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高二年級下冊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高二年級下冊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高二年級下冊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高二年級下冊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浙江省高二年級下冊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4月期中考試試卷

姓名:班級:考號:

題號——四總分

評分

一'現代文閱讀(37分)

現代文閱讀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食物和住所,還能調節氣候,給地球帶來生機和活力。但由于人類活動對環境

的影響,地球上的物種正在加速滅絕,植物也不例外。據統計,從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圍內已經有571

種種子植物在野外滅絕。一種植物的消失,對我們來說,并不僅僅是單一物種的消亡,也將會引發一系列連

鎖反應。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種植物的滅亡可能會導致幾十種伴生物種的消失,植物的大量滅絕將

會動搖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塔基。在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由于遺傳基礎狹窄而引起的糧食安全事件。擁

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襲,很容易“全軍軍儂有專家認為,從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許能找到解

決辦法。如釉稻是由野生稻馴化而來的,在漫長的馴化過程中,釉稻獲得了人們所期望的性狀,但也失去了

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蟲、抗逆、高蛋白含量等優良基因。因此,對于育種專家而言,不適

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為改良栽培稻儲備豐富的基因源,對解決糧食安全、維護人類生存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為了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科學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諾亞方舟”的方法,將野生植物的種子提前保存起來,

以備不時之需?,F在,很多國家都在努力建設自己的種子庫。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

源庫,是我國重大科學工程、亞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種質資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傳遞給后代的遺傳資源,如植物的種子。種子大約出現在3.6億年

前,是陸地植物在與環境相互適應的過程中不斷演化出的高度復雜而精妙的結構,包含植物的全部遺傳信

息。通常,成熟的種子會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但有時,種子也會因進入休眠狀態而無法萌發。造成種

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種子自身的原因,如胚還需要繼續發育或被種皮密封而未能獲得足夠的

水分和空氣;另一種則是外部原因,種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環境不具備萌發所必須的條件而被迫處于暫時停

頓狀態。這兩種因素既可以單獨作用,也可以復合作用,使種子進入不同深淺程度的休眠狀態。種子的休眠

特性是一種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讓植物更好地適應環境,在最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生長。正是因為這一

特性,才使建立種子庫、通過保存種子來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方案成為可能。

為了保證種子能長久保存,首先要盡量采集成熟度較好且飽滿度較高的健康種子。種子采集通常從容易采

集的區域入手,逐漸延伸到更偏遠的地區。種子被采集回來后,還要對其“驗明亞辛”,核查種子與標本、數據

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種子的質量狀況。其次,要創造適宜的條件將種子保存起來,

盡可能使它們“延年益壽”,以便日后需要的時候再次利用。對于大多數種子而言,高溫高濕環境會加速其萌發

過程,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質代謝,也會導致出現霉變等問題。相比之下,種子更喜歡干燥低溫的

貯藏環境。大量實踐數據表明,在一定的范圍內,種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儲藏溫度每降低5℃,種子的儲

藏壽命可延長一倍。實際操作中,種子會被放置在空氣相對濕度為15%的干燥間進行脫水,這樣做是為了讓

種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圍之內。如果種子的含水量超過安全范圍,過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種子的“心、限之

審”,在低溫下形成大冰晶,破壞細胞膜結構,導致種子失去活性。

保存種子最重要的意義,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夠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種子“喚醒”,使原本處于休

眠期的種子正常萌發。為此,要周期性地給種子做萌發實驗。一般情況下,在種子送入冷庫一周后,就可進

行初次萌發實驗,萌發率在75%以上即視為合格。接下來,每隔5-10年,就要從冷庫中取出一部分種子進行

萌發實驗,監測種子的活力情況。

理論上,對于冷庫中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只要打破休眠條件,就能刺激種子萌發。但實際上,經過干

燥、低溫保存后的種子,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別的反應。比如一種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種子冷藏后便不能萌

發。遇到這種情況,研究人員會先利用能將活細胞代謝產物染色的化學試劑進行染色實驗,判斷種子是否還

具有活力。染色結果顯示,白楸種子并沒有失活。切片觀察后發現,原來白楸種子的含油量特別高。冷藏之

后,種子細胞內的油脂發生凝固,而在進行萌發實驗的25c的條件下,凝固的油脂沒有熔化。當把環境溫度

升高至45℃時,種子細胞內的油脂仍處于凝固狀態。隨著溫度的繼續升高,種子才逐漸萌發。簡單地說,這

類種子被凍僵了,需要給它“泡熱水澡”,才能夠蘇醒過來。

10

90

萌80

發70

率60

50

:%)40

30

20

10

另外,還要充分考慮植物原始的生長環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晝夜溫差大,所以要把來自這一地區的種子

