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強化練三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強化練三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強化練三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強化練三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課時強化練三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強化練(三)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濟寧二模)明太祖強調:“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于威則不能感其心,一于惠則不能懾其暴。”明成祖也認為:“馭夷狄有道,謹邊備是也……其來侵擾,則有以御之;其來歸服,則有以處之。”這反映出明初統治者()A.相識到必需變更傳統“華夷”觀念B.強調完善民族地區的行政機構C.意識到敬重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D.留意穩定邊疆秩序以鞏固統一解析:題干中提及明太祖認為對于“蠻夷”——少數民族或鄰國要威惠并施,明成祖對于“蠻夷”要抵擋與歸服并用,兩者都重視處理與“蠻夷”的關系,故選D項;“華夷觀念”在近代以來才漸漸變更,解除A項;題干未提及行政機構,解除B項;題干未提及怎樣敬重“蠻夷”,而是要威惠并施,解除C項。答案:D2.(2024·肇慶模擬)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馬可·波羅在500多年前游歷該國,盛稱其耕種、勤勞與人口眾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該國者所說幾乎一模一樣。可能遠在今日之前,這個國家法律與組織系統所能容許它聚集的財寶已經達到最高程度。”對此解讀最合理的是()A.馬可·波羅的敘述并不真實B.宋元時期經濟與清朝相當C.清朝的社會經濟停滯不前D.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經濟轉型解析:據材料“1776年”和“這個國家法律與組織系統所能容許它聚集的財寶已經達到最高程度”并結合所學清朝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分析可知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經濟轉型,故選D項;據材料“和今日旅行該國者所說幾乎一模一樣”說明馬可·波羅的敘述有其真實一面,解除A項;材料“幾乎一模一樣”說明還是存在差異,解除B項;據材料“它聚集的財寶已經達到最高程度”說明清朝的社會經濟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解除C項。答案:D3.(2024·廣州二模)明代初期實行了嚴格的戶籍制度,人們不得隨意改動戶籍,不得擅自流淌,外出百里之外時必需有官府發給的“路引”(通行證)。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許流淌人口在當地入戶占籍。這一變更反映了()A.科舉取士范圍的擴大 B.社會經濟的發展C.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 D.等級制度的解體解析:“人們不得隨意改動戶籍,不得擅自流淌,外出百里之外時必需有官府發給的‘路引’(通行證)。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許流淌人口在當地入戶占籍”體現了政府流淌限制的放松,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故選B項。答案:B4.(2024·河南天一大聯考)明太祖朱元璋三編《大誥》并頒行,匯合了大量懲治官民貪贓受賄、轉嫁賦役、侵吞稅糧、抗租誤役、流亡隱匿和運用凌遲、梟首等重刑的案例。朱元璋的做法()A.踐行了重典治國政策B.保證了小生產者利益C.實現了社會秩序穩定D.遏制了官場腐敗產生解析:據材料明太祖對大量懲治官民不法行為的重刑案例加以匯編并頒行,具有警醒不法官民的作用,是其重典治國政策的反映,故選A項;明太祖的做法是為了維護君主專制統治,而不是保證小生產者利益,解除B項;“實現了”說法過于肯定,應當說有利于,解除C項;“遏制了”說法過于肯定,解除D項。答案:A5.(2024·濟南二模)明清時期,江南蘇湖地區桑蠶業和棉紡織業發達,“民間于秋成之后,家家紡織,賴此營生,上完國課,下養老幼”。這說明()A.江南地區的糧食作物生產不發達B.蘇湖地區出現了專業的手工工場C.蠶棉業是當地農夫重要生活來源D.家庭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更加明確解析:由材料“家家紡織,賴此營生”可知,桑蠶業和棉紡織業成為當地農夫重要生活來源,故選C項;據歷史記載,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糧食作物生產發達,解除A項;由材料“家家紡織”可知,是小農經濟下的家庭手工業形態,不是專業的手工工場,解除B項;材料中只提到了“家家紡織”,沒有涉及分工是否明確,解除D項。答案:C6.(2024·濰坊二模)明清時期,商人如有背信棄義的事情發生,就會受到指責和冷落,商人們憧憬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業”“修建宅院,光顯門楣”。據此可知,明清時期()A.以商養農成為商人的生存之道B.儒家財寶觀是商業發展的動力C.商業行為受到傳統儒學的影響D.