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9下歷史知識清單)_第1頁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9下歷史知識清單)_第2頁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9下歷史知識清單)_第3頁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9下歷史知識清單)_第4頁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9下歷史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歷史下冊(部編版)知識清單第4單元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解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后,世界經歷了一段短暫的平靜。1929年開始,世界再次動蕩起來,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危機時代: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大危機,經濟危機引起了嚴重的政治危機。面對危機,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使經濟緩慢恢復過來,而德日兩國則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戰的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2.戰爭時代:20世紀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國先后發動局部戰爭,隨之演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勝利而結束。這次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時空觀念】【核心知識】1、階段特征: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與第二次世界大戰2、主要表現:政治上:羅斯福新政挽救了資本主義制度;二戰,歐洲的力量被嚴重的削弱,形成美蘇兩極格局。經濟上:出現了國家調控經濟的新模式。【知識建構】【學習目標】1.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2.了解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爆發、規模進一步擴大、規模最大。《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國際會議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第13課羅斯福新政【2022版課標】1.內容要求:通過了解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的影響。2.學業要求:了解經濟大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與表現、影響;知道羅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實質及影響。【知識點(考點)】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時間:1929——1933年2、最早開始的國家:美國3、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4、美國應對危機的方法:實施羅斯福新政5、羅斯福上臺時間:1933年6、羅斯福實施新政的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經濟危機(2)根本目的:維護資本主義制度7、羅斯福實施新政的實質: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整和完善8、羅斯福實施新政的措施:整頓金融體系;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調整農業政策;推行“以工代賑”(提供就業機會);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羅斯福新政的中心內容: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主要措施:頒布《全國工業復興法》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或“新”的表現):國家干預經濟11、羅斯福新政的影響:(1)使美國經濟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增強了政府的宏觀控制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深遠影響。(3)但新政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補充:1、羅斯福新政的啟示:⑴改革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要根據國情進行改革⑵改革要善于借鑒,勇于創新2.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比較:(1)都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實行的(2)都采取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3)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4)維護原來的政治制度【學科素養】【唯物史觀】1.羅斯福新政暫時緩解了經濟危機,但不可能消除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無法根除。2.資本主義國家擺脫經濟危機的方式。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兩條道路:一條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通過改革擺脫經濟危機的道路;另一條是以德、日為代表的通過建立法西斯政權,發動侵略戰爭以轉嫁經濟危機的擴張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介大戰的爆發。【歷史解釋】1.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2.比較新經濟政策與羅斯福新政的異同。(1)相同點:①背景:都是在國家處于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為恢復和發展經濟而實施的。②實質:都是在維護原有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調整。③作用:都恢復了經濟,鞏固了政權。(2)不同點:①性質:新經濟政策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②特點: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手段恢復經濟;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3.羅斯福新政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1)世界經濟霸主地位與雄厚的經濟實力,使羅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預國家經濟。(2)獨立戰爭以來形成的民主傳統為其成功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3)借鑒了蘇聯計劃經濟的成功經驗。4.列寧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的相同點、“新”的表現及給我們的啟示。(1)相同點:①都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來發展經濟。②改革的目的都是緩解經濟困難,恢復國民經濟。③兩次改革都使國家轉危為安。(2)“新”:新經濟政策“新”在允許多種經濟并存,羅斯福新政“新”在國家干預經濟。(3)啟示:①發展經濟要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采取恰當的政策。②要大膽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創新。③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要堅持改革,不斷完善社會制度。【活學巧記】經濟大危機教育羅斯福新政第14課.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2022版課標】1.內容要求:通過了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納粹德國的對外擴張,知道德國、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團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2.學業要求: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與對外擴張;知道納粹德國的法西斯政權的形成過程,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知道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及日本法西斯的暴行;知道綏靖政策的實質與危害。【知識點(考點)】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1.墨索里尼組織法西斯黨,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一個法西斯政權,在經濟危機前建立)2.對外擴張:1935年,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二.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受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對一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滿。2.人物: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3.法西斯專政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建立了德國法西斯政權,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4.德國法西斯統治表現:①內:⑴“國會縱火案”,解散了工會⑵思想:焚燒了大量的進步書籍⑶迫害猶太人②外:⑴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⑵1936年,德國派兵進駐萊茵非軍事區⑶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⑷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三.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日本覬覦中國之心由來已久;經濟大危機,日本經濟受到重創;對對一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滿。2.核心:軍部3.擴張:①1931年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②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4.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易錯易混】1.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內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建立的,德國、日本的法西斯政權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建立的。2.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是由法西斯黨建立的;德國法西斯政權是由納粹黨建立的;日本法西斯政權是由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建立起來的。3.面對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克服危機,鞏固統治;德國、日本通過建立法西斯專政,實行對外侵略擴張,轉嫁危機。