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時政熱點復習:“校園欺凌”一、熱點聚焦:(一)校園欺凌,揮之不去的陰影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嚴重問題。從言語辱罵、嘲笑戲弄,到肢體沖突、勒索財物,甚至發展到網絡暴力、惡意傳播,校園欺凌的形式不斷翻新,其危害性也日益加劇。1.真實案例,觸目驚心:(1)河北邯鄲初中生被霸凌致死案:2024年3月,河北邯鄲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校園欺凌致死案。一名初中生長期遭受3名同班同學的霸凌,最終被殘忍殺害并掩埋尸體。此案性質極其惡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也再次敲響了校園欺凌防治的警鐘。(2)廣西13歲男生遭霸凌案:2024年5月,廣西一名13歲男生遭到同校學生8人的毆打,并被開水燙傷,身心遭受巨大傷害。此案中,施暴者的殘忍行為令人發指,也暴露出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重性。(3)湖南14歲學生正當防衛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中,一起“江某某正當防衛案”引發熱議。14歲的江某某因遭受15名同學圍毆,持刀反擊捅傷3人,最終被認定為正當防衛。該案例凸顯了校園欺凌的隱蔽性以及受害者在面對欺凌時的無奈和反抗。2.欺凌形式多樣化,網絡暴力成為新威脅。傳統的校園欺凌主要表現為身體暴力和言語攻擊,而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欺凌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欺凌形式。網絡欺凌利用互聯網的虛擬性和匿名性,通過散布謠言、惡意評論、人肉搜索等方式對受害者進行攻擊,其危害性更大,影響范圍更廣,也更難以防范和追究責任。3.校園欺凌危害深遠,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校園欺凌不僅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更會對其心理造成嚴重創傷。受害者可能會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產生自殺傾向。欺凌行為還會影響施暴者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使其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校園欺凌不僅危害個人,也危害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二)多方合力,共筑校園安全防線1.國家層面,政策法規不斷完善:(1)教育部加強校園欺凌防治:教育部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第1頁共12頁

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通知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制定細化校紀校規,公布欺凌防治電話,定期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專題培訓,加強對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愛等。(2)最高法從嚴處理校園欺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要求依法從嚴處理學生欺凌,充分發揮賠禮道歉的修復功能,探索通過訴前調解等方式,促使實施學生欺凌的未成年人真誠賠禮道歉。欺凌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學校層面,責任重大,行動刻不容緩:(1)建立健全防治機制:學校要建立健全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機制,制定完善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欺凌的認定標準和處理程序,并設立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處理校園欺凌事件。(2)加強教育引導: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念,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3)開展預防活動:學校要定期開展反欺凌主題班會、講座、演練等活動,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并及時發現和制止校園欺凌行為。(4)加強安全管理:學校要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完善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對重點區域的巡查,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3.家庭層面,關愛溝通,正確引導:(1)關注孩子心理變化: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孩子是否遭受欺凌或有欺凌他人的行為,并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需求。(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念,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與人為善,避免參與欺凌行為。(3)積極配合學校: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的校園欺凌防治工作,與學校保持密切溝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4.社會層面,共同參與,營造良好氛圍:(1)加強宣傳教育:社會各界要加強對校園欺凌問題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校園欺凌問題的認識,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校園欺凌防治的良好氛圍。(2)提供專業支持:社會組織、心理咨詢機構等要為遭受校園欺凌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專業支持,幫助學生走出陰影,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社會要加強對青少年不良行為的引導和規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第2頁共12頁

校園欺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共筑校園安全防線,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二、考點鏈接:校園欺凌問題涉及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諸多重要知識點,需要我們結合案例,深入學習,掌握知識點,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法律護航,守護成長1.憲法保障,維護公民合法權益:(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其中包括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生命健康權等與校園欺凌密切相關的權利。(2)受害者遭受欺凌,其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生命健康等權利受到侵害,可以依據憲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施暴者實施欺凌行為,違反了憲法和法律規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未成年人保護法,特殊保護,健康成長:(1)《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其中明確規定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等多方面內容,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保障。(2)受害者作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護,家長、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3)施暴者即使是未成年人,實施欺凌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并非縱容違法犯罪的擋箭牌。3.刑法震懾,嚴懲違法犯罪:(1)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對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進行懲處。(2)校園欺凌行為如果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就可能構成犯罪,例如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侮辱罪、誹謗罪等,施暴者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3)刑法的威懾作用,可以有效遏制嚴重的校園欺凌行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4.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全方位保護:(1)除上述法律外,還有其他一些法律法規與校園欺凌相關,例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網絡安全法》等。(2)這些法律法規從不同角度對校園欺凌行為進行規范,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法律保護。第3頁共12頁

