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小說精讀:卡夫卡《煤桶騎士》(附習題+答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小說精讀:卡夫卡《煤桶騎士》(附習題+答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小說精讀:卡夫卡《煤桶騎士》(附習題+答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小說精讀:卡夫卡《煤桶騎士》(附習題+答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小說精讀:卡夫卡《煤桶騎士》(附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導入寒冷的冬天,沒有煤燒,快要凍死的人騎上煤桶,向煤店進軍,但這個騎士卻輕而易舉地被老板娘打敗,既沒有得到煤塊,也沒有得到在老板面前一訴苦衷的機會,而是滾到了冰山區域,連自己也看不到自己,“永遠消失,不復再見”。卡夫卡的《煤桶騎士》寫于1917年,當時正值一戰中奧匈帝國最吃緊的時期,煤炭成為戰時稀缺物資,普羅大眾特別是窮苦人家都面臨著嚴峻的煤荒,《煤桶騎士》就是由此所作。小說的情節安排和語言組織都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深刻寫照。

文本研讀煤桶騎士[奧地利]卡夫卡煤用完了,煤桶空空,煤鏟閑著,爐子呼吸著冷氣,房間鼓滿了寒風,窗前樹木在嚴霜中發僵,天空成了抵擋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銀盾。我得弄些煤來,我不能干挨凍呀;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爐子,我前面是鐵石心腸的天空,因此我必須在兩者之間趕緊騎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幾筆就勾勒出一個嚴酷的戰局,用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對騎士文學進行戲仿。)可是那老板對我的平平常常的請求麻木不仁,我必須一五一十地向他證實我連一粒煤屑都沒有了,因為他對我簡直就是天上的太陽。我得像乞丐那樣,餓得只剩最后一口痰,眼看就要倒斃在人家的門檻上,主人家的廚娘這才決定把最后的咖啡渣滓倒給我;(我駕馭著一個煤桶,支配著煤桶的行進,而煤店老板夫婦又在煤塊的問題中與“我”形成了支配關系,這樣的象征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卡夫卡是作為保險公司的一個勤奮的職員維持生計的,寫作是他表現生存際遇與內心世界的途徑。)同樣,賣煤的將怒氣沖沖,但想到“你不要殺人”的訓誡,乃將滿滿一鐵鍬煤鏟進我的煤桶里。>>>小說的情節安排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深刻寫照。“賣煤的”雖然“怒氣沖沖”,但還是滿足了“我”的乞求,“將滿滿一鐵鍬煤鏟進我的煤桶里”。事前的想象充滿了熱切的渴望,與其后冷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照這個辦法出去一定能解決問題,于是我騎著煤桶前往。[一個騎士,騎上他的戰馬(煤桶)向目標挺進。從《煤桶騎士》這篇小說中,我們讀出了一絲對過去的騎士小說致敬的意味。]我騎在桶上,手抓住上面的桶架把,那是最簡單的玩具,我艱難地隨桶滾下臺階,但到了下面我的桶兒卻往上升起,妙哉,妙哉,那些卑屈地躺臥在地的駱駝們,在牽引人的鞭子恐嚇下站起來的時候,也沒有這樣莊嚴。我以不快不慢的速度穿過凍硬的街巷,我常常被馱到二層樓那么高,從未下降到屋門那么低。結果我以超乎尋常的高度飄到煤老板的拱形地窯的門前,只見他在很深的地窯下面,蹲在他的小桌旁寫字;他嫌太熱,便讓窯門洞開著。“煤老板!”我用凍僵了的、被呼出的寒氣蒙住的悶聲喊道,“煤老板,請給我點煤吧,我的煤桶已經空得可以騎著它走了。幫個忙吧。等我一有錢,就全付清的。”老板用手掩住耳朵。“我沒有聽錯吧?”他扭過頭去問他正坐在爐臺邊打毛衣的妻子道,“我沒聽錯吧?有一位顧客。”“我什么也沒有聽見。”妻子說,她平靜地呼吸著,手上織針不停,背朝爐子,舒舒服服地烤著火。“哦,對的,”我喊道,“是我呀,一個老顧客,一向是不拖欠的,只是目前一時沒有辦法。”“夫人,”老板說,“我的確沒有聽錯,是有一個人,我的耳朵不會那樣不頂用的,那是一個老顧客,一個很老很老的顧客,他懂得說什么話才能使我這樣感動。”