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古代花鳥畫 課件_第1頁
中國繪畫-古代花鳥畫 課件_第2頁
中國繪畫-古代花鳥畫 課件_第3頁
中國繪畫-古代花鳥畫 課件_第4頁
中國繪畫-古代花鳥畫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

中國古代繪畫

---花鳥畫

中國古代花鳥畫欣賞一、什么是古代花鳥畫?二、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特點:三、古代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四、古代花鳥畫的歷史軌跡及作品欣賞主要內容:在中國畫中,以花草、竹石、鳥獸蟲魚為題材的作品都屬于花鳥畫范疇。它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一、什么是傳統花鳥畫二、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特點

1)注重“寫生”——從實際生活中擷取對象,并加以藝術表現的優良傳統。2)花鳥“擬人化”——把花鳥的自然屬性與人的品德相類比。比如“白眼向天”和“四君子畫”(梅、蘭、竹、菊)。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精神內涵。4)“象征寓意,遣興抒懷”的功能。(南宋)李迪

楓鷹雉雞圖在古老粗壯的楓樹上,欲搏的蒼鷹死死地盯著倉皇逃竄的雉雞,眼睛圓睜,目光凌厲,神情逼人。它身體微微下挫,其翹尾俯胸引頸轉首的動態,將全身的力量全部凝注在頭、爪間,只待利爪一瞪,便要飛身而起,直撲目標,勢在一觸即發。樹下的雉雞仿佛已被它目光中透出的殺機嚇得肝膽俱裂,逃命的動作都倉皇踉蹌,撒腿只顧拼命往野草中鉆。雉雞命將覆滅時的裂膽驚叫,前胸幾乎擦地的失態逃姿,魂不附體的摸樣,更襯出鷹鷙的猛悍之勢。如此急迫而緊張的場景被畫家安排在一個偌大的空間里,形成了典型的對角線型構圖,鷹與雉雞各占一角,正是這一段距離,醞釀出一番悲劇色彩,黑沉沉的老楓樹和巨石呈倒三角形下壓之勢增強了這種緊張、悲劇的色彩。《楓鷹雉雞》圖又稱《鷹雉圖》或《鷹窺雉圖》,是宋代院體花鳥畫的巨構杰作,縱189厘米橫209.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傳世宋畫中罕見的巨幅,由南宋宮廷畫家李迪創作。藝術特色:3、筆法嚴謹,設色雅凈,強調景物的質感。尤其樹葉和草葉用勁秀之筆雙勾后填色,每片楓葉都染出由青轉黃的顏色變化,很好的渲染出秋天的蒼涼。《楓鷹雉雞圖》大至章法構圖的空間處理,小至每一顆小草的每一筆頓挫抑揚,都體現出一種精神風度,其扣人心弦的構思,創作性的畫法,氣勢恢宏的畫幅,以及對物象處理既有力度又非常精妙的表現,成為南宋繪畫的代表。2、捕捉住形象的瞬間情態,成功地營造出特定情節的氣氛和意境。蒼鷹居高臨下,直逼獵物的凌厲目光和雉雞逃竄的姿態、驚恐的眼神,刻畫得真實而具體。1、構圖新奇巧妙。蒼鷹位于左上角,沿著它的視線,到右下角的雉雞,在畫面上形成一條無形的對角線,景物集中在右上側,除左下角數珠衰草與之呼應外,中間部分只用兩條簡潔的橫線勾出山坡的走向,這張橫與斜的交錯、疏與密的對比,不僅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同時也創造出空曠明亮的空間意象。朱耷dā《鵪鶉圖》

朱耷的花鳥畫奇特而雄健,常以畫中寄托國破家亡、身世漂零的。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畫家朱耷將鳥、魚畫成翻白眼狀,以此表達畫家本人憤世嫉俗的心情。抒發的是一種孤獨,冷漠,高傲和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緒。不怕寒冷,能在嚴風霜雪中開放,借此歌頌一種不怕困難、不畏強暴的精神清勁幽香,常被比喻為高潔的君子因其未出土時已有‘節’,直到長到凌云高出依然是‘虛心’,古人將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誠盛開在秋天百花凋零的時候,古人將其比作清高脫俗的君子古代花鳥畫技法多樣,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唐代的《五牛圖》屬工筆花鳥畫,而清代的這一幅《鴨》則是屬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三、古代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五牛圖》唐韓滉工筆花鳥畫《五牛圖》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用紙作畫的作品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

