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1頁
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2頁
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3頁
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4頁
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規程(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3 4 4 7 9 9 10 11 12 12 4.9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14 14 15 16 2 17 17 18 20 20 21 21 22 22 23 25 31 31 342術語和符號2.1.2不良地質作用adversegeologicalcon2.1.3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riskofadversegeologicalconditions2.1.4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riskassessmentofadverse2.1.5發育程度development2.1.6危害程度harm2.1.7誘發因素inducingf52.1.14采空塌陷miningsub2.1.15黃土洞穴loes62.1.17工程建設適宜性buildingsuitabilityofthesite73基本規定3.0.1黃土建設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價宜在建設項目可行性3.0.3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評估的災種主要有滑坡3.0.4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現狀評估應包3.0.5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預測評估應包括下列內容:3.0.6黃土場地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綜合評估應包2提出消除或降低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894地質環境調查表4.1黃土場地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分類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地質構造全新活動斷裂非全新活動斷裂全新活動斷裂非全新活動斷裂全新活動斷裂非全新活動斷裂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復雜。地貌多為黃土梁、黃土峁,溝壑縱橫,相對高差>200m,黃土斜坡坡度以>25°,土流失嚴重,溯源侵蝕嚴重。地形地貌較簡單。地貌為黃土垣,相對高差50m~200m,黃土斜坡坡度10°~25°,土流失較嚴重,溯源侵蝕較嚴重。地形地貌簡單。地貌為黃土丘陵,相對高差<50m,地面坡度<溯源侵蝕較輕。地層巖性和工程地質性質土體成因類型復雜。風積濕陷性黃土、殘坡積黃土夾風化碎石土(或棄渣)呈散體狀結構,結構復土體主要為上更新統粉土和表層濕陷性黃土、中更新統粉質黏土、下更新統粉質黏土和泥巖,多呈土體主要為中更新統粉質黏土、部分第三系黏土和表部不具濕陷性的上更新統粉土,中更新統粉質黏雜,工程地質性質散體狀結構,中更新統粉質黏土中夾鈣質結核和古土壤層偶呈層狀結構,結構較復雜,工程地質性質較差。土中夾鈣質結核和古土壤層偶呈層狀結構,第三系黏土夾較堅硬鈣質結核層和較結礫巖,結構較簡單,工程地質性質一般。水文地質條件豐水期有孔隙水流出,枯水期斷流。粉質黏土和古土壤層上豐水期偶有上層滯水生存。粉質黏土和古土壤層上豐水期有上層滯水或潛水生存。不良地質作用易發程度高易發高易發高易發高易發中易發低易發4.4.1收集建設場地地形地貌資料,確定建設場4.8.2調查地下水類型及水位、水量、水質、4.8.3調查建設場地及鄰近地區地下水4.8.3分析地下水對建設場地巖土體穩定性影4.9.2調查建設場地人類工程活動引發不良地4.9.3分析建設場地人類工程活動對建5不良地質作用調查5.1.1當建設場地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穩定斜坡、地裂縫、5.1.2調查不良地質作用影響范圍內建筑物的基本特征5.1.4收集和調查建設場地不良地質作用防治工程的類型、效果和經5.2.1調查滑坡體的影響范圍、分析確定滑動面和滑坡面的空間分布5.2.2根據調查區地層出露和分布判斷滑5.2.4調查滑坡后緣拉張裂縫帶寬度和后期充填現狀、滑坡體兩側巖5.2.5調查和對比滑坡體前部、中部、后部裂縫空間分布特征、力學5.2.6調查滑坡體上生命財產傷亡與損失特征