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_第1頁
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_第2頁
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_第3頁
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_第4頁
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D/T1075—2023TD/T1075—2023#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的總體指標、光伏方陣用地指標、變電站及運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標、集電線路用地指標及場內道路用地指標。本文件適用于使用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地面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50797-2012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1光伏發電站photovoltaic)PV)powerstation以光伏發電系統為主,包含各類建(構)筑物及檢修、維護、生活等輔助設施在內的發電站。[來源:GB/T50797—2012,2.26]光伏組件PVmodule具有封裝及內部聯結的、能單獨提供直流電輸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陽電池組合裝置,又稱太陽電池組件。[來源:GB/T50797—2012,2.1.1]光伏方陣PVarray將若干個光伏組件在機械和電氣上按一定方式組裝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撐結構而構成的直流發電單元,又稱光伏陣列。[來源:GB/T50797—2012,2.1.4](電力系統的)變電站substation(ofapowersystem)電力系統的一部分,它集中在一個指定的地方,主要包括輸電或配電線路開關及控制設備的終端、建筑物和變壓器。通常包括升壓設備、變配電設備、控制終端等。[來源:建標〔2010〕78號,A.6.1]跟蹤系統trackingsystem通過支架系統的旋轉對太陽入射方向進行實時跟蹤.從而使光伏方陣受光面接收盡量多的太陽輻照量,以增加發電量的系統。[來源:GB/T5O797-2012,2.1.9]單軸跟蹤系統single-axistrackingsystem繞一維軸旋轉,使得光伏組件受光面在一維方向盡可能垂直于太陽光的人射角的跟蹤系統。[來源:GB/T50797—2012,2.1.10]雙軸跟蹤系統double-axistrackingsystem繞二維軸旋轉,使得光伏組件受光面始終垂直于太陽光的入射角的跟蹤系統。[來源:GB/T50797—2012,2.1.11]集電線路collectorline在分散逆變、集中并網的光伏發電系統中,將各個光伏組件串輸出的電能,經匯流箱匯流至逆變器,并通過逆變器輸出端匯集到發電母線的直流和交流輸電線路。[來源:GB/T50797—2012,2.1.12]4用地原則1保護耕地原則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應體現科學、合理的用地原則。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盡可能利用荒地、未利用地,少占或不占用耕地、林地,并盡量避開特殊保護區域。節約用地原則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在滿足安全運行、方便管理等條件下,綜合考慮光能利用、土地集約、工程投資、環境保護等,采用先進工藝和先進技術,優化站區總平面設計,緊湊布局,減少用地面積。統籌用地原則分期建設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分期征用。近期建設用地宜盡量集中,遠期建設用地宜預留在站區擴建端側。施工期施工道路盡可能利用既有道路.或與運行期檢修道路相結合。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盡可能利用原有的場地,減少新占用土地。5總體要求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指標分為總體指標和各功能區用地分項指標。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應符合本文件確定的用地總體指標和各功能區用地分項指標。采用總體指標時,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總用地規模按照第6章的規定執行;采用分項指標時,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規模按照第7章、第8章、第9章及第10章的規定執行。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建設在經濟技術合理的條件下,優先采用技術先進、發電效率高的光伏組件,鼓勵采用本行業中先進的工藝流程和技術,提高光伏組件的效率。6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總體指標1用地界定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包括光伏方陣、變電站及運行管理中心、集電線路用地和場內道路的用地。總體指標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總體指標按光伏組件的全面積效率、安裝所在地緯度、所在地形區類別、光伏方陣安裝排列方式及不同升壓等級計算確定。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地形區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總體指標按I類地形區、II類地形區、U1類地形區分別計算。I類地形區是指地形無明顯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不大于3。的平原地區。II類地形區是指地形起伏不大,地面自然坡度大于3。且不大于20。,相對高差在200m以內的微丘地區。HI類地形區是指地形起伏較大,地面自然坡度大于20°,相對高差在200m以上的重丘或山嶺地區。各類地形區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總體指標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處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地形區時,應根據不同地形區分別計算用地規模,再累計得出總用地面積。項目用地總面積應符合各地形區用地總體指標之和的規定。光伏方陣光伏方陣排列安裝的主要形式包括:固定式、平單軸跟蹤式、斜單軸跟蹤式、雙軸跟蹤式。各形式光伏方陣的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