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考評(三)歷史試題_第1頁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考評(三)歷史試題_第2頁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考評(三)歷史試題_第3頁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考評(三)歷史試題_第4頁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考評(三)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考評三高一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墨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算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遠不能包攬全國所有政務,為提高行政效率,保證行政質量,他在中央采取的關鍵措施是()A.設立三公九卿 B.確立軍功爵制 C.建立戶籍制度 D.推廣郡縣制度2.漢高祖頒布政令,指出“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復(恢復)故爵田宅,……勿笞辱(鞭撻侮辱)”。該政令體現的治國理念是()A.嚴刑峻法 B.休養生息 C.重農抑商 D.厲行儒教3.漢武帝時期,推行“平準”制度,平準令丞如果遇見市場上一件商品價格過分低廉,就以較低價格收購;相反,當一件商品價格過分上漲,平準令丞就以較低價格拋售。這一制度的實施()A.體現了輕徭薄賦 B.實現了鹽鐵官營C.損害了民眾利益 D.穩定了經濟秩序4.比較圖1、圖2可知,從秦到西漢疆域的主要變化是由于()圖1圖2A.郡縣制度的開創 B.對西域的經營 C.江南地區的開發 D.推恩令的頒布5.東漢初年,出現了“光武中興”的盛世景象,但到了東漢中后期,統治危機卻不斷加劇,東漢政權名存實亡。東漢衰亡的原因不包括()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社會人口迅速膨脹C.豪強地主勢力發展 D.土地兼并日益嚴重6.有文學史家認為漢代的某部作品是“中國傳記史學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考據嚴謹,編纂公正,對后世史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作品是()A.《史記》 B.《漢書》 C.《資治通鑒》 D.《氾勝之書》7.東晉司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賀時,甚至請王導與他并排上坐,王導堅決推辭,方才作罷,時稱“王與馬,共天下”。這說明了東晉時期()A.割據勢力的衰弱 B.外戚宦官交替執政C.士族勢力的強大 D.高門士族爭奪政權8.《史記·貨殖列傳》中描述江南地區“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晉書·食貨志》記載的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卻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這種變化()A.說明江南條件優越 B.推動經濟重心南移C.緣于北方人民南遷 D.導致北方經濟落后9.太和十五年(491年),北魏孝文帝仿照漢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同年冬天,設太樂官,議定雅樂,依據儒家六經,制定聲律。次年四月頒布仿照中原律令而治的新律令。這些舉措()A.促進了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B.推進了鮮卑政權封建化C.推動了生活習俗的完全漢化D.全面傳承了漢民族文化10.唐代承南北朝之后,以中國文化為主流,并收納了北方胡人及外面輸入的文化因素。外來人才亦頗有發揮余地,高麗人高仙芝可為將,越南人姜公輔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務朝廷。這表明唐代()A.社會開明開放 B.科技領先世界 C.產生華夏認同 D.經濟交流頻繁11.《新唐書》載,“由是方鎮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材料所述歷史現象是()A.朋黨之爭 B.安史之亂 C.藩鎮割據 D.黃巢起義12.有學者評論九品中正制說:“當中正的一定是現任朝廷的大官,中正亦由朝廷委任。這樣就把原來跟朝廷相對立的鄉里清議納入朝廷選舉的軌道。”該學者旨在說明九品中正制()A.損害了門閥的利益 B.完善了鄉里制度C.擴展了選官的渠道 D.加強了中央集權13.下表是唐代某一類科舉考試的考試詳情。該類科舉考試創立于()時間:每年舉辦一次類別:第一類騎射類:包括長垛、馬射、馬槍、簡射和步射第二類力量類:包括翹關、負重等第三類言語類:涉及軍事理論詳答,兼觀身材樣貌附加項目:掌握一些特殊的兵器,例如:機弩A.唐高祖時期 B.唐太宗時期 C.武則天時期 D.唐玄宗時期14.閱讀下圖:“唐代草擬政令‘復審’與‘涂歸’”。由此可知,“復審”與“涂歸”制度的實施()A.利于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B.導致了皇權被中樞機構削弱C.避免了行政決策的失誤 D.使門下省內部形成制衡關系15.唐朝三省制設立以來,三省奪權日益突出,中書有時奪尚書執行之權,門下有時奪中書出令之權,尚書有時奪門下封駁之權。至唐太宗統治時期,他不僅常給低品位的官員以宰相名號,并且擴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圍,集中于政事堂議事。唐太宗的這一舉措()A.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利于推動中央機構一體化C.擴大了三省長官的權力D.解決了外戚宦官專權問題16.“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應科斛斗(指糧食),請據大歷十四年見佃青苗簿地額均稅”。材料所示的唐代賦稅制度所征收的稅種是()A.戶稅和地稅 B.丁稅和田賦 C.戶稅和調 D.雜稅和地稅17.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活躍,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佛教快速發展、魏晉玄學興盛、儒學在危機中前行。這一現象反映了該時期()A.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較頻繁B.儒學危機催生其重獲復興C.外來佛教出現本土化趨向D.思想發展呈現出多元特征18.曹操和蔡琰是建安文學的代表詩人。曹操的《蒿里行》寫道,“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寫道“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這些詩作體現出建安時期()A.北民南遷 B.南北對峙 C.民族交融 D.社會動蕩19.《禹貢》流傳到晉代,由于山移海變,《禹貢》上面所記載的地名稱謂早已厘變不清。