,確定現狀條件下的危5.2.7根據滑坡的發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結合調查區地質環境條件,5.2.8依據調查、測試或經驗值確定巖土體比重、滑動帶抗剪強度等5.3.1調查己發生崩塌體的影響和分布范圍,確定主控結構面延展貫5.3.2根據調查區地層出露和分布確定崩5.3.4調查崩塌體坡面產狀和各剖面巖5.3.6調查崩塌體上方及下方生命財產傷亡與損失特征,確定現狀條5.3.7根據崩塌發育程度和危害程度,結合調查區地質環境條件,分5.3.8依據崩塌體總重度、空間分布特征、以往掉塊和崩塌位置、主5.4泥石流5.4.1調查泥石流溝域的補給面積、縱坡比、巖土體組合及植被發育5.4.2調查河、溝巖土體風化剝落5.4.3收集氣象資料,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最小降水5.4.4調查溝域水文條件,分析水源類型、多年平均流量、最大洪峰5.4.5調查泥石流的發生時間、頻率、規模、泥位、形成過程、延續5.4.6調查泥石流堆積區的影響范圍、表面形態、縱坡、植被、溝道5.5不穩定斜坡5.5.1調查坡體地層分布、厚度、巖性特征、風5.5.2調查坡體含水層與隔水層分布、出水或滲水點位置、地下水對5.5.3調查坡體、地層、節理裂隙和軟弱夾層的產狀,確定其組合關5.5.4調查坡體上方裂縫發育程度、坡面掉塊流土現象、坡腳擠壓變5.5.5調查坡體上下方人類工程活動、坡下河岸侵蝕、降水對坡體的5.6地裂縫5.6.1調查地裂縫所處的地質構造位置和地震區劃烈度,分析地裂縫5.6.2調查地裂縫發育區周邊松散層孔隙地下水開采強度和降落漏斗5.6.3調查地裂縫寬度、長度、深度、產狀和密度,分析確定地裂縫5.6.4調查地裂縫對地面的破壞特征、影響范圍、生命財產的傷亡和5.6.5搜集和調查地裂縫出現的時間、歷史出現的時間間隔,分析地5.7地面沉降5.7.1調查地面沉降所處的地形地5.7.3調查壓縮層的厚度、巖性特征、埋5.7.4調查松散層水文地質條件,確定含水層厚度、巖性特征、埋藏5.7.5搜集地下水開采歷史、開采量、地下水位動態,繪制地下水位5.7.6搜集地面沉降觀測、構筑物變形破壞等資料,繪制地面沉降等5.7.7結合地下水位等值線圖與地面沉降等值線圖,分析地面沉降與5.8黃土塌陷3調查開采層頂底板和上覆松散層巖性2調查場地水文地質與氣候條件,確定地206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現狀評估6.1.1在不良地質作用調查的基礎上,根據表6.1應對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穩定斜坡、地裂縫、地面沉降、黃土塌陷等不良地質作用的發育程度、危害程度、誘發因素進行現狀評估。根據表6.1確定不良地質作用危害程度,根據表6.2確定不良地質作用危險危害程度險情受威脅人數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中10~100100~500小<100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強發育(不穩定)中發育(欠穩定)弱發育(穩定)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中危險性大危險性中危險性中小危險性中危險性小危險性小6.1.2根據不良地質體的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誘發因素,結合地質環境條件,進行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現狀評估。6.2.2分析滑坡體的巖土體組成結構、變形特征、邊界條件等,確定216.2.3分析滑坡滑動帶(面)、滑坡邊界和滑體變形組合特征,滑坡6.2.6根據滑坡的規模和穩定狀態,可按附錄A表4評價滑坡的發育6.3.1通過調查分析,確定崩塌體的位置與建設用地的空間關系、崩6.3.3按附錄A表6確定崩塌穩定性,根據崩塌的規模和穩定狀態按226.5.2分析不穩定斜坡形成的巖土體組成結構、變形特征、邊界條件6.5.3根據斜坡變形破壞類型,采用地質分析等方法定性評價斜坡的6.5.5根據不穩定斜坡的發育程度和險情,按表6.2確定不穩定斜坡6.6.2結合地裂縫形成的地質環境條件、變形活動特征、主要誘發因6.7.1地面沉降現狀評估應從含水層系統的236.8.1采空塌陷現狀評估應分析采空塌陷形成原因和發育特征,分析系,按附錄A表12確定采空塌陷現狀發育程度,按表66.8.2下列情況可作為采空區穩定6.8.3黃土洞穴現狀評估應對場地內黃土洞穴的分布、類型、規模、24行評估。按表6.1確定黃土洞穴險情,按表6.2確定黃土洞穴現狀危257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預測評估7.1.1應在現狀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建設類型和工程建設特點進行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預測評估。