5.思考與練習:(1)結合案例,分析校園欺凌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哪些合法權益。(分析說明題)【參考答案】校園欺凌侵犯了未成年人多項合法權益,具體如下:人身自由權:欺凌行為可能限制或剝奪受害者的人身自由,例如限制其活動范圍、將其關押或綁架等。人格尊嚴權:欺凌行為通常伴隨著侮辱、誹謗、嘲笑等,嚴重損害受害者的人格尊嚴,使其感到羞恥、難堪、自卑。生命健康權:欺凌行為可能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例如毆打、燙傷、刀傷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財產權:欺凌行為可能涉及到敲詐勒索、搶劫等,侵犯受害者的財產權。隱私權:欺凌行為可能涉及到偷窺、散布隱私等,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2)校園欺凌行為中,施暴者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簡答題)【參考答案】施暴者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根據其行為的性質和后果而定,主要包括:民事責任:賠償受害者的經濟損失,例如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行政責任: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施暴者進行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刑事責任:如果欺凌行為構成犯罪,例如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施暴者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包括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二)道德約束,涵養文明校園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踐行文明行為:(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是規范個人行為的重要準則。(2)校園欺凌行為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和諧、友善”等內容,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3)全體師生要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其作為行為指南,約束自身言行,拒絕欺凌,共建文明校園。2.中華傳統美德滋養,弘揚友愛互助:(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其中包含著“仁義禮智信”第4頁共12頁

等優秀品質。(2)校園欺凌行為違背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仁愛、友善、尊重”等理念,是與中華傳統美德相違背的。(3)全體師生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以其作為道德標桿,規范自身言行,友愛互助,共建和諧校園。3.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升道德素養:(1)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誠信意識和友善意識。(2)要通過主題班會、道德講堂、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從榜樣身上汲取道德力量,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愛學生成長:(1)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學習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的技巧,增強心理承受能力。(2)要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疏導等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預防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校園欺凌事件。5.思考與練習:(1)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談談如何構建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簡答題)【參考答案】構建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認真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樹立平等意識: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差異,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不以身份、成績、外貌等區別對待,杜絕歧視和偏見。倡導友愛互助:關心幫助同學,樂于分享,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形成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注重文明禮儀:語言文明,舉止得體,尊重師長,友愛同學,共同維護良好的校園秩序。寬容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不斤斤計較。(2)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如何做?(簡答題)【參考答案】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勇敢說不,積極尋求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第5頁共12頁

受害者:要勇敢地站出來,向老師、家長、學校等反映情況,尋求幫助。保留相關證據,例如目擊證人的證言、錄音、錄像等。必要時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尋求法律保護。旁觀者:要敢于制止欺凌行為,幫助受害者。可以勸說施暴者停止欺凌,也可以向老師、家長或學校報告情況,尋求幫助。所有人:要加強學習,增強法治意識,提高辨別是非能力,拒絕參與欺凌行為,共同維護和諧友愛的校園環境。校園欺凌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只有法律和道德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遏制校園欺凌行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安全、和諧的學習環境。三、實戰演練:通過實戰演練,我們可以將所學知識點應用于實際案例,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觀點的能力,為中考做好充分準備。(一)案例分析:案例一:網絡謠言,無形利刃,擊碎少女夢想16歲的小雨是某重點高中高一學生,品學兼優,熱愛音樂,夢想成為一名歌手。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網絡暴力,徹底擊碎了她的夢想,也給她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事情的起因是學校舉辦的校園歌手大賽。小雨憑借出色的唱功和舞臺表現,一路過關斬將,最終進入決賽。然而,就在決賽前夕,網上突然出現了一些關于小雨的負面消息,有人匿名發帖稱她是“關系戶”,說她靠著家里的關系才進入決賽,還說她私生活混亂,品行不端。這些毫無根據的謠言,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并蔓延到學校。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學開始議論紛紛,對小雨指指點點,甚至有人當面嘲笑她,說她是“騙子”、“壞女孩”。巨大的壓力讓小雨喘不過氣來,她原本開朗自信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原本對音樂的熱愛也逐漸消失殆盡。她開始失眠、焦慮,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出現了自殘的行為。小雨的父母得知情況后,十分心痛,他們一邊安慰女兒,一邊積極采取措施,向網絡平臺舉報,要求刪除不實信息,并向公安機關報案,希望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然而,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太快,影響范圍太廣,即使最終找到了造謠者并對其進行了處罰,也很難完全消除謠言帶來的負面影響。小雨最終退出了校園歌手大賽,也放棄了她的音樂夢想。這場網絡暴力,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迷茫。分析:第6頁共12頁