放在培養箱里面,模擬白天溫度高、晚上溫度低的環境,通過變換溫度,讓它們能夠萌發。

總之,我們希望種子能在種子庫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們在需要的時候能被輕松“喚醒”。這一點無論對

種子還是對現有的保存技術而言,都充滿挑戰。直到現在,種子庫中還有某些種子處于睡不睡”的狀態,試

過多種辦法仍不能使其萌發。但這也正是物種保護工作的樂趣之一一通過工作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進一

步了解自己要保護的對象,窺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編自譚治剛蔡杰《種子庫:植物的“諾亞方舟”》)

1.下列對材料加點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全軍覆沒”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襲,導致其伴生物種消失的現象。

B.“驗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檢查種子的質量狀況,是種子入庫前的第一道程序。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種子的內部含水量過多,種子在低溫時有失去活性的潛在危險。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們希望種子經過干燥、低溫保存后,能在種子庫中一直沉睡。

2.根據材料中對種庫工作流程的介紹,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內容不恰當的一項是()

A.健康飽滿,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

B.種子在不具備萌發條件時會選擇休眠

C.在安全范圍內,創造干燥低溫的儲藏環境

D.打破種子休眠條件,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

3.根據材料中白楸種子萌發實驗的相關圖文,下列選項中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冷藏后白楸種子的細胞內油脂凝固,由此可見,現有保存技術在改變種子外部環境的同時,也有可能

引發其內在狀態的變化。

B.溫度為45℃時白楸種子不萌發,隨著溫度進一步升高,它才開始萌發,因而當種子未被“喚醒”時,不

能簡單判斷其已失活。

C.白楸種子被“喚醒”后的萌發率即使達到最高值,也較冷藏前明顯下降,這提示我們有必要在采集時確保

種子的數量足夠多。

D.實驗中白楸種子的萌發率在55℃時最高,然后隨溫度上升而下降,這說明種子在萌發時若超過一定溫

度會再次進入休眠狀態。

4.請簡要梳理本文的講述順序,并分析為什么這樣安排。

5.本文兼具科學性與社會性,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現代文閱讀H;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像是影子,像是其他

李浩

偶爾,奶奶會只言片語地提到我的爺爺。在我的感覺中,奶奶嘴里的爺爺像是一道影子,或者別的什么一

—反正,是一種稀薄的、抓不住也摸不到的“飄泊之物”,一種似乎不那么真實的存在。在奶奶的只言片語中,

爺爺有太多的名字,譬如“你爺爺”。譬如,“他”。譬如,“不著家的”“特窩棚的”。譬如,“死鬼”“跨病鬼”“勝兒

他爹”“瘦兔子”“瘋子”。

那個痍病鬼。一天天就是咳,就是咳。他藏著錢呢。我早知道,他藏著呢??删褪遣豢献ニ?。那個痍病

鬼。什么也沒給家里留下。他還給小花傳上了病。

我母親說,這才是我奶奶心里的“癥結”所在,奶奶對爺爺的怨氣和憤恨皆是由此而起。母親說,我爺爺的

肺結核沒有傳給奶奶、我父親和四叔,卻傳給了三姑。在三姑咳了幾天的時候奶奶到村外的窩棚里去找我爺

爺——這并不好找,我爺爺居住的地方常換,十里八村廢棄的窩棚都被他睡遍了。奶奶求他,拿出幾塊銀元

來給女兒抓藥,就算是借他的也行一一好說歹說,一臉難色的爺爺終于從一棵槐樹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銀元:

“這不是咱的。你記得,咱得還。咱得還上。”

“其實他有。你爺爺吧,這個人……當年那些人,都這樣。也不是他一個。”

爺爺是地下黨。1996年出版的《濱州市志》上有他的名字,職務是中共地下黨濱州區委副書記。他負責

整個濱州區地下黨的活動經費一《濱州市志》曾專門地提到一筆,他在負責這部分“黨的資產”的時候,沒丟

過一分錢,也沒把一分錢用在自己的身上。

在奶奶的描述中,爺爺在這個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飄忽感,他的心在別處,身

在別處,尤其是后來,日本人占領了之后,尤其是“緊張起來”之后——“里里外外,都得我一個人。你找他?

不著家的可不能讓你找到。他忙著呢,瘦兔子似的?!蹦棠桃贿吋{著鞋底一邊自言自語,油燈的細火苗一躥一

躥,油煙中彌散著混雜了菌麻油的燈油氣味,它早已把整個屋子充滿了。“受的那個罪喲。”奶奶說的這句沒頭

沒尾也沒有主語,我不知道她是在說我爺爺還是說自己。

他在家的時候很少。即使回來,也都是夜間,甚至都是后半夜,那時候我的父親、三姑和年幼的四叔都已

睡去,只有紡線的或者納鞋底的奶奶還在油燈前醒著,墻上跳動的影子比她更瘦……偶爾,被自己的身體壓

麻了手臂的父親翻身,睜一睜眼,他看到爺爺坐在炕沿上的影子一根本來不及說句什么就被自己沉重的眼

皮壓進了夢鄉。

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爺爺的“換命”,這是她對爺爺耿耿于懷的另一個緣由,每次說起她都會咬到自己的

牙一“這個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顧!”

