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_第1頁
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_第2頁
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_第3頁
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_第4頁
2025年北京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5頁(共25頁)2025年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一.默寫(共24小題)1.(2024?豐臺區校級模擬)按要求填空。(1)山氣日夕佳,。(陶淵明《》)(2),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3)姜夔《揚州慢》中,以芍藥花開卻無人欣賞抒發物是人非之感的兩句是“,。”2.(2025?豐臺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月亮是詩人鐘情的意象。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轉繞芳甸,”兩句,寫出月夜之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送我至剡溪”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月亮的多情。(2)屈原《離騷》中“扈江離與辟芷兮,”兩句,用香草喻美德,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其志潔,”加以解釋。(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寫出屋前屋后花木繁茂的兩句是“,”。(4)好學并且善于反思,就可以智慧明達、避免犯錯,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3.(2024?昌平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當朋友遭遇挫折時,你可用《將進酒》中的“,”鼓勵他重拾信心。(2)蘇軾在《石鐘山記》篇末用反問語氣提出實證精神重要性的句子是:“,,可乎?”(3)鮑照在《擬行路難》中用儉省的筆墨刻畫了一個悲愴痛苦、忍辱負重的形象:“酌酒以自寬,。心非木石豈無感?。”(4)事物發展要有限度,過于質樸或過度修飾都不好,正所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4.(2024?海淀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陸游《書憤》中“,”兩句,追憶了征戰生活,意境開闊雄壯,情感昂揚豪邁。(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夢入神山教神嫗,”和蘇軾《赤壁賦》中“舞幽壑之潛蛟,”,均借助想象表現音樂的感染力。(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為善”,指出了社會的流俗;杜牧《阿房宮賦》中“,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為統治者敲響了警鐘。(4)頤和園中,昆明湖上,清風徐來,小舟輕蕩。如此情景,恰似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5.(2024?朝陽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四時皆有美景。柳永于自古繁華的三吳都會吟詠“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姚鼐在雪后初晴的泰山之巔遙望“,明燭天南”(《登泰山記》),妙手寫下的辭章與風景相得益彰。(2)青年貴在創新,要有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那樣銳意改革的堅定態度:創新也要筑牢基礎,如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言“,”,固本培元,才能根深葉茂。(3)屈原《離騷》中的“,”激勵我們在前進道路上始終保有一往無前的熱忱和勇于擔當、舍我其誰的責任感。6.(2024?西城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1)詩詞名句巧聯成對,是一種極富創意的藝術形式。如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吟詠諸葛亮的對聯,上聯取自《蜀相》“”一句,下聯是“一番晤對古今情”。又如題于南昌百花洲的對聯,上聯出自《琵琶行》第一段中“”,下聯是“閑云潭影日悠悠”。(2)古代詩文中,常有“一”與“多”的并存。蘇軾《赤壁賦》中“,凌萬頃之茫然”,寫出了小舟飄蕩于寬闊江面上的快意。黃庭堅《登快閣》中“,”,既突出了登快閣所見之景,又展現了詩人的胸襟。(3)在獨處時,我們可以如歸有光一般,體味“借書滿架,,冥然兀坐,”。自由自在;也可以如陶潛一般,感知“,門雖設而常關”的自得。7.(2024?東城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詩人對于神仙世界的想象,呈現出奇異的色彩。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寫夢境中天界輝煌燦爛:“,。”如《鵲橋仙》寫牛郎織女相會短暫,難舍難分:“柔情似水,,!”又如《李憑箜篌引》寫音樂動人,讓月亮上的人物、動物不眠不休:“,。”(2)畢業前夕,小東找到老師,希望老師給自己題寫寄語。老師以《論語》中“,”鼓勵他多向別人學習借鑒,不斷進步。8.(2024?通州區模擬)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在《李憑箜篌引》中,李賀運用夸張、想象等藝術手法,渲染出樂曲的震撼與美妙:“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2)蘇軾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記述與亡妻夢中相見的場面:“小軒窗,正梳妝。,。”感人至深,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3)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即把他人當作鏡子,無論其“賢與不賢”,于己皆有益處。可見唐太宗深知《論語》中“,”的道理。(4)孟子認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探究莊宗的成敗之跡,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9.(2024?豐臺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古?總是夢想像仙人一樣長生和自由。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鸞回車,”,蘇軾《赤壁賦》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抱明月而長終”。(2)對于戰國時期六國如何避免為秦所滅的結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出假設,“,則足以拒秦”;又如蘇洵在《六國論》中提出假設,“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月”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詩人常以月寄托懷人之思。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此時相望不相聞,”;又如蘇軾《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腸斷處,,”。(4)某位同學燈下讀書,忽然聽到窗外春雨聲,禁不住聯想到許多春雨潤春花的詩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如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10.