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五單元B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五單元B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五單元B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五單元B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五單元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B卷

—.試題(共11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擺脫不開qlcan的命運,從“焚書坑儒”到文字獄,大量文人被虐

殺,還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無果后選擇了自殺,比如脾腕天下的屈原。

在這樣的命運面前,有人選擇了隱逸,比如“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有人選擇了遠離,比如“天子

呼來不上船”的李白;有人選擇了抗爭,比如狂放不羈、性直剛毅的嵇康……他們摒棄了雕liang畫dong,

選擇了竹廬草屋;他們放棄了錦衣玉食,選擇了短褐粗茶。不管哪種選擇,都與皆慣無關。他們也曾胸懷

“致君堯舜”的大志,但是現實讓他們(指沒有辦法)。他們是孤獨的,因為“眾人皆醉我

獨醒”。所以,鄭板橋才說“難得糊涂”。

(1)給加點的詞注音。

呼朋____________

黃慎______________

(2)根據拼音寫詞語

qlcan________

雕liang______

畫dong______

(3)根據括號內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詞語。

(4)畫線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o

2.下列各句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請愚兄你別拿著比我高的成績,還跟敝人說沒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C.我至今還惠存著您送我的“翰墨書香,家國天下”這幅書法作品。

D.學生我認真讀過您的拙作,對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見十分佩服。

3.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因此,要得國風清,尚需家風正。

②家風與物質無關,家庭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需要講家風。

③家風就是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④家風與精神有關,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都離不開家風。

⑤家風亦關乎國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與國相連相通。

A.③④⑤②①B.③②④⑤①C.③①④②⑤D.②④①⑤③

4.下列各項中的改句與原句相比,意思發生了明顯變化的一項是()

A.原句:他像親兄弟一樣擁抱著這位比他略高的俄國小說家。改句:他擁抱著這位比他略高而又像親

兄弟一樣的俄國小說家。

B.原句:王強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掃得干干凈凈。改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強打掃得干干凈凈。

C.原句:在深圳特區的每一天,總有一些事情感動著我。改句:在深圳特區的每一天,總有一些事情

不能不使我感動。

D.原句: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真是一個奇跡。改句: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

觀察研究昆蟲,難道不算奇跡?

5.下列有關課文內容的敘述有錯的一項是()

A.《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他發表了新詩集《女神》。

B.《天下第一樓》中羅大頭所說的“一個人干,八個人拆”,揭示了福聚德走向沒落的原因。

C.《天下第一樓》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一家小小的飯店里,但是透過飯店中人物的命運,我們可以窺見

整個北京,乃至整個中國在那段歲月里命運的變遷。

D.《棗兒》全劇運用象征手法,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密交往,

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感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6.下列與戲劇有關的俗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人生只有耐得住單調、寂寞的長期磨煉,才能贏得燦爛的綻放。

B.藝術領域中優秀的舞臺表現來不得半點水分,“臺上一張口,便知有沒有”,全靠實打實的硬功夫。

C.“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初學表演的人只有克服內心的羞澀和膽怯,才能表現高超的技藝。

D.戲曲在舊時是藝人們“身上有活人能活”的生存工具,如今卻成為深受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7.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郭沫若,中國現代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代表作有歷史劇《女神》《屈原》《棠棣之花》

等。

B.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

C.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

D.劇本往往由許多不同的段落組成。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結局幾個部分。

8.改寫。

中國古典詩詞曲的許多作品本身就具有濃郁的戲劇意味,有的只要稍加改動,就成為很不錯的戲

劇小品,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就被人改成一個戲劇小品: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一交代時間和舞臺布景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一一神態和問話

牧童(遙指):“杏花村!”一一動作和對話

請你試著將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改寫成一個短劇(可作少量的增刪)(附原詩一一群雞正亂叫,客

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橘濁復清。莫辭酒味

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9.