把那些只言片語以及我父親、母親和四叔的講述事連起來一于是,我在自己的大腦里搭建了有關爺爺的

那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我爺爺有四個兄弟兩個妹妹,然而在兵荒馬亂、缺衣少食的年代,到我爺爺十三

歲那年家里就剩下了爺爺和三爺爺兄弟兩個,他們相依為命。后來我爺爺去天津上學,而三爺爺則不知道為

何離家出走,當起了土匪——我們當地管土匪叫“任兒”。三爺爺變成了“林仁兒”。

“這個林仁兒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一”區委書記梁朝河當著我爺爺的面兒簽署了召開公判大會、

會后將林仁兒一伙兒六名土匪槍決的命令,他命令我爺爺負責看押和槍決等事宜。據說,我爺爺找到梁書

記,建議用活埋替代槍斃一畢竟,子彈要省著點兒用;活埋會比槍斃更有震懾效果,也更能讓那些受害人

的家屬出口惡氣——梁書記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好,就這么辦吧!你組織咱們的民兵去挖坑!

傍晚,爺爺回家了一趟,他拿走了家里最好用的那把鐵鍬。如果不是他取走鐵鍬,奶奶也許不會把后來發

生的事那么順暢而迅速地和爺爺聯系在一起一第二天早上,有人發現,埋下林彳三兒的那個土丘被人挖開

了,里面那么招人恨的、應當挨千刀的林仁兒已經不知去向。

爺爺受到了審查。據說,爺爺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組織坦白了自己的所做;據說,同樣是據說,我爺爺在牢

房里,就和三爺爺商量了把三爺爺救下來的計劃,不管怎么說,這個讓他也咬牙切齒的土匪頭目是他的親兄

弟,老奶奶臨終前反復叮囑過我爺爺,要看護好他,千萬要看護好他。

“你干嗎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別抓他啊,讓他繼續殺人放火多風光??!這么多年,我真沒想到你會是這

樣的人!”

大約,我爺爺也沒有想到奶奶的堅決,平日里她可不是這樣。她被林彳三兒脫逃這件事兒傷透了。再加上我

花兒姑姑的死。爺爺在房子外面徘徊了幾日,最后,在門口放下了一堆破破爛爛的東西和三斤小米,又退回

到樹園子的窩棚里。這一去,便是與家的永別。

在講述爺爺被拒之門外的片段時,奶奶的語氣中怨憤的成分似乎會變得更多,可我母親卻覺得,“你奶奶

應是后悔了。”母親給出的理由是,我爺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突然病情惡化,他開始咳血,大口大口地

咳,大口大口。奶奶被人叫去,她和我爺爺在窩棚里說了很久,然后,我父親和四叔也被叫進了窩棚,爺爺

就在荒郊的窩棚里咽了氣。

我知道的是,據我父親的講述而知道的是,奶奶從爺爺的窩棚里出來,徑直走到蹲在門外的柳樹下吸著旱

煙的梁朝河面前:“你給我找兩個人。跟著我走?!?/p>

他們在果樹下,生有三棵白蠟樹的艾草地里,橋墩的縫里,以及河邊老槐樹生著蟲子的樹洞里,先后找到

了二十幾枚銀元,和一小包被藍布包裹著的東西。它們,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

“他沒動過一分一厘。你清點一下。”奶奶認認真真地對梁朝河說著,“他說,等勝利了,就再也沒有窮苦

人了,就都能有飯吃了——是這樣嗎?”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奶奶最初深明大義,積極支持革命工作,后來因爺爺給小花傳上病后變成埋怨,再后來“換命”把爺爺趕

出了家。

B.爺爺雖然主管活動經費,但他沒動過一分一厘,即使小花患病在家人百般懇求下也只是借了點錢,最

后還是還上了。

C.跟奶奶對林仁兒的決絕態度不同,爺爺覺得林仁兒是有苦衷的,他對林仁兒還抱有一點同情,最終放

走了他。

D.爺爺臨死前交代遺言,叫奶奶把珍藏的經費交到組織手里,爺爺所作的一切最終打動奶奶,使她成長

為一名戰士。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用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奶奶、父親母親等人口中的爺爺,在這些斷斷續續的講述中,革命者的

形象逐漸血肉豐滿。

B.在奶奶的嘴里,爺爺有很多名字,如“死鬼”“瘋子”等,似怨實憐,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奶奶對一心為革命

