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第一單元A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第一單元A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第一單元A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第一單元A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語文第一單元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A卷

—.試題(共12小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肽淺(亢)邏,(ji)竹筍(sun)閉搴眼睛(se)

B.厚諄(zhun)犢勘(jiao)診治(zhen)生吞活剝(bao)

C.謬種(miu)卷差(qin)濫調(lan)有的放朱(shi)

D.臆造(yi)雕琢(zhuo)嘩眾(hud)華而不實(hud)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全都不恰當的一項是()

①中國女子柔道選手在人聲鼎沸的賽場上能做到多耳不用、心靜如水,而一旦發力,就令對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幫助,你是不利于衷,還是伸出援手?對于有良知的人來說,應該是毫不猶豫地選

擇后者。

③總有一些人自以為道德高尚、情字不像,不按法律辦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規范維護所謂的“正義”,

最終害人又害己。

④他體會過患病無錢醫治的滋味,感受過被免掉三四千塊錢醫藥費的幸福瞬間,所以他對窘境中的病人

能摩同身空。

⑤閱讀寫景抒情的散文,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地身處地,感受作者心靈的顫動,體會作品所描述的

美景。

⑥面對公交車上正在搶劫的歹徒,春節回家探親的軍人小禮明月瓶月月,挺身而出,制伏了兇悍的歹徒。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和重視農業產業經濟,應當成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B.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饑飽,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接收過高等教育的個體

對于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C.去年的大賽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好評,今年的比賽從命題、決賽、海選到頒獎,我們又被指定參與活

動的全過程,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可疏忽。

D.我們黨的每一個基層工作者,都應該自覺地把黨的宗旨誦讀在口頭上,落實在行動上,融化在血液

中。

4.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所謂理性認識是通過人的頭腦,運用分析、綜合、對比等等的方法,把觀察到的、感覺到的現象加以研

究,,,,,即事物發展的規律。

①及其他種種非本質現象②抽出事物的本質

③拋開事物的虛假現象④找出事物的來龍去脈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

5.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近日,本人拜讀了辛德勇的新作,作品思想深刻,文風清新,頗有乃師之風。(發言稿)

B.雖至耄耋,猶不揣淺陋,鉤沉拾遺而敞帚自珍,以不負愚公之志。(作者自序)

C.本人成績優秀,身體無恙,表達能力強,現惠寄相關資料,敬請笑納。(求職信)

D.這幾首詩歌構思精巧,是新詩之極品,值得忝列“中國新詩十二首”。(詩評)

6.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多年以來,人們強調主體性的重要,這是正確的。①,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

這里有一個改造世界與認識世界的關系問題。人類的主體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應以正確

的認識為依據。②正確地認識世界,③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時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能加

深對于世界的認識,④對于世界的正確認識還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條件。

A.①因為②只要③就④因此

B.①但是②只有③才④但是

C.①但是②只要③就④因此

D.①因為②只有③才④但是

7.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量子互聯網利用量子糾纏作為資源和經典通信的輔助,不用移動承載量子信息的物質實體(比如說

光子),就能實現相距遙遠的兩點之間的量子信息的傳遞。

B.果戈理作《按察使》,使演員直接對著客人道:“你們笑自己!”(奇怪的是有的譯本,卻將這極要緊

的一句刪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個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個大塊頭!)。

D.出版社在第一季度社科新書訂單上提醒郵購者:務必在匯款單上寫清姓名及詳細地址(匯款單附言

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陰雨①

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詔授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本詩印作于赴任途

中。②北窗琴:晉陶淵明曾置無弦琴一張,又喜臥北窗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寫此時此地景象:清晨山嵐霧靄十分濃重;江山遼闊,此地卻非常偏僻遙遠。

B.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突出峽中灘急聲響、秋意撲面,霧氣彌漫、多陰少晴的特點。

C.詩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寫沿途所見美麗而險峻的景色中蘊含了詩人的復雜心情。

D.尾聯運用典故,流露出詩人欲效法淵明。歸隱田園而享受幽獨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李陀、吳亮、張檸、李云雷、於可訓等評論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樣,近來紛紛發表了他們的小說新作。

“作為一個當代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嚴密的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個人專業領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

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社會運轉體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飛揚,也很難產生真正的大師。”

在評論家李云雷看來,評論家跨界寫作小說,盡管仍局限于文學內部,盡管大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