筆下猶能有花開

肖復興

①秋末冬初,天壇里那排白色的藤蘿架,上邊的葉子已經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開,

在風中像翩翩飛舞的紫蝴蝶一一還是季節厲害,很快就將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種模樣。

②沒事的時候,我愛到這里來畫畫。這里人來人往,坐在藤蘿架下,以靜觀動,能看到不同的人,想

象著他們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畫畫不入流,屬于自娛自樂,拿的是一本舊雜志和一支破毛筆,倒也可以

隨心所欲、筆隨意馳。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對面坐著一位老太太,個子很高,體量很壯,頭戴一頂棒球帽,還是歪戴著,

很俏皮的樣子。她穿著一件男士西裝,不大合身,有點兒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來的,西

裝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頭兒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會這樣節省、將就。她身前放著一輛嬰兒車,車的

樣式,得是幾十年前的了,或許還是她初當奶奶或姥姥時推過的嬰兒車呢。如今的嬰兒車已經“廢物利用”,

變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車上面放著一個水杯,還有一塊厚厚的棉墊,大概是她在天壇里遛彎兒,如果累了,

就拿它當坐墊吧。

④老太太長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們相對藤蘿架,只有幾步距離,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觀察她,

她也時不時地瞄我兩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還是不以為然?正是中午時分,

太陽很暖,透過藤蘿殘存的葉子,斑斑點點灑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腦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沒準

兒是打瞌睡呢。

⑤我畫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寫像,站起來走,路過她身邊時,老太太抬起頭問了我一句:“剛才是不

是在畫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樹偷摘棗吃,剛下得樹來要走,看見樹的主人站在樹底下等著我那樣,有些

束手就擒的感覺。我很尷尬,趕緊坦白:“是畫您呢。”然后打開舊雜志遞給她看,等待她的評判。她掃了

一眼畫,便把雜志還給我,沒有說一句我畫的她到底像還是不像,只說了句:“我也會畫畫。”這話說得有

點兒孩子氣,有點兒不服氣,特別像小時候體育課上跳高或跳遠,我跳過去了或跳出來的那個高度或遠度,

另一個同學歪著腦袋說:“我也能跳。”

⑥我趕緊把那本舊雜志遞給她,對她說:“您給我畫一個。”她接過雜志,又接過筆,說:“我沒文化,

也沒人教過我,我也不畫你畫的人,我就愛畫花。”我指著雜志對她說:“那您就給我畫個花,就在這上面,

隨便畫。”她擰開筆帽,對我說:“我不會使這種毛筆,我都是拿鉛筆畫。”我說:“沒事的,您隨便畫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請求,老太太開始畫了。她很快就畫出一朵牡丹花,還有兩片葉子。每個花瓣都畫得

很仔細,手一點兒不抖,我連連夸她:“您畫得真好!”她把雜志和筆還給我,說:“好什么呀!不成樣子

了。以前,我和你一樣,也愛到這里畫畫。我家就住在金魚池,天天都到天壇來。”我說:“您就夠棒的了,

都多大歲數了呀!”然后我問她有多大歲數了,她反問我:“你猜。”我說:“我看您沒到八十歲。”她笑了,

伸出手沖我比劃:“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歲了,還能畫這么漂亮的花,真讓人羨慕。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到老太太這歲數,能活到

這歲數的人,身體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這么一把年紀了,心中未與年俱老,筆下

猶能有花開,這樣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陽光特別暖。回家路上,總想起老太太和她畫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幾次翻開那本舊

雜志來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這歲數,也能畫出這么漂亮的花來嗎?