的爺爺的態度。

C.小說反復強調爺爺像影子,是一種不真實的存在,由此可見爺爺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

仿佛生來就是干革命的。

D.小說結尾處,作者細致描寫了爺爺藏銀元的地方——都是些窩棚邊極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從中可見爺

爺的用心,對革命的忠誠。

8.有批評家說,小說中“放走林仁兒”這一情節“勾勒出復雜和極端境遇下的人性糾葛”,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

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結合全文,探究題目“像是影子,像是其他沖“其他'的內涵。

二、古詩文閱讀與鑒賞(34分)

文言文閱讀

材料一: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

謂武日:“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是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

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勿I,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

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

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

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

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

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

效,雖蒙斧鉞湯鐫,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再言!”

(節選自班固《蘇武傳》)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

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

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

之意,到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

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

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貂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芋士之薦,受千乘之

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

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

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

安,而主豈復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屜身稽穎還向北闕。愿足下勿復望陵。

(節選自李陵《答蘇武書》)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

男兒生以不成A名B死則葬C蠻夷中D誰復能屈身E稽顛F還向G北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舊時交際用語,一般用于上稱下或同輩相稱,表達對對方的尊敬之情。

B.除,文中指宮殿的臺階。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興利除弊”的“除”不同。

C.春秋,常表示整個一年,泛指歲月;文中指年紀,“春秋高”意思為年紀老。

D.茅土,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按封國所在方向取相應顏色的土,包以茅草而授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從多角度勸降蘇武,沒有成功。李陵陳述蘇武兄弟慘死,母親去世,妻子改嫁,兒女生死未卜的

悲慘遭遇,想以此打動蘇武。

B.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勸蘇武投降,遭到蘇武反駁。李陵用自身經歷和漢武帝的行為動之以情、曉之以

理,勸蘇武投降,言辭懇切。

C.李陵回信中為自己投降進行了辯護。李陵給蘇武的回信中表明自己并非是貪生怕死的小人,之所以沒

有選擇為氣節而死,是想要有所作為。

D.李陵回信中為蘇武回漢朝后打抱不平。李陵認為漢朝對蘇武守節的獎賞微薄,這樣很難讓遠方的臣民

效命,說出了李陵和蘇武的心里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14.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后,對漢朝的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雜詩

【明】豐坊

孤松挺穹壁①,下臨萬里波。

激湍嚙其根,驚颼撼其柯。

紛紛穴赤蟻,裊裊纏青蘿。

群攻未云已,生意當如何。

嚴霜一夕墜,高標復嵯峨②。

君子固窮節,感慨成悲歌。

【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聳的樣子。

15.下列對這首讀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孤松”二句使用起興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寫對象。描繪了一棵孤獨的松樹,挺立在峭壁之上,面臨著萬

丈波濤。

B.“激湍”二句中“嚙”“憾”動詞使用精確,有表現力,描繪出松樹所處的艱難環境。

C.“紛紛”二句運用疊詞,描摹事物的形態,鮮明生動?!叭汗ァ倍淝捎脝柧洌Z意形成轉折,承接自然。

D.整首詩意境高遠,氣勢磅礴,語言生動,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和啟迪。

1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7.名篇名句默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所使用的武器與秦國相比的句子

是:,。

(2)《離騷》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對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兩

句,O

(3)鮑照《擬行路難(其四)》中以“”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以

“”一句表達渴望從苦悶之中求得解脫。

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

語言文字運用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同食物相關,①—的表達有很多,比如“化悲憤為食量”“別難過,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傷心,實在

不行就兩頓”等等,這暗示著食物與情緒之間有著緊密關系。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既說明了食物作為生存之本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食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

們是否可以②__地大量進食或依賴控制進食來安撫情緒?科學告訴我們:不可以。

情緒大多來自日常生活中,人或物對于個體的某種深刻的內在情緒體驗,比如抑郁體驗、焦慮體驗等。以

此為例,抑郁多為當下的困擾,內心感覺無法擺脫或無力處理;焦慮多見對未來的無措,內心緊張,

③一。類似的情緒體驗都是我們對生活失去了掌控感或安全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迫切要找到一個

能被控制的內容,去抵消或釋放,讓自己快速離開失控的體驗,內心回歸到穩定狀態。

為什么我們會選擇進食來調節情緒?其一,食物擁有便捷、易得的特點,具有便利性;其二,食物帶有養

育、滋養的“母親”般的屬性,具有習慣和依賴性。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

A.“化悲憤為食量”

B.“別難過,沒有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傷心,實在不行就兩頓”

C.常言道,“民以食為天”

D.食物帶有養育、滋養的“母親”般的屬性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并寫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不得改變原意。

語言文字運用I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中國核電的發展史印證了一句話:“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為什么

