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寄生蟲學-蜱課件_第1頁
人體寄生蟲學-蜱課件_第2頁
人體寄生蟲學-蜱課件_第3頁
人體寄生蟲學-蜱課件_第4頁
人體寄生蟲學-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蛛形綱人體寄生蟲學-蜱[教學要求]掌握蛛形綱的主要特征。掌握的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態及硬蜱和軟蜱的區別;蜱的生態特點及其對人類的危害。[重點難點]

蛛形綱的主要特征;硬蜱和軟蜱的區別。人體寄生蟲學-蜱概述

蛛形綱特征:軀體分頭胸部及腹部或頭胸腹愈合為一體無觸角,無翅,成蟲有足4對與醫學有關的種類:

蜱螨亞綱:寄螨目--蜱和革螨,真螨目--恙螨、疥螨、蠕形螨、塵螨等。[教學內容]人體寄生蟲學-蜱形態蜱螨是小型節肢動物,0.1mm-1cm以上。有圓形、卵圓形或長形等。基本結構:顎體(gnathosoma)和軀體(idiosoma)。顎體又稱假頭(capitulum)蜱螨類生活史生活史可分:卵、幼蟲、若蟲和成蟲等期。幼蟲有足3對,若蟲與成蟲則有4對。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但生殖器官未成熟。在生活史發育中有1~3個或更多若蟲期。成熟雌蟲可產卵、產幼蟲,有的可產若蟲,有的可行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人體寄生蟲學-蜱蜱螨對人體的危害1.寄生---疥螨寄生于人體皮內引起疥瘡;蠕形螨寄生于毛囊、皮脂腺引起蠕形螨病。2.叮刺或毒螫---革螨、恙螨叮刺人時可致皮炎;蜱叮咬嚴重者可致蜱癱瘓。3.吸血---蜱吸血量大,飽血后蟲體可脹大幾十倍甚至100多倍。4.過敏性疾病---塵螨能致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類、過敏性皮膚。⑴病毒病:硬蜱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革螨及恙螨可傳播流行性出血熱。⑵立克次體病:恙螨傳播恙蟲病,硬蜱傳播北亞蜱媒斑疹傷寒,硬蜱和軟蜱傳播Q熱,革螨傳播立克次體痘。⑶細菌病:硬蜱、軟蜱和革螨傳播兔熱病。⑷螺旋體病:硬蜱傳播萊姆病,軟蜱傳播蜱媒回歸熱。人體寄生蟲學-蜱蜱螨傳播疾病的特點1.傳播人獸共患疾病。2.病原體經卵傳播較普遍。3.既是傳播媒介,也多是病原體的貯存宿主。4.所傳疾病通常呈散發性流行。人體寄生蟲學-蜱蜱tick形態成蟲橢圓形,腹背扁平,體大2~10mm;飽血后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體分顎體和軀體。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有盾板者稱為硬蜱;無盾板者稱軟蜱。1.硬蜱(hardtick)2.軟蜱(softtick)人體寄生蟲學-蜱硬蜱顎體顎基是一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功能螯肢1對,是重要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于螯肢腹面,與螯肢形成口腔顎體在軀體前端,背面可見顎體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螯肢1對,其兩側為須肢口下板1塊顎體(假頭)人體寄生蟲學-蜱硬蜱口下板口下板1塊,位于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于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軀體軀體呈袋狀,前窄后寬,兩側對稱,大多褐色。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末端有爪1對及墊狀爪間突1個。人體寄生蟲學-蜱雌雄蜱區別雄蜱:體小盾板大,遮蓋整個蟲體背面雌蜱:體大盾板小,僅遮蓋背部前面人體寄生蟲學-蜱硬蜱與軟蜱形態特征的鑒別硬

蜱軟

蜱顎體在軀體前端,背面可見背面不能見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背面無孔區須肢較短,各節運動不靈活較長運動很靈活軀體有盾板,雄大雌小無盾板雌雄明顯不明顯人體寄生蟲學-蜱生活史蜱是不完全變態,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期。stagesofIxodesscapularis

幼蟲、若蟲的外形與成蟲相似,但幼蟲只有3對足,若蟲無生殖孔。人體寄生蟲學-蜱

根據蜱在生活史中更換宿主的次數可分為:①單宿主蜱:發育各期都在一個宿主體上,雌蟲飽血后落地產卵。如微小牛蜱。②二宿主蜱:幼蟲→若蟲在一宿主,而成蟲在另一宿主。如殘緣璃眼蜱。③三宿主蜱:幼蟲、若蟲、成蟲分別在3個宿主體上寄生。如全溝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為三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④多宿主蜱:幼蟲、各齡若蟲和成蟲以及雌蜱每次產卵前都需尋找宿主吸血,每次飽血后離去。軟蜱多為多宿主蜱。蜱發育類型人體寄生蟲學-蜱生態習性:硬蜱、軟蜱區別吸血白天,需數天夜間,數分到1小時分布開闊的森林、灌木叢、草原等獸穴、鳥巢、人畜住處宿主1-4個不等大于10個壽命1-數10月5-數10年生活史O→L→N1→AO→L→N(1-n)→A產卵一生僅1次,數百-數千多次,50-200個/次,總數達1000個人體寄生蟲學-蜱危害1.直接危害--叮刺吸血。多無痛感。有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經毒素可致宿主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衰竭,稱為蜱癱瘓。多見于兒童,如能及時發現,將蜱除去,癥狀即可消除。人體寄生蟲學-蜱2.傳播疾病⑴森林腦炎:病原體是森林腦炎病毒,主要病媒為全溝硬蜱。5~8月多發,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和新疆,伐木工人多見。⑵新疆出血熱:病原為一種RNA病毒。綿羊及塔里木兔為主要傳染源,急性病人也可傳染。傳媒主要為亞東璃眼蜱。流行于新疆,主要是牧民,發病高峰4~5月。⑶蜱媒回歸熱(地方性回歸熱):鈍緣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體病,不規則間歇發熱為主要臨床特征。新疆有流行。⑷萊姆病:病原體是伯氏包柔螺旋體。主要媒介是全溝硬蜱,好發于春、夏季。⑸Q熱(Qfever):病原體為貝氏立克次體,牛、羊為人體Q熱的主要傳染源。主要由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消化道、蜱叮咬。⑹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草原革蜱為其主要媒介,我國新疆、內蒙、黑龍江有本病存在。⑺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桿菌病。人體寄生蟲學-蜱防制原則1.環境防制草原地帶采用牧場輪換和牧場隔離辦法滅蜱。結合墾荒,清除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堵洞嵌縫以防蜱類孳生;捕殺嚙齒動物。2.化學防制蜱類棲息及越冬場所可噴灑敵敵畏、馬拉硫磷、殺螟硫磷等。林區用六六六煙霧劑收效良好,牲畜可定期藥浴殺蜱。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