唐代

韓滉(huang)《五牛圖》,紙本設色,縱20.8cm,橫139.8cm,故宮博物院藏

。《五牛圖》的作者韓滉,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卒于唐德宗貞元三年(787),他是中唐時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韓滉能詩、善畫、雅愛丹青,從政之余,愛好鼓琴書畫等藝術,其畫學東晉南北朝三大家之一的陸探微,擅畫田家風俗,尤以畫牛、馬、羊最佳,與畫《照夜白圖》的鞍馬名家韓干齊名。畫中的五只牛或行或立,或正或側,或俯或仰,姿態生動,將牛憨態可掬的模樣描繪得惟妙惟肖。畫作繪于白麻紙上,紙質較為粗糙。牛以較粗的墨線勾勒輪廓,賦色清淡卻不失沉著,尤其對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須等部位作了著意渲染,凸顯出牛強勁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質感。最值得稱道的是韓滉對牛的結構比例以及透視關系的準確把握。無論是牛的正面站立,還是回首顧盼,他都處理得生動巧妙,絲毫沒有生硬之感,這是十分不易的。五頭牛中每一頭既可獨立成圖,而相互間又能首尾連貫,前呼后應,彼此顧盼,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我國古代以牛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中,韓滉的《五牛圖》可說最為有名了。寫意花鳥畫三、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發展及作品欣賞(一)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最早描繪花鳥的作品,是新石器時期畫在彩陶上的鳥、魚、蛙及類似花草的裝飾圖案。(二)、花鳥畫大約形成于唐代中晚期,當時已有許多名噪一時的花鳥畫畫家,可惜,他們的作品大多數都沒保存下來。此圖以傳神之筆描繪了或緩步跛行,或低頭吃草,或縱跱而鳴,或回顧舐舌,或翹首而馳,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牛的生活形態和習性,造型生動,形貌真切。

為了表現牛溫厚老成的性格,作者以枯淡澀筆勾出富有特性的線條,筆不暢而意暢;對于墨色亦有豐富的處理,并非一色貫穿,其濃淡、干濕變化豐富精妙。《五牛圖》最成功處在于為牛傳神,作者實際上通過體察牛的脾性,將人的感情帶入筆端,刻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牛的性情和形象。“久對之,神氣溢出如生”,所以為千古絕跡也。

簡練的概括與細膩的寫實相結合,形神俱妙。使這幅畫成為我國古代早期畫馬圖中的代表作品。全圖雖無一陪襯物,但通過對人物與馬匹神情氣色的渲染,寓意著遼闊的原野風貌,充滿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令人玩味不盡。

(三)、至五代,花鳥畫迅速發展,產生了分別以黃筌和徐熙為代表的兩個主要派別,即畫史上所謂“徐黃異體”。兩種風格,兩種畫法,對后代花鳥畫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黃筌是西蜀的宮廷畫家,對自然的觀察,是十分認真仔細的,所以,他的作品富有真實感。題材大都是皇家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異獸。此乃供兒子臨摹之用的稿本,故沒有整體布局,動物之間,大小間雜,互無聯系,但每一蟲鳥及動物的形態狀貌,畫得逼真生動。畫家追求的不是線的形式變化,而是對質感的表達。從《珍禽圖》可以看出黃筌的繪畫,富麗而不柔媚,精致而不纖弱的藝術造詣。他的這種畫風由兒子居寶居寀繼承,被人稱之為“黃體”,對后代花鳥畫有著較深遠的影響。。。。。

徐熙是江南文人,為人寧靜淡泊,不慕名利,專心于繪事。技法上,用筆不拘泥于精勾細描,而是用粗筆濃墨,略施雜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來細筆填色表現奇花異鳥的格式,而有所創造,開創了一種水墨為主兼用色彩的新體貌,畫史稱為“徐體”,頗能傳達“野逸”之趣。《雪竹圖》是徐熙泛游江湖,寫生創作,清秀淡雅,樸素自然,一叢竹林蓬起,根稈枝葉皆用粗筆濃墨,竹節用青色勾點,隨風搖曳。(四)、宋代是花鳥畫繁榮時期,前期沿襲“黃家”畫風,中后期則出現了鐘情于野景野趣的畫家。他們注重寫生,追求細節的真實,還善于表現運動中的禽鳥和花草的姿勢。

崔白“性疏闊度”,畫風體制清贍,形象自然而無雕琢痕跡;他技巧熟練,落筆可不用起稿,工而不拘。

畫面上,一枝葉子已經落盡的老樹,說明這已是隆冬時節,但是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寒冷,依然在老樹枝頭鳴跳嬉戲。它們不僅情態各異,而且活靈活現,充滿生活情趣,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了活力和生機,這說明畫家很善于把欣賞自然美時所引起的感觸巧妙地表現出來,此外崔白在這一作品中還善于運用對比、變換等形式美法則,如老樹干的橫斜平直與麻雀形體的渾圓柔潤,直與曲等對比,使作品顯得更具有藝術魅力。

此圖系冊頁,不知原載何冊。在畫的左下角款“李嵩畫”三字。畫一精美的藤編提籃,內盛有茶花、蜀葵、萱草等各色花卉。它是一幅靜物畫,但不是畫植物標本。在畫家靈巧的筆下,這些花卉被描繪得那樣水靈鮮嫩和嬌艷,就像剛從枝上采摘下來似的,我們簡直可以嗅到它的香味。這幅畫,用筆嚴謹周密,但并不使你感到繁瑣滯澀。畫家強調的是花卉的生命力。