“自己干”如此重要?①一。就像體育運動技能必須通過反復練習才能獲得,工業技術能力也必須通過不斷

的技術實踐才能被掌握。

由此也就解釋了一個現象:從美、法等發達國家引進核電站的發展中國家很多,為什么只有中國成功實現

了游化吸收,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能青出于藍?不是因為“核電老師”們偏心,給中國多教了幾手,②—?!耙?/p>

進”并不會天然帶來“吸收”,就像有的國家只是引進了產品,不久之后就會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

后”的怪圈;有的國家真正引進了技術,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二者的區別,取決于本國是否堅持

“自己干”,是否掌握了核心技術。國際創新學界用“吸收能力”這個概念來刻畫這種區別:一個國家擁有了自主

研發的水平,同時也決定了它吸收和消化外來技術的能力。在核電發展上,③—,最終決定了中國擁有超

強的“吸收能力”。

21.“消化吸收”本是用于人體腸胃系統的詞語,這里用在了核電技術上,它在語境中的含義是什么?此處用

“消化吸收”有什么好處?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千里馬若不長鳴,就不會引起伯樂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薦,就不會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

己,推薦自己。

可是《老子》中卻寫道:“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苯虒艘月煽思海t

虛謹慎。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D

4.①首先介紹了種子庫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著講述了保存種子的過程、方法與挑戰;②先介紹為什

么建種子庫,再講述怎樣保存種子,符合公眾的認知規律和認知需求,更易讀者理解。

5.①本文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呈現實證研究的科學結果,具有科學性;②本文選題聚焦物種保護的時

代關切,旨在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具有社會性。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

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

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

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此類題這實際上是運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識、結論,在

原文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實踐進行運用,推出原文沒有直接表述的觀點,或者得出原文所沒有必要直接得出

的結論,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求寫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說明本段先寫了什

么、其次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或者說本段從哪些方面(正面與反面、客觀與主觀、古今中外、理論與事

例、舉例與引用等)分別寫了什么,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論證或說明或補敘什么。

(5)本題考查學生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

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

概括。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項,“全軍覆沒”在文中只是指受疾病侵襲的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可能會全部消失的現象,并不包括伴生物種。

BJ“驗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檢查種子的質量狀況”以偏概全,由原文“種子被采集回來后,還要對其,驗明

正身',核查種子與標本、數據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種子的質量狀況”可知,此處漏

掉了“核查種子與標本、數據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的內容。

DJ“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們希望種子經過干燥、低溫保存后,能在種子庫中一直沉睡”曲解文意,由原文“總

之,我們希望種子能在種子庫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們在需要的時候能被輕松‘喚醒這一點無論對種子還

是對現有的保存技術而言,都充滿挑戰。直到現在,種子庫中還有某些種子處于‘一睡不醒’的狀態,試過多種

辦法仍不能使其萌發”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有些種子“試過多種辦法仍不能使其萌發”。

故答案為:C?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圖表的能力。

A.“健康飽滿,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以偏概全,由“為了保證種子能長久保存,首先要盡量采集成熟度較

好且飽滿度較高的健康種子”可知,“健康飽滿”概括不完整,除了這一條件外,還要“成熟度較好”,同時,“或

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無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

故答案為:A。

3.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D.“這說明種子在萌發時若超過一定溫度會再次進入休眠狀態“無中生有,材料中白楸種子萌發實驗的相關圖文

只能說明“實驗中白楸種子的萌發率在55。。時最高,然后隨溫度上升而下降”,并不能得出“這說明種子在萌發

時若超過一定溫度會再次進入休眠狀態”這一結論,文中也未出現此說法。

故答案為:D?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由“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食物和住所,還能調節氣候,給地球帶來生機和活力”“因此,為了保護野生植

物資源,科學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諾亞方舟’的方法,將野生植物的種子提前保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現在,

很多國家都在努力建設自己的種子庫”可見,文章首先介紹了種子庫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為了保證種子能長久保存,首先要盡量采集成熟度較好且飽滿度較高的健康種子。種子采集通常從容易采

集的區域入手,逐漸延伸到更偏遠的地區”“其次,要創造適宜的條件將種子保存起來,盡可能使它們‘延年益

壽',以便日后需要的時候再次利用”“理論上,對于冷庫中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只要打破休眠條件,就能刺

激種子萌發。但實際上,經過干燥、低溫保存后的種子,也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別的反應”可見,文章接著講述

了保存種子的過程、方法與挑戰。

綜上,文章先介紹為什么建種子庫,接著講述怎樣保存種子,這樣的講述順序符合公眾的認知規律和認知需

求,更易讀者理解。

故答案為:①首先介紹了種子庫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接著講述了保存種子的過程、方法與挑戰;②先