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這是一個可貴的嘗試。

事實上,這群人寫小說有改變現有文學生態的雄心,他們認為大部分作家都盯著日常瑣事,寫家長里

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個“樣本”。

力圖恢復現實主義傳統,并非張檸一個人的選擇,評論家李陀寫《無名指》要處處和現代主義的寫作

習慣反著來。因為他想“回到十九世紀”,像托爾斯泰那樣把現實生活寫得活靈活現,讓日常生活充滿可

見、可聞、可以撫摸的質感,且恢復小說“寫人物”的傳統。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房偉和出版社簽訂了一個長篇歷史小說合同。房偉寫歷史小說,同樣有

自己的明確訴求,他說正因為很多作家放棄了歷史題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陣地都已讓位于網絡作家,他

想改變這個現狀。

此外,這些年,作家圈受新歷史書寫影響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編亂造,遠離

了歷史本身。房偉說:“我看中國歷史小說越看越不滿意,而我自己因為研究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

所以我動手一試。”

(摘編自路艷霞《眾多批評家寫起了小說,是傳統的回歸,還是圖一時熱鬧?》)

材料二:

人們把批評家寫小說稱為“跨界”奇觀,這其實包含著某種擔憂--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

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實,這種“跨界”的接受差異中隱含著一種“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

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關注,除了包含著對批評家能不能寫小說、能不能寫出好小說

的質疑,也隱含著讀者對當代文學的不滿足。他們實際上是期待批評家能夠寫出好小說的。隨著新媒體和

各種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評論家李云雷說:

“評論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種

獨特的文體--'批評家小說他在無意中回應了讀者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這種期待。

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包括生產、傳播和消費三個環節,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顯

著優勢。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這些為他們文學創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

件。作家路遙在準備寫《平凡的世界》時,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后來完成了十之

八九,其實他就是想獲得或強化這種文學史視野。對批評家來說,這種視野在寫作之前基本上已經獲得了,

當然,有些人擔心批評家寫小說可能會存在“掉書袋”和炫技現象。雖然錢錘書的《圍城》也被有些人認

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象,但是這并未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張檸的《三城記》也涉及了

很多文學理論,但都像鹽入水中一樣,化入了文學形象當中,不僅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

加了小說的韻味。可見,批評家深厚的理論素養有利于批評家在寫小說的時候自覺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

從文學傳播的角度來看,也要坦率地承認批評家寫小說在傳播環節的優勢。因為批評家自身對文學的

鑒賞能力是得到認可的,而且他們在文學界有一定的資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傳播。不過,批評家寫小說

在消費環節不會有任何先天優勢。出版家韓敬群說得好:“批評家寫小說沒有豁免權,讀者不會對他們高

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無論怎樣,還是要回到作品本身。”從根本上來說,批評家的合法性來源于他是普

通讀者的代表,一旦他脫離了這種合法性,他的批評也將失去有效性,批評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個相對專

業的文學圈子里為人所知,相關的文學從業者對批評家身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龐大的普通讀者群體很少

知道他們,且沒有必要知道。批評家寫出來的作品最終還是要脫離批評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樸素形式

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中接受檢驗。

批評家的小說能否經得住時間的檢驗,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的,批評界應該以平常心給這些作品以

平常待遇,既無須違心溢美,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要相信,那些優秀作品必將會在時間的放大器中發酵

出無盡的生命力,嵌入文學史的星空。

(摘編自朱永富《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

材料三:

批評家寫小說經常寫成丑聞,可還是忍不住。在這個問題上,我要保持一個“戰略模糊”狀態,不把

話說死,應該說,純粹的小說對每個批評家都構成一個誘惑。不要說批評家了,不都那樣嗎?很多相聲觀

眾,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也能上去說,其實不是那么回事,但問題是,都忍不住啊,批評家寫小說是一件

很冒險的事。當然,永遠有例外,也沒一個規律說批評家一定寫不好小說。

(摘編自《李敬澤:“看來看去”,又與誰秘密交流》)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評論家跨界寫小說,是因為不滿于現有文學生態,力圖恢復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寫真正的歷史小

說。

B.李云雷認為,評論家寫小說有很多困難,除了對非專業領域知之較少外,還受文學本身的局限,但

仍值得嘗試。

C.“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使得人們對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跨界寫小說存在著某種擔

憂。

D.隨著新媒體和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這是小說難寫的主要原因。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房偉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照應了材料二中批評家寫小說在生產環節有優勢的論點。

B.批評家擁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他們在文學創作中可能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C.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節沒有先天優勢,因為此時他已不再是普通讀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

D.在文學生產、文學傳播和文學消費這三個環節中,批評家寫小說的優勢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代文學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使得讀者在對批評家創作小說質疑的同時也充滿期待。

B.有些批評家寫小說愛炫技,但如果對文學理論處理得好,并不影響普通讀者對其作品的喜愛。

C.文學評論一般是專業人士看的,沒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樣接受普通讀者的檢驗。