(2024?順義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由眼前“斜陽草樹,”之景,聯想到劉裕當年領兵北伐,以“,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收復洛陽、長安等地之舊事。(2)“扁舟”在古詩文中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如蘇軾《赤壁賦》“,舉匏樽以相屬”中的“扁舟”是自由之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何處相思明月樓”中的“扁舟”是漂泊之舟。(3)朱自清稱贊荷塘月色“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歸有光的書齋“項脊軒”在明月之夜,“,”亦是“光與影”的和諧共奏。(4)江蘇省宿遷市有一個小鎮叫歸仁鎮,鎮上有一座橋叫克復橋。歸仁鎮和克復橋的名字來自《論語》中的名句:“,。”11.(2024?房山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的“①,②”兩句直接寫音樂,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激發讀者對音樂的想象。(2)古詩文中,常有描寫作者登高所見各種畫面、各種景象的佳句,例如:黃庭堅《登快閣》中的“③,④”描繪了一幅由山、天、江、月等景物所構成的闊大悠遠的畫面;再如:姚鼐《登泰山記》中的“日上,⑤,⑥”從顏色、光彩、動感等角度寫出了太陽初升時的壯觀景象。(3)本次考試,你寫的作文文字簡練、文辭含蓄,老師用司馬遷《屈原列傳》中的“⑦,⑧”兩句高度地評價了你的這篇作文。12.(2024?東城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在《離騷》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撫壯而棄穢兮,①?②,來吾道夫先路!”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認為“屈平正道直行,③”“推此志也,④”,給予了屈原很高的評價。(2)“愛情”是《詩經》的重要主題。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詩經》“青青子衿,⑤”兩句,原本是寫姑娘對戀人的思念。《靜女》中“愛而不見,⑥”則寫出了沉醉于愛情的青年男子等待戀人時的焦灼。(3)“以史為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通過“⑦,與其所以失之者”,得出了國家興衰之理;當司馬光對變法進行指責時,王安石用商代的史實進行反駁:“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⑧,是而不見可悔故也。”13.(2024?朝陽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月”是中國古典詩歌中表達感情的重要意象。有時“月”是多情的“共情者”,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應照離人妝鏡臺”,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送我至剡溪”;有時“月”則作為陪襯,起到側面烘托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2)文人失意時常于山水中尋得心靈的慰藉,渾然忘我。如蘇軾在赤壁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赤壁賦》),張孝祥于洞庭“扣舷獨嘯,”(《念奴嬌?過洞庭》)。(3)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總結后唐滅亡的歷史教訓時說“,”,認為成敗得失的根本在于“人”。14.(2024?西城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1)古人在創作中常常以景結情,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幾人歸,”,相思之情,綿邈悠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明月夜,”,凄清幽寂,黯然銷魂;歸有光《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感慨萬千,耐人尋味。(2)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之所以“怨”是因為“,”。(3)詩人洛夫將杜甫《客至》中“,”兩句改寫為“來客請進……請進這春水的妖嬈蕩漾/進入群鷗爭食我挺喜愛的聒噪/這里風生水起,有冷冷的燈火和詩稿”。15.(2024?海淀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兩句,運用互文,抒發了游子思婦的兩地相思情,道出了離愁別恨的普遍性。(2)以夢入詩能強化詩歌的情感,如“。小軒窗,正梳妝”抒寫了綿綿懷念,“,望帝春心托杜鵑”蘊含著淡淡哀傷。(3)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比去,”的動作描寫飽含著祖母對孫兒的關心與疼愛,“,往往而是”的混亂場景蘊含了家族分崩離析的悲涼與作者的無奈。(4)圓明園內曾有一座高大的木質八方亭叫“順木天”,它的名字源自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種樹郭橐駝傳》:“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16.(2024?豐臺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描寫戰士同仇敵愾或奮勇殺敵的句子,如《詩經?秦風?無衣》中的“王于興師,,與子同仇”,高適《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紛紛,”。(2)古代儒家倡導以德治國,居高位者須德化天下,才可能長治久安。所以魏征巧用比喻警醒唐太宗:“源不深而望流之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3)蘇軾實地考察石鐘山,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因事說理,表達了“,,可乎”的思想,其質疑和求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4)一位同學在海邊看日出。海天一線,忽然間天邊幻化出繽紛的色彩,美得無法描繪,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登泰山記》中的句子:“,。”17.(2024?門頭溝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很多文人墨客都抒發過對于生命的看法。孔子用“朝聞道,①”來表達自己對于至高真理的追求甚于生命;蘇軾在《赤壁賦》中用“②,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兩句提出從不變的角度來看,生命和自然一樣是無窮無盡的。(2)文人墨客常以魚、龍作為意象來寄托志趣、表達情感。比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用“夢入神山教神嫗,③”表現音樂的神奇高妙;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中用“④,⑤”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用“鴻雁長飛光不度,⑥”來表達相思之愁。(3)在高三忙碌緊張的復習中,你會引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⑦,⑧”對陪伴你三年的同窗進行勸勉。18.(2024?平谷區模擬)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擬行路難》中,運用反問語氣表現鮑照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兩句是:“?。”