“你怎么了,丈夫?”妻子說,她略停片刻,把針線壓在胸口,“沒——沒有人啊,街道是空的,我們所有的顧客都供應過了;我們可以打烊歇幾天了。”“可是我正坐在這兒的煤桶上呀,”我喊道,因寒氣流出的沒有感情的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請您朝上面看一眼吧,您馬上就會發現我的,我請求給我一滿鍬,如果您能給我兩鐵鍬,那我會無比高興的。確實,所有其他的顧客都供應過了。唉,假如我能聽到桶里的煤塊劈啪作響該有多好呀!”“我來了。”老板說,但當他正要邁開短腳爬上地窯臺階時,他的妻子已到了他身邊,緊緊攥住他的臂膊說:“你待著吧。要是你執意要去,那就由我上去。想想你今天夜里的那個咳嗽樣兒吧。為了一樁買賣,何況那只是一樁想象中的買賣,你就不顧老婆、孩子,犧牲你的肺不成,我去。”“那你把我們庫里所存的各種各樣的煤一一告訴他,我在底下向你喊價錢。”>>>在上面的3至11段中,“我”關心的是賒煤度日,而煤店老板夫婦關心的始終是煤炭的交易問題。在他們的世界中沒有沒錢買不起煤這一情況,他們只考慮到是不是能及時地把煤送到顧客那里,賺取應得的利潤。“好。”妻子說,隨即走出地窯到街邊。她當然一眼就見到我。“煤店老板娘,”我喊道,“你好啊,只要一鐵鍬,就鏟在這煤桶里,我自己把它拿回家去,一鍬最次的就行。錢我當然會完全照付的,但不是馬上,不是馬上。”“不是馬上”這幾個字多么像鐘聲,它和附近教堂頂發出的悅耳的晚鐘的響聲混雜在一起!“他要什么呀?”老板喊道。“沒有什么,”妻子回答說,“這里什么事也沒有呀。我沒有見到什么,只聽見鐘敲了六下,我們打烊吧。天氣冷得要命,看來我們明天還要忙乎一陣呢。”>>>煤店老板娘選擇性地對“我”的困苦處境視而不見。煤店老板夫婦的存在象征著這個世界的有序和規則,他們容不下任何一個規則之外的存在。這樣一來,本身就是弱小一方的“我”在這種強權的邏輯下作為一個孤獨者的訴說就注定不能被世界聽懂,只會越來越孤獨。她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但她解下圍裙,用它竭力要把我扇走。可惜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駒的所有優點,抵抗力它卻沒有;它太輕了,一件婦女的圍裙將它一扇,它的兩條腳就飄離地面。>>>從表面上看,煤老板是愿意給“我”一些煤的,而老板娘出于自私的原因拒絕了“我”并把“我”趕到了冰山區域;如果用戲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情節的話,這又可能只是老板和老板娘當著煤桶騎士的面上演的一出騙人的把戲。“你這個狠心腸的女人,”我還是大聲地回答她,這時她半輕蔑、半滿足地揮動著手臂,又去做她的生意,“你這兇狠的女人,我只向你討一鍬最次的煤,你也不給。”說著,我登上了冰山地帶,方向不辨,永不復返。>>>這里的“冰山地帶”是一種冷酷的象征,揭出了那個社會冷酷的本質,它使多少窮人陷于無助與絕望的境地。從小說情節的推動來看,煤桶騎士經歷了從歡喜到哀求到絕望的幾個步驟,出發之時的樂觀心態隨著事實的發展消逝殆盡,最終只能滾到冰山,透露出無奈和不甘。

知識建構//卡夫卡小說的荒誕與真實//小說是一門虛構的藝術,境界在于虛構一個真實,而非真實的虛構。就文學性來說,真實包括看到的真實和體驗到的真實;或者稱,一個是眼睛的真實,一個是心靈(精神)的真實。小說是有邏輯的,閱讀的真實感來自于作家對邏輯的遵循。現實主義者以全因果的關系給我們展示虛構的真實,夢幻現實主義以半因果的關系給我們展示夢幻的真實。解答煤桶和騎士誰更有能耐這一問題本身毫無意義,破解這個問題只是想探索荒誕小說的因果邏輯關系。煤桶騎士飛起來了,小說內部深處隱藏著飛及其飛的高度和方向的內在因果關系。是小說的內因果,給了我們荒誕的真實。盧卡契在牢獄中遭遇荒誕、非人的苦難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卡夫卡是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者。”盧卡契以前讀過卡夫卡的小說,但當他面臨卡夫卡筆下那種境遇時,才感到卡夫卡寫的不是一個寓言、一個象征,而是一個真正的現實。我們在卡夫卡小說的外表中讀不到多少現實特征,但他所表達的現實卻是深刻而富有代表性的,現在讀起來依然感到親切,這說明,體驗到的真實遠遠勝過看到的真實。作家可以虛構故事、情節、人物,但他與現實的緊張關系不能虛構,真實性也由此而來。在卡夫卡那里,他與現實的關系可謂不共戴天。在這種關系中,可以想見卡夫卡的心靈要遭遇怎樣的痛苦。對于卡夫卡,寫作是一種斗爭,一種關于真實的斗爭。其斗爭是為了使他感受的真實景象得以建立,并在這種真實中尋找存在的意義所在。我們相信,當卡夫卡發現甲蟲、煤桶騎士這些真實事物時,他肯定被自己的發現震驚了,而他的矛盾在于,他是多么不愿意承認這是事實,多么希望人還是人,多么希望煤桶騎士不會飛起來。卡夫卡的努力不是要使甲蟲、煤桶騎士成為現實,其更深一層的意圖,恰恰是希望這不是真的。