鑒于此,一位學者根據自己的調查考據,重新梳理了各地行政區劃和山川水道的變遷,而后編繪成集。這位學者是()A.裴秀 B.賈思勰 C.祖沖之 D.僧一行20.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命令川陜地區的知州,與本州的一位官員共同管理修筑道路、架設橋梁等事;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設置廣州市舶司,以廣州知州擔任市舶司使,另又讓謝玭兼任市舶司判官。據此推知,材料中的“一位官員”和“謝玭”擔任的職位最有可能是()A.知縣 B.通判 C.御史 D.參知政事21.宋太宗、真宗時期,大將曹彬“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車避之”。神宗時期,大臣文彥博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宋人詩云:“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對此解讀合理的是,宋朝()A.門第觀念逐步淡化 B.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C.社會階層流動增強 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高22.景德元年(1004年),承天太后與圣宗率大軍20萬南下攻宋,圍攻瀛州(今河北)失敗后,繞過大名府(今河北),兵臨澶州(今河北)城下。據此判斷,“承天太后與圣宗”所屬的少數民族政權是()A.西夏 B.金 C.吐蕃 D.遼23.在宋真宗時期,北宋總共有官員1萬人;但到了宋仁宗中期,這個數字已高達2萬。僅40余年,官員的總數就翻了一番。由此可知,當時()A.吏治嚴重敗壞 B.官員素質下降C.財政壓力加大 D.中央集權加強24.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由官府向農民發放低利貸,以排擠那些“富民之利”高利貸者。由此可知,王安石變法()A.嚴重阻礙了商業發展 B.減少了財政收入C拓展了民眾收入渠道 D.維護了小農經濟25.隆興元年(1163年),宋金代表草簽了如下協議。這一協議的簽署()一、叔侄通書之式(即改金宋君臣之國為叔侄之國)二、唐、鄧、海、泗之地(即將四州之地交還金人)三、歲幣銀絹之數(即宋輸金歲幣銀、絹各減5萬)四、叛亡俘掠之人(即歸還戰俘等)A.使宋朝喪失了燕云十六州 B.促使王安石變法革新C.結束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 D.使南宋地位有所上升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26.默寫:科舉制積極影響。27填空(1)____________導致唐朝由盛轉衰。(2)為后來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基礎的后周皇帝是____________。(3)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____________和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4)____________年,后周禁軍統帥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5)王安石變法基本原則是加強國家對農、商、軍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____________的目的。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重新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在這一制度中,中書省作為核心的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重要政策。中書省內各大臣根據國家的現狀和發展需求,進行深入的調研和思考,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決策建議。門下省則承擔著審議的關鍵職責,對中書省提出的決策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查和討論。他們以嚴謹的態度評估決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有不當之處,有權駁回中書省的決策,要求其重新擬定。尚書省作為具體的執行機構,負責將經過審議通過的決策付諸實施。其下轄的六部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協同合作,確保決策能夠得到準確、高效的執行。三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嚴密而有效的政治運行機制。材料二五代十國時期,政治制度陷入了極度的混亂和無序狀態。原本在唐朝發揮重要作用的三省六部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廢棄。中央權力分散,地方割據勢力崛起,地方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中央權威和統一的政治管理。對官員的任免不再依據才能和功績,而是充斥了任人唯親、賣官鬻爵等腐敗現象,導致政治生態的惡化。地方割據嚴重,軍閥擁兵自重,相互混戰,爭奪地盤和資源,政權更迭頻繁,百姓生活困苦,社會動蕩不安。國家缺乏穩定的政治秩序和有效的統治機制,無法實現有效的治理和發展,嚴重阻礙了經濟和文化的進步。——以上材料均摘編自俞鹿年《中國政治制度通史》(1)根據材料一,簡述唐朝初期三省六部制的運行機制。(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代十國時期政治制度混亂的表現。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書·食貨志》記載:“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眾,官無閑田,不復給授,故田制為空文。”天寶年間,均田制最終走向了崩潰。——摘編自楊東朗《土地資源管理》等材料二諸道宜分遣黜陟使,觀風俗,問疾苦。自艱辛以來,征賦名目繁雜,委黜陟使與諸道觀察使、刺史,計資產作兩稅法。——建中元年(780)大赦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均田制最終走向了崩潰”的原因,并指出其對賦稅制度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頒布材料二“大赦文”的唐皇。概述“作兩稅法”帶來的積極影響。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初,北方主敵契丹正處在“睡王”穆宗和治國平庸的景宗統治時期,奴隸起義、民族反壓迫斗爭接連爆發,無力南顧。991年8月,宋太宗趙光義對近臣說,“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摘編自韋祖松《北宋國家安全問題研究》材料二北宋以防弊之政作為立國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