介紹為什么建種子庫,再講述怎樣保存種子,符合公眾的認知規律和認知需求,更易讀者理解。

5.本題考查學生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

由“遇到這種情況,研究人員會先利用能將活細胞代謝產物染色的化學試劑進行染色實驗,判斷種子是否還具

有活力。染色結果顯示,白楸種子并沒有失活。切片觀察后發現,原來白楸種子的含油量特別高……”“為此,

要周期性地給種子做萌發實驗。一般情況下,在種子送入冷庫一周后,就可進行初次萌發實驗”以及“白楸種子

萌芽試驗記錄”可知:本文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呈現實證研究的科學結果,具有科學性;

由“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食物和住所,還能調節氣候,給地球帶來生機和活力。但由于人類活動對環境

的影響,地球上的物種正在加速滅絕,植物也不例外。據統計……”“正是因為這一特性,才使建立種子庫、通

過保存種子來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方案成為可能”“種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種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讓植物更好

地適應環境,在最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生長。正是因為這一特性,才使建立種子庫、通過保存種子來保護植物

多樣性的方案成為可能“可知:本文選題聚焦物種保護的時代關切,旨在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具有社會性。

故答案為:①本文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呈現實證研究的科學結果,具有科學性;②本文選題聚焦物種

保護的時代關切,旨在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具有社會性。

【答案】6.B

7.C

8.①放走林仁兒,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囑托;于公,則是公然違犯紀律,這體現了人性糾葛,突出復雜和極

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對爺爺是理解和體諒的,可是后來她因爺爺放走林彳三兒而感到特別憤怒和不可理解,個

人的情感產生沖突。③爺爺放走林仁兒,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對于極其痛恨林仁兒的奶奶來說,是不顧兩

人的夫妻之情;難以簡單判斷對錯。

9.①忠于職守、大公無私的革命品質。爺爺掌管著經濟大權,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

星半點來治??;即使拿出來一點,也說是“借”的。②舍家為國、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爺爺有家,但為了革

命,神出鬼沒,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來是寄居在各處窩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愛的精神坐

標。爺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來也理解了爺爺,并用行動完成爺爺的囑托。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

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

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3)本題考查把握小說的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對上下文情節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點明主旨、總

領下文的作用,也可為后文提出觀點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鋪墊,還可點題及交代起因或緣由,還可設置

懸念,吸引讀者。過渡句(段):多出現在文章中間,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轉換或逐層深

入的作用。

(4)此題考查標題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應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及主旨的基礎上,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分

析作答。答題時,可聯系標題常用的雙關、象征、隱喻等修辭手法,從小說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

觀點立場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6.A選項“奶奶最初深明大義,積極支持革命工作”理解錯誤,文中沒有相關內容,屬于過度解讀文本。

C選項“爺爺覺得林仁兒是有苦衷的,他對林仁兒還抱有一點同情”理解錯誤,根據原文內容“不管怎么

說,這個讓他也咬牙切齒的土匪頭目是他的親兄弟,老奶奶臨終前反復可囑過我爺爺,要看護好他,千萬要

看護好他”可知,爺爺放走林仁兒的原因是因為親情。

D選項“使她成長為一名戰士”無中生有,原文沒有爺爺使奶奶成長為一名戰士的內容。

故答案為:Bo

7.C選項“由此可見爺爺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來就是干革命的”理解錯誤,根據原文“在

奶奶的描述中,爺爺在這個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飄忽感,他的心在別處,身在別

處,尤其是后來,日本人占領了之后,尤其是‘緊張起來'之后”可知,強調爺爺像影子,是為了凸顯干革命工

作的艱辛和不容易。

故答案為:Co

8.本題考查把握小說的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①根據原文“不管怎么說,這個讓他也咬牙切齒的土匪頭目是他的親兄弟,老奶奶臨終前反復可囑過我爺爺,

要看護好他,千萬要看護好他“可知,爺爺放走林仁兒,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囑托;根據原文“爺爺受到了審

查。據說,爺爺在第二天上午就向組織坦白了自己的所做“可知,爺爺放走林仁兒,于公,則是公然違犯紀

律,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在于私和于公兩方面做出抉擇是艱難的,體現了人性糾葛,突出復雜和極端境遇。

②根據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爺爺在這個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飄忽感,他的