【學科素養】【歷史解釋】在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下,美國與德、日兩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的原因。(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德國有復仇情緒,日本有不滿情緒,而美國是一戰后既得利益者,不想破壞現有秩序。(2)歷史傳統的影響:德國、日本有軍國主義傳統,而美國具有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傳統。(3)經濟狀況的影響:德、日兩國的經濟實力較弱,更多地依賴對外擴張以求復蘇經濟,而美國在一戰之后經濟實力雄厚,可以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來緩和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備考點撥:1.羅斯福新政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內部調整,沒有改變社會性質。2.蘇俄新經濟政策中的“新”是指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美國羅斯福新政中的“新”是指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3.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而不是對農業、財政或其他方面,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4.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推行“以工代賑”的目的是增加就業,穩定社會秩序;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緩和社會矛盾。【活學巧記】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第1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2022版課標】1.內容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主要戰場,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艱巨性和勝利原因。2.學業要求:能夠了解二戰爆發的原因、主要進程與主要戰場;二戰的轉折;二戰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德日法西斯的投降;二戰的影響;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聯系起來,加深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認識;能夠堅定和平理念,增強憂患意識,認識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知識點(考點)】一.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影響。3.客觀原因: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加速了二戰的爆發。(頂峰:《慕尼黑協定》的簽訂)二.二戰的全面爆發及主要戰場(交戰雙方:軸心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1.東方主戰場: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2.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3.主要戰場:①東方主戰場②歐洲西線戰場③歐洲東線戰場④太平洋戰場4.擴大:1941.6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5.最大規模:1941.12.7珍珠港事件,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1.世界反法西斯聯盟:1942.1.1《聯合國家宣言》簽署意義: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2.二戰的轉折: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蘇德戰爭轉折/二戰轉折)3、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4、1944年6月,美英盟軍諾曼底登陸(意義: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的滅亡)四、三次著名的國際會議1、開羅會議(中、美、英《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竊取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國,必須歸還給中國)2、雅爾塔會議(1945.2美蘇英)(1)目的:為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2)內容:①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②戰后德國有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③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④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2開羅會晤:1943.11《開羅宣言》(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3.波茨坦會議(1945.7美英蘇):重申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處理德國的精神,并與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行施。4.歐洲戰事結束:1945.5.8,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5.日本投降:1945.8.15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6.二戰結束: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五.性質: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六.二戰勝利的原因:戰爭的正義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團結協作等。七.影響: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世界大多數地區和人口卷入其中。二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八.啟示: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可以進行合作;正義必然戰勝邪惡;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備考點撥】備考點撥:1.意大利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德國、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主要是受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試圖轉移國內矛盾。2.面對經濟大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采取國家干預手段擺脫困局;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走上對外擴張道路。3.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珍珠港事件”標志著二戰達到最大規模,它直接導致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入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列。【學科素養】【史料實證】1.1931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2、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1914年7月~1918年11月1939年9月~1945年9月爆發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②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②直接原因:經濟大危機的打擊交戰雙方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和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目的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世界人民為了打敗法西斯,爭取人類和平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世界人民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標志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標志)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全面爆發標志)主要戰場歐洲戰場歐洲戰場、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等重要戰役凡爾登戰役莫斯科保衛戰、日本偷襲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柏林戰役結束標志1918年11月德國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戰后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中國的作用派出勞工到歐洲戰場,為協約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犧牲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中國影響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2)戰爭期間,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壯大,為日后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共同影響都破壞了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都打破了原來的世界格局,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都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客觀上都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戰后都建立了普遍性的國際組織教訓戰爭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解決國際爭端,應該用對話、談判方式解決,不應訴諸武力;要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利,遏制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3、重要國際會議時間會議主要內容影響1919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條約》形成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1921-1922華盛頓會議簽訂《九國公約》1942.1.1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聯盟建立1943開羅會議發表《開羅宣言》為戰后中國收回東北、臺灣等地提供了合法依據,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敗亡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對德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建立聯合國加速了戰勝法西斯的步伐,為戰后國際秩序的構建奠定了基礎1945年7月波茨坦會議發表《波茨坦公告》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4、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