1.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世界雖然虛擬,但也要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散布謠言、侮辱誹謗他人,不僅違背道德,也可能觸犯法律,例如《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利用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損害他人名譽。2.網絡謠言危害巨大,影響深遠: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對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傷害往往難以彌補。小雨的案例說明,網絡謠言無異于一把無形的利刃,可以輕易地傷害一個人的心靈,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3.青少年要提高媒介素養,學會理性辨別,拒絕網絡謠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要提高媒介素養,學會理性辨別網絡信息,不輕信、不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避免成為網絡謠言的傳播者。4.受害者要勇敢維權,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如果遭受網絡謠言的侵害,要勇敢地站出來,向家長、老師或學校反映情況,尋求幫助。可以要求網絡平臺刪除不實信息,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案例二:面對欺凌,勇敢說不,用法律武器守護尊嚴14歲的江某某是湖南省某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因為在春游時與同班某女同學聊天,被同級鄰班同學胡某認為“招惹”了他的女朋友,遭到胡某的威脅和勒索。之后,江某某為了息事寧人,給胡某買了一包香煙,但胡某嫌煙不好不要,反而變本加厲,伙同其他同學對江某某實施了更加嚴重的欺凌行為。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江某某多次遭到胡某等人的圍堵和毆打,他們還強迫江某某給他們買東西、跑腿,并對他進行言語侮辱和嘲笑。江某某感到十分害怕和無助,他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只能默默忍受著這一切。然而,欺凌并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一次,胡某等人將江某某拉到廁所,對他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毆打,導致江某某多處受傷。忍無可忍的江某某,為了保護自己,隨身攜帶了一把折疊刀。5月17日,胡某等人再次將江某某堵在廁所,對他拳打腳踢。在遭到群毆之后,江某某為了自衛,掏出折疊刀亂揮,捅傷了其中3名同學。事后,江某某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經鑒定,3名受傷同學的損傷程度分別為重傷二級、重傷二級和輕微傷。江某某被以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在法庭上,江某某詳細陳述了自己遭受欺凌的經過,并提供了相關證據。法院經過審理,認為江某某的行為構成正當防衛,宣告江某某無罪。分析:第7頁共12頁

1.校園欺凌是違法行為,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例中,胡某等人對江某某實施的毆打、勒索、侮辱等行為,都屬于校園欺凌行為,嚴重侵犯了江某某的人身自由權、人格尊嚴權、生命健康權等合法權益,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2.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積極尋求幫助:江某某在遭受欺凌的初期,選擇了惡氣吞聲,沒有及時向老師、家長或學校反映情況,尋求幫助,導致欺凌行為不斷升級。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要勇敢地說不,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尋求幫助和保護,避免傷害進一步擴大。3.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在本案中,江某某在遭到多人圍毆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持刀反擊,法院認定其行為構成正當防衛,體現了法律對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護。4.預防和制止校園欺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校園欺凌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要加強教育引導,完善防治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校園成為安全、和諧、充滿愛的學習樂園。(二)時事評析:熱點一:教育部重拳出擊,多措并舉,構建反欺凌安全網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嚴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有效遏制校園欺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2024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制定細化校紀校規,公布欺凌防治電話,定期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專題培訓,加強對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愛等。評析:1.體現國家對校園欺凌問題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出臺文件加強校園欺凌防治,體現了國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也表明國家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2.落實學校主體責任,構建反欺凌安全網:文件明確了學校在校園欺凌防治中的主體責任,要求學校建立健全防治機制,制定完善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欺凌的認定標準和處理程序,并設立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念,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此外,學校還要定期開展反欺凌主題班會、講座、演練等活動,增第8頁共12頁

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并及時發現和制止校園欺凌行為。3.多方合力,綜合施策,共筑校園安全防線:校園欺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家庭、社會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綜合施策,才能有效防治。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加強溝通交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參與欺凌行為。社會要加強對青少年不良行為的引導和規范,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熱點二:最高法亮劍校園欺凌,依法嚴懲,維護公平正義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要求依法從嚴處理學生欺凌,充分發揮賠禮道歉的修復功能,探索通過訴前調解等方式,促使實施學生欺凌的未成年人真誠賠禮道歉。欺凌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評析:1.依法嚴懲校園欺凌,維護法律尊嚴:最高法出臺文件從嚴處理學生欺凌,體現了國家對校因欺凌行為零容忍的態度,也表明國家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多措并舉,化解矛盾,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文件強調要充分發揮賠禮道歉的修復功能,探索通過訴前調解等方式,促使實施學生欺凌的未成年人真誠賠禮道歉。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也為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提供了更加靈活、有效的途徑。3.司法與教育相結合,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最高法發布的文件,與教育部加強校園欺凌防治的文件相呼應,體現了司法與教育相結合,共同構建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理念。只有多部門協同配合,才能有效預防和制止校園欺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三)模擬練習:1.選擇題(1)下列關于校園欺凌的說法,正確的是()。A.校園欺凌只是同學之間的打打鬧鬧,不必大驚小怪。B.校園欺凌只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不會造成心理傷害。C.網絡欺凌也是校園欺凌的一種形式,其危害性更大,影響范圍更廣。D.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應該忍氣吞聲,避免激怒施暴者。【答案】C【解析】校園欺凌不僅會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更會造成心理傷害。網絡欺凌也是校園欺第9頁共12頁