(選自《北京晚報》2017年12月12日;有刪改)

(1)根據全文,按要求填寫下表。

場景偶遇老太太畫像被發現老太太畫花得知其年齡

我的心理①②③④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

①我注意觀察她,她也時不時地瞄我兩眼。

②她寫了一眼畫、便把雜志還給我……

(4)第⑨段畫線句子中的“花”有多層含義,請結合全文概括。

1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

①“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人們把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

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

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贊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并賦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以新的時代內涵。

②牛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象征。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愛牛、敬牛、頌牛的一個原因。“俯首甘為

孺子牛”,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畫家李可染也曾將自己的畫室堂號定為“師牛堂”,

他這樣解釋自己為何喜歡畫牛:“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不辭勞苦、不計得失、默默奉獻,

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精神。

③牛是、的象征。人們之所以贊頌牛,也在于牛所擁有的這種勁頭。

而這種勁頭,恰恰是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披荊斬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天開于子,地辟于丑”,古

人歷來將牛視為開天辟地的力量之一。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在年逾花甲時,仍干勁十足,經常工作到

深夜。有人問他多大歲數了,他回答:“屬牛的。”以牛自喻,不僅僅在于他生肖屬牛,更在于他性格屬牛

——像其父親錢玄同所寄望的,始終發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也正是這么一股子“牛勁”,讓他成為中

國原子能事業的奠基人,為我國研制原子彈和氫彈做出了突出貢獻。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社會怎樣發展,

這股子“牛勁”永不過時。

④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古語有言:“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

給自己起過一個“耕硯牛”的綽號,勉勵自己要像牛一樣勤奮耕耘。他還經常對人說,“不教一日閑過”,

甚至還給自己立下每天必須畫五幅畫的規矩。正是因為像牛一樣勤奮,他才最終收獲“畫蝦數十年始得其

神”的真功夫。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勤來的精彩。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閑過”中耕耘出

來的;每個夢想的實現,都是在“一個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來的。

⑤“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

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習近平總

書記的話語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夢想不會自動成真,拼搏奮斗正當其時,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勁”,

就要使出“牛力”。學習牛的品格、發揚牛的精神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每個人都“牛勁十足”“牛

氣沖天”。

(摘編自《人民日報》陳凌2021年2月11日第4版,有刪改)

(1)閱讀全文,在第③段橫線處補充兩個合適的四字詞語。

(2)梳理第④自然段的論證思路:首先,提出;接著,

最后,強調成績的取得,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勤奮耕耘、吃苦耐勞。

(3)下面的材料作為事實論據補充在第②自然段合適嗎?說說你的理由。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他向古代典籍鉆探時,有如向地球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

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從唐詩下手,不動聲響,無聲無聞,幾年辛苦,凝結而成

《唐詩雜論》的碩果。

(4)“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請你寫出這首詩的前一句。

11.請以“舞臺”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五單元B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234567

答案BBABCA

—.試題(共11小題)

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文人,好像都擺脫不開qlcan的命運,從“焚書坑儒”到文字獄,大量文人被虐

殺,還有一部分文人在反抗無果后選擇了自殺,比如年陰天下的屈原。

在這樣的命運面前,有人選擇了隱逸,比如“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有人選擇了遠離,比如“天子

呼來不上船”的李白;有人選擇了抗爭,比如狂放不羈、性直剛毅的嵇康……他們摒棄了雕liang畫dong,

選擇了竹廬草屋;他們放棄了錦衣玉食,選擇了短褐粗茶。不管哪種選擇,都與修慣無關。他們也曾胸懷

“致君堯舜”的大志,但是現實讓他們(指沒有辦法)。他們是孤獨的,因為“眾人皆醉我

獨醒”。所以,鄭板橋才說“難得糊涂”。

(1)給加點的詞注音。

pini

'fetyqienud

(2)根據拼音寫詞語

qlcan凄慘

雕liang梁

畫dong棟

(3)根據括號內的意思,在文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詞語。

(4)畫線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排比、引用。

【答案】見解答。

【分析】(1)本題考查漢字的讀音。“睥睨”應讀作“pini”;“怯懦”應讀作“q論nub”。

(2)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漢字。“qican"應寫作“凄慘”;“雕lidng"的"liang"應寫作“梁”;“畫d

bng”的“dbng”應寫作“棟、

(3)本題考查詞語的意思。意思是“指沒有辦法”詞語是“無可奈何”。

(4)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判斷。”有人選擇了隱逸……的陶淵明”“有人選擇了遠離……的李白”“有人