D.李敬澤認為批評家寫小說就像觀眾上臺說相聲一樣,是件很冒險的事,不認可這種行為。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你是否看好批評家寫小說?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史記》除了為帝王將相作傳,也記錄了很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的事跡,展現了他們的歷史作用。

你們學校將開展“口述校史”的活動,校方為此遴選、聯系了一些較有成就的校友,以供同學們采訪。

但很多教師和同學認為那些默默無聞、在各行各業兢兢業業的普通校友也是寶貴的校史資源。請你向校長

寫一封信,建議學校重視采訪這部分校友。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仍應加以肯定,

承認這是發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立其誠”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現代所謂真,

古代儒家謂之為“誠”。(在中國哲學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莊子》說:“道惡乎隱而有真偽?”

以真偽,始于莊子。)

“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o

名實一致即是言辭或命題與客觀實際的一致。一般言辭的內容包括許多命題。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

是表示客觀事實客觀規律的。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可稱為理論命題,理論命題符合于客觀實際,

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學不僅僅是表示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本質的事物現象有所顯示,

才能夠感動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論與實踐一致,思想與行動一致。,即一個人的言論與他的行為一致;深言

之,即學說理論與社會實踐一致。古語說“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

他的言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與社會實踐相符合的,才能稱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

套,是謂說假話,是最明顯的不誠。”修辭立其誠”,首先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

學說、言論、文章,都有一個誠偽問題。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必須對舉或換言之

B.必須并存和淺言之

C.仍應并存和換言之

D.仍應對舉或淺言之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實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B.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C.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表里一致,三是言行一致

D.一是表里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名實一致

(3)文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文學不僅僅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所以也必須對于事物現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

人心。

B.文學不僅僅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

人心。

C.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

D.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所以也必須對于本質的事物現象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好文章要兼具價值性、實踐性和觀點性三個特性。價值性是指文章的寫作旨意,即行文的必要性。寫

文章就是要指明問題、①和解決問題,而只有能對理論有所指、對實踐有所用的文章才會真正有

人看、有人贊。實踐性是指文章要有時代價值和當代意義。文章應該是理論化、擴充版的隨筆和系統化、

學術版的雜談。偶遇社會現象,驚訝與沉思之后記下所感所思,然后凝練、擴充、提升與完善,并最終修

葺成文后公開發表。觀點性是指文章要有新穎觀點且見解深刻。文章的觀點不能影影綽綽、模糊不清,也

不能似是而非、左右搖擺,更不能相互抵觸、自相矛盾。②,文章最能體現作者的思維范式與人

格性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見解深刻、觀點鮮明。文章標題簡潔明確、直抒胸臆,恰似

給小朋友戴上色彩亮麗的小帽,特色鮮明且易于記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成為其主要作

者之一胡福明的終生代表作和當時年代理論創新的學界經典作的主要原因③。

(1)在上文的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使整個語段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

過6個字。

(2)請用“否定+肯定”的句式概括“好文章的三個標準”。每個句子不超過20個字。

①文章的價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的實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章的觀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單元A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

答案CBDDBBD

—.試題(共12小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肽淺(fu)邏婚(ji)竹筍(sun)閉搴眼睛(se)

B.厚諄(zhun)犢勘(jiao)診治(zhen)生吞活則(bao)

C.謬種(miu).差(qin)濫調(lan)有的放朱(shl)

D.臆造(yi)雕琢(zhuo)華眾(hud)華而不實(hud)

【答案】C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識記并辨析現代漢語中常見漢字的讀音的能力。解答本題時,要結合平時所積累

字音知識及相關技巧進行辨析,尤其是要結合詞義、詞性進行。

【解答】A.“邏輯”中的“輯”應讀作“ji”。

B.“生吞活剝”中的“剝”應讀作“b6”。

C.正確。

D.“華而不實”中的“華”應讀作“hud”。

故選:Co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全都不恰當的■項是()

①中國女子柔道選手在人聲鼎沸的賽場上能做到充耳不用、心靜如水,而一旦發力,就令對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幫助,你是無初于衷,還是伸出援手?對于有良知的人來說,應該是毫不猶豫地選

擇后者。

③總有一些人自以為道德高尚、情晉不像,不按法律辦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規范維護所謂的“正義”,

最終害人又害己。

④他體會過患病無錢醫治的滋味,感受過被免掉三四千塊錢醫藥費的幸福瞬間,所以他對窘境中的病人

能博網身堂。

⑤閱讀寫景抒情的散文,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力求說身處處,感受作者心靈的顫動,體會作品所描述的