形成了有利于資本積累的環境解析:依據材料“明清時期,商人如有背信棄義的事情發生,就會受到指責和冷落”可知商業行為受到傳統儒學義利觀的影響,故選C項。答案:C7.(2024·惠州模擬)下表為明萬歷六年(1578年)各地田賦稅收狀況表(表中的北直隸相當于今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東小部分;南直隸相當于今日的江蘇、安徽和上海)。據此可知()項目南直隸浙江江西北直隸實征收麥數(石)94370715286488072178642實征米數(石)506815423697642528270419986田地數(畝)77394672466969824011512749256844每畝平均米麥數(升)7.775.406.521.22實征麥占總數百分比20.49%3.32%1.91%3.88%實征米占總數百分比23%10.76%11.47%1.91%A.各地經濟結構差異顯著 B.區域一體化初露端倪C.南北糧食結構漸漸分化 D.江南地區重要性凸顯解析:依據題干中的表格可知,南直隸和浙江在田賦稅收的各項方面都比北直隸多,再聯系明清時期農耕經濟的高度發達,可知南方經濟的發展程度比北方要高許多,即江南地區經濟的重要性凸顯,故選D項。答案:D8.(2024·全國卷Ⅰ4月模擬)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開放海禁,準許私人海外貿易船申請文引,繳納餉稅,出洋貿易。當時的福建巡撫徐學聚曾言:“我販呂宋(菲律賓),直以有佛郎機(西班牙)銀錢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經濟加速瓦解 B.外貿經濟有所發展C.外來威逼趨于解除 D.政府稅收顯著增加解析:“我販呂宋(菲律賓),直以有佛郎機(西班牙)銀錢之故”可見對外貿易發展,白銀流入中國,故選B項;“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開放海禁”不能變更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的經濟形態,解除A項;“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西方的殖民勢力已經到來,解除C項;“我販呂宋(菲律賓),直以有佛郎機(西班牙)銀錢之故”描述了商貿狀況,并沒有體現稅收的多少,解除D項。答案:B9.(2024·汕尾質檢)下表是不同學者對王陽明心學的相識。觀點出處“王守仁之學尤為明代理學里的重鎮。到他手里,理學才達頂點,以后便慢慢地衰落了。”錢穆《陽明學述要》“張載立(理學),朱熹集大成,王(陽明)使之瓦解。……王(陽明)的中心范疇(心)則是潛藏著某種近代趨向的理學末端。”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陽明之學出于陸氏,與朱子異道而同歸。乃反對之者,輒斥之為異端,目之為空談,朱王之間,成為水火。蓋兩家門戶之見,非定論也。”孫毓修《王陽明》據此可知,王陽明心學()A.背離了傳統的儒家思想B.形成了統一的道德規范C.具有近代民權意識特征D.“揚棄”了程朱理學思想解析:由材料“到他手里,理學才達頂點,以后便慢慢地衰落了”、“張載立(理學),朱熹集大成,王(陽明)使之瓦解”、“陽明之學出于陸氏,與朱子異道而同歸”可知王陽明的心學是對程朱理學的繼承和發展,故選D項;王陽明心學是儒家思想新發展的表現,解除A項;“統一的道德規范”表述過于肯定化,解除B項;材料強調心學與理學的關系而非心學的內容特點,解除C項。答案:D10.(2024·湛江模擬)據史料記載,徐光啟在西學東漸之前即運用數學語言和擅長實證探討;顧炎武起先區分天下與國家的概念;王夫之闡明白物質不滅論、能量守恒論、進化史觀、文化中心多元論等唯物主義思想;黃宗羲開拓了民主主義政治理念的先路。這說明,明清時期()A.王朝權力漸趨衰落 B.傳統科技停滯不前C.近代化傾向已出現 D.農耕經濟高度旺盛解析:明清時期思想家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文化以及近代民主思想啟蒙說明起先出現近代化趨向,故選C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漸漸走向頂峰,解除A項;材料體現明清進步思想,解除B項;材料體現明清先進思想而未提及農耕經濟發展狀況,解除D項。答案:C11.(2024·汕頭模擬)1692年,康熙帝設立如意館,撥給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畫家、機藝師、設計師們作集會之用。歐洲來的傳教士們也在如意館作畫、刻板、修理鐘表和機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館成為一個單純的畫院且日趨衰微。該現象反映了當時()A.科學探討由皇帝主導B.傳教士為西方侵略服務C.西學東漸的進程終止D.生產方式沒有質的變更解析:據材料“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館成為一個單純的畫院且日趨衰微”說明西方的科技并沒有被保留,據所學其緣由是生產方式沒有質的變更使西方科技不適應中國社會,故選D項。答案:D12.(2024·廣州模擬)明清時期,文學家們對現實社會進行了干脆的批判,《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作品抨擊封建禮教和科舉制度,主見男女同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對男女間真摯愛情的描寫引起了世人的共鳴。這反映了當時()A.社會主流思想的變異B.市民階層的社會價值訴求C.傳統價值觀念的演進D.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改善解析:據材料“明清時期,文學家們對現實社會進行了干脆的批判,作品對男女間真摯愛情的描寫引起了世人的共鳴”,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擴大,沖擊傳統禮教觀念,從而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得到體現,故選B項。