凌的一種形式,其危害性更大,影響范圍更廣。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應該勇敢地說不,積極尋求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下列行為中,屬于校園欺凌行為的是()。A.同學之間互相開玩笑,增進友誼。B.同學之間發生爭執,互相推搡。C.高年級學生強迫低年級學生替自己跑腿買東西。D.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受到老師的表揚。【答案】C【解析】高年級學生強迫低年級學生替自己跑腿買東西,屬于以強凌弱,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屬于校園欺凌。2.簡答題結合“江某某正當防衛案”,談談青少年應該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參考答案】“江某某正當防衛案”帶給我們深刻的警示,面對校園欺凌,青少年應該勇敢說不,積極尋求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及時尋求幫助: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向老師、家長、學校等反映情況,尋求幫助,避免欺凌行為進一步升級。保留相關證據:保留能夠證明欺凌行為的證據,例如目擊證人的證言、錄音、錄像等,以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學會正當防衛: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采取正當防衛措施,保護自身安全,但要注意防衛的限度,避免防衛過當。增強法治意識: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治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分析說明題材料一:對校園欺凌出手!教育部明確→為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各地開展的校園暴力與學生欺凌防范治理專項行動提出具體工作要求。通知明確,各校要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對欺凌行為進行認定,依法依規進行處理。要制定細化校紀校規,明確不同欺凌行為的相應懲戒舉措。要公布欺凌防治電話、郵箱和法治副校長、分管安全工作校領導電話,對來電反映情況落實首問負責制度。每班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學生欺凌防治主題班會,教育學生掌握預防欺凌的知識和做法。第10頁共12頁

要在樓道、天臺、儲物間等隱蔽場所,做到視頻監控全覆蓋。材料二:最高法:從嚴處理校園欺凌最高人民法院今天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積極探索適合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的審判、工作方式、制度機制,夯實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保護,樹牢前端預防犯罪理念,堅持厚愛嚴管、管早管小,細化、壓實家庭、學校、社會、網絡等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及時化解、消除可能滋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或被侵害行為的各種消極因素。《意見》明確,對未成年人犯罪寬容不縱容,要求人民法院精準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準確把握和判斷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導致犯罪的深層次原因等,最大限度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對于主觀惡性深、情節惡劣、危害嚴重,特別是屢教不改的,絕不姑息縱容,堅決依法懲治,確保司法公正。《意見》要求,從嚴懲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對于拐賣、拐騙、綁架兒童,暴力傷害、性侵害未成年人,引誘、介紹、組織、強迫未成年人賣淫,制作、販賣、傳播含有未成年人內容的淫穢電子信息,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堅持零容忍立場,依法從嚴懲處。材料三:正當防衛!14歲學生反擊15名霸凌者,捅傷3人!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40批指導性案例(指導性案例225-229號),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發布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題指導性案例。該批指導性案例共五件案例,包括兩件刑事案例和三件民事案例,以鮮明的司法態度回應學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員、違法向未成年學生售酒、婚內監護權、隔代探望等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統一類案裁判尺度。其中,“江某某正當防衛案”是一件因學生霸凌而引發的正當防衛案例。被告人江某某(系化名,時年14周歲)系湖南省某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因江某某在春游時與同班某女同學聊天,同級鄰班同學胡某認為江某某招惹其女朋友,要求江某某買煙賠禮道歉,否則就打江某某。之后江某某給胡某買了一包香煙,但胡某嫌煙不好不要,遂產生毆打江某某的意圖。2019年5月17日,胡某糾集同伙,在廁所對江某某進行圍毆。江某某在受到群毆之后,為保護自己,持刀反擊,捅傷了其中3名同學。后陳某甲、陳某乙、吳某被送至學校醫務室治療。經鑒定,陳某甲、陳某乙的損傷程度為重傷二級,吳某的損傷程度為輕微傷。同年8月7日,江某某向公安機關投案。最終,法院經過審理,認為江某某的行為構成正當防衛,宣告江某某無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