美景。

⑥面對公交車上正在搶劫的歹徒,春節回家探親的軍人小禮明耳瓶明,挺身而出,制伏了兇悍的歹徒。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對具體語境中成語的運用正誤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層級E。要結合積累的成語來分析,

在平時的學習中,首先我們對于遇到的成語要做好積累,其次是注意可以從詞義、詞語的感情色彩、習

慣用法等方面進行歸納。成語常見的錯誤有:望文生義、褒貶不當、搭配不當、用錯對象、重復冗贅、

謙敬錯位、自相矛盾、不合語境等。

【解答】①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不能用于形容“噪音”,錯誤。

②無動于衷:心里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正確。

③怙惡不浚: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本句形容那些不按法律辦事的人,形容對象錯誤。

④感同身受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正確。

⑤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句意為“身臨其境”,錯誤。

⑥明目張膽:無所顧忌,膽大妄為。該成語為貶義詞,句中用于形容“制伏了兇悍的歹徒”,應該使用

褒義詞,錯誤。

故選:B。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和重視農業產業經濟,應當成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B.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只關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饑飽,真正需要關注的是作為接收過高等教育的個體

對于群體、社會、他人的責任和義務。

C.去年的大賽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好評,今年的比賽從命題、決賽、海選到頒獎,我們又被指定參與活

動的全過程,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可疏忽。

D.我們黨的每一個基層工作者,都應該自覺地把黨的宗旨誦讀在口頭上,落實在行動上,融化在血液

中。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結合常見病句類型來分析語句。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

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如果遇到難以辨別錯誤類型的句子,

可以按病句類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過劃分句子結構來辨明錯誤類型,同時結合語感以及一些常見語病

的特征進行判斷。

【解答】A.語序不當,“發展和重視農業產業經濟”并列詞語排列順序不當,按照認識的過程,應該

先重視再發展,將“發展和重視”應改為“重視和發展”。

B.語序不當,“群體、社會、他人”并列詞語排列順序不當,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正確語序應該是

“他人、群體、社會”。

C.語序不當,”從命題、決賽、海選到頒獎”,并列詞語排列順序不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比賽的正

常程序應該是“從命題、海選、決賽到頒獎”。

D.正確。

故選:D。

4.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所謂理性認識是通過人的頭腦,運用分析、綜合、對比等等的方法,把觀察到的、感覺到的現象加以研

究,,,,,即事物發展的規律。

①及其他種種非本質現象②抽出事物的本質

③拋開事物的虛假現象④找出事物的來龍去脈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排列句子順序,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排列句子順序要注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

得體,簡明即語言表達要“簡要”“明白”使人能明白無誤地理解不會產生歧義。連貫是指語言表達時

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與銜接,做到話題一致,句序合理,銜接自然。得體指能夠根據語境恰當地使

用語言,符合語境的要求。應把握基本內容,抓住語境,抓住句子的邏輯關系或關鍵的詞語句子。

【解答】段意:解釋理性認識的內涵。

①”及其他種種非本質現象”承接③的“拋開事物的虛假現象”,是“拋開”的內容,應③①,排除AC;

“即事物發展的規律”承接④的“事物的來龍去脈”,是對其具體解釋,應在后,排除B。

故選:D。

5.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近日,本人拜讀了辛德勇的新作,作品思想深刻,文風清新,頗有乃師之風。(發言稿)

B.雖至耄耋,猶不揣淺陋,鉤沉拾遺而敞帚自珍,以不負愚公之志。(作者自序)

C.本人成績優秀,身體無恙,表達能力強,現惠寄相關資料,敬請笑納。(求職信)

D.這幾首詩歌構思精巧,是新詩之極品,值得忝列“中國新詩十二首”。(詩評)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語言得體,就是根據環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使語言同語境協調一致。語境有內部

語境和外部語境之分,內部語境包括不同文體的語言要求和文章中語言風格的一致性;外部語境指語言

交際時的各種情景條件,包括場合、對象、目的等。

【解答】A.“乃師”是“你的老師”的意思、,語境明顯是說自己,不得體。

B.正確。

C.“惠寄”錯,“惠寄”是敬辭,用于指對方給自己寄來,句中是說自己,不得體,應改為“寄送”;“笑

納”錯,指收下別人的禮物,句中是請別人收下自己寄的資料,不得體。

D.“忝列”是謙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語境是說詩歌,不得體。

故選:Bo

6.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多年以來,人們強調主體性的重要,這是正確的。①,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

這里有一個改造世界與認識世界的關系問題。人類的主體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應以正確

的認識為依據。②正確地認識世界,③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時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能加

