,森林茂密6.徽派建筑以木為材,排布密集。為防止“一家起火,全村遭殃”,建筑設計中實行了特別的防火結構。上右圖中哪種結構是防火災擴散的?()A.①高墻B.②窗戶C.③斜屋頂D.④石材墻基7.愛護該試驗區傳統村落的合理措施有()①修繕回遷②調控客流量③規劃重建④整體搬遷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5.C6.A7.A解析第5題,文物古跡或者傳統民居保存較好,多與當地的地理位置偏僻或者地形封閉有關,人為破壞較小。古徽州文化生態愛護試驗區的安徽省傳統村落保存較好,因其地處山區,地形封閉,故C項對;交通便利,會帶來更大的人流量;人口稠密,森林茂密都不是保存完好的主要緣由。第6題,①高墻,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狀況下,起隔斷火源的作用,A項正確。②窗戶是為了通風,B項錯誤。③斜屋頂是因當地降水多,便于排水,C項錯誤。④石材墻基是因處山區,石材較多,D項錯誤。第7題,愛護該試驗區傳統村落的合理措施有修繕回遷、調控客流量,①②對;規劃重建,對原有資源是極大的奢侈;整體搬遷,工程量大,奢侈財力,③④錯。A項正確。(2024湖南師范高校附屬中學模擬)林菜模式是指林木與蔬菜間作種植的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林下經濟模式。我國某地在秋末林木起先脫葉時,將大蒜、洋蔥等菜苗栽入林下,夏季在林下栽種冬瓜和南瓜等蔬菜。每畝(約666平方米)可以獲得700~1200元收益。據此完成8~9題。8.該地最可能位于()A.廣東 B.黑龍江C.山東 D.西藏9.推廣林菜模式可以()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②提升經濟效益③防止水土流失④緩解就業壓力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8.C9.A解析第8題,依據材料信息,該地秋末林木起先脫葉,說明該地植被是落葉林,A項錯誤;秋季樹下可以種植大蒜、洋蔥等菜苗,說明該地熱量條件較好,B、D兩項錯誤,C項正確。第9題,推廣林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加經濟效益,①②正確;種菜沒有植被保持水土效果好,故沒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③錯誤;林菜模式沒有明顯增加就業機會,不能起到緩解就業壓力的作用,④錯誤。A項正確。(2024湖南岳陽一中質檢)油菜花,別名蕓薹,原產于歐洲、中亞一帶,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在我國栽培面積大,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分布最廣。油菜不僅僅是一種油料作物,更成為了一種農業生態旅游資源。江西婺源、云南羅平、青海門源是我國最負盛名的油菜花海。下圖為我國各地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示意圖(等值線端點旁的注記為開花日期)。讀圖,完成10~11題。10.影響婺源、羅平、門源三地油菜花花期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形B.緯度C.水源D.人類活動11.近年來,各地掀起一股“油菜花熱”,位于我國油菜集中產區的岳陽油菜花產業發展快速,促進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有()A.在生產基地建設家庭作坊,提高菜油產量B.農夫圍湖造田栽種油菜花,擴大種植面積C.深度開發油菜花旅游產品,增加居民收入D.完善市場信息及流通體系,提高產品價格答案10.B11.C解析第10題,受緯度因素的影響,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暖和,而越往北氣溫越低,造成我國油菜開花的日期由南向北漸漸推遲;依據圖示,婺源、羅平、門源三地緯度差異大,影響了花期,與熱量關系最大;與地形、水源及人類活動關系不大。B項正確。第11題,在生產基地建設家庭作坊,不能提升產業規模,不利于可持續發展,A項錯誤;農夫圍湖造田栽種油菜花,簡單引發洪澇災難,不利于可持續發展,B項錯誤;深度開發油菜花旅游產品,發展第三產業,帶動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可持續發展,C項正確;完善市場信息及流通體系,但隨意提高產品價格,不利于市場調整,不利于可持續發展,D項錯誤。12.(2024福建廈門外國語學校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獨龍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干脆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人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1700人發展到7000人(2010年數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目前該族已整族脫貧。獨龍江是橫斷山脈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獨龍江峽谷中保留著完好的原始生態環境,隱藏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被專家認定為“野生植物自然博物館”。