(2)《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對舊項脊軒進行改造,寫到“,”,使得房間的亮度大增,采光極好。(3)《六國論》中,說明燕國滅亡原因的兩句是“,”。(4)《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兩句直接抒情,追懷往事,抒寫對前人懷古的不滿之情。19.(2024?海淀區模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②杜牧《阿房宮賦》中“,”兩句描寫宮車遠去的場景,從側面反映了宮殿規模之大。③在古典詩詞中“鐵馬”多指身披鐵甲的戰馬,詩人常用此意象來表達保家衛國的理想抱負和征戰沙場的英雄氣概,如“,”。20.(2023?順義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前人寫景詩文,往往寄予深情。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何枝可依?”啟發猶豫的士人歸附自己。又如歸有光《項脊軒志》文中“庭有枇杷樹,,”幾句,寄托著作者對亡妻的思念。(2)李白《把酒問月》詩中有四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意同。(3)詩人陸游不止有“老學庵”的軒名,還有“昨非軒”的軒名,這一名字取意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兩句。21.(2023?通州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禮”是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對子路的發言態度“哂之”,認為他“,”,這說明“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2)李密在《陳情表》中用“,”表達了感恩回報、撫養祖母終老的盡孝之心,終養之志,使讀者從文字間感受到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孝道。(3)在古詩中,我們可以學習詩人借“雨”來描寫音樂的手法,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女媧煉石補天處,。”寫出箜篌聲高亢、有力,直沖云霄,沖破天際,表現出音樂的震撼力;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小弦切切如私語。”用“雨”聲來形容琵琶聲的沉重急促,化抽象為具體。(4)我們在游賞山川之際,面對大自然的壯美景色,有時也會像蘇軾游赤壁時,望江、月發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樣“逝者如斯夫”的感慨。22.(2023?平谷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古文中作者常常運用借古諷今手法,對自己所處朝代的帝王進行規勸。如: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出中心論點“”,意在規勸漢文帝要施行仁政,勿蹈暴秦覆轍:杜牧在《阿房宮賦》結尾寫道“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借秦統治者荒淫奢侈、自取滅亡的史實諷喻唐敬宗要節儉愛民。古詩中作者常常用典,傳達出壯志難酬的感慨,如:杜甫在《蜀相》中用典“,”;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用典“廉頗老矣,”。古詩中作者也慨嘆時光易逝,如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春與秋其代序”。雖然我們挽回過去不太可能,但未來可期,正如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所說“,”。23.(2023?大興區校級三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當我們想起曾經留下許多歡樂的地方,如今樓閣依舊,人事卻早已變遷,會生出李煜在《虞美人》中那樣的感慨:“,。”(2)親近自然的居所能讓人心曠神怡,就像杜甫在《客至》首聯里描繪他所居住的環境:“,。”(3)司馬遷在《屈原列傳》里描述屈原為國盡忠的做法是“,”,卻遭受小人離間,“可謂窮矣”。(4)壯美河山總是令人震撼,就像姚鼐《登泰山記》中描繪的泰山日出:“日上,,”,可謂壯觀。24.(2023?西城區校級模擬)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①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寫下“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進而慨嘆江月有恨,流水無情:“,”,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②至情往往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開篇就用“十年生死兩茫茫。,”直接抒發了對亡妻無法抑制的思念。③在《答司馬諫議書》中,面對他人的非議,王安石以盤庚為榜樣,“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④如果你有機會登五岳之首觀日出,可能會看到姚鼐在《登泰山記》中描寫的“日上,,”的景象。

2025年高考語文三輪復習之默寫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默寫(共24小題)1.(2024?豐臺區校級模擬)按要求填空。(1)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2)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3)姜夔《揚州慢》中,以芍藥花開卻無人欣賞抒發物是人非之感的兩句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此題考查了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飛鳥相與還飲酒(重點字:還)(2)吾嘗終日而思矣(重點字:嘗)(3)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重點字:藥)2.(2025?豐臺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月亮是詩人鐘情的意象。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兩句,寫出月夜之美;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兩句,用擬人的手法寫出月亮的多情。(2)屈原《離騷》中“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兩句,用香草喻美德,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加以解釋。(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寫出屋前屋后花木繁茂的兩句是“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4)好學并且善于反思,就可以智慧明達、避免犯錯,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答案】(1)月照花林皆似霰湖月照我影(2)紉秋蘭以為佩故其稱物芳(3)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月照花林皆似霰湖月照我影(重點字:霰)(2)紉秋蘭以為佩故其稱物芳(重點字:紉、佩)(3)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重點字:蔭、檐)(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重點字:參、知)3.(2024?