7.1.2工程建設中至建成后的期間包括自征地到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受災對象為施工人員、設備和材料。7.1.3應對工程建設中、建成后引發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進行預測評估。7.2.1確定場地與滑坡的位置關系,分析工程建設中、建成后引發滑表7.1滑坡危險性等級判定場地與滑坡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滑坡發生的可能性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場地位于滑坡的影響范圍內,對滑坡穩定性影響大可能性大強發育危害大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臨近滑坡的影響范圍內,對滑坡穩定性影響中等可能性中等強發育危害中等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對滑坡穩定性影響小可能性小強發育危害小危險性中等26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7.2.2確定場地與崩塌體的位置關系,分析工程建設中、建成后引發場地與崩塌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崩塌發生的可能性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場地位于崩塌的影響范圍內,對崩塌穩定性影響大可能性大強發育危害大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臨近崩塌的影響范圍內,對崩塌穩定性影響中等可能性中等強發育危害中等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對崩塌穩定性影響小可能性小強發育危害小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7.2.3確定場地與泥石流的位置關系,根據泥石流發生條件、引發或場地與泥石流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崩塌發生的可能性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場地位于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強發育危害大危險性大27影響范圍內,棄渣量大,堵塞溝道,水源豐富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臨近泥石流的影響范圍內,棄渣量小,溝道基本通暢,水源較豐富可能性中等強發育危害中等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場地位于泥石流的影響范圍外,無棄渣,溝道通暢,水源較少可能性小強發育危害小危險性中等中等發育危險性小弱發育危險性小坡高m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存在地下水>10強發育危害大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5弱發育危險性大不存在地下水>20強發育危害中等危險性大10~20中等發育危險性大<10弱發育危險性中等7.2.5地裂縫預測評估應分析預測地裂縫發生、發展趨勢,結合場地與地裂縫的位置關系,根據地裂縫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誘發因素,結合現狀評估,完成危險性預測評估。表7.5地裂縫危險性等級判定場地與地裂縫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裂縫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28場地位于地裂縫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大危害大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大場地臨近地裂縫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中等危害中等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位于地裂縫的影響范圍外可能性小危害小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7.2.6地面沉降預測評估應依據地面沉降原因與現狀,選用合理方法,預測地面沉降發展趨勢,并對建設場地的地面沉降發展趨勢做出預估。