下圖為“四江并流”地形水系略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的農業活動以原始的采集經濟和刀耕火種為主,其中水冬瓜地是獨龍族傳統農耕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耕地類型。水冬瓜是一種中亞熱帶落葉闊葉樹種,生長較快速,落葉量大,喜光喜潮濕氣候,耐水濕,耐干旱瘠薄,其根瘤菌根系發達,固氮實力較強。下表是獨龍族水冬瓜地的土地利用時序。初始第一年其次年第三年第四年水冬瓜玉米、洋芋黃豆、春蕎小米、雞腳稗水冬瓜苗(1)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獨龍族從事原始采集經濟的資源條件。(2)分析水冬瓜地生產方式對獨龍江流域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價值。(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獨龍族雖脫離原始社會,但因交通不便,經濟水平依舊低下,分析獨龍江流域交通不便的自然條件。(4)獨龍江流域地跨西藏和云南兩省,請分析這種分布對該流域內自然、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答案(1)氣候濕熱,植被生產快速;山高林密,垂直差異顯著,采集食物種類多樣;人少地廣,采集食物數量較多。(2)水冬瓜生長快速,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實力強;大量落葉,供應土壤肥力;根瘤菌發達,固氮實力強,提高土壤肥力;采納輪作和休耕方式,可以讓土地得以復原;還可以防止雜草叢生和病蟲害問題。(3)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東西交通不便;地質破裂,多滑坡、泥石流;冬季大雪封山,獨龍江與外界聯系中斷;北高南低,河流流速快,水運不便。(4)區域內部差異增大,資源利用效率低;影響自然愛護的完整性,降低生物多樣性;加大區域間經濟和社會差異,形成社會沖突;破壞文化遺產的系統性,阻礙文化溝通與傳承。解析第(1)題,獨龍江地處橫斷山脈西部,緯度低,受西南季風影響,氣候濕熱,植被生產快速;獨龍江峽谷山高林密,垂直差異顯著,采集食物種類多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人口只有1700人,人少地廣,采集食物數量較多。第(2)題,從材料可知,水冬瓜是一種亞熱帶落葉闊葉樹種,生長較快速,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實力強;落葉量大,可供應土壤肥力;其根瘤菌根系發達,固氮實力較強可提高土壤肥力;采納輪作和休耕方式,可以讓土地得以復原;初期種植雜草和病蟲害少。第(3)題,獨龍江地處橫斷山脈西部,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東西交通不便;地處造山帶,地殼運動活躍,地質破裂,多滑坡、泥石流;海拔高,冬季大雪封山,獨龍江與外界聯系中斷;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運不便。第(4)題,西藏和云南兩省行政管轄差異大,區域內部差異增大,資源利用效率低;西藏和云南政策不同影響自然愛護的完整性,降低生物多樣性;西藏和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一樣,加大區域間經濟和社會差異,形成社會沖突;西藏和云南兩省文化差異大,破壞文化遺產的系統性,阻礙文化溝通與傳承。13.(2024安徽皖江名校聯考)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近些年,為了發展農村經濟,一些新型農業類型不斷出現,其中一種名為“認養農業”的新農業模式走紅全國,如在遼寧省盤錦市某鎮,當地農戶瞅準了“認養農業”的發展潛能,實行“農旅結合,共同發展”的模式,將農業認養開展得如火如荼。“認養農業”是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供應綠色、有機農產品。城市居民可以在農村認養一塊土地,工作的閑暇之余可以體驗種植收獲的喜悅。下圖為盤錦認養農業的運行模式。(1)說明“認養農業”模式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2)分析“認養農業”模式實現農夫和農業增收的途徑。(3)除參加生產、監管環節外,請設計消費者還能夠親自參加體驗的其他服務項目。(4)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談談“認養農業”發展中應當值得留意的問題。答案(1)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對農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對種植業和鄉村生活的愛好和體驗增加);政策(政府)的支持。(2)農夫通過向公司出租土地獲得租金;農夫通過轉農為工增加收入;綠色有機農產品價格高,經濟效益更好;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增加收入。(3)發展文教產業(研學基地、產教融合);農業觀光旅游;體驗民俗(宿)文化;品嘗特色餐飲(農家菜)。(4)要有(地方)特色;保證品質和提高服務質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愛護生態環境)。解析第(1)題,從材料可知,消費者和公司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其供應保障;城市居民在工作的閑暇之余可以體驗種植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