選擇了抗爭……的嵇康”結構相同,語意相關,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辭手法。“采菊東籬下”“天子呼來不

上船”使用的是引用的修辭手法。

【解答】答案:

(1)piniqienud

(2)凄慘梁棟

(3)無可奈何

(4)排比引用

2.下列各句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A.請愚兄你別拿著比我高的成績,還跟敝人說沒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C.我至今還惠存著您送我的“翰墨書香,家國天下”這幅書法作品。

D.學生我認真讀過您的拙作,對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見十分佩服。

【答案】B

【分析】此題考查得體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適合形式的特點和需要,符合表達者身份和接受

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場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會用謙敬詞。

【解答】A.表達不得體,“愚兄”是對自己的謙稱,用來稱呼別人不得體;

B.表達得體;

C.表達不得體,“惠存”是敬詞,意思是請別人保存。用來說自己保存不得體;

D.表達不得體,“拙作”是謙辭,對自己作品的謙虛說法,不能用來說別人的作品。

故選:Bo

3.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順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因此,要得國風清,尚需家風正。

②家風與物質無關,家庭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需要講家風。

③家風就是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④家風與精神有關,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都離不開家風。

⑤家風亦關乎國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與國相連相通。

A.③④⑤②①B.③②④⑤①C.③①④②⑤D.②④①⑤③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

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達順序主要有

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

分關系、并列關系。

【解答】③是領起句,②先從反面說明,④再從正面說明,⑤說明家風的重要意義,①進行小結,即:

③②④⑤①。

故選:B?

4.下列各項中的改句與原句相比,意思發生了明顯變化的一項是()

A.原句:他像親兄弟一樣擁抱著這位比他略高的俄國小說家。改句:他擁抱著這位比他略高而又像親

兄弟一樣的俄國小說家。

B.原句:王強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掃得干干凈凈。改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強打掃得干干凈凈。

C.原句:在深圳特區的每一天,總有一些事情感動著我。改句:在深圳特區的每一天,總有一些事情

不能不使我感動。

D.原句: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真是一個奇跡。改句: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

觀察研究昆蟲,難道不算奇跡?

【答案】A

【分析】此題考查改寫句子能力。

【解答】A、“像親兄弟一樣擁抱著”寫出了福樓拜的熱情,“像親兄弟一樣的俄國小說家”寫屠格涅夫

對他有一種很強烈并且很深厚的愛。意思發生變化;

B、詞語顛倒位置后,意思沒發生變化;

C、將句子改為雙重否定句,改后句意未變;

D、原句是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意思不變。

故選:Ao

5.下列有關課文內容的敘述有錯的一項是()

A.《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他發表了新詩集《女神》。

B.《天下第一樓》中羅大頭所說的“一個人干,八個人拆”,揭示了福聚德走向沒落的原因。

C.《天下第一樓》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一家小小的飯店里,但是透過飯店中人物的命運,我們可以窺見

整個北京,乃至整個中國在那段歲月里命運的變遷。

D.《棗兒》全劇運用象征手法,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密交往,

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感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答案】B

【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廣義的文學常識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識,文

學作品中的地理、歷史知識,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等知識。

【解答】ACD.正確。

B.有誤,“一個人干,八個人拆”是修鼎新的一句話。

故選:Bo

6.下列與戲劇有關的俗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人生只有耐得住單調、寂寞的長期磨煉,才能贏得燦爛的綻放。

B.藝術領域中優秀的舞臺表現來不得半點水分,“臺上一張口,便知有沒有”,全靠實打實的硬功夫。

C.“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初學表演的人只有克服內心的羞澀和膽怯,才能表現高超的技藝。