應分析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與危害,根據工程類型及特點,分析其對建設場地和鄰近地區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影響,評估工程建設本身遭受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表7.6地面沉降危險性等級判定場地與地面沉降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面沉降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l場地位于地面沉降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大危害大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大場地臨近地面沉降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中等危害中等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位于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小危害小強發育危險性大影響范圍外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297.2.7采空塌陷不良地質作用應根據場地特點和采空區特征等因素,分析工程建設期間或建成后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的可能性,評價對采空塌陷的影響;根據礦區未來開采規劃、地下水位變動和建筑物荷載等因素,判斷規劃或建設項目遭受采空塌陷危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結合現狀評估,完成危險性預測評估。表7.7采空塌陷危險性等級判定場地與采空塌陷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采空塌陷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場地位于采空塌陷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大危害大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大場地臨近采空塌陷的影響范圍內可能性中等危害中等強發育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位于采空塌陷的影響范圍外可能性小危害小強發育危險性中等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7.2.8黃土洞穴危險性預測評估應確定場地內黃土洞穴的發育情況,分析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黃土洞穴的可能性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與危害,根據工程類型及特點,根據黃土洞穴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和誘發因素,結合現狀評估,完成危險性預測評估。30表7.8黃土洞穴危險性等級判定工程建設與黃土洞穴的位置關系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黃土洞穴發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發育程度危險性等級場地存在黃土洞穴,工程活動引起沉降明顯可能性大危害大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大場地臨近黃土洞穴,工程活動引起沉降較明顯可能性中等危害中等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大弱發育危險性中等場地不存在黃土洞穴可能性小危害小強發育危險性大中等發育危險性中等弱發育危險性小318場地穩定性和適宜性評價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等級和場地適宜性進行8.2.2根據不良地質作用穩定程度和不良地32級別穩定不良地質作用不發育、無活動斷裂、對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基本穩定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小、非全新活動斷裂帶、對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穩定性差不良地質作用危險性中等、微弱或中等全新活動斷裂帶、對建筑抗震的不利地段級別適宜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簡單;工程建設引發和加劇不良地質作用可能性小,危險性小;建設工程遭受不良地質作用可能性小,危險性小。簡單地基。