昌平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當朋友遭遇挫折時,你可用《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鼓勵他重拾信心。(2)蘇軾在《石鐘山記》篇末用反問語氣提出實證精神重要性的句子是:“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3)鮑照在《擬行路難》中用儉省的筆墨刻畫了一個悲愴痛苦、忍辱負重的形象:“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4)事物發展要有限度,過于質樸或過度修飾都不好,正所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3)舉杯斷絕歌路難吞聲躑躅不敢言(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重點字:材)(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重點字:臆)(3)舉杯斷絕歌路難吞聲躑躅不敢言(重點字:躑、躅)(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重點字:質)4.(2024?海淀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陸游《書憤》中“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兩句,追憶了征戰生活,意境開闊雄壯,情感昂揚豪邁。(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和蘇軾《赤壁賦》中“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均借助想象表現音樂的感染力。(3)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指出了社會的流俗;杜牧《阿房宮賦》中“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為統治者敲響了警鐘。(4)頤和園中,昆明湖上,清風徐來,小舟輕蕩。如此情景,恰似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答案】(1)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2)老魚跳波瘦蛟舞泣孤舟之嫠婦(3)同俗自媚于眾后人哀之而不鑒之(4)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重點字:渡)(2)老魚跳波瘦蛟舞泣孤舟之嫠婦(重點字:嫠)(3)同俗自媚于眾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重點字:鑒)(4)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重點字:飏)5.(2024?朝陽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廣袤的祖國大地上四時皆有美景。柳永于自古繁華的三吳都會吟詠“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姚鼐在雪后初晴的泰山之巔遙望“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登泰山記》),妙手寫下的辭章與風景相得益彰。(2)青年貴在創新,要有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那樣銳意改革的堅定態度:創新也要筑牢基礎,如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固本培元,才能根深葉茂。(3)屈原《離騷》中的“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激勵我們在前進道路上始終保有一往無前的熱忱和勇于擔當、舍我其誰的責任感。【答案】(1)重湖疊巘清嘉蒼山負雪(2)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3)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重湖疊巘清嘉蒼山負雪(重點字:巘)(2)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重點字:已)(3)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重點字:驥)6.(2024?西城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1)詩詞名句巧聯成對,是一種極富創意的藝術形式。如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吟詠諸葛亮的對聯,上聯取自《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一句,下聯是“一番晤對古今情”。又如題于南昌百花洲的對聯,上聯出自《琵琶行》第一段中“楓葉荻花秋瑟瑟”,下聯是“閑云潭影日悠悠”。(2)古代詩文中,常有“一”與“多”的并存。蘇軾《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寫出了小舟飄蕩于寬闊江面上的快意。黃庭堅《登快閣》中“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既突出了登快閣所見之景,又展現了詩人的胸襟。(3)在獨處時,我們可以如歸有光一般,體味“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自由自在;也可以如陶潛一般,感知“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的自得。【答案】(1)三顧頻煩天下計楓葉荻花秋瑟瑟(2)縱一葦之所如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偃仰嘯歌萬籟有聲園日涉以成趣【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三顧頻煩天下計楓葉荻花秋瑟瑟(重點字:頻)(2)縱一葦之所如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重點字:澄)(3)偃仰嘯歌萬籟有聲園日涉以成趣(重點字:偃)7.(2024?東城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詩人對于神仙世界的想象,呈現出奇異的色彩。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寫夢境中天界輝煌燦爛:“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如《鵲橋仙》寫牛郎織女相會短暫,難舍難分:“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又如《李憑箜篌引》寫音樂動人,讓月亮上的人物、動物不眠不休:“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2)畢業前夕,小東找到老師,希望老師給自己題寫寄語。老師以《論語》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鼓勵他多向別人學習借鑒,不斷進步。【答案】(1)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重點字:冥)(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重點字:焉)8.(2024?通州區模擬)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在《李憑箜篌引》中,李賀運用夸張、想象等藝術手法,渲染出樂曲的震撼與美妙:“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2)蘇軾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記述與亡妻夢中相見的場面:“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感人至深,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3)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即把他人當作鏡子,無論其“賢與不賢”,于己皆有益處。