D.戲曲在舊時是藝人們“身上有活人能活”的生存工具,如今卻成為深受重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根據句意正確運用俗語的能力。易錯點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詞語理解不正確。

【解答】ABD.正確;

C.有誤,“學到知羞處,方知藝不高”指人能因為技不如人而感到羞愧,才會深感自己的技藝不高,

需要更加刻苦地磨練。

故選:Co

7.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郭沫若,中國現代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代表作有歷史劇《女神》《屈原》《棠棣之花》

等。

B.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

祖”。

C.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

D.劇本往往由許多不同的段落組成。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結局幾個部分。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表述正誤的辨析能力。根據平時的積累作答。

【解答】A.有誤,《女神》是詩集,不是歷史劇。

BCD.正確。

故選:Ao

8.改寫。

中國古典詩詞曲的許多作品本身就具有濃郁的戲劇意味,有的只要稍加改動,就成為很不錯的戲

劇小品,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就被人改成一個戲劇小品: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一交代時間和舞臺布景

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一一神態和問話

牧童(遙指):“杏花村!”一一動作和對話

請你試著將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改寫成一個短劇(可作少量的增刪)(附原詩一一群雞正亂叫,客

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槁濁復清。莫辭酒味

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答案】見解答

【分析】本題考查改寫詩歌。解答時,要注意劇本的特點,要結合詩歌內容確定必要的舞臺布景和劇本

的形式。對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進行改寫時,要了解詩歌的內容。前四句先安排了一個有趣的序

曲:“客至”的當兒,庭院里發生著一場雞斗,群雞亂叫,于是主人把雞趕到它們棲息的庭樹上。“父老

四五人,問我久遠行”,“父老”說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沒有稍微年輕的人,這為后文父老感傷的話張本,

同時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作鋪墊。“問”有問候、慰問之義,同時在古代還有“饋贈”

的進一步含義,于是又出現“手中各有攜,傾橘濁復清”兩句,鄉親們各自攜酒為贈,前來慶賀杜甫的

生還,盡管這些酒清濁不一,但體現了父老鄉親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鄉親們再三地表示歉意,

并說明原因: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連年戰禍,年輕人都被被征上

了前線,由此體現出戰亂的危害,短短四句,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

史之亂”的全貌,這首詩也由此表現了高度的概括力。最后四句寫詩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父老鄉鄰的關懷慰問令詩人萬分感動,為表示自己的謝意,詩人即興作

詩,以歌作答。“愧”字含義豐富,既有“慚愧”意,又有“感激”“感謝”意,而“慚愧”和“愧疚”

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對淳樸誠實的父老鄉親,詩人深感時局危難,生活艱困,可又未能為國家為鄉親造

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慚愧。結局兩句將詩情推向極至,“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詩人長歌當哭,義憤填膺,悲愴感慨之情驟然高漲。“百慮”化作長歌詠嘆,這一聲長嘆意味深長,飽

含無奈和痛楚,詩人對國事家事的沉痛憂慮讓四座鄉鄰大受感染,產生共鳴,舉座皆是涕淚縱橫。聽者

與歌者所悲感者不盡相同。由此,可以確定改寫內容。

【解答】答案:

(“客至”的當兒,庭院里發生著一場雞斗,群雞亂叫,于是主人把雞趕到它們棲息的庭樹上。)

父老四五人(攜酒上,坐定,倒酒):“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主人(愧):“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詩人長歌當哭,舉座涕淚縱橫)

9.