33基本適宜不良地質作用較發育,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中等;工程建設引發和加劇不良地質作用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建設工程遭受不良地質作用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中等復雜地基。適宜性差不良地質作用發育強烈,地質構造復雜,巖層結構軟弱且變化大,工程建設遭受不良地質作用危害的可能性大,引發不良地質作用的可能性大,危險性大,防治工程技術復雜或防治經費特別大。復雜地基(大厚度填土、嚴重濕陷、膨脹、鹽漬、污染的特殊性巖土,以及其他情況復雜、需作專門處理的巖土)。34附錄A不良地質作用危害程度判定依據運動類型模型地層類型破裂面/滑動面位置破裂面 /滑動面深度(m)滑體體積(m3)運動速度(mm/s)滑動距離滑移黃土黃土地層內部3~102000~200000.5~5×1030~100板狀滑移0~30~20000.5~5×1030~30深層溜滑3~25≥20000≥5×10330~300坡面泥流0~30~2000≥0.50~100接觸面滑移黃土-基巖土地層,與黃土-基巖接觸面相切10~25≥1000000.5~5×10330~300順層滑移土地層,與下伏基巖地層相切10~25≥1000000.5~5×10330~300切層滑移土地層,伏基巖地層相交≥25≥100000≥5×103≥30035演變階段滑動帶及滑動面滑坡前緣滑坡后緣滑坡兩側滑坡體弱變形階段主滑段滑動帶在蠕動變形,但滑體尚未沿滑動帶位移前緣無明顯變點后緣地表或建構筑物出現一條或數條與地形等高線大體平行的拉張裂縫,裂縫斷續分布裂縫,邊界通常不明顯象強變形階段主滑段滑動帶大部分已形成,部分探井及鉆孔發現滑動帶有鏡面、擦痕及搓揉現象,滑體局部沿滑動帶位移射狀裂縫或大體垂直等高線的壓致張裂裂坍塌現象或出現濕地或有泉水溢出地表或建(構)筑物拉張裂縫多而寬且貫通,外側下錯出現雁行羽狀剪切裂縫有裂縫及少量沉陷等異常現演變階段滑動帶及滑動面滑坡前緣滑坡后緣滑坡兩側滑坡體滑動階段整個滑坡滑動帶已全面形成,滑帶土特征明顯且新鮮,絕大多數探井及鉆孔發現滑動帶有鏡面、擦痕及搓揉現象,滑帶含水量常較高出現明顯的剪剪出口附近濕時形成了滑坡放射狀裂縫加劇并常伴有坍塌張裂縫與滑坡兩側羽狀裂縫連通,常出現多個階坎或地塹式沉陷帶,滑坡壁通常較明顯羽狀裂縫與滑坡后緣張裂縫連通,滑坡周界明顯有差異運動形水溝或水田滲坡體整體位移停滑階段滑體不再沿滑動帶位移,滑帶土含水量降低,進入固結階段蓋于原地表上或到達前方阻漣丘不再發展裂縫不再增多,不再擴大,滑坡壁明顯羽狀裂縫不再擴大,不再增多甚至閉合滑體變形不再總體坡度顯著擴大不再增多甚至閉合36穩定性分級穩定基本穩定欠穩定不穩定穩定性評價方法分級標準天然工況和特殊工況條等)時穩定的,安全儲備高定,特殊工況下穩定性降低,局部可能變形,但整體仍穩定,安全儲備不高天然工況穩定,但安全儲備不高,略高于臨界狀態,向不穩定方向發展特殊工況時有可能失穩天然工況下處于臨界狀態,且向不穩定狀態發展,或將變形失穩定性評價既有滑坡洼地特征基本消失,滑體地面坡度平緩(≤40°),斜坡前緣較緩,臨空高差小,無地表徑流和跡象;坑面上無裂縫發展,建筑物和植變形跡象。滑坡周邊沒有新的加載來源,人為活動不存在既有崩滑體外貌特征后期改造較大,滑坡洼地特征能辨認但不明顯或略有封閉:滑體地面坡度較緩,前緣臨空,較低緩,且已形成穩定坡型:坡面上局部有輕微變形現象、裂縫斷續分布,無規律性:滑坡周邊人為擾動作用較輕微,在特殊工況下其整體穩定性有所降低,可能產生局部變形破壞現象既有崩滑體外貌特征后期改造不大,后緣滑坡洼地封閉或半封閉,滑體平均坡度中等,滑體內沖溝切割中等:滑坡前緣受沖刷尚未形成穩定坡型:坡體整體無明顯變形跡象,但在坡面的后緣、兩側或前緣等典型部位發育變形裂縫,且有一定的規律性,局部出現坍塌現象其上建筑物、植被有變形跡象,可見醉漢林現象:滑坡周邊人為工程活動較強烈。在一般工況下是穩定的,但安全儲備不高,在特殊工況下有可能整體失穩崩滑體外貌特征明顯,滑坡洼地一般封閉:滑體坡面平30°),滑坡前緣臨空較陡且常處于地表徑流的沖刷之下,露,巖土潮濕、飽水。近期滑體上有明顯變形破壞現象,且為滑坡變形配套特征:后緣發陷,兩側羽狀開裂變形,前緣鼓脹、鼓丘等變形現象發育,醉漢林現象發育:滑坡周邊人為工程活動擾動作用明顯:滑體接近于臨界狀態,且向不穩定方向發展,臨滑前兆明顯,很有可能整體失穩37判據發育程度分級弱發育(穩定)中等發育(欠穩定)強發育(不穩定)發育特征①滑坡前緣斜坡較緩,臨空高差小,無地表徑流流經和繼續變形的跡象,巖土體干燥;②滑體平均坡度<25°,坡面上無裂縫發展,其上建筑物、植被未有新的變形跡象;③后緣壁上無擦痕和明顯位移跡象,原有裂縫已被充填①滑坡前緣臨空,有間斷季節性地表徑流流經,巖土體較濕斜坡坡度為30°~45°;②滑體平均坡度為25°~40°,坡面上局部有小的裂縫,其上建筑物、植被無新的變形跡象;③后緣壁上有不明顯變形跡象;后緣有斷續的小裂縫發育①滑坡前緣臨空,坡度較陡且常處于地表徑流的沖刷之下,有發展趨勢并有季節性泉水出露,巖土潮濕、度>40°,坡面上有多條新發展的滑坡裂縫,其上建筑物、植被有新的變形跡象;③后緣壁上可見擦痕或有明顯位移跡象,后緣有裂縫發育運動類型模型地層類型破裂面 /滑動面位置破裂面/滑動面深度滑體體積(m3)運動速度(mm/s)滑動距離崩滑黃土黃土地層內部0~3~2000~20000≥5×1030~30墜落0~30~2000≥5×1030~300傾倒0~30~2000≥5×1030~30剝落0~30~2000≥5×1030~3038穩定性描述不穩定不利結構面發育且貫通,發生崩塌的可能性大欠穩定不利結構面較發育,發生崩塌的可能性較大基本穩定不利結構面較發育,發生崩塌的可能性較小穩定不利結構面不發育,發生崩塌的可能性小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強發育(不穩定)崩塌處于欠穩定~不穩定狀態。