可見唐太宗深知《論語》中“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道理。(4)孟子認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探究莊宗的成敗之跡,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答案】(1)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2)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重點字:嫗、蛟)(2)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重點字:顧、惟)(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重點字:賢、省)(4)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重點字:逸、豫)9.(2024?豐臺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古?總是夢想像仙人一樣長生和自由。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蘇軾《赤壁賦》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2)對于戰國時期六國如何避免為秦所滅的結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提出假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又如蘇洵在《六國論》中提出假設,“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月”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詩人常以月寄托懷人之思。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又如蘇軾《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4)某位同學燈下讀書,忽然聽到窗外春雨聲,禁不住聯想到許多春雨潤春花的詩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如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答案】(1)仙之人兮列如麻挾飛仙以遨游(2)使六國各愛其人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3)愿逐月華流照君明月夜短松岡(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仙之人兮列如麻挾飛仙以遨游(重點字:兮)(2)使六國各愛其人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重點字:禮)(3)愿逐月華流照君明月夜短松岡(重點字:逐)(4)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重點字:巷)10.(2024?順義區二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由眼前“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之景,聯想到劉裕當年領兵北伐,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收復洛陽、長安等地之舊事。(2)“扁舟”在古詩文中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如蘇軾《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中的“扁舟”是自由之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中的“扁舟”是漂泊之舟。(3)朱自清稱贊荷塘月色“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歸有光的書齋“項脊軒”在明月之夜,“桂影斑駁,風移影動”亦是“光與影”的和諧共奏。(4)江蘇省宿遷市有一個小鎮叫歸仁鎮,鎮上有一座橋叫克復橋。歸仁鎮和克復橋的名字來自《論語》中的名句:“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答案】(1)尋常巷陌金戈鐵馬(2)駕一葉之扁舟誰家今夜扁舟子(3)桂影斑駁風移影動(4)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古詩文默寫能力。首先要熟悉課標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積極課外積累,根據題中情境提示補寫詩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解答】故答案為:(1)尋常巷陌金戈鐵馬(重點字:巷)(2)駕一葉之扁舟誰家今夜扁舟子(重點字:駕)(3)桂影斑駁風移影動(重點字:斑)(4)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重點字:己)11.(2024?房山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的“①昆山玉碎鳳凰叫,②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直接寫音樂,用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激發讀者對音樂的想象。(2)古詩文中,常有描寫作者登高所見各種畫面、各種景象的佳句,例如:黃庭堅《登快閣》中的“③落木千山天遠大,④澄江一道月分明”描繪了一幅由山、天、江、月等景物所構成的闊大悠遠的畫面;再如:姚鼐《登泰山記》中的“日上,⑤正赤如丹,⑥下有紅光動搖承之”從顏色、光彩、動感等角度寫出了太陽初升時的壯觀景象。(3)本次考試,你寫的作文文字簡練、文辭含蓄,老師用司馬遷《屈原列傳》中的“⑦其文約,⑧其辭微”兩句高度地評價了你的這篇作文。【答案】(1)①昆山玉碎鳳凰叫②芙蓉泣露香蘭笑(2)③落木千山天遠大④澄江一道月分明⑤正赤如丹⑥下有紅光動搖承之(3)⑦其文約⑧其辭微【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古詩文默寫能力。首先要熟悉課標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積極課外積累,根據題中情境提示補寫詩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解答】故答案為:(1)①昆山玉碎鳳凰叫②芙蓉泣露香蘭笑(重點字:蓉)(2)③落木千山天遠大④澄江一道月分明⑤正赤如丹⑥下有紅光動搖承之(重點字:澄)(3)⑦其文約⑧其辭微(重點字:微)12.(2024?東城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在《離騷》中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聯系在一起:“不撫壯而棄穢兮,①何不改此度?②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認為“屈平正道直行,③竭忠盡智”“推此志也,④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給予了屈原很高的評價。(2)“愛情”是《詩經》的重要主題。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詩經》“青青子衿,⑤悠悠我心”兩句,原本是寫姑娘對戀人的思念。《靜女》中“愛而不見,⑥搔首踟躕”則寫出了沉醉于愛情的青年男子等待戀人時的焦灼。