深對于世界的認識,④對于世界的正確認識還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條件。

A.①因為②只要③就④因此

B.①但是②只有③才④但是

C.①但是②只要③就④因此

D.①因為②只有③才④但是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與運用。解答本題,需要先理解詞語含義,結合語境進行辨析。

【解答】①前句說“強調主體性的重要,這是正確的”,后句又說“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

前提”,可見這兩句之間是轉折關系,應選“但是",排除AD。

②③處,“正確地認識世界”與“有效地改造世界”之間應該是必要條件關系,即必須有前者才能做到

后者,但有了前者還不一定就能做到后者,故選“只有……才",排除AC。

④前句說“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對于世界的認識”,即“改造”對于“認識”有反作用,而后句

強調的仍是“正確認識還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條件”,可見,后句與前句形成轉折,故選“但是”。

故選:Bo

7.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量子互聯網利用量子糾纏作為資源和經典通信的輔助,不用移動承載量子信息的物質實體(比如說

光子),就能實現相距遙遠的兩點之間的量子信息的傳遞。

B.果戈理作《按察使》,使演員直接對著客人道:“你們笑自己!”(奇怪的是有的譯本,卻將這極要緊

的一句刪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個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個大塊頭!)。

D.出版社在第一季度社科新書訂單上提醒郵購者:務必在匯款單上寫清姓名及詳細地址(匯款單附言

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

【答案】D

【分析】本題考查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平時要注意一些標點的特殊用法,規范使用標點符號。

【解答】A.正確。

B.正確。

C.正確。

D.“匯款單附言欄內注明所購的書名、冊數”看不出是對括號前面的任何文字的注釋,所以應將括號去

掉,在“詳細地址”后面補加一個逗號。

故選:D。

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陰雨①

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詔授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本詩印作于赴任途

中。②北窗琴:晉陶淵明曾置無弦琴一張,又喜臥北窗下。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首聯描寫此時此地景象:清晨山嵐霧靄十分濃重;江山遼闊,此地卻非常偏僻遙遠。

B.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突出峽中灘急聲響、秋意撲面,霧氣彌漫、多陰少晴的特點。

C.詩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寫沿途所見美麗而險峻的景色中蘊含了詩人的復雜心情。

D.尾聯運用典故,流露出詩人欲效法淵明。歸隱田園而享受幽獨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頸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本題綜合考查了詩歌的內容、表達技巧、思想情感。每個選項一個考點,每個選項對應一

聯,注意結合詩句分析。主要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

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本題考查詩歌的內容和情感。考生可抓住關鍵字詞,再結合全詩和寫作背景揣摩作者抒發的情感。

【解答】(DD.分析有誤,尾聯化用陶淵明置無弦琴的典故,是說自己只能依靠這北窗下的琴來排解

心中孤獨,表達了詩人不甘寂寞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2)上句中的“望”,望京城,渴望自己被朝廷賞識重用;“云遮眼”,表現了渴望被重用而不得的苦悶。

下句中的“思鄉”,直抒胸臆,“雨滴心”,因歸鄉不得而憂傷。據此分析即可。

答案:

(1)D

(2)上句說遙望京城卻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賞識、重用而不得的苦悶。下句說思

鄉時,覺得雨點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以及歸鄉不得的憂傷。

譯文:

今天的山嵐霧靄特別的重,天涯廣闊這里卻是如此的偏僻深遠。

聞見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的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著故鄉,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

用什么來安慰我這幽深彷徨的思緒?唯賴這北窗下的琴來解我心中孤獨。

賞析:

這是白居易詔授忠州刺史時寫的一首詩。詩人通過對山嵐霧靄、灘頭江水、峽氣彌漫的描述,抒發了

自己濃濃的思鄉之切和郁悶之情,也寄托了詩人愿早日回京報效朝廷的拳拳之心。

詩中前四句寫景,寥寥數語展現出此時此地的景象:山嵐霧靄特別濃重,江山遼闊,自己卻身處如此

偏僻遙遠的地方。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中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天。后四句則筆鋒一轉,

寫到自己望向帝京,表達了自己心中對故鄉的思念;最后兩句化用晉陶淵明置無弦琴的故事,說自己只能

依靠這北窗下的琴來排解心中孤獨了,表達了自己不甘寂寞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詩中所寫,雖是溯江西

上所經歷的美麗而又險峻的風光,卻恰如其分地透露了詩人縈繞心頭的宦海波瀾,其中“灘聲秋更急,峽

氣曉多陰。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寫得情景交融,將澎湃于心間的萬千波濤,同三峽所見的逆風驚

浪完全吻合,情溢于景,動人心扉,這也正是白居易山水吟詠的特有風采。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李陀、吳亮、張檸、李云雷、於可訓等評論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樣,近來紛紛發表了他們的小說新作。