心在別處,身在別處“可知,奶奶原先對爺爺是理解和體諒的,根據原文“我奶奶不止一次地提到爺爺的‘換

命’,這是她對爺爺耿耿于懷的另一個緣由,每次說起她都會咬到自己的牙一一‘這個死鬼!自己的孩子都不管

不顧!“大約,我爺爺也沒有想到奶奶的堅決,平日里她可不是這樣。她被林仁兒脫逃這件事兒傷透了”可

知,奶奶后來因爺爺放走林生兒而感到特別憤怒和不可理解,當時在讓爺爺是否進家門的選擇上個人情感產

生了沖突。

③根據原文“據說,同樣是據說,我爺爺在牢房里,就和三爺爺商量了把三爺爺救下來的計劃,不管怎么

說,這個讓他也咬牙切齒的土匪頭目是他的親兄弟”可知,爺爺放走林仁兒,全了他的手足之情;根據“‘你干

嗎要放他?你要想放他,別抓他啊,讓他繼續殺人放火多風光??!這么多年,我真沒想到你會是這樣的

人!”'"大約,我爺爺也沒有想到奶奶的堅決,平日里她可不是這樣。她被林仁兒脫逃這件事兒傷透了”可知,

對于極其痛恨林仁兒的奶奶來說,是不顧兩人的夫妻之情;爺爺放走林任兒,奶奶在這件事后不原諒爺爺,

他們的做法讓人難以簡單判斷對錯。

故答案為:①放走林仁兒,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囑托;于公,則是公然違犯紀律,這體現了人性糾葛,突出

復雜和極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對爺爺是理解和體諒的,可是后來她因爺爺放走林任兒而感到特別憤怒和不可

理解,個人的情感產生沖突。③爺爺放走林仁兒,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對于極其痛恨林生兒的奶奶來說,

是不顧兩人的夫妻之情;難以簡單判斷對錯。

9.此題考查標題含義的能力。

①根據原文“母親說,我爺爺的肺結核沒有傳給奶奶、我父親和四叔,卻傳給了三姑”“奶奶求他,拿出幾塊銀

元來給女兒抓藥,就算是借他的也行一一好說歹說,一臉難色的爺爺終于從一棵槐樹的下面扒出了一枚銀

元:’這不是咱的。你記得,咱得還。咱得還上?!笨芍敃r爺爺掌管著經濟大權,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

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點來治??;即使拿出來一點,也說是“借”的。據此可知,這里“其他”的內涵是指爺

爺忠于職守、大公無私的革命品質。

②根據原文“這并不好找,我爺爺居住的地方常換,十里八村廢棄的窩棚都被他睡遍了”“在奶奶的描述

中,爺爺在這個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一種似有似無的飄忽感,他的心在別處,身在別處,尤其是

后來,日本人占領了之后,尤其是,緊張起來’之后一,里里外外,都得我一個人。你找他?不著家的可不能

讓你找到。他忙著呢,瘦兔子似的。’”可知,爺爺有家,但為了革命,神出鬼沒,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

到后來是寄居在各處窩棚里。據此可知,這里“其他”的內涵是指爺爺舍家為國、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

③根據原文“我爺爺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突然病情惡化,他開始咳血,大口大口地咳,大口大口。奶奶

被人叫去,她和我爺爺在窩棚里說了很久,然后,我父親和四叔也被叫進了窩棚,爺爺就在荒郊的窩棚里咽

了氣”“他們在果樹下,生有三棵白蠟樹的艾草地里,橋墩的縫里,以及河邊老槐樹生著蟲子的樹洞里,先后找

到了二十幾枚銀元,和一小包被藍布包裹著的東西。它們,被交到了梁朝河的手上”“'他沒動過一分一厘。你

清點一下。’奶奶認認真真地對梁朝河說著,‘他說,等勝利了,就再也沒有窮苦人了,就都能有飯吃了——是

這樣嗎?,“可知,爺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來也理解了爺爺的做法,并用行動完成爺爺的

囑托,把爺爺保管的經費一分一厘不差的交給了組織,并轉達爺爺的理想,希望抗戰勝利,再也沒有窮苦人

了,百姓都能有飯吃了。據此可知,這里“其他”的內涵是指爺爺理想至上、心有大愛的精神坐標。

故答案為:①忠于職守、大公無私的革命品質。爺爺掌管著經濟大權,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

得拿出一星半點來治??;即使拿出來一點,也說是“借”的。②舍家為國、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爺爺有家,

但為了革命,神出鬼沒,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來是寄居在各處窩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愛的

精神坐標。爺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來也理解了爺爺,并用行動完成爺爺的囑托。

【答案】10.B;D;F

11.A

12.D

13.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

②哪里會有背離君主父母、拋棄妻子兒女卻反而以為對自己有利的人呢?