(3)“以史為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通過“⑦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得出了國家興衰之理;當司馬光對變法進行指責時,王安石用商代的史實進行反駁:“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⑧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答案】(1)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竭忠盡智雖與日月爭光可也(2)悠悠我心搔首踟躕(3)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度義而后動【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何不改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竭忠盡智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重點字:騏、驥)(2)悠悠我心搔首踟躕(重點字:踟、躕)(3)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度義而后動(重點字:度)13.(2024?朝陽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月”是中國古典詩歌中表達感情的重要意象。有時“月”是多情的“共情者”,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時“月”則作為陪襯,起到側面烘托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2)文人失意時常于山水中尋得心靈的慰藉,渾然忘我。如蘇軾在赤壁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張孝祥于洞庭“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嬌?過洞庭》)。(3)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總結后唐滅亡的歷史教訓時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認為成敗得失的根本在于“人”。【答案】(1)可憐樓上月裴回湖月照我影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2)不知東方之既白不知今夕何夕(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可憐樓上月裴回湖月照我影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重點字:裴、舫)(2)不知東方之既白不知今夕何夕(重點字:既)(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重點字:逸、豫)14.(2024?西城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1)古人在創作中常常以景結情,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相思之情,綿邈悠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凄清幽寂,黯然銷魂;歸有光《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感慨萬千,耐人尋味。(2)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之所以“怨”是因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3)詩人洛夫將杜甫《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兩句改寫為“來客請進……請進這春水的妖嬈蕩漾/進入群鷗爭食我挺喜愛的聒噪/這里風生水起,有冷冷的燈火和詩稿”。【答案】(1)落月搖情滿江樹料得年年腸斷處短松岡今已亭亭如蓋矣(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落月搖情滿江樹料得年年腸斷處短松岡今已亭亭如蓋矣(重點字:岡)(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重點字:謗)(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重點字:鷗)15.(2024?海淀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兩句,運用互文,抒發了游子思婦的兩地相思情,道出了離愁別恨的普遍性。(2)以夢入詩能強化詩歌的情感,如“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抒寫了綿綿懷念,“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蘊含著淡淡哀傷。(3)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比去,以手闔門”的動作描寫飽含著祖母對孫兒的關心與疼愛,“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的混亂場景蘊含了家族分崩離析的悲涼與作者的無奈。(4)圓明園內曾有一座高大的木質八方亭叫“順木天”,它的名字源自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種樹郭橐駝傳》:“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答案】(1)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2)夜來幽夢忽還鄉莊生曉夢迷蝴蝶(3)以手闔門內外多置小門墻(4)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解答】故答案為:(1)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重點字:扁)(2)夜來幽夢忽還鄉莊生曉夢迷蝴蝶(重點字:幽)(3)以手闔門內外多置小門墻(重點字:闔)(4)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重點字:致)16.(2024?豐臺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描寫戰士同仇敵愾或奮勇殺敵的句子,如《詩經?秦風?無衣》中的“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高適《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2)古代儒家倡導以德治國,居高位者須德化天下,才可能長治久安。所以魏征巧用比喻警醒唐太宗:“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3)蘇軾實地考察石鐘山,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因事說理,表達了“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思想,其質疑和求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4)一位同學在海邊看日出。海天一線,忽然間天邊幻化出繽紛的色彩,美得無法描繪,這位同學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登泰山記》中的句子:“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答案】(1)修我戈矛死節從來豈顧勛(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4)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修我戈矛死節從來豈顧勛(重點字:勛)(2)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重點字:厚)(3)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重點字:臆)(4)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重點字:臾)17.