建設場地或周邊斜坡黃土崩塌分布多,大多已發生;崩塌體上方發育多條平行溝谷的張性裂隙,黃土垂直節理發育,主控裂隙面上寬下窄,且下部向外傾,裂隙內近期有土流出或掉塊,底部土體有壓碎或壓裂狀;崩塌體上方平行溝谷的新生裂隙明顯。中等發育(欠穩定)崩塌處于欠穩定狀態。建設場地或周邊斜坡有危土體分布,未發生崩塌;危土體主控破裂面直立呈上寬下窄,黃土垂直節理較發育,上部充填雜土生長灌木雜草,裂面內近期有流土現象;危土體上方有新生的細小裂隙分布。弱發育(穩定)崩塌處于穩定狀態。建設場地或周邊斜坡危土體分布;黃土垂直節理不發育,多年未發流土掉塊現象;危土體上方無新裂隙分布。發育程度描述強發育(不穩定)全新世以來發生過泥石流,溝床平均縱坡≥12°,多年平均降雨量≥600mm,溝口或溝道兩側泥石流堆積物發育中等發育(欠穩定)溝床平均縱坡6°~12°,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00mm~600mm,泥石流堆積物見于溝道兩側的臺地上弱發育(穩定)歷史上不曾發生過泥石流,溝床平均縱坡<6°,多年平均降雨量<500mm,流域范圍內松散物稀少分類指標類型名稱特征說明物質組成土質斜坡整個斜坡均由土體構成巖土混合斜坡斜坡上部為土體、下部為巖體的二元結構的斜坡坡體結構特征類均質土斜坡邊坡由均質土體構成近水平層狀斜坡由近水平層狀巖土體構成的斜坡順傾層狀斜坡由傾向臨空面的順傾巖土層構成的斜坡反傾層狀斜坡巖土層面與斜坡面傾向相反的斜坡形成原因人工邊坡由人類工程活動形成的邊坡,可分為挖方邊坡和填筑邊坡由自然地質作用形成的斜坡39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堆積成因類型地下水特征坡高m流土或掉塊坡面變形強發育濱海堆積、有地下水>4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中等發育2-4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弱發育<2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強發育湖沼沉積無地下水>5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中等發育3-5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弱發育<3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強發育大陸流水堆積、風積、坡積、堆積有地下水>10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中等發育5-10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弱發育<5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強發育無地下水>20有流土有掉塊中下部有輕微變形中等發育有流土上部有輕微變形弱發育<10無流土無掉塊無坡面變形發育程度描述強發育(不穩定)地表開裂明顯,可見陡坎、斜坡、微緩坡、陷坑等微地貌現象,樓房有裂縫,平房和圍墻裂縫明顯,槽探揭示的地裂縫現象明顯中等發育(欠穩定)地表開裂不明顯,無微地貌顯示,樓房有微裂紋,平房和圍墻有細微裂縫,槽探揭示的地裂縫現象不明顯弱發育(穩定)無地表裂縫,槽探未揭示地裂縫現象40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參考指標地表移動變形值開采深厚比采空區及其影響帶占建設場地面積%治理工程面積場地面積%下沉量mm/a傾斜mm/m水平變形mm/m地形mm/m2強發育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縫;地表建設工程變形開裂>60>6>4>0.3<80>10>10發育地表存在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設工程有開裂現象20-603-62-40.2-0.380-1203-103-10弱發育地表無變形及地裂縫;地表建設工程無開裂現象<20<3<2<0.2>120<3<341分類基本成因特征說明沖穴水流直接沖蝕作用下形成的豎向黃土洞穴,按其地形部位以及侵蝕方式分為水涮窩、跌穴。其中水涮窩是薄層水流在比較陡的邊坡處淘涮成的小坑,待頂部土體塌落后,在土壁上形成的直立半圓筒狀凹槽,跌穴是坡面上的集中水流在陡傾邊坡上形成跌水或急流在跌水的沖淘作用下形成的小坑,規模較大者可稱之為跌坑。水涮窩多分布于較陡的邊坡坡面淺-表處,往往處于洞穴發育初期,洞穴特征并不明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