14.①由“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可知,李陵是想要忍辱偷生,想有所作為

報效漢朝;

②由“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李陵的家族受誅,對漢

朝失望寒心;

③由“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顆,還向北闕。愿足下勿復望陵”可知,李陵寧可老死

匈奴,拒絕返漢,不愿再受屈辱。

【解析】【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

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

有就是出現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

(2)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含義

和用法,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

時間與發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

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

(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

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冊h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

譯。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

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

點內容。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

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

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

能有所表現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械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

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自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

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爭船,掌管車輦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

的宦官逃走了?;噬厦钊媲淙プ凡叮ゲ坏剑蚝ε露咀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

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

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

發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

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希望你

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

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F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

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鑲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

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材料二:

不過我未以死殉國,確是罪過;但您看我難道是貪生怕死的小人嗎?又哪里會有背離君親、拋棄妻兒卻反

而以為對自己有利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想有所作為。本來是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說

的那樣,要向皇上報恩啊。實在因為徒然死去不如樹立名節,身死名滅不如報答恩德。哪里料到志向沒有實

現,怨責之聲已四起;計劃尚未實行,親人作刀下之鬼,這就是我面對蒼天椎心泣血的原因??!

您又說道:“漢朝給功臣的待遇并不菲薄。“您是漢朝之臣,怎能不說這種話?我已故的祖父李廣,身任

將軍,其功績略謀蓋天地,忠義勇氣冠于全軍,只是因為不屑迎合當朝權貴的心意,結果在邊遠的疆場自殺

身亡。這就是功臣義士手持兵刃嘆息不止的原因。怎么能說待遇“不薄”呢?您過去憑著單車出使到擁有強兵的

敵國,逢上時運不佳,竟至伏劍自刎也不在乎;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差點死在北方的荒野。壯年時奉命出

使,滿頭白發而歸,老母在家中亡故,妻子也改嫁離去。這是天下很少聽到的,古今所沒有的遭遇。異族未

開化的人,尚且還稱贊您的節氣,何況是天下的君主呢?我認為您應當享受封領地、賞千乘的諸侯待遇。可

是,聽說您回國后,賞賜不過二百萬,封官不過典屬國之職,并沒有一尺土的封賞,來獎勵您多年來對國家

的效忠。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的

主宰。您尚且如此,我還有什么希望呢?像這樣,漢朝因為我未能死節而施以嚴厲的懲罰,您堅貞守節又只

給予微薄的獎賞,要想叫遠方的臣民急切地投奔效命,這實在是難以辦到的,所以我常常想到這事卻不覺得

后悔。我雖然辜負了漢朝的恩情,漢朝也虧對了我的功德。前人說過這樣的話:“即使忠誠之心不被世人遍

知,也能做到視死如歸。”但如果我能夠安心死節,皇上難道就能對我有眷顧之情嗎?男子漢活著不能成就英

名,死了就讓他埋葬在異族之中吧,誰還能再彎腰下拜,回到漢廷,聽憑那幫刀筆吏舞文弄墨、隨意發落

呢?希望您不必再盼著我歸漢了。

10.句意: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殺人才的朝臣,都成了萬戶侯;皇親國戚或奉迎拍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權

的主宰。

“妨功害能之臣”“親戚貪佞之類”結構一致,各自斷開,即BF處斷開;

“盡為萬戶侯”與“悉為廊廟宰”結構一致,各自斷開,即D處斷開。

故答案為:BDFo

11.A選項“用于上稱下“錯,應該是下對上或同輩相稱。

B選項正確。宮殿的臺階/除去。句意: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

種弊端。

C選項句意:并且皇上年紀大了。

D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12.D選項“說出了李陵和蘇武的心里話”錯,應該是說出了李陵的心里話,由“漢與功臣不薄”可知蘇武對漢朝

一直忠心耿耿,毫無怨言。

故答案為:D?

13.(1)“空”,白白的;“亡”,通“無”;“安所見”,賓語前置句,應該是“見安”,其中“見”,通假字,通

“現”。

(2)“寧”,哪里;“捐”,拋棄;“妻子”,妻子兒女。

故答案為: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呢?

②哪里會有背離君主父母、拋棄妻子兒女卻反而以為對自己有利的人呢?

1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①由“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可知,李陵是想要忍辱偷生,想有所作為報效

漢朝;

②由“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李陵的家族受誅,

對漢朝失望寒心;

③由“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穎,還向北闕。愿足下勿復望陵”可知,李陵寧可

老死匈奴,拒絕返漢,不愿再受屈辱。

故答案為:①由“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可知,李陵是想要忍辱偷生,想有

所作為報效漢朝;②由“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可知,李陵

的家族受誅,對漢朝失望寒心;

③由“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顆,還向北闕。愿足下勿復望陵”可知,李陵寧可老死

匈奴,拒絕返漢,不愿再受屈辱。

【答案】15.A

16.示例一:本詩托物言志,表達了對君子身處困厄仍然堅守氣節、孤高傲世的贊美,以及對奸佞小人的憤

慨和蔑視。

示例二:作者以孤松自比,表達了對奸佞小人的蔑視和對遭受打擊的憤慨,表現了自己孤高傲世的精神和堅

守節操的意志。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

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

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

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

要主語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表現手法的基本能力。

A、“起興的手法”錯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