(2024?門頭溝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很多文人墨客都抒發過對于生命的看法。孔子用“朝聞道,①夕死可矣”來表達自己對于至高真理的追求甚于生命;蘇軾在《赤壁賦》中用“②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兩句提出從不變的角度來看,生命和自然一樣是無窮無盡的。(2)文人墨客常以魚、龍作為意象來寄托志趣、表達情感。比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用“夢入神山教神嫗,③老魚跳波瘦蛟舞”表現音樂的神奇高妙;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中用“④羈鳥戀舊林,⑤池魚思故淵”來表達自己對田園和自由的向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用“鴻雁長飛光不度,⑥魚龍潛躍水成文”來表達相思之愁。(3)在高三忙碌緊張的復習中,你會引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⑦憂勞可以興國,⑧逸豫可以亡身”對陪伴你三年的同窗進行勸勉。【答案】(1)夕死可矣自其不變者而觀之(2)老魚跳波瘦蛟舞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魚龍潛躍水成文(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層級為A。高考時,以《考試說明》規定的篇目為主,文體側重于詩歌和散文。完成此類型題目,主要是靠同學們平時的積累,同時也要注意突破關鍵字(生僻字,通假字,同義異形字,語氣助詞等),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做題時,書寫要工整清晰,留意語句的出處和具體的語境(情景默寫的方式增加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識記)。【解答】故答案為:(1)夕死可矣自其不變者而觀之(重點字:夕)(2)老魚跳波瘦蛟舞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魚龍潛躍水成文(重點字:羈)(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重點字:豫)18.(2024?平谷區模擬)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擬行路難》中,運用反問語氣表現鮑照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兩句是:“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2)《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對舊項脊軒進行改造,寫到“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使得房間的亮度大增,采光極好。(3)《六國論》中,說明燕國滅亡原因的兩句是“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兩句直接抒情,追懷往事,抒寫對前人懷古的不滿之情。【答案】(1)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2)前辟四窗垣墻周庭(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4)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重點字:躑、躅)(2)前辟四窗垣墻周庭(重點字:垣)(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重點字:荊、卿)(4)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重點字:謾、嗟)19.(2024?海淀區模擬)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②杜牧《阿房宮賦》中“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兩句描寫宮車遠去的場景,從側面反映了宮殿規模之大。③在古典詩詞中“鐵馬”多指身披鐵甲的戰馬,詩人常用此意象來表達保家衛國的理想抱負和征戰沙場的英雄氣概,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答案】(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或: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古詩文默寫能力。首先要熟悉課標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積極課外積累,根據題中情境提示補寫詩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寫錯別字。【解答】故答案為:(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重點字:跬)(2)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重點字:杳)(3)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重點字:戈)或: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重點字:闌)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重點字:洲)20.(2023?順義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前人寫景詩文,往往寄予深情。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啟發猶豫的士人歸附自己。又如歸有光《項脊軒志》文中“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幾句,寄托著作者對亡妻的思念。(2)李白《把酒問月》詩中有四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四句意同。(3)詩人陸游不止有“老學庵”的軒名,還有“昨非軒”的軒名,這一名字取意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兩句。【答案】(1)烏鵲南飛繞樹三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2)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3)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識記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為:(1)烏鵲南飛繞樹三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重點字:匝、亭)(2)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重點字:照、已)(3)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重點字:迷、途)21.(2023?通州區一模)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禮”是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對子路的發言態度“哂之”,認為他“為國以禮,其言不讓”,這說明“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2)李密在《陳情表》中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