花籃圖宋李嵩

趙佶,即宋徽宗,宋代第八個皇帝。他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封建帝王,但卻是一位無所不能的書畫家。趙佶在位時,大力提倡建立畫院,十分重視搜羅繪畫人才。他比較注重寫生,講究畫理法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宋代院體畫的發展。畫中描繪了一只絢麗豐潤的錦雞,停立在芙蓉枝干上,回首注視著翩飛的雙蝶,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態。錦雞的回頭,芙蓉的微微彎垂,使花、鳥、蝶三者之間緊密聯系起來,而產生了美麗動人的藝術效果。左下角那叢蕭疏的秋菊,也被描繪得婀娜多姿。畫上的題字是趙佶的瘦金書體,書法與工細、富麗的畫風是相一致的。

(五)元代文人畫家受佛、道思想影響,在藝術上以自然、平淡,不假雕琢為美,崇尚清淡的水墨畫法,不著五彩的墨花、墨竹、墨禽成為一代時尚。《桃竹錦雞圖》只用深淺不同的墨色,以傳統的筆法和墨法畫出,不僅造型準確、生動,還表現出錦雞羽毛的柔滑感、花的飽滿艷麗感、石的堅硬感,使人感到無彩似有彩,別具清素、高雅之格趣(六)、明代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花鳥畫融入了一些水墨寫意的筆勢,從而賦予畫面更多的生動性。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形成了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強調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寫意畫風。至清初朱耷、石濤、鄭燮等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墨葡萄圖》明徐渭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明代寫意畫大師。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后代留下深遠影響,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明清開創了大潑墨寫意畫,文人畫家云集,出現了諸多畫派。明代徐渭的寫意畫

徐渭,字文長。不幸的遭遇,使他對當時混亂、腐敗的社會激憤不滿,他以犀利的筆墨,用揶揄諷刺,嬉笑怒罵,旁敲側擊,含沙射影的筆調發泄心頭的激憤。他不拘程式,用筆恣肆狂放,潑墨汪洋淋漓,作品透出“不求形似求生韻”的意境。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法,說明了當時的“文人畫”已經走向成熟,這一成就對于后來寫意花鳥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雜花圖》全卷共十幅,畫四季花果、樹木十三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豐潤的牡丹、淋漓的荷葉、皎潔的白蓮、孤傲的秋菊、厚實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蕭疏的竹葉,疏疏密密、虛虛實實、濃濃淡淡、輕輕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曠神怡。*朱耷:朱耷,寡身孤居,絕交于世。二十三歲時,不甘心明朝的滅亡,抱著憤世嫉俗的心情,裝聾作啞,裝瘋賣傻,出家為僧。朱耷后來蓄發還俗,常游山涉水,七十五歲時,身體健康,登山如飛,年八十而終。其繪畫藝術對后世影響巨大,一批大家巨匠,莫不受其熏陶。朱耷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筆形似“哭之”或“笑之”。作品賞析《荷花雙禽圖》畫面結構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葉和另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勢,其間又穿插三葉兩花,豐富了荷塘的空間進深;下方為一巨石,石上棲一對小禽,均單足獨立,聳肩斂羽,雖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貫之。畫法隨意點,點、線、面的安排似不經意而無懈可擊,直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極長,而略無飄忽,更可見畫家功力所聚。叢竹圖清

鄭燮

此圖畫墨竹一叢,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濃淡得宜,畫出重疊錯落、老節新枝之態。布局恰到好處,作長題于竹葉之間,別有情趣,此畫為其七十一歲所作之稀世珍品。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曾做過山東濰縣的縣令。能詩善畫。尤以畫竹著稱于世。是富有革新的揚州八怪的杰出代表。小結:古代花鳥畫的歷史發展(一)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最早描繪花鳥的作品,是新石器時期畫在彩陶上的鳥、魚、蛙及類似花草的裝飾圖案。(二)、花鳥畫正式確立是在唐代,經唐、五代、北宋完全發展成熟。

(三)、五代時期,西蜀、南唐都設立了畫院,繪畫迅速興旺起來,其間出現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種風格流派。黃荃、徐熙風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現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共同把花鳥畫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四)、花鳥畫發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襲“黃家”畫風,中后期則出現了鐘情于野景野趣的畫家。他們注重寫生,還善于表現運動中的禽鳥和花草的姿勢。(五)、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竹、菊)相繼出現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鳥畫大發展的時期,花鳥畫融入了一些水墨寫意的筆勢,從而賦予畫面更多的生動性。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實現了以草書入畫并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

(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于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小結和思考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工筆和寫意為主的花鳥畫傳統。在摹刻客觀對象的過程中,畫家們移注了自己的審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鳥畫便成了擬人化的觀照,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