“作為一個當代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嚴密的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個人專業領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

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社會運轉體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飛揚,也很難產生真正的大師。”

在評論家李云雷看來,評論家跨界寫作小說,盡管仍局限于文學內部,盡管大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

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這是一個可貴的嘗試。

事實上,這群人寫小說有改變現有文學生態的雄心,他們認為大部分作家都盯著日常瑣事,寫家長里

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個“樣本”。

力圖恢復現實主義傳統,并非張檸一個人的選擇,評論家李陀寫《無名指》要處處和現代主義的寫作

習慣反著來。因為他想“回到十九世紀”,像托爾斯泰那樣把現實生活寫得活靈活現,讓日常生活充滿可

見、可聞、可以撫摸的質感,且恢復小說“寫人物”的傳統。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房偉和出版社簽訂了一個長篇歷史小說合同。房偉寫歷史小說,同樣有

自己的明確訴求,他說正因為很多作家放棄了歷史題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陣地都已讓位于網絡作家,他

想改變這個現狀。

此外,這些年,作家圈受新歷史書寫影響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編亂造,遠離

了歷史本身。房偉說:“我看中國歷史小說越看越不滿意,而我自己因為研究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

所以我動手一試。”

(摘編自路艷霞《眾多批評家寫起了小說,是傳統的回歸,還是圖一時熱鬧?》)

材料二:

人們把批評家寫小說稱為“跨界"奇觀,這其實包含著某種擔憂--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

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其實,這種“跨界”的接受差異中隱含著一種“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

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關注,除了包含著對批評家能不能寫小說、能不能寫出好小說

的質疑,也隱含著讀者對當代文學的不滿足。他們實際上是期待批評家能夠寫出好小說的。隨著新媒體和

各種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評論家李云雷說:

“評論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種

獨特的文體--'批評家小說他在無意中回應了讀者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這種期待。

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包括生產、傳播和消費三個環節,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顯

著優勢。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這些為他們文學創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

件。作家路遙在準備寫《平凡的世界》時,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后來完成了十之

八九,其實他就是想獲得或強化這種文學史視野。對批評家來說,這種視野在寫作之前基本上已經獲得了,

當然,有些人擔心批評家寫小說可能會存在“掉書袋”和炫技現象。雖然錢錘書的《圍城》也被有些人認

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象,但是這并未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張檸的《三城記》也涉及了

很多文學理論,但都像鹽入水中一樣,化入了文學形象當中,不僅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

加了小說的韻味。可見,批評家深厚的理論素養有利于批評家在寫小說的時候自覺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

從文學傳播的角度來看,也要坦率地承認批評家寫小說在傳播環節的優勢。因為批評家自身對文學的

鑒賞能力是得到認可的,而且他們在文學界有一定的資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傳播。不過,批評家寫小說

在消費環節不會有任何先天優勢。出版家韓敬群說得好:“批評家寫小說沒有豁免權,讀者不會對他們高

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無論怎樣,還是要回到作品本身。”從根本上來說,批評家的合法性來源于他是普

通讀者的代表,一旦他脫離了這種合法性,他的批評也將失去有效性,批評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個相對專

業的文學圈子里為人所知,相關的文學從業者對批評家身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龐大的普通讀者群體很少

知道他們,且沒有必要知道。批評家寫出來的作品最終還是要脫離批評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樸素形式

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中接受檢驗。

批評家的小說能否經得住時間的檢驗,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的,批評界應該以平常心給這些作品以

平常待遇,既無須違心溢美,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要相信,那些優秀作品必將會在時間的放大器中發酵

出無盡的生命力,嵌入文學史的星空。

(摘編自朱永富《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

材料三:

批評家寫小說經常寫成丑聞,可還是忍不住。在這個問題上,我要保持一個“戰略模糊”狀態,不把

話說死,應該說,純粹的小說對每個批評家都構成一個誘惑。不要說批評家了,不都那樣嗎?很多相聲觀

眾,聽著聽著就覺得自己也能上去說,其實不是那么回事,但問題是,都忍不住啊,批評家寫小說是一件

很冒險的事。當然,永遠有例外,也沒一個規律說批評家一定寫不好小說。

(摘編自《李敬澤:“看來看去”,又與誰秘密交流》)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

A.評論家跨界寫小說,是因為不滿于現有文學生態,力圖恢復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寫真正的歷史小

說。

B.李云雷認為,評論家寫小說有很多困難,除了對非專業領域知之較少外,還受文學本身的局限,但

仍值得嘗試。

C.“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認知使得人們對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跨界寫小說存在著某種擔