試題解析1.文章第2段說“我照這個辦法出去一定能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具體指什么?文章開篇寫“我”的這個想法有何妙處?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2.試就文中“老板娘”這一人物形象做簡要分析。【答案】1.這個辦法”指“我”準備像乞丐那樣,向煤老板證實自己連一粒煤屑都沒有了,行將凍死,以求得施舍。好處:①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反映“我”的艱難處境與內心世界,并引出下文“我”的一系列行動;②以煤老板可能想到“你不要殺人”的訓誡而予以施舍,與寧可殺人也不予施舍的結尾形成鮮明對比,以突出主題。2.①文中老板娘是一個生活富足,擁有一定資產的極端自私、勢利、冷酷的私營主形象。②她自私,一心惦記自己的生意,家人的健康與幸福。③她勢利,對不能“馬上”支付煤款的老顧客視而不見。④她冷酷,對行將凍死的乞者毫不同情,非但不予施舍,還試圖用圍裙將他扇走,得逞后又現出輕蔑與滿足。

相關鏈接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卡夫卡的墓志銘和墓地每當我們打開弗朗茲·卡夫卡(1883—1924)的書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夢境這類令人困惑和意料之外的狀態,總是降臨到主人公的頭上。如卡夫卡在《馴鶴》里一開篇就寫道:“我晚上回到家里時,看到一個很大的,大得異常的蛋。它差不多跟桌子一樣高,鼓得圓圓的。”在卡夫卡最著名的小說《變形記》里,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沙在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時,發覺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只大甲殼蟲。卡夫卡書中的故事總是向我們展現了一些新奇的世界。卡夫卡用這種顛覆性的手法,洞察了人類在工業文明自己的創造物中的失落—他們被落寞、孤寂、夢想的破滅和深深的憂慮所困擾。美國學者丹尼爾·伯特說:“沒有一位作家能夠有比卡夫卡更銳利的洞察力探究過20世紀的心理創傷和恐懼癥。把20世紀政治和社會史的許多東西形容為‘卡夫卡風格’,絕非是夸大其詞。”雖然卡夫卡作品的表達技巧、藝術場景都不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所能達到的,其意境陰森,似寓言,似神話,展出人性的新邊界,但要注意的是,卡夫卡都是在描繪現實的生活,并且往往有預言性的先見之明。卡夫卡在1924年就去世了,但他在他的作品中描繪的駭人的恐怖景象都在他死后成為現實。他的三個妹妹都死在納粹集中營里,他的父母幸運地在1931和1934年去世,否則也難逃厄運。二戰結束以后,越來越多的讀者從卡夫卡的作品《城堡》《審判》和《變形記》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獨、恐懼、絕望、掙扎,再加之宗教學、心理學、文藝學的種種解釋,使“卡夫卡熱”在現代西方社會蔓延,現在人們公認卡夫卡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卡夫卡的生活因為嚴父的苛求,加上自己是猶太人常受到種族歧視,再加之他天生的敏感、好疑,所以一直都不愉快,這影響到他身體的健康。1916年8月他忽然大咯血,后來經診斷是患上了肺結核。這時正是他創作的旺盛時期,1912年寫出的重要作品《審判》在1916年發表。1924年6月,離41歲生日還有一個月時卡夫卡與世長辭。卡夫卡去世后,他的遺骸被運回了布拉格,1924年6月11日被安葬在布拉格附近的斯特拉施尼茨公墓的新猶太墓地里。墓碑是后來豎立的,上面刻有三排黑體字,第一排是弗朗茲·卡夫卡;第二排是他的父親的名字赫爾曼·卡夫卡;第三排是他母親的名字尤莉·卡夫卡。這說明人們后來把卡夫卡與他父母合葬在一起。此外還用白色的字體刻著他三個妹妹的名字,她們都慘死于納粹集中營。1938年納粹占領了捷克,卡夫卡的作品被封禁。二戰結束后捷克共產黨統治捷克斯洛伐克時,卡夫卡的作品仍然被查禁。到了今天,卡夫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