答案: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4·梅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5分)材料一宋朝在雄州等地開設了榷場,作為雙方經貿文化溝通的主渠道。遼國對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礦物等特產。遼國從宋朝進口了大量物資,民眾的吃穿用住等越來越依靠宋朝的供應,甚至遼國干脆放棄了鑄幣權,城內全部流通宋幣。與此同時,大量中原書籍經由榷場流入遼國,潛移默化變更著遼國人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漢族士民。——摘編自唐博《千年雄安—宋遼時代的榷場邊貿》材料二隆慶元年(1567年),明政府變更“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詔令,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并征稅。……“蓋富家以財,貧家以軀,輸中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其殆天子之南庫也”……到明朝滅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銀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國,世界三分之二的貿易和中國有關。——摘編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經濟改革新區》材料三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將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差別化探究,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摘編自《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宋遼時代的榷場邊貿的主動影響。(8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對外政策的變更,并分析隆慶開關后中國出現貿易順差的緣由。(10分)(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中國一系列自貿試驗區建立的意義。(7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一的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可得出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兩國相對驚慌的關系。第(2)問,第一小問變更,依據材料二“隆慶元年(1567年)、明政府變更‘瀕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詔令,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可得出由海禁到局部開放(一口開關)。其次小問緣由,依據材料二的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從中國需求、政府政策、外因等角度可得出: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削減了對外國商品的需求;政府對對外貿易的嚴格管控;新航路的開拓;世界市場的發展。第(3)問,結合所學學問對中國和世界的角度,分別從經濟、文化、政治等角度分析。答案:(1)促進經濟文化溝通;推動了民族融合,促進文化認同;豐富民眾的物質生活;有利于邊貿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改善兩國相對驚慌的關系。(2)由海禁到局部開放(一口開關)。緣由:封建經濟接著發展;農耕經濟發達;商品經濟發展;中國一些特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自然經濟的封閉性削減了對外國商品的需求;政府對對外貿易的嚴格管控;新航路的開拓;世界市場的發展。(3)意義:對中國: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擴大對外開放(或答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中學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中學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對世界: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加強與各國的經濟文化溝通;有利于促進公正合理經濟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深度對接“一帶一路”,實現互利共贏;有利于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深度發展。14.(2024·江門調研)自西漢劉向開創《列女傳》這一婦女傳記著作體例之后,歷朝歷代正史中大都設立《列女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中國古代主要朝代《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