憂。

D.隨著新媒體和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這是小說難寫的主要原因。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材料一中房偉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照應了材料二中批評家寫小說在生產環節有優勢的論點。

B.批評家擁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他們在文學創作中可能具有高度的自覺性。

C.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節沒有先天優勢,因為此時他已不再是普通讀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

D.在文學生產、文學傳播和文學消費這三個環節中,批評家寫小說的優勢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當代文學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使得讀者在對批評家創作小說質疑的同時也充滿期待。

B.有些批評家寫小說愛炫技,但如果對文學理論處理得好,并不影響普通讀者對其作品的喜愛。

C.文學評論一般是專業人士看的,沒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樣接受普通讀者的檢驗。

D.李敬澤認為批評家寫小說就像觀眾上臺說相聲一樣,是件很冒險的事,不認可這種行為。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你是否看好批評家寫小說?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本題考查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仔細審題,找出題

干中的關鍵詞,整體把握材料的中心含義;其次是要將材料的內容進行整理;最后根據題目的要求,圈

定回答的范圍整理出答案。

(2)本題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速讀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據題干部分的內容,選擇重點,精讀文章;最后,根據原文,結合選項,比對作答。在進行選

項比對時,既不可鉆牛角尖,過于死摳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時要注意積累經驗,

培養語感,以“知識性錯誤”優先的原則進行選擇。

(3)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

注意通讀全文,準確把握全文大意,準確理解即可。

(4)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

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

點和論證的方法。

(5)本題考查探究非連續性文本中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時,要從四個維度去把握。首先要認真

審題,明確探究的范圍和角度。其次要緊扣原文,尋找相關線索。要善于發現非連續性文本中的人物描

寫,包括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和細節特征,發現人物身上體現的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再次,要整體感知,注意抓個性。要善于從不同角度來分析文本內容,善于進行個性化解讀。最后,客

觀準確,注意委婉性。非連續性文本不同于文學作品,探究的開放度受文本事件、主流觀點、輿論氛圍

等因素影響,不能脫離材料作無限度發揮,遣詞造句要委婉辯證,全面公正。

【解答】(1)A.“力圖恢復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是材料中張檸、李陀的目的,”寫真正的歷史小說”

是材料中房偉的目的,這些目的都只能代表個體,并不能統一概括全部評論家跨界寫小說的目的。

B.”李云雷認為……但仍值得嘗試”說法錯誤,材料中李云雷的話意思是,每個人只生活在嚴密的社

會分工之中,不了解專業領域之外的知識,很難產生大師,因此應該嘗試“跨界”。他的“跨界”(寫小

說)仍是在文學領域的范圍內,是一種“可貴的嘗試”,他并不是在講跨界的困難。

D.“這是小說難寫的主要原因”說法錯誤,根據原文“隨著新媒體和各種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的

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可知,“隨著新媒體和藝術形式等的發展,讀者

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只是小說越來越難寫的原因之一,而非“小說難寫”的主要原因。

故選C。

(2)D.“在文學的生產……小說的優勢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說法錯誤,根據原文“批評家寫小說

在文學生產上具有顯著優勢”“坦率地承認批評家寫小說在傳播環節的優勢”“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節

不會有任何先天優勢”可知,批評家在文學的生產、傳播和消費這三個環節并非都具有優勢,只是在文

學生產、傳播環節具有優勢,在消費環節則不具有;且文中并沒有對批評家在這三個方面的優勢進行對

比。因此不存在“逐步下降的趨勢”。

故選D。

(3)D.”不認可這種行為”說法錯誤,材料三中李敬澤并沒有不認可批評家寫小說,而是認為很冒險,

很多人寫不好,經常出“丑聞”;但他也說“要保持一個‘戰略模糊’狀態,不把話說死”“永遠有例外,

也沒一個規律說批評家一定寫不好小說”。可見并沒有不認可這件事。只是認為“很冒險”。

故選D。

(4)本題中,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特點,就要從論證結構、論證思路、論證手法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

說明。從論證結構來說,材料二采用了并列式論證,分別從文學生產、傳播和消費的角度對批評家寫小

說進行了分析論述,論述了批評家在文學生產、傳播環節具有優勢,在文學消費環節則不具有優勢的狀

況。從論證思路上來說,材料二采用的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論述,首

先提出問題“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繼后從“文學生產角度"''文學傳播

和消費角度”進行問題分析,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批評界應該以平常心給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