筆下猶能有花開

肖復興

①秋末冬初,天壇里那排白色的藤蘿架,上邊的葉子已經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開,

在風中像翩翩飛舞的紫蝴蝶一一還是季節厲害,很快就將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種模樣。

②沒事的時候,我愛到這里來畫畫。這里人來人往,坐在藤蘿架下,以靜觀動,能看到不同的人,想

象著他們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畫畫不入流,屬于自娛自樂,拿的是一本舊雜志和一支破毛筆,倒也可以

隨心所欲、筆隨意馳。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對面坐著一位老太太,個子很高,體量很壯,頭戴一頂棒球帽,還是歪戴著,

很俏皮的樣子。她穿著一件男士西裝,不大合身,有點兒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來的,西

裝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頭兒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會這樣節省、將就。她身前放著一輛嬰兒車,車的

樣式,得是幾十年前的了,或許還是她初當奶奶或姥姥時推過的嬰兒車呢。如今的嬰兒車已經“廢物利用”,

變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車上面放著一個水杯,還有一塊厚厚的棉墊,大概是她在天壇里遛彎兒,如果累了,

就拿它當坐墊吧。

④老太太長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們相對藤蘿架,只有幾步距離,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觀察她,

她也時不時地瞄我兩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還是不以為然?正是中午時分,

太陽很暖,透過藤蘿殘存的葉子,斑斑點點灑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腦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沒準

兒是打瞌睡呢。

⑤我畫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寫像,站起來走,路過她身邊時,老太太抬起頭問了我一句:“剛才是不

是在畫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樹偷摘棗吃,剛下得樹來要走,看見樹的主人站在樹底下等著我那樣,有些

束手就擒的感覺。我很尷尬,趕緊坦白:“是畫您呢。”然后打開舊雜志遞給她看,等待她的評判。她掃了

一眼畫,便把雜志還給我,沒有說一句我畫的她到底像還是不像,只說了句:“我也會畫畫。”這話說得有

點兒孩子氣,有點兒不服氣,特別像小時候體育課上跳高或跳遠,我跳過去了或跳出來的那個高度或遠度,

另一個同學歪著腦袋說:“我也能跳。”

⑥我趕緊把那本舊雜志遞給她,對她說:“您給我畫一個。”她接過雜志,又接過筆,說:“我沒文化,

也沒人教過我,我也不畫你畫的人,我就愛畫花。”我指著雜志對她說:“那您就給我畫個花,就在這上面,

隨便畫。”她擰開筆帽,對我說:“我不會使這種毛筆,我都是拿鉛筆畫。”我說:“沒事的,您隨便畫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請求,老太太開始畫了。她很快就畫出一朵牡丹花,還有兩片葉子。每個花瓣都畫得

很仔細,手一點兒不抖,我連連夸她:“您畫得真好!”她把雜志和筆還給我,說:“好什么呀!不成樣子

To以前,我和你一樣,也愛到這里畫畫。我家就住在金魚池,天天都到天壇來。”我說:“您就夠棒的了,

都多大歲數了呀!”然后我問她有多大歲數了,她反問我:“你猜。”我說:“我看您沒到八十歲。”她笑了,

伸出手沖我比劃:“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歲了,還能畫這么漂亮的花,真讓人羨慕。我不知道我還能不能活到老太太這歲數,能活到

這歲數的人,身體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這么一把年紀了,心中未與年俱老,筆下

猶能有花開,這樣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陽光特別暖。回家路上,總想起老太太和她畫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幾次翻開那本舊

雜志來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這歲數,也能畫出這么漂亮的花來嗎?

(選自《北京晚報》2017年12月12日;有刪改)

(1)根據全文,按要求填寫下表。

場景偶遇老太太畫像被發現老太太畫花得知其年齡

我的心理①好奇②尷尬③驚嘆④羨慕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點的詞語,分析其表達效果。

①我注意觀察她,她也時不時地瞄我兩眼。

②她目了一眼畫、便把雜志還給我……

(4)第⑨段畫線句子中的“花”有多層含義,請結合全文概括。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本文寫了作者在秋末冬初在天壇里偶遇一個老太太的故事。那天我一如既往的來到天壇,拿著