既無須違心溢美,也不能視而不見”。從論證手法上來說,材料二運用了多種論證手法,如舉例論證“錢

錘書的《圍城》、張檸的《三城記》”;引用論證“出版家韓敬群說得好……&比喻論證“但都像鹽入水

中一樣”等。

(5)本題一方面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個人的“感受”和“體驗”的

基礎上,對有關評論作出有獨特見解的評判,是對文本談討論研究的變體,考生有一定的自由進行拓展,

但必須立足文本內容進行探討。本題屬于開放式問題,回答“看好”或者“不看好”均可。回答“看好”,

可根據文本內容,尋找支持自己論點的論證內容,即批評家寫小說的優勢所在,以及批評家寫小說,能

帶來新的風氣,或許能改善文學生態。回答“不看好”,可根據文本內容,概括出批評家寫小說的劣勢

所在,比如文中提到的缺乏實際經驗、易“掉書袋”和炫技等。

答案:

(1)C

(2)D

(3)D

(4)①按照“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思路論述。②采用并列式的論證方式,分別從文學

生產、傳播和消費的角度對批評家寫小說進行了分析論述。③運用了多種論證手法,如舉例論證、引用

論證、比喻論證等。

(5)示例一:看好。①批評家具有高度的文學自覺性,在小說的創作、傳播等方面具有優勢,有可能

創作出優秀的作品。②現在的文學生態令人不滿,批評家嘗試小說創作,有可能改善這種狀況,給文學

帶來新的風氣。示例二:不看好。①擅長寫文學評論不一定擅長實際的小說創作,他們缺乏實際的創作

經驗,“紙上談兵”的現象很多。②批評家寫小說容易出現“掉書袋”和炫技問題,可能會給讀者造成

閱讀障礙。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史記》除了為帝王將相作傳,也記錄了很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的事跡,展現了他們的歷史作用。

你們學校將開展“口述校史”的活動,校方為此遴選、聯系了一些較有成就的校友,以供同學們采訪。

但很多教師和同學認為那些默默無聞、在各行各業兢兢業業的普通校友也是寶貴的校史資源。請你向校長

寫一封信,建議學校重視采訪這部分校友。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佳解答欄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

本次作文引導我們思考“小人物”的價值。正如歷史由“大人物”與“小人物”共同組成一樣,校史中

也應有普通校友的身影。或許他們沒有那些有成就的校友有名氣,能為學校帶來榮譽,但他們也曾是校

園中的青春身影,他們也曾是校園中的美麗風景。學校歷史中不能抹去他們的功績,他們也是寶貴的校

史資源。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出名的“大人物”畢竟有限,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人數眾多,只要

他們積極向上,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努力奮斗,他們也應得到我們的尊重。

寫作時注意是給校長的一封信,稱呼、問候語、結束語必不可少。另外,寫信目的是給校長提建議,要

注意措施和語氣,表達要得體,理由要充分。比如可以由你認識的某些普通校友談起,歌頌他們在困境

中不肯低頭、不愿服輸的精神品質,敘寫他們在家庭、事業中承擔責任的品質,表達他們內心美好的追

求等,說服校長要重視這些普通人的精神品質,他們同樣值得尊敬。或者從國家建設離不開普普通通的

“打工人”,習近平主席表達對平凡英雄的敬仰等角度,論述無論國家建設還是學校歷史,都離不開普

通人的貢獻,我們不能遺忘這些聚光燈外的身影等。

參考立意:

1.平凡亦可偉大。

2.偉大源于平凡。

【解答】

平凡英雄,不凡人生

尊敬的校長:

您好。聽聞我們學校將開展“口述校史”的活動,校方為此遴選、聯系了一些較有成就的校友,以供

同學們采訪。但很多教師和同學認為那些默默無聞、在各行各業兢兢業業的普通校友也是寶貴的校史資源。

我建議學校重視采訪這部分校友。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您能采納。

“英雄模范們用行動再次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模范英雄引出

關于偉大與平凡的闡述,他認為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

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

是郁達夫的名言,他認為一個民族沒有偉大人物出現是可憐的,一個國家不知道擁護和愛戴偉大的人物

是沒有希望的。

“英雄者,國之干。”自古以來,英雄就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昭示著國家前進的方向。然

而,英雄也是“普通人”,但正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不一樣的精神,才為人們所謳歌。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透過歷史的云煙,我們可以看到,中華

民族的歷史中從不缺乏英雄。不論是“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還是“拯斯人于涂

炭,為萬世開太平”的顧炎武;不論是“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文天祥,還是“匈奴未

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中華自古便有眾多為民請命、為國捐軀之人,他們用熱血、赤誠、毅力與

智慧撐起中華的晴空。

隨著時光的年輪劃過,那個戰火蔓延、硝煙彌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跨步走進了新時期,有人說,

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因為沒有戰爭;還有人說,奉獻是英雄和模范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

的。其實,“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我們有“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