筆信手畫著所看到的人與景。忽然我看到了對面藤蘿架下坐著一位裝束奇怪的老太太,便在書上畫起了

她。我畫好走到她跟著,她對我的畫沒有評價,只是說她也會畫。在我的央求下,她畫下了一朵牡丹。

在我得知她已八十八歲高齡后,我感慨不已,對老太太無比的敬佩。文章以此表現作者希望自己將來也

有顆年輕的,熱愛生活的心。

【解答】(1)本題考查人物心理的梳理。解答此題根據表格中的內容提示,找到相對應的段落,根據其

中的描寫來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如果文中有現成的人物心理描寫,就可直接從中篩選出詞語作答。我

偶遇老太太,根據文章第三段對老太太裝束的描寫,身份的猜測,可以看出我當時的好奇;畫像被老太

太發現,文章第五段寫道“我很尷尬,趕緊坦白",可見我當時的尷尬;從第七段,老太太畫完花后,

我連連的夸贊,可以看出我當時的驚嘆之情,最后得知她的年齡,“八十八歲了,還能畫這么漂亮的花,

真讓人羨慕”,可見我當時的羨慕。

(2)本題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題一般從結構與內容兩方面來分析。從內容來看,第一段交代

了我偶遇老太太這件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從結構上看,作者此段將秋末與春末的紫藤蘿對比,表現了

季節對植物的影響與摧殘,與后文老太太卻正好與此相反,沒有因年齡大而影響她對生活的信心形成對

比,從而表現文章的主旨。

(3)本題考查詞語表達效果的分析。解答時注意抓住詞語的本義及語境來分析。第①句中的“瞄”是

看,注視的意思,表現了我的行為引起了老太太的注意,她猜出了我在做什么,但是她什么也沒有說,

所以這個詞反而還表現出老太太年高卻有著幾分頑皮的特點。第②句的“掃”是老太太看畫的動作,表

現她看得很快,說明她對我的畫不以為然,因為她覺得自己也可以,從而引出下文老太太畫畫的情節內

容。

(4)本題考查文中關鍵詞語住詞語的含義的理解。第⑨段畫線句子即為全文的主旨句,表現了作者對

老太太的贊美與羨慕,這里的“花”明指老太太畫的牡丹花,同時也暗指老太太開出的人生之花,年齡

雖高,但她的生活如花,有如花般的生活追求。

答案:

(1)①好奇②尷尬③驚嘆④羨慕

(2)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春末盛開的紫藤蘿與初冬凋零的紫藤蘿對比,寫出了時間對人

的影響;反觀老太太“心未與年俱老”。

(3)①“瞄”是注視,寫出了老太太對“我”舉動的好奇,表現了她的俏皮。

②“掃”是快速地看,寫出了老太太對“我”的畫不以為然的神態,表現了她的自信。

(4)明指老太太畫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內心純真,如花般美麗;表達作者希望自己將來也有顆年輕

的,熱愛生活的心。

10.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

①“在中華文化里,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人們把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

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在2021年春節團拜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禮贊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并賦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以新的時代內涵。

②牛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象征。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愛牛、敬牛、頌牛的一個原因。“俯首甘為

孺子牛”,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畫家李可染也曾將自己的畫室堂號定為“師牛堂”,

他這樣解釋自己為何喜歡畫牛:“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不辭勞苦、不計得失、默默奉獻,

這是牛身上的品格,也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精神。

③牛是、的象征。人們之所以贊頌牛,也在于牛所擁有的這種勁頭。

而這種勁頭,恰恰是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披荊斬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天開于子,地辟于丑”,古

人歷來將牛視為開天辟地的力量之一。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教授在年逾花甲時,仍干勁十足,經常工作到

深夜。有人問他多大歲數了,他回答:“屬牛的。”以牛自喻,不僅僅在于他生肖屬牛,更在于他性格屬牛

——像其父親錢玄同所寄望的,始終發揚屬牛的那股子“牛勁”。也正是這么一股子“牛勁”,讓他成為中

國原子能事業的奠基人,為我國研制原子彈和氫彈做出了突出貢獻。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社會怎樣發展,

這股子“牛勁”永不過時。

④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古語有言:“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曾

給自己起過一個“耕硯牛”的綽號,勉勵自己要像牛一樣勤奮耕耘。他還經常對人說,“不教一日閑過”,

甚至還給自己立下每天必須畫五幅畫的規矩。正是因為像牛一樣勤奮,他才最終收獲“畫蝦數十年始得其

神”的真功夫。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勤來的精彩。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閑過”中耕耘出

來的;每個夢想的實現,都是在“一個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來的。

⑤“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

用揚鞭自奮蹄,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習近平總

書記的話語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夢想不會自動成真,拼搏奮斗正當其時,牛年就要有一股子“牛勁”,

就要使出“牛力”。學習牛的品格、發揚牛的精神像牛一樣耕耘、像牛一樣奮發,每個人都“牛勁十足”“牛

氣沖天”。

(摘編自《人民日報》陳凌2021年2月11日第4版,有刪改)

(1)閱讀全文,在第③段橫線處補充兩個合適的四字詞語。

(2)梳理第④自然段的論證思路:首先,提出“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這一分論點;

接著,引用古語、列舉齊白石勤奮耕耘、終有所成的例子展開論述;最后,強調成績的取得,夢想

的實現離不開勤奮耕耘、吃苦耐勞。

(3)下面的材料作為事實論據補充在第②自然段合適嗎?說說你的理由。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他向古代典籍鉆探時,有如向地球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

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從唐詩下手,不動聲響,無聲無聞,幾年辛苦,凝結而成

《唐詩雜論》的碩果。

(4)“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曾以這樣飽含真情的詩句歌頌牛,請你寫出這首詩的前一句。

【答案】(1)示例:開拓創新、勇于拼搏(體現開拓創新、拼搏之類的詞,意思相近都可)

(2)“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這一分論點引用古語、列舉齊白石勤奮耕耘、終有所成

的例子展開論述

(3)不能。因為材料表現的是聞一多先生勤奮治學、刻苦鉆研的品質,第②自然段的分論點是無私奉

獻、任勞任怨的品質。材料與觀點不符。

(4)橫眉冷對千夫指

【分析】本文是議論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作為論點的由來,從第①段和最后一段看,牛有孺子

牛、拓荒牛、老黃牛三種,分別代表或象征一種精神品質,第②段論述孺子牛象征的品質,第③段論述

了拓荒牛的象征意義,第④段論述老黃牛象征的品質。

【解答】(1)本題考查分論點的提煉。從第①段和最后一段看,牛有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三種,分

別代表或象征一種精神品質,第②④段分別論述孺子牛和老黃牛象征的品質,第③段應論述拓荒牛的象

征意義。從①段的總括句“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和第③段的分析“這種勁頭,恰恰是

我們在攻堅克難中奮進、在披荊斬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可知,處于段首論點位置的詞語應是“創新”

“拼搏”之意,需用兩個四字詞語來表述。

(2)本題考查論證思路。本段第一句提出“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的分論點;第二句用古

語“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進行道路論證;第三四句概述齊白石的故事,第五六句對事例進行議論

小結;最后一句,得出“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在‘不教一日閑過’中耕耘出來的;每個夢想的實現,

都是在'一個汗珠子摔八瓣’中耕耘出來的”的結論。本題只需填出一二兩個論證步驟即可。

(3)本題考查論據的選用。第二段的分論點是“牛是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象征”,而材料所述聞一多

先生是如何鉆探古代典籍的,表現的是聞一多先生勤奮治學、刻苦鉆研的品質,并沒有表現無私奉獻、

任勞任怨的品質,因而不能證明本段論點。故不合適。

(4)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識記。“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前一句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答案:

(1)示例:開拓創新、勇于拼搏(體現開拓創新、拼搏之類的詞,意思相近都可)

(2)“牛是勤奮耕耘、吃苦耐勞的象征”這一分論點引用古語、列舉齊白石勤奮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